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壳活性炭吸附苯酚及对硝基苯酚

第 2 卷第 2 5 期 

21 年 2 01 月 

常熟理工 学院学报 ( 自然科 学)  

Jun l f h nsuIstt T cnl yN trl c n e) ora    a gh  ntue eh 0 g ( aua Si cs  oC i   0   e

V0 . 5No 2 12 . 

Fe , 011 b. 2  

花 生 壳 活 性 炭 吸 附苯 酚及 对 硝 基 苯 酚 

窦建 芝, 刘金 芝, 王  慧, 张春 荣, 申大忠 

( 师范 大 学 化 学 化工 与材料 科学 学 院 , 南 2 0 1 ) 山东 济 504 

要: 以花 生 壳为 原料 所 制备 的 活性炭 对 酚有 良好 的吸 附能 力 , 实验 测 定 了苯酚 、 对硝 基 苯酚在 

活性 炭上 的吸 附特 性 . 结果 表 明 , 两种 酚在 活性炭 上 的吸 附等 温 线 可 用 Fen lh Lnmu 等 温  rudi 或 ag i c r 式分 析 , 附 动 力 学 曲线 可 用假 一 级 或假 二 级 动 力 学模 型 拟合 . 苯 酚 与对硝 基 苯 酚 的 混合 溶 液  吸 在

中, 当活性炭 投 加 量 不足 时 , 两种 酚之 间存在 竞争 吸 附机 制 , 硝 基 苯 酚 的吸 附平衡 常数 大 , 对 因而  优 先吸 附 , 合酚 的 总吸 附量 与 总平衡 浓度 、 附 时 间的 关 系与单 一 酚溶 液 中的吸 附类似. 混 吸   关键 词 : 活性炭 ; 附 ; 酚 ; 吸 苯 对硝基 苯 酚  中图分类 号 : 7 31 X 0.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8 2 9 ( 0 ) 2 0 4 — 5 10 — 74 2 1 0 — 07 0  1

酚类污染 物是一种 毒性很 强 的污 染物 , 人体 、 体 、 对 水 鱼类 以及农作 物会产 生严重 的危害 , 在有机污染 中具  有一 定的代表性 . 工业含 酚废水 主要 来 自于焦 化 、 煤气 、 炼油和 以酚类为 原料 的化 工 、 药等行业 , 制 其来源广 、 危  害大 , 是较 常见的有 害工业废 水 之一 , 且治理难 度较 大 , 在我 国水污染 控制 中被列 为重 点解决 的有 害废水之 一.   目前 采用 的除酚方法 主要包 括物理 法 、 学法 、 化 生物法 三大类n 其 中物 理法 主要包 括吸 附、  , 膜分离技术 、 萃取 

等. 吸附法具有操作简单、 去除效率高、 不额外产生有毒副产品的优点, 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众多吸附剂中,   活性炭因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大比表面积以及化学性质稳定、 机械强度高、 耐酸碱、 耐热、 不溶于水和有机溶  剂等优点而获得广泛应用. 活性炭通常由木材、 椰壳、 煤等碳源制备而成 , 近年来采用农副产品的废弃物为碳源  制备活性炭的研究很活跃[] 4,   这不仅可以降低活性炭的生产成本 , 还能提高农

产品的附加值.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传统的出口 农产品之一, 每年约可产生4 0 5 万吨花生壳, 这些花生壳除少部  分被用作饲料外 , 绝大部分被白白烧掉, 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利用花生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并应用于环   . 境污水的治理已有不少文献报道  . 本文以花生壳为原料, 磷酸为活化剂制备出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 , 选用苯  酚和对硝基苯酚为酚类污染物代表 , 研究了它们在花生壳活性炭上的吸附性能, 并比较了苯酚、 对硝基苯酚及  其 二元混合 溶液 中各组 分 的去除率 .  

1 实 验 部分 

本实验所用活性炭由花生壳经磷酸活化法制  . 苯酚和对硝基苯酚溶液用去离子水配制. 吸附实验在室 

温( ℃) 2 下进行 , 5 称取一定量的活性炭于试剂瓶 中, 加入2O l O m 酚溶液 , 加塞密封后置于振荡器上振荡 , 在等温 

收稿 日期 :0 0 1 — 0 2 1— 0 1 

基金项 目: 山东省 自然科学基 金( o 2 0 B 2 资助项 目. N . 08 1) Y  

作者简介 : 窦建芝 (9 1 ) 女 , 17 一 , 山东青州人 , 潍坊教育学 院讲师 , 山东师范大学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   通讯作者 : 申大忠 (9 3 )男 , 1 6 一 , 湖南石 门县人 , 山东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与材料 科学学 院教 授 , 博士生导师 , 究方 向: 研 分 

析化学 , — idse@sn . uc . E ma : h n d ue .   lz d n 一  

4  8

常熟理 工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 )  

2 1年  01

线及 去除率 实验 中 , 荡 2h以达到 吸附平衡 , 动力 学实验 中根据 吸附 速率 变化设 定不 同振荡 时间. 振 4 在 然后 将  吸附后 的含酚溶 液过 滤 , 取 中间部分 的滤液进行 吸光度测定 (v 10 , 截 u 一7 0 岛津 公司)当吸光度过高 时采用稀 释  . 的方 法使其在 比尔定 律 的线 性测 量范 围 内. 用多个 波长下 的吸光度 以多元 线性 回归分 析 的方 法计算滤液 中 采   各 酚的剩余浓度 , 酚在活性炭 上 的吸附量为 :  

Q = ( o o v w  C — / () 1 

式 中, Q为吸 附量 , 0 C 为酚 的初 始浓 度 , C为酚 的剩余 浓度 , 为溶液 体 积 , 为活性 炭 的质量.根据吸 附    w

前后 , 溶液 中酚浓 度 的变 化量 , 以用 下式 计算 其去 除率 : 可  

去 除 率 ( ): ( 一 c c ) 1 0   1 / 。 × 0  () 2 

2 结 果 与 讨 论 

21 酚在 花生 壳活性炭 上的吸 附等温 线  .   吸附等温线 是描述 吸附质与 吸附剂相互作 用 的定量 关系 , 对优化 吸

附过程 具有重 要 的指导 意义. 在所用实  验 条件 下 , 苯酚(hn1 对硝 基 苯酚 (一 P在所 制备 的活性 炭上 的 吸附等 温 线示 于 图 1在单 组分 吸附体 系  P eo 及 ) 4N ) . 中, 吸附量随酚 的平衡 浓度 的增加而增 加 , 加趋势依 次减缓. 但增 回归 分析表 明 , 单组分 溶液 中酚的吸附等温线  符合 以下 的Fenlh 型 : rudi 模   c

