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我想对你说

马克思我想对你说

一、用理论打动人,充分展现出理论的魅力。

我们常常听老教师说,一定要用理论打动人,乍一听,这句话似乎完全没有道理,理论那么抽象,那么枯燥,何以能够打动人?但是通过认真听取石云霞教授对导论部分的深入细致耐心的讲解,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把理论讲清楚,论证的明白,是完全可以打动人的。其实,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和黑格尔也有过类似的论述,二位哲学大师都认为最抽象的东西应该是最具体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到真正用理论打动人也很重要,比如讲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超越,单纯苦口婆心地讲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那么我们做到的仅仅是告诉学生知识,学生听起来必然枯燥无味,但是如果把马克思何以以及如何超越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马克思的理论较之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有何优越性讲清楚,学生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理论的魅力所在。

二、在教学形式上,要注重互动讨论等环节,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上面两点讲的是教学的内容方面的努力,在教学形式上,也要尽量多样、丰富。

除了教师的深入细致的讲解外,通过课堂提问(小互动)、上讨论课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是很好的办法。互动比较灵活,所以既可以运用在导课之初,又可以运用在上课过程中,但由于课时量有限,所以提的问题一定要经过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上讨论课则需要相对较多的时间,它不如互动灵活,但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探讨问题。无论是在互动环节还是在讨论课中,尽管学生是主体,但是教师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主导身份,不要对学生的发言采取放羊式,而要及时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对已经讲清楚的问题及时总结,对讨论不到位的问题及时引导,讨论结束时要及时点评。石云霞先生的讨论课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首先,石老师的讨论课选取了当今最热点的问题——金融危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其次,石老师鼓励学生使用了多媒体来阐释自己的观点,比单纯地用语言阐述更生动,更有说服力;再次,石老师的点评提纲挈领,细致精到,深化了学生对金融危机、对唯物史观的认识。

虽然仅仅学习了三天,但对我来说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三天,这三天的学习使我对马克思理论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的教学科研都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我要特别感谢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为我提供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黑龙江分中心的吴老师和钱老师为我们提供如此细心周到的帮助,希望今后还能参加类似的学习。

三、理论要与现实紧密结合,使理论具体化、生动化。

理论固然可以打动人,但是由于学生的接受水平、教师对理论的把握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辅之以一定的案例教学还是必要的。比如石云霞教授要学生运用

唯物史观的原理分析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单纯地分析唯物史观原理,就理论说理论,可能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让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来分析金融危机这一现实,那么唯物史观就变成了活泼泼的唯物史观。具体地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讲授中,我们可以采用应用型案例和反思型案例这两种案例形式。应用型案例比较简单,就是找一些与理论相关的有重大现实性的例子,比如在讲对立统一规律时可以讲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用生动的现实告诉学生,个人如果仅仅是社会中的个人那么个人就要受到限制,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而个人如果跳出社会则个人就不能成其为个人。与应用型案例不同,反思型案例也是例子,但是思想性的例子。比如在运动的部分我们可能会讲到飞矢不动的例子,这个例子不是现实的经验,与常识没有任何关系,但它是为了说明运动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也是例子。当然,应用型案例和反思型案例只是我们的一种方便的划分,在具体的讲解中,很多例子可能既是应用型案例又是反思型案例。

马克思我想对你说

一、用理论打动人,充分展现出理论的魅力。

我们常常听老教师说,一定要用理论打动人,乍一听,这句话似乎完全没有道理,理论那么抽象,那么枯燥,何以能够打动人?但是通过认真听取石云霞教授对导论部分的深入细致耐心的讲解,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把理论讲清楚,论证的明白,是完全可以打动人的。其实,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和黑格尔也有过类似的论述,二位哲学大师都认为最抽象的东西应该是最具体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到真正用理论打动人也很重要,比如讲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超越,单纯苦口婆心地讲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那么我们做到的仅仅是告诉学生知识,学生听起来必然枯燥无味,但是如果把马克思何以以及如何超越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马克思的理论较之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有何优越性讲清楚,学生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理论的魅力所在。

二、在教学形式上,要注重互动讨论等环节,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上面两点讲的是教学的内容方面的努力,在教学形式上,也要尽量多样、丰富。

