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的人生之路和校园情结

(侯宇燕)

宗璞走过的是怎样的一条人生之路呢?翻开作家的履历,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与其作品中那股淡雅韵味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书香之气。宗璞的经历,与大多数作家不同。她不像师陀、田涛等老一辈作家,是从中国的底层社会一步步艰难地爬到了知识的殿堂;她也不像巴金、谢婉莹,从旧的地主家庭中游离出来,流入城市,形成瞿秋白所说的一代“薄海民”(bohemian);她更不像新时期涌现出的一大批知青出身的作家,在自己的青年甚至少年时代就离开书本,离开家人,在贫穷、愚昧与困惑中探索人生的价值。甚至生长于“文革”之后的一代年轻人,也很少有像她这样得天独厚的学养根基。她是一株冰清玉洁的兰花,有幸在远离贫困与肮脏的净土中发芽,成长,就象夏洛蒂所言,拥有一个“没有污点的,饮之不尽,令人神清气爽的清泉”般的纯净记忆。她的生活环境,基本上限于高等学府和高等学术研究机构,由于自小在和谐淳厚文雅的学术气氛中得到熏陶,因而奠定了一生的做人与做文准则。她确实拥有一个令人羡慕的童年时代。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宗璞的作品中总有一种别人学不来的大家之气,冲和之态,甚至一种率真洁白的“学生腔”的原因所在吧

宗璞童年所生活的大学校园中,教授的生活条件是极其优越的,绝无今日“脑体倒挂”之虞。生活的舒裕与地位的高贵,使得钻研学业的教授们能比较专心于书本的研究(当然抗战开始后又有了不同),他们的子弟也能在一个相对单纯、明净的天地中获得比同龄孩子更好的教育,得到更多的文化滋养。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使得他们过分地单纯,书卷气过于浓厚,在今后的人生历程中则免不了要经受更多的磨难与挫折。我手头正好有一本1990年出版的《清华校友通讯》,不妨拿来,随便撷取几段,为宗璞笔下的清远世界作一个更详尽的注脚。宗璞的同辈人,著名文史专家虞振镛的女儿,西南联大1943级学生虞佩曹在《水木清华——童年的回忆》中曾饱含深情地描写了清华校园在自己童年眼中的平静与清雅,以及清华人文景观的优越与独特。她说“那时清华只有附小(即冯友兰提到的宗璞就读的成志小学)及附设的幼稚园。马约翰是我们的校长。……后来由蔡顺理夫人教,她本人也是留美学生。”在这样条件下成长的孩子,的确有常人不及之处。而当时孩子们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水木清华的工字厅……里面典雅、阴凉,有一股楠木香味,单身教授吴宓、叶企孙先生曾在里面有过住所。”“我们住的南院是一个四周由房屋围绕着的大院……西式住宅一号是赵元任先生家……”。这种耳濡目染的文化气韵,在一点一滴中已深深地渗入了孩子们的灵魂之中。宗璞《南渡记》中所写的方壶小院,不就是这种充满清远文化气息的精英荟萃之地吗?法国现代派女作家纳塔丽·萨马特说:“文学所描写的,永远只能是某种看不见的,每个作家所向往的——他独自一人感觉的现实。”作品中的生活、人物可以虚构,然而意境却总是忠诚地反映出一个具有敏感禀赋的作者童年时对周围景物的特殊感觉以及这种感受对其终生造成的影响。宗璞在一系列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特有的意境之美,正如同一缕轻烟,又好似一丝馨香,着意体会时捉摸不出,只有亲身体会过这种生活的人,才能从那似乎非常平淡的描写中领略到作家实际极其浓厚的感情,那种对童年精神生活的无限追忆与留恋。这种非过来人不能写出亦不能读出的爱,正是宗璞“校园情结”的真谛所在。

(《这方园地中的冯家山水》,《文学评论》 1997年第2期)

(侯宇燕)

宗璞走过的是怎样的一条人生之路呢?翻开作家的履历,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与其作品中那股淡雅韵味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书香之气。宗璞的经历,与大多数作家不同。她不像师陀、田涛等老一辈作家,是从中国的底层社会一步步艰难地爬到了知识的殿堂;她也不像巴金、谢婉莹,从旧的地主家庭中游离出来,流入城市,形成瞿秋白所说的一代“薄海民”(bohemian);她更不像新时期涌现出的一大批知青出身的作家,在自己的青年甚至少年时代就离开书本,离开家人,在贫穷、愚昧与困惑中探索人生的价值。甚至生长于“文革”之后的一代年轻人,也很少有像她这样得天独厚的学养根基。她是一株冰清玉洁的兰花,有幸在远离贫困与肮脏的净土中发芽,成长,就象夏洛蒂所言,拥有一个“没有污点的,饮之不尽,令人神清气爽的清泉”般的纯净记忆。她的生活环境,基本上限于高等学府和高等学术研究机构,由于自小在和谐淳厚文雅的学术气氛中得到熏陶,因而奠定了一生的做人与做文准则。她确实拥有一个令人羡慕的童年时代。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宗璞的作品中总有一种别人学不来的大家之气,冲和之态,甚至一种率真洁白的“学生腔”的原因所在吧

