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岭峪地质构造报告

第一章 引言

1.1实习目的

通过对《松岭峪地质图》的综合读图分析, 能够使我们比较全面的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到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的强化手段,同时,培养自己读图、作图以及提高自己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在综合读图中,分析图中再次对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和系统化整理,并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转化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1.2、实习要求

全面分析松岭峪地区构造形态、构造特征及构造运动史后编出一幅构造纲要图、1~2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1.3、实习任务

1、绘制松岭峪地质图并着色。 2、绘制松岭峪地质剖面图(两张)。 3、绘制松岭峪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 4、概述松岭峪地区地质构造。 四、区域地理概况

我们的分析基于《松岭峪地质图》。这幅地质图属于小比例尺地质图(1:100000),该地质图长18.0厘米,实际长度18.0公里,宽13.5厘米,实际长度13.5公里,覆盖实际面积243.0平方公里。该地区地势总体表现为:呈NW-SE 向的山岭与谷地相间排列,香溪沿线最低,两侧地势逐渐升高。整个地区西高东低,海拔高度位于600米-1320米的范围内,西部以云岭山最高,达1320米,东部以赵村最低,接近600米。在沿NW -SE 方向上。有条河流贯穿图的西北角至东南角,沿河两边有许多村落分散。

第二章 地层

松岭峪地区属于山岭地区, 地层发育比较齐全,主要出露的地层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依次为:上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晚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

现列表对各出露岩层进行概述:

注:表格中的波浪线代表上下两套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虚线代表上下两套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的知道松岭峪地区有六个构造层:Z 、∈1—O1、D1-D2、C1-C2、T1、E1-N 、Q 。其中Z 与∈1—O1角度不整合,∈1—O1 与D1-D2角度不整合,D1-D2与C1-C2平行不整合,C1-C2与 T1平行不整合,T1与E1-Q 角度不整合。

第三章:地质构造

松岭峪地区自早古生代后期以来发生了一系列的构造地质作用。在内动力地质作用使地层下降或抬升,使较为韧性的水平岩层隆起形成褶皱,或较为脆性的岩层发育形成断层等各种地质构造;而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地层遭受风化剥蚀或侵蚀,最终让地貌裸露出地表,形成各种形状的岩石或地层,在地质构造形态中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复杂的褶皱构造和断层构造。现将松岭峪地区内的各种地质构造描述如下:

第一节 褶皱

从该松岭峪地质图上可知主要有五大褶皱(松岭背斜、彩云岭背斜、红石崖向斜、范村背斜、毛村向斜)及一些小褶皱组成。,

现列表对各褶皱进行概述

其中:

松岭背斜:长约14公里,宽为5公里,呈ES20-35°延伸,主要由D 1、D 2、C 1、C 2地层构成。核部地层为D 1 ,两翼地层为D 2、C 1、C 2 , 即中老侧新,所以为背斜。北西方向背斜逐渐消失不见,发育有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的出露。由此可以知道此地活动较为激烈。又因两翼倾向相反,轴面近于直立(倾角约为89°),且两翼倾角近似相等,即该褶皱在横剖面上的形态为直立褶皱。因该褶皱的延伸长度与两翼宽度之比小于3:1(2.8:1),且为背斜,即该褶皱在平面上的形态为穹隆构造。形成时代约为T1-E1之间。

彩云岭背斜:长约18公里,宽约3公里,呈ES30-40°延伸,主要由D 1、D 2、C 1、C 2地层构成。核部地层为D 1 ,两翼地层依次为D 2、C 1、C 2 , 即中老侧新,所以为背斜。南西翼岩层倾角依次约为45°﹑40°、30°、30°,北东翼由于受到F1逆冲断层的影响,岩层倒转,其岩层倾角依次约为70°、80°、60°,两翼岩层倾向都是220°。背斜中还出露有花岗闪长岩背斜性质为倒转褶皱,形成于T1-E1之间。

