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次作业的设计与布置
在通常我们设计作业,都是统一题目,好、中、差生一个样,这不利于优差生通过作业练习得到充分发展。作业评价也是用统一标准,或好或差,或对或错,这样根本不能调动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作业的积极性。为了使作业设计切合各类学生的实际,为了使作业评价能有实效,我尝试使用“分层设计”学生作业、“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使好、中、差各类学生都能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有利于各类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案例1: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基础上的提高。今天我们学完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这节课是习题课,做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究”题。笔者在作业布置后就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开始没有事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原来是他们不会分析,有的把方程组列好了,解方程组又有问题。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他们却完全没有收获。他们每天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不做,我也知道他们没办法,因为问题欠得太多了。
案例2:
今天,我们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来检测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掌握情况。我把试卷分发给学生,学生拿着试卷后便做开了。两节课很快过去了,做得好的同学有得满分或九十多分的,做得差的有近十个人在四十分以下。他们两节课做题完全没有进展,因为这些同学从小数学都很差,没有数学基础,再加上每天都跟着“大部队”走,天天 “坐飞机”,作业更是不抄就欠,所以考试更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了。这些同学在考试时也很累,他们心理很着急,两节课咬着笔杆,心急如焚。成绩下来后更是“伤口上撒盐”,后进生就是这样多次受伤而造成的。
试卷发下来后,笔者找他们交流情况,找出问题所在。他们说:每天的作业因为不会做而做不完,老师要求交作业时,不是抄作业就是欠作业,其他人用20分钟完成的作业,而我们用一个小时都不能解决,建议老师给我们少布置一点作业,布置简单一些的作业。的确,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就象一个人只能背50千克的重物,不能勉强他一定去背100千克,这样会出问题的,做任何事都必须量力而行。教学中教师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往往有一种无名的担心-----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就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反而还被一次次失败所打击。他们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可见,教学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作为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
力,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笔者把作业分层布置,让优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在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成就。下面将分层布置作业的做法做一简单介绍。
一、分层
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分成三个组。其中成绩最好的命名为“宏志组”(即A组),成绩中等的命名为“提高组”(即B组),成绩较差的命名为“奋进组”(即C组)。其中“奋进”就是是奋勇进步,不断提高的意思。我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我的工作。
二、布置
在教学中我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作业、超额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差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作些变化,视为提高作业,供提高组和宏志组完成。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超额作业,便于宏志组同学完成,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收到学习的喜悦。
三、反思
学生完成分层作业后,各层次的学生在作业本上把当天的知识进行小结。通过小结当天的知识点、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时的独到见解,积累方法,优化解题策略。同时我鼓励“奋进组”的同学去思考和尝试做“提高组”的作业, “提高组”的同学去尝试做“宏志组”的作业。我再对他们成功的尝试给予大胆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四、测评
采用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测评学生,就是对好、中、差作业的评价不按一个标准。对差生判分适当放松,对优生判分适当从严。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中差生可放松,对优等生可紧些。例如,对差生,做对基本作业,就可以给满分;做对提高作业,半倍加分,做对超额作业,一倍加分。对中等生,做对超额作业,半倍加分。再如,对中差生,作业做错了,可暂不打分,等他们真正搞懂订正后,再给他们判分。有时,差生订正后还不能全懂,我便针对他们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再设计点题目让他们补做,练一次,进一步,再练一次,再进一步,不断给他们加分。这样,他们通过反复作业,从日益增多的分数上,切身体会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在提高。对优生的作业也采取分类评价。课堂作业,我让优生与优生比作业的速度,比作业的准确性,比作业的思维质量,改变那种书写认真,答案正确就判满分的做法。通过分类评价优生的作业,在优生中形成了竞争的氛围,使他们永不满足。在考核时也分层考核,在一张试卷中设计基础题、中档题和拔高题,提高题和拔高题在试卷中注明,拔高题只供宏志组的同学完成,提高题是优、中等生都要完成,而基础题是每个同学都要做的。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值设计不同,采用附加分的形式来提高优、中等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五、激励
教学中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采用滚动式的方法。在两次考试和两个月的作业中都能够达到高一级的要求,可以进入到高一组。如奋进组的同学可以进入提高组,提高组的可以进入到宏志组。当然,若宏志组的同学学习感到困难,不能跟上队伍也可以退回到提高组,提高组中有学习特别困难的也可以退入到奋进组。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差生的得来,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大部分就是无数的学习打击而造成。他们很难有成功的体验和尝试,使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从心理上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有的甚至是谈虎色变,这样的心理根本不利于他们数学成绩的提高。教学中采用分层布置作业,体现了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理,从作业安排上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消除他们心理上对数学的紧张情绪,轻松地参加数学学习,能够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最终收到较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初中数学分层次作业的设计与布置
