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区统计局基层基础建设达标工作汇报材料
2009年10月18日
盐湖区是运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辖6乡7镇,8个街道办事处,314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203平方公里,总人口65.7万人。近年来,我们盐湖区统计局在省、市统计局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省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统计工作的决定》和省市统计局制定的《县乡两级统计机构基础工作达标验收细则》,以提高数据质量为核心,以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为总抓手,以基层队伍、信息化、统计法制建设为重点,求实创新,锐意进取,使我区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统计整体工作跨入新层次。我们的做法是:
一 政府领导重视 工作力度加大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牵扯到区乡两级,为了改变过去基层工作的被动局面,赢得工作最大力度,区统计局在基层基础工作,积极利用各种渠道,加强与党政领导及兄弟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营造全社会特别是党政领导关心统计、理解统计、支持统计的良好氛围。今年年初,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县乡两级台阶基础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区政府分管统计工作的副区长陈建国立即和统计局局长一起向区长邓雁平作了汇报,邓区长指示要高度重视,责成分管区长牵头,按省市
政府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次后区政府于6月2日引发了《运城市盐湖区人民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办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会议,全区21个乡镇办分管领导和统计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对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由政府办副主任主持,陈建国副区长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他要求各乡镇办领导确实重视起来,严格按照达标要求逐项逐条抓好落实,如实采集、汇总和上报基层统计数据,区、乡两级都要认真审核基层统计数据,防止虚报、瞒报漏报和错报,及时准确地完成统计调查任务。在区政府召开的动员大会后,各乡(镇、办)积极响应,乡镇长亲自安排部署,分管领导蹲点督战,统计员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经过一个月努力,各乡镇办的统计站办公用房全部落实,统计员由以前的大部分兼职变为专职,人员成分突显高学历、高素质和年轻化,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证的办理由以前的乡级统计员往各村统计员延伸扩展,村级统计员的业务水平也会有一个明显提高;乡级统计年鉴资料从无到有,各乡镇已经开始编印。龙居镇的统计历史资料保存最久,有1973年到现在的所有资料,西城办事处也保存有1983年到现在的所有资料,是各乡镇的学习榜样,特别是席张乡资料整理标准高,首开乡级统计年鉴编写之先河,并自编程序建立了电子台账表,更是我区乡级统计基础工作的先进乡,他们的典型事例通过我们的宣传,影响和带动了我区乡级统计基础工作的开展和提
高。
6月22日,区统计局在各乡镇办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杨银叶局长、古旭红副局长和专业人员一起组成工作组,冒着40℃的高温酷暑深入21个乡镇办,对乡镇办统计站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等方面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初评。对部分乡镇办制度不完善,统计资料不完整,台账填写不全等不足之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给基层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7月7日,分管统计工作的陈建国副区长还着政府督查室和区统计局一行8人,利用一周时间再次深入全区21个乡(镇、办),对乡镇统计基层基础达标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检查中陈建国对达标的单位提出了表扬,对行动迟缓、差距较大的单位进出严厉的批评,要求乡镇领导高度重视,亲自督战、限时达标。
在此后的一个月时间里,不达标的乡镇又集中力量进行整改,8月初,区统计局又组织人员深入不达标的乡镇进行第三次验收。经过这样多次检查、反复督促,终使21个乡镇办全部达到了细则要求。
二、机构建设得到重视 办公条件明显改善
2002年机构改革时,区统计局编制股室3个,即办公室、经济股和综合股,人员编制14个。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这些编制很难适应统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
省政府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几个文件指引下,我局经过多次汇报、多方努力和屡次申请,区政府于2003年批准成立了“普查中心”和“企业调查队”,于2008年批准成立了“监察执法队”,2009年又批准成立“城市经济调查队“和”农村经济调查队“。这样区统计局内设机构由3个增加为8个,人员编制由14个增加为34个,人员配齐后可以大大缓解繁重的统计调查任务和人员紧缺的矛盾,使机构编制更加合理。
