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意义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籍档案管理逐渐成为了我国学校教学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他的繁杂性比较强,所以形成了比较专业的要求。如何更好的做好学校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为有关部门提供学员学籍档案信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我将对我国学籍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进行相关阐述。
小清新: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
学籍档案是用来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基本信息。一般来说,学生的学籍档案是独立的,并由学校统一管理,这也是为了达到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等方面的状况。同时也是一个合格的学生接受教育,得到学校及社会认可所获得的学历凭证。另外,他还是学生所在学校深厚文化底蕴的表现形式,为在校学生的成长及在职教师的教书提供参考,这无异于是学校的一笔财富。经过多年的经营管理,学校学籍档案的管理在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这不仅有利于学校开展素质化教育,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还能彰显学校的历史沉淀,为学校创立一流的教育文化提供基础。
一、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含义
学籍档案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过程的一项重要的资料收集过程,是对在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思想等在书面上的表象,是学校在日常管理活动中最具有借鉴价值的记录材料。在我国,学籍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入学注册登记表、学籍卡片、成绩单、毕业鉴定表、学生在校期间的奖惩材料等。其记录的信息囊括了从学生入校到毕业的全部第一手资料。同时,还从侧面表现了学校的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
学籍档案是学生在求学过程中逐渐积累而成的,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最基本的就是他的原始性和真实性,这都源于档案保存的独立性。当然,学籍档案还包含了,完整性、系统性、内容多样性等特点。也正是因为学籍档案所自有的这些特点,才更显出他的重要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被法律所严格保护。这也是为什么学校把他当做培养人才的依据,社会把他当做人员判别的材料,单位把他当做员工考核的凭证的原因。
学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是指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对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达到规范化、准确化、快速化的学籍档案管理模式。所以,随着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大力推进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时下教育最为严峻的问题。
二、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部及有关部门,决定并组织了对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及自学考试人员毕业证书的电子化管理,要求各地建立起社会人员学历证书及相关档案的电子库。并自2005年开始,教育部要求我国各高校的学籍管理部门,在国家有关部门主办的学籍管理网络平台上,对录取的新生进行数据的网上审核工作。这预示着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了网络化时代。所以,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趋势下,学校及社会各部门,只能顺应当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众多高校的教学部门之间,构建起网络版的学籍管理信息化系统。为社会,学校和用人单位三方,提供方便的人员学籍信息。
1、对学生基本信息的管理
对学生基本信息的管理,就是对学生学籍信息的基础建设。要想完成这一任务,学校就要进行学生信息的初始化操作,将初入学的新生的最基本的资料导入新生录取数据库。再按照学生的培养层次、入学时间及所在院校的相关信息等编制学号。一旦学生的学号被确立,就是一个独立的唯一的凭证,且不可随意修改。学生也可以凭借各自的学号,在校园网络中
登录系统,查询并补充自己的相关信息。直到学校和学生都确认无误后,才能将资料直接提交到资料库,这样才能建立起合格的学生基本信息档案。
2、对学生成绩进行管理
对学生在校成绩进行管理,就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取得的所有成绩进行记录。这主要是包括了学生在校期间所修的专业课成绩、补考成绩和其他活动的成绩等。这些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期末考试完毕后,代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试成绩而录入档案的。具体包括了对应科目和对应学生成绩的书面档案和成学生成绩的电子档案。二者都要求校学籍管理人员的对严格审核和修正,最后确认无误后,把总成绩传输给学生成绩库,并开放学生成绩网上查询权限。这样才能形成系统的学生网上查询成绩系统。
3、对学生的毕业进行管理
对学生的毕业进行管理,就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和学位授予情况的审查管理。根据我国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我国高校有权根据自身制定的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教育活动,还可以设立不同的专业考核方法来判定学生的毕业条件。这样,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才可以形成对接,并对全体毕业学生的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给予最为实际的审核,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建设提供合格的人才。学校通过对学生学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与国家教育系统的相关网络相连接,使学生的相关信息可以被用人单位查找,特别是学生毕业证书的查询。这样就形成了网络化的毕业生数据库,学生个人、学校及社会的查询提供了方便。
三、对学生学籍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意义