Q = KF   C () 3 

式 中 Q 为平 衡 吸附量 ,   C 为溶 液 中酚 的平衡 浓度 , 与  为 与吸 附平衡 有关 的常数. K,  

由表 1 可见 , 值为 对硝 基苯酚 > Kr 苯酚 , 而 值 为对硝 基苯酚< 酚 , 明所制 活性炭 对对硝基苯 酚 的吸 附  苯 表 能力更强 . 此外 , 我们还 用 以下 的 Lnm i模型对 吸附数据进行 了 回归 : ag ur  

Q = Q 。 C ( + KL        KL  / 1   C) () 4 

式 中 ,   为 吸附剂 表 面被 吸 附质 饱 和时 的最大 吸附量 ,  为 吸 附平 衡 常数 . Q K  

结果表明, 如果直接用式( 为模型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 4 ) 偏差很大, 其相关系数 2 ) 的值仅为0 左右 , . 7 似乎 

说明所测定的酚的吸附等温线不服从L nm i ag u 模型. r 但是, 若对式(进行以下的线性变换 : 4 )  

一  

旦  

KL Q  ‘Q 

f、 5  

… 

Q。  

再 以式() 5为模 型进行 线性 回归 , 相关系数 > .9说 明在所选 实验条件 下得 到 的吸附等温线也可 以用  其 O9 , Lnmu 模 型进行分 析 . ag i r 这种差 异可 以这 样解 释 , 虽然 式( ) 5在数 学上 是可 以相 互转换 的 , 4 和() 但在 回归分析  中各数 据点 的权 重却不 同 , 4 中吸 附量 大 的点对 回归分析影 响大 , 式( ) 因为 吸附等 温线所选 浓度 区间未达到 吸  附饱 和 , 因此 回归分 析的相关  系数低 , 而在式 () , 附量  5中 吸

低 的 实验 点对 回归分 析 的影 

表1花生壳活性炭吸附苯酚及对硝基苯酚的吸附等温线参数 

响大, 比较适合未达到饱和吸  附的等 温线分 析. 由表 1 可  见, 吸附平衡常数和饱和吸附 

量 均为对硝基苯酚> 苯酚 .   由图 1 可见 , 混合 酚  还 在

溶液中由于存在竞争吸附, 对硝基苯酚与苯酚的吸附量均低于对应的单一酚体系的数值 , 随着酚起始浓度的增  加, 酚之问的竞争吸附加剧 , 由于对硝基苯酚的吸附平衡常数与饱和吸附量均大于苯酚, 在高浓度区间可以观  察到苯酚 的吸附 量随其平衡 浓度 的增加而呈 现下降 的趋 势. 需要说 明

的是 , 两种 酚 的总吸附量与 总平衡 浓度之  间的关系也可以用Lnm i ag u 模型拟合, r 由表 1 可见 , 其吸附平衡常数和饱和吸附量介于两种酚之间.  

2 活性 炭投加量 对酚去 除率的影 响  .  

由图2 可见 , 随着活性 炭投加 量 的增 加 , 因吸附面积增 加 , 对硝基 苯酚 和苯酚 的去除 率随之增加 , 于起始  对

第2 期 

窦 建芝 , 金芝 , 刘 王慧 , : 等 花生壳 活性炭 吸附苯酚及 对硝基 苯酚 

10 0 

4  9

7  5

一/Ⅲ)删 莲  暑骞

∞  如   ∞  如   O 

,. 、  一  

褂 5  0

25  

O  0   l0 0  20 0  30 0  40 0  50 0  0   2   4   6   8  

平衡 浓 度 ( 几) mg  

投加量 (/) gL 

图 1 苯酚 及对 硝基 苯 酚在 花生 壳活 性炭 上  的 吸附等 温线( 混合溶液 中苯 酚与对硝  基苯酚的起始 浓度相等)  

图 2 花生 壳 活性炭 投 加量 对苯 酚及对 硝基  苯 酚去除 率的影 响( 酚及对硝基 苯酚  苯 的起 始 浓度 均 为 2 0 /) 0 mgL 

浓度为20 g 的单一酚溶液 , 0m / L 硝基苯酚和苯酚的去除率达到9 % 5 所需活性炭 的投加量分别为2 g , . /. . /和3 g   1 ̄ 4L

在混 合酚溶 液 中 , 的去 除率 较单 一 酚溶液低 , 酚 因为对硝基 苯酚 的吸 附平衡 常数 和饱 和吸 附量 较苯酚 的值 大 ,   它被 优先 吸附 , 去除率 高 于苯酚 . 随着 活性炭投 加量 的增加 , 其 但 吸附位 点 的增 多削弱 了对硝基 苯酚与 苯酚之 

间的竞争吸附机制, 在高投加量时混合溶液中酚的去除率接近单一酚溶液中的去除率.  

23 酚在 活性炭上 的吸 附动力 学  . .  

吸附速率是吸附法处理废水时的重要 的技术参数之一 , 快速吸附有助于在短时间内达到吸附平衡以提高  处理废水的效率. 影响吸附速率 的因素很多 , 主要包括被吸附物的起始浓度、 吸附剂 的投加量、 传质条件、 溶液 

温度 等. 由图 3 可见 , 在酚 的起始 浓度 为 5m / 0g L而活性 炭 的投 加量为 2/ 的 吸附体 系 中 , gL 苯酚 的吸附速率 明显 

高于对硝基苯酚, 苯酚在大约 1 小时后达到稳态吸附, 而对硝基苯酚达到稳态吸附的时间约为4 小时. 由于酚的  起始浓度较低, 其总量明显低于活性炭的最大吸附量, 即吸附位点充裕, 因此在混合酚的吸附体系中, 两种酚的  吸 附速 率和吸 附量仅略低 于单一 酚 的数 值.  

