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

当前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

———以鄱阳县为例

当前, 我国义务教育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由“普九”攻坚向巩固提高转变,由增规模、添设施的数量扩张向重管理、抓质量的内涵发展转变。而农村中小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现状如何,直接关系到义务教育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为深入了解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我们对鄱阳县部分农村中小学进行了调查研究。鄱阳地处湖南南部,是典型的农业县。近年来鄱阳教育的整体水平在全省相对靠后。我们对该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高低不同的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进行抽样调查,在被调查学校中有6 所初中,其中城区学校有2 所。同时采取召开学校行政成员座谈会、教师代表座谈会和学生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随堂听课、检查备课听课笔记、查阅学生作业本、师生个别走访等多种形式,深入细致地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现状,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被调研学校的办学水平及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反映了目前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由此引发的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现状

(一) 教学质量差距大

1.城乡学校教学质量差距大

通过对12 所中小学的教学质量调查评估发现,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合格率、优秀率、巩固率等具体指标差异过大,这已成为制约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瓶颈。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提质增效是改变义务教育落后面貌的关键所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重点应放在广大农村学校。2.同类学校教学质量相差悬殊被调研的12 所学校尽管在办学条件、班子配备、师资现状等方面存在一些实际差距,但从整体上分析,学校间各种资源和外部环境实际差距不会太大,造成同类学校质量差距悬殊的原因,只能从学校内部查找。

(二) 同一学校、不同年级、不同科目差别大1.同一学校不同年级的教学质量差别大 以被调研的一所农村完全小学2008 年上期和2009年上期各年级的语文期末考试综合分的比较为例,低年级语文的低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逊色于高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尤其是一、二年级的综合分都很低,三年级以上情况有明显好转,尤其是五、六年级学生的成绩突飞猛进。排除学生的智力成长因素,反映出各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重高年级的突击提质,轻低年级的固本强基;二是重完小本部的教学管理,轻村片小学的质量监控(五、六年级都在完小本部);三是重毕业班升学测试的终极评价,轻肄业班教学质量的长远发展。

2.同一年级不同科目教学质量差别大

通过对被调研的几所完全小学去年毕业水平测试中的四科成绩对比可知,不同科目的成绩差异很大,有着明显的重语文、数学,轻英语、自然的现象。英语学科受多种因素制约,教学质量明显处于低位徘徊阶段,加强英语教师培训,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应成为农村各类小学关注的问题。从被调研的几所学校各科合格率统计数据分析可知:制约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因素在于合格率低迷不前,以被调研的两所农村完小去年小学毕业水平测试成绩为例,其中语文学科两校的不合格率近40%,数学学科不合格率将近65%,自然学科不合格率超过90%,英语学科不合格率几近100%。由此可见,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加强薄弱学校的教学改革,是农村中小学必须考虑的重大课题。

二、原因分析

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既有学校内部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综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 学校管理存在严重缺陷

表现在学校主要领导宏观管理不得力,分管领导微观管理不到位,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不落实。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学校的校长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抓学风、抓考纪、抓质量束手无策。有的在分析问题时找不出原因,说不上新的思路,在问题面前只强调客观因素, 不找主观原因。个别学校“课堂教学论英雄,学科质量论成败”的教学质量管理意识不强,质量监控不严格或不科学,教师的教学业绩未与奖惩挂钩,干好干坏一个样,在提高质量上没有令大部分教师信服的强硬措施,未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对学生的问卷中发现,有三所薄弱学校的学生在回答“上课是否经常讲小话、不认真听课,考试是否经常有违纪舞弊的现象?”的问卷时,分别有52.9%、56.4%和47.5%的学生回答“有”。少数学校没有明确的学科教学质量目标,未能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与一些学校的教师座谈中得知,学校定的目标太高,脱离了学校的实际情况,老师根本无法达到。在一所学校组织的教师问卷调查中发现,对学校教学现状满意的教师只占三分之一,有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学校的制度、方案不切合实际。有的学校对教学常规管理检查做表面文章, 查备课、听课只看节数,查学生作业只看日期次数,查下班辅导只看教室里是否有老师,考