红石崖向斜:呈ES40-50°延伸,主要由E 1、E 2地层构成。核部地层为E 2,两翼地层为E 1,即中新侧老,所以为向斜。因两翼倾向相反,轴面近于直立(倾角约为88°),且两翼倾角近似相等,即该褶皱在横剖面上的形态为直立褶皱。根据翼间角的大小又可以说是平缓褶皱。

范村背斜:分布在范村-陈村一带,呈ES40°延伸,主要由 Z、∈1、∈2﹢3、O 1地层构成。核部地层为Z ,两翼地层为∈1、

2 3

、O1, 即中老侧新,所以为背斜。因两翼倾向相反,轴面倾斜(倾角约为

78°),且两翼倾角不相等,即该褶皱在横剖面上的形态为斜歪褶皱。

毛村向斜:分布在毛村-王村一带,呈ES40°延伸,主要由O 1、∈2﹢3、∈1地层构成。核部地层为O 1,两翼地层为∈2﹢3、∈1,一翼有部分地层被喷出的岩浆岩侵入,翼部由于逆冲推覆作用,有一小部分岩体裸露在原地岩块之上,构成一个小型飞来峰。

一些小褶皱:小型褶皱普遍发育,主要分布在云岭山、黄村、白玉山一带。

第二节 断裂 断层是地壳岩石体中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破裂构造。断层发育广泛,是地壳中最重要的构造类型,其种类很多,形态各异,规模不一。断层主要由构造运动产生,也可以由外动力地质作用产生,只是规模较小。断层一般有几个断层要素,最基本的断层要素是断层面和断盘。断层面是一种

面状构造,是一个将岩块或岩层断开形成两部分并借以滑动的破裂面。断盘是断层面两侧沿断层面发生位移的岩块。从图中可知有四个(F1-F4)主要断层和一系列中、小型断层, 。现列表分别对各断层系进行概述:

其中:

F1断层:为逆断层,位于彩云岭背斜北东翼上,为北西-南东向延伸,全长约19km ,为四个断层中最大的一个。断层产状为220°∠30°,南西盘为上升盘,北东盘为下降盘。上盘地层形成褶皱,有地层缺失,下盘地层中只出露有下石炭统砂岩。F1大断层同时也受到性质未明的小断层切割而错开,与金沟处岩浆岩共同产生,F1断层形成于T1之后。

F2断层:为逆断层,位于毛村-范村-陈村一带,为北西-南东延伸,全长约12km 。断层产状为220°∠24°,南西盘为上升盘,北东盘为下降盘。上升盘为一背斜构造,核部为震旦系,下降盘为一向斜构造,核部为下奥陶统,有地层的缺失与重复。断层在丁村中有辉长岩岩体侵入。断层形成于O1之后。

F3断层:为逆断层,位于刘村-任村一带,为北西-南东向延伸,全长约4.5km 。断层倾向为320°-220°,倾角为26°-30°,南西盘为上升盘,北东盘为下降盘。北西方向上有辉长岩与花岗岩岩体出露。F3断层切割辉长岩岩体,但又被花岗岩岩体侵入,形成于O1之后。

F4断层:为正断层,位于杉岭附近,为北西-南东向延伸,全长约5km 。倾角为45° ,南西盘为上升盘,北东盘为下降盘。北西方向上有辉长岩岩体出露,断层被岩体侵入,形成于∈-O1。

中、小型断层:在松岭背斜的两翼非常的发育,造成好多地层破碎带(构成地垒),并使松岭背斜的核部变大。在彩云岭背斜也有发育,但发育不太完整。有些断层为平移断层(松岭背斜左上角断层),

大部分为正断层或逆断层,走向大致为南偏东方向,且形成时间很晚。

第四章岩浆岩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固化而形成的。主要由硅酸盐物质组成。可以形成侵入岩(深成岩)和火山

熔岩(火山岩或喷出岩)以及浅成岩和次火山岩。它们都构成简单的或复杂的岩浆岩体。岩浆岩中长石含量最多,占整个岩浆岩成分的 60%之多,其次为石英。本区中发育的岩浆岩主要有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以及辉长岩三种类型。 一、花岗闪长岩

