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高级中学书法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美术组 武应玺
第一节 执笔法与坐姿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 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对书法的兴趣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课程内容:1学习和掌握软笔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课程重点:了解握笔的方法与坐姿,简单书写水写字帖,
课程难点:“按、压、钩、顶、抵”五指执笔法。
教学过程:
1、先提出本学期的要求,然后欣赏教师准备的范字,激发学生的兴趣。
2、执笔有哪些方法?
讲解古人是用三指执笔法写毛笔字的,
自古至今,执笔的方法五花八门,可以说应有尽有,据已故的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从古画上书写者的执笔姿势考证认为,。因为那时候的人都盘腿坐在地上,也有双膝着地跪坐的,屁股坐在跪着的双腿上。那时候没有板凳也没有桌子只有像茶几之类的机于,因为机子很低,写字时手都得悬起。此法传到日本,一直沿袭至今。到后来代桌椅板凳开始大兴,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变更,
执笔方法也变为必须了解握笔的方法。
宋代大书家苏东坡却仍用三指执笔,当时有人指出他执笔方法不对头,他却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就是说执笔没有一定的标准方法,只要手心虚空,执得灵便就行。再如握管法,用手掌将笔杆整把地抓住书写。撮管法是将五个手指的指尖并拢在一起,捏住笔杆的尾部书写。
古人执笔方法众多,但使用最广泛,也可以说普遍接受的是“按、压、钩、顶、抵”五指执笔法。(教师演示)
3、五指执笔法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
4、具体的握笔方法是:
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同样是五指执笔法,又因手格的张开和并拢、笔执在指尖处还是手指第二关节处而形成多种形式,等五指执笔的不同态势。
5、正确的坐姿:
1)首先,要想写好字就一定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2)教师示范:坐着写字的时候,身子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向前,不要歪斜;两臂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双脚要自然放平,踏稳,不要交叉或踮脚尖。
3)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跟写好字有密切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所以一定要格外重视,并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6
6,学生练习书写:简单书写水写字帖的字,熟悉一下用笔和方法。
六盘山高级中学书法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中国书法概论
美术组 武应玺
课业类型:欣赏课
课 时: 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教材分析:
中国书法是一门以文字为素材的抽象的线条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历代书法大家、名作迭出。课本以书法的发展历程为线,以历代书法名作为面,综合叙述了文字的各体发展,向学生讲授时以文字、书法发展和书作的年代发展分别向学生讲述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字体。书法发展历经甲骨文、金文、秦篆、汉隶(章草)、魏碑、唐楷,至唐朝中国书法的各种字体、书体均已出现。另外,课本还对书法的表现形式有所阐释。为提高学生对书法的认识水平,特意让学生做一简单练习。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教具准备:
有关的文字各体作品、名家书法幻灯、书法练习的各种用具。
学生用具:
毛笔、毛边纸、墨、报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的第 8课我们曾经对中国画题款艺术作了介绍,了解到书法在画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这节课我们将对中国书法艺术作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授: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提问学生:哪一件书法作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
1、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 1)古文字系统
