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

第三章 历史课程与历史教学

重点讲解③

如何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

课程需要良好的课程资源来支持,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就历史课程而言,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它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水平。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在对历史课程资源的认识上,存在不少误区,致使大量的校内、校外课程资源闲置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案例]

历史课程资源的认识误区

从观念上讲,我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区,突出表现在:(1)很多教师习惯上认为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就是学科课程专家,开发课程资源是学科课程专家的工作,教师的工作就是教学,就是教教科书,或者编写历史教科书,甚至进口国外历史教科书,教师成为教科书的机械执行者;(2)简单地将历史教科书及少量的历史挂图等直观材料,理解为就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一提到开发利用历史课程资源,首先就会想到要订购历史教科书,而没有从课程资源多样性的角度考虑其他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3)即使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偏重于普通的、一般性的历史学科知识资源,而忽略了乡土和社区具有历史价值的资源,如历史见证人、家谱、老照片等;(4)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迅速转变观念,加以研究解决。

面对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严重缺失,在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中,我们必须重新构建历史课程资源观,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理念。

一、历史教材是最核心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

历史课程资源中,历史教材是最基本、最核心的课程资源。这种课程资源观就意味着在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不能将历史教材来之高阁,而要将其从教师的“教本”资源,开发为学生的“学本”资源,成为历史学科教与学的最重要的、最核心的课程资源。一方面历史教材的内容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主动探索新知、提高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座桥梁。历史教材应符合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发展有益的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展现全面而有特色的历史知识。另一方面,历史教材的开发利用要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体裁、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才能发挥其核心课程资源的作用。2004年,教育部审查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Ⅰ(必修)》、《历史Ⅱ(必修)》、《历史Ⅲ(必修)》和《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睦》、《历史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人教版),就更加注重凸现现代教育新理念,无论在内容的选择,还是在编排设计上均有所创新和突破,力求做到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与和谐,适应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尽管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中最核心的课程资源,但它仅仅是历史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而不是课程资源的全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课程与教材的内容与外延都在无限扩大,学校课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惟一渠道。新课程体系中的教材已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用的书本,广大教师和学生不同的生活经历、兴趣、专长以及教学互动中动态生成的知识、技能、方式、方法、经验、见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成果,都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历史课程而言,除历史教材外,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以下课程资源:(1)学校、图书馆的相关资料,包括历史文献、通俗历史读物、历史期刊、历史小说及考古、文学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这些图书资料能够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历史课程内容的理解。(2)乡土、社区、

家庭历史课程资源,包括社区的图书馆、资料室中的历史资料,以及少年宫中有关历史方面的活动。社区中丰富的历史人力资源,如历史学专家、历史教育学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等,他们能够在不同的层次,多角度地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乡土资源包括乡土地理、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家庭中的历史资源,如家谱、不同时代的照片、图片、实物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与记录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3)历史音像资料,这是一种现代化的课程资源,既包括真实的历史文献记录片、录音,也包括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前者是重点利用的课程资源,后者除严重违背史实外,也是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利用的课程资源。(4)历史遗迹、遗址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蕴涵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5)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提供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和图书馆、博物馆网站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快捷的历史课程资源。①

上述历史课程资源以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使历史课程资源不再单调乏味。众多的、生动的历史课程资源克服了仅仅将历史教材作为可以开发利用的惟一课程资源的弊端,有利于合理构建历史课程资源结构的结构和功能。

[案例]

历史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

——以《都江堰水利工程》教学为例

(学生打破常规坐次,分四组围成圈,坐在电教室里)

师: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不仅勤劳勇敢,而且聪明智慧,富于创新,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现在,让我们共同领略其中的一小部分。请同学们观看老师为你们制作的课件。要求:快速猜出这些工程的名称。

(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缤纷闪现,教室里一片欢腾,学生兴奋地喊着:长城、故宫、赵州大桥、大运河、兵马俑……当画面停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全景图时,学生安静了下来,只有个别生怯怯地小声说:“都江堰”。)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正确。这确实是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它,结构巧妙、布局合理、建造科学,具有排洪与灌溉两大功能。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哺育着成都平原的农业,成为造福千秋的古代洋洋得意工程的典范。2000年,它与青城山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这个暑假,咱们的校长去南方开会学习,有幸参观了都江堰,这是印有都江堰景色的门票。同学们传着看看。(学生小心翼翼地传着看)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时时刻刻离不开水。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社会,水更是国家的命脉,百姓的命根子,这是水有利的一面,但是,水也有危害的一面。水在什么时候有害呢?

生1:山洪暴发

生2:暴风雨

生3:98年特大洪水

师:为了纪念1998年抗洪胜利,我们齐齐哈尔市修建了防洪纪念塔,国家投巨资加固了防洪大堤,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国家领导人也曾视察了我市的防洪工程。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国家都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我们国家有哪些水利工程?

