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三国演义]――[草船借箭]读后阅读实践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草船借箭》的阅读实践教学设计:一是设计理念。二是活动时间及安排。三是活动过程。   [关键词]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      一、设计理念   1.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更全面地了解书中人物的特点和品质。因为,《草船借箭》的故事所反映的人物及人物的特点都很有局限性,只有继续读《三国演义》中的其它故事,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人物和事物,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哲学观的渗透和教育。   2.教材是本,课外阅读是延伸和拓展。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不能本末倒置,应以教材为本,充分发挥教材的“发面”作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并向学生渗透这一理念:阅读、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事。生活,才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   3.“活到老,学到老”,“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些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确已让我这个进入不惑之年的教师体会得淋漓尽致。通过一些阅读实践活动,在促进学生读书的同时,也迫使自己不断地阅读、学习,来弥补知识的不足。   二、活动时间及安排   第一阶段:课外一周阅读,搜集整理   第二阶段:课上一课时交流,促进阅读   第三阶段:课下张贴展示,结集成册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课外一周阅读,搜集整理。   1.提出本次阅读的内容:关于《三国演义》的相关资料。   2.师生交流,相互提示查找范围:故事、对联、歇后语、诗歌、人物、成语、著名战例等。   3.教师投影,温馨提示:自由结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第二阶段:课上一课时交流。   1.精彩回顾   (1)谈话:学过《草船借箭》一文后,给你印象最深的就是――(学生自由回答)   (2)谈话:下面,我们就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好吗?   (3)表演精彩片段,简单评论。   (4)自由交流文中主要人物及印象。   (这一系列活动的安排,既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七嘴八舌“话”人物   (1)结合《三国演义》一书中的故事或其它资料,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论。 (找到人物画像或画了人物的,在投影上展出)   (2)拓展:评价《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   (3)播放课件:猜猜他是谁。(书中的各类人物)。 (设计理念:由内而外,自然过渡。再把自己画的展示给大家,被别人欣赏,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期盼,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是激发其潜能的最好老师。“猜猜他是谁”这一环节,充满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3.“三国故事”我知道   (1)比一比,看谁知道的三国故事多。   谈话:我们学过了《赤壁之战》,还有今天的《草船借箭》。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2)我来讲故事。   4.“三国知识”大比拼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如:对联、歇后语、诗歌、手抄报展示、自写诗诵读、成语、著名战例等。   (设计理念: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与其守成法,无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无宁展个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体差异,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2)播放课件(原文片段):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原文穿插其中。   附原文片段如下:   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惊。”公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后人有诗曰:“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设计理念:首先,选择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另外,教师在学生的相互交流中也适时地参与其中,体现了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学习伙伴”、“朋友”的角色,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和谐氛围,也让学生初步了解原著,从而更好地阅读原著。因为,教材所选的《草船借箭》一文是通过改编的现代文。)   5.“三国歌曲”大家赏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既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6.教师总结   谈话: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三国演义》已成为永远的历史。但它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享之不尽的。现在,你一定还有很多疑问想弄明白吧?那就继续走进《三国演义》吧!   我们的口号是:(学生齐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第三阶段:课下张贴展示,结集成册。   1.择优(手抄报、故事、人物等)张贴在教室的看板上。   (因为,每个人都想展示自己,享受成功的乐趣。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这也是我一直坚信的理念。)   2.结集成册,积累资料。   (设计理念:每一页纸张,每一句话,甚或每一个字,都是我们全体师生的汗水、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同时也记录着学生的一次成长过程,更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问世,无疑也是一件快事。)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草船借箭》的阅读实践教学设计:一是设计理念。二是活动时间及安排。三是活动过程。   [关键词]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      一、设计理念   1.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更全面地了解书中人物的特点和品质。因为,《草船借箭》的故事所反映的人物及人物的特点都很有局限性,只有继续读《三国演义》中的其它故事,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人物和事物,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哲学观的渗透和教育。   2.教材是本,课外阅读是延伸和拓展。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不能本末倒置,应以教材为本,充分发挥教材的“发面”作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并向学生渗透这一理念:阅读、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事。生活,才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   3.“活到老,学到老”,“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些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确已让我这个进入不惑之年的教师体会得淋漓尽致。通过一些阅读实践活动,在促进学生读书的同时,也迫使自己不断地阅读、学习,来弥补知识的不足。   二、活动时间及安排   第一阶段:课外一周阅读,搜集整理   第二阶段:课上一课时交流,促进阅读   第三阶段:课下张贴展示,结集成册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课外一周阅读,搜集整理。   1.提出本次阅读的内容:关于《三国演义》的相关资料。   2.师生交流,相互提示查找范围:故事、对联、歇后语、诗歌、人物、成语、著名战例等。   3.教师投影,温馨提示:自由结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第二阶段:课上一课时交流。   1.精彩回顾   (1)谈话:学过《草船借箭》一文后,给你印象最深的就是――(学生自由回答)   (2)谈话:下面,我们就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好吗?   (3)表演精彩片段,简单评论。   (4)自由交流文中主要人物及印象。   (这一系列活动的安排,既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七嘴八舌“话”人物   (1)结合《三国演义》一书中的故事或其它资料,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论。 (找到人物画像或画了人物的,在投影上展出)   (2)拓展:评价《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   (3)播放课件:猜猜他是谁。(书中的各类人物)。 (设计理念:由内而外,自然过渡。再把自己画的展示给大家,被别人欣赏,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期盼,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是激发其潜能的最好老师。“猜猜他是谁”这一环节,充满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3.“三国故事”我知道   (1)比一比,看谁知道的三国故事多。   谈话:我们学过了《赤壁之战》,还有今天的《草船借箭》。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2)我来讲故事。   4.“三国知识”大比拼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如:对联、歇后语、诗歌、手抄报展示、自写诗诵读、成语、著名战例等。   (设计理念: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与其守成法,无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无宁展个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体差异,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2)播放课件(原文片段):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原文穿插其中。   附原文片段如下:   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惊。”公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后人有诗曰:“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设计理念:首先,选择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另外,教师在学生的相互交流中也适时地参与其中,体现了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学习伙伴”、“朋友”的角色,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和谐氛围,也让学生初步了解原著,从而更好地阅读原著。因为,教材所选的《草船借箭》一文是通过改编的现代文。)   5.“三国歌曲”大家赏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既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6.教师总结   谈话: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三国演义》已成为永远的历史。但它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享之不尽的。现在,你一定还有很多疑问想弄明白吧?那就继续走进《三国演义》吧!   我们的口号是:(学生齐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第三阶段:课下张贴展示,结集成册。   1.择优(手抄报、故事、人物等)张贴在教室的看板上。   (因为,每个人都想展示自己,享受成功的乐趣。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这也是我一直坚信的理念。)   2.结集成册,积累资料。   (设计理念:每一页纸张,每一句话,甚或每一个字,都是我们全体师生的汗水、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同时也记录着学生的一次成长过程,更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问世,无疑也是一件快事。)