甲骨文——钟鼎文——篆书(打出古文字各体幻灯)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冶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 2)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打出今文字各体幻灯)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 ,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汉末时的曹操就非常欣赏当时书法家梁鹄的作品,章草兴于汉章帝年间,故名。以上所讲的几种字体均属于古文字系统,是一个以象形为主的初级的书法阶段。狂草(连绵草)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这几种是今文字系统的典范(请学生自己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2、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 1)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 。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 2)今文字(在讲授之前请学生说一下自己对古文字形式特征的认识?自己都见过哪些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 , 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后者气象挥弘,郁勃纵横,体格凝重,雄浑遒密是方笔的典型;唐楷(因唐朝在楷书成就最高故名)中的 《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高简、清雅秀丽,《颜氏家庙》骨力遒劲、庄严端悫、静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课本还选取了“草圣”张旭的狂草作品《古诗四首》,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行草作品《虹县诗卷》,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勇于创新的大书法家,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自己再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作品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姿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4、简单的点画练习: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3字以上)。 作业要求:
„„„„„„„„„„„„„„„„
查看全文。。。 1、从线的力度, 2、字的结体, 3、墨的浓淡干湿, 4、字间的位置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的临摹。练习以前请学生谈一下自己对作业要求的理解,然后教师进行当场示范演习并侧重于前两项的要求,学生明白作业要求以后再进行作业练习。
从学生中选取优秀的书法作品进行点评,点评以优点为主,适当的指出影响学生作品进一步发展不利因素(如用笔方法、用笔习惯等)。
三、小结:
根据板书简述本课内容,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课题: 无彩的图画与无声的音乐
美术组 武应玺
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与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关系,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2、了解草书的体式与发展过程,了解草书情感表现的独特审美价值。
3、掌握线条分析方法,分析线条构成的要素,了解其对应的审美特征。
4、分析线条与笔法的关系,总结笔法技巧,在实践中感受技巧对情感的表现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PPT文件)、电脑、投影仪、字帖、书法工具材料
教学重点:
线条审美分析
教学难点:
线条形式与审美特征的对应关系,技巧对线条表现的作用
教学程序:
一、导入:
1、书法与音乐作品的比较(书家示范视频)
音乐语言是乐音的组织,绘画语言是色彩和形体的组织,书法的形式语言就是线条的组织。书法通过线条传达美。欣赏书法就能感受到线条具有音乐旋律般优美丰富的节奏以及令人遐思神往的意象。因此书法是无彩的图画和无声的音乐。
2、书法作品与绘画作品的比较(图片)
绘画线条很美,但它依附于客观物象,人们称之为轮廓线、结构线、明暗交界线,而书法是线的艺术。线条是书法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二、书法审美的比较
书体共分五体:篆、隶、楷、行、草(五体图片)
篆书:包含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
甲骨文(图甲骨文):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目前已发现4500多个单字,已辩识出2000字,公认有1000多字,其章法为下行,行款无定式,错错落落,用刀直来直去,表现出先民们对神的崇拜中那独具的粗犷而自由的意识,它那简约的形式与我们审美意识差距太大了,使人有一种隔膜感,然而那奇巧隽健的结体却又给我们以美的暇想。当我们看到甲骨文时,我们的心就会由它的引导而在远古社会漫游,感受那神秘的气氛,仿佛听到先民们狂热的祈祷和战争的嘶杀声。
金文(图毛公鼎):成熟于商周,铸在铜器上的铭文。特点:端庄遒劲,颇具雄强、肃穆、茂密之气。用笔前期多方,中期逐渐圆转劲健,后期工稳秀美。
石鼓文(图石鼓文):出现于春秋战国,因刻在鼓形的石头上而得名。起、收、转皆为圆笔,粗细一致,健劲挺拔,结体端庄,雍容大度,是向小篆过渡的书法,在书法史上地位甚高。
小篆(泰山刻石):秦代,由李斯制定规范的字体,特点极规范,上密下疏,横平竖直,笔画同一,如玉箸,风格典雅圆润。
隶书(图):上承篆书,下开草书、楷书新体,它将篆书化繁为简,用笔化圆为方,汉隶以其风格种类的繁多,格调的高古形成了汉代书法灿若群星的局面。特点:因字立形,扁方取势,左撇右捺,两旁舒展,上密下疏。
草书(图):草书在汉代从隶书独立而来,称之为“章草”后出现“今草”、“狂草”孙过庭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章草(图):字与字不相连,笔画中有明显的波磔,保存了隶书的许多特点。
