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主义专题1

怀疑论专题

第一讲

本课程将以怀疑论为主题进行相关阅读与学习,我将选取一些与怀疑论有关的著作选段作为本课程的阅读材料,对怀疑论进行专题研究。

怀疑论并不是一种标新立异的学说,它只是人类思维诸多形态中的一种,并且它绝不是一种已经达到了终极层面的不可怀疑的解释体系。相反的,对于任何一种声称自己已经达到了终极解释的体系,怀疑论都会将其作为自己的批判对象。怀疑论是一种开放的思想,或者说它是一种开放的态度,它并不致力于建立某种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对各种思想进行批判,在与各种思想的批判与回答中形成一种互为因果的促成关系。例如在笛卡尔之后,笛卡尔的怀疑成为近现代认识论的一个主要问题,在试图回答与解决笛卡尔的怀疑的过程中,各种认识论思想相继出现,可以说笛卡尔的怀疑促进了近现代认识论的发展。

怀疑论作为一种古老的哲学思想,虽然在哲学史上被各方围剿,但到了今天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一点已经能说明那些简单地否定怀疑论的言论是多么肤浅,我们需要对这个延续了如此长时间的哲学思想进行严肃的研究,而不是简单地拒绝。

在我们正式进入对怀疑论的研究之前,我们可以看看怀疑论对我们提出的这样一些问题:

——“在我没有知觉到这张桌子的时候它存在吗?”

——“我认为真实的那些经验是否只是一个梦呢?”

——“我怎么知道在我认为我知道的东西上面,恶魔或者聪明的科学家不是在系统地欺骗我呢?”

——“我的感觉经验是否真的表达了外在世界本来所是的那个样子?”

以上哲学问题是怀疑论对我们的知识主张所提出的质问。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之中,根本的问题就是:是否我们声称自己知道的那些东西确实就是我们真正知道的东西?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但是要回答却是非常困难。从近代哲学到当代的哲学,很多哲学家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回答,但是是否最终回答了或者解决了怀疑论的这个关键问题却是有争议的。

在本专题的研究中,我们将了解怀疑论对知识论提出的各种挑战,如针对我们的知觉印象的怀疑、针对我们对未来的预见的怀疑、针对我们的知识的怀疑、针对我们的信念的怀疑,最终对怀疑论的意义有我们自己的理解。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怀疑论这种从古希腊延续至今的哲学形态进行一个回顾,即对怀疑论的历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来对上面的问题进行研究。

怀疑论的历史

怀疑论的历史可以回溯到古希腊的皮浪主义和学院派,但是在这之前,怀疑论已经初现端倪。在一些更早期的哲学家的思想里已经出现了怀疑论的成分。比如赫拉克利特的形而上学观点(万物皆流以及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暗示了人类不具有这样一种能力,它可以发现关于实在的固定不变的真理。而克拉底律(Cratylus )则进一步发展了这个观点,他认为,既然万物皆变,那么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人和河都是不断变化着的。这种观点引向了更宽泛的怀疑论。克拉底律显然相信交流是不可能的,其理由就是,由于言者、听者以及语词都是不断变化着的,无论语词用来意指什么,在被听者接受的时刻其意义已经改变了。因此,据说克拉底律拒绝对任何事进行讨论。当人们对他说话时,他只是摇摆自己的手指以表示自己已经听到了什么,但要进行回答却没有意义,因为一切都正在发生变化。

色诺芬尼对于是否存在任何关于真知的标准提出质疑。根据他的理解,即使某人碰巧发现了真理,他也可能无法将其与谬误区别开。

还有一些更严峻的怀疑论式的质疑是由智者们提出的。其中,高尔吉亚就曾经质疑是否有任何东西存在,即使有某物存在,我们也不可能知道,即使我们知道其存在,我们也无法言说。这三个观点其实就是对本体论、认识论以及交流的可能性的质疑。

而另一位智者普罗泰戈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观点不仅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也体现了相对主义的观点,而相对主义也是一种怀疑论倾向。柏拉图对这个观点的理解就是:否认存在着任何绝对的真知,并且,关于实在的状态,任何不同的看法都同样有效。不存在更进一步的判断标准。

一、学院派怀疑论与皮浪主义学派

古希腊的怀疑论主要有学院派和皮浪主义学派。我们在哲学史的学习中对这两个学派都有所了解,传统上对于它们的区别是这么划分的:首先,学院派以中期柏拉图学园的阿塞西劳斯(Arcesilas )和卡尼阿德斯(Carneades )为代表,他们的观点是:我们什么也不能知道(Nothing could be known)。他们的观点主要在西塞罗(Cicero ),第欧根尼·拉尔修(Diogenes Laertius),圣·奥古斯丁(Saint Augustine)那里有所记载,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表明独断论哲学家(dogmatic philosopher ,主张知道某些关于真实自然事物的真理)不能以绝对的确实性(absolute certainty)知道他们所声称知道的。阿塞西劳斯和卡尼阿德斯认为在以下方面存在着困难:我们通过感觉得来的信息可能是不可靠的,我们不能确定我们的推理是可靠的,我们没有可靠的标准来确定我们判断的正误。因此学院派怀疑论者认为没有什么是确定的,我们能够得到的最好的信息只有可能性,也只能根据可能性进行判断。

皮浪运动的传奇人物是爱里斯的皮浪(Pyrrho of Elis),以及他的学生Timon 。他们是怀疑论的施行者而不是理论家,他们主要涉及的是伦理和道德领域,为了避免由于接受某种价值理论或根据这些价值理论所作的判断带来的不幸,他们不作任何判断,因为如果这些价值理论有任何可疑之处,接受和应用她们就意味着导致精神的极度痛苦(mental

anguish )。将皮浪主义理论化的是安尼西德穆斯(Aenesidemus ),他提出中止判断(suspend judgment )。根据塞克斯都·恩皮里柯(Sextus Empiricus )的记载,安尼西德穆斯在阿尔克西劳和卡尼阿德斯的基础上,发展了怀疑十式,五式和二式(series of tropes ),以此来说明为什么我们必须对那些超出表象(appearance )即事物的本性而宣称的知识中止判断。

