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化学主题复习一我们周围的空气新人教版

主题一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是重要的考查点,在命题中涉及的装置有多种,其原理是一致的,都是利用物质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使容器内气压减小。如图是几种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常见实验装置。考试中常考实验原理、实验结论及拓展、药品的选择及用量、实验现象、实验操作步骤等。

例1.(2014•四川绵阳)用图Ⅰ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a、

b两种物质可选用 _____(填序号)。

A、红磷、水 B、木炭、水

C、硫、NaOH溶液 D、小蜡烛、NaCl溶液

思敏同学对该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

(如图Ⅱ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任写两点)

【解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可燃物燃烧消耗氧气,从而通过空气体积变化来得到氧气的含量,所以要让氧气尽可能被完全消耗是实验成败的关键。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可以;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可以。图Ⅰ需要将药品点燃后在伸入集气瓶内,而图Ⅱ中的白磷着火点低,用激光笔就能点燃,装置始终密封,操作简便,没有污染,提高了测定数据的准确度。

备考提示:解答有关描述物质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现象的题时,首先要正确区分现象和产物,不能把燃烧的生成物当作实验现象;其次应知道描述物质燃烧现象的四个方面:即(1)可燃物本身的颜色、状态;(2)燃烧产生的光(或火焰、烟、雾)的颜色;(3)放出热量;(4)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或其他性质。 2.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例2.(2013•云南西双版纳)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 A.硫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碳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吸收热量

【解析】B红磷燃烧后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不是碳。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放出热量。 【答案】B

例3(2014·重庆A)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干燥纸花变色 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二氧化碳本身不会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石蕊变色。①对比试验1、2,无法得到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对比试验1、2,干石蕊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变红色,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生成的新物质能使石蕊变红;③由试验1证明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对比试验1、2,不能得到CO2不支持燃烧。只有选项B正确。 【答案】B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选择气体 反应条件

(2

【备考提示】

(1)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如果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则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如果小于29,则密度比空气的小。

(2)如图所示密封收集气体装置

① A、B装置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气体。A装置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时,

端进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时,图B

C

端进入。用排水法

(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的体积就是生成的气体的体积)。 例4.(2

013•曲靖)如图是初中实验常见装置,请回答:

(1)写出图中标号为a、b

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图中

(3)某科技活动小组通过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来确定石填字母代号),测定二氧化碳体积时

还需要用到E、Ga

”或“b”)端进入;其中水面上(4)实验室在制取气体过程中要注意规范操作,若操作不当,会导致不良后果。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a.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应先停止加热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b.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 c.实验室在制取气体时,应在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移出导管后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

【解析】过氧化氢溶液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应选用B做气体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应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B作发生装置,通过排水测定二氧化碳体积时,应从b端通入气体,将水从a端排入量筒。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收集气体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验满时不要移出导管。

真题试练

一、选择题

1.(2014·江苏盐城)在受到猛烈撞击时,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瞬间分解,产生大量的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该气体是 ( A ) A.氮气 B.氧气 C.氦气 D.水蒸气

2.(2014·云南全省模拟联考)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洁净的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B.空气中的氮气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作保护气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活泼

D.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作燃料

3.(2013•云南昭通)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A ) A.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B.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测试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点拨】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点燃气体气体可燃的是CO,木条熄灭的是CO2。

4.(2013·云南玉溪)下列不是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现象的是( D )

A.放热 B.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蓝紫色火焰 D.火星四射 5.(2014·湖南长沙)氧气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细铁丝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氧气能用作医疗急救

D.硫.磷.酒精在氧气中燃烧都属于化合反应

【点拨】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A错;细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故B错;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故D错。

6.(2014·广西南宁)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实验室常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即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呈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一瓶气体中,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 【点拨】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一种微溶物,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会阻止反应的发生, A错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可用来灭火,B正确;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使之变红色,C错误;二氧化碳无毒,可用来制汽水,验满时需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证明已满,D错误。

二、填空与简答题

7.(2014·湖南娄底)使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

(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

5等份,如图装置所示。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

(3

(4)已知五氧化二磷溶于水且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反应完毕后振荡集气瓶再滴入紫

三、实验与探究题

8.(2014·湖北孝感)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⑴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长颈漏斗 。

⑵实验室制取O2和CO2都可以利用A装置,收集O2和CO2都可以利用 B 装置(填字母序号)。

⑶收集一瓶氧气,供E实验使用。E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化合反应,E中集气瓶底部少量水的作用是 防止集气瓶炸裂 。

【点拨】收集O2和CO2都可以利用向上排空气法,也就是利用装置B。图E中发生的反应是3Fe + 2O2Fe

3O4,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在集气瓶中留有少量水是为了防

止高温生成的熔融物掉落在瓶底引起瓶底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9.(2014•云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彭同学设计了如图乙装置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

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常用来收集气体。(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用B作为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