岩体主要分布于彩云岭背斜、松岭背斜及距松岭峪1公里处。彩云岭背斜的花岗闪长岩体的走向大致为东西方向,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于三叠早期(T 1)之后;松岭背斜及距松岭峪1公里的花岗闪长岩体的走向与彩云岭背斜的花岗闪长岩体的走向大体一致,为东西方向,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于周围花岗岩体之前。 松岭峪地区花岗闪长岩要形成于T1 后。 二、花岗岩

岩体分布于金沟,刘村以及松岭处,形成时代晚于F1,F3形成的时代,分别形成于F1形成时代之后,O1之后,D1之后。 三、辉长岩

岩体主要分布于丁村和刘村处,丁村处辉长岩被F2切割形成于Z 之后,刘村处辉长岩F4断层,形成时代晚于F4形成时代,而早于F3形成时代,两边与花岗岩接触。

第五章 构造演化史

根据沉积组合、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等特征, 松岭峪地区在地质发展史上大体经历了好几次大的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作用的先后形成了本地区的地质地貌, 其地质发展史为:F4断层最先形成, 形成于寒武系∈以后;F4断层形成的末期, 辉长岩侵入到震旦系的片岩中; 经过不断的沉积和沉积间断, 在早石炭世以后, 经历了一次大的构造运动, 形成了白玉山向斜、彩云岭背斜、香溪向斜和松岭背斜; 在晚石炭世C2之后, 发生了新的构造运动, 形成了F1、F2和F3断层, 在其形成过程中有花岗闪长岩的侵入; 在古新世前E1的构造运动中, 花岗岩侵入到新的地层中; 古新世E1以后又发生了小的、规模不大的构造运动, 形成了一系列的小断层; 在第三纪N 后的构造运动中形成了云岭山和红石崖。

综上所述, 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依次为:F4/辉长岩→白玉山向斜、彩云岭背斜、香溪向斜和松岭背斜→F1、F2和F3/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小断层→红石崖/云岭山。

第六章 结束语

由于杜老师在周二下午实习动员大会上的讲解,在接下来的这两周里通过对《松岭峪地质图》的分析,再加上对课本知识的复习,我终于完成了松岭峪地区的地质构造报告、构造纲要图及两幅地质剖面图。

首先通过对松岭峪地质图的读图分析,让自己能够清楚的对地质图进行分析以及掌握地质图读图分析的步骤及方法,而且对构造地质学上的理论知识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懂得了理论知识在实习中如何实际应用,并对构造地质学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提高,为我们今后在该领域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其次,通过绘制A —B 图切地质剖面图,进一步熟悉了绘制剖面图的要点,并开始通过定轴面来准确绘制褶皱产状,从而在正确的基础上力求准确。

最后,在此感谢杜老师在这次实习中为我们所做的工作,感谢同学们在这次实习中对我的帮助。携手共进

第一章 引言

1.1实习目的

通过对《松岭峪地质图》的综合读图分析, 能够使我们比较全面的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到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的强化手段,同时,培养自己读图、作图以及提高自己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在综合读图中,分析图中再次对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和系统化整理,并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转化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1.2、实习要求

全面分析松岭峪地区构造形态、构造特征及构造运动史后编出一幅构造纲要图、1~2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1.3、实习任务

1、绘制松岭峪地质图并着色。 2、绘制松岭峪地质剖面图(两张)。 3、绘制松岭峪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 4、概述松岭峪地区地质构造。 四、区域地理概况

我们的分析基于《松岭峪地质图》。这幅地质图属于小比例尺地质图(1:100000),该地质图长18.0厘米,实际长度18.0公里,宽13.5厘米,实际长度13.5公里,覆盖实际面积243.0平方公里。该地区地势总体表现为:呈NW-SE 向的山岭与谷地相间排列,香溪沿线最低,两侧地势逐渐升高。整个地区西高东低,海拔高度位于600米-1320米的范围内,西部以云岭山最高,达1320米,东部以赵村最低,接近600米。在沿NW -SE 方向上。有条河流贯穿图的西北角至东南角,沿河两边有许多村落分散。

