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十五 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
一、语言基础知识(9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蛇年春晚上,国际著名女歌手席琳·迪翁与中国民歌歌唱家宋祖英合唱了《茉莉花》,真可谓鸾凤和鸣,让观众大呼过瘾。 ....
B.近日,湖南省凤凰古城突发大火,及时赶到的消防员们奋不顾身地冲入火海,不惧危险,忘乎所以,直到把大火扑灭。 ....
C.今天的家长会上,班主任让肖然同学介绍自己舍身救人的事迹,他竟然出言无状,....脸憋得通红,只说了一句话:“这是我应该做的。”
D.3月28日,美国NBA迈阿密热火队取得了在常规赛中连赢27场的佳绩,其雄厚实力令其他球队难以望其项背。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陨石坠落事件中的幸存者回忆,他们看到陨石伴随着一道白光,极速滑行,坠落时发出数声巨响,其景象如同灾难大片。
B.那些借爱国之名肆意打砸、侵犯公民权利、发泄个人私愤的野蛮行为,不是法治国家能容忍的行为,也不是真正的爱国行为。
C.五一期间,长影世纪城开展了“惠民欢乐月”活动,以发放套票、免费开放、降价让利等,让游客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
D.有关负责人强调,必须把制止有偿新闻、买卖书号等当作一项任务常抓不懈。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义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其实一切艺术到精妙处都必有诗的境界
②“诗”字在古希腊文中的意义是“制作”
③一切艺术都可以叫作诗
④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物态或一片自然风景都有诗境
⑤所以,凡是制作或创造出来的东西都可称为诗,无论是文学,是图画或是其他艺术 ⑥我们常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A.①④⑥③②⑤ B.①⑥③④②⑤
C.③④①⑥②⑤ D.③⑥①④②⑤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三、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盘山绝顶
戚继光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虏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注]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注】 李将军:指汉将李广,他与匈奴战,无不胜,匈奴畏服。
5.前两联写了哪些寒秋景物?渲染出怎样的气氛?(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寇瑊,字次公,汝州临汝人。擢进士,授蓬州军事推官。李顺余党谢才盛等复起为盗,瑊设方略,擒送京师。徙开封推官。会施州蛮叛,转运使移瑊权领施州。先是,戍兵仰他州.馈粮,瑊至,请募人入米,偿以盐,军食遂足,而民力纾。未几,溪南蛮复内寇,瑊率众擒..
其酋领戮之,以白芀子弟数百人筑栅,守其险要。迁殿中侍御史,为开封府判官。尝奏事,帝询施州备御之术,因谕之曰:“东川控蛮夷,尔功已试,其为朕镇抚之。”命为梓州路转
①运使。天禧中,河决澶渊。瑊视役河上,堤垫数里,众皆奔溃,而瑊独留自若。须臾,水
为折去,众颇异之。迁工部郎中,上言:“契丹约和以来,河北减戍卒之半,而复刺土兵,.
其实益三分之一,而塞下军储不给。请行入中、凿头、便籴三说之法。”入为三司度支副使。未几,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益州。仁宗即位,迁给事中。瑊与丁谓厚善,帝谓辅臣曰:“瑊有吏干,毋深谴也。”徙邓州,坐失举,降少府监、知金州,复右谏议大夫。会
③河决,徙知滑州,总领修河。既而以岁饥令罢役,瑊言:“病民者特楗刍耳,幸调率已集,
若积之经年,则朽腐为弃物,后复兴工敛之,是重困也。”乃再诏塞河。河平,擢枢密直学士。明年,复给事中、知秦州,又坐失举夺一官。召权三司使,复其官如故。时有议茶法者,帝访以利害,瑊曰:“议者未知其要尔。河北入中兵食,皆仰给于商旅。若官尽其利,则商旅不行,而边民困于馈运,茶法岂可以数更?”帝然之。权知开封府,戚里有殴妻至死,更赦事发者。太后怒曰:“夫妇齐体,奈何殴致死邪?”瑊对曰:“伤居限外,事在赦前,有司不敢乱天下法。”卒免死。天圣末,再使契丹,未行而卒。
(节选自《宋史·寇瑊传》)
【注】 ①垫:陷沉。②入中、凿头、便籴:宋代官府购置边境粮草的三种物流手段。③楗刍:堵塞河堤决口的竹木土石材料。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戍兵仰他州馈粮 仰:依靠 .