试、阅卷无严格的操作程序,重表面现象轻实际效果。

(二) 师资问题十分突出

1.教师配备不合理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以一所完小为例,现有在编在岗的教师35 人, 年轻教师(20 -30 岁) 约占11.4%,青年教师(31-40 岁) 约占18.6%,中年教师(41 -50 岁) 约占36.5% , 50 岁以上的教师约占33.5%,中老年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70%, 年轻教师偏少,只占30%左右。这反映出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不均衡,教师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给教师观念的更新带来困难。二是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在调研中还发现,很多学校教师数量不缺,但是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对口的教师不够,“教非所学, 学非所教”的现象在乡镇中学和完小非常普遍。由于教师在专业知识上的“先天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他们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对三所初中学校的学生问卷调查中发现,最不喜欢英语科目的学生分别占65.8%、65.3%和37.7%,这与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相关。以一所乡镇中心校为例,在全部上课的69名教师中,只有18 人专业对口,仅占26%。在7 名英语教师中,就有4 人为非英语专业教师。三是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近几年,农村中小学招聘了一些非师范类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有的教师对教学规律及教法知之甚少,对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缺乏应有的了解,更谈不上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选择优化。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思想等方面尚达不到标准,教师的专业素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四是农村教师流动性大。近两年来,在调研的12 所农村中小学校中,共有112 名教师调入城区学校。由于这些教师大多数是学校的教学骨干,这些教师的大量调离,严重削弱了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人为造成了城乡学校师资水平上的不均衡。

2.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不高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学校的部分教师存在着出工不出力、消极怠工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师进城常凭一次考试定成败,有失公平,影响了教师平时教学积极性的发挥。部分青年骨干教师认为,上好一年的课不如上好进城招聘一节课,备好一年的课不如备好招聘考试一节课,教师立足本职岗位的教学积极性大打折扣。第二,教师津补贴发放制度不合理,挫伤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没有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二是政府对学校经费管得太死, 缺乏灵活性。规范津补贴后,学校教师早晚下班辅导、课余时间的培优补薄等教学活动,教师不能象以前那样获得相应的补助,心理失衡,影响了积极性的发挥。

3.学校布局调整力度不大,微型学校多

在调研中发现,乡镇完小对村片小学的撤并不到位,以被调研的三个学区为例,根据“十一·五”学校布局调整规划,近三年这三个学区应撤并村片小学12所,但实际只撤并了3 所。目前这三个学区仍有村片小学62 所,绝大部分教学点只有不足20 个学生, 最少的只有3 名学生,且多为复式班。对这些学校的管理难度大,目前不管是教育局还是完小本身,都缺乏日常监管的力度。

4.留守学生多,厌学情绪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逐年增加,农村学校尤其明显。据统计, 被调研三所初中学校的“留守学生”分别占67.1%、68.8%和79.2%。正常的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不能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导致学生的逃学、厌学现象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因为“隔代监护”, 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学习、生活等产生消极影响。此外,社会就业的多元化,以及目前仍有相当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等原因,造成新的“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地方蔓延,助长了学生的厌学、逃学。

