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研究ⅠAccounting Research
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初探
张智楠
(中国银行财务管理部)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迅猛发展,“存款理财化”趋势日益凸显。结构性存款作为商业银行[摘 要]近年来,
理财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了媒体和监管机构的关注。本文从我国主要商业银行2011年年度报告入手,对各行结构性存款的会计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建议,以期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健康发展。
理财业务;结构性存款;年度报告[关键词]商业银行;
随着理财业务的发展,结构性存款对商业银行和投资人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也引起了监管机构和媒体的高度关注。结构性存款具有种类繁多、结构复杂、运作流程多样等特点,给实务中的业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带来了一系列难题。如何在遵循会计准则和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以全面完整地反映结构性存款的经济实质,同时满足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的需要,是值得各行深入探讨的问题。
结构性存款的增长却日益火爆(如图1所示)。尤其是2011年四季度,由于银监会叫停了超短期表外理财产品的发行使面临年终贷存比考核的商业银行雪上加霜,而表内结构性存款成为2011年结构性理了最有力的替代品。据统计1,财产品发行数量突破千款,其中3个月以下期限产品占比近四成,挂钩汇率和利率的产品占比近六成,这些短期限、低风险的结构性产品推出的目的之一则是吸收存款。
亿元16,000.0014,000.0012,000.0010,000.008,000.006,000.004,000.002,000.00
0.00
一、结构性存款发展概况
在我国,结构性理财产品最早以外汇结构性存款的形式出现。2003年,在各主要外币利率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外资银行开始推出一些外汇结构性存款以高息争揽客户。此后,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分别推出了汇利通、汇利丰、汇聚宝、汇得盈等理财产品。由此,结构性存款应运而生。
近几年来,商业银行存款增速日渐放缓,而
1.数据来源:普益财富,《2011-2012年银行理财市场年度报告》。
2.数据来源:Wind资讯,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数据。
12 2012年第5期/总第222期・月刊
20
1120年111月年20211月年20311月年20411月年20511月年20611月年20711月年20811月年20911月年201011月年201111月年2012月1220年112月年2月
全金融机构本外币结构性存款
图1 全金融机构本外币结构性存款2
《金融会计》
FINANCIAL ACCOUNTING
2011年年报显示,商业银行贷存比指标依然严峻(如图2所示),国有商业银行贷存比连续两年呈上升趋势,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存比则大多维持在70%以上。同时,2011年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市场资金面持续紧张,银行对短期资金的需求更显迫切。面对存款竞争加剧、监管机构日益严格的贷存比考核等挑战,结构性存款的发展可以有效缓解来自监管与市场的双重压力,有利于商业银行规避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拓宽和稳定资金来源,从而催生了“存款理财化”现象。
%68.0066.0064.0062.0060.0058.0056.0054.00
的分析,我们发现各行对结构性存款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方法并不统一,在会计政策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披露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
(一)初始确认
各行对结构性存款采用的会计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将结构性存款作为“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进行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并在“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科目下列示。这种方法主要是考虑到,结构性存款是由主合同及嵌入的衍生金融工具组成的混合金融工具,其中普通存款(即主合同)是以摊余成本计量,而嵌入的衍生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当混合工具满足一定条件时,可整体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结构性存款即采用了此种“公允价值计量选择权”,以使会计处理相匹配。
2、将结构性存款作为“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客户存款”进行初始确认,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并在报表中“客户存款”科目下列示。这种方法主要是考虑到,根据会计准则要求,结构性存款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但从监管统计指标上来看,结构性存款应归类为存款,缴纳存款准备金,并纳入贷存比计算口径,因此在披露时将其并入“客户存款”科目。
3、将结构性存款进行拆分,将主合同部分作为一般“客户存款”或“其他负债”进行确认,按摊余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将其嵌入衍生金融工具部分从主合同中拆分,作为衍生金
