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草船借箭》的阅读实践教学设计:一是设计理念。二是活动时间及安排。三是活动过程。 [关键词]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 一、设计理念 1.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更全面地了解书中人物的特点和品质。因为,《草船借箭》的故事所反映的人物及人物的特点都很有局限性,只有继续读《三国演义》中的其它故事,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人物和事物,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哲学观的渗透和教育。 2.教材是本,课外阅读是延伸和拓展。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不能本末倒置,应以教材为本,充分发挥教材的“发面”作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并向学生渗透这一理念:阅读、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事。生活,才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 3.“活到老,学到老”,“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些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确已让我这个进入不惑之年的教师体会得淋漓尽致。通过一些阅读实践活动,在促进学生读书的同时,也迫使自己不断地阅读、学习,来弥补知识的不足。 二、活动时间及安排 第一阶段:课外一周阅读,搜集整理 第二阶段:课上一课时交流,促进阅读 第三阶段:课下张贴展示,结集成册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课外一周阅读,搜集整理。 1.提出本次阅读的内容:关于《三国演义》的相关资料。 2.师生交流,相互提示查找范围:故事、对联、歇后语、诗歌、人物、成语、著名战例等。 3.教师投影,温馨提示:自由结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第二阶段:课上一课时交流。 1.精彩回顾 (1)谈话:学过《草船借箭》一文后,给你印象最深的就是――(学生自由回答) (2)谈话:下面,我们就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好吗? (3)表演精彩片段,简单评论。 (4)自由交流文中主要人物及印象。 (这一系列活动的安排,既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七嘴八舌“话”人物 (1)结合《三国演义》一书中的故事或其它资料,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论。 (找到人物画像或画了人物的,在投影上展出) (2)拓展:评价《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 (3)播放课件:猜猜他是谁。(书中的各类人物)。 (设计理念:由内而外,自然过渡。再把自己画的展示给大家,被别人欣赏,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期盼,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是激发其潜能的最好老师。“猜猜他是谁”这一环节,充满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3.“三国故事”我知道 (1)比一比,看谁知道的三国故事多。 谈话:我们学过了《赤壁之战》,还有今天的《草船借箭》。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2)我来讲故事。 4.“三国知识”大比拼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如:对联、歇后语、诗歌、手抄报展示、自写诗诵读、成语、著名战例等。 (设计理念: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与其守成法,无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无宁展个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体差异,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2)播放课件(原文片段):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原文穿插其中。 附原文片段如下: 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惊。”公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后人有诗曰:“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设计理念:首先,选择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另外,教师在学生的相互交流中也适时地参与其中,体现了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学习伙伴”、“朋友”的角色,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和谐氛围,也让学生初步了解原著,从而更好地阅读原著。因为,教材所选的《草船借箭》一文是通过改编的现代文。) 5.“三国歌曲”大家赏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既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6.教师总结 谈话: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三国演义》已成为永远的历史。但它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享之不尽的。现在,你一定还有很多疑问想弄明白吧?那就继续走进《三国演义》吧! 我们的口号是:(学生齐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第三阶段:课下张贴展示,结集成册。 1.择优(手抄报、故事、人物等)张贴在教室的看板上。 (因为,每个人都想展示自己,享受成功的乐趣。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这也是我一直坚信的理念。) 2.结集成册,积累资料。 (设计理念:每一页纸张,每一句话,甚或每一个字,都是我们全体师生的汗水、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同时也记录着学生的一次成长过程,更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问世,无疑也是一件快事。)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草船借箭》的阅读实践教学设计:一是设计理念。二是活动时间及安排。三是活动过程。 [关键词]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 一、设计理念 1.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更全面地了解书中人物的特点和品质。因为,《草船借箭》的故事所反映的人物及人物的特点都很有局限性,只有继续读《三国演义》中的其它故事,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人物和事物,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哲学观的渗透和教育。 2.教材是本,课外阅读是延伸和拓展。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不能本末倒置,应以教材为本,充分发挥教材的“发面”作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并向学生渗透这一理念:阅读、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事。生活,才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 3.“活到老,学到老”,“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些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确已让我这个进入不惑之年的教师体会得淋漓尽致。通过一些阅读实践活动,在促进学生读书的同时,也迫使自己不断地阅读、学习,来弥补知识的不足。 二、活动时间及安排 第一阶段:课外一周阅读,搜集整理 第二阶段:课上一课时交流,促进阅读 第三阶段:课下张贴展示,结集成册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课外一周阅读,搜集整理。 1.提出本次阅读的内容:关于《三国演义》的相关资料。 2.师生交流,相互提示查找范围:故事、对联、歇后语、诗歌、人物、成语、著名战例等。 3.教师投影,温馨提示:自由结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第二阶段:课上一课时交流。 1.精彩回顾 (1)谈话:学过《草船借箭》一文后,给你印象最深的就是――(学生自由回答) (2)谈话:下面,我们就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好吗? (3)表演精彩片段,简单评论。 (4)自由交流文中主要人物及印象。 (这一系列活动的安排,既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七嘴八舌“话”人物 (1)结合《三国演义》一书中的故事或其它资料,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论。 (找到人物画像或画了人物的,在投影上展出) (2)拓展:评价《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 (3)播放课件:猜猜他是谁。(书中的各类人物)。 (设计理念:由内而外,自然过渡。再把自己画的展示给大家,被别人欣赏,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期盼,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是激发其潜能的最好老师。“猜猜他是谁”这一环节,充满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3.“三国故事”我知道 (1)比一比,看谁知道的三国故事多。 谈话:我们学过了《赤壁之战》,还有今天的《草船借箭》。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2)我来讲故事。 4.“三国知识”大比拼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如:对联、歇后语、诗歌、手抄报展示、自写诗诵读、成语、著名战例等。 (设计理念: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与其守成法,无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无宁展个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体差异,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2)播放课件(原文片段):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原文穿插其中。 附原文片段如下: 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惊。”公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后人有诗曰:“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设计理念:首先,选择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另外,教师在学生的相互交流中也适时地参与其中,体现了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学习伙伴”、“朋友”的角色,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和谐氛围,也让学生初步了解原著,从而更好地阅读原著。因为,教材所选的《草船借箭》一文是通过改编的现代文。) 5.“三国歌曲”大家赏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既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6.教师总结 谈话: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三国演义》已成为永远的历史。但它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享之不尽的。现在,你一定还有很多疑问想弄明白吧?那就继续走进《三国演义》吧! 我们的口号是:(学生齐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第三阶段:课下张贴展示,结集成册。 1.择优(手抄报、故事、人物等)张贴在教室的看板上。 (因为,每个人都想展示自己,享受成功的乐趣。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这也是我一直坚信的理念。) 2.结集成册,积累资料。 (设计理念:每一页纸张,每一句话,甚或每一个字,都是我们全体师生的汗水、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同时也记录着学生的一次成长过程,更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问世,无疑也是一件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