这里我们可以简单地了解一下怀疑的十式、五式以及二式。十式:1、动物的种类(由于动物之间的不同,同样的对象不会产生相同的印象。比如,同一个物体,在狗、鱼、狮子和人看来都必然是不一样的。)2、人的不同(人是由身体和灵魂构成,但每个人在这两方面都相互不同,对同一个对象也都有不同的认识。)3、感官的差异(各种感官相互不同,甚至可以说相互欺骗。比如一幅图看上去是凹凸的,但是摸上去却是平的。甚至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否具有完备的感觉器官去把握外在对象的属性。)4、环境的差异(所谓环境,就是感觉主体当下的心理的和生理的状态,这也会影响感觉主体对外在对象的把握。)5、根据位置、距离和处所的不同(即只要位置、距离和处所中有任何一种不同,同一个对象就会显得不同。)6、媒介物(对象从来也不会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必然总是混杂于某种其他事物,那么我们只能知道外物及伴随它一起被感知的混合后的结果,但无法确知外在的、背后的对象是什么样子。)

7、依据对象的数量和结构(比如大理石在切成片是呈白色,但是结合成一大块时显得发黄)8、依据相对性(即,既然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或者说处于关系之中的,我们对其独立的、本真的性质只有悬而不决。)

9、依据事物出现的频率(美女让初见的人惊艳,而与她朝夕相处的却视若无睹)10、教育、习俗、法律、传说和教义信仰的不同(这主要是从伦理学角度谈的)。这10个原因都会导致悬搁判断。

五式:第一是由于意见分歧。第二是由于无穷倒退,第三是由于相对性,第四是由于假设,第五是由于循环论证。这五个原因都会导致走向悬搁判断。

二式:“认识”究竟如何可能无非是这两种:或是直接认识,或是间接认识。如果证明了没有任何东西能直接地或者间接地被认识,那就可以对一切事物怀疑。

对他们来说,怀疑主义是一种能力,一种精神态度,这种心灵状态最终导致心气平和(ataraxia ),平静(quietude ),或者不动心(unperturbedness ),这样怀疑论者就不再关心和担心表象之外的事物。怀疑论被当作对教条和武断的一种医治。与学院派怀疑论从怀疑得出否定教条不同,皮浪派没有这样的教条结论,只是说怀疑主义是一种消除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的清洗。皮浪主义者,跟随他们的自然倾向,他们知道的表象,以及他们社会的法律和习俗,不作任何判断。这在塞克斯都的《皮浪学说概论》(Hypotyposes )以及《反对数学家》(Adversus mathematicos )中有所记载。

可见,从传统的理解来看,学院派是独断的怀疑论,皮浪主义是伦理的怀疑论,其核心概念是悬搁。不过我们回到这段哲学史,可以发现,要对这两个学派做一个泾渭分明的区分,其实是很困难的。首先,从两

派的领袖人物来看,关系错综复杂,某些学院派的领袖在某段时期也曾是皮浪主义的领袖,这段历史大家可以参考Alan Bailey 的Sextus Empiricus and Pyrrhonean scepticism。最重要的是,皮浪主义的核心概念悬搁,其发展离不开学院派的作用。阿尔克西劳于公元前272年被推举为中期学园派的领袖,他不仅使学园派得到极大的复兴,而且将epoché作为一个真正的哲学术语提炼了出来。与皮浪和塞克斯都不同的是,阿尔克西劳在强调悬搁判断的同时,并没有将其作为人达到心灵宁静的途径,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将悬搁判断看作伦理原则,而是更加重视推导悬搁判断这个结论的技巧。因为,对阿尔克西劳而言,悬搁判断的意义只在于表明一切都是不可理解的,任何一个命题都有一个与其力量相当的相反命题与之抗衡,因此对任何命题悬搁判断是必然的结果。

所以,要截然分开学院派与皮浪主义是不严谨的。皮浪主义的集大成者塞克斯都在其《皮浪主义概述》中对悬搁这一概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他将阿尔克西劳推导悬搁的技巧与皮浪通过悬搁来获得内心安宁的伦理原则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将悬搁确立为了皮浪主义的核心原则。

二、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典怀疑论文本的再发现根本性地影响了现代思想的进程。塞克斯都的著作以及西塞罗的《论学院派哲学》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而它所发挥作用的领域主要是在宗教。最为突出的就是荷兰的伊拉斯谟与路德的宗教争论。他们争论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确定终极的宗教知识的标准。路德质疑教会的标准,也就是教皇、大公会和传统的标准,而提出了一种主观的、私人的标准来取代教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圣灵对每个人良心的指令。在之前,教徒只能通过教会等中介来领会圣经,而路德将圣经翻译为德文,使普通信徒能自己阅读,他相信每个人在阅读圣经的时候在良心的作用下能获得启示。这是对传统宗教权威的反抗,而伊拉斯谟主张,应该在悬搁宗教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信仰或者传统而接受天主教,这是比较保守的宗教态度。路德的改革方案在我们今天看来是进步的,带来了宗教自由。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路德宗教标准(个人的、主观的)的提出其实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各种不同的观点各执己见,互不妥协,最终是带来了宗教迫害,甚至有人认为新教比传统天主教更为不宽容。