近年来区统计局办公室条件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过去统计局办公在条件极为恶劣的临街小楼里现在搬进了窗明几净的政府大院,人均办公用房面积超过了上级的要求。2002年机关仅有微机4台,现在拥有27台,达到人手1台,另外购置了服务器1台,复印机1台,激光打印机3台,针式打印机3台。在这次达标活动中,局机关对所有办公室墙面进行了重新粉刷,对各科室的办公场所进行了重新调整,对办公桌椅进行了更新换代。现代化办公的气息已经形成。
在经费支持方面,区政府能按照国家要求保障统计部门行政和事业经费,大型普查和专项调查经费都按标准得到落实。
三、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人员素质普遍提高
为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我们从队伍建设着手,狠抓了统计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一是狠抓政治理论的
学习。每周二上午机关学习日,全员参加,领导和科室人员轮流辅导,从而使大家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工作中涌现出不少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去年汶川地震后,20余名机关人员积极捐款8300余元,表现出了强烈的大爱之心。去年机关发展党员1人,还培养出了两名入党积极分子。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评比表彰中,机关有2名同志获国家表彰,7名同志获省级表彰。10名同志受到市级表彰。去年年底在运城市统计工作年终表彰会上,还有3名同志评为先进个人,受到市政府表彰。二是抓了业务学习和培训。2002年的时候,机关微机操作员也只有三、四个人。2006年,机关出资5000元,让全局二十名统计人员到市计算机培训中心学习电脑操作技术,经过培训,机关人员全部取得了合格证书,每个人都能上机独立完成专业报表的处理和传递。三是鼓励机关人员自学成才。为了改变机关人员文凭低、学历浅、知识面窄的困难局面。我们采取给时间、给机会的办法和优惠政策,号召大家积极攻读专业知识和文凭。目前,机关有14人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统计师职称,有5人通过了高级统计师理论考试,有7人通过自学获得了大专和本科文凭。在统计从业资格证定中,局机关人员和乡镇办统计站人员全部合格,领到了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在人员尚未配齐,人少活多的情况下,我们合理组织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使能源、服务业统计得到充实。
四、制度建设不断创新 办事程序公开透明
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一是组织办公室人员,对本单位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认真的梳理,按照县级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要求,明确哪些制度已经过时,哪些需要保留,哪些需要补充完善,哪些需要新建。经过梳理,我们保留了原有的《接收基层报表“双签制”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若干规定》、《统计局机关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会议学习制度》、《廉洁自律十不准》等六项制度。二是对现有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在对现有制度梳理的基础上,我们根据统计工作所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对原有的《档案管理制度》、《统计执法检查制度》、《统计分析报告(信息)采用奖励办法》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三是积极进行制度创新,解决制度缺失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我们建立了《数据质量审核回访制度》、《数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和《数据质量发布制度》。为了搞好机关的财物管理,我们新建了《财务管理制度》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了做好计算机保密工作,我们新建了《计算机上网安全保密管理规定》、《涉密存储介质保密管理规定》、《计算机维修维护管理规定》、《用户密码安全保密管理规定》、《涉密电子文件保密管理规定》、《涉密计算机系统病毒防治管理规定》、《数字复印机多功能一体机保密管理规定》和《上网发布信息保密规定》。
这些新制度的建立,将有效地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和机关财、物管理及计算机管理的水平。为了公开透明,我们制作了14块板面,将有关制度挂在墙上,以方便群众阅读和监督,同时机关人员也可随时参阅和鞭策自己。
五、业务建设高标准 法制、信息化建设上水平
在业务建设方面,我们坚决贯彻执行上级统计部门布置的各项调查任务,接收基层单位报表不重不漏,纸介质报表填写工整清晰、完整、正确,统计人员没有擅自更改统计数据行为,录入数据和调查单位报送的统计数据相一致,指标之间无逻辑性、趋势性差错,数据结构合理正确。数据上报及时、完整、准确。定期报表和年报表上报均附有报表说明。统计台账登录准确、连续。主要统计数据均有评估和审核记录和评估报告。建有完整、规范的历史资料档案,资料管理有专人负责。专业统计人员年人均编写统计分析报告达到4篇以上,每年都编写提要和年鉴。
在法制建设上,每年都要对本单位和乡级统计人员进行法制培训和教育,每年都要开展对调查对象进行统计法的宣传。专业骨干人员和专职执法员都取得了省局颁发的执法检查证书。建立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案卷。
在信息化建设上,我们建立了局域网,开设了自己的网页,实现了省、市、区三级联网。21个乡镇统计站,2年前还没有1台微机,现在每个乡镇拥有微机2台,还有1台激
光打印机,这为下步乡级联网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以上是我们在县乡两级统计基础工作达标方面的几点做法,有不妥之处望领导批评指正,我们将虚心接受并认真对待,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
