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筑梦中国
◎ 李向阳2015年6月25日,一列载有1万件德国产净水壶的“渝新欧”国际班列,历经14天的旅程,从德国杜伊斯堡出发,途经波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从新疆阿拉山口入境驶入重庆铁路口岸。这是国内跨境电商第一次采用国际铁路运输将货物进口回国。走“渝新欧”国际班列每箱运费大约3500美元,与海运基本持平,但时间缩短近1个月,只有空运价格的1/4,每件商品平摊运费只有大约1美元,售价将大幅度下降。在很多企业眼中,这就是“一带一路”给他们孕育的千载难逢的商机。
从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如今,“一带一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正在将沿线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为沿线国家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一、怎样认识“一带一路”的基本定位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从国际来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时
事
报告
大学
生
版
28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希望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激发区域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从国内来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
形势与政策
“一带一路”示意图
发动机。中国既需要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也有能力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了解了“一带一路”提出的时代背景,我们还要深入认识“一带一路”的基本定位。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其基本定位和目标既反映中国和平发展的利益诉求,又符合沿线国家乃至全球发展的需要。
1.“一带一路”是新一轮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初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第二阶段是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三阶段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10年过渡期。目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期已经结束。换言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开放红利已经实现,中国经济面临新一轮对外开放并通过开放促进国内改革的强大诉求。
在前三个阶段,对外开放呈现出一系列共同特征。一是开放的区域重点一直是东南沿海地区,广大的中西部内陆地区并未实现同步的开放,这是造成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把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主体的多边贸易体制规则作为开放的参照系。但进入21世纪之后,WTO的“多哈回合”谈判失败,多边主义陷入停滞,世界主要大国都从多边主义的倡导者转变为区域主义的支持者,构建和参与以自由贸易区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已成为一个世界潮流,以至于WTO都开始认同区域主义的发展方向。三是开放的目标集中于消除边界上的贸易投资壁垒,而近年来的区域合作重点正在拓展到“边界后”的贸易投资壁垒问题,如环境保护、劳工权利、金融监管、数据保护及全方位的生产要素流动等诸多领域。时事报告大学
生
版
29
与前三个阶段相比,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目标和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一带一路”需要推动更广区域的开放,既要包括东南沿海地区,也要延伸到广大的中西部内陆地区。同时,“一带一路”需要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沿线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会高于WTO所规定的开放程度,不仅涵盖贸易投资自由化,而且还将延伸到互联互通、货币合作、政策协调、人员往来等。
2.“一带一路”是新时
期中国周边战略的重要依托
创造稳定的周边环境是
中国和平发展的基础和前
提。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
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日趋密切,目前已经成为绝
大多数周边国家最大的贸易
伙伴、出口市场与贸易顺差
来源地,尤其是东亚生产网
位于泰国罗勇的泰中罗勇工业园,目前已有超过60家来自中
国的企业入驻。在中国企业借助工业园的优势取得成功的同时,
泰国也在居民就业、技术转移等方面受益。图为2015年5月11日,
一名工人在工业园一家企业车间作业。络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但另一方面,我
们必须承认,周边国家对中
国和平发展的认同并没有出现同步提高,在某些国家甚至出现了认同感与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反向走势。近年来,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许多周边国家在中美之间寻求“骑墙”战略:经济上希望能够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收益;安全与政治上希望美国能够对中国形成制衡。这和中国创造稳定周边环境的目标显然是不符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很明确,中国与周边国家原有的经济合作模式不适应和平发展的新要求。
在2013年的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睦邻、安邻、富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亲、诚、惠、容等一系列理念为新时期周边战略确定了方向。时
事
报告
大学
生
版
30要把这些理念转化为实践,显然不能像过去那样,只依靠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一带一路”作为新时期周边战略的依托,需要把亲、诚、惠、容等理念付诸实践,进而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发展目标。3.“一带一路”是实施经济外交的新平台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外交为经济服务成为中国外交的一种共识。然而,伴随和
形势与政策
平发展进程的加快,作为一个大国,面对日
趋复杂的周边环境,中国要实现稳定周边、
打造与周边国家的命运共同体目标,实践证
明,仅仅依靠经济合作显然是不够的。在新
的发展阶段,我国对经济外交的诉求开始浮
出水面。按照经济外交的理念,既需要外交
服务于经济,也需要经济服务于外交,其最
终目标是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发展。如何把
经济与外交有机结合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情。在这种意义上,“一带一路”将会成为
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平台。
4.“一带一路”将为推动全球贸易投资
自由化提供一种新路径
由于具备开放、多元与包容特征,“一
带一路”不仅能够做到与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并行不悖,而且有可能会成为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种新路径。“一带一路”坚持开放合作原则,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这意味着其他自贸区的成员同时也可以是“一带一路”的成员。“一带一路”并不把构建统一的、高标准的自贸区作为优先目标,这适应了亚洲发展的实际需求,让更多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通过合作实现多赢。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模糊的目标,但它无疑是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目标。一旦“一带一路”实现上述目标,这将是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向国际社会提供的一项重要公共产品。