文艺复兴晚期的法国出现了蒙田,这位影响至今的伟大怀疑论者,他在其最长的一篇随笔《为雷蒙塞邦德辩护》中,对16世纪的怀疑论思潮做了总结,并揭示了为什么人类的一切理性成就在怀疑论的观照下都面临着严峻的质疑。他的观点就是,人只有通过信仰和启示,才能获得真知。蒙田运用了很多古典怀疑论论证:他强调在判断感官经验的可靠性时所面临的怀疑论困难,个人、社会的和文化的因素也都影响着人们的判断,此外,任何判断得以进行的标准自身也面临着问题和质疑,除非上帝给我们一些不可怀疑的第一原理并使我们的官能变得可靠。如果不依靠神的恩典,人类的一切成就,甚至包括科学家的最新成就,都将变得可疑。蒙田认为,我们所能做的一切,就是遵从皮浪主义的悬搁判断,然后遵照自然本性和习俗而生活,并且接受上帝向我们启示的东

西。

可以说,在这个时期,怀疑论充当了传统宗教的辩护者的角色,在宗教领域显得相当的保守。但是这样的态度在那个宗教非常敏感的时期是可以理解的。

在蒙田之后,他的门徒以及一些法国的思想家,尤其是所谓的自由思想者,都倡导蒙田的态度。维护宗教改革与反对宗教改革的都利用蒙田的怀疑论论证来为自己辩护并抨击对立方,可以说,怀疑论在那时充当了辩论的武器。

三、笛卡尔

笛卡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哲学家,他对怀疑论所做的一切饱受争议。这一段请同学们回顾你们在学习西方哲学史时所知道的知识。

这里重要的是了解对哲学界笛卡尔的答复。笛卡尔对怀疑论危机(在笛卡尔看来,这个危机就是由蒙田的新怀疑主义带来的)的戏剧性的解决方式,导致了一个怀疑论论争的新纪元。怀疑论者试图表明笛卡尔并没有真正征服怀疑论,而他的独断论的反对者却试图表明,笛卡尔实际上是一个不自觉的怀疑论者。后者很好理解,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其实是增强了怀疑论的力量,虽然这并不是笛卡尔所希望的。

在反对笛卡尔的怀疑论者中,伽桑狄、梅森是最为突出的。他们对笛卡尔的质疑主要是:从“我思”(COGITO )实际上证明出了什么(如果确有什么的话)?笛卡尔的标准是否具有任何价值?是否笛卡尔提出的关于数学——物理宇宙的真理真是确定的或的确是真理?伽桑狄指出,对于某人可以确定的任何事情而言,笛卡尔式的关于真理的整个体系也有可能只是他心灵的主观幻像,而不是关于实在的真实图像。约特论证,由于笛卡尔式的一切基础材料都是由观念所构成,而观念却不是真实的物理事物,因此,即便笛卡尔式的观念世界是清楚明白的,它也不能表象与之完全不同的东西(什么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对于笛卡尔的解决方式,质疑主要在于清楚明白的标准的确立以及其意义,还有就是能否从观念世界合法过渡到实在世界,如何将这两个世界相关联。

四、培尔

培尔是在17世纪将要结束的时候出现的最具有洞察力的怀疑论者。他的巨作《历史与批判辞典》,对17世纪的学术背景进行了概括,这本巨作有趣之点在于,很多重要的讨论都出现在冗长的、与主题无关的脚注中,而这些脚注常常都是为那些不怎么重要的人物而写的。所以有研究者就称,培尔的怀疑论藏在他的脚注中。他通过运用怀疑论传统中的一切策略,试图证明,大多数理论是大而无当并且充满矛盾与荒谬的,并且,人通过理性方式去把握世界的努力总是以困扰、迷惑和不可解决的困难而告终。据此,他发展出了一种最极端的怀疑论,对关于神学、形而上学、数学和科学的各种知识断言都提出了质疑。他坚决认为,现代哲学对第二性质的真实存在的怀疑,同样适用于第一性质;因此我们无法确定外间世界可能具有什么样的特性,我们甚至无法确定是否确有这么一个世界。

培尔坚持,他的怀疑论质疑要点在于,它能够使人们认识到哲学并非是令人满意的导引,只会产生怀疑。这样,人们就会放弃理性而转向

信仰。培尔还利用其怀疑论为完全的宽容做辩护。如果关于实在终极性质的一切理论都是充满疑问的,那么有什么理由去迫害那些接受某种理论而不接受另一些理论的人们呢?由于不存在区分正确信念与错误信念的标准,因此,由于人们的信念而进行迫害就是没有道理的。谈到怀疑论与宽容的关系,可以说蒙田才是现代宽容之父。我们往往觉得怀疑论具有破坏性,但是反过来是否是我们一直站在理性至上的角度去看问题呢,怀疑论者反而常常是宽容的提倡者,提倡一种多元的态度,宽容地对待不同的文化与思想。这是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五、休谟

休谟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哲学家了,对于他有很多标签,经验论者、怀疑者、自然主义者,而他的怀疑论也是呈现出复杂的多面性。当他检验一切信念的普遍性质时,他倾向于一种完全的怀疑论。当他将形而上学和神学与科学作对比而进行检验时,他倾向于一种实证主义式的、有限的怀疑论。而当他阐述自己关于人类本性及行为的观点时,他的怀疑倾向于平息,而其观点的肯定色彩也趋于明显。

关于休谟的怀疑论思想我相信大家在过去的哲学史学习中已经比较熟悉了,这里就请大家自己回顾一下。

六、里德与常识学派

我们都知道休谟的怀疑论对于康德的影响,除此最早重视休谟怀疑论论证的哲学家之一还有里德(Thomas Reid)。他认识到,贝克莱和休谟所表明的是,现代哲学的基本原则系统地导向了完全的怀疑论,它针对的是人获取任何确定性甚或概然性的认识能力。里德认为,要对之进行回答,就不能漠视或者嘲弄,要重新对现代哲学的前提进行再考察。如果哲学的结论有悖于常识,那么错误的就一定是哲学。里德用自己的常识实在论来避免休谟的怀疑论,其做法是把我们心理上无法怀疑的信念当作基本的原则。

大家能看出里德和休谟的区别吗?休谟的观点,即使我们不可能在理论上解决一切怀疑,自然也不允许我们生活在完全的怀疑中,是自然或者说我们的本性使我们能客服怀疑,使我们相信外在世界的存在,相信因果推理的结论。那么里德和休谟的区别在哪儿呢?

