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精选

文言文阅读精选

十一

贞观十年,魏征上疏曰:

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

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洪培欣语文

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

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

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①,

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②,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应,

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

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

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

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

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将有所间乎?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必怀

之以德,待之以信,厉之以义,节之以礼,然后善善而恶恶,审罚而明赏。则小人绝其私佞,

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

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③将何望哉! 洪培欣语文网

太宗览疏叹曰:“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节选自《贞观政要·诚信》,有删节)洪培欣

语文网

【注】①鼓:城邑名。②啬夫:秦汉时的乡官,这里指掌管鼓城的官员。③永锡祚胤:

锡,赐福;祚,读zuò,赐福、保佑;胤,读yìn,子孙后代。祚胤:福运及于后代子孙。

洪培欣语文网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无疲士大夫 疲:疲惫洪培欣语文网

B.此极非其善者 极:极端,过分

C.厉之以义 厉:通“励”,勉励

D.审罚而明赏 审:清楚地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日 B.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

而君幸于赵王 洪培欣语文网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然后善善而恶恶 D.必怀之以德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洪培欣语文网 作《师说》以贻之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

/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洪培欣语文网

B.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

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C.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

/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D.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

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洪培欣语文网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魏征给唐太宗的谏言,他认为君臣之间惟有诚信,才能君尽其礼,臣尽其忠。洪

培欣语文网

B.小人有功也应赏,但赏小人则会助长奸佞之风,这是穆伯不采纳馈间伦的建议的原因。

洪培欣语文网

C.管仲认为,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远避小人是称霸的前提,其中远避小人尤其重要。

D.穆伯认为,一个大国之君对待臣下只有讲求德信义礼,才能让“君子小人是非不杂”,

君子更能尽忠。洪培欣语文网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3分)

(2)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3分)

(3)则小人绝其私佞,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4分)

1、A洪培欣语文网

2、B。【解析】B项,都为定语后置的标志。(盛:美好。可以让至高无上的美好的德行)A

项,介词,“向”;介词,“被”。C项,表并列,“并且”;表转折,“却”。D项,介词,“用”;

连词,表目的,“来”。

3、C。【解析】根据文意可作出判断。洪培欣语文网

4、D。【解析】这是魏征说的话,他以管仲、穆伯的言行为例证,然后归纳阐述这一观点。

洪培欣语文网

5、(1)晋时的中行穆伯攻打鼓城,攻了一年也没有攻下来。(2)奸诈的人得志,这就会使晋国

的人放弃仁义而去做一些奸诈的事。那即使我得到了鼓城,又有什么用呢? (3)那么,小人放

弃了他们的奸诈,君子自强不息,那种不必费力也能治理好天下的局面,还会等多久呢?

十二、芋老人传

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

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

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洪培欣语文网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

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

矣。洪培欣语文网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

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

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

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

佐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

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

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

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

相,有卿、尹,有刺使、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帏,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

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

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

著。洪培欣语文网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

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

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

然。 【注释】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此指偶然相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就:参加

B.谓老人与相国有旧 旧:老交情

C.厚资而遣之洪培欣语文资:赏赐

D.相国遽惊谢曰 谢:道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B.致郁郁而死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C.以污贿不饬罢 木欣欣以向荣

D.或传闻之过实耶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

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洪培欣语文网

B.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

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C.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

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D.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

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用传记方式借题发挥的讽世之作,讽喻因地位改变“而忘昔日”的种

种世态。洪培欣语文网

B.芋老人的借芋说理是全文的主要部分,由回答相国“何向者之香而甘也”直

截了当地提出“时、位移人”的论点。

C.芋老人所谓“芋视乃妇”,即厌弃糟糠之妻,“芋视乃友”,即忘记贫贱之交,

“芋视乃学”,即品性堕落,渎职犯法,由家庭、朋友到个人与社会之间,此三者危害的范

围比较大。

D.篇末“赞曰”,这是用史家笔法,由作者直接评论芋老人其人其事,在写法上,

表明了传记体的格式,从意义上说,深化题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2)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3)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1.D[解析]谢,谢罪。洪培欣语文网

2.C[解析] A项中的“于”都是介词,意为“在”。B项中的“而”均为表示修饰关系的连

词。C项中前一个“以”是介词,“因为”;后一个“以”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D项中的

“或”都是副词,“或许”的意思。

3.B(原文为“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

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4.C(文章中芋老人说完“芋视乃妇”、“芋视乃友”和“芋视乃学”后,还说了一句话“是

犹可言也”,说明比之“芋视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来说,前者危害的范围是比较小的。)

洪培欣语文网

5.(1)还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

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

(2)这么说来,那么世人由于眼前而忘掉了过去,哪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

洪培欣语文网

(3)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书人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却能够说

得出来,往往就是这个样子。

【参考译文】

芋老人,他是慈水县祝家渡人。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

一天,有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

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回来。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

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再为他盛了一碗,书生

吃得肚子饱饱的。笑着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芋头的恩情啊!”雨停了后,书

生就告别离开。

十多年后,书生因为科举考试名列前茅,当了宰相。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

头给他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么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么香,那

么甜呢!”于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

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

老人的儿子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

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也

放下手中的筷说:“为什么从前吃的芋头就那么香,那么甜呢!”芋老人走上前说:“还是同

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

味啊!从前,相公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

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在朝廷上分得皇帝赏赐的膳食,大摆

酒席,列鼎而食,哪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我还是很高兴相国您只在食芋一事上忘记

旧情。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织布

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于是宠爱其他的

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子看成像

芋头一样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用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户,

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来乙先考中及第,进入官场当了官,听

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

成像芋头一样了。我更听说过某某谁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己如果得志显达

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可是真的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

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这还可以原

谅。我老人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

卿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折帘撩幔。然

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灾难和坏事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

然把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于芋头了。这么说来,

世人由于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哪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

老人话没说完,宰相赶紧向他谢罪说:“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

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护送他回去,于是芋老人的名声大为显扬。

我赞许说:芋老人能够在无意中遇到宰相,一见如故,进而和他结缘,真是奇特的事

情哪!不知道宰相像哪一种人?能否不愧对老人家的话呢?不过,从他能够不忘怀那顿芋头

看来,应该是好过那些连老人都把他看成像芋头一样的人吧!只是奇怪芋老人虽然读过些书,

又怎么擅长说话到这样的地步,难道他真是明白道理的人吗?或许传闻夸大了事实吧?天下

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书人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却能够说得出来,往

往就是这个样子。”

十三、新修滕王阁记

韩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

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

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

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

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②为御史

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

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

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

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③,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

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

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

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洪培欣语文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

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

公游,尚能为公赋之。洪培欣语文网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洪培欣语文网

注:①三王: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写《滕王阁赋》的王绪.写《重修滕王阁记》的王仲

舒 ②中书舍人太原王公:王仲舒 ③浃和:和睦

1.对下列句加点的词解释最不准确的一项是 ( )洪培欣语文网

A.移刺袁州洪培欣语文网 刺:担任刺史

B.窃寄目偿所愿焉 偿:满足

C.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 造:制造

D.词列三王之次洪培欣语文网次:次序.行列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C.以言事斥守揭阳洪培欣语文网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乃不辞而承公命 洪培欣语文网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作者没有游滕王阁原因的一组是 ( )

①系官于朝,愿莫之遂。②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 ③便道取疾以

至海上 ④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 ⑤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 ⑥窃喜载名其上 洪培欣语文网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仅用数语记叙重修滕王阁之事,其余几乎均围绕向往登滕王阁而不得来

抒写,既抒写自己向往之情,也颂扬了王仲舒的政绩。

B.文章三次写自己没有游滕王阁的原因,其中写前两次不得游是第三次不得游

的衬笔。洪培欣语文网

C.作者写第三次不得游滕王阁,实际上又是叙王仲舒政绩的衬笔,将王仲舒的

政绩不经意中叙入。

D.韩愈极力倡导古文,却称赞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壮其文辞”,以能“词列

三王之次”为荣,可见,韩愈还是认为古文不如骈文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4分)

(2)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3分)

(3)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3分)

1.C造:到达洪培欣语文网

2.A而:表转折,却(B兼词“于此”/疑问代词,相当于“何”“哪里”C以:因为/相

当于“而”,而且,又 D于是,就/却,竟然)

3.B洪培欣语文网

4.D韩愈不认为古文不如骈文

5.

(1)4分译文:我私下里高兴侥幸地对自己说,认为应当能够亲自到南昌府,接受您的管

制,在您的手下做官。(幸:侥幸。诣:到。执事:做事情,主持工作。“幸.诣.执事”各

一分。大意一分)

(2)3分译文:但是我的地方没有一件事情可借来出行,又怎么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麻烦

你的接待之人? (乃:却,竟然。假:借。勤:使„„劳累。“乃.假.勤”各一分。)洪

培欣语文网

(3)3分译文:今天刚好一周月,您又来这设宴。您怎么能没有情感呢?(适:刚刚,正

好。期月:满一月。乌:怎么。“适.期月.乌”各一分。)

附译文:洪培欣语文网

韩愈年轻的时候听说江南多有(宜于)登临观赏的美景,只有滕王阁是第一。有瑰丽,雄伟.奇

绝.独特的称号。等到三王写这些文章,觉得他们文章很壮美,更加想去那里看一看然后来

阅读前人文章,以便忘记我的忧愁。受在朝廷做官的束缚,参观滕王阁的愿望没有机会实现。

十四年,因为谈论事情(佛骨)被贬留守揭阳,因为想近便,走了捷径,以至取道海上,又

不能够过往南昌来看看所说的滕王阁。这年冬天,因为皇帝庆祝年号,在国内施加恩德,转

任袁州。袁州是南昌的附属地方,我私下里高兴侥幸地对自己说,认为应当能够亲自到南昌

府,接受您的管制,在您的手下做官,等到没有事情将要返还的时候,或许可以有一机会到

滕王阁的所在,我私下里寄托眼睛满足所期望的事情啊。到了袁州七月的时候,把中书舍人

太原王公作为御使中丞的诏书下达了,考察江南西道;洪.江.饶等地都是所属管治的地方。

八个地方的百姓,以前不方便的以及要求不能满足的,王公到了之后,都停止了,一切都正

常运行。大的事情通过使者告知,小的事情立刻就改变了,过了一些时日,在短时间内,百

姓有美好的品德,然而您在很远的地方游山玩水。我虽然想提出些意见,谈论利益和弊端,

在你的府下听从命令,但是我的地方没有一件事情可借来出行,又怎么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

麻烦你的接待之人?于是滕王阁又没有机会来到达啊。洪培欣语文网

这年九月,百姓和官员融洽,您和监军让人设宴在这个地方,文官武将宾客士人都在

酒席上。宴会进行中途,汇合各种言辞说,这阁子若不修整,将毁坏。以前您作为这里的官

员,有恰当理由来使它新,您的文章,确实写在墙壁上。现在三十年后,您来到南昌做地方

长官,今天刚好一周月,您又来这设宴。您怎么能没有情感呢?您说是。于是栋梁,腐烂变

黑弯曲折断的楹柱屋梁椽子木板栏杆,破败残缺的屋盖瓦片台阶砖子,色彩中浸坏模糊不鲜

艳的,修治他就停止。没有比前人奢侈,没有荒废作为后人的景观。洪培欣语文网

工程已经完成,您和大家喝酒,同时写信命令我替你记录这件事情。我既然因为没有

到达景观做叹息,私下里高兴名字能列在它的上面,文章列在三王的下边,有荣耀啊。于是

不推辞接受了您的命令。那山河的优美,登临眺望的快乐,即使年龄很大了,如果能获得机

会和您一起游玩,还能为您做文章。

十四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末朱熹之传,往

从之游,尽受其学。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入见,太

祖喜日:“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除黄州同知,曰:“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期

年,治行闻。十四年,命为大理寺卿。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

会于蒋山,应对称旨盘辄赐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

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

继争之。汶辉疏言:“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今勋旧耆德

成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

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则太平可立致

矣。”帝不听。诸僧怙宠者,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设左右

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皆高其品秩。一道教亦然。一度僧尼遭士至逾数万。

仕鲁疏言:“陛下方创业,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

十上,亦不听。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遽请

于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高@¥资*源&&网陛下笏,乞赐骸骨,

归田里。”逮置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阶下。(节选自《明史·李仕鲁传》)洪

培欣语文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往从之游,尽受其学洪培欣语文网 游:求学

B.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 洪培欣语文网济:渡过

C.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视:和„„比较

D.皆高其品秩洪培欣语文网洪培欣语文网高:提高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夸仕鲁“刚介”的一组是 ( )

①足不窥户外者三年 ②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 ③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

德行文章之彦 ④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 ⑤章数十上,亦不听 ⑥遂置笏于地洪培欣语

文网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仕鲁少年时聪明好学,潜心研究学问,又得到了阳朱公迁的教导,终于成为

