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六(4)班:伍友松
教学目标
1、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语言所蕴含的深刻情感。
2、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感受文章的语言文字,体会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课文语言寓意深沉、内涵丰富,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提升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并从中感受语言所蕴含的深刻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投影仪,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解题:
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
介绍背景:19世纪50年代,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西雅图被称为常青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西雅图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它拥有古老的冰川,青山、湖泊,四季如春。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城市能像西雅图那样,山峦、平地都被密密的、几近原始的森林所覆盖。树木葱郁,草地青葱,甚至飘来飘去的雨,轻轻掠过的风,都带着青绿的颜色。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重点研读2、3段)
1、学习第2段
a.指名读,在印第安人的眼睛里,这片土地是怎样的?(圣洁)
你怎么理解圣洁这个词?(神圣而纯洁的美,拆词的方法来理解)怎样的美可以称之为圣洁的呢?我们通过图片来欣赏这片土地。(看投影)
b.通过欣赏,你感受到这是一种怎样的美?(纯净的,自然的,没有人工修饰和破坏的美。)
如此圣洁的土地印第安人会充满一种怎样的情感?(热爱) 我们也带着这种情感来读读这段话。
c.如此美丽圣洁的土地,它将永远的不属于印第安人了。早在19世纪初,白人就开始疯狂地掠夺或购买印第安人的土地,甚至是武力掠夺,乃至血流成河。现在本文的作者西雅图部落的土地也要被白人购买去了,即将搬到偏远的保护区去了。他们是多么不舍和难受啊,因为这片土地上到处都是他们的足迹,难忘的记忆和体验。
d.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印第安人的孩子,你就要离开这片圣洁的土地了,你回过头来再看一看这片土地,你会回想起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哪些快乐的往事呢?
e.此时此刻你的心里会怎样呢?
f.谁能通过朗读读出你的眷恋。
现在我们都是印第安人的孩子,在临别之际回过头再来看一看这片土地——齐读第2段。
2、学习第3段
你还能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印第安人对土地的挚爱。读第3段,找到相关句子来谈谈你的体会。
(与土地融为一体;与植物情同手足;与树木血脉相连。)
四、研读4-8段
1.既然印第安人那样热爱、眷恋这片土地为什么不为坚守这片土地,与白人展开一场战争?为什么不浴血奋战一场,而选择了放弃?(神圣的土地不能玷污,只要保护好这片土地,这片土地属于谁已经不重要了。)
2.放弃了这片神圣的土地,印第安人还要为这片神圣的土地做些什么?
(告诫白人“善待”这片土地。)善待指什么?(友善地对待)
3.善待什么呢?一起说——为什么告诉白人要善待河水、空气、动植物呢?
找出能说明原因的相关词句。
4.小练笔
这片土地的河流、空气、动植物都要善待,那么要善待的仅仅是这些吗?
把你们的告诫写下来。
这片土地上的万物我们需要善待,西雅图之所以要告诫白人正是因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五、拓展延伸
难道只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吗?
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热爱 放弃
眷恋善待
教学反思:
推荐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教学难点一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二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我是这样做的:
1、课前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实地查看等形式,了解家乡的土地资源、植被利用的状况,感受人们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土地的。
2.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感受文章的语言文字,体会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教学时可参考如下思路。
(1)围绕课题质疑问难,如,“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土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自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2)引导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读书、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作者首先用大量事实告诉人们这块土地是神圣的;接着,要求人们善待这块神圣的土地,保护好河水,保护好空气,保护好这块土地上的动植物;最后,强调大地是人类的母亲,我们要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它。
(3)教学第一部分,重点探讨“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引导学生潜心默读、圈圈点点,然后组织交流,朗读体会。
(4)在此基础上,可以“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个问题,引发新一轮的探讨,让学生再次研读文本,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等途径,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自由感悟,使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如:想想河水对人类的贡献,想想没有了河、没有了水,人类怎么生活;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空气对人类的影响,没有了空气或者空气受到污染,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呼吸、生物的生长,影响到生命的存在。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到底是人类主宰着动物,还是人类与动物是休戚相关的?动物的灾难怎么会成为人类的灾难?