5.新课改的推进步履维艰

新课改已进入第六个年头,但目前的现状是:教材是新的,课堂是旧的;理念是新的, 方法是旧的;制度是新的,评价是旧的。实验工作进展不大,课改困难重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一些教师不愿学、不想学,学习尚未成为广大教师的职业习惯。在对一所乡镇中学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每天花一小时阅读教育书刊的只占24.5%,每年能阅读一本教育专著的也只有27%。由于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注重平时的学习,导致知识陈旧,观念落后,在教学实践中穿新鞋走老路,不思考,不研究,不重视学生个体差异, 教学思想、方式都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二是校本教研流于形式。被调研的大部分学校没有建立起“立足于学校,起源于学校,服务于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习惯于纯课题研究,致使校本教研不能有效地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种种问题,不能迅速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对一所完小的调研中发现,有38.9%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流于形式,有22%的教师认为学校校本教研开展不经常,有44.3%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对新课改促进不大。学校管理者必须提高自己对校本教研活动的驾驭能力,努力构建和谐的校本教研工作环境。三是一些好的制度、措施难以一以贯之,一抓到底。近年来,该县教育局为强化教学管理,积极推进新课改,制定了许多好的制度和措施,诸如《校本教研六个方面的制度》, 《行政领导上主课制度》,《学校教师住校制度》以及《“20+25”课堂教学模式推进制度》等。但这些制度、措施在一些学校没有很好地付诸实施,往往是写在纸上,说在会上,就是没有落实在行动上。工作有始无终,半途而废。在这次被调研的12 所

学校中,对“20+25”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得较好的仅有两所学校, 其余10 所学校只是纸上谈兵,“只有唱功,没有做功”。

三、相应对策

(一) 进一步增强学校领导、教师抓质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进一步加强学校班子建设。要加大对校长的培训力度,对校长要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以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的政治素质和管理水平。二是实行教学质量末位淘汰制,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激励办法。学校对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成绩每学年集中评价一次,要大力表彰师德高尚、质量优良的教师,每年要评选“优秀教师”的活动,地方政府应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教学质量低劣的学校领导要及时调整。

(二) 进一步激发广大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首先, 要进一步完善全县教师津补贴发放制度。教育局应制定一套适合教师劳动特点的、操作性强的津补贴发放细则,以规范各学校对津补贴的发放行为真正做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其次,努力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在学校范围内实施各种有效的精神奖励,把诸如评优评先、表彰、晋级等,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既要善于培育平等、公正的竞争机制, 又要勇于创建民主、和谐的文化氛围。第三,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给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使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能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三) 进一步加大课程改革的推进力度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各校要把教师的培训作为课改实验的首要工作来抓。教师培训必须做到“三全培训”,即全员培训、全程培训和全面培训,既要有转变观念、接受新的教育理论的培训,又要有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的培训,还要有提高教学技能的培训。教师培训的重点应放在校本教研上,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提高驾驭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其次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坚持师生平等对话,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探究学习的问题情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达成。在教学策略上, 能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教学进程,同时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大力改革对教师、学生的评价机制,突出评价的发展功能,以体现评价的导向性。学校要进一步确立全面的评价观,努力把阶段性、终结性评价和教学过程中的诊断性、过程性评价统一起来,强化评价的激励作用。通过评价机制的改革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

学校中,对“20+25”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得较好的仅有两所学校, 其余10 所学校只是纸上谈兵,“只有唱功,没有做功”。

三、相应对策

(一) 进一步增强学校领导、教师抓质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进一步加强学校班子建设。要加大对校长的培训力度,对校长要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以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的政治素质和管理水平。二是实行教学质量末位淘汰制,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激励办法。学校对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成绩每学年集中评价一次,要大力表彰师德高尚、质量优良的教师,每年要评选“优秀教师”的活动,地方政府应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教学质量低劣的学校领导要及时调整。

(二) 进一步激发广大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首先, 要进一步完善全县教师津补贴发放制度。教育局应制定一套适合教师劳动特点的、操作性强的津补贴发放细则,以规范各学校对津补贴的发放行为真正做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其次,努力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在学校范围内实施各种有效的精神奖励,把诸如评优评先、表彰、晋级等,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既要善于培育平等、公正的竞争机制, 又要勇于创建民主、和谐的文化氛围。第三,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给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使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能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三) 进一步加大课程改革的推进力度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各校要把教师的培训作为课改实验的首要工作来抓。教师培训必须做到“三全培训”,即全员培训、全程培训和全面培训,既要有转变观念、接受新的教育理论的培训,又要有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的培训,还要有提高教学技能的培训。教师培训的重点应放在校本教研上,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提高驾驭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其次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坚持师生平等对话,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探究学习的问题情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达成。在教学策略上, 能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教学进程,同时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大力改革对教师、学生的评价机制,突出评价的发展功能,以体现评价的导向性。学校要进一步确立全面的评价观,努力把阶段性、终结性评价和教学过程中的诊断性、过程性评价统一起来,强化评价的激励作用。通过评价机制的改革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

