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3)班语文
教学工作计划
杨德雄
一、 教材简析
本学期所使用的是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订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八年级 上册》。本教材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书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其中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战争、爱、建筑、科学、古诗文、自然山水;综合性学习也有六个专题,分别是:世界何时铸箭为犁、让世界充满爱、说不尽的桥、走上辩论台、莲文化的魅力、怎样搜集资料等。该教材有以下突出特点:(1)立足学生实际 (2)体现现代意识 (3)弘扬人文精神 (4)突出开放性 (5)注重策略引导。
二、 目的要求
1、 熟练地使用工具书,认识本册教材中出现的生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用;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具有较快的书写速度。
2、 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文章的思想情感能作出比较恰当的评价;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学习课文的语言运用技巧和文章的表达技巧;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
4、 能根据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大胆地进行交流。
5、 能够主动参加综合性学习,掌握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基本方法,能与同学合作探究,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三、 学生情况简析
八年级共有学生52人,其中女生24人,大多数同学们爱好语文学习,有十分之一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好,语文成绩优异。另有十分之三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仍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成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足。
三、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通过学年的教学, 从整体来看, 所任教这个班级的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 记笔记, 发言提问) 正在逐步养成, 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 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下面根
据七年级第二学期期终考试成绩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七(3)班语文合格率为64.8%,优秀率为8.9%,平均分为65.7,从以上数据看出, 这个班级语文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 本学期在保持合格率、平均分总体较好的势头之下, 还要大力抓好优秀率, 力求本班总体水平一致。
目前本班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两极分化严重, 而且" 尾巴" 较大, 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 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 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 运用能力, 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对个别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如鱼得水, 但对我们这样中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 并非福音. 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未雨绸缪, 因此, 我们在继续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时, 还应加强对课改的学习与研究。
四、教学措施
1).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 提高思想认识, 陶冶道德情操, 培养审美情趣, 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 语文教学中, 要加强综合, 简化头绪, 突出重点, 注重知识之间, 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 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 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 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 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科学地训练技能, 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 尤其要备好学生, 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 突出重点和难点. 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 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 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 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 拓宽学习渠道,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 作文教学, 贴近生活实际, 富有生活气息, 灵活命题, 形式多样, 多写随笔, 读书笔记, 尝试互批共批, 以改促写, 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 实行分层目标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 力争整体提高。
8). 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 培养合作精神, 开展互助互帮, 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 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 优化作业管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自我管理, 加强课代表, 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 力争做到每课过关, 单元过关。
10).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 要因人而异. 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 利用竞赛, 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 故事会, 朗诵会, 演讲会, 办手抄文学报, 锻炼能力, 提高兴趣。
12). 课前一分钟演讲, 包括自我介绍, 新闻消息, 小故事, 成语解说等, 锻炼表达能力。 13). 组织3-4次辩论, 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 14). 组织采访和调查至少一次。 15). 要求写一篇小论文。
16). 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 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17). 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8). 开展网络辅助教学. 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 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五、教学进度表
2012年9月1日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3)班语文
教学工作计划
杨德雄
一、 教材简析
本学期所使用的是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订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八年级 上册》。本教材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书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其中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战争、爱、建筑、科学、古诗文、自然山水;综合性学习也有六个专题,分别是:世界何时铸箭为犁、让世界充满爱、说不尽的桥、走上辩论台、莲文化的魅力、怎样搜集资料等。该教材有以下突出特点:(1)立足学生实际 (2)体现现代意识 (3)弘扬人文精神 (4)突出开放性 (5)注重策略引导。
二、 目的要求
1、 熟练地使用工具书,认识本册教材中出现的生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用;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具有较快的书写速度。
2、 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文章的思想情感能作出比较恰当的评价;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学习课文的语言运用技巧和文章的表达技巧;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
4、 能根据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大胆地进行交流。
5、 能够主动参加综合性学习,掌握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基本方法,能与同学合作探究,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三、 学生情况简析
八年级共有学生52人,其中女生24人,大多数同学们爱好语文学习,有十分之一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好,语文成绩优异。另有十分之三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仍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成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足。
三、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通过学年的教学, 从整体来看, 所任教这个班级的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 记笔记, 发言提问) 正在逐步养成, 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 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下面根
据七年级第二学期期终考试成绩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七(3)班语文合格率为64.8%,优秀率为8.9%,平均分为65.7,从以上数据看出, 这个班级语文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 本学期在保持合格率、平均分总体较好的势头之下, 还要大力抓好优秀率, 力求本班总体水平一致。
目前本班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两极分化严重, 而且" 尾巴" 较大, 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 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 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 运用能力, 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对个别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如鱼得水, 但对我们这样中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 并非福音. 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未雨绸缪, 因此, 我们在继续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时, 还应加强对课改的学习与研究。
四、教学措施
1).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 提高思想认识, 陶冶道德情操, 培养审美情趣, 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 语文教学中, 要加强综合, 简化头绪, 突出重点, 注重知识之间, 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 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 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 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 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科学地训练技能, 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 尤其要备好学生, 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 突出重点和难点. 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 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 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 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 拓宽学习渠道,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 作文教学, 贴近生活实际, 富有生活气息, 灵活命题, 形式多样, 多写随笔, 读书笔记, 尝试互批共批, 以改促写, 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 实行分层目标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 力争整体提高。
8). 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 培养合作精神, 开展互助互帮, 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 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 优化作业管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自我管理, 加强课代表, 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 力争做到每课过关, 单元过关。
10).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 要因人而异. 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 利用竞赛, 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 故事会, 朗诵会, 演讲会, 办手抄文学报, 锻炼能力, 提高兴趣。
12). 课前一分钟演讲, 包括自我介绍, 新闻消息, 小故事, 成语解说等, 锻炼表达能力。 13). 组织3-4次辩论, 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 14). 组织采访和调查至少一次。 15). 要求写一篇小论文。
16). 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 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17). 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8). 开展网络辅助教学. 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 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五、教学进度表
2012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