用托马斯布朗(19世纪早期的里德门徒)的话来描述他们二者的区别比较恰当:“里德高声宣布,‘是的,我们必须相信外间世界’,但却悄悄说明,‘对于这个信念我们不能给出任何理由’。而休谟却高声宣称,‘对于这样一个观念我们给不出理由’,但却悄悄强调,‘我承认我们无法去除这样的观念’。”可见,二者的区别更多的在于言辞或者说表述,而不在于见解或者观点的分歧。

七、康德

康德作为哲学史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啊,他对休谟怀疑论的重视以及回应是我们非常熟知的,甚至说处理休谟怀疑论的尝试到康德的批判哲学那里达到了发展的顶峰。

面对怎么认识这个客观世界的问题,或者说“知识如何可能”的问题,康德的解答可以看作是对如下二者进行综合的企图:一方面是针对形而上学知识的彻底怀疑论,另一方面是这样一种信念,即存在着某些

普遍必然的关于一切可能经验状况的知识。他假定知识是可能的,那么全部怀疑论就是错的。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解释如何获得这种普遍必然的知识。

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知性为自然立法。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研究了人类感知的形式,即空间和时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里的物质被人类的理解力加工为经验,而康德把人类理解力的形式称为“(绝对) 范畴”,这些人类理性的形式中包括人们对灵魂、世界和上帝的设想,康德把它们理解为某种制约原则,人们的经验世界就是通过这些原则得以构造。

那么康德的答复是否真的解决了休谟等怀疑论者所提出的难题呢? 康德的批判哲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物自体这个概念。舒尔茨就论证到,康德未能成功地针对客观实在建立任何真理,因为,正如康德自己所证明的那样,不能把关于思维条件的信息扩展到真实事物或物自体上去。但是,如果不能做这样的扩展,我们判断的客观有效性就不能得到保证,我们能确定的最多只是我们某些观点的主观必然性,二者恰恰是休谟所曾经证明了的。所以,舒尔茨认为,康德的分析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即从关于人们不得不相信什么的主观材料过渡到关于实在的任何客观断定。他进而认为,康德并没有超越休谟的怀疑论,甚至康德式革命的失败从反面论证了休谟的观点。康德提出物自体这个概念也使他被某些研究者将其定义为不可知论者。物自体这个概念包含了太多的怀疑的色彩。从这个角度看,康德并没有解决怀疑论对知识可能性的挑战,只是回避了这个问题。

八、怀疑论的意义

我们上面回顾了怀疑论的简史,从中我们能发现怀疑论的意义何在呢?

怀疑论在哲学史上总是不断遭到攻击和被“驳斥”,甚至G .E.Moore 这样的大哲学家以非常不屑的态度去回答怀疑论关于存在信念的问题。怀疑论的反对者从古希腊到今天都持有这样的观点,即怀疑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它公然地冒犯了常识观点和日常信念。它既不承认有答案,也不建立确证。

怀疑论就像独断论者收到的一封匿名信,这封匿名信从根本上对收信人提出一系列的难题,它询问:独断论者的断言或假定是否具有足够的根据,或者它的体系是否不包括自相矛盾或谬论。促使独断论者不断反省自己的思想,检查自己哲学的那些断言,是怀疑论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可以说,怀疑论是思想史的主要动力来源。人类不断地探求关于实在的终极性质的知识,而怀疑论者则随时向这类最新的知识断言提出挑

战。

怀疑论正如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Sisyphus ),由于他的狡猾,他被判要将大石推上陡峭的高山,每次他用尽全力,大石快要到顶时,石头就会从其手中滑脱,又得重新推回去,干着无止境的劳动。他并不期望发现真理,但也不期望结束自己的奋斗。他发现没有任何终极价值作为自己处境的支撑点,但是他仍然坚持着,他的奋斗只对于自己有意义,但是这种意义却不是对任何客观处境而言,因为他无法改变任何的客观环境,正如怀疑论者不断证明独断论关于终极知识的荒谬,但是自己从不建立任何的确证。

怀疑论专题

第一讲

本课程将以怀疑论为主题进行相关阅读与学习,我将选取一些与怀疑论有关的著作选段作为本课程的阅读材料,对怀疑论进行专题研究。

怀疑论并不是一种标新立异的学说,它只是人类思维诸多形态中的一种,并且它绝不是一种已经达到了终极层面的不可怀疑的解释体系。相反的,对于任何一种声称自己已经达到了终极解释的体系,怀疑论都会将其作为自己的批判对象。怀疑论是一种开放的思想,或者说它是一种开放的态度,它并不致力于建立某种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对各种思想进行批判,在与各种思想的批判与回答中形成一种互为因果的促成关系。例如在笛卡尔之后,笛卡尔的怀疑成为近现代认识论的一个主要问题,在试图回答与解决笛卡尔的怀疑的过程中,各种认识论思想相继出现,可以说笛卡尔的怀疑促进了近现代认识论的发展。

怀疑论作为一种古老的哲学思想,虽然在哲学史上被各方围剿,但到了今天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一点已经能说明那些简单地否定怀疑论的言论是多么肤浅,我们需要对这个延续了如此长时间的哲学思想进行严肃的研究,而不是简单地拒绝。

在我们正式进入对怀疑论的研究之前,我们可以看看怀疑论对我们提出的这样一些问题:

——“在我没有知觉到这张桌子的时候它存在吗?”