明初鄱著名儒士,参加科举考试顺利进入朝廷为官。

B.明太祖很赏识李仕鲁,见到李仕鲁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先任命他为黄

州同知,后来因政绩卓著又让他担任大理寺卿。

C.明太祖登基之后,崇尚佛教,重用僧人,委以高官,把他们当做亲信,以至于

那些僧人为非作歹,进谗言诋毁大臣。洪培欣语文网

D.对于佛道二教的盛行,李仕鲁深感忧虑,他竭力上疏劝谏皇帝,但是皇帝没有

采纳他的意见,于是李仕鲁坚决辞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3分)

(2)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3分)

(3)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4分)

1.B(济:帮助)洪培欣语文网

2.B

六句话中第①句是说李仕鲁三年不出家门,潜力读书。第③旬与李仕鲁无关,是说陈

汶辉上奏疏力求皇帝选用道德行为文章才德杰出的人。

3.A洪培欣语文网

错在“参加科举考试顺利进入朝廷为官”。文段中说“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

鲁”,可见李仕鲁是在官吏举荐下入朝做官的。洪培欣语文网

4.文言翻译(10分)

①多次在蒋山建法会,如果应答皇帝当庭提出问题符合皇帝心意的就赐给金袈裟衣。

(文意通顺,1分;“于蒋山”,句式1分;“称旨”1分。)

②正要推崇朱氏学问,把排除佛学作为自己的任务(或责任)。(“推明”也可译作“推

出阐明”等:“辟”也可译作“辟除”、“除去”、“去除”等。) (文意通顺,1分,“推明”、

“辟”各1分。)

③陛下深深沉溺佛教,怪不得我的话听不进去。(“无惑乎”也可译作“难怪”等;“臣

言之不如”也可译作“听不进我的话”等。)(“溺”、“无惑”、“言之不入”各1分,文意通

顺,1分)洪培欣语文网

文言参考译文:洪培欣语文网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年少时聪颖灵敏,专心好学,三年不出大门一步。听说鄱

阳莱公迁得到宋代朱熹的真传,前往跟随他学习,全部学到了他的学问。太祖原来就知道仕

鲁声名,洪或年间,皇帝下诏寻求通晓朱氏学说的人,有司推荐仕鲁。入朝受到皇帝的接见,

太袒非常高兴的说:“我寻找你很长时间了,为何到现在才能见到你。”任命为黄州同知,说:

“我暂且拿民事来考考你,等你展现才能后再召见你。”一年后,治理的政绩显著。十四年,

任命他为大理寺卿。皇帝自登基后,对佛教很爱好,下诏征寻东南戒德僧,多次在蒋山建法

会,如果应答皇帝当庭提出问题符合皇帝心意的就赐给金袈裟衣,诏到宫中,赐坐和他谈论

佛教之事:吴印、华克勤这些人,都被提拔为大官,他们经常安排耳目监听时事,因此这批

人十分蛮横,用谗言诋毁大臣。满朝官员元入敢说,只有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为此事和

皇帝争辩。汶辉上疏说:?自古有帝王以来,没有听说官员和僧人,共同任官成为同事,可

以相互帮助的。现在故旧老臣都考虑辞去俸禄分爵位,而僧人和一些耳目竞然更加用谗言诬

陷。如刘基、徐达的被猜疑,李善长、周德兴的被诽谤,和萧何、一韩信相比,其危害疑忌

相去能有多远呢?真心希望陛下任用辅佐帝王的亲信,全部选取德才兼备的俊才,那么陶家

太平很快就可以实现了。”帝不听从。那些依仗受到宠幸的僧人,就请求为释氏创立专职官

员。于是把原先所设置善世院改为僧录司;设置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职,

都提高他们康先品级俸禄。道教也是这样。估计僧尼道士超过几万人。仕鲁上疏说:“陛下

正在创建手秋功业,凡是意图所指的地方,就应是指示给子孙万世的法规章程,为什么舍弃

儒家圣学而崇尚佛教异端呢?”奏章上了数十次,均不被皇帝采纳。仕鲁性格刚直耿介,是

从学习儒术起家的,正要推崇朱氏学,把排除佛学作为自己的任务。等到上疏的建议不被采

纳:就向皇帝请求说:“陛下深深沉溺佛教,怪不得我的话听不进去。归还陛下笏板,请求

允许我告老还乡,回归故里。”于是把笏板放在地已。皇帝大怒,命令武士击打之,立即毙

死于台阶下。洪培欣语文网

十五

李奕畴,字书年,河南夏邑人。乾隆四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大考改礼部主事,

典贵州乡试,游①迁郎中。五十七年,出为山西宁武知府,调平阳,有政声。历江苏粮道、

山东按察使。嘉庆十一年,坐巡抚保荐属吏违例,牵连被议,左迁江南河库道。洪培欣语文

十三年,迁安徽按察使,治狱明慎,多平反。霍丘民范受之者,赘於顾氏,与妻反

目,外出久不归。县令误听讹言,谓其妻私於邻杨三,锻炼成狱,当顾氏、杨三谋杀罪,其

母与弟及佣工某加功,实无左证,五人者不胜刑,皆诬服。奕畴阅供词,疑之,骤诘曰:“尔

曹言骨已被焚,然尚有脏腑肠胃,弃之何所?”囚不能对,惟伏地哭。奕畴慨然曰:“是有

冤!”使干吏侦之,至陈姓家,言正月十五夜受之曾过宿,而谳曰被杀在十三日,乃缓系诸

囚,严缉受之。久之,受之忽自归,则以负博远避,不敢使家人知所在,今始闻大狱起,乃

归投案也。事得白。奕畴故无子,狱既解,乃生子铭皖。民间传颂,至演为剧曲。就迁布政

使。

十八年,擢浙江巡抚。时近畿教匪未靖,或言严、衢两郡匪徒传习天罡会,诏奕畴严治。奕

畴逮讯叶机、姚汉楫等,实止愚民相聚诵经祈福,无逆迹,坐罪首犯数人,株连皆省释。安

徽、江西游民来浙租山垦种者日众,言官请禁。奕畴疏陈势难遽逐,请分年遣令回籍。上悟

曰:“兹事不易言。游民皆无恒产,驱之此省,又转徙他省,断不能复归乡里。”命徐谋教养,

俾流亡者变为土著,乃得安。

寻授漕运总督,在任五年,运务无误。奕畴固长者,待下宽,坐滥委运弁降四级,命以吏、

礼二部郎中用。复以运弁纵容帮丁索费,被劾,降主事。二十五年,宣宗即位,命奕畴以尚

书守护昌陵。道光二年,原品休致。十九年,重宴鹿鸣②,加太子少保。明年,会榜重逢,

子铭皖适登第,同与恩荣宴,称盛事焉。二十四年,卒,年九十有一。《清史稿》

[注]:①游:古同“荐”,再,屡次,接连。②重宴鹿鸣:为中举后六十周年皇上御赐

庆典大宴,获此殊遇得此殊荣者寥若晨星,很是罕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典贵州乡试洪培欣语文网 典:主诗、掌管

B.治狱明慎洪培欣语文网洪培欣语文网治:审理

C.当顾氏、杨三谋杀罪洪培欣语文网 当:理当

D.坐滥委运弁降四级洪培欣语文网 滥:随意、任意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奕畴治狱明慎的一项是( )(3分)洪培欣

语文网

①奕畴阅供词,疑之 ③奕畴使干吏侦之 ③狱既解,乃生子铭皖 ④株连皆省释 ⑤请年遣令回籍 ⑥在任五年,运务无误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奕畴在山西先后任宁武、平阳知府,在当地声誉很好,后任江苏粮道、山东

按察使,因为巡抚保荐所属官吏违例,李奕畴受到牵连被降职。

B.李奕畴任安徽按察使时因平反顾氏冤案被民间传颂,在审理叶机、姚汉楫教匪

案时,得知只是百姓聚集在一起诵经祈福,于是只给几个首犯判了罪。

C.李奕畴任漕运总督时因为随意委派运粮官被连降四级,后又因为运粮官纵容帮

丁索取钱财,奕畴被弹劾,降为主事。洪培欣语文网

D.道光十九年,奕畴获得朝廷重宴鹿鸣,加太子少保衔,第 二年儿子李铭皖好中

第,父子一起参加恩 荣宴,当时人们称为盛事。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县令误听讹言,谓其妻私于邻杨三,锻炼成狱。(3)

(2)久之,受之忽自归,则以负博远避,不敢使家人知所在。(3分)

(3)命徐谋教养,俾流亡者变为土著,乃得安。(4分)

1.C(当:判罪)洪培欣语文网

2.B(③是李奕畴治狱明慎的回报⑤是李奕畴宽厚待民⑥与治狱无关)

3.B(审理叶机、姚汉楫教匪案是李奕畴任浙江巡抚时的事。)

4.(1)县令误听了流言,认为范受之的妻子和邻居杨三私通,拷打折磨成冤案。(“私”、“锻炼”各1分,句子通顺1分)洪培欣语文网

(2)过了很久,范受之突然自己回来了,原来是因为赌博输钱到远方去躲避,不敢让家里人知道他在哪里。(“以”、“负博”各1分,句子通顺1分)

(3)于是命令慢慢想办法教养他们,使这些流亡的游民变为土著居民,于是地方得以安定。(“徐”、“俾”、“乃”各1分,句子通顺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洪培欣语文网

李奕畴,字书年,是河南夏邑人。乾隆四十五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授予检讨的官职。后经吏部大考后改授礼部主事之职,主持贵州的乡试,被推荐升任郎中。乾隆五十七年,出任为山西宁武知府,后调任平阳知府,处理政事声誉很好。历任江苏粮道、山东按察使。嘉庆十一年,因为巡抚保荐所属官吏违背朝廷常例,李奕畴受到牵连被指责,降职任江南河库道。洪培欣语文网

嘉庆十三年,任安徽按察使,审理案件明智谨慎,平反了很多冤案。霍邱县一个叫范受之的人,入赘到姓顾的人家为婿,后来和妻子反目成仇,外出后很久没有回家。县令误听了流言,认为范受之的妻子和邻居杨三私通,拷打折磨成案,判处顾氏、杨三谋杀罪,顾氏母亲、弟弟和佣工某某为协同谋杀,实际上并没有证五个人无法忍受严刑拷打,都无辜而服罪。奕畴查阅了供词,非常怀疑,突然问:“你们说尸骨已经被焚毁,但是还有脏腑肠胃,扔在什么地方了?”囚犯无法回答,只是伏地痛哭。奕畴愤然说:“这一定有冤情。”于是派精干的差吏侦查这个案件,差吏到了一个姓陈的人家,陈家人说正月十五夜范受之曾经在他家拜访住宿,可是审案时却说范受之正月十三日被杀。于是李奕畴暂缓羁押囚犯,严查范受之。过了很久,范受之突然自己回来了,原来是因为赌输钱到远方去躲避,不敢让家里人知道他在哪里,现在才知道因为自己兴起了大案,于是回来报案。这样事情得以弄明白了。奕畴本来没有儿子,弄清了这个案件后生下了儿子李铭皖。民间传颂,以至把这件事演为剧曲。后任安徽布政使。

嘉庆十八年,升任浙江巡抚。当时京城附近的教匪还没有肃清,有人说严州、衢州两郡的匪徒流传习学天罡会,朝廷下诏要求奕畴严加惩治。奕畴逮捕审讯叶机、姚汉楫等人,得知实际上只是愚民聚集在一起诵经祈福,没有叛逆的迹象,奕畴只给几个首犯判了罪,其他株连的人都释放了。安徽、江西的游民来浙江租山开荒种地的人一天天增加,言官请求朝廷禁止。奕畴给朝廷上疏陈述当时的情势很难立即驱逐,请求朝廷分年份遣送这些游民让他们回到原籍。皇上醒悟说:“这事不要轻易再说。游民都没有固定的家产,驱赶他们离开这个省,他们又转迁到其他省,断断不能重新回归故乡。”于是命令慢慢想办法教养他们,使这流亡 的游民变为土著居民,于是地方得以安定。洪培欣语文网

不久奕畴被授予漕运总督之职,在任五年,漕运的事情从来没有耽误过。奕畴本来是忠厚的长者,对待下属很宽厚,因为随意委派运粮官被连降四级,命以吏、礼二部郎中的职务使用。后又因为运粮官纵容帮丁索取钱财,奕畴被弹劾,降为主事。嘉庆二十五年,宣宗即位,命奕畴以尚书的身份守护昌陵。道光二年,按原来的品级退休。道光十九年,奕畴获得朝廷重宴鹿呜,加太子少保衔。第二年,会榜重逢,儿子李铭皖恰好中第,父子一起参加恩荣宴,当时人们称为盛事。道光二十四年去世,享年九十一岁。洪培欣语文网 十六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父

协,以见远蹈义忤时,遂不仕进。梁元帝为湘东王,引协为其府记室参军。协不得已,乃应

命。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

梁元帝手敕报曰:“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洪

培欣语文网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

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在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

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

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

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

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昉等

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

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

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

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

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洪培欣语文网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

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

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

集十卷行于世。(《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武帝深恨之 恨:怨恨

B.然以恩旧,每优容之 优容:宽容

C.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假:授,给予

D.命引出,将戮之洪培欣语 引:拉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颜之仪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 ②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 ③及帝杀王轨,