在 保持 活性 炭 投加 量 不变 的情 况 下 , 随着 酚 的起始 浓度 增加 , 附速率 增 加

. 图4可见 , 吸 由 当起 始浓度 为  20 gL , 0m /时 苯酚 和对 硝基 苯酚 经 1 时 的吸 附其吸 附量分 别为 7.和 7.m /, 小 55 41 gg而在 起始 浓度 为 5m / 0g L时对 

应的值仅为 1.和2. g . 7 6 1 m / 在混合酚的吸附体系中, 5 g 高的起始浓度加强了酚之间的竞争吸附, 因为苯酚的吸 

2  4 1   。。

1  8

7  5

釜    :

薹   。  

25  

0  

0  

6  0

10 2 

10 8 

20 4 

0  

10 0 

20 0 

30 0 

40 0 

吸 附时间 ( i   a ) rn

吸附时间 ( n  mi)

图 3苯酚及对硝基苯酚吸附动力学曲线f 酚  苯 及对 硝基苯 酚的起始 浓度均 为 5 m / 。 0 gL  花生 壳活性炭 的投 加量为 2O/) .gr  

图4 苯酚及对硝 基苯酚 吸附动力学 曲线( 苯酚  及 对硝基苯 酚 的起 始浓度 均为 2 0 / 。 0 mg   L 花生壳活性炭的投加量为 2On) . , g  

5  O

常熟 理工学 院学 报( 自然科学 )  

2 1 年  01

附速率较 对硝基苯 酚高 , 吸 附初期 苯酚 的吸 附量 明显高 于对硝基 苯酚 , 在 随着 吸 附过程 的进行 , 吸附位 点不断  被 占据 , 两种 酚之间 出现竞 争吸 附. 对硝基 苯 酚的吸附平衡 常数 较苯酚 高 , 分 已吸附苯 酚分子 可被对硝基苯  部

酚分子所置换, 因此苯酚的吸附量在吸附后期随吸附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在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中, 本文采用假一级和假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 回归分析. 假一级动力学模型的积分 

形式 如下 :  

Q — Ql1 e p一k ]   一 x (  )  [

间.假 二级动 力学模 型 的线性 形式 如 下 :  

() 6 

式 中 , 为吸 附过程 中 的吸 附量 ,   为达 到 吸附平衡 时 的 吸附量 , 为一 级 吸 附速 率 常数 , 为 吸 附时  Q Q。 k t

Q Q+     麦 。z Q  

一  

k  

( 7 )  

式 中 , 也 为达到 吸 附平衡 时 的吸 附量 . Q。  

分别 以式 () () 6 和 7 为模 型 , 用非线性 回归和线 性 回归 的方法 , 出苯 酚及对 硝基苯 酚在不同条件下 的动  采 得

力学参数值列于表2其中, . 在混合酚的吸附体系中, 采用总吸附量为指标进行回归分析.  

表 2 苯 酚 及对 硝 基 苯 酚 在 花 生 壳 活 性 炭 (gL上 吸 附 的假 一 级 和假 二 级 动 力 学 参 数  2 ,)

结果表 明 , 在所 用实验条 件下 , 种动 力学模 型均可用 于吸附动力 学数据 分析 . 两 由表 2 可见 , 于在低起始  对 浓度 中的吸附 ,

两个模 型 回归 的相关 系数 R> . ,  09 而从高 起始浓度 溶液 中吸附 时 , 9 假二级 动力学模 型的相关 系 

数仍有  O 9 , . 3 高于假一级动力学模型的相关系数, 9 如在总起始浓度为80 g 的混合酚中, 0m / L 假一级模型回归 

的相关系数仅为O 8 , . 5 而假二级模型回归的相关系数则为O 9 , 9 . 6但一级动力学模型所得的平衡吸附量值更接  9

近实验测定值. 从数值上看 , 随着酚起始浓度的增加 ,  k 的值增加而k 的值则下降, : 二级动力学模型中起始吸  

附速率( Q : 忌 。 及回归得到的平衡吸附量(    增加.   2 ) Q。 和Q )  

3 结  论   

本实验表明, 以花生壳为原料所制备的活性炭是酚的有效吸附剂 , 在所用实验条件下 , 吸附等温线可以用  Fenlh ag u 模型分析 , r d c 或Lnm i u i r 而吸附动力学曲线则可以假一级或假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 在苯酚与对硝基  苯酚 的混合溶液 中 , 种酚之 间存在 竞争 吸 附机 制 , 两 对硝 基苯酚 的吸 附平 衡 常数大 , 当活性 炭投加 量不足时被 

第2 期 

窦建 芝 , 金芝 , 刘 王慧 , : 生壳活性炭 吸 附苯 酚及对硝 基苯 酚  等 花

优先 吸 附 , 在吸 附等温线 和 动力学 曲线 上可 以观测 到苯酚 的解吸 . 混合酚 的总 吸附 量与总 平衡浓度 、 吸附 时间  的关 系与单一酚溶 液 中的吸 附类 似.  

参考 文献 :  

[   u c   , eadn l  , e ii , t 1 T c n lg s o  erm v l f h n l rm f i  r a s A s o   ve     c n eeo - 1 B s a B rrie i R s   e a. e h ooi   r h   o a o  e o f  u d t m :   r r iw o r e t v lp   1 G lS nC   ef t e   p  o l se h te fe d m ns 1J a adM tr2 0 , 6 : 6 - 8 . e t[ .  z r  ae, 0 8 1 0 2 5 2 8 J H  

【】 2 刘江永 , 桐, 吴 张丽丹. 工业 含酚废水处理 的研究进展[. J 河南化工 ,00 2 ( )2 — 7 ] 2 1 ,7 2 :5 2 .  