20
持续负利率的情况下,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强烈,但股市的不景气、房市的调控使得居民的投资渠道受限。相比之下,结构性存款具有较高的收益率,又能够保证本金的安全,自然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现状
根据对境内主要商业银行2011年年度报告
3.包括工行、中行、建行和交行。
2012年第5期/总第222期・月刊 13
年12月07年6月2007年1220月08年6月2008年1220月09年6月2009年1220月10年6月2010年1202月11年6月2011年12月20
06
主要国有商业银行平均贷存比
图2 2006-2011年主要国有商业银行3
平均贷存比变化趋势
从投资者角度分析,在国内通胀高企、存款
二、结构性存款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
会计研究ⅠAccounting Research
融工具确认并列示。这种方法主要是考虑到,结构性存款是一个混合工具,根据会计准则规定,若嵌入衍生金融工具在经济特征及风险方面与主合同不存在紧密关系(即相似性),应从主合同中予以分拆,作为独立的衍生金融工具处理。
可见,由于各行在产品设计、资金投向、运作方式、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和运用等方面存在差异,各行对结构性存款采用的会计处理方式并不统一。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银行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主要财务指标将产生不同影响,给财务报表使用者信息解读和同业间比较分析带来了一定难度。
(二)后续计量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构性存款需要定期进行估值。根据公允价值的可取得程度,一般可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分为第一至第三个不同的层级。第一层级为采用公开市场中的报价计量,而当无法从公开市场获得报价时,即需要采用估值技术或询价来确定公允价值。从各行年报来看,主要存在以下情况:
1、将结构性存款估值划分为第二层级,即直接或间接的全部使用了可观察参数。结构性存款估值可能用到的参数包括债券价格、利率、汇率、波动水平、相关性、交易对手信用价差等。由于只采用了可观察的市场数据,该层级衡量出来的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较高。
2、将结构性存款估值划分为第三层级,即使用了任何不可观察参数。相对于第二层级而言,采用不可观察数据的估值方法时,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和主观成分。
可见,各行对结构性存款公允价值的估值层级存在差别。一方面,由于结构性存款的设计灵活多变,导致各行结构性存款的复杂程度不
同。对于部分复杂的结构性衍生交易,可能需要从交易对手处询价,并在充分评估宏观经济变动、外部评估师估值以及损失覆盖率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估值。另一方面,结构性存款并没有统一的估值模型,在具体估值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和产品情况,对模型和参数进行大量的修正和调整。因此,由于估值模型和估值系统不完善等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对结构性存款的估值技术还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三)报告及信息披露
各行对结构性存款的披露内容和详略程度不统一。其中,农行等商业银行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披露了结构性理财的种类、发行数量、销售量、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等信息,说明了理财业务主要风险及风险管理方法等;在主要会计政策中披露了结构性理财产品主要会计处理方法;在附注中披露了公允价值估值层级,以及公允价值超过本金的金额等信息。总体来看,各对结构性存款商业银行披露的信息不够充分,
交易结构、产品信息、估值方法、估值使用的主要参数、风险构成等信息披露较少,部分银行未对结构性存款单独进行披露。
随着结构性存款产品规模的扩大,其对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中间业务收入、净息差等指标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建议商业银行进一步提高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程度,对于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构性存款应单独披露。同时,监管机构可加强对理财业务会计政策选择的准确性、会计估值方法的合理性、公允价值计量的恰当性等方面的指导,以确保向投资者披露可靠的、可理解的、相关的会计信息。
三、结构性存款会计核算需考虑的因素
在实务中,我们认为,将结构性存款整体
14 2012年第5期/总第222期・月刊
《金融会计》
FINANCIAL ACCOUNTING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混合金融工具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能全面反映理财业务经济实质,且能同时满足会计准则、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的要求。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全面反映业务实质