B.军食遂足,而民力纾 纾:宽缓 .
C.未几,溪南蛮复内寇 寇:侵扰 .
D.水为折去,众颇异之 折:减少 .
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寇瑊吏治才干的一组是( )
②
①瑊设方略,擒送京师
②偿以盐,军食遂足
③众皆奔溃,而瑊独留自若
④河平,擢枢密直学士
⑤皆仰给于商旅
⑥有司不敢乱天下法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寇瑊消除盗患有方,平定蛮夷得力。谢才盛等人为盗,寇瑊设计擒获他们移送京城;在与南蛮的交战中,寇瑊斩获其首领,并派人守其险要。
B.寇瑊出谋划策,忠心为国。在任工部郎中期间,针对与契丹议和之后,河北边关守军供给的变化,建言朝廷实行多种政策来解决问题。
C.寇瑊治河有道,成绩显著。黄河决口,寇瑊受命负责修河之事,百姓因为灾荒停止修河工事,寇瑊上奏建议此时应继续治河工程,获得皇帝准许。
D.寇瑊恪尽职守,敢于直言。针对有人议论茶法之事,皇帝征询寇瑊的看法,寇瑊从商人、百姓实际利益出发,直言变更之弊,得到皇帝认可。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谕之曰:“东川控蛮夷,尔功已试,其为朕镇抚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官尽其利,则商旅不行,而边民困于馈运,茶法岂可以数更?(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翻译强化(10分)
11.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子猷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十五
1.D [解析] 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A.用错对象。“鸾凤和鸣”指鸾鸟凤凰相互应和鸣叫,比喻夫妻和谐。B.褒贬误用。“忘乎所以”指因过度兴奋或得意而忘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C.褒贬误用。“出言无状”指说话超越本人的身份、地位,没有礼貌。
2.B [解析] A.搭配不当。“看到”与“巨响”不搭配。C.成分残缺。在“让利等”后加“举措”或“办法”。D.缺宾语中心语,在“等”后加“工作”。
3.D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结合材料语境,注意前后语句的承接关系和对应关系。
4.(1)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2)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3)浊酒一杯家万里 羌管悠悠霜满地
5.[答案] 描写了霜天、衰草、朔风、落叶、归鸦。(两个1分,全对3分)渲染了边塞的萧瑟、悲凉的气氛。(2分)
[解析] 本题要注意审题,答题范围是前两联,而且是寒秋景物,答题时不要答不属于秋景的意象。第二问“渲染出怎样的气氛”也要联系寒秋来回答。
6.[答案] ①希望打败敌人,保家卫国。②渴望建功立业,青史留名。(每点3分)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分析时要抓住抒情词语,结合具体诗句作答。“未妨”“吾谁与”是明显的抒情词语,表达出诗人希望报国,杀敌立功的感情。
[参考译诗]
北国秋末,霜天晓角,草木似乎都为之震惊悲哀。盘山顶上,云头相对升起,石门也好像敞开了。在北风中喝着边地的美酒也未能喝醉。无数的寒鸦,在风扫落叶中纷纷飞来。只要能用武力制止外敌入侵,消除战争的祸根,即使叫我终生戍守边疆又何防呢!刻石记功的人中我最敬佩谁呢?当然是在盘山顶上舞过剑的李将军。
7.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折:退去,退回。
8.A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③是寇瑊治河过程中的一个细节,只能表现出他的镇定,和吏治才干没关系。⑤是奏言茶法时所说的客观实情,并不能体现其才干。由此可知,只有A项符合要求。
9.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综合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选项中“百姓因为灾荒停止修河工事”在原文中的表述是“既而以岁饥令罢役”,由“令”字可知,停止修河之事是上级下发的命令,并非百姓自发所为。