3)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二氧化碳和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了碳酸,F中的现象是石蕊试液变红色;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H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10.(2014·四川广元)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B(填装置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如图所示的F装置和G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c)→(d)→(a)→(b)→D。

(4)若将装置A和D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其中装置A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加热产生的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证明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木条复燃。

【解析】(1)图中①仪器是酒精灯。(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3)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先通过c导管进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除去氯化氢后通过d导管导出,再通过a导管进入浓硫酸中,干燥二氧化碳,再由b导管导出,通过D装置可以收集到干燥的二氧化碳。(4)其中装置A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证明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11.(2013·云南玉溪)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装置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酒精灯 ;②长颈漏斗 。

(2)实验室用装置B和C相连可以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MnO2223222。

(3)实验室用固体硫酸铵和固体氢氧化钙混合加热制取氨气(NH3)。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用上述装置 A和D 相连。

(4)实验室若要制取和收集干燥的H2、O2、CO2气体,则应在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中连接F装置,且在瓶内加入 浓硫酸 ,气体应从 a (填“a”或“b”)端通入。 四、计算题

12.(2014·云南曲靖模拟)为检查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取该样品12g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3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固体物质共42.6 g,

(1)反应生成CO2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 解:设生成4.4g CO2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 100 44 x 4.4g

100∶44==x∶4.4g

x==10g

10g/12g×100%==83.33%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3%。 。

主题一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是重要的考查点,在命题中涉及的装置有多种,其原理是一致的,都是利用物质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使容器内气压减小。如图是几种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常见实验装置。考试中常考实验原理、实验结论及拓展、药品的选择及用量、实验现象、实验操作步骤等。

例1.(2014•四川绵阳)用图Ⅰ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a、

b两种物质可选用 _____(填序号)。

A、红磷、水 B、木炭、水

C、硫、NaOH溶液 D、小蜡烛、NaCl溶液

思敏同学对该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

(如图Ⅱ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任写两点)

【解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可燃物燃烧消耗氧气,从而通过空气体积变化来得到氧气的含量,所以要让氧气尽可能被完全消耗是实验成败的关键。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可以;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可以。图Ⅰ需要将药品点燃后在伸入集气瓶内,而图Ⅱ中的白磷着火点低,用激光笔就能点燃,装置始终密封,操作简便,没有污染,提高了测定数据的准确度。

备考提示:解答有关描述物质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现象的题时,首先要正确区分现象和产物,不能把燃烧的生成物当作实验现象;其次应知道描述物质燃烧现象的四个方面:即(1)可燃物本身的颜色、状态;(2)燃烧产生的光(或火焰、烟、雾)的颜色;(3)放出热量;(4)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或其他性质。 2.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例2.(2013•云南西双版纳)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 A.硫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碳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吸收热量

【解析】B红磷燃烧后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不是碳。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放出热量。 【答案】B

例3(2014·重庆A)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干燥纸花变色 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二氧化碳本身不会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石蕊变色。①对比试验1、2,无法得到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对比试验1、2,干石蕊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变红色,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生成的新物质能使石蕊变红;③由试验1证明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对比试验1、2,不能得到CO2不支持燃烧。只有选项B正确。 【答案】B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选择气体 反应条件

(2

【备考提示】

(1)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如果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则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如果小于29,则密度比空气的小。

(2)如图所示密封收集气体装置

① A、B装置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气体。A装置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时,

端进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时,图B

C

端进入。用排水法

(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的体积就是生成的气体的体积)。 例4.(2

013•曲靖)如图是初中实验常见装置,请回答:

(1)写出图中标号为a、b

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图中

(3)某科技活动小组通过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来确定石填字母代号),测定二氧化碳体积时

还需要用到E、Ga

”或“b”)端进入;其中水面上(4)实验室在制取气体过程中要注意规范操作,若操作不当,会导致不良后果。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a.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应先停止加热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b.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 c.实验室在制取气体时,应在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移出导管后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

【解析】过氧化氢溶液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应选用B做气体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应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B作发生装置,通过排水测定二氧化碳体积时,应从b端通入气体,将水从a端排入量筒。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收集气体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验满时不要移出导管。

真题试练

一、选择题

1.(2014·江苏盐城)在受到猛烈撞击时,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瞬间分解,产生大量的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该气体是 ( A ) A.氮气 B.氧气 C.氦气 D.水蒸气

2.(2014·云南全省模拟联考)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洁净的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B.空气中的氮气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作保护气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活泼

D.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作燃料

3.(2013•云南昭通)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A ) A.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B.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测试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点拨】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点燃气体气体可燃的是CO,木条熄灭的是CO2。

4.(2013·云南玉溪)下列不是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现象的是( D )

A.放热 B.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蓝紫色火焰 D.火星四射 5.(2014·湖南长沙)氧气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细铁丝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氧气能用作医疗急救