在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学籍档案管理包含了许多纷繁复杂的工作程序,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学籍档案信息分散,无法实现统一的管理。而且,因为学校条件的现在,各部门之间对学生档案的资料收集不能联系在一起,还处于比较初级的资料状态。资料残缺不全,保管工作不到位,日常管理条件欠缺等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学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以其优越的条件,弥补了过去传统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不足。
1、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便于整理和查阅
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即为电子式档案管理模式。即档案编撰部门将学生档案信息整理好后,为所编制的档案资料进行分类和编号。同时,对资料的形式进行上下级行文之间的链接,标出原来设定的文件号,再输送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便于查询电子档案信息,从而增加学籍档案的公众性。
2、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利于信息整合和开发利用
学生学籍档案资料经过有关部门的信息化处理,转化为电子文件归档,学校或教委利用计算机资源,对电子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避免了原来人工手动信息建档,信息整合的弊端,缩短信息整合时间,加快了个人学籍的交流速度。所以,建立学生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便于人员信息资源的流通,还可以使档案信息潜在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3、有利于企业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情况
学生学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为企业提供了人员了解的平台。企业招聘人员可以通过相关网络,随时全面查阅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思想道德水平、专项特长等信息。提高了企业对新招人员的了解能力,缩短学生的实习考核期,同时还为企业对学生的工作安排提供了初级的依据。
结语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学籍管理,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学生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也逐渐被我国高校和社会所肯定,未来必然是一个完善的社会学籍系统。文章来源——海内论坛:www.hnlt.org 参考文献
[1] 彭波.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刍议[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2] 刘哲.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特点[J].机电兵船档案,2005(5).
[3] 郑清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J].科技资讯,2007(5).
[4] 乐兰珍.对高校学籍档案管理问题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7(5).
浅析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意义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籍档案管理逐渐成为了我国学校教学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他的繁杂性比较强,所以形成了比较专业的要求。如何更好的做好学校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为有关部门提供学员学籍档案信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我将对我国学籍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进行相关阐述。
小清新: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
学籍档案是用来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基本信息。一般来说,学生的学籍档案是独立的,并由学校统一管理,这也是为了达到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等方面的状况。同时也是一个合格的学生接受教育,得到学校及社会认可所获得的学历凭证。另外,他还是学生所在学校深厚文化底蕴的表现形式,为在校学生的成长及在职教师的教书提供参考,这无异于是学校的一笔财富。经过多年的经营管理,学校学籍档案的管理在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这不仅有利于学校开展素质化教育,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还能彰显学校的历史沉淀,为学校创立一流的教育文化提供基础。
一、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含义
学籍档案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过程的一项重要的资料收集过程,是对在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思想等在书面上的表象,是学校在日常管理活动中最具有借鉴价值的记录材料。在我国,学籍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入学注册登记表、学籍卡片、成绩单、毕业鉴定表、学生在校期间的奖惩材料等。其记录的信息囊括了从学生入校到毕业的全部第一手资料。同时,还从侧面表现了学校的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
学籍档案是学生在求学过程中逐渐积累而成的,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最基本的就是他的原始性和真实性,这都源于档案保存的独立性。当然,学籍档案还包含了,完整性、系统性、内容多样性等特点。也正是因为学籍档案所自有的这些特点,才更显出他的重要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被法律所严格保护。这也是为什么学校把他当做培养人才的依据,社会把他当做人员判别的材料,单位把他当做员工考核的凭证的原因。
学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是指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对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达到规范化、准确化、快速化的学籍档案管理模式。所以,随着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大力推进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时下教育最为严峻的问题。