——“我认为真实的那些经验是否只是一个梦呢?”

——“我怎么知道在我认为我知道的东西上面,恶魔或者聪明的科学家不是在系统地欺骗我呢?”

——“我的感觉经验是否真的表达了外在世界本来所是的那个样子?”

以上哲学问题是怀疑论对我们的知识主张所提出的质问。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之中,根本的问题就是:是否我们声称自己知道的那些东西确实就是我们真正知道的东西?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但是要回答却是非常困难。从近代哲学到当代的哲学,很多哲学家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回答,但是是否最终回答了或者解决了怀疑论的这个关键问题却是有争议的。

在本专题的研究中,我们将了解怀疑论对知识论提出的各种挑战,如针对我们的知觉印象的怀疑、针对我们对未来的预见的怀疑、针对我们的知识的怀疑、针对我们的信念的怀疑,最终对怀疑论的意义有我们自己的理解。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怀疑论这种从古希腊延续至今的哲学形态进行一个回顾,即对怀疑论的历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来对上面的问题进行研究。

怀疑论的历史

怀疑论的历史可以回溯到古希腊的皮浪主义和学院派,但是在这之前,怀疑论已经初现端倪。在一些更早期的哲学家的思想里已经出现了怀疑论的成分。比如赫拉克利特的形而上学观点(万物皆流以及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暗示了人类不具有这样一种能力,它可以发现关于实在的固定不变的真理。而克拉底律(Cratylus )则进一步发展了这个观点,他认为,既然万物皆变,那么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人和河都是不断变化着的。这种观点引向了更宽泛的怀疑论。克拉底律显然相信交流是不可能的,其理由就是,由于言者、听者以及语词都是不断变化着的,无论语词用来意指什么,在被听者接受的时刻其意义已经改变了。因此,据说克拉底律拒绝对任何事进行讨论。当人们对他说话时,他只是摇摆自己的手指以表示自己已经听到了什么,但要进行回答却没有意义,因为一切都正在发生变化。

色诺芬尼对于是否存在任何关于真知的标准提出质疑。根据他的理解,即使某人碰巧发现了真理,他也可能无法将其与谬误区别开。

还有一些更严峻的怀疑论式的质疑是由智者们提出的。其中,高尔吉亚就曾经质疑是否有任何东西存在,即使有某物存在,我们也不可能知道,即使我们知道其存在,我们也无法言说。这三个观点其实就是对本体论、认识论以及交流的可能性的质疑。

而另一位智者普罗泰戈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观点不仅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也体现了相对主义的观点,而相对主义也是一种怀疑论倾向。柏拉图对这个观点的理解就是:否认存在着任何绝对的真知,并且,关于实在的状态,任何不同的看法都同样有效。不存在更进一步的判断标准。

一、学院派怀疑论与皮浪主义学派

古希腊的怀疑论主要有学院派和皮浪主义学派。我们在哲学史的学习中对这两个学派都有所了解,传统上对于它们的区别是这么划分的:首先,学院派以中期柏拉图学园的阿塞西劳斯(Arcesilas )和卡尼阿德斯(Carneades )为代表,他们的观点是:我们什么也不能知道(Nothing could be known)。他们的观点主要在西塞罗(Cicero ),第欧根尼·拉尔修(Diogenes Laertius),圣·奥古斯丁(Saint Augustine)那里有所记载,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表明独断论哲学家(dogmatic philosopher ,主张知道某些关于真实自然事物的真理)不能以绝对的确实性(absolute certainty)知道他们所声称知道的。阿塞西劳斯和卡尼阿德斯认为在以下方面存在着困难:我们通过感觉得来的信息可能是不可靠的,我们不能确定我们的推理是可靠的,我们没有可靠的标准来确定我们判断的正误。因此学院派怀疑论者认为没有什么是确定的,我们能够得到的最好的信息只有可能性,也只能根据可能性进行判断。

皮浪运动的传奇人物是爱里斯的皮浪(Pyrrho of Elis),以及他的学生Timon 。他们是怀疑论的施行者而不是理论家,他们主要涉及的是伦理和道德领域,为了避免由于接受某种价值理论或根据这些价值理论所作的判断带来的不幸,他们不作任何判断,因为如果这些价值理论有任何可疑之处,接受和应用她们就意味着导致精神的极度痛苦(mental

anguish )。将皮浪主义理论化的是安尼西德穆斯(Aenesidemus ),他提出中止判断(suspend judgment )。根据塞克斯都·恩皮里柯(Sextus Empiricus )的记载,安尼西德穆斯在阿尔克西劳和卡尼阿德斯的基础上,发展了怀疑十式,五式和二式(series of tropes ),以此来说明为什么我们必须对那些超出表象(appearance )即事物的本性而宣称的知识中止判断。

这里我们可以简单地了解一下怀疑的十式、五式以及二式。十式:1、动物的种类(由于动物之间的不同,同样的对象不会产生相同的印象。比如,同一个物体,在狗、鱼、狮子和人看来都必然是不一样的。)2、人的不同(人是由身体和灵魂构成,但每个人在这两方面都相互不同,对同一个对象也都有不同的认识。)3、感官的差异(各种感官相互不同,甚至可以说相互欺骗。比如一幅图看上去是凹凸的,但是摸上去却是平的。甚至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否具有完备的感觉器官去把握外在对象的属性。)4、环境的差异(所谓环境,就是感觉主体当下的心理的和生理的状态,这也会影响感觉主体对外在对象的把握。)5、根据位置、距离和处所的不同(即只要位置、距离和处所中有任何一种不同,同一个对象就会显得不同。)6、媒介物(对象从来也不会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必然总是混杂于某种其他事物,那么我们只能知道外物及伴随它一起被感知的混合后的结果,但无法确知外在的、背后的对象是什么样子。)

