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起源 在1 万5千年前人类就已经能相当逼真地描绘出人和动物的形象。这是萌发
图形意识的最早证据。后来就逐渐开始了
对圆形和直线形的追求,因而成为数学图
形的最早的原型。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
中又逐渐产生了计数意识和计数系统,人
类摸索过多种记数方法,有开始的结绳记
数,用石块记数,语言点数进一步用符号,
逐步发展到今天我们所用的数字。图形意
远识和计数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产生
了度量意识。 趣味数学题答案 答案:40。 解题思路: 用反推法计算: “到第十次卖出一半后恰好余下20个”,第十次有20*2=40个。第十次的40个是第九次卖出一半,补充20个后的数目,所以第九次是:
(40-20)*2=40个
依次类推,玩具店原有玩具40个。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数学家华罗庚少年时失学在家,帮爸爸经营小棉花店。空闲时,他常常用包棉花的纸解答数学题。一天,爸爸让他去内屋打扫,打扫完毕,回到柜台一看,哭了:“我的算术草稿纸呢?”爸爸左找右找,忽然,他指着远处一个人的背影说:“我把棉花包卖给他了”。华罗庚追上他,敬了个礼,掏出笔,把题抄道手背上。过路人说:这真是个怪孩子。有时顾客来买东西,人家问东他答西,耽误了生意。晚上,店关门了,他就自学到深夜。父亲眼见他不把心思化在买卖上,一气之下夺过他手中的书,要仍进火炉,幸亏母亲抢了下来,才没把书烧掉。
一次,华罗庚看杂志,发现一篇数学论文有错误,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写出批评论文,寄给了上海《科学》杂志,不久
登了出来。这篇文章改变了他的道路,使他迈向数学殿堂。
数学的起源 在1 万5千年前人类就已经能相当逼真地描绘出人和动物的形象。这是萌发
图形意识的最早证据。后来就逐渐开始了
对圆形和直线形的追求,因而成为数学图
形的最早的原型。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
中又逐渐产生了计数意识和计数系统,人
类摸索过多种记数方法,有开始的结绳记
数,用石块记数,语言点数进一步用符号,
逐步发展到今天我们所用的数字。图形意
远识和计数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产生
了度量意识。 趣味数学题答案 答案:40。 解题思路: 用反推法计算: “到第十次卖出一半后恰好余下20个”,第十次有20*2=40个。第十次的40个是第九次卖出一半,补充20个后的数目,所以第九次是:
(40-20)*2=40个
依次类推,玩具店原有玩具40个。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数学家华罗庚少年时失学在家,帮爸爸经营小棉花店。空闲时,他常常用包棉花的纸解答数学题。一天,爸爸让他去内屋打扫,打扫完毕,回到柜台一看,哭了:“我的算术草稿纸呢?”爸爸左找右找,忽然,他指着远处一个人的背影说:“我把棉花包卖给他了”。华罗庚追上他,敬了个礼,掏出笔,把题抄道手背上。过路人说:这真是个怪孩子。有时顾客来买东西,人家问东他答西,耽误了生意。晚上,店关门了,他就自学到深夜。父亲眼见他不把心思化在买卖上,一气之下夺过他手中的书,要仍进火炉,幸亏母亲抢了下来,才没把书烧掉。
一次,华罗庚看杂志,发现一篇数学论文有错误,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写出批评论文,寄给了上海《科学》杂志,不久
登了出来。这篇文章改变了他的道路,使他迈向数学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