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史略读书笔记 1

读《中国小说史略》有感

我们知道,中国小说自来无史,鲁迅的这部著作,打破了小说自来无史的局面,它是一部系统性的中国小说史著作,其问世,是对中国小说史研究极大的贡献,同时也反应了鲁迅在学术领域中极其宝贵的开拓精神。

小说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是部开创性的著作。其开创性不仅体现在打破了历代文人的陈旧思想,而且为后代研究小说史提供了资料,为小说继往开来式的发展局面开辟了道路。

正应了鲁迅在《序言》中说过的那句话“中国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先见于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中,而后中国人所作者中亦有之,然其量皆不及金书之什一,故于小说,仍不详”。可以见到,在一些外国著作中,如1901年伦敦出版的英国学者翟理斯的《中国文学史》和1902年莱比锡出版的德国学者葛鲁贝的《中国文学史》均只有片段的、零碎的关于中国小说的描述,而中国关于小说的著作也是寥寥无几。如临传甲《中国文学史》论及小说时,采取的实际还是排斥的态度,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1918年版作为我国早期出现的篇幅最大的文学史著作之一,全书论及小说的篇幅非常之小,而这对于全书来说简直不成比例。

从这些著作中,我们或多或少的可以看出,当时的文学史家对于文学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跟我们今天有很大的差距,而这些也说明了当时的著作家对于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和意义,是看

得很轻微的。

鲁迅恰是看中了文学史上这个瑕疵之处,并极尽个人之力量,著成了力作《中国小说史略》,而鲁迅对此作出的付出之巨大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们知道,小说史的撰述是以对大量的作家作品和小说发展过程诸现象的观察、整理、考察、评析为基础的,以往的这些作品尚未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这样有关小说史料的大量的辑录、考核、分析、研究工作都得有小说史著者自己来完成,可想而知,鲁迅在准备和撰写《中国小说史略》过程中所花费的精力和劳动是惊人的,至于要“从倒行的杂乱的作品中寻出一条进行的线索来”则更是谈何容易!可以说,这么一部在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著作,绝对真实而全面地反应了鲁迅在文学领域极其宝贵的开拓精神,是作者鲁迅超强的文学功底和坚忍不拔,严谨认真的性格品质的真实写照。

作者以独具的眼光开创性地书写了这部撰述,并在汲取优秀经典的精华之同时去其糟粕,为近现代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门道。

这些门道首先是体现在作品以宏观的视角,追本溯源,溯自远古的神话与传说,历经各代纵论小说的产生、发展、变迁之过程,评述了小说兴衰变化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的原因,介绍历代名家、名作,为今后小说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次,作品中闪现的唯物精神和进步思想也为今后文学家的思想之渊注入了新的水源。作者对小说的观察、分析、评论,坚

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发表独立见解。例如:在论及汉代小说时,他提出了《汉书·艺文志》所载“汉人小说”的真实性存在着问题。他说:“《汉书》之述小说家,以为‘出于稗官’,如淳曰,‘细米为稗。街谈巷说,甚细碎之言也。王者预知里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其所录小说,今皆不存,故莫得而深考然审查明目,乃殊不似有采自民间,如《诗》之《国风》者。”(第三篇)并进一步指出,此类小说的作者并非汉代的,而是出于后人的伪托:现存之所谓汉人小说,盖无一真出于汉人,晋以来,文人方士,皆有伪作,至宋明尚不绝。文人好逞狡狯,或欲夸示异书,方士在意在自神其教,故往往托古籍以炫人;晋以后人之托汉,亦犹汉人之依托皇帝伊尹矣。(第四篇)鲁迅的这些论证是富有说服力的。同时,鲁迅对于小说史的问题,不是孤立的观察研究,而是经常把它们跟在一定条件下的社会政治背景,思想文化潮流或社会风俗习惯等情况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这样一种思想,在二十年代是难能可贵的,显而易见的,对于今后的小说家,也是不无巨大的影响的。

