摘 要:本文通过论述技校生的情感教育状况,分析他们缺乏较强的情感调控能力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充分利用技校课程的设置,在语文课程中对技校生实施情感教育的三种方式,以改变和提升他们的情感调控能力。
关键词:技校语文 课程设置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180-02
随着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迅猛发展,对普通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低的服务业发展迅速。技校生或被称为技术工人的数量急剧增加,这些毕业后在一线长期从事实际操作的职业人员,在学校主要学习数控、光机电、IT、仪器仪表、化工冶金、汽车、计算机、经贸、物业管理等各种实用技能,除此之外的知识面较窄,人文素质较低。但掌握了一至两门职业技能的技校生,要在知识爆炸的现实社会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情感调控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学校、家庭和个人相互关联、相互磨合的结果。
1 技校生的情感教育状况
1.1 技校生所处的态势
大部分走进技校的学生,在家庭中受到关注的程度较低,父母双方或感情淡薄或只顾着养家糊口,对孩子的思想了解不够;这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因为缺少家庭的温暖而无心向学;过了义务教育的阶段,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基本上是没有能力继续升学,面临要步入社会大熔炉总得“手有一技之长”,才不至于失业下岗。所以,技校生长期处在一种中小学时无人问津,成长过程中对自己漠不关心的状态。这使得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同学形成了自卑、厌学、没有责任心、玩世不恭的心态,这种心态无论对于学习或今后的工作,还是对于家庭和社会都会产生极大的副作用,也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学生的价值取向。
1.2 技校课程的设置
技校,顾名思义是学习和掌握技术的学校,又加上现实社会市场的需求,因而非常注重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就业质量好的专业设置,“重实操、轻理论”也成为了技校和技校生衡量专业设置的标准之一,教学活动会更加强调专业职业的活动,只在技校一年级或二年级开设基础学科,而到了技校三年级以后,基础学科基本上就销声匿迹了。所以在技校低年级时抓紧一切的可能性,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无可厚非的。
在基础学科当中,除了德育课教学是以“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把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和了解基本的经济常识等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帮助学生获得对社会生活、职业活动和价值观念的整体性认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余课程都不太适合对技校生进行情感教育。而语文课教学应该是个例外。
2 技校语文课程与情感教育
2.1 技校语文课程的特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语文课程不仅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还具有社会性、实践性、情感性等等特点,通过学习语文,可以使技校生提高素养,表现出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记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此同时,还和其他各门课程共同对技校生进行情感教育。
2.2 情感教育的含义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3 在技校语文课程中开展情感教育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编写的语文教材,非常好地体现出语文教师需要对技校生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师应该很好地抓住这一契机在技校校园展开情感教育的系列活动。
(1)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情感是人们依据一定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理体验。
个人如对某种行为形成道德情感,就会影响其道德选择。某种道德情感一旦扩展为社会性情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道德风尚。陶冶道德情感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是形成和增强同所获得的道德认识相一致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是改变那种与应有的道德认识相抵触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教育就应运而生。技校生因为早期长期处在一种较特殊的情境中,道德标准也与普通学生有异,故而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努力才可以使他们形成和增强健康的、正当的道德情感。在技校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在道德情感教育方面要特别注重以下的工作。
①重视亲情、友情等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技校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因亲情淡漠、交友随性,在面对学习和生活时总自暴自弃或自怨自艾。在学完《一碗清汤荞麦面》后,也许能鼓起勇气面对困境并知道一家人应该团结奋进;《我与地坛》似乎娓娓道来的都是对生命的感悟,但其中饱含了对逝去的母亲的依恋,从中我们能体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无奈。
②学会感激、宽容和自尊自爱。在教师讲授完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技校生们将会为自己拥有视力而庆幸,将会懂得热爱生活,将会知道珍惜生命、关爱人生。阅读完毕淑敏的《世界上最缓慢的微笑》让我们带着眼泪的微笑走向坚强。
结合这套语文教材,教师如果能通过案例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手段,应该能让迷失在道德情感中的技校生起到极大的触动作用的。
(2)理智情感教育。
能否理智地驾驭情感,是一个人心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感情用事者不仅会远离成功,还会因为自己的不成熟给别人带去伤害、给自己招来祸端。 在没有学校教育参与的情况下,人的理智会在生活中得到一定发展,但这一发展是自发的、缓慢的。在一定时候,这样形成的理智会因为道德情感的标尺偏差而出现偏差,所以我们需要把现实客观文化向学生主体能力的转化的同时,在转化中形成于道德认识相一致的道德情感,并增进学生的理智。
