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刻发展,网络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网络新闻因其语言简练、信息容量大、成本低廉等特点越来越被市场青睐。随着网络媒介的迅速崛起,网络新闻不再是简单地转载传统新闻,而是逐渐形成区别于传统媒体新闻的语言特点。本文通过对主流网络媒体和平面媒体的新闻进行对比,对网络新闻语言特点作综合考察。   关键词:网络新闻;文本;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023-02   一、网络新闻的范畴与研究现状   网络新闻,是指网络媒体在互联网上发布的新闻,或网络媒体所传播的新闻报道及其评论[1]。网络新闻语言则是网络新闻报道中传播具有新闻价值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网络新闻语言给新闻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模式,而传播模式的改变又促使网络新闻语言形成异于传统媒体语言的自身特点。   从形式上看,网络新闻以超链接为基础进行呈现与传播。与纸质媒体在同一平面呈现的形式不同,网络新闻通过超链接进行传播的过程中,新闻内容通常被拆分为若干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内容在不同的网络页面上呈现。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呈现形式上的差异,决定了网络新闻语言内在的不同。   与传统新闻相比,从传播关系上看,扁平化的传播语境使得网络新闻中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受者中心”取代了“传者中心”。传者中心,即由传播者将信息推向受传者,传播者处于主动地位,受众以传播者为中心,常见于网络以外的媒介传播。受众中心,即受传者根据自身需求主动搜索、主动寻找,传播者受到受传者的拉取,由主动变为相对被动。传者与受者关系的转变,进一步使得网络新闻语言发生转变。网络新闻更倾向于考虑适应受众,倾向于满足受众的语言习惯和心理需要。   语言学家于根元曾指出:“长期以来,新闻语言的研究很薄弱,1980年以来仍然如此。”虽然近些年部分学者开始研究新闻语言,但大多都是从写作角度出发[2]。段业辉的《新闻语言学》(1999)大部分论述限于报刊新闻研究;黄匡宁的《电视新闻语言学》(2000)只对电视新闻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李元授的《新闻语言学》(2001)仅涉及了报刊和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学术界对新闻语言的研究,尤其是对异军突起的网络新闻语言研究可以说尚处在起步阶段,对于不同媒体(报刊、广播电视以及网络)新闻语言之间的差异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即使研究网络新闻,多数研究者的研究中心不在网络新闻语言,而是在网络传播。   二、网络新闻呈现形式   网络新闻的呈现与传统新闻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不再以篇为单位,而是以分层文本结构进行组合,以多层次文本呈现一则新闻的内容。   网络新闻的呈现一般可分为五个层次:   层次一:标题   层次二:提要   层次三:正文   层次四:由关键词、句或背景链接的新闻语篇   层次五:相关文章或延伸性阅读   层次与层次之间主要通过超链接进行衔接,通过超链接,用户可以从新闻文本中的某个关键词或者关键句“链接”至另一文本[3]。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避免网络新闻在同一个页面上累计过多的内容,简化并使得页面更加美观,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以只含三个层次的网络新闻为例,通常情况下,该新闻第一层为标题,简明扼要揭示全篇主题;第二层为骨干层次,用精炼的文字提供大致的新闻事实梗概,传递最主要信息,使读者快速把握新闻点;第三层为新闻的详细内容,将第二层的内容进行较为详实的报道,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并描绘有意义、值得关注的细节。该形式的网络新闻对结构要求较高,通常以“倒金字塔”结构呈现,以适应网络受众的浏览阅读习惯。   三、网络新闻标题语言特点   网络新闻的标题,一般情况下与正文被放置于不同网页内,也就是说需要二次点击才能进入另一页面去阅读。所以,标题可以被视作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是受众选择性阅读的第一位“形象代言人”。   网络平台海量的信息,受众碎片化阅读,以及信息同质化,使得网络新闻标题被赋予重要的使命,即充分吸引受众的目光,并获得受众的兴趣与重视[4]。因此不难发现,网络新闻标题与传统媒体新闻标题在语言特点上呈现出很多的不同,如网络新闻标题一般不分行,助词和介词被省略等。   1.固有词语变用   固有词语新用,即通过在标题中创造一个跟原词在发音上或者意义上相近的新词,使得受众看到此种词汇时产生陌生又熟悉的心理,从而产生深入阅读的兴趣。如:“揽金望银稳为先2010年理清思路觅‘钱途’”。“钱途”与“前途”读音相近,两词之间似有似无的联系让人产生联想,进而产生阅读兴趣。   2.固有词语新用   固有词语新用,指在网络新闻标题中,使用某固定词语而不使用其原义,而是赋予在当今社会特定环境下被人们认可的新概念。通常见于网络流行词,如“钓鱼”、“打酱油”等,熟词新用使得标题具有网络特色,引人入胜。   3.词语呼应使用   在网络新闻标题中,词语的使用往往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前后照应,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巧制胜。如标题“《大众电影》否认破产,创刊59年缘何变‘小众’”,“大众”与“小众”形成呼应。   4.中、英文简称使用   网络新闻中超链接广泛存在,标题语言也相对较为轻松活泼,另外处于版面有限,所以常见许多专有名词的中文简称或者英文缩写,如CEO、PK等等。   5.词语、成分简化使用   基于网络新闻标题短小精悍的特点,通常采用“能省则省”的经济性原则来撰写标题。通常可将双音节词合并,在不改变原意或不影响理解的情况下,由单音节词替代。或者,在不妨碍理解的情况下,适当省略句子中的某个成分。   6.多使用修辞   网络新闻标题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以达到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效果,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对偶、引用、设问、反问等。