改革开放前20年中,尽管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在经济领域、综合国力方面,没人将中国看作一个世界大国,只是作为一个区域内的大国来看待。而在进入21世纪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大国,但还不是世界强国。“一带一路”是中国由大到强发展关键阶段的重大决策,是助推我们实现“中国梦”和“世界梦”的重大战略。这也预示着中国角色的一个新变化:从国际规则的旁观者变为遵循者、再向制定者转变。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时
事
报告
大学
生
版
31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而过去10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19%,较同期外贸年均增加4个百分点。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增加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使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率先受益。二、“一带一路”是一种新型区域经济合作安排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从低级到高级大致可以划分为五种形式
:自由贸易
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一体化、政治经济一体化。其中,最常见的是自由贸易区,只有欧盟经历了这五个发展阶段。
与现有的这些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机制不同,“一带一路”是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合作安排。“一带一路”与现有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秉承理念:“一带一路”继承了古丝绸之路的合作、共赢理念,以运输通道为纽带把众多国家和地区联系起来
“一带一路”以古丝绸之路为基础(但不限于)把沿线国家纳入进来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显然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从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史看,区域贸易集团通常是在地理上毗邻、文化上相通、政治上认同的国家之间首先形成的,如欧盟的前身“煤钢联营协定”是以西欧国家为主体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以北美地区国家为主体的,东盟是以东南亚国家为主体的,南方共同市场是以南美洲国家为主体的,等等。而“一带一路”的成员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60多个国家,他们的联系纽带就是丝绸之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丝绸之路作为纯粹的运输
通道并无特殊的价值,在这
种联系纽带背后所体现的是
古丝绸之路的理念。
2.合作基础:以基础设
施建设为核心的互联互通将
成为“一带一路”的基础
在亚洲,多数国家基础
设施发展滞后,已成为经济
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
在北京举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财长或授权代表出席,其中50
个国家签署协定,标志着亚投行筹建进程完成关键一步。发展的突出障碍。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算,预计2010-
2020年期间,亚洲对基础设
施投资的总需求大约在8万亿美元。此外,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亚洲新兴经济体多年来的高速增长阶段已宣告终结,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成为这些国家的普遍共识。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互联互通将为其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区域内外国家参与亚投时
事
报告
大学
生
版
32行的热情之高从侧面反映了各方对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互联互通抱有信心。3.合作机制: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实施多元化的合作机制是它的重要特征亚洲发展的多样性决定了“一带一路”必然要寻求多元化合作机制。未来,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合作机制。比如,中国与东盟的双边关系应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往上进入到南亚,中印之间暂不可能有自贸区,就需要新的合作机制,
形势与政策
如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连着印度洋有中巴经济走廊;到斯里兰卡,自贸区在洽谈中;再往前到中东,中国和海合组织也在洽谈自贸区协议。除了以自贸区为基础的合作机制,还有以次区域为基础的合作机制、以互联互通为基础的合作机制、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合作机制、以海洋为基础的多重合作机制等。
4.实现目标: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将成为“一带一路”的目标
“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利益共同体、责
任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本身并不是对成员国
有强制约束力的目标。它所体现的是和平合
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
与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发展方
向。从逻辑上说,利益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
是实现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基于“一带一路”
的上述定位、内涵和目标,我们可以对其作
出这样的界定:“一带一路”是以运输通道
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多元化合作
机制为特征,以打造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新
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俄罗斯对丝绸之路项目具有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在跨欧亚铁路建设方面,目前俄罗斯政府已经投入180亿美元,新的高速公路项目也已开始启动。未来,俄罗斯还将建立与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能源大通道。——俄罗斯远东发展部部长加卢什卡
三、“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带一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在政策沟通方面,中方与沿线国家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2015年5月7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同到访的习近平主席谈话时表示,哈萨克斯坦支持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愿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伙伴,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哈“光明之路”经济发展战略的对接,加强同中方在经贸、产能、能源、科技等领域合作,加强在亚信、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框架内的合作。此外,中国还与马来西亚启动了海洋领域合作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签署了海洋领域合作文件,与南非签署了双边海洋领域合作文件,与瓦努阿图签署了海洋合作协议。