之仪固谏 ④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⑤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 ⑥此天子

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洪培欣语文网

A.①③⑥ B. ②③⑥ C.②④⑤ D. 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之仪幼年颖悟,长大后,喜欢写词赋,曾经给梁元帝进献了一篇《神州颂》,文辞典

雅富丽,梁元帝亲自回书称赞他的才能。洪培欣语文网

B.颜之仪曾被选为太子侍读,可后来太子征讨吐谷浑时,在军中有不轨行为,其他人都因

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

C.宣帝去世后,刘昉、郑译等人伪造遗诏,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颜之仪知道不是宣

帝的旨意,拒绝相从。

D.隋文帝做了皇帝后,将他征回京师,加封了他爵位,认为颜之仪是一位能“见危授命,

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洪培欣语文网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5分)

(2)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5分)

1、A 2 B 3、C洪培欣语文网

4、(1)宣帝其后刑法政治偏邪,昏庸骄纵一天比一天厉害,颜之仪屡次冒犯主上的尊严进

谏,虽然未被采纳,始终未停止上谏言。(“刑政乖僻”1分,“犯颜”1分,“见”1分,“止”

1分,大意1分)(2)危难时刻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改变节

操,古人也难做到,用什么来嘉奖你。(“见”1分,“临”1分,“夺”1分,“何以”1分,

大意1分)

文言文参考翻译

颜之仪字子升,是琅邪临沂人,晋侍中颜含第九代孙。祖父颜见远,任齐御史治书。在朝中

神情庄重态度严肃,居官称职,为人称扬。到梁武帝执政时,以疾病为由辞官。不久齐和帝

突然而死,见远大哭而致气绝。梁武帝深感遗憾,对朝臣说:“我自从顺应天命和顺从人心

临政以来,参与干涉天下人事,而颜见远竟至于如此。”当时称赞他忠烈,都为他感叹。父

亲颜协,因为见远蹈义触犯时政权要,因而不任官职。梁元帝做湘东王,推荐颜协任其府记

室参军。颜协不得已,只好赴任。洪培欣语文网

之仪幼年颖悟,三岁时能读《孝经》。长大后,博览群书,喜好写词赋。曾经进献《神州颂》,

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手回书说:“枚乘父子都能与梁王游学,应贞两代,都被称赞为有

文学才能。我寻求才子,心中的郁塞得到很大宽解。” 洪培欣语文网

江陵平定后,颜之仪按照规定迁到长安。世宗任其为麟趾学士,不久迁升为司书上士。高祖

刚设立太子,认真替他选择师傅,选之仪为侍读。太子后来征讨吐谷浑,在军中有不轨行为,

郑译等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因而授任小宫尹,

封平阳县男,食邑二百户。宣帝即位,晋位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加食

邑一千户。宣帝其后刑法政治乖僻,越来越昏纵,颜之仪屡次冒犯主上的尊严进谏,虽然未

被采纳,始终未停止上谏言。宣帝十分忌恨他。但由于有旧恩,也一直加以优容。当宣帝杀

王轨,颜之仪坚持进谏。宣帝大怒,想将他也处死。后来以他诚实正直而无私心,没有执行。

洪培欣语文网

宣帝去世,刘昉、郑译等伪造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助少主。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

意,拒绝相从。刘昉等人草诏而署名之后,逼迫之仪接着署名。颜之仪厉声对刘昉等人说:

“主上去世,继嗣之子年幼,朝廷大权应该由才能杰出的宗族掌握。现在皇亲之中,赵王年

龄最大,以亲以德来说,都应该寄以重任。你们备受朝恩,应一心尽忠报国,怎么能一下子

就将朝庭大权交给别人!之仪只是一死罢了,不能欺骗先帝。”因此刘昉等人知道他不可屈

服,于是代替之仪署名而公布。隋文帝后来又索要符玺,颜之仪又正色说:“这是天子的信

物,自有主人,做宰相的为什么要?”隋文帝因此大怒,下令带出去,想杀掉他,但是因为

他在民众中声望很高,才放掉他。出朝做西疆郡守。

隋文帝做了皇帝,下诏将他征回京师,进爵为新野郡公。开皇五年,任为集州刺史。在任期

间州内清平安宁,各民族百姓都很喜欢。十年正月,之仪按例上朝廷去进见。隋文帝见到后

就认出了他,命带他到御座前,对他说:“危难时刻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面临生死存亡的

紧急关头而不改变节操,古人也难做到,用什么来嘉奖你。”于是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

一年冬,去世,终年六十九岁。有文集十卷行于世。洪培欣语文网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一)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12 分 )

高祖孝文皇帝①,讳宏,显祖献文帝之长子,母曰李夫人。三年夏六月辛未,立为皇太子。

五年秋八月丙午,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

帝虽于大臣持法不纵,然性宽慈。进食者曾以热羹覆帝手,又曾于食中得虫秽之物,并

笑而恕之。宦者先有谮帝于太后,太后大怒,杖帝数十,帝默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后,亦

不以介意。

孝文皇帝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天地、五郊、宗庙二分

之礼,常必躬亲,不以寒暑为倦。尚书奏案,多自寻省。百官大小,无不留心,务于周洽。

每言: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御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常从容谓

史官曰:“直书时事,无讳国恶。人君威福于民,史复不书,将何所惧?”南北征巡,有司奏

请修道,帝曰:“粗修桥梁,通舆马便止,不须去草铲令平也。”凡所修造,不得已而为之,

不为不急之事损民力也。巡幸淮南,如在内地,军事须伐民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民稻粟

无所伤践。

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

该涉。善谈《老》《庄》,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

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太和十年以后诏册,皆帝之文也。自余文章,百有余篇。

爱奇好士,情如饥渴。待纳朝贤,随才轻重,常寄以布素之意。悠然玄览,不以世务婴心。

又少而善射,有膂力。年十余岁,能以指弹碎羊髀骨。及射禽兽,莫不随所志毙之。至年十

五,便不复杀生,射猎之事悉止。性俭素,常服浣濯之衣,鞍勒铁木而已。帝之雅志,皆此

类也。 (节选自《魏书?帝纪第七》)

【注】①孝文皇帝(467—499):南北朝北魏皇帝,鲜卑族,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必躬亲,不以寒暑为倦 躬:亲自

B.巡幸淮南,如在内地 幸:宠幸

C.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雅:平素

D.不以世务婴心 婴:缠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帝虽于大臣持法不纵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B. 并笑而恕之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去

C. 凡为人君,患于不均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3.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孝文皇帝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3分)

译: ② 军事须伐民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民稻粟无所伤践。(3分)

译:

二、(6分)4.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这首诗二、三联很讲究炼字,请选取其中的“满”和“生”,简析其表达效果。(3分)

答:

(2)联系全诗,简析首尾两句的表现手法,并简述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

答:

三、(10分)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 (柳永《望海潮》)

(4)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5)倩何人唤取, ! (辛弃疾《水龙吟》)

(6)三杯两盏淡酒, ! (李清照《声声慢》)

(7)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8) ,访风景于崇阿。 (王勃《滕王阁序》)

(9)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王勃《滕王阁序》)

(10)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 (李密《陈情表》)

四、(9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曹刘大军在汉中展开激战。曹军战局不利,曹操发布“鸡肋”军令,主簿杨修认为曹

操即将退兵,被曹操斩杀。不久曹军战败,刘备夺取汉中,又乘势夺取西川,流放刘璋,晋

位汉中王,封关羽、张飞、赵云、魏延、黄忠为“五虎上将”。 (《三国演义》)

B.刘备为替关羽复仇,不听劝谏,执意率军讨吴。孙权起用陆逊指挥作战。陆逊力排众议,

决定坚守,不与蜀军交战;待蜀军疲惫不堪、戒备松懈时,采用火攻,尽烧蜀军四十多座军

营。蜀军溃败,刘备败走白帝城,后病发而死。 (《三国演义》)

C.薛宝钗养病梨香院,贾宝玉前往探望。宝钗赏鉴通灵宝玉,念出玉石正面“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八个字,莺儿听了便说这两句和宝钗金锁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看宝钗的项

圈上果然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 (《红楼梦》)

D.黛玉夜访怡红院,却因晴雯不开门而错疑宝玉;后又见宝玉送宝钗出来,更增误会,夜

间失寐。次日交芒种节祭饯花神,又勾起伤春愁思,便独自一人把些残花落瓣在幽僻处掩埋,

不由感花伤己,哭吟《葬花吟》。宝玉听着,不觉恸倒。 (《红楼梦》)

E.众人于秋爽斋商议起诗社之事,李纨自荐掌坛,自号“稻香老农”,探春自称“蘅芜君”,

给黛玉起号“潇湘妃子”,称宝钗“蕉下客”,其余人也各取了别号。即日开社咏白海棠,李纨、

探春评黛玉诗夺魁。 (《红楼梦》)

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说:“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

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请以《三

国演义》的相关情节为例,简述关羽“以短取败”的经过。

(2)下面文字是《红楼梦》里的一段人物判词: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

空牵念。

这段判词写的是哪一个人物?请简述这个人物的一个故事。

五、阅读下面文字材料,根据要求答题。(6分)

有研究认为,生命也许起源于火星,通过落到地球的陨石而传播到地球。

1996年8月7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华盛顿召开了令人难忘的新闻发布会。科学

家在地球的外星环境中发现了生命信号,这块45亿年前与火星生命共存的ALH84001火星

陨石是在到达地球13000年之后在南极洲被发现的。这激起了人们的兴趣,使得人们开始重

新认识太阳系内其他星球上的潜在生命。

NASA宣布:有4条证据可以证实,这块石头上曾经有过微生物生命。NASA的丹?戈尔金

虽然对此表示了谨慎的态度,但还是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他说:我们第一次见到了来自地

球以外的生命信号。NASA还迅速展示了令人震惊的微生物化石照片。但是,也有人对这些

证据持有异议。例如,看似微生物化石的虫类结构可能是无生命矿体滑动形成的;与细菌衍

生物相似的一些矿物在电子显微镜下观看时,其微型结构是在不适合生命存在的极高温度下

形成的。

其实,NASA的科学家们后来也不得不承认,他们获取的4条证据也可以解释为非生物性

的。例如,化合物PAH有时与生命体有关联,但也可以存在于汽车尾气中;他们发现了磁

铁矿颗粒,里面有可能会产生微生物,但也可能不会。研究者们还发现,陨石有地球的污染

物。即使陨石中有生命信号存在,也并不能证明火星上曾经产生过生命。(选自《科学画报》,

略有改动)

(1)文中画线的句子“这激起了人们的兴趣”中的“这”指(2分)

(2)简要概括NASA证实ALH84001火星陨石上曾经有过微生物生命的“4条证据”。(4

分)

① ② ③ ④ 达尔文的拖延 斯蒂芬·杰·古尔德

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罗西尼因《威

廉·退尔》而迭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30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罗西·塞耶

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查尔斯·达尔文在1838年就

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

通过历时五年乘坐贝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摇。1837

年7月,他航海回采后不丸,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退变”的笔记。这时的达尔文已经确信进

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教不成功的假说,

他进渐建立了他的中一。观念。连尔文在自侍中写道:“1838年10月,我为7消遣,偶尔

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物日性的观察,已经可以正确认识生存

斗争。我马上联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变异套趋向于保存下来,而不利的变异将被淘

汰,速一蛄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连尔文早就认识到动物驯养者所做的人工选择的重要性。但是直到马尔萨斯的斗争与拥挤的

观点凝练他的思想之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固。达尔文知道得出的是什幺理论,

我们不能将他的拖延归因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性,到1844年,他写出

了他的理论的基本纲要,他还向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

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

他为什么等21年才发表自己的理论?我们可能会把过去正常的时期措误地看作漫长的阶

段,然而21年仍然是一个人正常事业的一半时间,纵然按照生活悠哉游哉的维多利亚时代

的标准来看,那也是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通常的科学特记是有关伟大思想家的明显错误信

息的根源。这类传记往往将伟大的思想家描绘成简单、理性的机器,是凭着不懈的努力,不

受任何其他事情的影响,严格按照客观材料寻觅真理的人。因此r对于达尔文等了21年的

通常解释就是他的工作没有完成。他满意自己的理论,但觉得尚显单薄。他的理论只有等到

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才能发表,这需要时闻。

导致达尔支推迟发表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作简单的解释-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恐惧的

负面作用与增加材料的正面需要至少同样重要。然而,选尔文恐惧什幺呢?他得出进化论的

现点时才29岁,那时他在专业上还没有地位,不可能通过宣扬他所不能证然而他的异端学

说是什幺呢?信奉进化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还不是问题的主要部分。达尔文早年

有关“递变”的笔记中可能含有问题的答案,这些笔记中包含了他所赞同但却害怕发表的一些

观点,即哲学上的唯物主史。这远比进化本身更要异端,没有哪种观点比认为心灵只不过是

大脑的产物,更能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了。

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他故意

避开套众对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注意。他在1880年写道:“我认为直接反对基督教和有神

论,心众不会有什幺影响;而伴随科学的进步逐渐启迪人类的理解力,会更好地促进思想的

自由。因此我一直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而且我本人的工作仅仅局限于科学之内。”

然而他的工作内涵与传统的西方思想确是极大的断裂,我们很难将其纳入这种传统中。例如

阿瑟·柯依斯勒之所以反对选尔文,也是基于不愿接受速尔文的唯物论,而且他还热袁于认

为生命特质中含有特殊性。我承认对此我不太明白。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我们难道因为

自然中的和谐不是设计的就会降低对自然美的赞赏吗?难道因为有数百亿神经元在我们的

颅骨里,我们心灵的潜力就激发不了敬畏吗?