宗璞童年所生活的大学校园中,教授的生活条件是极其优越的,绝无今日“脑体倒挂”之虞。生活的舒裕与地位的高贵,使得钻研学业的教授们能比较专心于书本的研究(当然抗战开始后又有了不同),他们的子弟也能在一个相对单纯、明净的天地中获得比同龄孩子更好的教育,得到更多的文化滋养。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使得他们过分地单纯,书卷气过于浓厚,在今后的人生历程中则免不了要经受更多的磨难与挫折。我手头正好有一本1990年出版的《清华校友通讯》,不妨拿来,随便撷取几段,为宗璞笔下的清远世界作一个更详尽的注脚。宗璞的同辈人,著名文史专家虞振镛的女儿,西南联大1943级学生虞佩曹在《水木清华——童年的回忆》中曾饱含深情地描写了清华校园在自己童年眼中的平静与清雅,以及清华人文景观的优越与独特。她说“那时清华只有附小(即冯友兰提到的宗璞就读的成志小学)及附设的幼稚园。马约翰是我们的校长。……后来由蔡顺理夫人教,她本人也是留美学生。”在这样条件下成长的孩子,的确有常人不及之处。而当时孩子们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水木清华的工字厅……里面典雅、阴凉,有一股楠木香味,单身教授吴宓、叶企孙先生曾在里面有过住所。”“我们住的南院是一个四周由房屋围绕着的大院……西式住宅一号是赵元任先生家……”。这种耳濡目染的文化气韵,在一点一滴中已深深地渗入了孩子们的灵魂之中。宗璞《南渡记》中所写的方壶小院,不就是这种充满清远文化气息的精英荟萃之地吗?法国现代派女作家纳塔丽·萨马特说:“文学所描写的,永远只能是某种看不见的,每个作家所向往的——他独自一人感觉的现实。”作品中的生活、人物可以虚构,然而意境却总是忠诚地反映出一个具有敏感禀赋的作者童年时对周围景物的特殊感觉以及这种感受对其终生造成的影响。宗璞在一系列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特有的意境之美,正如同一缕轻烟,又好似一丝馨香,着意体会时捉摸不出,只有亲身体会过这种生活的人,才能从那似乎非常平淡的描写中领略到作家实际极其浓厚的感情,那种对童年精神生活的无限追忆与留恋。这种非过来人不能写出亦不能读出的爱,正是宗璞“校园情结”的真谛所在。

(《这方园地中的冯家山水》,《文学评论》 1997年第2期)


相关文章

  • [花的话]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 最先说话的是"急性子"榆叶梅,然后是"异常娇艳"的玫瑰花,有"花相之名"的芍药,"已经将残"不便言美的桃花.杏花.迎春花等都不甘寂寞,目无他人.高傲自大地表现着 ...查看


  • 红豆不堪看_满眼相思泪_试析宗璞_红豆_主观与客观的背离
  • 文 学 评 论 红豆不堪看, 满眼相思泪 --试析宗璞 <红豆> 主观与客观的背离 ◎汪 (北京师范大学 婷 北京 100875) 摘 要 宗璞的 <红豆> 不能生硬地归为宣扬小资产阶级恋爱的爱情小说, 也不能简单归 ...查看


  • 高山流水半世谊--宗璞与我
  • 宗璞米寿到了.无以为贺,重发一篇旧文略表心意.因原文篇幅较长,现有所删节. 1951年清华园,自右至左:冯钟璞.资中筠.梅祖芬.聂崇厚 我一直连名带姓唤她本名"冯锺璞",不过现在她以"宗璞"闻于世,我 ...查看


  • 新浪读书 赵鑫珊:我是北大留级生
  • 拾得一把金钥匙的故事--我是北大留级生 ·编辑推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秋雨作品:借我一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秋雨作品:出走十五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


  • 宗璞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 宗璞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摘要: 作家宗璞以深厚的文学素养.严谨沉潜的创作风度和优美的无懈可击的文学语言在当代文坛享有盛誉.在其中短篇小说里,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占有相当的比重.宗璞也正是用其独特的明朗而含蓄,流畅而又余韵的文字成功塑造了一 ...查看


  • 暑假祝福语大全
  • 人生的路很长很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步都要迈得有力,走得踏实,这样才不会摔跟头.你们的人生之路才刚刚起步,老师衷心地祝福你们:一路走毕业生祝福语大学毕业祝福语对毕业生的祝福语给毕业生的祝福语 毕业的祝福语幼儿园 ...查看


  • 暑假祝福语大全精编
  • 本文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暑假祝福语大全精编>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暑假祝福语大全精编 人生的路很长很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步都要迈得有力,走得踏实,这样才不会摔跟头.你们的人生之路才刚刚起步, ...查看


  • 17奔落的雪原教案
  • 17.奔落的雪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典雅的语言,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文章语言的作用. 2.反复朗读,培养语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力. 3.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讨论作者的感悟给自己什么启示. 教学重点:在欣赏作者写景的独到技巧的同时感悟人 ...查看


  • 四十年老同学聚会感言
  • 十几年老同学聚会感言 一晃,十年!这其中的风风雨雨,足以让我们在滚滚红尘中尝尽人生百味, 把当年风华正茂的少年磨成了成熟稳重的栋梁,有的头发还梳得"一丝不苟";把当初亭亭玉立的少女饰成了风姿绰约的佳丽,有的甚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