在设施联通方面,中国与沿线国家实现一批引人注目的早期收获项目。例如
,时事报告大学生
版
33
中(国)俄(罗斯)同江铁路桥已开工建设,
中(国)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升级
改造项目、瓜达尔港东湾快速路(疏港路)建
设项目积极推进。建设了一批跨境信息通道项
目。中(国)哈(萨克斯坦)连云港物流合作
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新开通一批国际航线,新
增一批“72小时过境免签”机场口岸。中缅天
然气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投入运
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开工建设。
在贸易畅通方面,中国与俄罗斯、马来西
亚分别推进产业园区合作新模式,与印度签署
在印度开展产业园区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与印
度尼西亚签署印尼-中国综合产业园区协定。
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区开工建设,中乌(乌兹
别克斯坦)吉扎克工业园、中哈(哈萨克斯坦)
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与
俄罗斯签署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政府间协
议和企业购销合同,签署西线天然气合作项目
政府间备忘录。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RCEP)谈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谈判、
中国-海合会自由贸易区谈判和中国-斯里兰
卡自由贸易区谈判,完成了中国-以色列自由
贸易区联合可行性研究。
在资金融通方面,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银行
(以下简称“亚投行”)和丝路基金这两大投融资平台,已启动筹建。2015年6月29日,亚投行的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在北京出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标志着成立亚投行及其日后运营有了各方共同遵守的“基本大法”,迈出筹时
事
报告
大学
生
版
34建最关键一步。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同年12月29日,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并正式开始运行。丝路基金入股三峡南亚公司,与长江三峡集团等机构联合开发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等清洁能源项目,这是丝路基金成立后的首个投资项目。在民心相通方面,中国与沿线国家大力开展人文合作。
与沿线国家互办文化年、
形势与政策
艺术节,以及国际电影节、国际旅游节等活动,在斯里兰卡、老挝等国设立了中国文化中心。组织实施了“丝路书香工程”和“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推动与沿线国家在图书出版、影视作品创作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一年多来,已累计向沿线有关国家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1.8万名。与南亚、东南亚、中亚国家共建国家联合实验室迈出实质步伐,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工作成效显著,中国-东盟遥感卫星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基本建成。
“一带一路”筑梦中国
◎ 李向阳2015年6月25日,一列载有1万件德国产净水壶的“渝新欧”国际班列,历经14天的旅程,从德国杜伊斯堡出发,途经波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从新疆阿拉山口入境驶入重庆铁路口岸。这是国内跨境电商第一次采用国际铁路运输将货物进口回国。走“渝新欧”国际班列每箱运费大约3500美元,与海运基本持平,但时间缩短近1个月,只有空运价格的1/4,每件商品平摊运费只有大约1美元,售价将大幅度下降。在很多企业眼中,这就是“一带一路”给他们孕育的千载难逢的商机。
从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如今,“一带一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正在将沿线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为沿线国家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一、怎样认识“一带一路”的基本定位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从国际来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时
事
报告
大学
生
版
28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希望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激发区域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从国内来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
形势与政策
“一带一路”示意图
发动机。中国既需要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也有能力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了解了“一带一路”提出的时代背景,我们还要深入认识“一带一路”的基本定位。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其基本定位和目标既反映中国和平发展的利益诉求,又符合沿线国家乃至全球发展的需要。
1.“一带一路”是新一轮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初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第二阶段是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三阶段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10年过渡期。目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期已经结束。换言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开放红利已经实现,中国经济面临新一轮对外开放并通过开放促进国内改革的强大诉求。
在前三个阶段,对外开放呈现出一系列共同特征。一是开放的区域重点一直是东南沿海地区,广大的中西部内陆地区并未实现同步的开放,这是造成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把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主体的多边贸易体制规则作为开放的参照系。但进入21世纪之后,WTO的“多哈回合”谈判失败,多边主义陷入停滞,世界主要大国都从多边主义的倡导者转变为区域主义的支持者,构建和参与以自由贸易区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已成为一个世界潮流,以至于WTO都开始认同区域主义的发展方向。三是开放的目标集中于消除边界上的贸易投资壁垒,而近年来的区域合作重点正在拓展到“边界后”的贸易投资壁垒问题,如环境保护、劳工权利、金融监管、数据保护及全方位的生产要素流动等诸多领域。时事报告大学
生
版
29
