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寒假作业专题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各河流( )
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 C.流量季节变化小 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 2.2009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进行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是( )
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 B.古长城遗迹 C.西气东输工程 D.草方格沙障
3.图示符合移动沙丘剖面图的是(图中箭头表示风向)
读我国西北地区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4—15题:
( )
4.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5.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2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km)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18—19题
表一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
6.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
.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D.荒漠化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7.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止荒漠化效果不明显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D.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
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国土整治工作,可以起到指导作用。据此完成19—20题: 8.在西部开发过程,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
( )
①对国土整治三峡工程实施进行监控 ②对生态环境和气象变化进行监控,及时为西部开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 ③对无人区进行长期勘探 ④可以直接为西南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
9.在对西部一些进行科考时,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其优点主要是
A.能为科学家提供准确精密的三维坐标 B.对陆地、天空和地下可以提供直接拍摄图片 C.服务过程有定时、间断性特点 D.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随时读取各种信息资料
10、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 )
A、农作区——减少水井数量
B、草原牧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C、干旱的内陆地区——改革耕作和灌溉技术 D、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2)如A、B均曾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区,现在却是“风不吹,草也低,老鼠跑过见脊梁”的荒漠地区,造成这
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图中的荒漠化表现为 ,B图中的荒漠化表现为 。
(4)这种荒漠化分布上表现为 ,常常可以在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等地见到。
12.读“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总趋势看,该地区河流自________向________流,判断根据为_________ _________。 (2)该地区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该地区河流多流程短小?
(4)该地区古绿洲为什么退化而被废弃?
地理寒假作业专题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各河流( )
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 C.流量季节变化小 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 2.2009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进行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是( )
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 B.古长城遗迹 C.西气东输工程 D.草方格沙障
3.图示符合移动沙丘剖面图的是(图中箭头表示风向)
读我国西北地区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4—15题:
( )
4.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5.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2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km)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18—19题
表一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
6.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
.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D.荒漠化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7.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止荒漠化效果不明显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D.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
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国土整治工作,可以起到指导作用。据此完成19—20题: 8.在西部开发过程,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
( )
①对国土整治三峡工程实施进行监控 ②对生态环境和气象变化进行监控,及时为西部开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 ③对无人区进行长期勘探 ④可以直接为西南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
9.在对西部一些进行科考时,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其优点主要是
A.能为科学家提供准确精密的三维坐标 B.对陆地、天空和地下可以提供直接拍摄图片 C.服务过程有定时、间断性特点 D.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随时读取各种信息资料
10、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 )
A、农作区——减少水井数量
B、草原牧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C、干旱的内陆地区——改革耕作和灌溉技术 D、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2)如A、B均曾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区,现在却是“风不吹,草也低,老鼠跑过见脊梁”的荒漠地区,造成这
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图中的荒漠化表现为 ,B图中的荒漠化表现为 。
(4)这种荒漠化分布上表现为 ,常常可以在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等地见到。
12.读“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总趋势看,该地区河流自________向________流,判断根据为_________ _________。 (2)该地区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该地区河流多流程短小?
(4)该地区古绿洲为什么退化而被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