对结构性存款产品性质的认定,是选择正确会计处理方法的前提和基础。结构性存款与传统的客户存款具有很大相似性,但与存款产品又确实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导致了各行在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上的差异。一般来说,结构性存款产品可以分为传统产品部分和衍生产品部分(如图3所示):传统产品部分可以看作是客户购买了一个零息债券,期末可获得100%本金返还;衍生产品部分可以看作是期权,通过挂钩指标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从而获得可能的高收益。从产品结构分析可以看出,主合同一般是以摊余成本计量,而衍生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这种错配必然无法反映结构性存款承担市场风险的业务本质。而将结构性存款整体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则可使会计处理相匹配,也可比较全面的反映结构性存款业务的全貌。
收益率
结构性存款
期权收益
含了若干衍生工具的结构化存款,商业银行通常要对其所有或几乎所有风险进行对冲,至于这些衍生工具是否由于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分拆,在风险管理中往往不太关注。因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指定为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混合工具,以使风险对冲在会计处理上得以真实反映,也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三)满足外部监管及内部管理的要求首先,应满足监管部门对理财产品“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基本要求。将结构性存款整体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反映理财业务的风险和收益特征,可全面衡量利息收入、净交易收入、已实现损益、未实现损益等信息。其次,商业银行作为理财产品的发行人,在考虑估值和定价等因素外,还需考虑产品的成本收益测算。在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中,往往由司库部门承担了理财产品的资金成本,而没有合理传导至产品发行部门和资金运用部门。在核算体系构建时,可考虑通过会计处理直接得出与结构性存款相关的全部成本收益信息,为各部门绩效考核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以正确评估理财产品收益。
四、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2011年,理财市场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
零息债券
到期本金保护
露出诸多问题。其中,不乏部分银行通过会计
投资期
操纵手段达到“拉存款、逃贷款”等规避监管的目的。例如,面对复杂多样、灵活多变的理财产品,如何判断应属于表内负债业务还是表外信托业务?给监管机构政策制定及商业银行实务操作带来了一定挑战。2011年,针对银信合作、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等方面,银监会屡出重拳整顿理财市场。究其根本原因,是商业银行为了满足关键时点贷存比考核的需要,在特殊
2012年第5期/总第222期・月刊 15
图3 结构性存款产品解构
(二)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结构性存款产品一般包含多项金融工具,且可根据投资人的要求灵活设计。因此,若将主合同与嵌入衍生工具进行分拆,在实际操作中实施难度较大,操作成本较高。此外,对于包
会计研究ⅠAccounting Research
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下应对监管的博弈之举。这一主要动机也导致了理财产品在会计核算上的各种不规范行为。因此,要从根本上规范理财产品会计处理,建议从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层面着手:
第一,在贷存比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管指标下,吸收存款成为了商业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的主要动机。但随着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金融市场产品的丰富、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多元化的深入,贷存比指标的重要性会随之下降。如何在强化流动性控制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对贷存比的考核,以从根源上减少目前信贷市场拉存款和绕贷款的现象,是值得监管机构与商业银行共同探讨的问题。据预计,2012年挂钩汇率和利率的稳健型结构性产品发行量有进一步上涨趋势。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监管动态,规范结构性存款会计管理,实现理财业务
健康发展。
第二,要从根本上促进结构性存款回归本质,必须突破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结构性存款的发展,实质上是在利率双轨制下市场的一个自我修正,是利率市场化的前奏。“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各商业银行应化挑战为机遇,将结构性存款由“拉存款、保贷存比”的应急工具,调整为“适应利率市场化、以外部压力促管理提高”的重要抓手,进一步理顺利率传导机制,处理好信贷规模、成本控制与合规经营之间的关系。
发展中的理财市场,是商业银行、监管主体和投资者不断学习、不断成熟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各商业银行产品设计、业务流程存在较大差异,还存在一系列会计处理问题,值得各商业银行进一步关注和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2.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3.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中国金融会计学会重点研究课题获奖文集(2011),[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 社,2011年。
4.2011-2012年银行理财市场年度报告,普益财富网站。
16 2012年第5期/总第222期・月刊