(摘编自《自达尔文以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如同罗西尼和多罗西·塞耶斯等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一样,达尔文在得出进

化理论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引发了很多猜测.

B在创立进化论之前,为了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生物进化的机制,达尔文曾有过不少猜

想,也有过一些假说,但是后来这些都被证明不能成立。

C由于受到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斗争与拥挤观点的启发,达尔文终于确信进化的发生,

认识到人工选择的重要性,并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

D达尔文向他的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就请她帮助

发表这些手稿,这说明他对自己的进化理论十分看重。

E在作者看来,达尔文并不是一台简单、理性的机器,而是一位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

其他任何事情影响,严格根据客观材料追求真理的人。

(2)在作者看来,达尔文21年后才发表他的进化理论,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作者说:“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他的“温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

要分析。(6分)

(4)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说“都应班

坚持”?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11参考答案 2009-12-23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12 分 )

的意思可比照《滕王阁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句,C项“雅”的意思可比照《张衡传》“安

帝雅闻衡善术学”句,D项“婴”的意思可比照《陈情表》“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句。)(本

题3分)

分别可解释为“对于”、“比”,D项“之”分别是第三人称代词“它”、第一人称代词“我”。)(本

题3分)

姓,常常思考用来帮助(救济)百姓的方法(或“手段”)。(也可翻译成“经常考虑靠什么来

帮助老百姓”。)

(本小题3分。关键词“听览”、“哀矜”、“所以”、“济益”,错一处扣1分,语句不通顺者扣

1分。)

② 因军事(需要)必须砍伐老百姓的树木,也一定要留下丝绢偿还树的价值,老百姓的庄

稼也没有损害和践踏。(本小题3分。关键词“酬”、“直”、“伤践”各1分,语句不通顺者扣1分。)

【附文言文翻译】 高祖孝文皇帝,名叫宏,是显祖献文帝的长子,母亲是李夫人。三年夏六月辛未,被立为皇太子。五年秋八月丙午,在太华前殿登上皇帝位。 孝文帝对大臣虽然秉公执法,绝不宽纵,然而性情宽和仁慈。有一次,别人在用餐时用热羹伤了他的手,文帝微笑着予以宽恕;还有一次,在饭中吃出了虫秽之物,文帝还是笑着宽恕了从人。有宦官曾在太后面前说皇帝的不是,太后大怒,打了文帝数十杖。文帝默然而受,

也不进行申辩。太后死后,文帝也不以为意。 文帝亲政后,处理政务,从善如流。他怜恤老百姓,常常思虑怎样来救济百姓。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礼,常常要亲力亲为,不因为天气变化而有所懈怠。看书、批奏折,多是自己琢磨。在朝为官的,无论官职大小,都细心留意,待臣下一定要做到周全融洽。他常说:所有的君主,最怕的就是偏袒不公正、不能诚心诚意对待别人,如果能做到公正和诚心,即便是

胡越之人也可以像兄弟一样的亲近。空闲时他常常告诉史官:“只管秉笔直书,不要回避国家丑恶的事情,如果君主在百姓面前作威作福,史书却不敢如实记录,那么君主还会惧怕什

么呢?”在南北征巡时,有官员上奏请求整治道路,文帝说,只要简单的修桥梁可以通过马车就行了,不用铲草令土地平整。凡是有所修造的,都是不得已而为的,不是紧急的事情坚决不做以免损害了民力。如因军事(需要)必须砍伐老百姓的树木,也一定要留下丝绢偿还树的价值,老百姓的庄稼也没有损害和践踏。

文帝平时喜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的精妙奥义,看过便能阐述。学问不靠老师讲

受,自行探究精妙深奥的内涵。对历史传记百家思想,全面涉猎。善于谈论《老》《庄》学问,尤其精于阐释经义。文采斐然,喜欢写文章,诗赋铭颂各种文体,随兴挥洒。有大家手笔,文思敏捷,倚马立待,完篇之后,一字不改。从太和十年以后的诏书文册,都是文帝亲手撰写。其余的文章,有一百多篇。爱惜士人,求才若渴。对待朝中贤达,根据才能的轻重,

经常寄以布素之意。悠然玄览,不以世务婴心。又少而善射,有膂力。年十余岁,能以指弹碎羊髀骨。及射禽兽,莫不随所志毙之。至年十五,便不复杀生,射猎之事悉止。性俭素,常服浣濯之衣,鞍勒铁木而已。帝之雅志,皆此类也。 4.(1)“满”字写石阶上青苔之盛,侧面表现来人之稀,烘托了气氛之冷清;“暮霭生深树”字描绘了一幅空寂迷离的画面,沉沉暮霭笼罩,远处的树影隐隐绰绰,“生”字以动写静,情态俱备,渲染了环境的凄清。

(本小题3分。写对一个得2分,满分3分。分析要点:采用的表现手法和所达到的表达效果。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2)首句的“蝉噪”和末句的“歌吹”都是以声写动,目的是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乐衬哀,这种对照和反衬,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本小题3分。“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乐衬哀”、“对照”、“反衬”答出任何一条即可得2分,答出诗人心境1分。)

三、(10分)

5.(每格1分,写错一个错别字整句不得分。)

(1)悟已往之不谏 (2)云无心以出岫

(3)嬉嬉钓叟莲娃 (4)回首向来萧瑟处

(5)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6)怎敌他晚风来急

(7)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8)俨骖騑于上路

(9)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1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四、(9分)

(A项:“乘势夺取西川,流放刘璋”是刘备夺取汉中之前的事;魏延非“五虎上将”,应是马超。C项:通灵宝玉正面所镌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字,而宝钗金锁上的两句话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E项:探春自号“蕉下客”,宝钗号“蘅芜君”;李纨、探春评宝钗咏白海棠诗为第一。)

7.(5分)

(1)关羽拒绝和孙权联姻,(1分)孙权大怒,令吕蒙夺回荆州。(1分)吕蒙白衣渡江,招降对关羽不满的傅士仁、糜芳,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1分)此时关羽正被曹将徐晃包围,派廖化向上庸蜀军求援,刘封、孟达见死不救。(1分)关羽败走麦城,被俘而死。(1分)

(2)①晴雯(1分) ②示例一: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晴雯换衣服时失手跌折了扇子,被宝玉呵责,晴雯不服,反唇相讥,气得宝玉威胁要打发她出去,闹出不快。(2分)晚上宝玉喝酒回来,婉言向晴雯赔不是,为搏一笑,宝玉拿扇子与她,晴雯一撕两半,主仆冰释前嫌。(2分)

示例二:俏丫鬟抱屈夭风流:因王善宝家的挑唆,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卧床不起。(1 分)宝玉前往探望,晴雯惊喜悲痛交杂,强起铰下指甲,并贴身旧绫袄一齐交与宝玉,以慰相思之苦。(2分)当夜晴雯抱屈而死。宝玉作《芙蓉女儿诔》凭吊,字字泣血。(1分) 五、阅读下面文字材料,根据要求答题。(6分)

A. 生命也许起源于火星(文) 答案(略)

(1)(5分) 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和E不给分。

(2)(6分)

①达尔文虽然满意自己的理论,但他的理论还需要洪大量的支持材料加以证明;②他发现进化论时才29岁,那里他还没有专业地位,担心发表他的理论会危及自己有前途的事业;③他的朝代理论实际上就是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而这一点会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 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6分)

①达尔文故意拖延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因为他认为当时发表的时机还不成熟;②达尔文有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唯物观的注意,而在当时这是比进化论本身更加异端的思想;③达尔文从来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只把自己的工作严格局限在科学研究的框架内。

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

观点一:“疑惑”指怀疑批判和精神,“知识”指科学知识。 作者认为,既要运用科学知识,又要坚持批判精神,勇于创新。

观点二:“疑惑”指阿瑟 柯依斯勒对达尔文的反对态度,“知识”指体现传统西方思想的知识。 作者认为,有了进化论,并不妨碍人类在探索世界客观规律、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保持对神应有的敬畏。

观点三:“疑惑”指达尔文对神的怀疑,“知识”指他已发现的进化论。 作者认为,虽然有神论在当时仍占统治地位,仍然可以怀疑它;尽管进化论在当时还不为人们普遍赞同,仍然需要支持。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观点明确,给4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4分。

高考文言文阅读 限时训练(2008-09-16 22:12:18)

转载标签: 郑濂文言文阅读太祖郑氏孝义 分类: 素材积累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郑濂,字仲德,浦江人。其家累世同居,凡三百年。郑氏家法,代以一人主家政。濂受知于太祖,昆弟由是显。濂诣京师,太祖问治家长久之道;赐之果,濂拜赐怀归,剖分家人。帝闻嘉叹,欲官之,以老辞。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会有诉郑氏交通者,吏捕之,兄弟六人争欲行,濂弟湜竞往。时濂在京师,迎谓曰:“吾居长,当任罪。”湜曰:“兄年老,吾自往辩。” 二人争入狱。太祖召见曰:“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宥之,立擢湜为左参议,命举所知。湜举同郡王应等五人,皆授参议。湜,字仲持,居官有政声。南靖民为乱,诖误者数百家,湜言于诸将,尽释免。居一岁,入觐,卒子京。十九年,濂坐事当逮,从弟洧曰:“吾家称义门,先世有兄代弟死者,吾可不代兄死乎?”诣吏自诬服,斩于市。洧,字仲宗,受业于宋濂,有学行,乡人哀之,私谥贞义处士。濂卒,弟渶继。二十六年,东宫缺官,命廷里举孝弟敦行者,众以郑氏对。太祖曰:“其里王氏亦仿郑氏家法。”乃征两家子弟年三十上者,悉赴京,根濂弟济与王懃为春坊左、右庶子。后又征濂弟沂,自白衣擢礼部尚书,年余,致仕。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他得官者复数人,郑氏愈显。初,渶尝仕元为浙江行省宣使,主家政数年。建文帝表其门,渶朝谢,御书“孝义家”三字赐之。燕兵既入,有告建文帝匿其家者,遣人索之。渶家厅事中,列十大柜,五

贮经史,五贮兵器备不虞。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成化十年,有司奏郑永朝世敦行义,复旌以孝义之门。自文融至渶,皆以笃行著。文融著《家范》三卷,凡五十八则,子钦增七十则,从子铉又增九十二则,至濂弟涛与从弟泳、澳、湜,白于兄濂、源,共相损益,定为一百六十八则,刊行焉。(节选自《明史·郑濂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完:灭亡。

B.吾居长,当任罪 任:承担。

C.宥之,立握得为左参议 宥:宽恕。

D.居一岁,入觐,卒于京 觐:拜见。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郑波全家“孝弟敦行”的一组是

①濂拜赐怀归,剖分家人 ②兄年老,吾自往辩

③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 ④湜,宇仲持,居宫有政声

⑤诣吏自诬服,斩于市 ⑥他得官者复数人

A 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③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源是浦江人,其家世世代代共同居住,有很好家声。他深受皇上赏识,其兄弟也因此显荣。皇上问及他的治家之道,又欲授予官职,郑濂却以年老谢绝。

B.郑濂兄弟极为友爱,有人告发郑氏有罪,官吏抓捕他们时,众兄弟竞相揽过责任,郑濂与弟又争相入狱。皇上得知后,不信郑氏有罪,并当即提拔其弟郑湜。

C.郑濂的家风受到普遍赞扬。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同乡王氏仿效郑氏家法,两族之中入选宫员很多,郑氏的家声因此更为显赫。

D.郑濂死后,郑换主持家政,受到建文帝表彰,御书“孝义家”赐给郑氏。郑氏祖上以践行孝义闻名,为给子孙留下规制,著《家范》三卷,由后人增删刊行。

文言文阅读精选

十一

贞观十年,魏征上疏曰:

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

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洪培欣语文

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

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

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①,

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②,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应,

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

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

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

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

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将有所间乎?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必怀

之以德,待之以信,厉之以义,节之以礼,然后善善而恶恶,审罚而明赏。则小人绝其私佞,

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

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③将何望哉! 洪培欣语文网

太宗览疏叹曰:“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节选自《贞观政要·诚信》,有删节)洪培欣

语文网

【注】①鼓:城邑名。②啬夫:秦汉时的乡官,这里指掌管鼓城的官员。③永锡祚胤:

锡,赐福;祚,读zuò,赐福、保佑;胤,读yìn,子孙后代。祚胤:福运及于后代子孙。

洪培欣语文网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无疲士大夫 疲:疲惫洪培欣语文网

B.此极非其善者 极:极端,过分

C.厉之以义 厉:通“励”,勉励

D.审罚而明赏 审:清楚地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日 B.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

而君幸于赵王 洪培欣语文网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然后善善而恶恶 D.必怀之以德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洪培欣语文网 作《师说》以贻之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

/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洪培欣语文网

B.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

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C.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

/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D.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

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洪培欣语文网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魏征给唐太宗的谏言,他认为君臣之间惟有诚信,才能君尽其礼,臣尽其忠。洪

培欣语文网

B.小人有功也应赏,但赏小人则会助长奸佞之风,这是穆伯不采纳馈间伦的建议的原因。

洪培欣语文网

C.管仲认为,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远避小人是称霸的前提,其中远避小人尤其重要。

D.穆伯认为,一个大国之君对待臣下只有讲求德信义礼,才能让“君子小人是非不杂”,

君子更能尽忠。洪培欣语文网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3分)

(2)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3分)

(3)则小人绝其私佞,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4分)

1、A洪培欣语文网

2、B。【解析】B项,都为定语后置的标志。(盛:美好。可以让至高无上的美好的德行)A

项,介词,“向”;介词,“被”。C项,表并列,“并且”;表转折,“却”。D项,介词,“用”;

连词,表目的,“来”。

3、C。【解析】根据文意可作出判断。洪培欣语文网

4、D。【解析】这是魏征说的话,他以管仲、穆伯的言行为例证,然后归纳阐述这一观点。

洪培欣语文网

5、(1)晋时的中行穆伯攻打鼓城,攻了一年也没有攻下来。(2)奸诈的人得志,这就会使晋国

的人放弃仁义而去做一些奸诈的事。那即使我得到了鼓城,又有什么用呢? (3)那么,小人放

弃了他们的奸诈,君子自强不息,那种不必费力也能治理好天下的局面,还会等多久呢?