然后,可以看出,小说中包含许多相当卓越、言简意赅的评论,为研究创作小说的后继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毋庸置疑,《中国小说史略》的贡献是极大的,但如历史上一切开创性的著作一样,作品也有它的局限性,作者也曾自谦过“识力险隘,预览又不周洽”,但不难发现任何一位学者编撰自己的著作尤其是那种博大的著作,不可能不受到一定历史背景下

该学科及其相关学科发展水平以及个人主观思想认识上的局限,并且不可避免的受到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所以,就我们今天的要求来看,《中国小说史略》有其不够完备之处,这是很自然的,也是不能苛求鲁迅的,而应该看到他这种学无止境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不应只对于学者有着极大的鼓励,对于当今任何领域的个人都应有着莫大的鼓励作用。

试想一下,当人人都能以一种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生活工作时,文学事业将会多么快而好地发展,而社会也将会呈现出多么和谐有序的景象。我想,作为新时代有思想有抱负的大学生,更应该具有这种可贵的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中,为我们的社会贡献出一份份不可多得的力量。

读《中国小说史略》有感

我们知道,中国小说自来无史,鲁迅的这部著作,打破了小说自来无史的局面,它是一部系统性的中国小说史著作,其问世,是对中国小说史研究极大的贡献,同时也反应了鲁迅在学术领域中极其宝贵的开拓精神。

小说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是部开创性的著作。其开创性不仅体现在打破了历代文人的陈旧思想,而且为后代研究小说史提供了资料,为小说继往开来式的发展局面开辟了道路。

正应了鲁迅在《序言》中说过的那句话“中国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先见于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中,而后中国人所作者中亦有之,然其量皆不及金书之什一,故于小说,仍不详”。可以见到,在一些外国著作中,如1901年伦敦出版的英国学者翟理斯的《中国文学史》和1902年莱比锡出版的德国学者葛鲁贝的《中国文学史》均只有片段的、零碎的关于中国小说的描述,而中国关于小说的著作也是寥寥无几。如临传甲《中国文学史》论及小说时,采取的实际还是排斥的态度,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1918年版作为我国早期出现的篇幅最大的文学史著作之一,全书论及小说的篇幅非常之小,而这对于全书来说简直不成比例。

从这些著作中,我们或多或少的可以看出,当时的文学史家对于文学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跟我们今天有很大的差距,而这些也说明了当时的著作家对于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和意义,是看

得很轻微的。

鲁迅恰是看中了文学史上这个瑕疵之处,并极尽个人之力量,著成了力作《中国小说史略》,而鲁迅对此作出的付出之巨大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们知道,小说史的撰述是以对大量的作家作品和小说发展过程诸现象的观察、整理、考察、评析为基础的,以往的这些作品尚未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这样有关小说史料的大量的辑录、考核、分析、研究工作都得有小说史著者自己来完成,可想而知,鲁迅在准备和撰写《中国小说史略》过程中所花费的精力和劳动是惊人的,至于要“从倒行的杂乱的作品中寻出一条进行的线索来”则更是谈何容易!可以说,这么一部在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著作,绝对真实而全面地反应了鲁迅在文学领域极其宝贵的开拓精神,是作者鲁迅超强的文学功底和坚忍不拔,严谨认真的性格品质的真实写照。

作者以独具的眼光开创性地书写了这部撰述,并在汲取优秀经典的精华之同时去其糟粕,为近现代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门道。

这些门道首先是体现在作品以宏观的视角,追本溯源,溯自远古的神话与传说,历经各代纵论小说的产生、发展、变迁之过程,评述了小说兴衰变化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的原因,介绍历代名家、名作,为今后小说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次,作品中闪现的唯物精神和进步思想也为今后文学家的思想之渊注入了新的水源。作者对小说的观察、分析、评论,坚