最后还要通过充分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个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表达的强烈情感。
3、让学生产生共鸣是第一需要:
评课的时候,很多老师都指出教师在上面激情澎湃,而学生却麻木不仁,教师和学生不在一个空间里,岂不如对牛弹琴。这是一个恶果,我本人也深恶痛绝,这次却独自生吞,而且苦了这么多的求知的双眸。为什么不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自己的课程?为什么不让学生对课文背景做更深入更细致的了解?为什么在很多细节的处理上
是一带而过?而这些都是能让人猛然惊醒的东西我们怎能忽略呀。
4、学生把文章读通、读懂、读好,仍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读不但必要,还仍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但要让学生把文章读通、读懂、读好,却是很难做到的。我的这堂课,学生把文章读通了,但没有读懂,自然也就读不好了。如何把文章读通、读懂、读好?还是要多读,抓住语言文字去读,训练学生的语感,应该会有进步的。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六(4)班:伍友松
教学目标
1、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语言所蕴含的深刻情感。
2、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感受文章的语言文字,体会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课文语言寓意深沉、内涵丰富,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提升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并从中感受语言所蕴含的深刻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投影仪,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解题:
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
介绍背景:19世纪50年代,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西雅图被称为常青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西雅图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它拥有古老的冰川,青山、湖泊,四季如春。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城市能像西雅图那样,山峦、平地都被密密的、几近原始的森林所覆盖。树木葱郁,草地青葱,甚至飘来飘去的雨,轻轻掠过的风,都带着青绿的颜色。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重点研读2、3段)
1、学习第2段
a.指名读,在印第安人的眼睛里,这片土地是怎样的?(圣洁)
你怎么理解圣洁这个词?(神圣而纯洁的美,拆词的方法来理解)怎样的美可以称之为圣洁的呢?我们通过图片来欣赏这片土地。(看投影)
b.通过欣赏,你感受到这是一种怎样的美?(纯净的,自然的,没有人工修饰和破坏的美。)
如此圣洁的土地印第安人会充满一种怎样的情感?(热爱) 我们也带着这种情感来读读这段话。
c.如此美丽圣洁的土地,它将永远的不属于印第安人了。早在19世纪初,白人就开始疯狂地掠夺或购买印第安人的土地,甚至是武力掠夺,乃至血流成河。现在本文的作者西雅图部落的土地也要被白人购买去了,即将搬到偏远的保护区去了。他们是多么不舍和难受啊,因为这片土地上到处都是他们的足迹,难忘的记忆和体验。
d.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印第安人的孩子,你就要离开这片圣洁的土地了,你回过头来再看一看这片土地,你会回想起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哪些快乐的往事呢?
e.此时此刻你的心里会怎样呢?
f.谁能通过朗读读出你的眷恋。
现在我们都是印第安人的孩子,在临别之际回过头再来看一看这片土地——齐读第2段。
2、学习第3段
你还能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印第安人对土地的挚爱。读第3段,找到相关句子来谈谈你的体会。
(与土地融为一体;与植物情同手足;与树木血脉相连。)
四、研读4-8段
1.既然印第安人那样热爱、眷恋这片土地为什么不为坚守这片土地,与白人展开一场战争?为什么不浴血奋战一场,而选择了放弃?(神圣的土地不能玷污,只要保护好这片土地,这片土地属于谁已经不重要了。)
2.放弃了这片神圣的土地,印第安人还要为这片神圣的土地做些什么?
(告诫白人“善待”这片土地。)善待指什么?(友善地对待)
3.善待什么呢?一起说——为什么告诉白人要善待河水、空气、动植物呢?
找出能说明原因的相关词句。
4.小练笔
这片土地的河流、空气、动植物都要善待,那么要善待的仅仅是这些吗?
把你们的告诫写下来。
这片土地上的万物我们需要善待,西雅图之所以要告诫白人正是因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五、拓展延伸
难道只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吗?
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热爱 放弃
眷恋善待
教学反思:
推荐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教学难点一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二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我是这样做的:
1、课前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实地查看等形式,了解家乡的土地资源、植被利用的状况,感受人们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土地的。
2.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感受文章的语言文字,体会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教学时可参考如下思路。
(1)围绕课题质疑问难,如,“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土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自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2)引导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读书、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作者首先用大量事实告诉人们这块土地是神圣的;接着,要求人们善待这块神圣的土地,保护好河水,保护好空气,保护好这块土地上的动植物;最后,强调大地是人类的母亲,我们要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它。
(3)教学第一部分,重点探讨“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引导学生潜心默读、圈圈点点,然后组织交流,朗读体会。
(4)在此基础上,可以“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个问题,引发新一轮的探讨,让学生再次研读文本,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等途径,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自由感悟,使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如:想想河水对人类的贡献,想想没有了河、没有了水,人类怎么生活;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空气对人类的影响,没有了空气或者空气受到污染,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呼吸、生物的生长,影响到生命的存在。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到底是人类主宰着动物,还是人类与动物是休戚相关的?动物的灾难怎么会成为人类的灾难?
最后还要通过充分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个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表达的强烈情感。
3、让学生产生共鸣是第一需要:
评课的时候,很多老师都指出教师在上面激情澎湃,而学生却麻木不仁,教师和学生不在一个空间里,岂不如对牛弹琴。这是一个恶果,我本人也深恶痛绝,这次却独自生吞,而且苦了这么多的求知的双眸。为什么不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自己的课程?为什么不让学生对课文背景做更深入更细致的了解?为什么在很多细节的处理上
是一带而过?而这些都是能让人猛然惊醒的东西我们怎能忽略呀。
4、学生把文章读通、读懂、读好,仍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读不但必要,还仍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但要让学生把文章读通、读懂、读好,却是很难做到的。我的这堂课,学生把文章读通了,但没有读懂,自然也就读不好了。如何把文章读通、读懂、读好?还是要多读,抓住语言文字去读,训练学生的语感,应该会有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