7、依据对象的数量和结构(比如大理石在切成片是呈白色,但是结合成一大块时显得发黄)8、依据相对性(即,既然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或者说处于关系之中的,我们对其独立的、本真的性质只有悬而不决。)

9、依据事物出现的频率(美女让初见的人惊艳,而与她朝夕相处的却视若无睹)10、教育、习俗、法律、传说和教义信仰的不同(这主要是从伦理学角度谈的)。这10个原因都会导致悬搁判断。

五式:第一是由于意见分歧。第二是由于无穷倒退,第三是由于相对性,第四是由于假设,第五是由于循环论证。这五个原因都会导致走向悬搁判断。

二式:“认识”究竟如何可能无非是这两种:或是直接认识,或是间接认识。如果证明了没有任何东西能直接地或者间接地被认识,那就可以对一切事物怀疑。

对他们来说,怀疑主义是一种能力,一种精神态度,这种心灵状态最终导致心气平和(ataraxia ),平静(quietude ),或者不动心(unperturbedness ),这样怀疑论者就不再关心和担心表象之外的事物。怀疑论被当作对教条和武断的一种医治。与学院派怀疑论从怀疑得出否定教条不同,皮浪派没有这样的教条结论,只是说怀疑主义是一种消除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的清洗。皮浪主义者,跟随他们的自然倾向,他们知道的表象,以及他们社会的法律和习俗,不作任何判断。这在塞克斯都的《皮浪学说概论》(Hypotyposes )以及《反对数学家》(Adversus mathematicos )中有所记载。

可见,从传统的理解来看,学院派是独断的怀疑论,皮浪主义是伦理的怀疑论,其核心概念是悬搁。不过我们回到这段哲学史,可以发现,要对这两个学派做一个泾渭分明的区分,其实是很困难的。首先,从两

派的领袖人物来看,关系错综复杂,某些学院派的领袖在某段时期也曾是皮浪主义的领袖,这段历史大家可以参考Alan Bailey 的Sextus Empiricus and Pyrrhonean scepticism。最重要的是,皮浪主义的核心概念悬搁,其发展离不开学院派的作用。阿尔克西劳于公元前272年被推举为中期学园派的领袖,他不仅使学园派得到极大的复兴,而且将epoché作为一个真正的哲学术语提炼了出来。与皮浪和塞克斯都不同的是,阿尔克西劳在强调悬搁判断的同时,并没有将其作为人达到心灵宁静的途径,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将悬搁判断看作伦理原则,而是更加重视推导悬搁判断这个结论的技巧。因为,对阿尔克西劳而言,悬搁判断的意义只在于表明一切都是不可理解的,任何一个命题都有一个与其力量相当的相反命题与之抗衡,因此对任何命题悬搁判断是必然的结果。

所以,要截然分开学院派与皮浪主义是不严谨的。皮浪主义的集大成者塞克斯都在其《皮浪主义概述》中对悬搁这一概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他将阿尔克西劳推导悬搁的技巧与皮浪通过悬搁来获得内心安宁的伦理原则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将悬搁确立为了皮浪主义的核心原则。

二、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典怀疑论文本的再发现根本性地影响了现代思想的进程。塞克斯都的著作以及西塞罗的《论学院派哲学》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而它所发挥作用的领域主要是在宗教。最为突出的就是荷兰的伊拉斯谟与路德的宗教争论。他们争论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确定终极的宗教知识的标准。路德质疑教会的标准,也就是教皇、大公会和传统的标准,而提出了一种主观的、私人的标准来取代教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圣灵对每个人良心的指令。在之前,教徒只能通过教会等中介来领会圣经,而路德将圣经翻译为德文,使普通信徒能自己阅读,他相信每个人在阅读圣经的时候在良心的作用下能获得启示。这是对传统宗教权威的反抗,而伊拉斯谟主张,应该在悬搁宗教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信仰或者传统而接受天主教,这是比较保守的宗教态度。路德的改革方案在我们今天看来是进步的,带来了宗教自由。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路德宗教标准(个人的、主观的)的提出其实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各种不同的观点各执己见,互不妥协,最终是带来了宗教迫害,甚至有人认为新教比传统天主教更为不宽容。

文艺复兴晚期的法国出现了蒙田,这位影响至今的伟大怀疑论者,他在其最长的一篇随笔《为雷蒙塞邦德辩护》中,对16世纪的怀疑论思潮做了总结,并揭示了为什么人类的一切理性成就在怀疑论的观照下都面临着严峻的质疑。他的观点就是,人只有通过信仰和启示,才能获得真知。蒙田运用了很多古典怀疑论论证:他强调在判断感官经验的可靠性时所面临的怀疑论困难,个人、社会的和文化的因素也都影响着人们的判断,此外,任何判断得以进行的标准自身也面临着问题和质疑,除非上帝给我们一些不可怀疑的第一原理并使我们的官能变得可靠。如果不依靠神的恩典,人类的一切成就,甚至包括科学家的最新成就,都将变得可疑。蒙田认为,我们所能做的一切,就是遵从皮浪主义的悬搁判断,然后遵照自然本性和习俗而生活,并且接受上帝向我们启示的东

西。

可以说,在这个时期,怀疑论充当了传统宗教的辩护者的角色,在宗教领域显得相当的保守。但是这样的态度在那个宗教非常敏感的时期是可以理解的。

在蒙田之后,他的门徒以及一些法国的思想家,尤其是所谓的自由思想者,都倡导蒙田的态度。维护宗教改革与反对宗教改革的都利用蒙田的怀疑论论证来为自己辩护并抨击对立方,可以说,怀疑论在那时充当了辩论的武器。