在历史课改教学实验中,教师必须明确:历史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历史课标实验教材为教师

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广阔天地,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本案例老师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意识。她了解到,学生没有直接的水利方面的知识储备,对都江堰水利工程比较陌生,所以,自制课件,安排学生在电教室观看,增加其感性认识,在宏观上使学生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本案例老师将条件性与素材性的课程资源同校内与校外的课程资源有机结合,重新构建了新的、独特的课程资源,提升了历史教材的层次,更加符合本校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上述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只依靠教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主体地位难以保证,“以学生为本”也就会成为纸上谈兵了。

二、历史教师既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更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专家,特别是学科课程专家的事,与教师无关,教师只是历史课程的传授者。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被强调,它是一种人力的课程资源。就历史学科而言,指的就是历史教师。

历史教师在历史课程的开发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整个历史教育过程中。历史教师是最了解高中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的人,并且能按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活动,历史教师确定的课程资源也最容易为学生所认可和接受。历史教师不仅决定着历史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也是人力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历史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的条件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教师既是历史课程资源的利用者,更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历史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历史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历史教师是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角,即使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再发达,历史书籍、历史资料再丰富,也不能取代历史教师在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绝对首要地位。历史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历史教师不仅要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即学会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利用课程资源,而且要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即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引导并帮助高中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在自然和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相应地,在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要始终把提高历史教师的自身素质放在首位,通过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整个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是因为,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程度极强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能够在高中生面前展现一种通晓古今中外、博识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这对历史教学效果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同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历史教师本身的素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更为明显。所以在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要始终把提高历史教师的自身素质放在首位,通过对历史教师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带动其他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保证历史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案例]

历史教师作为课程资源

——以《如何让历史说话》教

学为例

活动过程一

1、教师以投影片展示史料的种类,如考古实物、文献、档案、

古建筑、老照片、民俗技艺、报刊杂志、书信、日记……并让学生想

象还有哪些可作为史料?例如以录音、录像或光盘方式储存的声音及

影像史料;与人物进行访谈的口述史料等。

2、教师说明各种史料产生的时代环境,让学生感知其意义、价

值,了解如何运用它们与历史进行对话。

活动过程二

待此事发表意见。

2、教师说明当时这批日记是如何引起世人的瞩目,以及终于被

史学界证实为伪造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考证辨伪的重要性,以及史学

家如何鉴别史料真伪的方法。

活动过程三

1、教师展示德国商人拉贝关于见证,“南京大屠杀”日记之剪

报资料及史学界对这批史料的看法,以供学生印证及思考。

2、请学生分组剪报。每组择定一个主题,如外交、政治、科技、

文教、乡土、历史评论等,以史事与人物为主(涉及搜集、分类、组

织史料,并训练观察问题的敏感度)。

活动过程四

1、教师让学生搜集家中最古老的文物,写出这一古老文物相关

的故事。可提示寻找史料的线索,例如向家人询问家中珍藏最重要而

久远的文物,原属于谁拥有的,它的功用或意义何在?学生调查家中

的古文物后,分析史料表达的信息,论述该史料具有的历史意义,并

附上该史料的照片(实物的照片或影印的文献史料)。

2、调查社区的历史:以家庭、学校或社区历史为调查研究的对

象,从身边的历史开始研究、调查。

3、提示搜集、记录班级发生的重要史事,以日志、大事记或专

题的方式记录;通过校庆活动,去理解学校历史,运用到口述历史中

去(搜集、阅读校史文献,访谈校友等方式)。

4、家庭史的记录。访谈家庭重要任务,就家庭旧照片、书信日

记等文献,描述一段家族故事,编写简单的族谱。访问族人,就生命

中的一段重要事迹加以回忆,透过日记、书信口述史,了解家世、求

学、交友情形。

三、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看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这在传统的历

史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一方面因为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

生活是课程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因为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能动地创

造着课程。①从表层上看,课程是由特定的社会成员设计的,但从深

层上看,课程是由儿童来创造的。课程的实施不单纯是课程设计者预

设的发展路径,学生也不完全是通过对成人生活方式的复制来成长

的。在与课程的接触中,学生对课程有独有的理解和体验,并能创造

出自己鲜活的经验,而这些鲜活的经验又是课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

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因此,我们不

应把课程及其教材视为学生毫无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对象,而应视为课

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学生应当学会自觉、自发地利用可

用课程资源,为自身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就历史课程资源

的开发利用而言,也离不开学生这个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现代教学

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经验或体验的过程。当

前,我国一再倡导要尊重并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就必须从课程资源的角度,积极引导学

生逐步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历史课程资源,尤其是

利用本人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等资源,为自身的历史学习和探索服务。

[案例]

