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听课心得
张志玲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高效课堂活动。这个活动对于我来说,无疑是取得进步的一个良机,也是对自己传统教学的一次难得的突破。
第一位上课的是金安苑的张丽华老师,上的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片课文《黑孩子罗伯特》,导入部分非常别具新意,是个亮点,学生很快就被带入了课文的学习;第二位是肃南的张俊瑜老师,她上的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信任》,张老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重点重点抓住三进桃园并让学生理解,再将其活用到写作中。谭老师的不紧不慢,娓娓道来,亲切的教态使得学生不知不觉就跟着她的思路走,非常配合,反应迅速,很快就输出所学知识,而且运用得当,效果很好;第三位来自甘州区青东小学的邓海元老师,上了一节非常生动的课——《和氏献璧》。邓老师洪亮的嗓子,标准的语言,灿烂的笑容,丰富的面部表情,热情洋溢的上课方法,有趣的课堂游戏,很快就感染了学生,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会了知识。听课的老师们不由得感叹。第四位是来自党寨学校的郑小琴老师,她充分借助多媒体,利用感人的录音朗读和唯美的画面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学生和现场的老师都不自觉的被带入情境当中。虽然郑老师年轻,但她从容不迫、稳重大方、亲切温和的教态教风和笑
容,得到了很多学生的喜爱,同时也获得很多老教师认可。 听完这次的高效课,我发现,虽然高效在我们学校只是刚刚起步,很多方面还不成熟,但是它却让不理解什么是高效课堂的我,对高效课堂充满了信心,也让我对自己昔日的教学打上了一个个大大的问号——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有什么不一样呢?它是否能够真正取代传统教学,带来质的变化呢?
我时刻在反思:把学生教得高分是否就是成功的?跟很多执教多年的老师一样,我们一直在走着传统教学的道路——导入部分,给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课堂学习中,教师预设练习,很少现场生成问题,学生都跟着我们老师铺好的路走,很少会给自己机会来个“出其不意”的质疑;课后练习也是我们准备好,一旦学生没法按时完成练习,等待学生的只有惩罚式的抄书,这是大部分老师屡试不爽的、期待抄多了就能“其义自现”的方法„„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创造性在一点点的被抹杀,学习兴趣在一点点的消失,一直到成为专为高考而学的“考试机器”„„
其实在咱们的传统教学中,有很多“低效”的环节,老师一直讲,学生犯困,听不进去,就导致了教学过程的资源浪费,也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益。光听不做,再聪明的学生,也会成为书呆子。
所以,传统教学的改变迫在眉睫!而高效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咱们可以这样开始——
(1)课前预习: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怎样设计预习学案?通过什么方法、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等等。
(2)课内探究:要体现“三讲三不讲”;要搞好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明确哪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问题点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总结环节如何设计?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检测、课堂反馈、课堂矫正、目标达成和拓展提升等。
(3)课后训练:要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要多布置发散思维性、发展提高性和迁移应用性的作业;要适当控制作业的数量。
从学生角度看,高效课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主动接受和探索知识,而不是传统的被动的填塞式的学习,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高效教学的一种途径。我们老师要懂得适当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能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能把学生带到想象的世界中去,使想象丰富活跃起来,完成思考的全过程,实现知识的
内化,使学生智力得到新的发展;同时也要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还能使教学跌宕起伏,错落有致,能激发学生积极进取,使传递的信息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吸收消化的目的。
高效课堂的真正奥秘,不是把学生教出高分,而是培养他的“学习能力”。只有把学生学习的能力真正发挥出来,减少学生对老师“满堂灌”的依赖,主动学,会学,才是真正的高效!
高效课堂听课心得
张志玲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高效课堂活动。这个活动对于我来说,无疑是取得进步的一个良机,也是对自己传统教学的一次难得的突破。
第一位上课的是金安苑的张丽华老师,上的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片课文《黑孩子罗伯特》,导入部分非常别具新意,是个亮点,学生很快就被带入了课文的学习;第二位是肃南的张俊瑜老师,她上的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信任》,张老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重点重点抓住三进桃园并让学生理解,再将其活用到写作中。谭老师的不紧不慢,娓娓道来,亲切的教态使得学生不知不觉就跟着她的思路走,非常配合,反应迅速,很快就输出所学知识,而且运用得当,效果很好;第三位来自甘州区青东小学的邓海元老师,上了一节非常生动的课——《和氏献璧》。邓老师洪亮的嗓子,标准的语言,灿烂的笑容,丰富的面部表情,热情洋溢的上课方法,有趣的课堂游戏,很快就感染了学生,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会了知识。听课的老师们不由得感叹。第四位是来自党寨学校的郑小琴老师,她充分借助多媒体,利用感人的录音朗读和唯美的画面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学生和现场的老师都不自觉的被带入情境当中。虽然郑老师年轻,但她从容不迫、稳重大方、亲切温和的教态教风和笑
容,得到了很多学生的喜爱,同时也获得很多老教师认可。 听完这次的高效课,我发现,虽然高效在我们学校只是刚刚起步,很多方面还不成熟,但是它却让不理解什么是高效课堂的我,对高效课堂充满了信心,也让我对自己昔日的教学打上了一个个大大的问号——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有什么不一样呢?它是否能够真正取代传统教学,带来质的变化呢?
我时刻在反思:把学生教得高分是否就是成功的?跟很多执教多年的老师一样,我们一直在走着传统教学的道路——导入部分,给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课堂学习中,教师预设练习,很少现场生成问题,学生都跟着我们老师铺好的路走,很少会给自己机会来个“出其不意”的质疑;课后练习也是我们准备好,一旦学生没法按时完成练习,等待学生的只有惩罚式的抄书,这是大部分老师屡试不爽的、期待抄多了就能“其义自现”的方法„„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创造性在一点点的被抹杀,学习兴趣在一点点的消失,一直到成为专为高考而学的“考试机器”„„
其实在咱们的传统教学中,有很多“低效”的环节,老师一直讲,学生犯困,听不进去,就导致了教学过程的资源浪费,也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益。光听不做,再聪明的学生,也会成为书呆子。
所以,传统教学的改变迫在眉睫!而高效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咱们可以这样开始——
(1)课前预习: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怎样设计预习学案?通过什么方法、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等等。
(2)课内探究:要体现“三讲三不讲”;要搞好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明确哪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问题点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总结环节如何设计?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检测、课堂反馈、课堂矫正、目标达成和拓展提升等。
(3)课后训练:要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要多布置发散思维性、发展提高性和迁移应用性的作业;要适当控制作业的数量。
从学生角度看,高效课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主动接受和探索知识,而不是传统的被动的填塞式的学习,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高效教学的一种途径。我们老师要懂得适当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能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能把学生带到想象的世界中去,使想象丰富活跃起来,完成思考的全过程,实现知识的
内化,使学生智力得到新的发展;同时也要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还能使教学跌宕起伏,错落有致,能激发学生积极进取,使传递的信息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吸收消化的目的。
高效课堂的真正奥秘,不是把学生教出高分,而是培养他的“学习能力”。只有把学生学习的能力真正发挥出来,减少学生对老师“满堂灌”的依赖,主动学,会学,才是真正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