[】 h dS R s l , r n  , t 1 H t o e eu   h tc t y cd ga a o   f h n l i  atw t :  e i  n c r n 3 A me   , au  MG Mat sWN e a. e rg n o sp oo a l i e rd t n o  e os nw s ae A rv w o   ur t e   e a t  i p   e r e

e  s ts n  e eo me t J. e a n t n 2 1 , 6 : - 8 t u  dd vlp ns ]D s l ai , 0 0 2 1 3 1 . a a [ i o  

【】 h rza nM. dopino h nl o o n s nlw cs asre t A rv wJ A vC l i Itr c  c 2 0 , 4 : 4 A ma zma  A srt  f eoi cmpu d   o — ot dobns   i [. d  o o  ne aeS i 0 8 13 u o p c o   : ee ] ld f ,  

48— 7. 6  

[】 e i a  . g c l rl a e  c v t  ab n  r h   m v l f y s rm a u o s o t n :   v w J.  a a   t , 0 9 5 D m r s A r ut a b s dat a dc r o s   e e o a o  e   o  q e u  l i s A r i [ J zr Ma r 2 0 , b A i u   i e o f t r   d f suo ee ] H d e  

1 7:1 . 6 —9 

【】 6 徐涛 , 晓勤. 刘 花生壳活性炭研究进展【 . J 花生学报 ,0 7 3 ( )1 4 】 2 0 ,6 3 :- .  

【】 l nK Y n  , e    e a S lc me l dopinb c vt  abnm d  o   en t hl [. i eo re eh o  7 Wio  , agH S oC W, t 1 e t t   srt  yat a dcro  a ef m p au  elJ Bo suc  cnl s  . e   aa o i e r s s] r T ,

2 0 , 7 2 6 — 2 0  0 6 9 :2 6 27 .

[】 uT,i  Q P au  e c vt  a o :h rc r a o, ufc  d iao n do t no b r m auo s oui [ . 8 X   LuX . en th lat a dcr n caat i t n sr e   s l i e b e zi a moict nadasr i  f “f  qeu  lt n ] f i po p o s o J  C i C e  n ,0 81() 4 1 4 6 hn  h m E g2 0 , 3: 0 - 0 . J 6  

【】 9 刘金芝 , 兴涛, 9 贾 王慧 , 花生 壳活性炭对溶 液中亚甲基 蓝和亮 绿的吸附[。 等. J 常熟理工学 院学 报( 】 自然科学版)2 1 ,4 2 : ,0 0 2 ( ) 

4 — 7  54.

Ad o p i n o   e o  n   - ir p e o  n s r to   fPh n l d 4 n t o h n lo   a

A ci a e   r n  rv d f o   a tH u l tv t d C

a bo De i e  r m Pe nu   l 

DOU Ja - h, I  i一  in z i L U Jn   W NG Hu,Z A   h n rn ,S EN  -h n   A   i H NG C u - o g H Da z o g (col f hmir, h m cl nie r gadMa r l c ne S ad n  oma U ie i , ia 5 04 C ia  S ho o C e s y C e ia E gn ei  n   t i   i c, h n ogN r l nvr t J n2 0 1, h )    t   n e aS e   sy n n

Ab t a t Aci ae   a b n d rv d fo p a u   u li a   x el n  d o b n  o  h n l r mo a . h   d o p in sr c : t td c r o   e e  r m  e n t l s n e c l t s r e tfrp e os e v 1 T e a s r t   v i h    e a   o o   h n l a d 4 n to h n lo   h   ci ae   a b n w s i v sia e . twa   h wn t a h   d op i n ioh r   fp e o  n   - i p e o   n t e a t t d c r o   a   n e t t d I r v g   s s o  h tt e a s r t   s t e ms o f l w t e F e n l h o  a g i mo e s T e k n t   a a we e f t d t  ̄l w t e p e d — i t o d r o  s u   o l   h   r u d i   r L n mu r o c   d l. h   i ei d t   r   i e   o c t l   h   s u o f s— r e  r p e — o r d - e o d o d r mo es o e i v   d o p in w s o s r e   n t e mit r   f p e o  n   - i o h n   n t e o s c n - r e   d l .C mp t i e a s r t   a   b e v d i   h   x u e o  h n l a d 4 n t p e o i  h   t o r c s   fi s fii n  o a e o   d o b n . d 4 n t p e o w s p ee e t l   d o b d d e t  h   r ae   d op   a e o n u ce td s g   f a s r e t An   - i o h n   a   r f r n i l a s r e   u   o t e g e tr a s r - r a y t n e u l r m  o s n . n a s r t n f m t e mit r , h   eai n   ewe n t e tt l mo n

  d o b d a d t tl i   q i b i c n t t I   d op i  r   h   x u e t e r l t s b t e  h  oa  o i u a o o o a u ta s r e   n  o a   e u l r m  o c n r t n o   o tc i   r   i lrt  o e i  d o p i n f m  i ge p e o  ou in . q i b i c n e tai   r n a t mewe e smi  o t s  n a s r t   o sn l  h n l l t s i u o c t a h o r s o   Ke   r s a t a e   a b n a s r t n p e o ; - i o h n l y wo d : ci td c r o ; d o p i ; h n l 4 n t p e o v o r  

第 2 卷第 2 5 期 

21 年 2 01 月 

常熟理工 学院学报 ( 自然科 学)  

Jun l f h nsuIstt T cnl yN trl c n e) ora    a gh  ntue eh 0 g ( aua Si cs  oC i   0   e

V0 . 5No 2 12 . 