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作为课程资源

——以“日本在沦险区的殖民统治”教学为例

师:我们东北地区,曾被日本占领达14年之久,日本侵华史

实在我们这里既可以找到人证又可以找到物证,同学们,你们都

了解哪些史实呢?先小组内讨论,然后各组选代表汇报交流。

生1:我们家那里有一个“引松工程”,它使农民能够引松

花江的水种稻,“引松工程”最早是日本人修建的。

生2:我记得日本人在哈尔滨附近建造了一个叫731的细菌

工厂,专门研制细菌武器,残害中国百姓。

生3:我在一个资料上看过,今天日本还在用二战期间从中

国运去的木材生产产品。

第二小组汇报

生1:我们家乡有许多老人都会讲日语,他们没去过日本。

老人们说小时候必须学日语,被称为国语,而中国语言叫做汉语。

生2:我在图书上看过,日本人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开设

了许多工厂,还役使大批中国人去劳动,很多人都累死了,在东

北有很多“万人坑”。

生3:我看过一部电影,叫《南京大屠杀》,在日本攻占南

京后,共有30多万人被屠杀,真惨不忍睹。

生4:日本使用细菌战,毒害中国人民,听老人说那时很多

人都死去了,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无法弥补的精神和生命损失。所

以,现在民间正在向日本提出索赔,这是合理的。

(师组织各小组选代表说出了许多史实,小组代表汇报时其

他小组做了认真记录。)

师: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啊!能不

能分类进行归纳一下呢?同学们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

第一小组

生4:我认为从政治、经济上归纳比较合适。

生5:我认为应该还有教育方面的侵略。

第二小组

生5:日本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应从军事措施和经济措施上把

握。

生6:我觉得对中国工业农业的掠夺是最重要的。

师:你们都用什么方法进行归类呢?

(学生之间开始讨论,有的用笔写着)

生1:我认为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把握,我们小组的图示

是这样的:

生2:我们小组制作表格:

师:同学们表现真不错,都清楚了日本对沦陷区殖民统治的方式、特点,通过刚才的讨论,你们有什么启发呢?

生1:同学们的交流不仅使我得到了许多历史知识,而且同学们归纳出了日本进行殖民统治的简易图示,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能够指导我今后的学习,将来再学习这类知识时,我要采用这种方法。

生2:通过同学们的发言,我想到了日本的教科书问题,他们否定自己侵华的历史,不承认南京大屠杀,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先后在2001年8月、2002年4月和2003年1月三次前往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军国主义死灰复燃,我们必须警惕。

生3:日本当时不仅占领中国本土,而且还从中国掠夺大量资源,这说明日本帝国主义的本质是侵略、掠夺。它本身资源贫乏,那时就想到了保护本国不可再生的资源,从另一方面也看出日本鬼子非常有远见。由此,我想到中国应保护好自己的不可再生资源,我们不去侵略它国,但是我们可以用资金去购买他国的资源,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

生4:日本在中国所犯的罪行,应该承担历史责任。我支持“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之一王选女士代表中国108名原告,就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对日本政府提起诉讼,将日本政府推上被告席,要求日本政府谢罪赔偿。这是真正维护人的权利和尊严,中华民族有义务追究其反人类的战争责任……

上述案例所蕴含的基本理念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个课程资源对他本人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伙伴之间的互动是最接近“最近发展区”的。在这本案例中,教师三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一次举出自己已知的日本侵华史实,同小组之间相互点拨,激起思维的火花。这是通过小范围内的交流,彼此促进,相互启发。教师并不满足于此,又鼓励全班内交流,分享他人的知识,这使学生听觉、视觉和思维完全调动起来。第二次是教师适时地提出将这些史料进行分类整理,小组内讨论热烈,相互补充,学生总结有的言简意赅,有的用图示、列表。第三次教师又在第二步的基础上谈感受,三个学生分别从军国主义死恢复燃、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的本质、日本应该承担的战争责任这三个方面畅谈了感受,这使每一个人都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信息和启示,分享知识和经验,进而丰富个体的情感和认识,在交互整合,在现实的交往中达到探

索生命意义,创造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的生命的目的。因此,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是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是历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重要体现。

四、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历史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

