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是“毁灭”,但主要写它的辉煌,这样的写法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在教学课文前,我根据课文的特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正确书写。2、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运用资料的搜集、整理,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3、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围绕目标我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深入地理解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力求突出以下“三情”:
一、惋惜之情。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人民为之惋惜。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的毁灭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世界人民也应感到惋惜。
二、赞园之情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的“举世闻名”让我们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赞叹。圆明园建筑宏伟壮观,充满诗情画意,“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两处“最”,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三、仇恨之情
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园林,这样一座当对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成一片灰烬,怎能不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放火”烧园,这些词语写出了侵略者践踏人类文化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感觉《圆明园的毁灭》再现的毕竟是历史,与学生现在的生活年代实在太远了,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维,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这么一座历经几代皇帝辛辛苦苦设计、建立起来的美丽皇家园林就这样在三天的时间里,在英法联军的手里化为灰烬,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这是我们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一个耻辱,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思维,我特意播放《圆明园景色》、《圆明园劫掠》片段,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圆明园的设计、建造、毁灭这一完整的历程,呕尽几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园林就这样化为灰烬已清晰地记入学生的脑海里,顿时引起了学生们的愤怒、激起了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之情,为课文的总结:告诫他们不要像统治者们的昏庸无能、激起他们发愤图强、热爱科学技术、振兴中华民族的雄伟决心起了多在作用,学生们纷纷在课上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是那么热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
但本课的教学也还存在许多不足这处:1、语言的衔接不是很流畅。2、生字词的教学不到位,还有部分学生课后还不能流利地读好课文。3、课堂时间把握不好,第二课时让学生讨论的时间太少了。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是“毁灭”,但主要写它的辉煌,这样的写法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在教学课文前,我根据课文的特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正确书写。2、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运用资料的搜集、整理,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3、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围绕目标我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深入地理解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力求突出以下“三情”:
一、惋惜之情。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人民为之惋惜。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的毁灭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世界人民也应感到惋惜。
二、赞园之情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的“举世闻名”让我们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赞叹。圆明园建筑宏伟壮观,充满诗情画意,“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两处“最”,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三、仇恨之情
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园林,这样一座当对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成一片灰烬,怎能不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放火”烧园,这些词语写出了侵略者践踏人类文化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感觉《圆明园的毁灭》再现的毕竟是历史,与学生现在的生活年代实在太远了,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维,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这么一座历经几代皇帝辛辛苦苦设计、建立起来的美丽皇家园林就这样在三天的时间里,在英法联军的手里化为灰烬,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这是我们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一个耻辱,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思维,我特意播放《圆明园景色》、《圆明园劫掠》片段,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圆明园的设计、建造、毁灭这一完整的历程,呕尽几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园林就这样化为灰烬已清晰地记入学生的脑海里,顿时引起了学生们的愤怒、激起了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之情,为课文的总结:告诫他们不要像统治者们的昏庸无能、激起他们发愤图强、热爱科学技术、振兴中华民族的雄伟决心起了多在作用,学生们纷纷在课上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是那么热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
但本课的教学也还存在许多不足这处:1、语言的衔接不是很流畅。2、生字词的教学不到位,还有部分学生课后还不能流利地读好课文。3、课堂时间把握不好,第二课时让学生讨论的时间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