第二章 地层

松岭峪地区属于山岭地区, 地层发育比较齐全,主要出露的地层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依次为:上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晚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

现列表对各出露岩层进行概述:

注:表格中的波浪线代表上下两套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虚线代表上下两套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的知道松岭峪地区有六个构造层:Z 、∈1—O1、D1-D2、C1-C2、T1、E1-N 、Q 。其中Z 与∈1—O1角度不整合,∈1—O1 与D1-D2角度不整合,D1-D2与C1-C2平行不整合,C1-C2与 T1平行不整合,T1与E1-Q 角度不整合。

第三章:地质构造

松岭峪地区自早古生代后期以来发生了一系列的构造地质作用。在内动力地质作用使地层下降或抬升,使较为韧性的水平岩层隆起形成褶皱,或较为脆性的岩层发育形成断层等各种地质构造;而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地层遭受风化剥蚀或侵蚀,最终让地貌裸露出地表,形成各种形状的岩石或地层,在地质构造形态中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复杂的褶皱构造和断层构造。现将松岭峪地区内的各种地质构造描述如下:

第一节 褶皱

从该松岭峪地质图上可知主要有五大褶皱(松岭背斜、彩云岭背斜、红石崖向斜、范村背斜、毛村向斜)及一些小褶皱组成。,

现列表对各褶皱进行概述

其中:

松岭背斜:长约14公里,宽为5公里,呈ES20-35°延伸,主要由D 1、D 2、C 1、C 2地层构成。核部地层为D 1 ,两翼地层为D 2、C 1、C 2 , 即中老侧新,所以为背斜。北西方向背斜逐渐消失不见,发育有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的出露。由此可以知道此地活动较为激烈。又因两翼倾向相反,轴面近于直立(倾角约为89°),且两翼倾角近似相等,即该褶皱在横剖面上的形态为直立褶皱。因该褶皱的延伸长度与两翼宽度之比小于3:1(2.8:1),且为背斜,即该褶皱在平面上的形态为穹隆构造。形成时代约为T1-E1之间。

彩云岭背斜:长约18公里,宽约3公里,呈ES30-40°延伸,主要由D 1、D 2、C 1、C 2地层构成。核部地层为D 1 ,两翼地层依次为D 2、C 1、C 2 , 即中老侧新,所以为背斜。南西翼岩层倾角依次约为45°﹑40°、30°、30°,北东翼由于受到F1逆冲断层的影响,岩层倒转,其岩层倾角依次约为70°、80°、60°,两翼岩层倾向都是220°。背斜中还出露有花岗闪长岩背斜性质为倒转褶皱,形成于T1-E1之间。

红石崖向斜:呈ES40-50°延伸,主要由E 1、E 2地层构成。核部地层为E 2,两翼地层为E 1,即中新侧老,所以为向斜。因两翼倾向相反,轴面近于直立(倾角约为88°),且两翼倾角近似相等,即该褶皱在横剖面上的形态为直立褶皱。根据翼间角的大小又可以说是平缓褶皱。

范村背斜:分布在范村-陈村一带,呈ES40°延伸,主要由 Z、∈1、∈2﹢3、O 1地层构成。核部地层为Z ,两翼地层为∈1、

2 3

、O1, 即中老侧新,所以为背斜。因两翼倾向相反,轴面倾斜(倾角约为

78°),且两翼倾角不相等,即该褶皱在横剖面上的形态为斜歪褶皱。

毛村向斜:分布在毛村-王村一带,呈ES40°延伸,主要由O 1、∈2﹢3、∈1地层构成。核部地层为O 1,两翼地层为∈2﹢3、∈1,一翼有部分地层被喷出的岩浆岩侵入,翼部由于逆冲推覆作用,有一小部分岩体裸露在原地岩块之上,构成一个小型飞来峰。

一些小褶皱:小型褶皱普遍发育,主要分布在云岭山、黄村、白玉山一带。

第二节 断裂 断层是地壳岩石体中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破裂构造。断层发育广泛,是地壳中最重要的构造类型,其种类很多,形态各异,规模不一。断层主要由构造运动产生,也可以由外动力地质作用产生,只是规模较小。断层一般有几个断层要素,最基本的断层要素是断层面和断盘。断层面是一种