与前三个阶段相比,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目标和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一带一路”需要推动更广区域的开放,既要包括东南沿海地区,也要延伸到广大的中西部内陆地区。同时,“一带一路”需要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沿线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会高于WTO所规定的开放程度,不仅涵盖贸易投资自由化,而且还将延伸到互联互通、货币合作、政策协调、人员往来等。
2.“一带一路”是新时
期中国周边战略的重要依托
创造稳定的周边环境是
中国和平发展的基础和前
提。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
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日趋密切,目前已经成为绝
大多数周边国家最大的贸易
伙伴、出口市场与贸易顺差
来源地,尤其是东亚生产网
位于泰国罗勇的泰中罗勇工业园,目前已有超过60家来自中
国的企业入驻。在中国企业借助工业园的优势取得成功的同时,
泰国也在居民就业、技术转移等方面受益。图为2015年5月11日,
一名工人在工业园一家企业车间作业。络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但另一方面,我
们必须承认,周边国家对中
国和平发展的认同并没有出现同步提高,在某些国家甚至出现了认同感与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反向走势。近年来,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许多周边国家在中美之间寻求“骑墙”战略:经济上希望能够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收益;安全与政治上希望美国能够对中国形成制衡。这和中国创造稳定周边环境的目标显然是不符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很明确,中国与周边国家原有的经济合作模式不适应和平发展的新要求。
在2013年的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睦邻、安邻、富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亲、诚、惠、容等一系列理念为新时期周边战略确定了方向。时
事
报告
大学
生
版
30要把这些理念转化为实践,显然不能像过去那样,只依靠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一带一路”作为新时期周边战略的依托,需要把亲、诚、惠、容等理念付诸实践,进而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发展目标。3.“一带一路”是实施经济外交的新平台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外交为经济服务成为中国外交的一种共识。然而,伴随和
形势与政策
平发展进程的加快,作为一个大国,面对日
趋复杂的周边环境,中国要实现稳定周边、
打造与周边国家的命运共同体目标,实践证
明,仅仅依靠经济合作显然是不够的。在新
的发展阶段,我国对经济外交的诉求开始浮
出水面。按照经济外交的理念,既需要外交
服务于经济,也需要经济服务于外交,其最
终目标是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发展。如何把
经济与外交有机结合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情。在这种意义上,“一带一路”将会成为
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平台。
4.“一带一路”将为推动全球贸易投资
自由化提供一种新路径
由于具备开放、多元与包容特征,“一
带一路”不仅能够做到与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并行不悖,而且有可能会成为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种新路径。“一带一路”坚持开放合作原则,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这意味着其他自贸区的成员同时也可以是“一带一路”的成员。“一带一路”并不把构建统一的、高标准的自贸区作为优先目标,这适应了亚洲发展的实际需求,让更多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通过合作实现多赢。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模糊的目标,但它无疑是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目标。一旦“一带一路”实现上述目标,这将是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向国际社会提供的一项重要公共产品。
改革开放前20年中,尽管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在经济领域、综合国力方面,没人将中国看作一个世界大国,只是作为一个区域内的大国来看待。而在进入21世纪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大国,但还不是世界强国。“一带一路”是中国由大到强发展关键阶段的重大决策,是助推我们实现“中国梦”和“世界梦”的重大战略。这也预示着中国角色的一个新变化:从国际规则的旁观者变为遵循者、再向制定者转变。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时
事
报告
大学
生
版
31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而过去10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19%,较同期外贸年均增加4个百分点。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增加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使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率先受益。二、“一带一路”是一种新型区域经济合作安排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从低级到高级大致可以划分为五种形式
:自由贸易
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一体化、政治经济一体化。其中,最常见的是自由贸易区,只有欧盟经历了这五个发展阶段。
与现有的这些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机制不同,“一带一路”是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合作安排。“一带一路”与现有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秉承理念:“一带一路”继承了古丝绸之路的合作、共赢理念,以运输通道为纽带把众多国家和地区联系起来
“一带一路”以古丝绸之路为基础(但不限于)把沿线国家纳入进来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显然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从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史看,区域贸易集团通常是在地理上毗邻、文化上相通、政治上认同的国家之间首先形成的,如欧盟的前身“煤钢联营协定”是以西欧国家为主体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以北美地区国家为主体的,东盟是以东南亚国家为主体的,南方共同市场是以南美洲国家为主体的,等等。而“一带一路”的成员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60多个国家,他们的联系纽带就是丝绸之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丝绸之路作为纯粹的运输
通道并无特殊的价值,在这
种联系纽带背后所体现的是
古丝绸之路的理念。
2.合作基础:以基础设
施建设为核心的互联互通将
成为“一带一路”的基础
在亚洲,多数国家基础
设施发展滞后,已成为经济
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
在北京举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财长或授权代表出席,其中50
个国家签署协定,标志着亚投行筹建进程完成关键一步。发展的突出障碍。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算,预计2010-
2020年期间,亚洲对基础设