长期以来,由于课程设计上的封闭性,课程由课程专家开发,教师处于课程权力结构的最底层,只是课程的“消费者”,不能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这种“防教师”的课程使教师缺少课程资源的合法决策权力,因而也就缺少相应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创意、问题、困惑、理解、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宝贵的课程资源通通被排斥在教学过程之外,原本十分丰富的教学过程缩减成为单一的传授教科书知识和解题技能的过程,狭义的“双基”成为教与学的客观对象与目标,教师、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束缚了,在教学互动中动态形成的课程资源被忽视甚至被压制了,教学过程变成了一个简单的传授“标准答案”的过程。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由于比较偏重“注入式”讲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虽然也有一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如讨论、问答等,但由于作为课程支柱的课程资源本身比较单一,历史教师只需讲清教科书中“现成的结论”,不敢理直气壮地肯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相反,历史教师还得不断运用教学技巧和教学机智,想办法如何进一步地“启发”学生得出“正确”的认识——历史教科书上的结论,致使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只是背诵一些历史事实。这样的教学片断看似平常,实则隐含着一个重要的课程设计思想——教师只是课程的执行者,教学过程即传授知识的过程。在这种课程设计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过程,学生不能独立思考,不能有自己的见解,只能追求“标准答案”,不管这个答案本身是否真的有“客观标准”,也不管追求“标准答案”的过程本身是否具有教育价值,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也就否定了教学过程作为师生共同的生活过程和人生过程的现实性。

教学在互动中生成,在沟通中推进。一个有意义的教学过程除了具有学习历过程。而做到这一点的

前提条件就是: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宝贵的课程资源应真实地进入课堂、进入历史教学过程。在这样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才会真实地感受到教学过程是他们的人生过程,是他们生命的有机组部分,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

[案例]

一位历史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感慨

广东实验区一位历史老师曾这样深有感慨地说:“过去怕上历史课,因为走上课堂是被迫无奈,走下课堂是灰灰溜溜,上历史课真是一种痛苦;现在是想上历史课,因为走上课堂是积极主动,走下课堂是高高兴兴,上历史课真正成为了一种快乐”。

[案例] 学习历史,原来如此富有魅力

——一位学生家长对孩子学习历史的感受

孩子上中学了,为了争取进入这所重点中学,他的那点本来就很

可怜的学习兴趣几乎被榨尽了。面对中学更为繁重的功课,我们做父母的暗暗为他捏了把汗。几周后,孩子突然告诉我,说历史老师让写反思日记,我暗自担心,脱口而出:“怎么,连历史都要加作业?”孩子笑着告诉我:我们上历史课一点都不累,老师很少再像过去那样只会照着课本哇啦哇啦念书了。她教给我们许多巧妙的方法让我们自己看书思考,看完了有什么想法和见解都可以在班上发表、交流,老师也发表她的想法,还问我们对不对呢!我们班同学都喜欢上历史课。

后来,从孩子那儿又听说了这位历史老师的许多“奇特”的做法。

比如,一个学生谈了自己对一些历史问题的见解,虽然不见得完善,老师却始终认真地倾听并伴以宽容的微笑;老师让学生把每次历史学习都变成一次寻找问题的探究活动;学习“三国鼎立”时,老师还让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国故事,举行了一次热门的故事会。这还不算完,她又让孩子们自己创造简短历史剧本,并让他们自己表演出来,等等。听着孩子的叙述,作为教师出身的我,感慨良多。我明显地感到,孩子的学习兴趣又一点一点地回来了,而且也开始懂得如何自己去学习了。这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啊!回想过去:课堂上,老师只会按照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进度、统一的教参,给出统一的答案;回答问题也就是机械重复老师给出的统一答案。哪怕是对一个历史现象的认识,老师讲了几条,你就得记住、回答几条,哪怕是你少答了一条最无关紧要的点,甚至落下其中的几个字或标点,也要被判错误……就这样,孩子的智慧火花越来越少了。不过,老实说,我也暗暗有些担心:现在的孩子的这种学法,能行吗?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虑了:一年之后,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为了他所痴迷的“历史研究”,竟把我尘封多年的几箱书翻了个底朝天;而他写出的历史“小论文”都让我为之瞠目:“古代战役以少胜多的关键要素”、“长城是不是我们的骄傲”“我心目中的汉武帝”……

面对这一切变化,我打心底里不禁发出一声感叹:学习历史,原来如此富有魅力……

[讨论与活动]

1、转变一种观念,有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在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要有新理念,否则的话,你将很难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整合好课程资源。这种观点对吗?试以本讲所倡导的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理念为例,展开课堂讨论与交流。

础上,就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写一份报告书。

第三章 历史课程与历史教学

重点讲解③

如何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

课程需要良好的课程资源来支持,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就历史课程而言,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它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水平。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在对历史课程资源的认识上,存在不少误区,致使大量的校内、校外课程资源闲置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案例]

历史课程资源的认识误区

从观念上讲,我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区,突出表现在:(1)很多教师习惯上认为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就是学科课程专家,开发课程资源是学科课程专家的工作,教师的工作就是教学,就是教教科书,或者编写历史教科书,甚至进口国外历史教科书,教师成为教科书的机械执行者;(2)简单地将历史教科书及少量的历史挂图等直观材料,理解为就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一提到开发利用历史课程资源,首先就会想到要订购历史教科书,而没有从课程资源多样性的角度考虑其他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3)即使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偏重于普通的、一般性的历史学科知识资源,而忽略了乡土和社区具有历史价值的资源,如历史见证人、家谱、老照片等;(4)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迅速转变观念,加以研究解决。