十二、芋老人传

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

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

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洪培欣语文网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

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

矣。洪培欣语文网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

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

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

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

佐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

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

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

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

相,有卿、尹,有刺使、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帏,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

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

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

著。洪培欣语文网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

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

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

然。 【注释】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此指偶然相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就:参加

B.谓老人与相国有旧 旧:老交情

C.厚资而遣之洪培欣语文资:赏赐

D.相国遽惊谢曰 谢:道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B.致郁郁而死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C.以污贿不饬罢 木欣欣以向荣

D.或传闻之过实耶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

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洪培欣语文网

B.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

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C.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

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D.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

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用传记方式借题发挥的讽世之作,讽喻因地位改变“而忘昔日”的种

种世态。洪培欣语文网

B.芋老人的借芋说理是全文的主要部分,由回答相国“何向者之香而甘也”直

截了当地提出“时、位移人”的论点。

C.芋老人所谓“芋视乃妇”,即厌弃糟糠之妻,“芋视乃友”,即忘记贫贱之交,

“芋视乃学”,即品性堕落,渎职犯法,由家庭、朋友到个人与社会之间,此三者危害的范

围比较大。

D.篇末“赞曰”,这是用史家笔法,由作者直接评论芋老人其人其事,在写法上,

表明了传记体的格式,从意义上说,深化题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2)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3)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1.D[解析]谢,谢罪。洪培欣语文网

2.C[解析] A项中的“于”都是介词,意为“在”。B项中的“而”均为表示修饰关系的连

词。C项中前一个“以”是介词,“因为”;后一个“以”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D项中的

“或”都是副词,“或许”的意思。

3.B(原文为“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

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4.C(文章中芋老人说完“芋视乃妇”、“芋视乃友”和“芋视乃学”后,还说了一句话“是

犹可言也”,说明比之“芋视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来说,前者危害的范围是比较小的。)

洪培欣语文网

5.(1)还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

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

(2)这么说来,那么世人由于眼前而忘掉了过去,哪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

洪培欣语文网

(3)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书人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却能够说

得出来,往往就是这个样子。

【参考译文】

芋老人,他是慈水县祝家渡人。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

一天,有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

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回来。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

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再为他盛了一碗,书生

吃得肚子饱饱的。笑着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芋头的恩情啊!”雨停了后,书

生就告别离开。

十多年后,书生因为科举考试名列前茅,当了宰相。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

头给他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么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么香,那

么甜呢!”于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

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

老人的儿子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

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也

放下手中的筷说:“为什么从前吃的芋头就那么香,那么甜呢!”芋老人走上前说:“还是同

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

味啊!从前,相公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

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在朝廷上分得皇帝赏赐的膳食,大摆

酒席,列鼎而食,哪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我还是很高兴相国您只在食芋一事上忘记

旧情。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织布

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于是宠爱其他的

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子看成像

芋头一样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用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户,

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来乙先考中及第,进入官场当了官,听

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

成像芋头一样了。我更听说过某某谁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己如果得志显达

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可是真的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

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这还可以原

谅。我老人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

卿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折帘撩幔。然

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灾难和坏事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

然把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于芋头了。这么说来,

世人由于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哪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

老人话没说完,宰相赶紧向他谢罪说:“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

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护送他回去,于是芋老人的名声大为显扬。

我赞许说:芋老人能够在无意中遇到宰相,一见如故,进而和他结缘,真是奇特的事

情哪!不知道宰相像哪一种人?能否不愧对老人家的话呢?不过,从他能够不忘怀那顿芋头

看来,应该是好过那些连老人都把他看成像芋头一样的人吧!只是奇怪芋老人虽然读过些书,

又怎么擅长说话到这样的地步,难道他真是明白道理的人吗?或许传闻夸大了事实吧?天下

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书人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却能够说得出来,往

往就是这个样子。”

十三、新修滕王阁记

韩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

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

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

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

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②为御史

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

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

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

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③,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

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

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

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洪培欣语文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

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

公游,尚能为公赋之。洪培欣语文网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洪培欣语文网

注:①三王: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写《滕王阁赋》的王绪.写《重修滕王阁记》的王仲

舒 ②中书舍人太原王公:王仲舒 ③浃和:和睦

1.对下列句加点的词解释最不准确的一项是 ( )洪培欣语文网

A.移刺袁州洪培欣语文网 刺:担任刺史

B.窃寄目偿所愿焉 偿:满足

C.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 造:制造

D.词列三王之次洪培欣语文网次:次序.行列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C.以言事斥守揭阳洪培欣语文网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乃不辞而承公命 洪培欣语文网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作者没有游滕王阁原因的一组是 ( )

①系官于朝,愿莫之遂。②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 ③便道取疾以

至海上 ④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 ⑤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 ⑥窃喜载名其上 洪培欣语文网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仅用数语记叙重修滕王阁之事,其余几乎均围绕向往登滕王阁而不得来

抒写,既抒写自己向往之情,也颂扬了王仲舒的政绩。

B.文章三次写自己没有游滕王阁的原因,其中写前两次不得游是第三次不得游

的衬笔。洪培欣语文网

C.作者写第三次不得游滕王阁,实际上又是叙王仲舒政绩的衬笔,将王仲舒的

政绩不经意中叙入。

D.韩愈极力倡导古文,却称赞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壮其文辞”,以能“词列

三王之次”为荣,可见,韩愈还是认为古文不如骈文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4分)

(2)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3分)

(3)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3分)

1.C造:到达洪培欣语文网

2.A而:表转折,却(B兼词“于此”/疑问代词,相当于“何”“哪里”C以:因为/相

当于“而”,而且,又 D于是,就/却,竟然)

3.B洪培欣语文网

4.D韩愈不认为古文不如骈文

5.

(1)4分译文:我私下里高兴侥幸地对自己说,认为应当能够亲自到南昌府,接受您的管

制,在您的手下做官。(幸:侥幸。诣:到。执事:做事情,主持工作。“幸.诣.执事”各

一分。大意一分)

(2)3分译文:但是我的地方没有一件事情可借来出行,又怎么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麻烦

你的接待之人? (乃:却,竟然。假:借。勤:使„„劳累。“乃.假.勤”各一分。)洪

培欣语文网

(3)3分译文:今天刚好一周月,您又来这设宴。您怎么能没有情感呢?(适:刚刚,正

好。期月:满一月。乌:怎么。“适.期月.乌”各一分。)

附译文:洪培欣语文网

韩愈年轻的时候听说江南多有(宜于)登临观赏的美景,只有滕王阁是第一。有瑰丽,雄伟.奇

绝.独特的称号。等到三王写这些文章,觉得他们文章很壮美,更加想去那里看一看然后来

阅读前人文章,以便忘记我的忧愁。受在朝廷做官的束缚,参观滕王阁的愿望没有机会实现。

十四年,因为谈论事情(佛骨)被贬留守揭阳,因为想近便,走了捷径,以至取道海上,又

不能够过往南昌来看看所说的滕王阁。这年冬天,因为皇帝庆祝年号,在国内施加恩德,转

任袁州。袁州是南昌的附属地方,我私下里高兴侥幸地对自己说,认为应当能够亲自到南昌

府,接受您的管制,在您的手下做官,等到没有事情将要返还的时候,或许可以有一机会到

滕王阁的所在,我私下里寄托眼睛满足所期望的事情啊。到了袁州七月的时候,把中书舍人

太原王公作为御使中丞的诏书下达了,考察江南西道;洪.江.饶等地都是所属管治的地方。

八个地方的百姓,以前不方便的以及要求不能满足的,王公到了之后,都停止了,一切都正

常运行。大的事情通过使者告知,小的事情立刻就改变了,过了一些时日,在短时间内,百

姓有美好的品德,然而您在很远的地方游山玩水。我虽然想提出些意见,谈论利益和弊端,

在你的府下听从命令,但是我的地方没有一件事情可借来出行,又怎么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

麻烦你的接待之人?于是滕王阁又没有机会来到达啊。洪培欣语文网

这年九月,百姓和官员融洽,您和监军让人设宴在这个地方,文官武将宾客士人都在

酒席上。宴会进行中途,汇合各种言辞说,这阁子若不修整,将毁坏。以前您作为这里的官

员,有恰当理由来使它新,您的文章,确实写在墙壁上。现在三十年后,您来到南昌做地方

长官,今天刚好一周月,您又来这设宴。您怎么能没有情感呢?您说是。于是栋梁,腐烂变

黑弯曲折断的楹柱屋梁椽子木板栏杆,破败残缺的屋盖瓦片台阶砖子,色彩中浸坏模糊不鲜

艳的,修治他就停止。没有比前人奢侈,没有荒废作为后人的景观。洪培欣语文网

工程已经完成,您和大家喝酒,同时写信命令我替你记录这件事情。我既然因为没有

到达景观做叹息,私下里高兴名字能列在它的上面,文章列在三王的下边,有荣耀啊。于是

不推辞接受了您的命令。那山河的优美,登临眺望的快乐,即使年龄很大了,如果能获得机

会和您一起游玩,还能为您做文章。

十四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末朱熹之传,往

从之游,尽受其学。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入见,太

祖喜日:“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除黄州同知,曰:“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期

年,治行闻。十四年,命为大理寺卿。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

会于蒋山,应对称旨盘辄赐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

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

继争之。汶辉疏言:“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今勋旧耆德

成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

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则太平可立致

矣。”帝不听。诸僧怙宠者,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设左右

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皆高其品秩。一道教亦然。一度僧尼遭士至逾数万。

仕鲁疏言:“陛下方创业,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

十上,亦不听。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遽请

于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高@¥资*源&&网陛下笏,乞赐骸骨,

归田里。”逮置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阶下。(节选自《明史·李仕鲁传》)洪

培欣语文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往从之游,尽受其学洪培欣语文网 游:求学

B.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 洪培欣语文网济:渡过

C.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视:和„„比较

D.皆高其品秩洪培欣语文网洪培欣语文网高:提高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夸仕鲁“刚介”的一组是 ( )

①足不窥户外者三年 ②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 ③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

德行文章之彦 ④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 ⑤章数十上,亦不听 ⑥遂置笏于地洪培欣语

文网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仕鲁少年时聪明好学,潜心研究学问,又得到了阳朱公迁的教导,终于成为

明初鄱著名儒士,参加科举考试顺利进入朝廷为官。

B.明太祖很赏识李仕鲁,见到李仕鲁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先任命他为黄

州同知,后来因政绩卓著又让他担任大理寺卿。

C.明太祖登基之后,崇尚佛教,重用僧人,委以高官,把他们当做亲信,以至于

那些僧人为非作歹,进谗言诋毁大臣。洪培欣语文网

D.对于佛道二教的盛行,李仕鲁深感忧虑,他竭力上疏劝谏皇帝,但是皇帝没有

采纳他的意见,于是李仕鲁坚决辞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3分)

(2)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3分)

(3)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4分)

1.B(济:帮助)洪培欣语文网

2.B

六句话中第①句是说李仕鲁三年不出家门,潜力读书。第③旬与李仕鲁无关,是说陈

汶辉上奏疏力求皇帝选用道德行为文章才德杰出的人。

3.A洪培欣语文网

错在“参加科举考试顺利进入朝廷为官”。文段中说“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

鲁”,可见李仕鲁是在官吏举荐下入朝做官的。洪培欣语文网

4.文言翻译(10分)