施投资的总需求大约在8万亿美元。此外,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亚洲新兴经济体多年来的高速增长阶段已宣告终结,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成为这些国家的普遍共识。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互联互通将为其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区域内外国家参与亚投时
事
报告
大学
生
版
32行的热情之高从侧面反映了各方对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互联互通抱有信心。3.合作机制: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实施多元化的合作机制是它的重要特征亚洲发展的多样性决定了“一带一路”必然要寻求多元化合作机制。未来,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合作机制。比如,中国与东盟的双边关系应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往上进入到南亚,中印之间暂不可能有自贸区,就需要新的合作机制,
形势与政策
如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连着印度洋有中巴经济走廊;到斯里兰卡,自贸区在洽谈中;再往前到中东,中国和海合组织也在洽谈自贸区协议。除了以自贸区为基础的合作机制,还有以次区域为基础的合作机制、以互联互通为基础的合作机制、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合作机制、以海洋为基础的多重合作机制等。
4.实现目标: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将成为“一带一路”的目标
“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利益共同体、责
任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本身并不是对成员国
有强制约束力的目标。它所体现的是和平合
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
与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发展方
向。从逻辑上说,利益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
是实现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基于“一带一路”
的上述定位、内涵和目标,我们可以对其作
出这样的界定:“一带一路”是以运输通道
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多元化合作
机制为特征,以打造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新
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俄罗斯对丝绸之路项目具有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在跨欧亚铁路建设方面,目前俄罗斯政府已经投入180亿美元,新的高速公路项目也已开始启动。未来,俄罗斯还将建立与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能源大通道。——俄罗斯远东发展部部长加卢什卡
三、“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带一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在政策沟通方面,中方与沿线国家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2015年5月7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同到访的习近平主席谈话时表示,哈萨克斯坦支持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愿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伙伴,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哈“光明之路”经济发展战略的对接,加强同中方在经贸、产能、能源、科技等领域合作,加强在亚信、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框架内的合作。此外,中国还与马来西亚启动了海洋领域合作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签署了海洋领域合作文件,与南非签署了双边海洋领域合作文件,与瓦努阿图签署了海洋合作协议。
在设施联通方面,中国与沿线国家实现一批引人注目的早期收获项目。例如
,时事报告大学生
版
33
中(国)俄(罗斯)同江铁路桥已开工建设,
中(国)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升级
改造项目、瓜达尔港东湾快速路(疏港路)建
设项目积极推进。建设了一批跨境信息通道项
目。中(国)哈(萨克斯坦)连云港物流合作
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新开通一批国际航线,新
增一批“72小时过境免签”机场口岸。中缅天
然气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投入运
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开工建设。
在贸易畅通方面,中国与俄罗斯、马来西
亚分别推进产业园区合作新模式,与印度签署
在印度开展产业园区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与印
度尼西亚签署印尼-中国综合产业园区协定。
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区开工建设,中乌(乌兹
别克斯坦)吉扎克工业园、中哈(哈萨克斯坦)
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与
俄罗斯签署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政府间协
议和企业购销合同,签署西线天然气合作项目
政府间备忘录。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RCEP)谈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谈判、
中国-海合会自由贸易区谈判和中国-斯里兰
卡自由贸易区谈判,完成了中国-以色列自由
贸易区联合可行性研究。
在资金融通方面,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银行
(以下简称“亚投行”)和丝路基金这两大投融资平台,已启动筹建。2015年6月29日,亚投行的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在北京出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标志着成立亚投行及其日后运营有了各方共同遵守的“基本大法”,迈出筹时
事
报告
大学
生
版
34建最关键一步。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同年12月29日,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并正式开始运行。丝路基金入股三峡南亚公司,与长江三峡集团等机构联合开发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等清洁能源项目,这是丝路基金成立后的首个投资项目。在民心相通方面,中国与沿线国家大力开展人文合作。
与沿线国家互办文化年、
形势与政策
艺术节,以及国际电影节、国际旅游节等活动,在斯里兰卡、老挝等国设立了中国文化中心。组织实施了“丝路书香工程”和“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推动与沿线国家在图书出版、影视作品创作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一年多来,已累计向沿线有关国家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1.8万名。与南亚、东南亚、中亚国家共建国家联合实验室迈出实质步伐,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工作成效显著,中国-东盟遥感卫星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