积极性和自觉性。

(四) 进一步加大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

教育行政部门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各校要以制度规范教学活动,细化教学环节,规范教学管理程序。要建立年级、班级、学科教学质量分级管理责任制,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实效性检查与考核,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的长效机制,保障学校提质工程的顺利推进。为加大对各校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原有的各种考评机制基础上,还必须积极构建薄弱学校办学水平的增值评估制度。增值评价是将学校对学生进步的作用作为评价的核心,突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办学功能中的中心地位,突显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对于那些各方面基础条件较差、长期得不到重视而仍然做了大量工作,教学质量哪怕只有些许提升的学校,增值评价也能充分反映出他们的努力程度,从而科学合理地反映这些学校的工作绩效。

(五)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农村学校应进一步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行村际联合办学,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巩固农村学校远程教育成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当前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

———以鄱阳县为例

当前, 我国义务教育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由“普九”攻坚向巩固提高转变,由增规模、添设施的数量扩张向重管理、抓质量的内涵发展转变。而农村中小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现状如何,直接关系到义务教育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为深入了解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我们对鄱阳县部分农村中小学进行了调查研究。鄱阳地处湖南南部,是典型的农业县。近年来鄱阳教育的整体水平在全省相对靠后。我们对该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高低不同的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进行抽样调查,在被调查学校中有6 所初中,其中城区学校有2 所。同时采取召开学校行政成员座谈会、教师代表座谈会和学生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随堂听课、检查备课听课笔记、查阅学生作业本、师生个别走访等多种形式,深入细致地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现状,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被调研学校的办学水平及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反映了目前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由此引发的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现状

(一) 教学质量差距大

1.城乡学校教学质量差距大

通过对12 所中小学的教学质量调查评估发现,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合格率、优秀率、巩固率等具体指标差异过大,这已成为制约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瓶颈。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提质增效是改变义务教育落后面貌的关键所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重点应放在广大农村学校。2.同类学校教学质量相差悬殊被调研的12 所学校尽管在办学条件、班子配备、师资现状等方面存在一些实际差距,但从整体上分析,学校间各种资源和外部环境实际差距不会太大,造成同类学校质量差距悬殊的原因,只能从学校内部查找。

(二) 同一学校、不同年级、不同科目差别大1.同一学校不同年级的教学质量差别大 以被调研的一所农村完全小学2008 年上期和2009年上期各年级的语文期末考试综合分的比较为例,低年级语文的低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逊色于高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尤其是一、二年级的综合分都很低,三年级以上情况有明显好转,尤其是五、六年级学生的成绩突飞猛进。排除学生的智力成长因素,反映出各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重高年级的突击提质,轻低年级的固本强基;二是重完小本部的教学管理,轻村片小学的质量监控(五、六年级都在完小本部);三是重毕业班升学测试的终极评价,轻肄业班教学质量的长远发展。

2.同一年级不同科目教学质量差别大

通过对被调研的几所完全小学去年毕业水平测试中的四科成绩对比可知,不同科目的成绩差异很大,有着明显的重语文、数学,轻英语、自然的现象。英语学科受多种因素制约,教学质量明显处于低位徘徊阶段,加强英语教师培训,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应成为农村各类小学关注的问题。从被调研的几所学校各科合格率统计数据分析可知:制约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因素在于合格率低迷不前,以被调研的两所农村完小去年小学毕业水平测试成绩为例,其中语文学科两校的不合格率近40%,数学学科不合格率将近65%,自然学科不合格率超过90%,英语学科不合格率几近100%。由此可见,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加强薄弱学校的教学改革,是农村中小学必须考虑的重大课题。