大小草(图):以中锋为主,侧锋取势,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用笔奇宕,抑扬顿挫,如同听节奏感极强的音乐。
行书(图):起于汉末,晋代最为盛行;近于楷书而不拘束,近于草书而不放纵;笔划连绵,各自独立,不象草书连写使人不易认识,它介于真草二者之间。
楷书(图):双叫“真书”、“正书”意思是这种书体可以作法式。由隶书演变而来,形体方正,笔划平直。规范也就是标准字体,用笔坚实,劲健有力,含蓄内敛。
三、线条形式的分析
美术字的线条与书法线条的审美比较(图)
1、线条形状不同。美术字给人的感受是单调、机械、冷漠、僵硬与绝对规范,而书法的线条形状却具有千变万化的特征,这些变化表现为线条的大小、粗细、方圆以及其中暗藏用笔起止、藏露、提按、转折等。(图唐、杜牧张好好诗)
2、线条质感不同。(宋米芾手扎、颜真卿文稿)美术字的线质感毫无变化,而书法的线条质感可以在浓淡、枯润、光滑、粗糙等视觉给人以厚薄、轻重、软硬以及快慢、疾涩等方面的暗示,从而得出力量感和运动感。
3、线条的长度、方向、空间位置不同。(唐 柳公权)美术字模式固定,而书法却极富表现力。具有圆与方、向与背、开与合、连与断、松与紧、疏与密等视觉变化。
4、线质感的审美举例:(图)
四、书法线条的情感内涵:
书法笔墨要表现性情、气质、个性、情感。比较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姪文稿》。书法线条的表现力源于高度的书写技巧与书家思想,情趣的完美结合。
书法艺术内涵包括:神采、气韵、意境、风格。书法的神采是指外表的精神、神气。古代书论中常把书法看作有生命的形体。
气韵:是书法的生命线,包含有畅达的气息,沉郁的诗情与和谐的律动,是对线条的一种有节奏的抒发感受。
意境:指作者对书法所显示出的情绪、格调。如奔放、豪状、沉着、妍美、柔媚、宽博、肃穆等等。 风格(图):书法风格首先表现在独特的整体风貌以及所造成的独特境界,由人的气质所决定。其次表现在不同结体上,颜体的开扩,柳字的紧收,张旭的狂放,黄庭坚的奇崛等都清楚地表明了作者的个性。
五、最富表现性的书法形式————草书(图片)
草书是表现力最强、感染力最强,最具图画性和音乐感以及运动感,最擅长表现书写者的情性的艺术式样。如王羲之的超逸俊爽;张旭的纵逸豪荡;怀素的飘逸狂放;黄庭坚的婉畅奇崛;王铎的苍郁流畅;傅山的飘逸洒脱;徐渭的淋漓苍古。
欣赏:晋·索靖、章草《月仪帖》、晋·王羲之《初月帖》、唐·孙过庭《书谱》、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宋·黄庭坚《诸上座帖》、明·祝枝山《白马篇》、明·徐渭《草书长卷》、清·傅山《草书立轴》、清·王铎《草书立轴》。
六、总结与延展
1、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但不能只从线条的美感去认识书法,书法的美感有五个基本构成要素(结体、笔法、内在情感、章法、墨法)欣赏感受学习书法艺术,应该从五个方面去整体把握。
2、教师示范一幅草书作品,引导学生尝试用书法的美感五个基本要素进行分析。
六盘山高级中学书法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美术组 武应玺
第一节 执笔法与坐姿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 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对书法的兴趣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课程内容:1学习和掌握软笔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课程重点:了解握笔的方法与坐姿,简单书写水写字帖,
课程难点:“按、压、钩、顶、抵”五指执笔法。
教学过程:
1、先提出本学期的要求,然后欣赏教师准备的范字,激发学生的兴趣。
2、执笔有哪些方法?
讲解古人是用三指执笔法写毛笔字的,
自古至今,执笔的方法五花八门,可以说应有尽有,据已故的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从古画上书写者的执笔姿势考证认为,。因为那时候的人都盘腿坐在地上,也有双膝着地跪坐的,屁股坐在跪着的双腿上。那时候没有板凳也没有桌子只有像茶几之类的机于,因为机子很低,写字时手都得悬起。此法传到日本,一直沿袭至今。到后来代桌椅板凳开始大兴,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变更,
执笔方法也变为必须了解握笔的方法。
宋代大书家苏东坡却仍用三指执笔,当时有人指出他执笔方法不对头,他却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就是说执笔没有一定的标准方法,只要手心虚空,执得灵便就行。再如握管法,用手掌将笔杆整把地抓住书写。撮管法是将五个手指的指尖并拢在一起,捏住笔杆的尾部书写。
古人执笔方法众多,但使用最广泛,也可以说普遍接受的是“按、压、钩、顶、抵”五指执笔法。(教师演示)
3、五指执笔法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
4、具体的握笔方法是:
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同样是五指执笔法,又因手格的张开和并拢、笔执在指尖处还是手指第二关节处而形成多种形式,等五指执笔的不同态势。
5、正确的坐姿:
1)首先,要想写好字就一定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2)教师示范:坐着写字的时候,身子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向前,不要歪斜;两臂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双脚要自然放平,踏稳,不要交叉或踮脚尖。
3)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跟写好字有密切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所以一定要格外重视,并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6