Fe , 011 b. 2  

花 生 壳 活 性 炭 吸 附苯 酚及 对 硝 基 苯 酚 

窦建 芝, 刘金 芝, 王  慧, 张春 荣, 申大忠 

( 师范 大 学 化 学 化工 与材料 科学 学 院 , 南 2 0 1 ) 山东 济 504 

要: 以花 生 壳为 原料 所 制备 的 活性炭 对 酚有 良好 的吸 附能 力 , 实验 测 定 了苯酚 、 对硝 基 苯酚在 

活性 炭上 的吸 附特 性 . 结果 表 明 , 两种 酚在 活性炭 上 的吸 附等 温 线 可 用 Fen lh Lnmu 等 温  rudi 或 ag i c r 式分 析 , 附 动 力 学 曲线 可 用假 一 级 或假 二 级 动 力 学模 型 拟合 . 苯 酚 与对硝 基 苯 酚 的 混合 溶 液  吸 在

中, 当活性炭 投 加 量 不足 时 , 两种 酚之 间存在 竞争 吸 附机 制 , 硝 基 苯 酚 的吸 附平衡 常数 大 , 对 因而  优 先吸 附 , 合酚 的 总吸 附量 与 总平衡 浓度 、 附 时 间的 关 系与单 一 酚溶 液 中的吸 附类似. 混 吸   关键 词 : 活性炭 ; 附 ; 酚 ; 吸 苯 对硝基 苯 酚  中图分类 号 : 7 31 X 0.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8 2 9 ( 0 ) 2 0 4 — 5 10 — 74 2 1 0 — 07 0  1

酚类污染 物是一种 毒性很 强 的污 染物 , 人体 、 体 、 对 水 鱼类 以及农作 物会产 生严重 的危害 , 在有机污染 中具  有一 定的代表性 . 工业含 酚废水 主要 来 自于焦 化 、 煤气 、 炼油和 以酚类为 原料 的化 工 、 药等行业 , 制 其来源广 、 危  害大 , 是较 常见的有 害工业废 水 之一 , 且治理难 度较 大 , 在我 国水污染 控制 中被列 为重 点解决 的有 害废水之 一.   目前 采用 的除酚方法 主要包 括物理 法 、 学法 、 化 生物法 三大类n 其 中物 理法 主要包 括吸 附、  , 膜分离技术 、 萃取 

等. 吸附法具有操作简单、 去除效率高、 不额外产生有毒副产品的优点, 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众多吸附剂中,   活性炭因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大比表面积以及化学性质稳定、 机械强度高、 耐酸碱、 耐热、 不溶于水和有机溶  剂等优点而获得广泛应用. 活性炭通常由木材、 椰壳、 煤等碳源制备而成 , 近年来采用农副产品的废弃物为碳源  制备活性炭的研究很活跃[] 4,   这不仅可以降低活性炭的生产成本 , 还能提高农

产品的附加值.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传统的出口 农产品之一, 每年约可产生4 0 5 万吨花生壳, 这些花生壳除少部  分被用作饲料外 , 绝大部分被白白烧掉, 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利用花生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并应用于环   . 境污水的治理已有不少文献报道  . 本文以花生壳为原料, 磷酸为活化剂制备出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 , 选用苯  酚和对硝基苯酚为酚类污染物代表 , 研究了它们在花生壳活性炭上的吸附性能, 并比较了苯酚、 对硝基苯酚及  其 二元混合 溶液 中各组 分 的去除率 .  

1 实 验 部分 

本实验所用活性炭由花生壳经磷酸活化法制  . 苯酚和对硝基苯酚溶液用去离子水配制. 吸附实验在室 

温( ℃) 2 下进行 , 5 称取一定量的活性炭于试剂瓶 中, 加入2O l O m 酚溶液 , 加塞密封后置于振荡器上振荡 , 在等温 

收稿 日期 :0 0 1 — 0 2 1— 0 1 

基金项 目: 山东省 自然科学基 金( o 2 0 B 2 资助项 目. N . 08 1) Y  

作者简介 : 窦建芝 (9 1 ) 女 , 17 一 , 山东青州人 , 潍坊教育学 院讲师 , 山东师范大学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   通讯作者 : 申大忠 (9 3 )男 , 1 6 一 , 湖南石 门县人 , 山东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与材料 科学学 院教 授 , 博士生导师 , 究方 向: 研 分 

析化学 , — idse@sn . uc . E ma : h n d ue .   lz d n 一  

4  8

常熟理 工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 )  

2 1年  01

线及 去除率 实验 中 , 荡 2h以达到 吸附平衡 , 动力 学实验 中根据 吸附 速率 变化设 定不 同振荡 时间. 振 4 在 然后 将  吸附后 的含酚溶 液过 滤 , 取 中间部分 的滤液进行 吸光度测定 (v 10 , 截 u 一7 0 岛津 公司)当吸光度过高 时采用稀 释  . 的方 法使其在 比尔定 律 的线 性测 量范 围 内. 用多个 波长下 的吸光度 以多元 线性 回归分 析 的方 法计算滤液 中 采   各 酚的剩余浓度 , 酚在活性炭 上 的吸附量为 :  

Q = ( o o v w  C — / () 1 

式 中, Q为吸 附量 , 0 C 为酚 的初 始浓 度 , C为酚 的剩余 浓度 , 为溶液 体 积 , 为活性 炭 的质量.根据吸 附    w

前后 , 溶液 中酚浓 度 的变 化量 , 以用 下式 计算 其去 除率 : 可  

去 除 率 ( ): ( 一 c c ) 1 0   1 / 。 × 0  () 2 

2 结 果 与 讨 论 

21 酚在 花生 壳活性炭 上的吸 附等温 线  .   吸附等温线 是描述 吸附质与 吸附剂相互作 用 的定量 关系 , 对优化 吸

附过程 具有重 要 的指导 意义. 在所用实  验 条件 下 , 苯酚(hn1 对硝 基 苯酚 (一 P在所 制备 的活性 炭上 的 吸附等 温 线示 于 图 1在单 组分 吸附体 系  P eo 及 ) 4N ) . 中, 吸附量随酚 的平衡 浓度 的增加而增 加 , 加趋势依 次减缓. 但增 回归 分析表 明 , 单组分 溶液 中酚的吸附等温线  符合 以下 的Fenlh 型 : rudi 模   c

Q = KF   C () 3 

式 中 Q 为平 衡 吸附量 ,   C 为溶 液 中酚 的平衡 浓度 , 与  为 与吸 附平衡 有关 的常数. K,  

由表 1 可见 , 值为 对硝 基苯酚 > Kr 苯酚 , 而 值 为对硝 基苯酚< 酚 , 明所制 活性炭 对对硝基苯 酚 的吸 附  苯 表 能力更强 . 此外 , 我们还 用 以下 的 Lnm i模型对 吸附数据进行 了 回归 : ag ur  

