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淑云
(南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摘 要:对于《水浒传》两个影响最大的英译本,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其争论的焦点归根结底在于两者不同的翻译策略,不同的翻译策略直接导致不同译本的生成。通过对“智取生辰纲”两译文的对比,可以发现译者所采取的不同的翻译策略,并引发对不同翻译策略的思考。
关键词:《水浒传》;赛珍珠;沙博理;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4-0168-03
一、引言
二、译文对比
(一)词组层面
例1:撇下藤条,拿了朴刀,赶入松林里来喝一声道:“你这厮好大胆,怎敢看俺的行货!” 例2: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对“戴头识脸”的翻译,赛译中保持了原语形象“head”和“face”,而沙译中用了“You look like a proper man”。原文中,晁盖一伙人扮成贩卖枣子的商人,白胜扮成卖酒的人,晁盖一伙不经允许夺酒吃,白胜故作很生气,就骂到:“似乎看起来有头有脸的人,怎么也这般不讲道理。”所以沙译中“you look like a proper man”准确表达了“戴头识脸”的隐含意思。 对于单个词组的表达上,两位译者对于文中“椰瓢”的处理也不一样。赛译中将其译成“half coconut shell”(半个椰子壳),而沙译中用的是“coconut ladle”(椰子勺)。
(二)句子层面
例1:我等一面走,一头自说道:“我七个只有些枣子,别无甚财赋。”
在原语中,承接的信息是虽然我们听说这黄泥岗一带经常有贼打劫客商,下一句的信息明显带有转折的意味——“尽管有劫匪,但我们只有枣子,所以我们也不担心。”沙译中就直接用“but”来表达转折;而赛译中完全遵照原句的顺序,没有用任何连词来表达原文隐含的意思,而且还将“一面走,一头自说”直译为“on one hand„, and on one hand„”。 例2: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
沙译:“No, no! Nothing doing!” said the vendor.
(三)对话层面
例1:那七个人道:“客官请几个枣子了去。”
杨志道:“不必。”
Yang Chi said, “It is not necessary.”
沙译:“Please have some dates, sir,” said the seven.
“No, thanks,” replied Yang Zhi.
在赛译中,将“不必”翻译成“It is not necessary”(没有必要)只是将原文中表示没有必要的意思给表达出来了,而沙译中的“No, thanks”(不用,谢谢)更符合英语中委婉拒绝对方好意的用法。
例2:众客人道:“就送这几个枣子与你们过酒。”
众军谢道:“甚么道理。”
The soldiers thanked them, saying, “What is this courtesy?”
“You’re very kind.”
当晁盖一伙扮成的枣贩提议说“送几个枣子你们一块下酒”,对方用“甚么道理”来表示谢绝,相当于汉语中“那多不好意思”。在赛译中将“甚么道理”翻译成“What’s this courtesy?”(这是什么礼节?)直接翻译了原文的字面意思。而沙译中的“You’re very kind”虽与原文看似相差很远,但却传达了其中的语用功能,交流达到了一致的效果。
从整个句子句法结构来看,赛译比较拖沓冗长,习惯用and来连接几个动作。而沙译句子简洁,结构清晰,常用伴随状语,符合英语习惯。例如:
那七个客人从松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盖好了,叫声:“聒噪!”
此例中,赛译中采取的是遵照汉语的句法习惯,一个主语后面接上八个动词谓语的结构,显得很拖沓,不简洁。而沙译采取的是用-ing形式做伴随状语的结构,简单明了,更符合英语的句法结构。
纵观上述例子的几个处理情况,我们发现赛译本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主要是异化策略下的直译方法,而沙译本是归化策略下的意译方法。不同的翻译策略导致不同译文的最终生成,并影响着目的语读者对源语信息和形象的构建。
三、对翻译策略的思考
四、结语
通过对“智取生辰纲”两译本的对比分析,毫无疑问,沙译本更符合英语语言规范和标准,更易于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在词组的翻译上用意译的方式传达出原文的内涵;在句子翻译的处理上,适当添加连接词来传达原文隐含的关系;在对话的处理上也更符合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赛译本中采取的是尽量直译,会使译文显得僵硬晦涩,会给读者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但我们在对于文学作品译本进行评价时,不能只局限于个别词语和细节的翻译,必须站在更宏大的文化视角上来全面评判。对于《水浒传》赛译本和沙译本的对比评价,我们不应以熟悉的英语文本的标准和特征去评价译文,不应以规范英语读物作为参考物,而应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期待和阅读感受来综合评价其译文效果。崔永禄还提到:“在我们的经典文献外译中,除了一般性的原则要求之外,对以下几个问题特别需要注意:一是注意保留中国文化的特征与原貌;二是译文要能体现中国文化艺术和语言创作的水准;三是注意语言流畅,具有较大的可读性。