二、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部及有关部门,决定并组织了对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及自学考试人员毕业证书的电子化管理,要求各地建立起社会人员学历证书及相关档案的电子库。并自2005年开始,教育部要求我国各高校的学籍管理部门,在国家有关部门主办的学籍管理网络平台上,对录取的新生进行数据的网上审核工作。这预示着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了网络化时代。所以,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趋势下,学校及社会各部门,只能顺应当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众多高校的教学部门之间,构建起网络版的学籍管理信息化系统。为社会,学校和用人单位三方,提供方便的人员学籍信息。
1、对学生基本信息的管理
对学生基本信息的管理,就是对学生学籍信息的基础建设。要想完成这一任务,学校就要进行学生信息的初始化操作,将初入学的新生的最基本的资料导入新生录取数据库。再按照学生的培养层次、入学时间及所在院校的相关信息等编制学号。一旦学生的学号被确立,就是一个独立的唯一的凭证,且不可随意修改。学生也可以凭借各自的学号,在校园网络中
登录系统,查询并补充自己的相关信息。直到学校和学生都确认无误后,才能将资料直接提交到资料库,这样才能建立起合格的学生基本信息档案。
2、对学生成绩进行管理
对学生在校成绩进行管理,就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取得的所有成绩进行记录。这主要是包括了学生在校期间所修的专业课成绩、补考成绩和其他活动的成绩等。这些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期末考试完毕后,代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试成绩而录入档案的。具体包括了对应科目和对应学生成绩的书面档案和成学生成绩的电子档案。二者都要求校学籍管理人员的对严格审核和修正,最后确认无误后,把总成绩传输给学生成绩库,并开放学生成绩网上查询权限。这样才能形成系统的学生网上查询成绩系统。
3、对学生的毕业进行管理
对学生的毕业进行管理,就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和学位授予情况的审查管理。根据我国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我国高校有权根据自身制定的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教育活动,还可以设立不同的专业考核方法来判定学生的毕业条件。这样,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才可以形成对接,并对全体毕业学生的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给予最为实际的审核,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建设提供合格的人才。学校通过对学生学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与国家教育系统的相关网络相连接,使学生的相关信息可以被用人单位查找,特别是学生毕业证书的查询。这样就形成了网络化的毕业生数据库,学生个人、学校及社会的查询提供了方便。
三、对学生学籍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意义
在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学籍档案管理包含了许多纷繁复杂的工作程序,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学籍档案信息分散,无法实现统一的管理。而且,因为学校条件的现在,各部门之间对学生档案的资料收集不能联系在一起,还处于比较初级的资料状态。资料残缺不全,保管工作不到位,日常管理条件欠缺等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学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以其优越的条件,弥补了过去传统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不足。
1、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便于整理和查阅
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即为电子式档案管理模式。即档案编撰部门将学生档案信息整理好后,为所编制的档案资料进行分类和编号。同时,对资料的形式进行上下级行文之间的链接,标出原来设定的文件号,再输送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便于查询电子档案信息,从而增加学籍档案的公众性。
2、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利于信息整合和开发利用
学生学籍档案资料经过有关部门的信息化处理,转化为电子文件归档,学校或教委利用计算机资源,对电子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避免了原来人工手动信息建档,信息整合的弊端,缩短信息整合时间,加快了个人学籍的交流速度。所以,建立学生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便于人员信息资源的流通,还可以使档案信息潜在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3、有利于企业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情况
学生学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为企业提供了人员了解的平台。企业招聘人员可以通过相关网络,随时全面查阅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思想道德水平、专项特长等信息。提高了企业对新招人员的了解能力,缩短学生的实习考核期,同时还为企业对学生的工作安排提供了初级的依据。
结语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学籍管理,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学生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也逐渐被我国高校和社会所肯定,未来必然是一个完善的社会学籍系统。文章来源——海内论坛:www.hnlt.org 参考文献
[1] 彭波.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刍议[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2] 刘哲.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特点[J].机电兵船档案,2005(5).
[3] 郑清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J].科技资讯,2007(5).
[4] 乐兰珍.对高校学籍档案管理问题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