Q = Q 。 C ( + KL        KL  / 1   C) () 4 

式 中 ,   为 吸附剂 表 面被 吸 附质 饱 和时 的最大 吸附量 ,  为 吸 附平 衡 常数 . Q K  

结果表明, 如果直接用式( 为模型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 4 ) 偏差很大, 其相关系数 2 ) 的值仅为0 左右 , . 7 似乎 

说明所测定的酚的吸附等温线不服从L nm i ag u 模型. r 但是, 若对式(进行以下的线性变换 : 4 )  

一  

旦  

KL Q  ‘Q 

f、 5  

… 

Q。  

再 以式() 5为模 型进行 线性 回归 , 相关系数 > .9说 明在所选 实验条件 下得 到 的吸附等温线也可 以用  其 O9 , Lnmu 模 型进行分 析 . ag i r 这种差 异可 以这 样解 释 , 虽然 式( ) 5在数 学上 是可 以相 互转换 的 , 4 和() 但在 回归分析  中各数 据点 的权 重却不 同 , 4 中吸 附量 大 的点对 回归分析影 响大 , 式( ) 因为 吸附等 温线所选 浓度 区间未达到 吸  附饱 和 , 因此 回归分 析的相关  系数低 , 而在式 () , 附量  5中 吸

低 的 实验 点对 回归分 析 的影 

表1花生壳活性炭吸附苯酚及对硝基苯酚的吸附等温线参数 

响大, 比较适合未达到饱和吸  附的等 温线分 析. 由表 1 可  见, 吸附平衡常数和饱和吸附 

量 均为对硝基苯酚> 苯酚 .   由图 1 可见 , 混合 酚  还 在

溶液中由于存在竞争吸附, 对硝基苯酚与苯酚的吸附量均低于对应的单一酚体系的数值 , 随着酚起始浓度的增  加, 酚之问的竞争吸附加剧 , 由于对硝基苯酚的吸附平衡常数与饱和吸附量均大于苯酚, 在高浓度区间可以观  察到苯酚 的吸附 量随其平衡 浓度 的增加而呈 现下降 的趋 势. 需要说 明

的是 , 两种 酚 的总吸附量与 总平衡 浓度之  间的关系也可以用Lnm i ag u 模型拟合, r 由表 1 可见 , 其吸附平衡常数和饱和吸附量介于两种酚之间.  

2 活性 炭投加量 对酚去 除率的影 响  .  

由图2 可见 , 随着活性 炭投加 量 的增 加 , 因吸附面积增 加 , 对硝基 苯酚 和苯酚 的去除 率随之增加 , 于起始  对

第2 期 

窦 建芝 , 金芝 , 刘 王慧 , : 等 花生壳 活性炭 吸附苯酚及 对硝基 苯酚 

10 0 

4  9

7  5

一/Ⅲ)删 莲  暑骞

∞  如   ∞  如   O 

,. 、  一  

褂 5  0

25  

O  0   l0 0  20 0  30 0  40 0  50 0  0   2   4   6   8  

平衡 浓 度 ( 几) mg  

投加量 (/) gL 

图 1 苯酚 及对 硝基 苯 酚在 花生 壳活 性炭 上  的 吸附等 温线( 混合溶液 中苯 酚与对硝  基苯酚的起始 浓度相等)  

图 2 花生 壳 活性炭 投 加量 对苯 酚及对 硝基  苯 酚去除 率的影 响( 酚及对硝基 苯酚  苯 的起 始 浓度 均 为 2 0 /) 0 mgL 

浓度为20 g 的单一酚溶液 , 0m / L 硝基苯酚和苯酚的去除率达到9 % 5 所需活性炭 的投加量分别为2 g , . /. . /和3 g   1 ̄ 4L

在混 合酚溶 液 中 , 的去 除率 较单 一 酚溶液低 , 酚 因为对硝基 苯酚 的吸 附平衡 常数 和饱 和吸 附量 较苯酚 的值 大 ,   它被 优先 吸附 , 去除率 高 于苯酚 . 随着 活性炭投 加量 的增加 , 其 但 吸附位 点 的增 多削弱 了对硝基 苯酚与 苯酚之 

间的竞争吸附机制, 在高投加量时混合溶液中酚的去除率接近单一酚溶液中的去除率.  

23 酚在 活性炭上 的吸 附动力 学  . .  

吸附速率是吸附法处理废水时的重要 的技术参数之一 , 快速吸附有助于在短时间内达到吸附平衡以提高  处理废水的效率. 影响吸附速率 的因素很多 , 主要包括被吸附物的起始浓度、 吸附剂 的投加量、 传质条件、 溶液 

温度 等. 由图 3 可见 , 在酚 的起始 浓度 为 5m / 0g L而活性 炭 的投 加量为 2/ 的 吸附体 系 中 , gL 苯酚 的吸附速率 明显 

高于对硝基苯酚, 苯酚在大约 1 小时后达到稳态吸附, 而对硝基苯酚达到稳态吸附的时间约为4 小时. 由于酚的  起始浓度较低, 其总量明显低于活性炭的最大吸附量, 即吸附位点充裕, 因此在混合酚的吸附体系中, 两种酚的  吸 附速 率和吸 附量仅略低 于单一 酚 的数 值.  

在 保持 活性 炭 投加 量 不变 的情 况 下 , 随着 酚 的起始 浓度 增加 , 附速率 增 加

. 图4可见 , 吸 由 当起 始浓度 为  20 gL , 0m /时 苯酚 和对 硝基 苯酚 经 1 时 的吸 附其吸 附量分 别为 7.和 7.m /, 小 55 41 gg而在 起始 浓度 为 5m / 0g L时对 

应的值仅为 1.和2. g . 7 6 1 m / 在混合酚的吸附体系中, 5 g 高的起始浓度加强了酚之间的竞争吸附, 因为苯酚的吸 

2  4 1   。。

1  8

7  5

釜    :

薹   。  

25  

0  

0  

6  0

10 2 

10 8 

20 4 

0  

10 0 

20 0 

30 0 

40 0 

吸 附时间 ( i   a ) rn

吸附时间 ( n  mi)