①多次在蒋山建法会,如果应答皇帝当庭提出问题符合皇帝心意的就赐给金袈裟衣。

(文意通顺,1分;“于蒋山”,句式1分;“称旨”1分。)

②正要推崇朱氏学问,把排除佛学作为自己的任务(或责任)。(“推明”也可译作“推

出阐明”等:“辟”也可译作“辟除”、“除去”、“去除”等。) (文意通顺,1分,“推明”、

“辟”各1分。)

③陛下深深沉溺佛教,怪不得我的话听不进去。(“无惑乎”也可译作“难怪”等;“臣

言之不如”也可译作“听不进我的话”等。)(“溺”、“无惑”、“言之不入”各1分,文意通

顺,1分)洪培欣语文网

文言参考译文:洪培欣语文网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年少时聪颖灵敏,专心好学,三年不出大门一步。听说鄱

阳莱公迁得到宋代朱熹的真传,前往跟随他学习,全部学到了他的学问。太祖原来就知道仕

鲁声名,洪或年间,皇帝下诏寻求通晓朱氏学说的人,有司推荐仕鲁。入朝受到皇帝的接见,

太袒非常高兴的说:“我寻找你很长时间了,为何到现在才能见到你。”任命为黄州同知,说:

“我暂且拿民事来考考你,等你展现才能后再召见你。”一年后,治理的政绩显著。十四年,

任命他为大理寺卿。皇帝自登基后,对佛教很爱好,下诏征寻东南戒德僧,多次在蒋山建法

会,如果应答皇帝当庭提出问题符合皇帝心意的就赐给金袈裟衣,诏到宫中,赐坐和他谈论

佛教之事:吴印、华克勤这些人,都被提拔为大官,他们经常安排耳目监听时事,因此这批

人十分蛮横,用谗言诋毁大臣。满朝官员元入敢说,只有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为此事和

皇帝争辩。汶辉上疏说:?自古有帝王以来,没有听说官员和僧人,共同任官成为同事,可

以相互帮助的。现在故旧老臣都考虑辞去俸禄分爵位,而僧人和一些耳目竞然更加用谗言诬

陷。如刘基、徐达的被猜疑,李善长、周德兴的被诽谤,和萧何、一韩信相比,其危害疑忌

相去能有多远呢?真心希望陛下任用辅佐帝王的亲信,全部选取德才兼备的俊才,那么陶家

太平很快就可以实现了。”帝不听从。那些依仗受到宠幸的僧人,就请求为释氏创立专职官

员。于是把原先所设置善世院改为僧录司;设置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职,

都提高他们康先品级俸禄。道教也是这样。估计僧尼道士超过几万人。仕鲁上疏说:“陛下

正在创建手秋功业,凡是意图所指的地方,就应是指示给子孙万世的法规章程,为什么舍弃

儒家圣学而崇尚佛教异端呢?”奏章上了数十次,均不被皇帝采纳。仕鲁性格刚直耿介,是

从学习儒术起家的,正要推崇朱氏学,把排除佛学作为自己的任务。等到上疏的建议不被采

纳:就向皇帝请求说:“陛下深深沉溺佛教,怪不得我的话听不进去。归还陛下笏板,请求

允许我告老还乡,回归故里。”于是把笏板放在地已。皇帝大怒,命令武士击打之,立即毙

死于台阶下。洪培欣语文网

十五

李奕畴,字书年,河南夏邑人。乾隆四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大考改礼部主事,

典贵州乡试,游①迁郎中。五十七年,出为山西宁武知府,调平阳,有政声。历江苏粮道、

山东按察使。嘉庆十一年,坐巡抚保荐属吏违例,牵连被议,左迁江南河库道。洪培欣语文

十三年,迁安徽按察使,治狱明慎,多平反。霍丘民范受之者,赘於顾氏,与妻反

目,外出久不归。县令误听讹言,谓其妻私於邻杨三,锻炼成狱,当顾氏、杨三谋杀罪,其

母与弟及佣工某加功,实无左证,五人者不胜刑,皆诬服。奕畴阅供词,疑之,骤诘曰:“尔

曹言骨已被焚,然尚有脏腑肠胃,弃之何所?”囚不能对,惟伏地哭。奕畴慨然曰:“是有

冤!”使干吏侦之,至陈姓家,言正月十五夜受之曾过宿,而谳曰被杀在十三日,乃缓系诸

囚,严缉受之。久之,受之忽自归,则以负博远避,不敢使家人知所在,今始闻大狱起,乃

归投案也。事得白。奕畴故无子,狱既解,乃生子铭皖。民间传颂,至演为剧曲。就迁布政

使。

十八年,擢浙江巡抚。时近畿教匪未靖,或言严、衢两郡匪徒传习天罡会,诏奕畴严治。奕

畴逮讯叶机、姚汉楫等,实止愚民相聚诵经祈福,无逆迹,坐罪首犯数人,株连皆省释。安

徽、江西游民来浙租山垦种者日众,言官请禁。奕畴疏陈势难遽逐,请分年遣令回籍。上悟

曰:“兹事不易言。游民皆无恒产,驱之此省,又转徙他省,断不能复归乡里。”命徐谋教养,

俾流亡者变为土著,乃得安。

寻授漕运总督,在任五年,运务无误。奕畴固长者,待下宽,坐滥委运弁降四级,命以吏、

礼二部郎中用。复以运弁纵容帮丁索费,被劾,降主事。二十五年,宣宗即位,命奕畴以尚

书守护昌陵。道光二年,原品休致。十九年,重宴鹿鸣②,加太子少保。明年,会榜重逢,

子铭皖适登第,同与恩荣宴,称盛事焉。二十四年,卒,年九十有一。《清史稿》

[注]:①游:古同“荐”,再,屡次,接连。②重宴鹿鸣:为中举后六十周年皇上御赐

庆典大宴,获此殊遇得此殊荣者寥若晨星,很是罕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典贵州乡试洪培欣语文网 典:主诗、掌管

B.治狱明慎洪培欣语文网洪培欣语文网治:审理

C.当顾氏、杨三谋杀罪洪培欣语文网 当:理当

D.坐滥委运弁降四级洪培欣语文网 滥:随意、任意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奕畴治狱明慎的一项是( )(3分)洪培欣

语文网

①奕畴阅供词,疑之 ③奕畴使干吏侦之 ③狱既解,乃生子铭皖 ④株连皆省释 ⑤请年遣令回籍 ⑥在任五年,运务无误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奕畴在山西先后任宁武、平阳知府,在当地声誉很好,后任江苏粮道、山东

按察使,因为巡抚保荐所属官吏违例,李奕畴受到牵连被降职。

B.李奕畴任安徽按察使时因平反顾氏冤案被民间传颂,在审理叶机、姚汉楫教匪

案时,得知只是百姓聚集在一起诵经祈福,于是只给几个首犯判了罪。

C.李奕畴任漕运总督时因为随意委派运粮官被连降四级,后又因为运粮官纵容帮

丁索取钱财,奕畴被弹劾,降为主事。洪培欣语文网

D.道光十九年,奕畴获得朝廷重宴鹿鸣,加太子少保衔,第 二年儿子李铭皖好中

第,父子一起参加恩 荣宴,当时人们称为盛事。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县令误听讹言,谓其妻私于邻杨三,锻炼成狱。(3)

(2)久之,受之忽自归,则以负博远避,不敢使家人知所在。(3分)

(3)命徐谋教养,俾流亡者变为土著,乃得安。(4分)

1.C(当:判罪)洪培欣语文网

2.B(③是李奕畴治狱明慎的回报⑤是李奕畴宽厚待民⑥与治狱无关)

3.B(审理叶机、姚汉楫教匪案是李奕畴任浙江巡抚时的事。)

4.(1)县令误听了流言,认为范受之的妻子和邻居杨三私通,拷打折磨成冤案。(“私”、“锻炼”各1分,句子通顺1分)洪培欣语文网

(2)过了很久,范受之突然自己回来了,原来是因为赌博输钱到远方去躲避,不敢让家里人知道他在哪里。(“以”、“负博”各1分,句子通顺1分)

(3)于是命令慢慢想办法教养他们,使这些流亡的游民变为土著居民,于是地方得以安定。(“徐”、“俾”、“乃”各1分,句子通顺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洪培欣语文网

李奕畴,字书年,是河南夏邑人。乾隆四十五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授予检讨的官职。后经吏部大考后改授礼部主事之职,主持贵州的乡试,被推荐升任郎中。乾隆五十七年,出任为山西宁武知府,后调任平阳知府,处理政事声誉很好。历任江苏粮道、山东按察使。嘉庆十一年,因为巡抚保荐所属官吏违背朝廷常例,李奕畴受到牵连被指责,降职任江南河库道。洪培欣语文网

嘉庆十三年,任安徽按察使,审理案件明智谨慎,平反了很多冤案。霍邱县一个叫范受之的人,入赘到姓顾的人家为婿,后来和妻子反目成仇,外出后很久没有回家。县令误听了流言,认为范受之的妻子和邻居杨三私通,拷打折磨成案,判处顾氏、杨三谋杀罪,顾氏母亲、弟弟和佣工某某为协同谋杀,实际上并没有证五个人无法忍受严刑拷打,都无辜而服罪。奕畴查阅了供词,非常怀疑,突然问:“你们说尸骨已经被焚毁,但是还有脏腑肠胃,扔在什么地方了?”囚犯无法回答,只是伏地痛哭。奕畴愤然说:“这一定有冤情。”于是派精干的差吏侦查这个案件,差吏到了一个姓陈的人家,陈家人说正月十五夜范受之曾经在他家拜访住宿,可是审案时却说范受之正月十三日被杀。于是李奕畴暂缓羁押囚犯,严查范受之。过了很久,范受之突然自己回来了,原来是因为赌输钱到远方去躲避,不敢让家里人知道他在哪里,现在才知道因为自己兴起了大案,于是回来报案。这样事情得以弄明白了。奕畴本来没有儿子,弄清了这个案件后生下了儿子李铭皖。民间传颂,以至把这件事演为剧曲。后任安徽布政使。

嘉庆十八年,升任浙江巡抚。当时京城附近的教匪还没有肃清,有人说严州、衢州两郡的匪徒流传习学天罡会,朝廷下诏要求奕畴严加惩治。奕畴逮捕审讯叶机、姚汉楫等人,得知实际上只是愚民聚集在一起诵经祈福,没有叛逆的迹象,奕畴只给几个首犯判了罪,其他株连的人都释放了。安徽、江西的游民来浙江租山开荒种地的人一天天增加,言官请求朝廷禁止。奕畴给朝廷上疏陈述当时的情势很难立即驱逐,请求朝廷分年份遣送这些游民让他们回到原籍。皇上醒悟说:“这事不要轻易再说。游民都没有固定的家产,驱赶他们离开这个省,他们又转迁到其他省,断断不能重新回归故乡。”于是命令慢慢想办法教养他们,使这流亡 的游民变为土著居民,于是地方得以安定。洪培欣语文网

不久奕畴被授予漕运总督之职,在任五年,漕运的事情从来没有耽误过。奕畴本来是忠厚的长者,对待下属很宽厚,因为随意委派运粮官被连降四级,命以吏、礼二部郎中的职务使用。后又因为运粮官纵容帮丁索取钱财,奕畴被弹劾,降为主事。嘉庆二十五年,宣宗即位,命奕畴以尚书的身份守护昌陵。道光二年,按原来的品级退休。道光十九年,奕畴获得朝廷重宴鹿呜,加太子少保衔。第二年,会榜重逢,儿子李铭皖恰好中第,父子一起参加恩荣宴,当时人们称为盛事。道光二十四年去世,享年九十一岁。洪培欣语文网 十六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父

协,以见远蹈义忤时,遂不仕进。梁元帝为湘东王,引协为其府记室参军。协不得已,乃应

命。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

梁元帝手敕报曰:“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洪

培欣语文网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

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在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

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

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

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

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昉等

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

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

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

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

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洪培欣语文网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

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

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

集十卷行于世。(《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武帝深恨之 恨:怨恨

B.然以恩旧,每优容之 优容:宽容

C.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假:授,给予

D.命引出,将戮之洪培欣语 引:拉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颜之仪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 ②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 ③及帝杀王轨,

之仪固谏 ④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⑤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 ⑥此天子

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洪培欣语文网

A.①③⑥ B. ②③⑥ C.②④⑤ D. 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之仪幼年颖悟,长大后,喜欢写词赋,曾经给梁元帝进献了一篇《神州颂》,文辞典

雅富丽,梁元帝亲自回书称赞他的才能。洪培欣语文网

B.颜之仪曾被选为太子侍读,可后来太子征讨吐谷浑时,在军中有不轨行为,其他人都因

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

C.宣帝去世后,刘昉、郑译等人伪造遗诏,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颜之仪知道不是宣

帝的旨意,拒绝相从。

D.隋文帝做了皇帝后,将他征回京师,加封了他爵位,认为颜之仪是一位能“见危授命,

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洪培欣语文网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5分)

(2)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5分)