会计研究ⅠAccounting Research
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初探
张智楠
(中国银行财务管理部)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迅猛发展,“存款理财化”趋势日益凸显。结构性存款作为商业银行[摘 要]近年来,
理财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了媒体和监管机构的关注。本文从我国主要商业银行2011年年度报告入手,对各行结构性存款的会计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建议,以期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健康发展。
理财业务;结构性存款;年度报告[关键词]商业银行;
随着理财业务的发展,结构性存款对商业银行和投资人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也引起了监管机构和媒体的高度关注。结构性存款具有种类繁多、结构复杂、运作流程多样等特点,给实务中的业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带来了一系列难题。如何在遵循会计准则和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以全面完整地反映结构性存款的经济实质,同时满足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的需要,是值得各行深入探讨的问题。
结构性存款的增长却日益火爆(如图1所示)。尤其是2011年四季度,由于银监会叫停了超短期表外理财产品的发行使面临年终贷存比考核的商业银行雪上加霜,而表内结构性存款成为2011年结构性理了最有力的替代品。据统计1,财产品发行数量突破千款,其中3个月以下期限产品占比近四成,挂钩汇率和利率的产品占比近六成,这些短期限、低风险的结构性产品推出的目的之一则是吸收存款。
亿元16,000.0014,000.0012,000.0010,000.008,000.006,000.004,000.002,000.00
0.00
一、结构性存款发展概况
在我国,结构性理财产品最早以外汇结构性存款的形式出现。2003年,在各主要外币利率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外资银行开始推出一些外汇结构性存款以高息争揽客户。此后,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分别推出了汇利通、汇利丰、汇聚宝、汇得盈等理财产品。由此,结构性存款应运而生。
近几年来,商业银行存款增速日渐放缓,而
1.数据来源:普益财富,《2011-2012年银行理财市场年度报告》。
2.数据来源:Wind资讯,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数据。
12 2012年第5期/总第222期・月刊
20
1120年111月年20211月年20311月年20411月年20511月年20611月年20711月年20811月年20911月年201011月年201111月年2012月1220年112月年2月
全金融机构本外币结构性存款
图1 全金融机构本外币结构性存款2
《金融会计》
FINANCIAL ACCOUNTING
2011年年报显示,商业银行贷存比指标依然严峻(如图2所示),国有商业银行贷存比连续两年呈上升趋势,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存比则大多维持在70%以上。同时,2011年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市场资金面持续紧张,银行对短期资金的需求更显迫切。面对存款竞争加剧、监管机构日益严格的贷存比考核等挑战,结构性存款的发展可以有效缓解来自监管与市场的双重压力,有利于商业银行规避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拓宽和稳定资金来源,从而催生了“存款理财化”现象。
%68.0066.0064.0062.0060.0058.0056.0054.00
的分析,我们发现各行对结构性存款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方法并不统一,在会计政策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披露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
(一)初始确认
各行对结构性存款采用的会计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将结构性存款作为“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进行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并在“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科目下列示。这种方法主要是考虑到,结构性存款是由主合同及嵌入的衍生金融工具组成的混合金融工具,其中普通存款(即主合同)是以摊余成本计量,而嵌入的衍生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当混合工具满足一定条件时,可整体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结构性存款即采用了此种“公允价值计量选择权”,以使会计处理相匹配。
2、将结构性存款作为“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客户存款”进行初始确认,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并在报表中“客户存款”科目下列示。这种方法主要是考虑到,根据会计准则要求,结构性存款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但从监管统计指标上来看,结构性存款应归类为存款,缴纳存款准备金,并纳入贷存比计算口径,因此在披露时将其并入“客户存款”科目。
3、将结构性存款进行拆分,将主合同部分作为一般“客户存款”或“其他负债”进行确认,按摊余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将其嵌入衍生金融工具部分从主合同中拆分,作为衍生金
20