盐湖区统计局基层基础建设达标工作汇报材料
2009年10月18日
盐湖区是运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辖6乡7镇,8个街道办事处,314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203平方公里,总人口65.7万人。近年来,我们盐湖区统计局在省、市统计局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省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统计工作的决定》和省市统计局制定的《县乡两级统计机构基础工作达标验收细则》,以提高数据质量为核心,以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为总抓手,以基层队伍、信息化、统计法制建设为重点,求实创新,锐意进取,使我区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统计整体工作跨入新层次。我们的做法是:
一 政府领导重视 工作力度加大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牵扯到区乡两级,为了改变过去基层工作的被动局面,赢得工作最大力度,区统计局在基层基础工作,积极利用各种渠道,加强与党政领导及兄弟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营造全社会特别是党政领导关心统计、理解统计、支持统计的良好氛围。今年年初,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县乡两级台阶基础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区政府分管统计工作的副区长陈建国立即和统计局局长一起向区长邓雁平作了汇报,邓区长指示要高度重视,责成分管区长牵头,按省市
政府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次后区政府于6月2日引发了《运城市盐湖区人民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办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会议,全区21个乡镇办分管领导和统计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对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由政府办副主任主持,陈建国副区长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他要求各乡镇办领导确实重视起来,严格按照达标要求逐项逐条抓好落实,如实采集、汇总和上报基层统计数据,区、乡两级都要认真审核基层统计数据,防止虚报、瞒报漏报和错报,及时准确地完成统计调查任务。在区政府召开的动员大会后,各乡(镇、办)积极响应,乡镇长亲自安排部署,分管领导蹲点督战,统计员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经过一个月努力,各乡镇办的统计站办公用房全部落实,统计员由以前的大部分兼职变为专职,人员成分突显高学历、高素质和年轻化,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证的办理由以前的乡级统计员往各村统计员延伸扩展,村级统计员的业务水平也会有一个明显提高;乡级统计年鉴资料从无到有,各乡镇已经开始编印。龙居镇的统计历史资料保存最久,有1973年到现在的所有资料,西城办事处也保存有1983年到现在的所有资料,是各乡镇的学习榜样,特别是席张乡资料整理标准高,首开乡级统计年鉴编写之先河,并自编程序建立了电子台账表,更是我区乡级统计基础工作的先进乡,他们的典型事例通过我们的宣传,影响和带动了我区乡级统计基础工作的开展和提
高。
6月22日,区统计局在各乡镇办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杨银叶局长、古旭红副局长和专业人员一起组成工作组,冒着40℃的高温酷暑深入21个乡镇办,对乡镇办统计站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等方面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初评。对部分乡镇办制度不完善,统计资料不完整,台账填写不全等不足之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给基层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7月7日,分管统计工作的陈建国副区长还着政府督查室和区统计局一行8人,利用一周时间再次深入全区21个乡(镇、办),对乡镇统计基层基础达标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检查中陈建国对达标的单位提出了表扬,对行动迟缓、差距较大的单位进出严厉的批评,要求乡镇领导高度重视,亲自督战、限时达标。
在此后的一个月时间里,不达标的乡镇又集中力量进行整改,8月初,区统计局又组织人员深入不达标的乡镇进行第三次验收。经过这样多次检查、反复督促,终使21个乡镇办全部达到了细则要求。
二、机构建设得到重视 办公条件明显改善
2002年机构改革时,区统计局编制股室3个,即办公室、经济股和综合股,人员编制14个。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这些编制很难适应统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
省政府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几个文件指引下,我局经过多次汇报、多方努力和屡次申请,区政府于2003年批准成立了“普查中心”和“企业调查队”,于2008年批准成立了“监察执法队”,2009年又批准成立“城市经济调查队“和”农村经济调查队“。这样区统计局内设机构由3个增加为8个,人员编制由14个增加为34个,人员配齐后可以大大缓解繁重的统计调查任务和人员紧缺的矛盾,使机构编制更加合理。