除了教师的深入细致的讲解外,通过课堂提问(小互动)、上讨论课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是很好的办法。互动比较灵活,所以既可以运用在导课之初,又可以运用在上课过程中,但由于课时量有限,所以提的问题一定要经过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上讨论课则需要相对较多的时间,它不如互动灵活,但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探讨问题。无论是在互动环节还是在讨论课中,尽管学生是主体,但是教师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主导身份,不要对学生的发言采取放羊式,而要及时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对已经讲清楚的问题及时总结,对讨论不到位的问题及时引导,讨论结束时要及时点评。石云霞先生的讨论课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首先,石老师的讨论课选取了当今最热点的问题——金融危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其次,石老师鼓励学生使用了多媒体来阐释自己的观点,比单纯地用语言阐述更生动,更有说服力;再次,石老师的点评提纲挈领,细致精到,深化了学生对金融危机、对唯物史观的认识。

虽然仅仅学习了三天,但对我来说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三天,这三天的学习使我对马克思理论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的教学科研都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我要特别感谢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为我提供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黑龙江分中心的吴老师和钱老师为我们提供如此细心周到的帮助,希望今后还能参加类似的学习。

三、理论要与现实紧密结合,使理论具体化、生动化。

理论固然可以打动人,但是由于学生的接受水平、教师对理论的把握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辅之以一定的案例教学还是必要的。比如石云霞教授要学生运用

唯物史观的原理分析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单纯地分析唯物史观原理,就理论说理论,可能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让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来分析金融危机这一现实,那么唯物史观就变成了活泼泼的唯物史观。具体地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讲授中,我们可以采用应用型案例和反思型案例这两种案例形式。应用型案例比较简单,就是找一些与理论相关的有重大现实性的例子,比如在讲对立统一规律时可以讲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用生动的现实告诉学生,个人如果仅仅是社会中的个人那么个人就要受到限制,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而个人如果跳出社会则个人就不能成其为个人。与应用型案例不同,反思型案例也是例子,但是思想性的例子。比如在运动的部分我们可能会讲到飞矢不动的例子,这个例子不是现实的经验,与常识没有任何关系,但它是为了说明运动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也是例子。当然,应用型案例和反思型案例只是我们的一种方便的划分,在具体的讲解中,很多例子可能既是应用型案例又是反思型案例。


相关文章

  • 再论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
  • 作者:汤姆·洛克莫尔魏小萍鲁克俭杨学功张秀琴 哲学动态 2010年02期 [中国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2-8862(2009)11-0012-08 汤姆·洛克莫尔(Tom Rockmore)是美国杜肯大学(D ...查看


  •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著作
  • 马克思  恩格斯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共五十卷,1955-198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计划出版七十余卷,198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版)(共四卷,1972.05 ...查看


  • 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
  • 作者:郁建兴 中国社会科学 2000年05期 黑格尔在19世纪初对启蒙运动以来不断得到发展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并对使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得到检验的重大事件--法国大革命进行了深刻分析,从而对17.18世纪欧洲政治哲学遗产做了全面 ...查看


  • 毕业论文答辩演讲稿
  • 毕业论文答辩演讲稿 毕业论文答辩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我叫**,我的论文题目是<人文关怀:马克思哲学的价值取向>.论文的选题与研究是在杨老师和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此对杨老师和周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 现在我就论文选题 ...查看


  • 从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_问题与反思
  • 2010年第3期 哲学 从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到国外 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与反思 王雨辰 [摘要]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转换带来了三大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同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脱节:研究方式的实证化.技术化和学 ...查看


  • 马克思自然观的思想来源及特点浅析
  • 第4卷第4期2009年4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JourmalofChangchu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HigherEdueestlenEdition) Vol14 No14Apr120 ...查看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观分析
  • 学号:2120151936姓名:王浩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观分析 [摘要]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所在, 孕育着马克思科学实践观,丰富的理论生长点和" ...查看


  • 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 --<活着的马克思>读后感 作者:顾海良  网站编辑:sxs9  来源:<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23日 10版)  日期:2015-06-23 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墓地上, ...查看


  • 论马克思大学时代的幸福观_曾长秋
  • DOI:CNKI:43-1165/C.20130225.1417.005 网络出版时间:2013-02-25 14:17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3.1165.C.20130225.1 ...查看


  • 对象性活动中的人与自然.尾注
  • 对象性活动中的人与自然 ---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摘 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抽象的自然界"的扬弃,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确立了对象性活动原则,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