1、A 2 B 3、C洪培欣语文网

4、(1)宣帝其后刑法政治偏邪,昏庸骄纵一天比一天厉害,颜之仪屡次冒犯主上的尊严进

谏,虽然未被采纳,始终未停止上谏言。(“刑政乖僻”1分,“犯颜”1分,“见”1分,“止”

1分,大意1分)(2)危难时刻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改变节

操,古人也难做到,用什么来嘉奖你。(“见”1分,“临”1分,“夺”1分,“何以”1分,

大意1分)

文言文参考翻译

颜之仪字子升,是琅邪临沂人,晋侍中颜含第九代孙。祖父颜见远,任齐御史治书。在朝中

神情庄重态度严肃,居官称职,为人称扬。到梁武帝执政时,以疾病为由辞官。不久齐和帝

突然而死,见远大哭而致气绝。梁武帝深感遗憾,对朝臣说:“我自从顺应天命和顺从人心

临政以来,参与干涉天下人事,而颜见远竟至于如此。”当时称赞他忠烈,都为他感叹。父

亲颜协,因为见远蹈义触犯时政权要,因而不任官职。梁元帝做湘东王,推荐颜协任其府记

室参军。颜协不得已,只好赴任。洪培欣语文网

之仪幼年颖悟,三岁时能读《孝经》。长大后,博览群书,喜好写词赋。曾经进献《神州颂》,

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手回书说:“枚乘父子都能与梁王游学,应贞两代,都被称赞为有

文学才能。我寻求才子,心中的郁塞得到很大宽解。” 洪培欣语文网

江陵平定后,颜之仪按照规定迁到长安。世宗任其为麟趾学士,不久迁升为司书上士。高祖

刚设立太子,认真替他选择师傅,选之仪为侍读。太子后来征讨吐谷浑,在军中有不轨行为,

郑译等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因而授任小宫尹,

封平阳县男,食邑二百户。宣帝即位,晋位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加食

邑一千户。宣帝其后刑法政治乖僻,越来越昏纵,颜之仪屡次冒犯主上的尊严进谏,虽然未

被采纳,始终未停止上谏言。宣帝十分忌恨他。但由于有旧恩,也一直加以优容。当宣帝杀

王轨,颜之仪坚持进谏。宣帝大怒,想将他也处死。后来以他诚实正直而无私心,没有执行。

洪培欣语文网

宣帝去世,刘昉、郑译等伪造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助少主。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

意,拒绝相从。刘昉等人草诏而署名之后,逼迫之仪接着署名。颜之仪厉声对刘昉等人说:

“主上去世,继嗣之子年幼,朝廷大权应该由才能杰出的宗族掌握。现在皇亲之中,赵王年

龄最大,以亲以德来说,都应该寄以重任。你们备受朝恩,应一心尽忠报国,怎么能一下子

就将朝庭大权交给别人!之仪只是一死罢了,不能欺骗先帝。”因此刘昉等人知道他不可屈

服,于是代替之仪署名而公布。隋文帝后来又索要符玺,颜之仪又正色说:“这是天子的信

物,自有主人,做宰相的为什么要?”隋文帝因此大怒,下令带出去,想杀掉他,但是因为

他在民众中声望很高,才放掉他。出朝做西疆郡守。

隋文帝做了皇帝,下诏将他征回京师,进爵为新野郡公。开皇五年,任为集州刺史。在任期

间州内清平安宁,各民族百姓都很喜欢。十年正月,之仪按例上朝廷去进见。隋文帝见到后

就认出了他,命带他到御座前,对他说:“危难时刻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面临生死存亡的

紧急关头而不改变节操,古人也难做到,用什么来嘉奖你。”于是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

一年冬,去世,终年六十九岁。有文集十卷行于世。洪培欣语文网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一)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12 分 )

高祖孝文皇帝①,讳宏,显祖献文帝之长子,母曰李夫人。三年夏六月辛未,立为皇太子。

五年秋八月丙午,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

帝虽于大臣持法不纵,然性宽慈。进食者曾以热羹覆帝手,又曾于食中得虫秽之物,并

笑而恕之。宦者先有谮帝于太后,太后大怒,杖帝数十,帝默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后,亦

不以介意。

孝文皇帝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天地、五郊、宗庙二分

之礼,常必躬亲,不以寒暑为倦。尚书奏案,多自寻省。百官大小,无不留心,务于周洽。

每言: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御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常从容谓

史官曰:“直书时事,无讳国恶。人君威福于民,史复不书,将何所惧?”南北征巡,有司奏

请修道,帝曰:“粗修桥梁,通舆马便止,不须去草铲令平也。”凡所修造,不得已而为之,

不为不急之事损民力也。巡幸淮南,如在内地,军事须伐民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民稻粟

无所伤践。

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

该涉。善谈《老》《庄》,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

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太和十年以后诏册,皆帝之文也。自余文章,百有余篇。

爱奇好士,情如饥渴。待纳朝贤,随才轻重,常寄以布素之意。悠然玄览,不以世务婴心。

又少而善射,有膂力。年十余岁,能以指弹碎羊髀骨。及射禽兽,莫不随所志毙之。至年十

五,便不复杀生,射猎之事悉止。性俭素,常服浣濯之衣,鞍勒铁木而已。帝之雅志,皆此

类也。 (节选自《魏书?帝纪第七》)

【注】①孝文皇帝(467—499):南北朝北魏皇帝,鲜卑族,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必躬亲,不以寒暑为倦 躬:亲自

B.巡幸淮南,如在内地 幸:宠幸

C.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雅:平素

D.不以世务婴心 婴:缠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帝虽于大臣持法不纵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B. 并笑而恕之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去

C. 凡为人君,患于不均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3.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孝文皇帝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3分)

译: ② 军事须伐民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民稻粟无所伤践。(3分)

译:

二、(6分)4.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这首诗二、三联很讲究炼字,请选取其中的“满”和“生”,简析其表达效果。(3分)

答:

(2)联系全诗,简析首尾两句的表现手法,并简述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

答:

三、(10分)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 (柳永《望海潮》)

(4)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5)倩何人唤取, ! (辛弃疾《水龙吟》)

(6)三杯两盏淡酒, ! (李清照《声声慢》)

(7)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8) ,访风景于崇阿。 (王勃《滕王阁序》)

(9)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王勃《滕王阁序》)

(10)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 (李密《陈情表》)

四、(9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曹刘大军在汉中展开激战。曹军战局不利,曹操发布“鸡肋”军令,主簿杨修认为曹

操即将退兵,被曹操斩杀。不久曹军战败,刘备夺取汉中,又乘势夺取西川,流放刘璋,晋

位汉中王,封关羽、张飞、赵云、魏延、黄忠为“五虎上将”。 (《三国演义》)

B.刘备为替关羽复仇,不听劝谏,执意率军讨吴。孙权起用陆逊指挥作战。陆逊力排众议,

决定坚守,不与蜀军交战;待蜀军疲惫不堪、戒备松懈时,采用火攻,尽烧蜀军四十多座军

营。蜀军溃败,刘备败走白帝城,后病发而死。 (《三国演义》)

C.薛宝钗养病梨香院,贾宝玉前往探望。宝钗赏鉴通灵宝玉,念出玉石正面“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八个字,莺儿听了便说这两句和宝钗金锁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看宝钗的项

圈上果然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 (《红楼梦》)

D.黛玉夜访怡红院,却因晴雯不开门而错疑宝玉;后又见宝玉送宝钗出来,更增误会,夜

间失寐。次日交芒种节祭饯花神,又勾起伤春愁思,便独自一人把些残花落瓣在幽僻处掩埋,

不由感花伤己,哭吟《葬花吟》。宝玉听着,不觉恸倒。 (《红楼梦》)

E.众人于秋爽斋商议起诗社之事,李纨自荐掌坛,自号“稻香老农”,探春自称“蘅芜君”,

给黛玉起号“潇湘妃子”,称宝钗“蕉下客”,其余人也各取了别号。即日开社咏白海棠,李纨、

探春评黛玉诗夺魁。 (《红楼梦》)

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说:“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

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请以《三

国演义》的相关情节为例,简述关羽“以短取败”的经过。

(2)下面文字是《红楼梦》里的一段人物判词: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

空牵念。

这段判词写的是哪一个人物?请简述这个人物的一个故事。

五、阅读下面文字材料,根据要求答题。(6分)

有研究认为,生命也许起源于火星,通过落到地球的陨石而传播到地球。

1996年8月7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华盛顿召开了令人难忘的新闻发布会。科学

家在地球的外星环境中发现了生命信号,这块45亿年前与火星生命共存的ALH84001火星

陨石是在到达地球13000年之后在南极洲被发现的。这激起了人们的兴趣,使得人们开始重

新认识太阳系内其他星球上的潜在生命。

NASA宣布:有4条证据可以证实,这块石头上曾经有过微生物生命。NASA的丹?戈尔金

虽然对此表示了谨慎的态度,但还是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他说:我们第一次见到了来自地

球以外的生命信号。NASA还迅速展示了令人震惊的微生物化石照片。但是,也有人对这些

证据持有异议。例如,看似微生物化石的虫类结构可能是无生命矿体滑动形成的;与细菌衍

生物相似的一些矿物在电子显微镜下观看时,其微型结构是在不适合生命存在的极高温度下

形成的。

其实,NASA的科学家们后来也不得不承认,他们获取的4条证据也可以解释为非生物性

的。例如,化合物PAH有时与生命体有关联,但也可以存在于汽车尾气中;他们发现了磁

铁矿颗粒,里面有可能会产生微生物,但也可能不会。研究者们还发现,陨石有地球的污染

物。即使陨石中有生命信号存在,也并不能证明火星上曾经产生过生命。(选自《科学画报》,

略有改动)

(1)文中画线的句子“这激起了人们的兴趣”中的“这”指(2分)

(2)简要概括NASA证实ALH84001火星陨石上曾经有过微生物生命的“4条证据”。(4

分)

① ② ③ ④ 达尔文的拖延 斯蒂芬·杰·古尔德

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罗西尼因《威

廉·退尔》而迭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30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罗西·塞耶

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查尔斯·达尔文在1838年就

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

通过历时五年乘坐贝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摇。1837

年7月,他航海回采后不丸,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退变”的笔记。这时的达尔文已经确信进

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教不成功的假说,

他进渐建立了他的中一。观念。连尔文在自侍中写道:“1838年10月,我为7消遣,偶尔

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物日性的观察,已经可以正确认识生存

斗争。我马上联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变异套趋向于保存下来,而不利的变异将被淘

汰,速一蛄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连尔文早就认识到动物驯养者所做的人工选择的重要性。但是直到马尔萨斯的斗争与拥挤的

观点凝练他的思想之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固。达尔文知道得出的是什幺理论,

我们不能将他的拖延归因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性,到1844年,他写出

了他的理论的基本纲要,他还向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

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

他为什么等21年才发表自己的理论?我们可能会把过去正常的时期措误地看作漫长的阶

段,然而21年仍然是一个人正常事业的一半时间,纵然按照生活悠哉游哉的维多利亚时代

的标准来看,那也是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通常的科学特记是有关伟大思想家的明显错误信

息的根源。这类传记往往将伟大的思想家描绘成简单、理性的机器,是凭着不懈的努力,不

受任何其他事情的影响,严格按照客观材料寻觅真理的人。因此r对于达尔文等了21年的

通常解释就是他的工作没有完成。他满意自己的理论,但觉得尚显单薄。他的理论只有等到

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才能发表,这需要时闻。

导致达尔支推迟发表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作简单的解释-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恐惧的

负面作用与增加材料的正面需要至少同样重要。然而,选尔文恐惧什幺呢?他得出进化论的

现点时才29岁,那时他在专业上还没有地位,不可能通过宣扬他所不能证然而他的异端学

说是什幺呢?信奉进化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还不是问题的主要部分。达尔文早年

有关“递变”的笔记中可能含有问题的答案,这些笔记中包含了他所赞同但却害怕发表的一些

观点,即哲学上的唯物主史。这远比进化本身更要异端,没有哪种观点比认为心灵只不过是

大脑的产物,更能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了。

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他故意

避开套众对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注意。他在1880年写道:“我认为直接反对基督教和有神

论,心众不会有什幺影响;而伴随科学的进步逐渐启迪人类的理解力,会更好地促进思想的

自由。因此我一直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而且我本人的工作仅仅局限于科学之内。”

然而他的工作内涵与传统的西方思想确是极大的断裂,我们很难将其纳入这种传统中。例如

阿瑟·柯依斯勒之所以反对选尔文,也是基于不愿接受速尔文的唯物论,而且他还热袁于认

为生命特质中含有特殊性。我承认对此我不太明白。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我们难道因为

自然中的和谐不是设计的就会降低对自然美的赞赏吗?难道因为有数百亿神经元在我们的

颅骨里,我们心灵的潜力就激发不了敬畏吗?

(摘编自《自达尔文以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如同罗西尼和多罗西·塞耶斯等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一样,达尔文在得出进

化理论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引发了很多猜测.