近年来区统计局办公室条件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过去统计局办公在条件极为恶劣的临街小楼里现在搬进了窗明几净的政府大院,人均办公用房面积超过了上级的要求。2002年机关仅有微机4台,现在拥有27台,达到人手1台,另外购置了服务器1台,复印机1台,激光打印机3台,针式打印机3台。在这次达标活动中,局机关对所有办公室墙面进行了重新粉刷,对各科室的办公场所进行了重新调整,对办公桌椅进行了更新换代。现代化办公的气息已经形成。
在经费支持方面,区政府能按照国家要求保障统计部门行政和事业经费,大型普查和专项调查经费都按标准得到落实。
三、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人员素质普遍提高
为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我们从队伍建设着手,狠抓了统计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一是狠抓政治理论的
学习。每周二上午机关学习日,全员参加,领导和科室人员轮流辅导,从而使大家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工作中涌现出不少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去年汶川地震后,20余名机关人员积极捐款8300余元,表现出了强烈的大爱之心。去年机关发展党员1人,还培养出了两名入党积极分子。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评比表彰中,机关有2名同志获国家表彰,7名同志获省级表彰。10名同志受到市级表彰。去年年底在运城市统计工作年终表彰会上,还有3名同志评为先进个人,受到市政府表彰。二是抓了业务学习和培训。2002年的时候,机关微机操作员也只有三、四个人。2006年,机关出资5000元,让全局二十名统计人员到市计算机培训中心学习电脑操作技术,经过培训,机关人员全部取得了合格证书,每个人都能上机独立完成专业报表的处理和传递。三是鼓励机关人员自学成才。为了改变机关人员文凭低、学历浅、知识面窄的困难局面。我们采取给时间、给机会的办法和优惠政策,号召大家积极攻读专业知识和文凭。目前,机关有14人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统计师职称,有5人通过了高级统计师理论考试,有7人通过自学获得了大专和本科文凭。在统计从业资格证定中,局机关人员和乡镇办统计站人员全部合格,领到了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在人员尚未配齐,人少活多的情况下,我们合理组织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使能源、服务业统计得到充实。
四、制度建设不断创新 办事程序公开透明
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一是组织办公室人员,对本单位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认真的梳理,按照县级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要求,明确哪些制度已经过时,哪些需要保留,哪些需要补充完善,哪些需要新建。经过梳理,我们保留了原有的《接收基层报表“双签制”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若干规定》、《统计局机关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会议学习制度》、《廉洁自律十不准》等六项制度。二是对现有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在对现有制度梳理的基础上,我们根据统计工作所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对原有的《档案管理制度》、《统计执法检查制度》、《统计分析报告(信息)采用奖励办法》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三是积极进行制度创新,解决制度缺失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我们建立了《数据质量审核回访制度》、《数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和《数据质量发布制度》。为了搞好机关的财物管理,我们新建了《财务管理制度》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了做好计算机保密工作,我们新建了《计算机上网安全保密管理规定》、《涉密存储介质保密管理规定》、《计算机维修维护管理规定》、《用户密码安全保密管理规定》、《涉密电子文件保密管理规定》、《涉密计算机系统病毒防治管理规定》、《数字复印机多功能一体机保密管理规定》和《上网发布信息保密规定》。
这些新制度的建立,将有效地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和机关财、物管理及计算机管理的水平。为了公开透明,我们制作了14块板面,将有关制度挂在墙上,以方便群众阅读和监督,同时机关人员也可随时参阅和鞭策自己。
五、业务建设高标准 法制、信息化建设上水平
在业务建设方面,我们坚决贯彻执行上级统计部门布置的各项调查任务,接收基层单位报表不重不漏,纸介质报表填写工整清晰、完整、正确,统计人员没有擅自更改统计数据行为,录入数据和调查单位报送的统计数据相一致,指标之间无逻辑性、趋势性差错,数据结构合理正确。数据上报及时、完整、准确。定期报表和年报表上报均附有报表说明。统计台账登录准确、连续。主要统计数据均有评估和审核记录和评估报告。建有完整、规范的历史资料档案,资料管理有专人负责。专业统计人员年人均编写统计分析报告达到4篇以上,每年都编写提要和年鉴。
在法制建设上,每年都要对本单位和乡级统计人员进行法制培训和教育,每年都要开展对调查对象进行统计法的宣传。专业骨干人员和专职执法员都取得了省局颁发的执法检查证书。建立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案卷。
在信息化建设上,我们建立了局域网,开设了自己的网页,实现了省、市、区三级联网。21个乡镇统计站,2年前还没有1台微机,现在每个乡镇拥有微机2台,还有1台激
光打印机,这为下步乡级联网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以上是我们在县乡两级统计基础工作达标方面的几点做法,有不妥之处望领导批评指正,我们将虚心接受并认真对待,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