面对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严重缺失,在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中,我们必须重新构建历史课程资源观,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理念。

一、历史教材是最核心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

历史课程资源中,历史教材是最基本、最核心的课程资源。这种课程资源观就意味着在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不能将历史教材来之高阁,而要将其从教师的“教本”资源,开发为学生的“学本”资源,成为历史学科教与学的最重要的、最核心的课程资源。一方面历史教材的内容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主动探索新知、提高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座桥梁。历史教材应符合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发展有益的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展现全面而有特色的历史知识。另一方面,历史教材的开发利用要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体裁、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才能发挥其核心课程资源的作用。2004年,教育部审查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Ⅰ(必修)》、《历史Ⅱ(必修)》、《历史Ⅲ(必修)》和《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睦》、《历史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人教版),就更加注重凸现现代教育新理念,无论在内容的选择,还是在编排设计上均有所创新和突破,力求做到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与和谐,适应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尽管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中最核心的课程资源,但它仅仅是历史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而不是课程资源的全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课程与教材的内容与外延都在无限扩大,学校课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惟一渠道。新课程体系中的教材已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用的书本,广大教师和学生不同的生活经历、兴趣、专长以及教学互动中动态生成的知识、技能、方式、方法、经验、见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成果,都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历史课程而言,除历史教材外,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以下课程资源:(1)学校、图书馆的相关资料,包括历史文献、通俗历史读物、历史期刊、历史小说及考古、文学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这些图书资料能够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历史课程内容的理解。(2)乡土、社区、

家庭历史课程资源,包括社区的图书馆、资料室中的历史资料,以及少年宫中有关历史方面的活动。社区中丰富的历史人力资源,如历史学专家、历史教育学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等,他们能够在不同的层次,多角度地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乡土资源包括乡土地理、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家庭中的历史资源,如家谱、不同时代的照片、图片、实物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与记录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3)历史音像资料,这是一种现代化的课程资源,既包括真实的历史文献记录片、录音,也包括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前者是重点利用的课程资源,后者除严重违背史实外,也是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利用的课程资源。(4)历史遗迹、遗址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蕴涵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5)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提供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和图书馆、博物馆网站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快捷的历史课程资源。①

上述历史课程资源以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使历史课程资源不再单调乏味。众多的、生动的历史课程资源克服了仅仅将历史教材作为可以开发利用的惟一课程资源的弊端,有利于合理构建历史课程资源结构的结构和功能。

[案例]

历史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

——以《都江堰水利工程》教学为例

(学生打破常规坐次,分四组围成圈,坐在电教室里)

师: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不仅勤劳勇敢,而且聪明智慧,富于创新,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现在,让我们共同领略其中的一小部分。请同学们观看老师为你们制作的课件。要求:快速猜出这些工程的名称。

(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缤纷闪现,教室里一片欢腾,学生兴奋地喊着:长城、故宫、赵州大桥、大运河、兵马俑……当画面停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全景图时,学生安静了下来,只有个别生怯怯地小声说:“都江堰”。)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正确。这确实是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它,结构巧妙、布局合理、建造科学,具有排洪与灌溉两大功能。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哺育着成都平原的农业,成为造福千秋的古代洋洋得意工程的典范。2000年,它与青城山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这个暑假,咱们的校长去南方开会学习,有幸参观了都江堰,这是印有都江堰景色的门票。同学们传着看看。(学生小心翼翼地传着看)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时时刻刻离不开水。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社会,水更是国家的命脉,百姓的命根子,这是水有利的一面,但是,水也有危害的一面。水在什么时候有害呢?

生1:山洪暴发

生2:暴风雨

生3:98年特大洪水

师:为了纪念1998年抗洪胜利,我们齐齐哈尔市修建了防洪纪念塔,国家投巨资加固了防洪大堤,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国家领导人也曾视察了我市的防洪工程。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国家都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我们国家有哪些水利工程?

在历史课改教学实验中,教师必须明确:历史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历史课标实验教材为教师

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广阔天地,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本案例老师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意识。她了解到,学生没有直接的水利方面的知识储备,对都江堰水利工程比较陌生,所以,自制课件,安排学生在电教室观看,增加其感性认识,在宏观上使学生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本案例老师将条件性与素材性的课程资源同校内与校外的课程资源有机结合,重新构建了新的、独特的课程资源,提升了历史教材的层次,更加符合本校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上述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只依靠教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主体地位难以保证,“以学生为本”也就会成为纸上谈兵了。

二、历史教师既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更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专家,特别是学科课程专家的事,与教师无关,教师只是历史课程的传授者。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被强调,它是一种人力的课程资源。就历史学科而言,指的就是历史教师。