B在创立进化论之前,为了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生物进化的机制,达尔文曾有过不少猜

想,也有过一些假说,但是后来这些都被证明不能成立。

C由于受到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斗争与拥挤观点的启发,达尔文终于确信进化的发生,

认识到人工选择的重要性,并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

D达尔文向他的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就请她帮助

发表这些手稿,这说明他对自己的进化理论十分看重。

E在作者看来,达尔文并不是一台简单、理性的机器,而是一位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

其他任何事情影响,严格根据客观材料追求真理的人。

(2)在作者看来,达尔文21年后才发表他的进化理论,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作者说:“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他的“温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

要分析。(6分)

(4)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说“都应班

坚持”?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11参考答案 2009-12-23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12 分 )

的意思可比照《滕王阁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句,C项“雅”的意思可比照《张衡传》“安

帝雅闻衡善术学”句,D项“婴”的意思可比照《陈情表》“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句。)(本

题3分)

分别可解释为“对于”、“比”,D项“之”分别是第三人称代词“它”、第一人称代词“我”。)(本

题3分)

姓,常常思考用来帮助(救济)百姓的方法(或“手段”)。(也可翻译成“经常考虑靠什么来

帮助老百姓”。)

(本小题3分。关键词“听览”、“哀矜”、“所以”、“济益”,错一处扣1分,语句不通顺者扣

1分。)

② 因军事(需要)必须砍伐老百姓的树木,也一定要留下丝绢偿还树的价值,老百姓的庄

稼也没有损害和践踏。(本小题3分。关键词“酬”、“直”、“伤践”各1分,语句不通顺者扣1分。)

【附文言文翻译】 高祖孝文皇帝,名叫宏,是显祖献文帝的长子,母亲是李夫人。三年夏六月辛未,被立为皇太子。五年秋八月丙午,在太华前殿登上皇帝位。 孝文帝对大臣虽然秉公执法,绝不宽纵,然而性情宽和仁慈。有一次,别人在用餐时用热羹伤了他的手,文帝微笑着予以宽恕;还有一次,在饭中吃出了虫秽之物,文帝还是笑着宽恕了从人。有宦官曾在太后面前说皇帝的不是,太后大怒,打了文帝数十杖。文帝默然而受,

也不进行申辩。太后死后,文帝也不以为意。 文帝亲政后,处理政务,从善如流。他怜恤老百姓,常常思虑怎样来救济百姓。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礼,常常要亲力亲为,不因为天气变化而有所懈怠。看书、批奏折,多是自己琢磨。在朝为官的,无论官职大小,都细心留意,待臣下一定要做到周全融洽。他常说:所有的君主,最怕的就是偏袒不公正、不能诚心诚意对待别人,如果能做到公正和诚心,即便是

胡越之人也可以像兄弟一样的亲近。空闲时他常常告诉史官:“只管秉笔直书,不要回避国家丑恶的事情,如果君主在百姓面前作威作福,史书却不敢如实记录,那么君主还会惧怕什

么呢?”在南北征巡时,有官员上奏请求整治道路,文帝说,只要简单的修桥梁可以通过马车就行了,不用铲草令土地平整。凡是有所修造的,都是不得已而为的,不是紧急的事情坚决不做以免损害了民力。如因军事(需要)必须砍伐老百姓的树木,也一定要留下丝绢偿还树的价值,老百姓的庄稼也没有损害和践踏。

文帝平时喜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的精妙奥义,看过便能阐述。学问不靠老师讲

受,自行探究精妙深奥的内涵。对历史传记百家思想,全面涉猎。善于谈论《老》《庄》学问,尤其精于阐释经义。文采斐然,喜欢写文章,诗赋铭颂各种文体,随兴挥洒。有大家手笔,文思敏捷,倚马立待,完篇之后,一字不改。从太和十年以后的诏书文册,都是文帝亲手撰写。其余的文章,有一百多篇。爱惜士人,求才若渴。对待朝中贤达,根据才能的轻重,

经常寄以布素之意。悠然玄览,不以世务婴心。又少而善射,有膂力。年十余岁,能以指弹碎羊髀骨。及射禽兽,莫不随所志毙之。至年十五,便不复杀生,射猎之事悉止。性俭素,常服浣濯之衣,鞍勒铁木而已。帝之雅志,皆此类也。 4.(1)“满”字写石阶上青苔之盛,侧面表现来人之稀,烘托了气氛之冷清;“暮霭生深树”字描绘了一幅空寂迷离的画面,沉沉暮霭笼罩,远处的树影隐隐绰绰,“生”字以动写静,情态俱备,渲染了环境的凄清。

(本小题3分。写对一个得2分,满分3分。分析要点:采用的表现手法和所达到的表达效果。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2)首句的“蝉噪”和末句的“歌吹”都是以声写动,目的是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乐衬哀,这种对照和反衬,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本小题3分。“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乐衬哀”、“对照”、“反衬”答出任何一条即可得2分,答出诗人心境1分。)

三、(10分)

5.(每格1分,写错一个错别字整句不得分。)

(1)悟已往之不谏 (2)云无心以出岫

(3)嬉嬉钓叟莲娃 (4)回首向来萧瑟处

(5)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6)怎敌他晚风来急

(7)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8)俨骖騑于上路

(9)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1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四、(9分)

(A项:“乘势夺取西川,流放刘璋”是刘备夺取汉中之前的事;魏延非“五虎上将”,应是马超。C项:通灵宝玉正面所镌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字,而宝钗金锁上的两句话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E项:探春自号“蕉下客”,宝钗号“蘅芜君”;李纨、探春评宝钗咏白海棠诗为第一。)

7.(5分)

(1)关羽拒绝和孙权联姻,(1分)孙权大怒,令吕蒙夺回荆州。(1分)吕蒙白衣渡江,招降对关羽不满的傅士仁、糜芳,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1分)此时关羽正被曹将徐晃包围,派廖化向上庸蜀军求援,刘封、孟达见死不救。(1分)关羽败走麦城,被俘而死。(1分)

(2)①晴雯(1分) ②示例一: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晴雯换衣服时失手跌折了扇子,被宝玉呵责,晴雯不服,反唇相讥,气得宝玉威胁要打发她出去,闹出不快。(2分)晚上宝玉喝酒回来,婉言向晴雯赔不是,为搏一笑,宝玉拿扇子与她,晴雯一撕两半,主仆冰释前嫌。(2分)

示例二:俏丫鬟抱屈夭风流:因王善宝家的挑唆,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卧床不起。(1 分)宝玉前往探望,晴雯惊喜悲痛交杂,强起铰下指甲,并贴身旧绫袄一齐交与宝玉,以慰相思之苦。(2分)当夜晴雯抱屈而死。宝玉作《芙蓉女儿诔》凭吊,字字泣血。(1分) 五、阅读下面文字材料,根据要求答题。(6分)

A. 生命也许起源于火星(文) 答案(略)

(1)(5分) 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和E不给分。

(2)(6分)

①达尔文虽然满意自己的理论,但他的理论还需要洪大量的支持材料加以证明;②他发现进化论时才29岁,那里他还没有专业地位,担心发表他的理论会危及自己有前途的事业;③他的朝代理论实际上就是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而这一点会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 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6分)

①达尔文故意拖延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因为他认为当时发表的时机还不成熟;②达尔文有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唯物观的注意,而在当时这是比进化论本身更加异端的思想;③达尔文从来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只把自己的工作严格局限在科学研究的框架内。

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

观点一:“疑惑”指怀疑批判和精神,“知识”指科学知识。 作者认为,既要运用科学知识,又要坚持批判精神,勇于创新。

观点二:“疑惑”指阿瑟 柯依斯勒对达尔文的反对态度,“知识”指体现传统西方思想的知识。 作者认为,有了进化论,并不妨碍人类在探索世界客观规律、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保持对神应有的敬畏。

观点三:“疑惑”指达尔文对神的怀疑,“知识”指他已发现的进化论。 作者认为,虽然有神论在当时仍占统治地位,仍然可以怀疑它;尽管进化论在当时还不为人们普遍赞同,仍然需要支持。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观点明确,给4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4分。

高考文言文阅读 限时训练(2008-09-16 22:12:18)

转载标签: 郑濂文言文阅读太祖郑氏孝义 分类: 素材积累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郑濂,字仲德,浦江人。其家累世同居,凡三百年。郑氏家法,代以一人主家政。濂受知于太祖,昆弟由是显。濂诣京师,太祖问治家长久之道;赐之果,濂拜赐怀归,剖分家人。帝闻嘉叹,欲官之,以老辞。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会有诉郑氏交通者,吏捕之,兄弟六人争欲行,濂弟湜竞往。时濂在京师,迎谓曰:“吾居长,当任罪。”湜曰:“兄年老,吾自往辩。” 二人争入狱。太祖召见曰:“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宥之,立擢湜为左参议,命举所知。湜举同郡王应等五人,皆授参议。湜,字仲持,居官有政声。南靖民为乱,诖误者数百家,湜言于诸将,尽释免。居一岁,入觐,卒子京。十九年,濂坐事当逮,从弟洧曰:“吾家称义门,先世有兄代弟死者,吾可不代兄死乎?”诣吏自诬服,斩于市。洧,字仲宗,受业于宋濂,有学行,乡人哀之,私谥贞义处士。濂卒,弟渶继。二十六年,东宫缺官,命廷里举孝弟敦行者,众以郑氏对。太祖曰:“其里王氏亦仿郑氏家法。”乃征两家子弟年三十上者,悉赴京,根濂弟济与王懃为春坊左、右庶子。后又征濂弟沂,自白衣擢礼部尚书,年余,致仕。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他得官者复数人,郑氏愈显。初,渶尝仕元为浙江行省宣使,主家政数年。建文帝表其门,渶朝谢,御书“孝义家”三字赐之。燕兵既入,有告建文帝匿其家者,遣人索之。渶家厅事中,列十大柜,五

贮经史,五贮兵器备不虞。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成化十年,有司奏郑永朝世敦行义,复旌以孝义之门。自文融至渶,皆以笃行著。文融著《家范》三卷,凡五十八则,子钦增七十则,从子铉又增九十二则,至濂弟涛与从弟泳、澳、湜,白于兄濂、源,共相损益,定为一百六十八则,刊行焉。(节选自《明史·郑濂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完:灭亡。

B.吾居长,当任罪 任:承担。

C.宥之,立握得为左参议 宥:宽恕。

D.居一岁,入觐,卒于京 觐:拜见。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郑波全家“孝弟敦行”的一组是

①濂拜赐怀归,剖分家人 ②兄年老,吾自往辩

③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 ④湜,宇仲持,居宫有政声

⑤诣吏自诬服,斩于市 ⑥他得官者复数人

A 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③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源是浦江人,其家世世代代共同居住,有很好家声。他深受皇上赏识,其兄弟也因此显荣。皇上问及他的治家之道,又欲授予官职,郑濂却以年老谢绝。

B.郑濂兄弟极为友爱,有人告发郑氏有罪,官吏抓捕他们时,众兄弟竞相揽过责任,郑濂与弟又争相入狱。皇上得知后,不信郑氏有罪,并当即提拔其弟郑湜。

C.郑濂的家风受到普遍赞扬。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同乡王氏仿效郑氏家法,两族之中入选宫员很多,郑氏的家声因此更为显赫。

D.郑濂死后,郑换主持家政,受到建文帝表彰,御书“孝义家”赐给郑氏。郑氏祖上以践行孝义闻名,为给子孙留下规制,著《家范》三卷,由后人增删刊行。


相关文章

  • 近湖中学语文.英语阅读活动方案
  • 近湖中学语文.英语阅读活动方案 课外阅读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种有效补充,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组织和指导全校语文.英语课外阅读,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强化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在 ...查看


  • 文言文阅读(精选) 1
  • 文言文阅读 第一篇(2015 北京中考)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 ...查看


  •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鲁教版
  •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 初二语文备课组 一.复习总设想 (1).整理归类:以"课标"为依据,帮助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所牵涉到的知识加以分类整理,以掌握知识的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简单化. (2).训 ...查看


  • 语文复习计划(七年级上册)
  • 一.复习总设想 (1).整理归类:以"课标"为依据,帮助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所牵涉到的知识加以分类整理,以掌握知识的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简单化. (2).训练能力:通过复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查看


  • [夏丐尊的教学改革]阅读答案
  • 夏丐尊的教学改革夏丐尊尤其重视教学的改革.夏先生教国文,就对国文教学作了全面改革,使春晖中学的国文教学独树一帜.从教材看,夏丐尊和他的同事们将当时春晖的国支分为必修科和选修科.必修科的教材有两种:一是商务版的<国文课本>:一是教 ...查看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精选精练
  •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精选精练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 ...查看


  •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八下)
  • 2015届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八年级上册) 本册中考考查篇目:<小石潭记>.<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满井游记>.<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 ...查看


  • 如何阅读经典.文言文
  • 中学生如何阅读经典?(纪中老师)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有一篇文章叫<为什么要读经典>,在这篇文章里,卡尔维诺列举了对"经典"概念的理解以及读经典的理由.在他看来,经典不是"正在读"的书,而是 ...查看


  • 2014-2015学年下学期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九年级的教学工作已经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经过上学期的工作,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技能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本学期打算针对上学期存在的问题,有意识地进行解决与改进.并且认真全面地 ...查看


  •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
  •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 (一)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