在通常我们设计作业,都是统一题目,好、中、差生一个样,这不利于优差生通过作业练习得到充分发展。作业评价也是用统一标准,或好或差,或对或错,这样根本不能调动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作业的积极性。为了使作业设计切合各类学生的实际,为了使作业评价能有实效,我尝试使用“分层设计”学生作业、“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使好、中、差各类学生都能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有利于各类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案例1: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基础上的提高。今天我们学完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这节课是习题课,做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究”题。笔者在作业布置后就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开始没有事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原来是他们不会分析,有的把方程组列好了,解方程组又有问题。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他们却完全没有收获。他们每天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不做,我也知道他们没办法,因为问题欠得太多了。
案例2:
今天,我们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来检测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掌握情况。我把试卷分发给学生,学生拿着试卷后便做开了。两节课很快过去了,做得好的同学有得满分或九十多分的,做得差的有近十个人在四十分以下。他们两节课做题完全没有进展,因为这些同学从小数学都很差,没有数学基础,再加上每天都跟着“大部队”走,天天 “坐飞机”,作业更是不抄就欠,所以考试更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了。这些同学在考试时也很累,他们心理很着急,两节课咬着笔杆,心急如焚。成绩下来后更是“伤口上撒盐”,后进生就是这样多次受伤而造成的。
试卷发下来后,笔者找他们交流情况,找出问题所在。他们说:每天的作业因为不会做而做不完,老师要求交作业时,不是抄作业就是欠作业,其他人用20分钟完成的作业,而我们用一个小时都不能解决,建议老师给我们少布置一点作业,布置简单一些的作业。的确,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就象一个人只能背50千克的重物,不能勉强他一定去背100千克,这样会出问题的,做任何事都必须量力而行。教学中教师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往往有一种无名的担心-----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就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反而还被一次次失败所打击。他们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可见,教学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作为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
力,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笔者把作业分层布置,让优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在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成就。下面将分层布置作业的做法做一简单介绍。
一、分层
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分成三个组。其中成绩最好的命名为“宏志组”(即A组),成绩中等的命名为“提高组”(即B组),成绩较差的命名为“奋进组”(即C组)。其中“奋进”就是是奋勇进步,不断提高的意思。我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我的工作。
二、布置
在教学中我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作业、超额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差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作些变化,视为提高作业,供提高组和宏志组完成。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超额作业,便于宏志组同学完成,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收到学习的喜悦。
三、反思
学生完成分层作业后,各层次的学生在作业本上把当天的知识进行小结。通过小结当天的知识点、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时的独到见解,积累方法,优化解题策略。同时我鼓励“奋进组”的同学去思考和尝试做“提高组”的作业, “提高组”的同学去尝试做“宏志组”的作业。我再对他们成功的尝试给予大胆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四、测评
采用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测评学生,就是对好、中、差作业的评价不按一个标准。对差生判分适当放松,对优生判分适当从严。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中差生可放松,对优等生可紧些。例如,对差生,做对基本作业,就可以给满分;做对提高作业,半倍加分,做对超额作业,一倍加分。对中等生,做对超额作业,半倍加分。再如,对中差生,作业做错了,可暂不打分,等他们真正搞懂订正后,再给他们判分。有时,差生订正后还不能全懂,我便针对他们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再设计点题目让他们补做,练一次,进一步,再练一次,再进一步,不断给他们加分。这样,他们通过反复作业,从日益增多的分数上,切身体会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在提高。对优生的作业也采取分类评价。课堂作业,我让优生与优生比作业的速度,比作业的准确性,比作业的思维质量,改变那种书写认真,答案正确就判满分的做法。通过分类评价优生的作业,在优生中形成了竞争的氛围,使他们永不满足。在考核时也分层考核,在一张试卷中设计基础题、中档题和拔高题,提高题和拔高题在试卷中注明,拔高题只供宏志组的同学完成,提高题是优、中等生都要完成,而基础题是每个同学都要做的。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值设计不同,采用附加分的形式来提高优、中等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五、激励
教学中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采用滚动式的方法。在两次考试和两个月的作业中都能够达到高一级的要求,可以进入到高一组。如奋进组的同学可以进入提高组,提高组的可以进入到宏志组。当然,若宏志组的同学学习感到困难,不能跟上队伍也可以退回到提高组,提高组中有学习特别困难的也可以退入到奋进组。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差生的得来,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大部分就是无数的学习打击而造成。他们很难有成功的体验和尝试,使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从心理上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有的甚至是谈虎色变,这样的心理根本不利于他们数学成绩的提高。教学中采用分层布置作业,体现了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理,从作业安排上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消除他们心理上对数学的紧张情绪,轻松地参加数学学习,能够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最终收到较好的教与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