如:海归怎样找到“好婆家”?关键就在第一步!(搜狐新闻2009年12月31日)把海归找工作比喻成找“好婆家”,突出海归找工作的当前形态和重要性,形象生动的比喻让人可以感同身受。   四、网络新闻内容语言特点   1.大量使用社会流行语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民数量和活跃度的增加,一些新词新语以及新文体大量出现。最开始,这些新词新语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随即一些新闻门户网站将其用于新闻报道,力图到达文本生动活泼的效果。自从《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0日)的头版头条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作为标题,掀起了人们对以往印象中“非正式”网络语言的重新审视。   事实上,在网络新闻中,这一类社会新词、词语、新文体的使用早已不是新鲜事。它们被广泛综合应用于新闻当中,不仅丰富了报刊语言,而且这些词本身具备的创新性和时代性为更多的年轻受众喜闻乐见。   2.用语简练,篇幅短小   经济原则是知道人类行为的普遍原则,语言应用领域同样受到经济原则的影响。根据美国语用学家齐夫的“省力法则”,人们交谈阅读中,总是力求语言准确简介,既能够让传者表达完整,又能够满足受众的理解需要。   网络新闻一般篇幅都较为短小,受众在一篇报道上花超过1分钟阅读的可能性极小。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网站和平面媒体上,其篇幅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以“贵州关岭滑坡107人被埋”新闻为例:   同样的新闻内容,在平面媒体上需要平均1143字篇幅的新闻,在网络上平均只需546字的篇幅。不难发现,相同的条件下,网络新闻的篇幅趋于短小,与网络受众的阅读习惯更加贴近。   五、小 结   尽管网络新闻依然呈现层次不齐的状态,不同的网络媒体(门户网站、传统媒体网站、微博、博客等)间的网络新闻语言风格仍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的版块(文化、娱乐、经济、社会、评论等)的内容在表达上有较大差异。但从总体看,其语言主要特点为:简略,活泼,时尚。在当今信息爆炸、节奏加快的网络环境下,网络新闻的语言风格越来越贴近、迎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与品位。   参考文献:   [1] 董天策.网络新闻传播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 林雪漫.网络新闻语言特点及良性发展思考[D].广州大学,2011.   [3] 李杰.媒体新闻语言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4] 马丽.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及规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责任编辑:思涵]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刻发展,网络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网络新闻因其语言简练、信息容量大、成本低廉等特点越来越被市场青睐。随着网络媒介的迅速崛起,网络新闻不再是简单地转载传统新闻,而是逐渐形成区别于传统媒体新闻的语言特点。本文通过对主流网络媒体和平面媒体的新闻进行对比,对网络新闻语言特点作综合考察。   关键词:网络新闻;文本;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023-02   一、网络新闻的范畴与研究现状   网络新闻,是指网络媒体在互联网上发布的新闻,或网络媒体所传播的新闻报道及其评论[1]。网络新闻语言则是网络新闻报道中传播具有新闻价值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网络新闻语言给新闻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模式,而传播模式的改变又促使网络新闻语言形成异于传统媒体语言的自身特点。   从形式上看,网络新闻以超链接为基础进行呈现与传播。与纸质媒体在同一平面呈现的形式不同,网络新闻通过超链接进行传播的过程中,新闻内容通常被拆分为若干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内容在不同的网络页面上呈现。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呈现形式上的差异,决定了网络新闻语言内在的不同。   与传统新闻相比,从传播关系上看,扁平化的传播语境使得网络新闻中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受者中心”取代了“传者中心”。传者中心,即由传播者将信息推向受传者,传播者处于主动地位,受众以传播者为中心,常见于网络以外的媒介传播。受众中心,即受传者根据自身需求主动搜索、主动寻找,传播者受到受传者的拉取,由主动变为相对被动。传者与受者关系的转变,进一步使得网络新闻语言发生转变。网络新闻更倾向于考虑适应受众,倾向于满足受众的语言习惯和心理需要。   语言学家于根元曾指出:“长期以来,新闻语言的研究很薄弱,1980年以来仍然如此。”虽然近些年部分学者开始研究新闻语言,但大多都是从写作角度出发[2]。段业辉的《新闻语言学》(1999)大部分论述限于报刊新闻研究;黄匡宁的《电视新闻语言学》(2000)只对电视新闻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李元授的《新闻语言学》(2001)仅涉及了报刊和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学术界对新闻语言的研究,尤其是对异军突起的网络新闻语言研究可以说尚处在起步阶段,对于不同媒体(报刊、广播电视以及网络)新闻语言之间的差异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即使研究网络新闻,多数研究者的研究中心不在网络新闻语言,而是在网络传播。   二、网络新闻呈现形式   网络新闻的呈现与传统新闻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不再以篇为单位,而是以分层文本结构进行组合,以多层次文本呈现一则新闻的内容。   