D.硫.磷.酒精在氧气中燃烧都属于化合反应

【点拨】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A错;细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故B错;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故D错。

6.(2014·广西南宁)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实验室常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即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呈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一瓶气体中,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 【点拨】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一种微溶物,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会阻止反应的发生, A错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可用来灭火,B正确;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使之变红色,C错误;二氧化碳无毒,可用来制汽水,验满时需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证明已满,D错误。

二、填空与简答题

7.(2014·湖南娄底)使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

(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

5等份,如图装置所示。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

(3

(4)已知五氧化二磷溶于水且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反应完毕后振荡集气瓶再滴入紫

三、实验与探究题

8.(2014·湖北孝感)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⑴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长颈漏斗 。

⑵实验室制取O2和CO2都可以利用A装置,收集O2和CO2都可以利用 B 装置(填字母序号)。

⑶收集一瓶氧气,供E实验使用。E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化合反应,E中集气瓶底部少量水的作用是 防止集气瓶炸裂 。

【点拨】收集O2和CO2都可以利用向上排空气法,也就是利用装置B。图E中发生的反应是3Fe + 2O2Fe

3O4,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在集气瓶中留有少量水是为了防

止高温生成的熔融物掉落在瓶底引起瓶底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9.(2014•云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彭同学设计了如图乙装置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

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常用来收集气体。(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用B作为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

3)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二氧化碳和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了碳酸,F中的现象是石蕊试液变红色;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H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10.(2014·四川广元)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B(填装置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如图所示的F装置和G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c)→(d)→(a)→(b)→D。

(4)若将装置A和D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其中装置A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加热产生的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证明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木条复燃。

【解析】(1)图中①仪器是酒精灯。(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3)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先通过c导管进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除去氯化氢后通过d导管导出,再通过a导管进入浓硫酸中,干燥二氧化碳,再由b导管导出,通过D装置可以收集到干燥的二氧化碳。(4)其中装置A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证明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11.(2013·云南玉溪)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装置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酒精灯 ;②长颈漏斗 。

(2)实验室用装置B和C相连可以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MnO2223222。

(3)实验室用固体硫酸铵和固体氢氧化钙混合加热制取氨气(NH3)。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用上述装置 A和D 相连。

(4)实验室若要制取和收集干燥的H2、O2、CO2气体,则应在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中连接F装置,且在瓶内加入 浓硫酸 ,气体应从 a (填“a”或“b”)端通入。 四、计算题

12.(2014·云南曲靖模拟)为检查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取该样品12g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3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固体物质共42.6 g,

(1)反应生成CO2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 解:设生成4.4g CO2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 100 44 x 4.4g

100∶44==x∶4.4g

x==10g

10g/12g×100%==83.33%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3%。 。


相关文章

  • 2015年浙江中考科学考点
  • 2015年浙江中考科学考点 生命科学 主题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观察生物 ①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 ②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 ③说出细菌.真菌.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点 ④列举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和脊 ...查看


  • 酸和酸的化学性质(包括指示剂)初三化学复习习题
  • 中考真题分类解析 考点13 酸和酸的化学性质(包括指示剂) 一.选择题 24.(2015•辽宁本溪)请根据有关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理由是 :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少 ...查看


  • [名校课堂]2017届中考化学总复习(湖北)之教材考点梳理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时2 化学式与化合价
  • 课时2 化学式与化合价 化学符号的书写(含数字的含义) 1.(2016·鄂州) 下列化学用语与意义相符的是(D) A .N 2:表示2个氮原子 B .Fe 3O 4:表示该物质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 -C .S 2:表示硫元素显- ...查看


  • "化学与社会发展"专题复习
  • 湖北省秭归县杨林中学 郭从年 谭菊英 一.考纲解读 化学与社会的发展知识板块包括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化学与材料.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等知识.它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社会可持续发 ...查看


  • 2014年初中生物新人教版中考复习资料
  • 2014年初中生物新人教版中考复习资料 专题一 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 ...查看


  • 2.5二氧化碳
  • 二.往年真题 1.(2007•淮安)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2.(2007•淮安)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硫酸铝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观察到如下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同时生成 了白色沉 ...查看


  • 2014年中考物理复习教学建议
  • 一.教学规划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3月3日-4月11日 第一册 4月14日-5月9日 第二册 5月12日-5月23日 1.    声.光.热 2.    力 3.    电 4.    实验探究 5.    作图 6.    综合专题 ...查看


  • 2014-2015化学中考备考方案
  • 2014-2015学年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及学业水平考试备考方案 新安镇学校:张志杰 本学期初三新课将在4月中旬结束,其余时间将转入复习,复习将占据本学期大部分时间,约为2个半月,现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颁布的<全日 ...查看


  • 2015年苏州中考化学考点解析
  • 2015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考点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今年的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也是我国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境日&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