二、原因分析

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既有学校内部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综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 学校管理存在严重缺陷

表现在学校主要领导宏观管理不得力,分管领导微观管理不到位,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不落实。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学校的校长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抓学风、抓考纪、抓质量束手无策。有的在分析问题时找不出原因,说不上新的思路,在问题面前只强调客观因素, 不找主观原因。个别学校“课堂教学论英雄,学科质量论成败”的教学质量管理意识不强,质量监控不严格或不科学,教师的教学业绩未与奖惩挂钩,干好干坏一个样,在提高质量上没有令大部分教师信服的强硬措施,未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对学生的问卷中发现,有三所薄弱学校的学生在回答“上课是否经常讲小话、不认真听课,考试是否经常有违纪舞弊的现象?”的问卷时,分别有52.9%、56.4%和47.5%的学生回答“有”。少数学校没有明确的学科教学质量目标,未能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与一些学校的教师座谈中得知,学校定的目标太高,脱离了学校的实际情况,老师根本无法达到。在一所学校组织的教师问卷调查中发现,对学校教学现状满意的教师只占三分之一,有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学校的制度、方案不切合实际。有的学校对教学常规管理检查做表面文章, 查备课、听课只看节数,查学生作业只看日期次数,查下班辅导只看教室里是否有老师,考

试、阅卷无严格的操作程序,重表面现象轻实际效果。

(二) 师资问题十分突出

1.教师配备不合理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以一所完小为例,现有在编在岗的教师35 人, 年轻教师(20 -30 岁) 约占11.4%,青年教师(31-40 岁) 约占18.6%,中年教师(41 -50 岁) 约占36.5% , 50 岁以上的教师约占33.5%,中老年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70%, 年轻教师偏少,只占30%左右。这反映出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不均衡,教师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给教师观念的更新带来困难。二是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在调研中还发现,很多学校教师数量不缺,但是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对口的教师不够,“教非所学, 学非所教”的现象在乡镇中学和完小非常普遍。由于教师在专业知识上的“先天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他们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对三所初中学校的学生问卷调查中发现,最不喜欢英语科目的学生分别占65.8%、65.3%和37.7%,这与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相关。以一所乡镇中心校为例,在全部上课的69名教师中,只有18 人专业对口,仅占26%。在7 名英语教师中,就有4 人为非英语专业教师。三是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近几年,农村中小学招聘了一些非师范类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有的教师对教学规律及教法知之甚少,对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缺乏应有的了解,更谈不上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选择优化。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思想等方面尚达不到标准,教师的专业素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四是农村教师流动性大。近两年来,在调研的12 所农村中小学校中,共有112 名教师调入城区学校。由于这些教师大多数是学校的教学骨干,这些教师的大量调离,严重削弱了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人为造成了城乡学校师资水平上的不均衡。

2.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不高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学校的部分教师存在着出工不出力、消极怠工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师进城常凭一次考试定成败,有失公平,影响了教师平时教学积极性的发挥。部分青年骨干教师认为,上好一年的课不如上好进城招聘一节课,备好一年的课不如备好招聘考试一节课,教师立足本职岗位的教学积极性大打折扣。第二,教师津补贴发放制度不合理,挫伤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没有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二是政府对学校经费管得太死, 缺乏灵活性。规范津补贴后,学校教师早晚下班辅导、课余时间的培优补薄等教学活动,教师不能象以前那样获得相应的补助,心理失衡,影响了积极性的发挥。

3.学校布局调整力度不大,微型学校多

在调研中发现,乡镇完小对村片小学的撤并不到位,以被调研的三个学区为例,根据“十一·五”学校布局调整规划,近三年这三个学区应撤并村片小学12所,但实际只撤并了3 所。目前这三个学区仍有村片小学62 所,绝大部分教学点只有不足20 个学生, 最少的只有3 名学生,且多为复式班。对这些学校的管理难度大,目前不管是教育局还是完小本身,都缺乏日常监管的力度。