面状构造,是一个将岩块或岩层断开形成两部分并借以滑动的破裂面。断盘是断层面两侧沿断层面发生位移的岩块。从图中可知有四个(F1-F4)主要断层和一系列中、小型断层, 。现列表分别对各断层系进行概述:

其中:

F1断层:为逆断层,位于彩云岭背斜北东翼上,为北西-南东向延伸,全长约19km ,为四个断层中最大的一个。断层产状为220°∠30°,南西盘为上升盘,北东盘为下降盘。上盘地层形成褶皱,有地层缺失,下盘地层中只出露有下石炭统砂岩。F1大断层同时也受到性质未明的小断层切割而错开,与金沟处岩浆岩共同产生,F1断层形成于T1之后。

F2断层:为逆断层,位于毛村-范村-陈村一带,为北西-南东延伸,全长约12km 。断层产状为220°∠24°,南西盘为上升盘,北东盘为下降盘。上升盘为一背斜构造,核部为震旦系,下降盘为一向斜构造,核部为下奥陶统,有地层的缺失与重复。断层在丁村中有辉长岩岩体侵入。断层形成于O1之后。

F3断层:为逆断层,位于刘村-任村一带,为北西-南东向延伸,全长约4.5km 。断层倾向为320°-220°,倾角为26°-30°,南西盘为上升盘,北东盘为下降盘。北西方向上有辉长岩与花岗岩岩体出露。F3断层切割辉长岩岩体,但又被花岗岩岩体侵入,形成于O1之后。

F4断层:为正断层,位于杉岭附近,为北西-南东向延伸,全长约5km 。倾角为45° ,南西盘为上升盘,北东盘为下降盘。北西方向上有辉长岩岩体出露,断层被岩体侵入,形成于∈-O1。

中、小型断层:在松岭背斜的两翼非常的发育,造成好多地层破碎带(构成地垒),并使松岭背斜的核部变大。在彩云岭背斜也有发育,但发育不太完整。有些断层为平移断层(松岭背斜左上角断层),

大部分为正断层或逆断层,走向大致为南偏东方向,且形成时间很晚。

第四章岩浆岩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固化而形成的。主要由硅酸盐物质组成。可以形成侵入岩(深成岩)和火山

熔岩(火山岩或喷出岩)以及浅成岩和次火山岩。它们都构成简单的或复杂的岩浆岩体。岩浆岩中长石含量最多,占整个岩浆岩成分的 60%之多,其次为石英。本区中发育的岩浆岩主要有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以及辉长岩三种类型。 一、花岗闪长岩

岩体主要分布于彩云岭背斜、松岭背斜及距松岭峪1公里处。彩云岭背斜的花岗闪长岩体的走向大致为东西方向,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于三叠早期(T 1)之后;松岭背斜及距松岭峪1公里的花岗闪长岩体的走向与彩云岭背斜的花岗闪长岩体的走向大体一致,为东西方向,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于周围花岗岩体之前。 松岭峪地区花岗闪长岩要形成于T1 后。 二、花岗岩

岩体分布于金沟,刘村以及松岭处,形成时代晚于F1,F3形成的时代,分别形成于F1形成时代之后,O1之后,D1之后。 三、辉长岩

岩体主要分布于丁村和刘村处,丁村处辉长岩被F2切割形成于Z 之后,刘村处辉长岩F4断层,形成时代晚于F4形成时代,而早于F3形成时代,两边与花岗岩接触。

第五章 构造演化史

根据沉积组合、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等特征, 松岭峪地区在地质发展史上大体经历了好几次大的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作用的先后形成了本地区的地质地貌, 其地质发展史为:F4断层最先形成, 形成于寒武系∈以后;F4断层形成的末期, 辉长岩侵入到震旦系的片岩中; 经过不断的沉积和沉积间断, 在早石炭世以后, 经历了一次大的构造运动, 形成了白玉山向斜、彩云岭背斜、香溪向斜和松岭背斜; 在晚石炭世C2之后, 发生了新的构造运动, 形成了F1、F2和F3断层, 在其形成过程中有花岗闪长岩的侵入; 在古新世前E1的构造运动中, 花岗岩侵入到新的地层中; 古新世E1以后又发生了小的、规模不大的构造运动, 形成了一系列的小断层; 在第三纪N 后的构造运动中形成了云岭山和红石崖。