(3)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和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它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它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未来生活具有长远和根本性的影响。所以学校实施美感教育,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艺术美育。在学校教育中主要靠艺术类课程实施,由于艺术形式品种繁多,学校艺术美育课程可选择歌咏班、吉他队等基础性强、受技校生喜爱等艺术形式开展艺术美育。
②自然美育。通过自然美的欣赏开阔视野,增加知识;通过对一些人化的自然美的欣赏,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让我们感受到夜的静谧和作者若隐若现的情思,《黄鹂》可促使我们养成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同时开展户外活动,也会使玩心较重的技校生获益不小。如:在国家森林公园开展“亲亲大自然”主题活动,使技校生感受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观看游览里面的华南虎动物园使学生更深入了解我们的自然环境对动植物物种的影响;在长征纪念周年来临之际,许多学校展开“重走长征路”,不单使学生在沿途欣赏到自然风光,更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味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③社会美育。包括人格美、劳动与生活过程的美,产品及环境美等。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可以让技校生感受美、懂得美,如语文课程在讲授《景泰蓝的制作》的过程中,能让学生参与到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这也就不只是了解相关知识,对于有心的技校生来说,甚或是会惊叹人类在制作艺术品时所能体现出非凡的创造力。
④科学美育。科学领域里存在的美。古希腊数学家普鲁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科学家们认为,天体是永恒的、完美的,整个天体就是一种和谐;另外,在日月运行、四时变化、万物生长之中,存在着无数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也许,这些对于技校生来说过于精深,但是当学生们拿着锉刀将冰冷的角铁打磨成各种小模型,当学生们在显微镜下看见微生物在肆无忌惮地运动时,何尝不能感受到科学美的存在?
技校语文课程不同于普通中小学的语文课程,它要求我们更注重实际需求和接受群体的特殊性,故而只有将课本知识和情感教育结合在一起,才能让技校语文课堂不拘泥于文字,不局限于“只讲不授”,也许这样才是对“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最好的诠释。
参考文献
[1] 郑楚云.道德法律与经济常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7.
[2] 劳凯声.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181-199.
摘 要:本文通过论述技校生的情感教育状况,分析他们缺乏较强的情感调控能力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充分利用技校课程的设置,在语文课程中对技校生实施情感教育的三种方式,以改变和提升他们的情感调控能力。
关键词:技校语文 课程设置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180-02
随着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迅猛发展,对普通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低的服务业发展迅速。技校生或被称为技术工人的数量急剧增加,这些毕业后在一线长期从事实际操作的职业人员,在学校主要学习数控、光机电、IT、仪器仪表、化工冶金、汽车、计算机、经贸、物业管理等各种实用技能,除此之外的知识面较窄,人文素质较低。但掌握了一至两门职业技能的技校生,要在知识爆炸的现实社会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情感调控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学校、家庭和个人相互关联、相互磨合的结果。
1 技校生的情感教育状况
1.1 技校生所处的态势
大部分走进技校的学生,在家庭中受到关注的程度较低,父母双方或感情淡薄或只顾着养家糊口,对孩子的思想了解不够;这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因为缺少家庭的温暖而无心向学;过了义务教育的阶段,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基本上是没有能力继续升学,面临要步入社会大熔炉总得“手有一技之长”,才不至于失业下岗。所以,技校生长期处在一种中小学时无人问津,成长过程中对自己漠不关心的状态。这使得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同学形成了自卑、厌学、没有责任心、玩世不恭的心态,这种心态无论对于学习或今后的工作,还是对于家庭和社会都会产生极大的副作用,也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学生的价值取向。
1.2 技校课程的设置
技校,顾名思义是学习和掌握技术的学校,又加上现实社会市场的需求,因而非常注重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就业质量好的专业设置,“重实操、轻理论”也成为了技校和技校生衡量专业设置的标准之一,教学活动会更加强调专业职业的活动,只在技校一年级或二年级开设基础学科,而到了技校三年级以后,基础学科基本上就销声匿迹了。所以在技校低年级时抓紧一切的可能性,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无可厚非的。
在基础学科当中,除了德育课教学是以“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把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和了解基本的经济常识等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帮助学生获得对社会生活、职业活动和价值观念的整体性认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余课程都不太适合对技校生进行情感教育。而语文课教学应该是个例外。
2 技校语文课程与情感教育