网络新闻的呈现一般可分为五个层次:   层次一:标题   层次二:提要   层次三:正文   层次四:由关键词、句或背景链接的新闻语篇   层次五:相关文章或延伸性阅读   层次与层次之间主要通过超链接进行衔接,通过超链接,用户可以从新闻文本中的某个关键词或者关键句“链接”至另一文本[3]。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避免网络新闻在同一个页面上累计过多的内容,简化并使得页面更加美观,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以只含三个层次的网络新闻为例,通常情况下,该新闻第一层为标题,简明扼要揭示全篇主题;第二层为骨干层次,用精炼的文字提供大致的新闻事实梗概,传递最主要信息,使读者快速把握新闻点;第三层为新闻的详细内容,将第二层的内容进行较为详实的报道,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并描绘有意义、值得关注的细节。该形式的网络新闻对结构要求较高,通常以“倒金字塔”结构呈现,以适应网络受众的浏览阅读习惯。   三、网络新闻标题语言特点   网络新闻的标题,一般情况下与正文被放置于不同网页内,也就是说需要二次点击才能进入另一页面去阅读。所以,标题可以被视作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是受众选择性阅读的第一位“形象代言人”。   网络平台海量的信息,受众碎片化阅读,以及信息同质化,使得网络新闻标题被赋予重要的使命,即充分吸引受众的目光,并获得受众的兴趣与重视[4]。因此不难发现,网络新闻标题与传统媒体新闻标题在语言特点上呈现出很多的不同,如网络新闻标题一般不分行,助词和介词被省略等。   1.固有词语变用   固有词语新用,即通过在标题中创造一个跟原词在发音上或者意义上相近的新词,使得受众看到此种词汇时产生陌生又熟悉的心理,从而产生深入阅读的兴趣。如:“揽金望银稳为先2010年理清思路觅‘钱途’”。“钱途”与“前途”读音相近,两词之间似有似无的联系让人产生联想,进而产生阅读兴趣。   2.固有词语新用   固有词语新用,指在网络新闻标题中,使用某固定词语而不使用其原义,而是赋予在当今社会特定环境下被人们认可的新概念。通常见于网络流行词,如“钓鱼”、“打酱油”等,熟词新用使得标题具有网络特色,引人入胜。   3.词语呼应使用   在网络新闻标题中,词语的使用往往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前后照应,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巧制胜。如标题“《大众电影》否认破产,创刊59年缘何变‘小众’”,“大众”与“小众”形成呼应。   4.中、英文简称使用   网络新闻中超链接广泛存在,标题语言也相对较为轻松活泼,另外处于版面有限,所以常见许多专有名词的中文简称或者英文缩写,如CEO、PK等等。   5.词语、成分简化使用   基于网络新闻标题短小精悍的特点,通常采用“能省则省”的经济性原则来撰写标题。通常可将双音节词合并,在不改变原意或不影响理解的情况下,由单音节词替代。或者,在不妨碍理解的情况下,适当省略句子中的某个成分。   6.多使用修辞   网络新闻标题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以达到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效果,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对偶、引用、设问、反问等。如:海归怎样找到“好婆家”?关键就在第一步!(搜狐新闻2009年12月31日)把海归找工作比喻成找“好婆家”,突出海归找工作的当前形态和重要性,形象生动的比喻让人可以感同身受。   四、网络新闻内容语言特点   1.大量使用社会流行语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民数量和活跃度的增加,一些新词新语以及新文体大量出现。最开始,这些新词新语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随即一些新闻门户网站将其用于新闻报道,力图到达文本生动活泼的效果。自从《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0日)的头版头条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作为标题,掀起了人们对以往印象中“非正式”网络语言的重新审视。   事实上,在网络新闻中,这一类社会新词、词语、新文体的使用早已不是新鲜事。它们被广泛综合应用于新闻当中,不仅丰富了报刊语言,而且这些词本身具备的创新性和时代性为更多的年轻受众喜闻乐见。   2.用语简练,篇幅短小   经济原则是知道人类行为的普遍原则,语言应用领域同样受到经济原则的影响。根据美国语用学家齐夫的“省力法则”,人们交谈阅读中,总是力求语言准确简介,既能够让传者表达完整,又能够满足受众的理解需要。   网络新闻一般篇幅都较为短小,受众在一篇报道上花超过1分钟阅读的可能性极小。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网站和平面媒体上,其篇幅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以“贵州关岭滑坡107人被埋”新闻为例:   同样的新闻内容,在平面媒体上需要平均1143字篇幅的新闻,在网络上平均只需546字的篇幅。不难发现,相同的条件下,网络新闻的篇幅趋于短小,与网络受众的阅读习惯更加贴近。   五、小 结   尽管网络新闻依然呈现层次不齐的状态,不同的网络媒体(门户网站、传统媒体网站、微博、博客等)间的网络新闻语言风格仍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的版块(文化、娱乐、经济、社会、评论等)的内容在表达上有较大差异。但从总体看,其语言主要特点为:简略,活泼,时尚。在当今信息爆炸、节奏加快的网络环境下,网络新闻的语言风格越来越贴近、迎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与品位。   参考文献:   [1] 董天策.网络新闻传播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 林雪漫.网络新闻语言特点及良性发展思考[D].广州大学,2011.   [3] 李杰.媒体新闻语言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4] 马丽.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及规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责任编辑:思涵]