三、笛卡尔

笛卡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哲学家,他对怀疑论所做的一切饱受争议。这一段请同学们回顾你们在学习西方哲学史时所知道的知识。

这里重要的是了解对哲学界笛卡尔的答复。笛卡尔对怀疑论危机(在笛卡尔看来,这个危机就是由蒙田的新怀疑主义带来的)的戏剧性的解决方式,导致了一个怀疑论论争的新纪元。怀疑论者试图表明笛卡尔并没有真正征服怀疑论,而他的独断论的反对者却试图表明,笛卡尔实际上是一个不自觉的怀疑论者。后者很好理解,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其实是增强了怀疑论的力量,虽然这并不是笛卡尔所希望的。

在反对笛卡尔的怀疑论者中,伽桑狄、梅森是最为突出的。他们对笛卡尔的质疑主要是:从“我思”(COGITO )实际上证明出了什么(如果确有什么的话)?笛卡尔的标准是否具有任何价值?是否笛卡尔提出的关于数学——物理宇宙的真理真是确定的或的确是真理?伽桑狄指出,对于某人可以确定的任何事情而言,笛卡尔式的关于真理的整个体系也有可能只是他心灵的主观幻像,而不是关于实在的真实图像。约特论证,由于笛卡尔式的一切基础材料都是由观念所构成,而观念却不是真实的物理事物,因此,即便笛卡尔式的观念世界是清楚明白的,它也不能表象与之完全不同的东西(什么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对于笛卡尔的解决方式,质疑主要在于清楚明白的标准的确立以及其意义,还有就是能否从观念世界合法过渡到实在世界,如何将这两个世界相关联。

四、培尔

培尔是在17世纪将要结束的时候出现的最具有洞察力的怀疑论者。他的巨作《历史与批判辞典》,对17世纪的学术背景进行了概括,这本巨作有趣之点在于,很多重要的讨论都出现在冗长的、与主题无关的脚注中,而这些脚注常常都是为那些不怎么重要的人物而写的。所以有研究者就称,培尔的怀疑论藏在他的脚注中。他通过运用怀疑论传统中的一切策略,试图证明,大多数理论是大而无当并且充满矛盾与荒谬的,并且,人通过理性方式去把握世界的努力总是以困扰、迷惑和不可解决的困难而告终。据此,他发展出了一种最极端的怀疑论,对关于神学、形而上学、数学和科学的各种知识断言都提出了质疑。他坚决认为,现代哲学对第二性质的真实存在的怀疑,同样适用于第一性质;因此我们无法确定外间世界可能具有什么样的特性,我们甚至无法确定是否确有这么一个世界。

培尔坚持,他的怀疑论质疑要点在于,它能够使人们认识到哲学并非是令人满意的导引,只会产生怀疑。这样,人们就会放弃理性而转向

信仰。培尔还利用其怀疑论为完全的宽容做辩护。如果关于实在终极性质的一切理论都是充满疑问的,那么有什么理由去迫害那些接受某种理论而不接受另一些理论的人们呢?由于不存在区分正确信念与错误信念的标准,因此,由于人们的信念而进行迫害就是没有道理的。谈到怀疑论与宽容的关系,可以说蒙田才是现代宽容之父。我们往往觉得怀疑论具有破坏性,但是反过来是否是我们一直站在理性至上的角度去看问题呢,怀疑论者反而常常是宽容的提倡者,提倡一种多元的态度,宽容地对待不同的文化与思想。这是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五、休谟

休谟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哲学家了,对于他有很多标签,经验论者、怀疑者、自然主义者,而他的怀疑论也是呈现出复杂的多面性。当他检验一切信念的普遍性质时,他倾向于一种完全的怀疑论。当他将形而上学和神学与科学作对比而进行检验时,他倾向于一种实证主义式的、有限的怀疑论。而当他阐述自己关于人类本性及行为的观点时,他的怀疑倾向于平息,而其观点的肯定色彩也趋于明显。

关于休谟的怀疑论思想我相信大家在过去的哲学史学习中已经比较熟悉了,这里就请大家自己回顾一下。

六、里德与常识学派

我们都知道休谟的怀疑论对于康德的影响,除此最早重视休谟怀疑论论证的哲学家之一还有里德(Thomas Reid)。他认识到,贝克莱和休谟所表明的是,现代哲学的基本原则系统地导向了完全的怀疑论,它针对的是人获取任何确定性甚或概然性的认识能力。里德认为,要对之进行回答,就不能漠视或者嘲弄,要重新对现代哲学的前提进行再考察。如果哲学的结论有悖于常识,那么错误的就一定是哲学。里德用自己的常识实在论来避免休谟的怀疑论,其做法是把我们心理上无法怀疑的信念当作基本的原则。

大家能看出里德和休谟的区别吗?休谟的观点,即使我们不可能在理论上解决一切怀疑,自然也不允许我们生活在完全的怀疑中,是自然或者说我们的本性使我们能客服怀疑,使我们相信外在世界的存在,相信因果推理的结论。那么里德和休谟的区别在哪儿呢?