持续负利率的情况下,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强烈,但股市的不景气、房市的调控使得居民的投资渠道受限。相比之下,结构性存款具有较高的收益率,又能够保证本金的安全,自然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现状
根据对境内主要商业银行2011年年度报告
3.包括工行、中行、建行和交行。
2012年第5期/总第222期・月刊 13
年12月07年6月2007年1220月08年6月2008年1220月09年6月2009年1220月10年6月2010年1202月11年6月2011年12月20
06
主要国有商业银行平均贷存比
图2 2006-2011年主要国有商业银行3
平均贷存比变化趋势
从投资者角度分析,在国内通胀高企、存款
二、结构性存款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
会计研究ⅠAccounting Research
融工具确认并列示。这种方法主要是考虑到,结构性存款是一个混合工具,根据会计准则规定,若嵌入衍生金融工具在经济特征及风险方面与主合同不存在紧密关系(即相似性),应从主合同中予以分拆,作为独立的衍生金融工具处理。
可见,由于各行在产品设计、资金投向、运作方式、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和运用等方面存在差异,各行对结构性存款采用的会计处理方式并不统一。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银行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主要财务指标将产生不同影响,给财务报表使用者信息解读和同业间比较分析带来了一定难度。
(二)后续计量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构性存款需要定期进行估值。根据公允价值的可取得程度,一般可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分为第一至第三个不同的层级。第一层级为采用公开市场中的报价计量,而当无法从公开市场获得报价时,即需要采用估值技术或询价来确定公允价值。从各行年报来看,主要存在以下情况:
1、将结构性存款估值划分为第二层级,即直接或间接的全部使用了可观察参数。结构性存款估值可能用到的参数包括债券价格、利率、汇率、波动水平、相关性、交易对手信用价差等。由于只采用了可观察的市场数据,该层级衡量出来的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较高。
2、将结构性存款估值划分为第三层级,即使用了任何不可观察参数。相对于第二层级而言,采用不可观察数据的估值方法时,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和主观成分。
可见,各行对结构性存款公允价值的估值层级存在差别。一方面,由于结构性存款的设计灵活多变,导致各行结构性存款的复杂程度不
同。对于部分复杂的结构性衍生交易,可能需要从交易对手处询价,并在充分评估宏观经济变动、外部评估师估值以及损失覆盖率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估值。另一方面,结构性存款并没有统一的估值模型,在具体估值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和产品情况,对模型和参数进行大量的修正和调整。因此,由于估值模型和估值系统不完善等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对结构性存款的估值技术还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三)报告及信息披露
各行对结构性存款的披露内容和详略程度不统一。其中,农行等商业银行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披露了结构性理财的种类、发行数量、销售量、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等信息,说明了理财业务主要风险及风险管理方法等;在主要会计政策中披露了结构性理财产品主要会计处理方法;在附注中披露了公允价值估值层级,以及公允价值超过本金的金额等信息。总体来看,各对结构性存款商业银行披露的信息不够充分,
交易结构、产品信息、估值方法、估值使用的主要参数、风险构成等信息披露较少,部分银行未对结构性存款单独进行披露。
随着结构性存款产品规模的扩大,其对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中间业务收入、净息差等指标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建议商业银行进一步提高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程度,对于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构性存款应单独披露。同时,监管机构可加强对理财业务会计政策选择的准确性、会计估值方法的合理性、公允价值计量的恰当性等方面的指导,以确保向投资者披露可靠的、可理解的、相关的会计信息。
三、结构性存款会计核算需考虑的因素
在实务中,我们认为,将结构性存款整体
14 2012年第5期/总第222期・月刊
《金融会计》
FINANCIAL ACCOUNTING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混合金融工具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能全面反映理财业务经济实质,且能同时满足会计准则、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的要求。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全面反映业务实质
对结构性存款产品性质的认定,是选择正确会计处理方法的前提和基础。结构性存款与传统的客户存款具有很大相似性,但与存款产品又确实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导致了各行在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上的差异。一般来说,结构性存款产品可以分为传统产品部分和衍生产品部分(如图3所示):传统产品部分可以看作是客户购买了一个零息债券,期末可获得100%本金返还;衍生产品部分可以看作是期权,通过挂钩指标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从而获得可能的高收益。从产品结构分析可以看出,主合同一般是以摊余成本计量,而衍生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这种错配必然无法反映结构性存款承担市场风险的业务本质。而将结构性存款整体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则可使会计处理相匹配,也可比较全面的反映结构性存款业务的全貌。