6,学生练习书写:简单书写水写字帖的字,熟悉一下用笔和方法。
六盘山高级中学书法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中国书法概论
美术组 武应玺
课业类型:欣赏课
课 时: 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教材分析:
中国书法是一门以文字为素材的抽象的线条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历代书法大家、名作迭出。课本以书法的发展历程为线,以历代书法名作为面,综合叙述了文字的各体发展,向学生讲授时以文字、书法发展和书作的年代发展分别向学生讲述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字体。书法发展历经甲骨文、金文、秦篆、汉隶(章草)、魏碑、唐楷,至唐朝中国书法的各种字体、书体均已出现。另外,课本还对书法的表现形式有所阐释。为提高学生对书法的认识水平,特意让学生做一简单练习。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教具准备:
有关的文字各体作品、名家书法幻灯、书法练习的各种用具。
学生用具:
毛笔、毛边纸、墨、报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的第 8课我们曾经对中国画题款艺术作了介绍,了解到书法在画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这节课我们将对中国书法艺术作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授: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提问学生:哪一件书法作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
1、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 1)古文字系统
甲骨文——钟鼎文——篆书(打出古文字各体幻灯)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冶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 2)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打出今文字各体幻灯)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 ,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汉末时的曹操就非常欣赏当时书法家梁鹄的作品,章草兴于汉章帝年间,故名。以上所讲的几种字体均属于古文字系统,是一个以象形为主的初级的书法阶段。狂草(连绵草)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这几种是今文字系统的典范(请学生自己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2、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 1)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 。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 2)今文字(在讲授之前请学生说一下自己对古文字形式特征的认识?自己都见过哪些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 , 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后者气象挥弘,郁勃纵横,体格凝重,雄浑遒密是方笔的典型;唐楷(因唐朝在楷书成就最高故名)中的 《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高简、清雅秀丽,《颜氏家庙》骨力遒劲、庄严端悫、静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课本还选取了“草圣”张旭的狂草作品《古诗四首》,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行草作品《虹县诗卷》,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勇于创新的大书法家,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自己再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作品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姿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4、简单的点画练习: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3字以上)。 作业要求:
„„„„„„„„„„„„„„„„
查看全文。。。 1、从线的力度, 2、字的结体, 3、墨的浓淡干湿, 4、字间的位置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的临摹。练习以前请学生谈一下自己对作业要求的理解,然后教师进行当场示范演习并侧重于前两项的要求,学生明白作业要求以后再进行作业练习。
从学生中选取优秀的书法作品进行点评,点评以优点为主,适当的指出影响学生作品进一步发展不利因素(如用笔方法、用笔习惯等)。
三、小结:
根据板书简述本课内容,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课题: 无彩的图画与无声的音乐
美术组 武应玺