10.[答案] (1)于是告诉寇瑊说:“在东川控制蛮夷,你的办法已经得到检验,一定要为我安抚他们。”(关键词“谕”“控”“其”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2)如果官府得到茶叶的全部利润,那么商人就不前往(经商),并且边境百姓被运输(茶叶)困扰,茶法怎么可以来反复变动?(关键词“尽”“行”“馈运”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1)句中的关键词“谕”通过字体的形体结构和特定的语境,很容易判断是“告诉”之义;“其”在句中是表示祈使语气的语气副词,翻译为“务必,一定”。(2)句中的“尽”为全、都的意思;“行”此处结合商人行商的特点,应翻译为“来往”;“馈运”一词,对考生而言难度较大,此词为固定词组,不能割裂翻译,结合前后文,翻译为“运输”。
[参考译文]
寇瑊,字次公,汝州临汝人。他考中了进士,皇帝任命他为蓬州军事推官。李顺的残存
势力谢才盛等人又起事为盗,寇瑊制定计谋,擒获(他们)并把他们移送到京城。后来他又被调往任开封府任推官。恰逢施州蛮夷反叛,转运使调任寇瑊代理管辖施州。这之前,守卫的士兵依靠其他州郡赠粮(维持生计),寇瑊到达之后,请求招募人把米运到军中,用盐来补偿,于是军粮充足了,而百姓压力缓解。不久,溪南蛮夷又来内地侵扰,寇瑊率领人马擒获对方的首领并将其杀死,并派几百名白芀子弟修筑栅栏,守住险要位置。后来他升迁为殿中侍御史,任开封府判官。他曾经上奏事宜,皇帝询问他施州防备御敌的方法,(听完寇瑊的话后)就告诉寇瑊说:“在东川控制蛮夷,你的办法已经得到检验,一定要为我安抚他们。”(后又)任命他为梓州路转运使。天禧中期,黄河在澶渊决口。寇瑊在河堤上视察工役,大堤塌陷数里,众人都奔走逃散,唯有寇瑊独自留在原地,安然自若。不一会儿,河水退去,众人都感到很奇怪。寇瑊升任工部郎中,上奏说:“契丹(和我大宋)讲和以来,河北减去了一半戍守将士,但又添加了土兵,这实际上(比原来)多了三分之一军队,但边塞军需储备却不够。请施行入中、凿头、便籴三种方法(来购置边境粮草)。”后寇瑊入朝担任三司度支副使。不久,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的身份做益州知府。宋仁宗即位,升迁寇瑊为给事中。寇瑊和丁谓交情深厚,皇帝对辅政大臣说:“寇瑊有管理的才干,不要处分过重。”后将他调往邓州,寇瑊因为举荐不当获罪,降为少府监、金州知州,后又任右谏议大夫。适逢黄河决口,寇瑊被调往滑州任知州,主管修河。不久,因饥荒,朝廷下令停止工程,寇瑊上奏说:“扰害百姓的只不过是征调修堤材料而已,幸好现在都已调集齐备,如果长久堆放不用,就会腐烂成为废弃之物,以后兴办时还须征集,会加重百姓的负担。”于是朝廷再次下诏修河。修河完成,寇瑊被提升为枢密直学士。第二年,又任给事中、秦州知州,又因为举荐失察被削去一级官。皇帝下诏让他掌管三司使,官复原职。当时有人议论茶法,皇上询问茶法利弊,寇瑊说:“议论的人不知道其中的要害。河北缴纳给朝廷的军粮,全部依靠商人运送。如果官府得到茶叶的全部利润,那么商人就不前往(经商),并且边境百姓被运输(茶叶)困扰,茶法怎能反复变动?”皇上同意他的看法。任开封府知府时,亲戚中有一个人打死了自己的妻子,发布大赦令后被发现。太后愤怒地说:“丈夫妻子本是一体,怎么能够(把妻子)殴打致死?”寇瑊回答道:“伤害的行为的确过分,但此事发生在大赦之前,我不能违反法令。”最后免除那个人的死罪。天圣末年,寇瑊第二次出使契丹,没有启程就死了。
11.(1)王子猷住在山阴,一天夜晚下了大雪,他睡觉醒来,打开房门,命仆人酌酒,四周望去,白茫茫一片。
(2)有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王子猷回答说:“我本来是乘兴而来,现在兴尽就返回家,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参考译文]
王子猷住在山阴,一天夜晚下了大雪,他睡觉醒来,打开房门,命仆人酌酒,四周望去,白茫茫一片。于是起身徘徊,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子猷就在夜晚乘小船到戴安道那里。过了一夜才到,到戴安道门前却不上前敲门就又返回了。有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王子猷回答说:“我本来是乘兴而来,现在兴尽就返回家,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训练十五 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
一、语言基础知识(9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蛇年春晚上,国际著名女歌手席琳·迪翁与中国民歌歌唱家宋祖英合唱了《茉莉花》,真可谓鸾凤和鸣,让观众大呼过瘾。 ....