2.1 技校语文课程的特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语文课程不仅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还具有社会性、实践性、情感性等等特点,通过学习语文,可以使技校生提高素养,表现出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记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此同时,还和其他各门课程共同对技校生进行情感教育。
2.2 情感教育的含义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3 在技校语文课程中开展情感教育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编写的语文教材,非常好地体现出语文教师需要对技校生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师应该很好地抓住这一契机在技校校园展开情感教育的系列活动。
(1)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情感是人们依据一定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理体验。
个人如对某种行为形成道德情感,就会影响其道德选择。某种道德情感一旦扩展为社会性情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道德风尚。陶冶道德情感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是形成和增强同所获得的道德认识相一致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是改变那种与应有的道德认识相抵触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教育就应运而生。技校生因为早期长期处在一种较特殊的情境中,道德标准也与普通学生有异,故而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努力才可以使他们形成和增强健康的、正当的道德情感。在技校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在道德情感教育方面要特别注重以下的工作。
①重视亲情、友情等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技校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因亲情淡漠、交友随性,在面对学习和生活时总自暴自弃或自怨自艾。在学完《一碗清汤荞麦面》后,也许能鼓起勇气面对困境并知道一家人应该团结奋进;《我与地坛》似乎娓娓道来的都是对生命的感悟,但其中饱含了对逝去的母亲的依恋,从中我们能体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无奈。
②学会感激、宽容和自尊自爱。在教师讲授完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技校生们将会为自己拥有视力而庆幸,将会懂得热爱生活,将会知道珍惜生命、关爱人生。阅读完毕淑敏的《世界上最缓慢的微笑》让我们带着眼泪的微笑走向坚强。
结合这套语文教材,教师如果能通过案例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手段,应该能让迷失在道德情感中的技校生起到极大的触动作用的。
(2)理智情感教育。
能否理智地驾驭情感,是一个人心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感情用事者不仅会远离成功,还会因为自己的不成熟给别人带去伤害、给自己招来祸端。 在没有学校教育参与的情况下,人的理智会在生活中得到一定发展,但这一发展是自发的、缓慢的。在一定时候,这样形成的理智会因为道德情感的标尺偏差而出现偏差,所以我们需要把现实客观文化向学生主体能力的转化的同时,在转化中形成于道德认识相一致的道德情感,并增进学生的理智。
(3)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和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它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它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未来生活具有长远和根本性的影响。所以学校实施美感教育,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艺术美育。在学校教育中主要靠艺术类课程实施,由于艺术形式品种繁多,学校艺术美育课程可选择歌咏班、吉他队等基础性强、受技校生喜爱等艺术形式开展艺术美育。
②自然美育。通过自然美的欣赏开阔视野,增加知识;通过对一些人化的自然美的欣赏,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让我们感受到夜的静谧和作者若隐若现的情思,《黄鹂》可促使我们养成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同时开展户外活动,也会使玩心较重的技校生获益不小。如:在国家森林公园开展“亲亲大自然”主题活动,使技校生感受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观看游览里面的华南虎动物园使学生更深入了解我们的自然环境对动植物物种的影响;在长征纪念周年来临之际,许多学校展开“重走长征路”,不单使学生在沿途欣赏到自然风光,更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味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③社会美育。包括人格美、劳动与生活过程的美,产品及环境美等。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可以让技校生感受美、懂得美,如语文课程在讲授《景泰蓝的制作》的过程中,能让学生参与到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这也就不只是了解相关知识,对于有心的技校生来说,甚或是会惊叹人类在制作艺术品时所能体现出非凡的创造力。
④科学美育。科学领域里存在的美。古希腊数学家普鲁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科学家们认为,天体是永恒的、完美的,整个天体就是一种和谐;另外,在日月运行、四时变化、万物生长之中,存在着无数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也许,这些对于技校生来说过于精深,但是当学生们拿着锉刀将冰冷的角铁打磨成各种小模型,当学生们在显微镜下看见微生物在肆无忌惮地运动时,何尝不能感受到科学美的存在?
技校语文课程不同于普通中小学的语文课程,它要求我们更注重实际需求和接受群体的特殊性,故而只有将课本知识和情感教育结合在一起,才能让技校语文课堂不拘泥于文字,不局限于“只讲不授”,也许这样才是对“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最好的诠释。
参考文献
[1] 郑楚云.道德法律与经济常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7.
[2] 劳凯声.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1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