用托马斯布朗(19世纪早期的里德门徒)的话来描述他们二者的区别比较恰当:“里德高声宣布,‘是的,我们必须相信外间世界’,但却悄悄说明,‘对于这个信念我们不能给出任何理由’。而休谟却高声宣称,‘对于这样一个观念我们给不出理由’,但却悄悄强调,‘我承认我们无法去除这样的观念’。”可见,二者的区别更多的在于言辞或者说表述,而不在于见解或者观点的分歧。

七、康德

康德作为哲学史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啊,他对休谟怀疑论的重视以及回应是我们非常熟知的,甚至说处理休谟怀疑论的尝试到康德的批判哲学那里达到了发展的顶峰。

面对怎么认识这个客观世界的问题,或者说“知识如何可能”的问题,康德的解答可以看作是对如下二者进行综合的企图:一方面是针对形而上学知识的彻底怀疑论,另一方面是这样一种信念,即存在着某些

普遍必然的关于一切可能经验状况的知识。他假定知识是可能的,那么全部怀疑论就是错的。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解释如何获得这种普遍必然的知识。

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知性为自然立法。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研究了人类感知的形式,即空间和时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里的物质被人类的理解力加工为经验,而康德把人类理解力的形式称为“(绝对) 范畴”,这些人类理性的形式中包括人们对灵魂、世界和上帝的设想,康德把它们理解为某种制约原则,人们的经验世界就是通过这些原则得以构造。

那么康德的答复是否真的解决了休谟等怀疑论者所提出的难题呢? 康德的批判哲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物自体这个概念。舒尔茨就论证到,康德未能成功地针对客观实在建立任何真理,因为,正如康德自己所证明的那样,不能把关于思维条件的信息扩展到真实事物或物自体上去。但是,如果不能做这样的扩展,我们判断的客观有效性就不能得到保证,我们能确定的最多只是我们某些观点的主观必然性,二者恰恰是休谟所曾经证明了的。所以,舒尔茨认为,康德的分析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即从关于人们不得不相信什么的主观材料过渡到关于实在的任何客观断定。他进而认为,康德并没有超越休谟的怀疑论,甚至康德式革命的失败从反面论证了休谟的观点。康德提出物自体这个概念也使他被某些研究者将其定义为不可知论者。物自体这个概念包含了太多的怀疑的色彩。从这个角度看,康德并没有解决怀疑论对知识可能性的挑战,只是回避了这个问题。

八、怀疑论的意义

我们上面回顾了怀疑论的简史,从中我们能发现怀疑论的意义何在呢?

怀疑论在哲学史上总是不断遭到攻击和被“驳斥”,甚至G .E.Moore 这样的大哲学家以非常不屑的态度去回答怀疑论关于存在信念的问题。怀疑论的反对者从古希腊到今天都持有这样的观点,即怀疑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它公然地冒犯了常识观点和日常信念。它既不承认有答案,也不建立确证。

怀疑论就像独断论者收到的一封匿名信,这封匿名信从根本上对收信人提出一系列的难题,它询问:独断论者的断言或假定是否具有足够的根据,或者它的体系是否不包括自相矛盾或谬论。促使独断论者不断反省自己的思想,检查自己哲学的那些断言,是怀疑论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可以说,怀疑论是思想史的主要动力来源。人类不断地探求关于实在的终极性质的知识,而怀疑论者则随时向这类最新的知识断言提出挑

战。

怀疑论正如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Sisyphus ),由于他的狡猾,他被判要将大石推上陡峭的高山,每次他用尽全力,大石快要到顶时,石头就会从其手中滑脱,又得重新推回去,干着无止境的劳动。他并不期望发现真理,但也不期望结束自己的奋斗。他发现没有任何终极价值作为自己处境的支撑点,但是他仍然坚持着,他的奋斗只对于自己有意义,但是这种意义却不是对任何客观处境而言,因为他无法改变任何的客观环境,正如怀疑论者不断证明独断论关于终极知识的荒谬,但是自己从不建立任何的确证。


相关文章

  • 潜移默化塑造人
  • 潜移默化塑造人 作者:李炜静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3年第06期 摘 要:高中艺术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他们大都对课本内容尤其是其中的道德内容持怀疑态度,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通过充分尊重艺术生.塑造教师形 ...查看


  • 马克思科学研究方法
  • 专题一 科学与文化 一. 什么是科学? 1. 科学的定义: 现在世界各国对科学的理解大体上有两种: ✓ 一是英美的科学概念,认为科学应是具有高度的逻辑严密性的实证知识体系,它必须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a) 具有尽可能的严密的逻辑性,最好 ...查看


  • 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专题讨论会记实
  • 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专题讨论会记实 ---------------工信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2)班 2013年10月12日,我们围绕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讨论主要围绕以下问题: 1. 为什么进行调查研究 ...查看


  • 2017版榜样专题节目观后感 观看榜样特别节目体会
  • 2017版榜样专题节目观后感 观看榜样特别 节目体会 2017版榜样专题节目观后感(篇1) 看完<榜样>这个专题片,回想着荧屏中这些鲜活的人物,感悟着他们的心迹,他们的事迹以及灵魂的力量深深地触动着我.这些榜样就是一面旗帜,能够 ...查看


  • 中美关系史专题
  • 中美关系史专题 中美关系是一个国际热点问题,中美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从古到今中美关系的基本事实是古代清朝时期,中美之间就有往来:近代时期,中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侵略与反侵略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由冷战对抗到关系 ...查看


  • 2016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题型14.doc
  • 题型14 史观史研类训练 (限时40分钟) 1.(2015·浙江杭州调研)"我国古代社会的传说里究竟是否全属伪造?在这些疑说纷纭,似是 而非的神话般的古史传说中是否有真正的社会历史的素地--(考古学的发展) 已经充分证明这些神话的 ...查看


  • _确定无疑_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专题讨论 [编者按]目前,刑事诉讼法学界对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有争论.基本上可分为"法律真实说"和"客观真实说".如何对其进行充分认识,我国的诉讼证明标准又该如何取向值得关注.本期刊登一组 ...查看


  • 6物理科学方法内涵
  •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内涵及教学模式简介 [专题解析]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态度. 1 弘扬科学精神 一个民族要真正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要在高新技术的发展中积极竞争,二要在全民族中倡导科学精 ...查看


  • "五好干部怎么当"专题讨论发言材料1
  • "五好干部怎么当"专题讨论发言材料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好干部五条标准,这五条标准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里,就如何成为一名"五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