戴淑云
(南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摘 要:对于《水浒传》两个影响最大的英译本,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其争论的焦点归根结底在于两者不同的翻译策略,不同的翻译策略直接导致不同译本的生成。通过对“智取生辰纲”两译文的对比,可以发现译者所采取的不同的翻译策略,并引发对不同翻译策略的思考。
关键词:《水浒传》;赛珍珠;沙博理;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4-0168-03
一、引言
二、译文对比
(一)词组层面
例1:撇下藤条,拿了朴刀,赶入松林里来喝一声道:“你这厮好大胆,怎敢看俺的行货!” 例2: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对“戴头识脸”的翻译,赛译中保持了原语形象“head”和“face”,而沙译中用了“You look like a proper man”。原文中,晁盖一伙人扮成贩卖枣子的商人,白胜扮成卖酒的人,晁盖一伙不经允许夺酒吃,白胜故作很生气,就骂到:“似乎看起来有头有脸的人,怎么也这般不讲道理。”所以沙译中“you look like a proper man”准确表达了“戴头识脸”的隐含意思。 对于单个词组的表达上,两位译者对于文中“椰瓢”的处理也不一样。赛译中将其译成“half coconut shell”(半个椰子壳),而沙译中用的是“coconut ladle”(椰子勺)。
(二)句子层面
例1:我等一面走,一头自说道:“我七个只有些枣子,别无甚财赋。”
在原语中,承接的信息是虽然我们听说这黄泥岗一带经常有贼打劫客商,下一句的信息明显带有转折的意味——“尽管有劫匪,但我们只有枣子,所以我们也不担心。”沙译中就直接用“but”来表达转折;而赛译中完全遵照原句的顺序,没有用任何连词来表达原文隐含的意思,而且还将“一面走,一头自说”直译为“on one hand„, and on one hand„”。 例2: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
沙译:“No, no! Nothing doing!” said the vendor.
(三)对话层面
例1:那七个人道:“客官请几个枣子了去。”
杨志道:“不必。”
Yang Chi said, “It is not necessary.”
沙译:“Please have some dates, sir,” said the seven.
“No, thanks,” replied Yang Zhi.
在赛译中,将“不必”翻译成“It is not necessary”(没有必要)只是将原文中表示没有必要的意思给表达出来了,而沙译中的“No, thanks”(不用,谢谢)更符合英语中委婉拒绝对方好意的用法。
例2:众客人道:“就送这几个枣子与你们过酒。”
众军谢道:“甚么道理。”
The soldiers thanked them, saying, “What is this courtesy?”
“You’re very kind.”
当晁盖一伙扮成的枣贩提议说“送几个枣子你们一块下酒”,对方用“甚么道理”来表示谢绝,相当于汉语中“那多不好意思”。在赛译中将“甚么道理”翻译成“What’s this courtesy?”(这是什么礼节?)直接翻译了原文的字面意思。而沙译中的“You’re very kind”虽与原文看似相差很远,但却传达了其中的语用功能,交流达到了一致的效果。
从整个句子句法结构来看,赛译比较拖沓冗长,习惯用and来连接几个动作。而沙译句子简洁,结构清晰,常用伴随状语,符合英语习惯。例如:
那七个客人从松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盖好了,叫声:“聒噪!”
此例中,赛译中采取的是遵照汉语的句法习惯,一个主语后面接上八个动词谓语的结构,显得很拖沓,不简洁。而沙译采取的是用-ing形式做伴随状语的结构,简单明了,更符合英语的句法结构。
纵观上述例子的几个处理情况,我们发现赛译本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主要是异化策略下的直译方法,而沙译本是归化策略下的意译方法。不同的翻译策略导致不同译文的最终生成,并影响着目的语读者对源语信息和形象的构建。
三、对翻译策略的思考
四、结语
通过对“智取生辰纲”两译本的对比分析,毫无疑问,沙译本更符合英语语言规范和标准,更易于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在词组的翻译上用意译的方式传达出原文的内涵;在句子翻译的处理上,适当添加连接词来传达原文隐含的关系;在对话的处理上也更符合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赛译本中采取的是尽量直译,会使译文显得僵硬晦涩,会给读者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但我们在对于文学作品译本进行评价时,不能只局限于个别词语和细节的翻译,必须站在更宏大的文化视角上来全面评判。对于《水浒传》赛译本和沙译本的对比评价,我们不应以熟悉的英语文本的标准和特征去评价译文,不应以规范英语读物作为参考物,而应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期待和阅读感受来综合评价其译文效果。崔永禄还提到:“在我们的经典文献外译中,除了一般性的原则要求之外,对以下几个问题特别需要注意:一是注意保留中国文化的特征与原貌;二是译文要能体现中国文化艺术和语言创作的水准;三是注意语言流畅,具有较大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