历史教师在历史课程的开发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整个历史教育过程中。历史教师是最了解高中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的人,并且能按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活动,历史教师确定的课程资源也最容易为学生所认可和接受。历史教师不仅决定着历史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也是人力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历史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的条件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教师既是历史课程资源的利用者,更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历史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历史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历史教师是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角,即使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再发达,历史书籍、历史资料再丰富,也不能取代历史教师在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绝对首要地位。历史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历史教师不仅要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即学会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利用课程资源,而且要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即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引导并帮助高中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在自然和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相应地,在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要始终把提高历史教师的自身素质放在首位,通过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整个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是因为,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程度极强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能够在高中生面前展现一种通晓古今中外、博识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这对历史教学效果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同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历史教师本身的素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更为明显。所以在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要始终把提高历史教师的自身素质放在首位,通过对历史教师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带动其他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保证历史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案例]

历史教师作为课程资源

——以《如何让历史说话》教

学为例

活动过程一

1、教师以投影片展示史料的种类,如考古实物、文献、档案、

古建筑、老照片、民俗技艺、报刊杂志、书信、日记……并让学生想

象还有哪些可作为史料?例如以录音、录像或光盘方式储存的声音及

影像史料;与人物进行访谈的口述史料等。

2、教师说明各种史料产生的时代环境,让学生感知其意义、价

值,了解如何运用它们与历史进行对话。

活动过程二

待此事发表意见。

2、教师说明当时这批日记是如何引起世人的瞩目,以及终于被

史学界证实为伪造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考证辨伪的重要性,以及史学

家如何鉴别史料真伪的方法。

活动过程三

1、教师展示德国商人拉贝关于见证,“南京大屠杀”日记之剪

报资料及史学界对这批史料的看法,以供学生印证及思考。

2、请学生分组剪报。每组择定一个主题,如外交、政治、科技、

文教、乡土、历史评论等,以史事与人物为主(涉及搜集、分类、组

织史料,并训练观察问题的敏感度)。

活动过程四

1、教师让学生搜集家中最古老的文物,写出这一古老文物相关

的故事。可提示寻找史料的线索,例如向家人询问家中珍藏最重要而

久远的文物,原属于谁拥有的,它的功用或意义何在?学生调查家中

的古文物后,分析史料表达的信息,论述该史料具有的历史意义,并

附上该史料的照片(实物的照片或影印的文献史料)。

2、调查社区的历史:以家庭、学校或社区历史为调查研究的对

象,从身边的历史开始研究、调查。

3、提示搜集、记录班级发生的重要史事,以日志、大事记或专

题的方式记录;通过校庆活动,去理解学校历史,运用到口述历史中

去(搜集、阅读校史文献,访谈校友等方式)。

4、家庭史的记录。访谈家庭重要任务,就家庭旧照片、书信日

记等文献,描述一段家族故事,编写简单的族谱。访问族人,就生命

中的一段重要事迹加以回忆,透过日记、书信口述史,了解家世、求

学、交友情形。

三、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看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这在传统的历

史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一方面因为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

生活是课程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因为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能动地创

造着课程。①从表层上看,课程是由特定的社会成员设计的,但从深

层上看,课程是由儿童来创造的。课程的实施不单纯是课程设计者预

设的发展路径,学生也不完全是通过对成人生活方式的复制来成长

的。在与课程的接触中,学生对课程有独有的理解和体验,并能创造

出自己鲜活的经验,而这些鲜活的经验又是课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

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因此,我们不

应把课程及其教材视为学生毫无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对象,而应视为课

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学生应当学会自觉、自发地利用可

用课程资源,为自身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就历史课程资源

的开发利用而言,也离不开学生这个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现代教学

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经验或体验的过程。当

前,我国一再倡导要尊重并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就必须从课程资源的角度,积极引导学

生逐步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历史课程资源,尤其是

利用本人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等资源,为自身的历史学习和探索服务。

[案例]

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作为课程资源

——以“日本在沦险区的殖民统治”教学为例

师:我们东北地区,曾被日本占领达14年之久,日本侵华史

实在我们这里既可以找到人证又可以找到物证,同学们,你们都

了解哪些史实呢?先小组内讨论,然后各组选代表汇报交流。

生1:我们家那里有一个“引松工程”,它使农民能够引松

花江的水种稻,“引松工程”最早是日本人修建的。

生2:我记得日本人在哈尔滨附近建造了一个叫731的细菌

工厂,专门研制细菌武器,残害中国百姓。

生3:我在一个资料上看过,今天日本还在用二战期间从中

国运去的木材生产产品。

第二小组汇报

生1:我们家乡有许多老人都会讲日语,他们没去过日本。

老人们说小时候必须学日语,被称为国语,而中国语言叫做汉语。

生2:我在图书上看过,日本人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开设

了许多工厂,还役使大批中国人去劳动,很多人都累死了,在东

北有很多“万人坑”。

生3:我看过一部电影,叫《南京大屠杀》,在日本攻占南

京后,共有30多万人被屠杀,真惨不忍睹。

生4:日本使用细菌战,毒害中国人民,听老人说那时很多

人都死去了,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无法弥补的精神和生命损失。所

以,现在民间正在向日本提出索赔,这是合理的。

(师组织各小组选代表说出了许多史实,小组代表汇报时其

他小组做了认真记录。)