4.留守学生多,厌学情绪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逐年增加,农村学校尤其明显。据统计, 被调研三所初中学校的“留守学生”分别占67.1%、68.8%和79.2%。正常的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不能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导致学生的逃学、厌学现象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因为“隔代监护”, 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学习、生活等产生消极影响。此外,社会就业的多元化,以及目前仍有相当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等原因,造成新的“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地方蔓延,助长了学生的厌学、逃学。

5.新课改的推进步履维艰

新课改已进入第六个年头,但目前的现状是:教材是新的,课堂是旧的;理念是新的, 方法是旧的;制度是新的,评价是旧的。实验工作进展不大,课改困难重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一些教师不愿学、不想学,学习尚未成为广大教师的职业习惯。在对一所乡镇中学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每天花一小时阅读教育书刊的只占24.5%,每年能阅读一本教育专著的也只有27%。由于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注重平时的学习,导致知识陈旧,观念落后,在教学实践中穿新鞋走老路,不思考,不研究,不重视学生个体差异, 教学思想、方式都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二是校本教研流于形式。被调研的大部分学校没有建立起“立足于学校,起源于学校,服务于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习惯于纯课题研究,致使校本教研不能有效地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种种问题,不能迅速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对一所完小的调研中发现,有38.9%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流于形式,有22%的教师认为学校校本教研开展不经常,有44.3%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对新课改促进不大。学校管理者必须提高自己对校本教研活动的驾驭能力,努力构建和谐的校本教研工作环境。三是一些好的制度、措施难以一以贯之,一抓到底。近年来,该县教育局为强化教学管理,积极推进新课改,制定了许多好的制度和措施,诸如《校本教研六个方面的制度》, 《行政领导上主课制度》,《学校教师住校制度》以及《“20+25”课堂教学模式推进制度》等。但这些制度、措施在一些学校没有很好地付诸实施,往往是写在纸上,说在会上,就是没有落实在行动上。工作有始无终,半途而废。在这次被调研的12 所

学校中,对“20+25”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得较好的仅有两所学校, 其余10 所学校只是纸上谈兵,“只有唱功,没有做功”。

三、相应对策

(一) 进一步增强学校领导、教师抓质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进一步加强学校班子建设。要加大对校长的培训力度,对校长要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以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的政治素质和管理水平。二是实行教学质量末位淘汰制,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激励办法。学校对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成绩每学年集中评价一次,要大力表彰师德高尚、质量优良的教师,每年要评选“优秀教师”的活动,地方政府应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教学质量低劣的学校领导要及时调整。

(二) 进一步激发广大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首先, 要进一步完善全县教师津补贴发放制度。教育局应制定一套适合教师劳动特点的、操作性强的津补贴发放细则,以规范各学校对津补贴的发放行为真正做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其次,努力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在学校范围内实施各种有效的精神奖励,把诸如评优评先、表彰、晋级等,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既要善于培育平等、公正的竞争机制, 又要勇于创建民主、和谐的文化氛围。第三,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给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使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能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三) 进一步加大课程改革的推进力度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各校要把教师的培训作为课改实验的首要工作来抓。教师培训必须做到“三全培训”,即全员培训、全程培训和全面培训,既要有转变观念、接受新的教育理论的培训,又要有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的培训,还要有提高教学技能的培训。教师培训的重点应放在校本教研上,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提高驾驭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其次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坚持师生平等对话,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探究学习的问题情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达成。在教学策略上, 能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教学进程,同时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大力改革对教师、学生的评价机制,突出评价的发展功能,以体现评价的导向性。学校要进一步确立全面的评价观,努力把阶段性、终结性评价和教学过程中的诊断性、过程性评价统一起来,强化评价的激励作用。通过评价机制的改革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

学校中,对“20+25”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得较好的仅有两所学校, 其余10 所学校只是纸上谈兵,“只有唱功,没有做功”。