相关文章

  • 为阅读教学打开一扇窗
  • 为阅读教学打开一扇窗 为阅读教学打开一扇窗张家港市实验小学陈海瑛邮编:215600地址:张家港市实验小学东校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 ...查看


  •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 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 阜阳市颍东区口孜镇钓台小学 韩洁 [摘 要]: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期.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新形势.新标准下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提高小学生 ...查看


  • [空城计]读后感
  • 读<空城计>有感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等许多成语.歇后语都从中引出.以前我觉得<三国演义>就是国家之间打打仗而已.但前几日我阅读了第九十五回<空城计>,让我掩 ...查看


  • 草船借箭读后感
  • <草船借箭>读书笔记500字 自古以来,总有那么一些人,看到别人有才干比自己强,不是奋发赶超人家,而是怀着妒忌 心,不择手段去陷害人家.三国时期的周瑜就是这样一个人. 草船借箭是发生在三国时期 的一件事,讲了周瑜为了除掉诸葛亮而 ...查看


  • 草船借箭读后感 1
  • 篇一:草船借箭读后感 读了<草船借箭>这骗课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课文写的是诸葛亮很有才干,周瑜很妒忌,于是设下陷阱陷害他.诸葛亮不但没有拒绝,而且立下军令状.诸葛亮向鲁肃借船.军士.青布幔子,并吩咐不要告诉周瑜.诸葛 ...查看


  •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 ...查看


  • 试论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基本步骤
  • [摘要]本文先介绍了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本步骤.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个性化阅读 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 ...查看


  • 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 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中华传统文化> -- "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 ...查看


  • 小学生名著阅读
  • 农村小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指导 庄浪县南湖小学 谢芳艳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书籍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文学名著,是当代小学生生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人文素养的有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