师: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啊!能不

能分类进行归纳一下呢?同学们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

第一小组

生4:我认为从政治、经济上归纳比较合适。

生5:我认为应该还有教育方面的侵略。

第二小组

生5:日本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应从军事措施和经济措施上把

握。

生6:我觉得对中国工业农业的掠夺是最重要的。

师:你们都用什么方法进行归类呢?

(学生之间开始讨论,有的用笔写着)

生1:我认为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把握,我们小组的图示

是这样的:

生2:我们小组制作表格:

师:同学们表现真不错,都清楚了日本对沦陷区殖民统治的方式、特点,通过刚才的讨论,你们有什么启发呢?

生1:同学们的交流不仅使我得到了许多历史知识,而且同学们归纳出了日本进行殖民统治的简易图示,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能够指导我今后的学习,将来再学习这类知识时,我要采用这种方法。

生2:通过同学们的发言,我想到了日本的教科书问题,他们否定自己侵华的历史,不承认南京大屠杀,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先后在2001年8月、2002年4月和2003年1月三次前往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军国主义死灰复燃,我们必须警惕。

生3:日本当时不仅占领中国本土,而且还从中国掠夺大量资源,这说明日本帝国主义的本质是侵略、掠夺。它本身资源贫乏,那时就想到了保护本国不可再生的资源,从另一方面也看出日本鬼子非常有远见。由此,我想到中国应保护好自己的不可再生资源,我们不去侵略它国,但是我们可以用资金去购买他国的资源,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

生4:日本在中国所犯的罪行,应该承担历史责任。我支持“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之一王选女士代表中国108名原告,就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对日本政府提起诉讼,将日本政府推上被告席,要求日本政府谢罪赔偿。这是真正维护人的权利和尊严,中华民族有义务追究其反人类的战争责任……

上述案例所蕴含的基本理念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个课程资源对他本人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伙伴之间的互动是最接近“最近发展区”的。在这本案例中,教师三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一次举出自己已知的日本侵华史实,同小组之间相互点拨,激起思维的火花。这是通过小范围内的交流,彼此促进,相互启发。教师并不满足于此,又鼓励全班内交流,分享他人的知识,这使学生听觉、视觉和思维完全调动起来。第二次是教师适时地提出将这些史料进行分类整理,小组内讨论热烈,相互补充,学生总结有的言简意赅,有的用图示、列表。第三次教师又在第二步的基础上谈感受,三个学生分别从军国主义死恢复燃、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的本质、日本应该承担的战争责任这三个方面畅谈了感受,这使每一个人都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信息和启示,分享知识和经验,进而丰富个体的情感和认识,在交互整合,在现实的交往中达到探

索生命意义,创造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的生命的目的。因此,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是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是历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重要体现。

四、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历史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

长期以来,由于课程设计上的封闭性,课程由课程专家开发,教师处于课程权力结构的最底层,只是课程的“消费者”,不能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这种“防教师”的课程使教师缺少课程资源的合法决策权力,因而也就缺少相应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创意、问题、困惑、理解、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宝贵的课程资源通通被排斥在教学过程之外,原本十分丰富的教学过程缩减成为单一的传授教科书知识和解题技能的过程,狭义的“双基”成为教与学的客观对象与目标,教师、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束缚了,在教学互动中动态形成的课程资源被忽视甚至被压制了,教学过程变成了一个简单的传授“标准答案”的过程。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由于比较偏重“注入式”讲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虽然也有一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如讨论、问答等,但由于作为课程支柱的课程资源本身比较单一,历史教师只需讲清教科书中“现成的结论”,不敢理直气壮地肯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相反,历史教师还得不断运用教学技巧和教学机智,想办法如何进一步地“启发”学生得出“正确”的认识——历史教科书上的结论,致使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只是背诵一些历史事实。这样的教学片断看似平常,实则隐含着一个重要的课程设计思想——教师只是课程的执行者,教学过程即传授知识的过程。在这种课程设计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过程,学生不能独立思考,不能有自己的见解,只能追求“标准答案”,不管这个答案本身是否真的有“客观标准”,也不管追求“标准答案”的过程本身是否具有教育价值,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也就否定了教学过程作为师生共同的生活过程和人生过程的现实性。