图 3苯酚及对硝基苯酚吸附动力学曲线f 酚  苯 及对 硝基苯 酚的起始 浓度均 为 5 m / 。 0 gL  花生 壳活性炭 的投 加量为 2O/) .gr  

图4 苯酚及对硝 基苯酚 吸附动力学 曲线( 苯酚  及 对硝基苯 酚 的起 始浓度 均为 2 0 / 。 0 mg   L 花生壳活性炭的投加量为 2On) . , g  

5  O

常熟 理工学 院学 报( 自然科学 )  

2 1 年  01

附速率较 对硝基苯 酚高 , 吸 附初期 苯酚 的吸 附量 明显高 于对硝基 苯酚 , 在 随着 吸 附过程 的进行 , 吸附位 点不断  被 占据 , 两种 酚之间 出现竞 争吸 附. 对硝基 苯 酚的吸附平衡 常数 较苯酚 高 , 分 已吸附苯 酚分子 可被对硝基苯  部

酚分子所置换, 因此苯酚的吸附量在吸附后期随吸附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在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中, 本文采用假一级和假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 回归分析. 假一级动力学模型的积分 

形式 如下 :  

Q — Ql1 e p一k ]   一 x (  )  [

间.假 二级动 力学模 型 的线性 形式 如 下 :  

() 6 

式 中 , 为吸 附过程 中 的吸 附量 ,   为达 到 吸附平衡 时 的 吸附量 , 为一 级 吸 附速 率 常数 , 为 吸 附时  Q Q。 k t

Q Q+     麦 。z Q  

一  

k  

( 7 )  

式 中 , 也 为达到 吸 附平衡 时 的吸 附量 . Q。  

分别 以式 () () 6 和 7 为模 型 , 用非线性 回归和线 性 回归 的方法 , 出苯 酚及对 硝基苯 酚在不同条件下 的动  采 得

力学参数值列于表2其中, . 在混合酚的吸附体系中, 采用总吸附量为指标进行回归分析.  

表 2 苯 酚 及对 硝 基 苯 酚 在 花 生 壳 活 性 炭 (gL上 吸 附 的假 一 级 和假 二 级 动 力 学 参 数  2 ,)

结果表 明 , 在所 用实验条 件下 , 种动 力学模 型均可用 于吸附动力 学数据 分析 . 两 由表 2 可见 , 于在低起始  对 浓度 中的吸附 ,

两个模 型 回归 的相关 系数 R> . ,  09 而从高 起始浓度 溶液 中吸附 时 , 9 假二级 动力学模 型的相关 系 

数仍有  O 9 , . 3 高于假一级动力学模型的相关系数, 9 如在总起始浓度为80 g 的混合酚中, 0m / L 假一级模型回归 

的相关系数仅为O 8 , . 5 而假二级模型回归的相关系数则为O 9 , 9 . 6但一级动力学模型所得的平衡吸附量值更接  9

近实验测定值. 从数值上看 , 随着酚起始浓度的增加 ,  k 的值增加而k 的值则下降, : 二级动力学模型中起始吸  

附速率( Q : 忌 。 及回归得到的平衡吸附量(    增加.   2 ) Q。 和Q )  

3 结  论   

本实验表明, 以花生壳为原料所制备的活性炭是酚的有效吸附剂 , 在所用实验条件下 , 吸附等温线可以用  Fenlh ag u 模型分析 , r d c 或Lnm i u i r 而吸附动力学曲线则可以假一级或假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 在苯酚与对硝基  苯酚 的混合溶液 中 , 种酚之 间存在 竞争 吸 附机 制 , 两 对硝 基苯酚 的吸 附平 衡 常数大 , 当活性 炭投加 量不足时被 

第2 期 

窦建 芝 , 金芝 , 刘 王慧 , : 生壳活性炭 吸 附苯 酚及对硝 基苯 酚  等 花

优先 吸 附 , 在吸 附等温线 和 动力学 曲线 上可 以观测 到苯酚 的解吸 . 混合酚 的总 吸附 量与总 平衡浓度 、 吸附 时间  的关 系与单一酚溶 液 中的吸 附类 似.  

参考 文献 :  

[   u c   , eadn l  , e ii , t 1 T c n lg s o  erm v l f h n l rm f i  r a s A s o   ve     c n eeo - 1 B s a B rrie i R s   e a. e h ooi   r h   o a o  e o f  u d t m :   r r iw o r e t v lp   1 G lS nC   ef t e   p  o l se h te fe d m ns 1J a adM tr2 0 , 6 : 6 - 8 . e t[ .  z r  ae, 0 8 1 0 2 5 2 8 J H  

【】 2 刘江永 , 桐, 吴 张丽丹. 工业 含酚废水处理 的研究进展[. J 河南化工 ,00 2 ( )2 — 7 ] 2 1 ,7 2 :5 2 .  

[】 h dS R s l , r n  , t 1 H t o e eu   h tc t y cd ga a o   f h n l i  atw t :  e i  n c r n 3 A me   , au  MG Mat sWN e a. e rg n o sp oo a l i e rd t n o  e os nw s ae A rv w o   ur t e   e a t  i p   e r e

e  s ts n  e eo me t J. e a n t n 2 1 , 6 : - 8 t u  dd vlp ns ]D s l ai , 0 0 2 1 3 1 . a a [ i o  

【】 h rza nM. dopino h nl o o n s nlw cs asre t A rv wJ A vC l i Itr c  c 2 0 , 4 : 4 A ma zma  A srt  f eoi cmpu d   o — ot dobns   i [. d  o o  ne aeS i 0 8 13 u o p c o   : ee ] ld f ,  

48— 7. 6  

[】 e i a  . g c l rl a e  c v t  ab n  r h   m v l f y s rm a u o s o t n :   v w J.  a a   t , 0 9 5 D m r s A r ut a b s dat a dc r o s   e e o a o  e   o  q e u  l i s A r i [ J zr Ma r 2 0 , b A i u   i e o f t r   d f suo ee ] H d e  

1 7:1 . 6 —9 

【】 6 徐涛 , 晓勤. 刘 花生壳活性炭研究进展【 . J 花生学报 ,0 7 3 ( )1 4 】 2 0 ,6 3 :- .  