B.近日,湖南省凤凰古城突发大火,及时赶到的消防员们奋不顾身地冲入火海,不惧危险,忘乎所以,直到把大火扑灭。 ....
C.今天的家长会上,班主任让肖然同学介绍自己舍身救人的事迹,他竟然出言无状,....脸憋得通红,只说了一句话:“这是我应该做的。”
D.3月28日,美国NBA迈阿密热火队取得了在常规赛中连赢27场的佳绩,其雄厚实力令其他球队难以望其项背。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陨石坠落事件中的幸存者回忆,他们看到陨石伴随着一道白光,极速滑行,坠落时发出数声巨响,其景象如同灾难大片。
B.那些借爱国之名肆意打砸、侵犯公民权利、发泄个人私愤的野蛮行为,不是法治国家能容忍的行为,也不是真正的爱国行为。
C.五一期间,长影世纪城开展了“惠民欢乐月”活动,以发放套票、免费开放、降价让利等,让游客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
D.有关负责人强调,必须把制止有偿新闻、买卖书号等当作一项任务常抓不懈。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义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其实一切艺术到精妙处都必有诗的境界
②“诗”字在古希腊文中的意义是“制作”
③一切艺术都可以叫作诗
④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物态或一片自然风景都有诗境
⑤所以,凡是制作或创造出来的东西都可称为诗,无论是文学,是图画或是其他艺术 ⑥我们常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A.①④⑥③②⑤ B.①⑥③④②⑤
C.③④①⑥②⑤ D.③⑥①④②⑤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三、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盘山绝顶
戚继光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虏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注]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注】 李将军:指汉将李广,他与匈奴战,无不胜,匈奴畏服。
5.前两联写了哪些寒秋景物?渲染出怎样的气氛?(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寇瑊,字次公,汝州临汝人。擢进士,授蓬州军事推官。李顺余党谢才盛等复起为盗,瑊设方略,擒送京师。徙开封推官。会施州蛮叛,转运使移瑊权领施州。先是,戍兵仰他州.馈粮,瑊至,请募人入米,偿以盐,军食遂足,而民力纾。未几,溪南蛮复内寇,瑊率众擒..
其酋领戮之,以白芀子弟数百人筑栅,守其险要。迁殿中侍御史,为开封府判官。尝奏事,帝询施州备御之术,因谕之曰:“东川控蛮夷,尔功已试,其为朕镇抚之。”命为梓州路转
①运使。天禧中,河决澶渊。瑊视役河上,堤垫数里,众皆奔溃,而瑊独留自若。须臾,水
为折去,众颇异之。迁工部郎中,上言:“契丹约和以来,河北减戍卒之半,而复刺土兵,.
其实益三分之一,而塞下军储不给。请行入中、凿头、便籴三说之法。”入为三司度支副使。未几,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益州。仁宗即位,迁给事中。瑊与丁谓厚善,帝谓辅臣曰:“瑊有吏干,毋深谴也。”徙邓州,坐失举,降少府监、知金州,复右谏议大夫。会
③河决,徙知滑州,总领修河。既而以岁饥令罢役,瑊言:“病民者特楗刍耳,幸调率已集,
若积之经年,则朽腐为弃物,后复兴工敛之,是重困也。”乃再诏塞河。河平,擢枢密直学士。明年,复给事中、知秦州,又坐失举夺一官。召权三司使,复其官如故。时有议茶法者,帝访以利害,瑊曰:“议者未知其要尔。河北入中兵食,皆仰给于商旅。若官尽其利,则商旅不行,而边民困于馈运,茶法岂可以数更?”帝然之。权知开封府,戚里有殴妻至死,更赦事发者。太后怒曰:“夫妇齐体,奈何殴致死邪?”瑊对曰:“伤居限外,事在赦前,有司不敢乱天下法。”卒免死。天圣末,再使契丹,未行而卒。
(节选自《宋史·寇瑊传》)
【注】 ①垫:陷沉。②入中、凿头、便籴:宋代官府购置边境粮草的三种物流手段。③楗刍:堵塞河堤决口的竹木土石材料。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戍兵仰他州馈粮 仰:依靠 .