相关文章

  • 网络新闻评论的透视
  • 摘要 随着网络媒体的影响力日益扩大,网络新闻评论越来越成为主要的社会舆论阵地,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逐渐成为新闻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对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管理等进行了讨论,以使其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 网络 ...查看


  •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写作如何创新
  • 摘 要: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形式,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以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多种手段来传输新闻内容的媒介融合时代,原有的使用单一文字进行新闻写作的方式已不再适应目前的发展趋势.本文论述了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新闻写作应 ...查看


  • 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的优劣势
  •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学 号: 姓名: 年 级: 院系名称:人文传媒学院新闻传媒系 专业班级:广播电视编导1班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1. 格式不正确 2. 文中的概念不清 3. 注意时间,特别是 ...查看


  • 网络发展历程
  • 网络发展历程 网络是什么?十多年中有过许多回答.今天重提这个问题好像有些幼稚,但是事实并非已经清晰.首先声明,我不是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探讨网络的本质,而是追问网络的文化社会意义所在.似乎可以说,本文探索的是网络对于"人" ...查看


  • 语用预设理论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运用_武金燕
  • 语用预设理论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武金燕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97) [摘要]语用预设具有隐蔽性.共知性.合适性等特点.在网络新闻标题的撰写中利用语用预设可以 有效实现对网络新闻标题的简化与虚化,增加网络新闻标题的生动性和 ...查看


  • 新媒体时代品牌传播公关策略
  • 新媒体时代品牌新媒体时代品牌传播品牌传播公关传播公关策略公关策略 上海卓跃营销咨询传播上海卓跃营销咨询传播策划庞亚辉 张一诺 张一诺 营销咨询传播策划机构策划机构 机构 庞亚辉 如果说西门子被罗永浩通过微博作为信息发布和与"同病相 ...查看


  • 新媒体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新媒体毕业论文选题(128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 ...查看


  • 对领导干部提高网络应对能力的思考
  • 对领导干部提高网络应对能力的思考 中共延边州委党校 金正国 [摘 要]网络作为新兴媒体,其影响力远超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媒体:同时,网络事件频发,呈现周期短.传播快.影响广等特点.对网络热点事件处置引导不当很有可能 ...查看


  • 编辑09级毕业论文选题
  • 09级中编毕业论文选题 (仅供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