【】 l nK Y n  , e    e a S lc me l dopinb c vt  abnm d  o   en t hl [. i eo re eh o  7 Wio  , agH S oC W, t 1 e t t   srt  yat a dcro  a ef m p au  elJ Bo suc  cnl s  . e   aa o i e r s s] r T ,

2 0 , 7 2 6 — 2 0  0 6 9 :2 6 27 .

[】 uT,i  Q P au  e c vt  a o :h rc r a o, ufc  d iao n do t no b r m auo s oui [ . 8 X   LuX . en th lat a dcr n caat i t n sr e   s l i e b e zi a moict nadasr i  f “f  qeu  lt n ] f i po p o s o J  C i C e  n ,0 81() 4 1 4 6 hn  h m E g2 0 , 3: 0 - 0 . J 6  

【】 9 刘金芝 , 兴涛, 9 贾 王慧 , 花生 壳活性炭对溶 液中亚甲基 蓝和亮 绿的吸附[。 等. J 常熟理工学 院学 报( 】 自然科学版)2 1 ,4 2 : ,0 0 2 ( ) 

4 — 7  54.

Ad o p i n o   e o  n   - ir p e o  n s r to   fPh n l d 4 n t o h n lo   a

A ci a e   r n  rv d f o   a tH u l tv t d C

a bo De i e  r m Pe nu   l 

DOU Ja - h, I  i一  in z i L U Jn   W NG Hu,Z A   h n rn ,S EN  -h n   A   i H NG C u - o g H Da z o g (col f hmir, h m cl nie r gadMa r l c ne S ad n  oma U ie i , ia 5 04 C ia  S ho o C e s y C e ia E gn ei  n   t i   i c, h n ogN r l nvr t J n2 0 1, h )    t   n e aS e   sy n n

Ab t a t Aci ae   a b n d rv d fo p a u   u li a   x el n  d o b n  o  h n l r mo a . h   d o p in sr c : t td c r o   e e  r m  e n t l s n e c l t s r e tfrp e os e v 1 T e a s r t   v i h    e a   o o   h n l a d 4 n to h n lo   h   ci ae   a b n w s i v sia e . twa   h wn t a h   d op i n ioh r   fp e o  n   - i p e o   n t e a t t d c r o   a   n e t t d I r v g   s s o  h tt e a s r t   s t e ms o f l w t e F e n l h o  a g i mo e s T e k n t   a a we e f t d t  ̄l w t e p e d — i t o d r o  s u   o l   h   r u d i   r L n mu r o c   d l. h   i ei d t   r   i e   o c t l   h   s u o f s— r e  r p e — o r d - e o d o d r mo es o e i v   d o p in w s o s r e   n t e mit r   f p e o  n   - i o h n   n t e o s c n - r e   d l .C mp t i e a s r t   a   b e v d i   h   x u e o  h n l a d 4 n t p e o i  h   t o r c s   fi s fii n  o a e o   d o b n . d 4 n t p e o w s p ee e t l   d o b d d e t  h   r ae   d op   a e o n u ce td s g   f a s r e t An   - i o h n   a   r f r n i l a s r e   u   o t e g e tr a s r - r a y t n e u l r m  o s n . n a s r t n f m t e mit r , h   eai n   ewe n t e tt l mo n

  d o b d a d t tl i   q i b i c n t t I   d op i  r   h   x u e t e r l t s b t e  h  oa  o i u a o o o a u ta s r e   n  o a   e u l r m  o c n r t n o   o tc i   r   i lrt  o e i  d o p i n f m  i ge p e o  ou in . q i b i c n e tai   r n a t mewe e smi  o t s  n a s r t   o sn l  h n l l t s i u o c t a h o r s o   Ke   r s a t a e   a b n a s r t n p e o ; - i o h n l y wo d : ci td c r o ; d o p i ; h n l 4 n t p e o v o r  


相关文章

  • 活性炭吸附性能指标选型技术应用介绍
  • ・2270・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6) 活性炭吸附性能指标选型技术应用介绍 张巍张睿常启刚 应维琪戴伟娣蒋剑春 (1.华东理工大学资环学院上海市梅陇路130号378#200237: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 ...查看


  • 催化加氢技术及催化剂
  • 催化加氢技术及催化剂 一.意义 1. 具有绿色化的化学反应,原子经济性. 催化加氢一般生成产物和水,不会生成其它副产物(副反应除外),具有很好的原子经济性.绿色化学是当今科研和生产的世界潮流,我国已在重大科研项目研究的立项上向这个方向倾斜. ...查看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1
  • 国家环境保护局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公安部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 ...查看


  • PACT工艺介绍
  • PACT工艺研究进展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蓝梅 顾国维 [摘要]介绍了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法的产生.工艺流程.特点.作用机理探讨.去除污水中有机优先污染物的动力学模型以及应用PACT工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粉末活性炭(英文名称:Powder ...查看


  • 泥浆添加剂
  • 泥浆处理剂及其作用原理 为了保证钻井泥浆的稳定性和调整泥浆的各种工艺性能,以适应各种情况下的钻井要求,泥浆中使用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处理剂(泥浆添加剂) .随着钻井工艺向高速优质.超深井.海洋和复杂地层发展,泥浆体系不断发展,泥浆处理剂的种类也 ...查看


  •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第31卷第4期2014年4月长江科学院院报 Journal of Yangtze RiverScientific ResearchInstitute Vol.31No.4Apr.2014 DOI :10.3969/j.issn.1001-5 ...查看


  • 2016版国家危废名录
  • 附件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名录. 第二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固体废物(包括液态废物),列入本名录: (一)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 ...查看


  • 0126.含酚废水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 含酚废水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含酚废水主要来自焦化厂(尤其是低温土法炼焦).煤气厂.石油化工厂.绝缘材料厂等工业部门以及石油裂解制乙烯.合成苯酚.聚酰胺纤维.合成染料.有机农药和酚醛树脂生产过程.例如生产焦炭.煤气所产生的废水含酚浓度高达200 ...查看


  •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
  •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 1合成方法 方法1: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 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用铁粉还原,滤除铁泥,滤液冷却结晶,再经重结晶.干燥等步骤制得成品PAP,再在含对氨基酚硫酸盐和苯胺硫酸盐的水溶液中,用氨水调节pH到5,用蒸馏法除去苯胺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