教学在互动中生成,在沟通中推进。一个有意义的教学过程除了具有学习历过程。而做到这一点的

前提条件就是: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宝贵的课程资源应真实地进入课堂、进入历史教学过程。在这样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才会真实地感受到教学过程是他们的人生过程,是他们生命的有机组部分,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

[案例]

一位历史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感慨

广东实验区一位历史老师曾这样深有感慨地说:“过去怕上历史课,因为走上课堂是被迫无奈,走下课堂是灰灰溜溜,上历史课真是一种痛苦;现在是想上历史课,因为走上课堂是积极主动,走下课堂是高高兴兴,上历史课真正成为了一种快乐”。

[案例] 学习历史,原来如此富有魅力

——一位学生家长对孩子学习历史的感受

孩子上中学了,为了争取进入这所重点中学,他的那点本来就很

可怜的学习兴趣几乎被榨尽了。面对中学更为繁重的功课,我们做父母的暗暗为他捏了把汗。几周后,孩子突然告诉我,说历史老师让写反思日记,我暗自担心,脱口而出:“怎么,连历史都要加作业?”孩子笑着告诉我:我们上历史课一点都不累,老师很少再像过去那样只会照着课本哇啦哇啦念书了。她教给我们许多巧妙的方法让我们自己看书思考,看完了有什么想法和见解都可以在班上发表、交流,老师也发表她的想法,还问我们对不对呢!我们班同学都喜欢上历史课。

后来,从孩子那儿又听说了这位历史老师的许多“奇特”的做法。

比如,一个学生谈了自己对一些历史问题的见解,虽然不见得完善,老师却始终认真地倾听并伴以宽容的微笑;老师让学生把每次历史学习都变成一次寻找问题的探究活动;学习“三国鼎立”时,老师还让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国故事,举行了一次热门的故事会。这还不算完,她又让孩子们自己创造简短历史剧本,并让他们自己表演出来,等等。听着孩子的叙述,作为教师出身的我,感慨良多。我明显地感到,孩子的学习兴趣又一点一点地回来了,而且也开始懂得如何自己去学习了。这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啊!回想过去:课堂上,老师只会按照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进度、统一的教参,给出统一的答案;回答问题也就是机械重复老师给出的统一答案。哪怕是对一个历史现象的认识,老师讲了几条,你就得记住、回答几条,哪怕是你少答了一条最无关紧要的点,甚至落下其中的几个字或标点,也要被判错误……就这样,孩子的智慧火花越来越少了。不过,老实说,我也暗暗有些担心:现在的孩子的这种学法,能行吗?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虑了:一年之后,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为了他所痴迷的“历史研究”,竟把我尘封多年的几箱书翻了个底朝天;而他写出的历史“小论文”都让我为之瞠目:“古代战役以少胜多的关键要素”、“长城是不是我们的骄傲”“我心目中的汉武帝”……

面对这一切变化,我打心底里不禁发出一声感叹:学习历史,原来如此富有魅力……

[讨论与活动]

1、转变一种观念,有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在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要有新理念,否则的话,你将很难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整合好课程资源。这种观点对吗?试以本讲所倡导的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理念为例,展开课堂讨论与交流。

础上,就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写一份报告书。


相关文章

  • 毕业论文将当地文物古迹引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思考
  • [摘要]历史课程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组织教育的只要依据之一,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历史语言.通过学习新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我们认识到历史课程的过程与方法是与知识,技能同等重要的,古人云:" ...查看


  • 走出历史故纸堆,展现历史鲜活的生命
  • 走出历史故纸堆,展现历史鲜活的生命 --历史教学网络资源利用分析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已经越来越普遍.对于历史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当前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问题.虽然历史课程网络资源十分庞 ...查看


  • 浅析初中语文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 浅析初中语文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比如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课 ...查看


  • 基于案例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 摘 要:科学课程资源既是科学课程体系的载体,也是科学课程实施的媒介.本文将秉承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精品筛选的原则就初中科学"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一章进行研究,开发与利用与本章有关的课程资源.并且重点将对精品课程资源进行模拟 ...查看


  • 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马静)
  • 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音乐教育 论文作者:马静 作者单位:沭阳县东小店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1**********]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郑重承诺:本论文是本人原创,没有抄袭他人,并没有在期刊杂志上 ...查看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
  •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教师进修学校/马英娟 摘自:<综合实践活动网>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承载着新课程的意蕴,突显出教师的课程意识.但是由于没有教科书,又成为课改的一大难点.那么,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我 ...查看


  • 田店镇店坡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 田店镇店坡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我校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对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 ...查看


  • 浅谈利用乡土历史资源优化历史课堂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利用乡土历史资源优化历史课堂 作者:邵俊英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5年第10期 摘 要:教师充分挖掘和课本有关的乡土历史资源,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 ...查看


  •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讨
  •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