B.军食遂足,而民力纾 纾:宽缓 .
C.未几,溪南蛮复内寇 寇:侵扰 .
D.水为折去,众颇异之 折:减少 .
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寇瑊吏治才干的一组是( )
②
①瑊设方略,擒送京师
②偿以盐,军食遂足
③众皆奔溃,而瑊独留自若
④河平,擢枢密直学士
⑤皆仰给于商旅
⑥有司不敢乱天下法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寇瑊消除盗患有方,平定蛮夷得力。谢才盛等人为盗,寇瑊设计擒获他们移送京城;在与南蛮的交战中,寇瑊斩获其首领,并派人守其险要。
B.寇瑊出谋划策,忠心为国。在任工部郎中期间,针对与契丹议和之后,河北边关守军供给的变化,建言朝廷实行多种政策来解决问题。
C.寇瑊治河有道,成绩显著。黄河决口,寇瑊受命负责修河之事,百姓因为灾荒停止修河工事,寇瑊上奏建议此时应继续治河工程,获得皇帝准许。
D.寇瑊恪尽职守,敢于直言。针对有人议论茶法之事,皇帝征询寇瑊的看法,寇瑊从商人、百姓实际利益出发,直言变更之弊,得到皇帝认可。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谕之曰:“东川控蛮夷,尔功已试,其为朕镇抚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官尽其利,则商旅不行,而边民困于馈运,茶法岂可以数更?(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翻译强化(10分)
11.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子猷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十五
1.D [解析] 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A.用错对象。“鸾凤和鸣”指鸾鸟凤凰相互应和鸣叫,比喻夫妻和谐。B.褒贬误用。“忘乎所以”指因过度兴奋或得意而忘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C.褒贬误用。“出言无状”指说话超越本人的身份、地位,没有礼貌。
2.B [解析] A.搭配不当。“看到”与“巨响”不搭配。C.成分残缺。在“让利等”后加“举措”或“办法”。D.缺宾语中心语,在“等”后加“工作”。
3.D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结合材料语境,注意前后语句的承接关系和对应关系。
4.(1)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2)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3)浊酒一杯家万里 羌管悠悠霜满地
5.[答案] 描写了霜天、衰草、朔风、落叶、归鸦。(两个1分,全对3分)渲染了边塞的萧瑟、悲凉的气氛。(2分)
[解析] 本题要注意审题,答题范围是前两联,而且是寒秋景物,答题时不要答不属于秋景的意象。第二问“渲染出怎样的气氛”也要联系寒秋来回答。
6.[答案] ①希望打败敌人,保家卫国。②渴望建功立业,青史留名。(每点3分)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分析时要抓住抒情词语,结合具体诗句作答。“未妨”“吾谁与”是明显的抒情词语,表达出诗人希望报国,杀敌立功的感情。
[参考译诗]
北国秋末,霜天晓角,草木似乎都为之震惊悲哀。盘山顶上,云头相对升起,石门也好像敞开了。在北风中喝着边地的美酒也未能喝醉。无数的寒鸦,在风扫落叶中纷纷飞来。只要能用武力制止外敌入侵,消除战争的祸根,即使叫我终生戍守边疆又何防呢!刻石记功的人中我最敬佩谁呢?当然是在盘山顶上舞过剑的李将军。
7.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折:退去,退回。
8.A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③是寇瑊治河过程中的一个细节,只能表现出他的镇定,和吏治才干没关系。⑤是奏言茶法时所说的客观实情,并不能体现其才干。由此可知,只有A项符合要求。
9.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综合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选项中“百姓因为灾荒停止修河工事”在原文中的表述是“既而以岁饥令罢役”,由“令”字可知,停止修河之事是上级下发的命令,并非百姓自发所为。