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与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关系,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2、了解草书的体式与发展过程,了解草书情感表现的独特审美价值。
3、掌握线条分析方法,分析线条构成的要素,了解其对应的审美特征。
4、分析线条与笔法的关系,总结笔法技巧,在实践中感受技巧对情感的表现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PPT文件)、电脑、投影仪、字帖、书法工具材料
教学重点:
线条审美分析
教学难点:
线条形式与审美特征的对应关系,技巧对线条表现的作用
教学程序:
一、导入:
1、书法与音乐作品的比较(书家示范视频)
音乐语言是乐音的组织,绘画语言是色彩和形体的组织,书法的形式语言就是线条的组织。书法通过线条传达美。欣赏书法就能感受到线条具有音乐旋律般优美丰富的节奏以及令人遐思神往的意象。因此书法是无彩的图画和无声的音乐。
2、书法作品与绘画作品的比较(图片)
绘画线条很美,但它依附于客观物象,人们称之为轮廓线、结构线、明暗交界线,而书法是线的艺术。线条是书法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二、书法审美的比较
书体共分五体:篆、隶、楷、行、草(五体图片)
篆书:包含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
甲骨文(图甲骨文):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目前已发现4500多个单字,已辩识出2000字,公认有1000多字,其章法为下行,行款无定式,错错落落,用刀直来直去,表现出先民们对神的崇拜中那独具的粗犷而自由的意识,它那简约的形式与我们审美意识差距太大了,使人有一种隔膜感,然而那奇巧隽健的结体却又给我们以美的暇想。当我们看到甲骨文时,我们的心就会由它的引导而在远古社会漫游,感受那神秘的气氛,仿佛听到先民们狂热的祈祷和战争的嘶杀声。
金文(图毛公鼎):成熟于商周,铸在铜器上的铭文。特点:端庄遒劲,颇具雄强、肃穆、茂密之气。用笔前期多方,中期逐渐圆转劲健,后期工稳秀美。
石鼓文(图石鼓文):出现于春秋战国,因刻在鼓形的石头上而得名。起、收、转皆为圆笔,粗细一致,健劲挺拔,结体端庄,雍容大度,是向小篆过渡的书法,在书法史上地位甚高。
小篆(泰山刻石):秦代,由李斯制定规范的字体,特点极规范,上密下疏,横平竖直,笔画同一,如玉箸,风格典雅圆润。
隶书(图):上承篆书,下开草书、楷书新体,它将篆书化繁为简,用笔化圆为方,汉隶以其风格种类的繁多,格调的高古形成了汉代书法灿若群星的局面。特点:因字立形,扁方取势,左撇右捺,两旁舒展,上密下疏。
草书(图):草书在汉代从隶书独立而来,称之为“章草”后出现“今草”、“狂草”孙过庭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章草(图):字与字不相连,笔画中有明显的波磔,保存了隶书的许多特点。
大小草(图):以中锋为主,侧锋取势,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用笔奇宕,抑扬顿挫,如同听节奏感极强的音乐。
行书(图):起于汉末,晋代最为盛行;近于楷书而不拘束,近于草书而不放纵;笔划连绵,各自独立,不象草书连写使人不易认识,它介于真草二者之间。
楷书(图):双叫“真书”、“正书”意思是这种书体可以作法式。由隶书演变而来,形体方正,笔划平直。规范也就是标准字体,用笔坚实,劲健有力,含蓄内敛。
三、线条形式的分析
美术字的线条与书法线条的审美比较(图)
1、线条形状不同。美术字给人的感受是单调、机械、冷漠、僵硬与绝对规范,而书法的线条形状却具有千变万化的特征,这些变化表现为线条的大小、粗细、方圆以及其中暗藏用笔起止、藏露、提按、转折等。(图唐、杜牧张好好诗)
2、线条质感不同。(宋米芾手扎、颜真卿文稿)美术字的线质感毫无变化,而书法的线条质感可以在浓淡、枯润、光滑、粗糙等视觉给人以厚薄、轻重、软硬以及快慢、疾涩等方面的暗示,从而得出力量感和运动感。
3、线条的长度、方向、空间位置不同。(唐 柳公权)美术字模式固定,而书法却极富表现力。具有圆与方、向与背、开与合、连与断、松与紧、疏与密等视觉变化。
4、线质感的审美举例:(图)
四、书法线条的情感内涵:
书法笔墨要表现性情、气质、个性、情感。比较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姪文稿》。书法线条的表现力源于高度的书写技巧与书家思想,情趣的完美结合。
书法艺术内涵包括:神采、气韵、意境、风格。书法的神采是指外表的精神、神气。古代书论中常把书法看作有生命的形体。
气韵:是书法的生命线,包含有畅达的气息,沉郁的诗情与和谐的律动,是对线条的一种有节奏的抒发感受。
意境:指作者对书法所显示出的情绪、格调。如奔放、豪状、沉着、妍美、柔媚、宽博、肃穆等等。 风格(图):书法风格首先表现在独特的整体风貌以及所造成的独特境界,由人的气质所决定。其次表现在不同结体上,颜体的开扩,柳字的紧收,张旭的狂放,黄庭坚的奇崛等都清楚地表明了作者的个性。
五、最富表现性的书法形式————草书(图片)
草书是表现力最强、感染力最强,最具图画性和音乐感以及运动感,最擅长表现书写者的情性的艺术式样。如王羲之的超逸俊爽;张旭的纵逸豪荡;怀素的飘逸狂放;黄庭坚的婉畅奇崛;王铎的苍郁流畅;傅山的飘逸洒脱;徐渭的淋漓苍古。
欣赏:晋·索靖、章草《月仪帖》、晋·王羲之《初月帖》、唐·孙过庭《书谱》、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宋·黄庭坚《诸上座帖》、明·祝枝山《白马篇》、明·徐渭《草书长卷》、清·傅山《草书立轴》、清·王铎《草书立轴》。
六、总结与延展
1、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但不能只从线条的美感去认识书法,书法的美感有五个基本构成要素(结体、笔法、内在情感、章法、墨法)欣赏感受学习书法艺术,应该从五个方面去整体把握。
2、教师示范一幅草书作品,引导学生尝试用书法的美感五个基本要素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