收益率
结构性存款
期权收益
含了若干衍生工具的结构化存款,商业银行通常要对其所有或几乎所有风险进行对冲,至于这些衍生工具是否由于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分拆,在风险管理中往往不太关注。因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指定为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混合工具,以使风险对冲在会计处理上得以真实反映,也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三)满足外部监管及内部管理的要求首先,应满足监管部门对理财产品“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基本要求。将结构性存款整体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反映理财业务的风险和收益特征,可全面衡量利息收入、净交易收入、已实现损益、未实现损益等信息。其次,商业银行作为理财产品的发行人,在考虑估值和定价等因素外,还需考虑产品的成本收益测算。在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中,往往由司库部门承担了理财产品的资金成本,而没有合理传导至产品发行部门和资金运用部门。在核算体系构建时,可考虑通过会计处理直接得出与结构性存款相关的全部成本收益信息,为各部门绩效考核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以正确评估理财产品收益。
四、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2011年,理财市场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
零息债券
到期本金保护
露出诸多问题。其中,不乏部分银行通过会计
投资期
操纵手段达到“拉存款、逃贷款”等规避监管的目的。例如,面对复杂多样、灵活多变的理财产品,如何判断应属于表内负债业务还是表外信托业务?给监管机构政策制定及商业银行实务操作带来了一定挑战。2011年,针对银信合作、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等方面,银监会屡出重拳整顿理财市场。究其根本原因,是商业银行为了满足关键时点贷存比考核的需要,在特殊
2012年第5期/总第222期・月刊 15
图3 结构性存款产品解构
(二)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结构性存款产品一般包含多项金融工具,且可根据投资人的要求灵活设计。因此,若将主合同与嵌入衍生工具进行分拆,在实际操作中实施难度较大,操作成本较高。此外,对于包
会计研究ⅠAccounting Research
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下应对监管的博弈之举。这一主要动机也导致了理财产品在会计核算上的各种不规范行为。因此,要从根本上规范理财产品会计处理,建议从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层面着手:
第一,在贷存比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管指标下,吸收存款成为了商业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的主要动机。但随着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金融市场产品的丰富、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多元化的深入,贷存比指标的重要性会随之下降。如何在强化流动性控制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对贷存比的考核,以从根源上减少目前信贷市场拉存款和绕贷款的现象,是值得监管机构与商业银行共同探讨的问题。据预计,2012年挂钩汇率和利率的稳健型结构性产品发行量有进一步上涨趋势。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监管动态,规范结构性存款会计管理,实现理财业务
健康发展。
第二,要从根本上促进结构性存款回归本质,必须突破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结构性存款的发展,实质上是在利率双轨制下市场的一个自我修正,是利率市场化的前奏。“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各商业银行应化挑战为机遇,将结构性存款由“拉存款、保贷存比”的应急工具,调整为“适应利率市场化、以外部压力促管理提高”的重要抓手,进一步理顺利率传导机制,处理好信贷规模、成本控制与合规经营之间的关系。
发展中的理财市场,是商业银行、监管主体和投资者不断学习、不断成熟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各商业银行产品设计、业务流程存在较大差异,还存在一系列会计处理问题,值得各商业银行进一步关注和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2.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3.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中国金融会计学会重点研究课题获奖文集(2011),[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 社,2011年。
4.2011-2012年银行理财市场年度报告,普益财富网站。
16 2012年第5期/总第222期・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