三、相应对策

(一) 进一步增强学校领导、教师抓质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进一步加强学校班子建设。要加大对校长的培训力度,对校长要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以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的政治素质和管理水平。二是实行教学质量末位淘汰制,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激励办法。学校对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成绩每学年集中评价一次,要大力表彰师德高尚、质量优良的教师,每年要评选“优秀教师”的活动,地方政府应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教学质量低劣的学校领导要及时调整。

(二) 进一步激发广大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首先, 要进一步完善全县教师津补贴发放制度。教育局应制定一套适合教师劳动特点的、操作性强的津补贴发放细则,以规范各学校对津补贴的发放行为真正做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其次,努力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在学校范围内实施各种有效的精神奖励,把诸如评优评先、表彰、晋级等,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既要善于培育平等、公正的竞争机制, 又要勇于创建民主、和谐的文化氛围。第三,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给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使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能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三) 进一步加大课程改革的推进力度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各校要把教师的培训作为课改实验的首要工作来抓。教师培训必须做到“三全培训”,即全员培训、全程培训和全面培训,既要有转变观念、接受新的教育理论的培训,又要有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的培训,还要有提高教学技能的培训。教师培训的重点应放在校本教研上,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提高驾驭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其次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坚持师生平等对话,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探究学习的问题情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达成。在教学策略上, 能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教学进程,同时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大力改革对教师、学生的评价机制,突出评价的发展功能,以体现评价的导向性。学校要进一步确立全面的评价观,努力把阶段性、终结性评价和教学过程中的诊断性、过程性评价统一起来,强化评价的激励作用。通过评价机制的改革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

积极性和自觉性。

(四) 进一步加大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

教育行政部门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各校要以制度规范教学活动,细化教学环节,规范教学管理程序。要建立年级、班级、学科教学质量分级管理责任制,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实效性检查与考核,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的长效机制,保障学校提质工程的顺利推进。为加大对各校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原有的各种考评机制基础上,还必须积极构建薄弱学校办学水平的增值评估制度。增值评价是将学校对学生进步的作用作为评价的核心,突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办学功能中的中心地位,突显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对于那些各方面基础条件较差、长期得不到重视而仍然做了大量工作,教学质量哪怕只有些许提升的学校,增值评价也能充分反映出他们的努力程度,从而科学合理地反映这些学校的工作绩效。

(五)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农村学校应进一步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行村际联合办学,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巩固农村学校远程教育成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相关文章

  •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4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查看


  • 山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山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 作者:秦永红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年第03期 [摘 要]本论文从山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出发,结合新课标对 ...查看


  • 当前农村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 摘要: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观念落后,农民的教育负担过重,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 ...查看


  • 广陵区职称论文发表网-园林绿化问题对策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广陵区职称论文发表网-园林绿化|问题|对策论文选题题目 广陵区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园林绿化|问题 ...查看


  • 浅谈农村中小学德育现状及对策
  • 浅谈农村中小学德育现状及对策 作为社会生活的人, 道德素质是人生最重要的内涵, 它决定一个人的尊严.价值和成就.人的青少年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形成优秀道德品质的黄金时期.人的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内容本无轻重,但在广大农村中小学 ...查看


  • 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第二十四届"星火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社会科学类论文 作品名称:<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作品类别: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作品编号: <农村教师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 ...查看


  • 毕业论文的撰写
  • 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主题明确不跑题,层次清楚,上下文意思连贯,论点正确,论据充分,不全文照抄,字数不少于5000,格式必须符合要求,严格按照共享中所写的格式要求进行排版,文档里看不到网络下载痕迹,在符合这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老师再进行修改. ...查看


  • 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从实施新一轮课改以来,各个学校都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培训.力争使教师尽快适应新一轮课改的需要.但是,学校的教学管理仍然没有跳出陈旧的"老套式". 对于本轮课程改革,任何一项目标都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教师的教学方式更不 ...查看


  • 浅谈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 浅谈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也是认真落实"两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性问题.但对山大沟深.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广大农村来说,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困惑和问题.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