综上所述, 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依次为:F4/辉长岩→白玉山向斜、彩云岭背斜、香溪向斜和松岭背斜→F1、F2和F3/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小断层→红石崖/云岭山。

第六章 结束语

由于杜老师在周二下午实习动员大会上的讲解,在接下来的这两周里通过对《松岭峪地质图》的分析,再加上对课本知识的复习,我终于完成了松岭峪地区的地质构造报告、构造纲要图及两幅地质剖面图。

首先通过对松岭峪地质图的读图分析,让自己能够清楚的对地质图进行分析以及掌握地质图读图分析的步骤及方法,而且对构造地质学上的理论知识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懂得了理论知识在实习中如何实际应用,并对构造地质学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提高,为我们今后在该领域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其次,通过绘制A —B 图切地质剖面图,进一步熟悉了绘制剖面图的要点,并开始通过定轴面来准确绘制褶皱产状,从而在正确的基础上力求准确。

最后,在此感谢杜老师在这次实习中为我们所做的工作,感谢同学们在这次实习中对我的帮助。携手共进


相关文章

  • 旅游地质学论文
  • 旅游地质学论文------------------------------ 黑龙江省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一.旅游地质资源概念与分类 1. 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 定义: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和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 广义:由地质 ...查看


  • 大兴安岭农商银行松岭支行安全保卫自查报告
  • 大兴安岭农商银行松岭支行安全保卫自查报告 松岭区公安局: 根据贵局要求和<银行业安全防范建设指南>规定,2015年12月23日至24日,我行对安保管理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松岭支行配有现金业 ...查看


  • 地质报告及地质说明书
  • 第六章 地质报告及地质说明书 从地质角度讲,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就是对埋藏在地下的客观地质体不断揭露并深化认识的过程.在煤炭资源地质勘探阶段,从大范围的概略了解到小面积的详细勘探,逐步查明矿体(层) 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煤炭质量.煤炭储量和 ...查看


  •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有关单位的煤矿地质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煤矿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 ...查看


  • 煤矿地质学
  • > 学习心得 >作为矿山测量.采矿工程.通风与安全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前提,服从课程结构与教学计划的整体要求,不拘泥于教材的体例体系,力求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完成本课程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 早在20 ...查看


  • 锦州市周边地形地貌调查报告
  • 锦山秀水 如此多骄 ――锦州市周边地形地貌调查报告 锦州四中 八年十二班 赵某某 巍巍闾山,弯弯凌水,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锦州. 一.锦州的地理地形及辽西走廊 辽西走廊示意图 小凌河锦州段示意图 锦州地处辽宁省西南部,北依松岭山脉,南临渤 ...查看


  • 宕昌铅锌矿报告
  • 甘肃省宕昌县 开源铅锌矿普查地质报告 甘肃省宕昌县开源铅锌矿 2007年10月 甘肃省宕昌县 开源铅锌矿普查地质报告 提交报告单位:甘肃省宕昌县开源铅锌矿 法 人 代 表 :姜玉理 报告编写单位: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九大队 法 人 代 表 :李 ...查看


  • 水湘圩地区成矿规律研究及成矿预测报告
  • 水湘圩地区成矿规律研究 及成矿预测报告 学生姓名:梁航 专业班级:资勘13-1 学号:3130101108 指导老师:余勇 日期:2016年6月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目录 一.引言 .......................... ...查看


  • 建井地质报告提纲
  • <建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说明 1.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行发[2012]239号文件要求,新建矿井或整合改造后开拓系统发生改变的矿井,竣工投产后要编制完成<建井地质报告>. 2.编制<建井地质报告>的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