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发表独立见解。例如:在论及汉代小说时,他提出了《汉书·艺文志》所载“汉人小说”的真实性存在着问题。他说:“《汉书》之述小说家,以为‘出于稗官’,如淳曰,‘细米为稗。街谈巷说,甚细碎之言也。王者预知里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其所录小说,今皆不存,故莫得而深考然审查明目,乃殊不似有采自民间,如《诗》之《国风》者。”(第三篇)并进一步指出,此类小说的作者并非汉代的,而是出于后人的伪托:现存之所谓汉人小说,盖无一真出于汉人,晋以来,文人方士,皆有伪作,至宋明尚不绝。文人好逞狡狯,或欲夸示异书,方士在意在自神其教,故往往托古籍以炫人;晋以后人之托汉,亦犹汉人之依托皇帝伊尹矣。(第四篇)鲁迅的这些论证是富有说服力的。同时,鲁迅对于小说史的问题,不是孤立的观察研究,而是经常把它们跟在一定条件下的社会政治背景,思想文化潮流或社会风俗习惯等情况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这样一种思想,在二十年代是难能可贵的,显而易见的,对于今后的小说家,也是不无巨大的影响的。

然后,可以看出,小说中包含许多相当卓越、言简意赅的评论,为研究创作小说的后继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毋庸置疑,《中国小说史略》的贡献是极大的,但如历史上一切开创性的著作一样,作品也有它的局限性,作者也曾自谦过“识力险隘,预览又不周洽”,但不难发现任何一位学者编撰自己的著作尤其是那种博大的著作,不可能不受到一定历史背景下

该学科及其相关学科发展水平以及个人主观思想认识上的局限,并且不可避免的受到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所以,就我们今天的要求来看,《中国小说史略》有其不够完备之处,这是很自然的,也是不能苛求鲁迅的,而应该看到他这种学无止境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不应只对于学者有着极大的鼓励,对于当今任何领域的个人都应有着莫大的鼓励作用。

试想一下,当人人都能以一种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生活工作时,文学事业将会多么快而好地发展,而社会也将会呈现出多么和谐有序的景象。我想,作为新时代有思想有抱负的大学生,更应该具有这种可贵的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中,为我们的社会贡献出一份份不可多得的力量。


相关文章

  • 中国小说史略读书笔记
  • 中国小说史略读书笔记 耿蕊 文学院百部经典必读书目我发现没有一本是我读过的,不免觉得有些汗颜.说实话枯燥的理论性较强的书目我是不怎么爱读的,就算读过了也不一定会记得住.但是<中国小说史略>却是一本让我有些出乎意料的书. 刚开始选 ...查看


  • 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课外阅读
  • 浅谈农村小学课外阅读 屈 恺 江苏省泰兴市大庆路小学 225400 [1**********] [email protected]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查看


  • 研究性学习小论文 1
  • 1.激发兴趣策略,让学生爱读书 课外阅读兴趣指对自身从事课外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常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课外阅读兴趣受阅读者的年龄阅历.知识.爱好及阅读目的的制约,读物本身的内容 ...查看


  • 五年级语文计划
  •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9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9人,年龄一般在11-12岁之间,学生全部来自周围的几个自然村. 经过四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和独立阅读课外书的能 ...查看


  • 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指导教案
  • 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指导教案 常州北环中学 夏震军 教学目标: 1. 学会利用网络平台检索图书 2. 运用略读.精读.比较阅读三种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地阅读名著 3. 会制作读书文摘卡,能发表简单的评论 教学过程: 一.导 ...查看


  • [斑羚飞渡]阅读指导教案
  • 名著<斑羚飞渡>阅读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 运用略读.精读.比较阅读三种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地阅读名著 会制作读书文摘卡,能发表简单的评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名著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我们学会阅读名著的方法,从而培养阅读能力,享受 ...查看


  • 干货 |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 读了那么多书,跟别人说起来,总不能侃侃而谈,书读过之后,就忘记了.这只是因为我们还缺少一些简单的方法.<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读书指南,但是不得不说这本书本身就比较难啃,所以,根据我的理解,制作一些有用的干货,希望对你读下一本书 ...查看


  • 读报评报剪报
  • [摘 要]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而最能反映现实生活的就是报纸.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除了常规的名著阅读活动,我开展最多的就是读报活动.本文试从读报方法指导,报纸评点,剪报贴报.资料摘抄等活动来阐述我在教学中开展语文读报活动的几点实践及思考. ...查看


  • 初中阅读课教学计划周红
  • 初中阅读课教学计划 初二语文阅读课教学计划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