10.[答案] (1)于是告诉寇瑊说:“在东川控制蛮夷,你的办法已经得到检验,一定要为我安抚他们。”(关键词“谕”“控”“其”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2)如果官府得到茶叶的全部利润,那么商人就不前往(经商),并且边境百姓被运输(茶叶)困扰,茶法怎么可以来反复变动?(关键词“尽”“行”“馈运”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1)句中的关键词“谕”通过字体的形体结构和特定的语境,很容易判断是“告诉”之义;“其”在句中是表示祈使语气的语气副词,翻译为“务必,一定”。(2)句中的“尽”为全、都的意思;“行”此处结合商人行商的特点,应翻译为“来往”;“馈运”一词,对考生而言难度较大,此词为固定词组,不能割裂翻译,结合前后文,翻译为“运输”。
[参考译文]
寇瑊,字次公,汝州临汝人。他考中了进士,皇帝任命他为蓬州军事推官。李顺的残存
势力谢才盛等人又起事为盗,寇瑊制定计谋,擒获(他们)并把他们移送到京城。后来他又被调往任开封府任推官。恰逢施州蛮夷反叛,转运使调任寇瑊代理管辖施州。这之前,守卫的士兵依靠其他州郡赠粮(维持生计),寇瑊到达之后,请求招募人把米运到军中,用盐来补偿,于是军粮充足了,而百姓压力缓解。不久,溪南蛮夷又来内地侵扰,寇瑊率领人马擒获对方的首领并将其杀死,并派几百名白芀子弟修筑栅栏,守住险要位置。后来他升迁为殿中侍御史,任开封府判官。他曾经上奏事宜,皇帝询问他施州防备御敌的方法,(听完寇瑊的话后)就告诉寇瑊说:“在东川控制蛮夷,你的办法已经得到检验,一定要为我安抚他们。”(后又)任命他为梓州路转运使。天禧中期,黄河在澶渊决口。寇瑊在河堤上视察工役,大堤塌陷数里,众人都奔走逃散,唯有寇瑊独自留在原地,安然自若。不一会儿,河水退去,众人都感到很奇怪。寇瑊升任工部郎中,上奏说:“契丹(和我大宋)讲和以来,河北减去了一半戍守将士,但又添加了土兵,这实际上(比原来)多了三分之一军队,但边塞军需储备却不够。请施行入中、凿头、便籴三种方法(来购置边境粮草)。”后寇瑊入朝担任三司度支副使。不久,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的身份做益州知府。宋仁宗即位,升迁寇瑊为给事中。寇瑊和丁谓交情深厚,皇帝对辅政大臣说:“寇瑊有管理的才干,不要处分过重。”后将他调往邓州,寇瑊因为举荐不当获罪,降为少府监、金州知州,后又任右谏议大夫。适逢黄河决口,寇瑊被调往滑州任知州,主管修河。不久,因饥荒,朝廷下令停止工程,寇瑊上奏说:“扰害百姓的只不过是征调修堤材料而已,幸好现在都已调集齐备,如果长久堆放不用,就会腐烂成为废弃之物,以后兴办时还须征集,会加重百姓的负担。”于是朝廷再次下诏修河。修河完成,寇瑊被提升为枢密直学士。第二年,又任给事中、秦州知州,又因为举荐失察被削去一级官。皇帝下诏让他掌管三司使,官复原职。当时有人议论茶法,皇上询问茶法利弊,寇瑊说:“议论的人不知道其中的要害。河北缴纳给朝廷的军粮,全部依靠商人运送。如果官府得到茶叶的全部利润,那么商人就不前往(经商),并且边境百姓被运输(茶叶)困扰,茶法怎能反复变动?”皇上同意他的看法。任开封府知府时,亲戚中有一个人打死了自己的妻子,发布大赦令后被发现。太后愤怒地说:“丈夫妻子本是一体,怎么能够(把妻子)殴打致死?”寇瑊回答道:“伤害的行为的确过分,但此事发生在大赦之前,我不能违反法令。”最后免除那个人的死罪。天圣末年,寇瑊第二次出使契丹,没有启程就死了。
11.(1)王子猷住在山阴,一天夜晚下了大雪,他睡觉醒来,打开房门,命仆人酌酒,四周望去,白茫茫一片。
(2)有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王子猷回答说:“我本来是乘兴而来,现在兴尽就返回家,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参考译文]
王子猷住在山阴,一天夜晚下了大雪,他睡觉醒来,打开房门,命仆人酌酒,四周望去,白茫茫一片。于是起身徘徊,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子猷就在夜晚乘小船到戴安道那里。过了一夜才到,到戴安道门前却不上前敲门就又返回了。有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王子猷回答说:“我本来是乘兴而来,现在兴尽就返回家,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