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工作汇报
学校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学校的标志,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理论、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在长期工作经验的积淀中意识到心理咨询室对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我校结合实际情况,按较高的标准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和培养专业师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
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方面,我校首先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学校必须建立系统的心理档案。其次,只有在心理档案建设得很好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课等的主动性。在充分运用心理信息采集和分析的成果基础上主动约请相关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此外,建立学生心理发展与咨询档案有利于学校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状况,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制定相应教育和教学计划,或防患于未然,或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并且,咨询档案也有利于学校对咨询工作进行评估和管理,并能为学校开展相关教育研究提供数据。下面就我校心理档案建设,使用等情况做个简单介绍。
我校心理档案建设的流程包括:档案建立、数据采集、档案查询、行动方案
一、 档案建立。
校长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能从认识上立足较高的站位,按照建设高标准的心理档案开展工作。这首先表现在,所有参与档案建设的老师都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知识、相关技能。心理档案建设
前,我校派教学骨干老师参加进行了培训,并取得了相关证书,为进一步的建立档案打好基础。
其次,学校领导克服困难,为心理档案的建设工作提供了尽可能完善的物质保证。以实现信息采集及使用的灵活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所有相关人员在领导组织下精诚合作,顺利地完成了资料的收集、数据的采集。班主任老师先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填写纸质心理档案的个人信息等项目,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教育,并进行及时填写,及时回收档案。其间,班主任老师要直接面对家长答疑解惑,并检查档案内容填写的是否完全、准确、真实。保存到心理咨询档案专用文件夹里。
心理教师完善档案的过程绝对不仅仅是数据的填充,而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等。目前,我校在心理档案中将学生分为一般关注对象、密切关注对象和及时干预对象。
值得指出的是,学校领导在建设心理档案工作之初就明确指出:由于学生处于发展变化中,学校应定期更新学生心理发展与咨询档案的有关内容。
二、 档案查询
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学生只有权利接受测评与查看自己的测评结果而无权利查看他人的信息。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负责人,经过心理老师的同意,可以查看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班主任自己进行的特定调查的结果,但是无权查看其它班级及具体到某一位学生的心理档案系统。
心理老师的查询主要围绕个别学生的主动干预及心理咨询资料收集等目的,既可以调出特定类型学生的档案,也可通过独一无二的
编号迅速找到前来咨询同学的个人信息及测验结果。心理教师对心理档案数据的分析,对发现心理问题学生采取帮助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心理档案好比给每个学生建立了一个心理资料袋,心理状态如何、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发展变化,我们都能够快速查到。这样一来,哪些同学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要重点开展个体心理辅导;甚至哪些班级的学习问题反映得很突出,需要调整教学策略和风格都有了一个科学的依据,有利于及时、有效干预。
针对心理档案建设,我们在这方面的尝试还在初始阶段,今后将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教学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工作汇报
学校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学校的标志,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理论、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在长期工作经验的积淀中意识到心理咨询室对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我校结合实际情况,按较高的标准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和培养专业师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
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方面,我校首先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学校必须建立系统的心理档案。其次,只有在心理档案建设得很好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课等的主动性。在充分运用心理信息采集和分析的成果基础上主动约请相关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此外,建立学生心理发展与咨询档案有利于学校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状况,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制定相应教育和教学计划,或防患于未然,或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并且,咨询档案也有利于学校对咨询工作进行评估和管理,并能为学校开展相关教育研究提供数据。下面就我校心理档案建设,使用等情况做个简单介绍。
我校心理档案建设的流程包括:档案建立、数据采集、档案查询、行动方案
一、 档案建立。
校长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能从认识上立足较高的站位,按照建设高标准的心理档案开展工作。这首先表现在,所有参与档案建设的老师都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知识、相关技能。心理档案建设
前,我校派教学骨干老师参加进行了培训,并取得了相关证书,为进一步的建立档案打好基础。
其次,学校领导克服困难,为心理档案的建设工作提供了尽可能完善的物质保证。以实现信息采集及使用的灵活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所有相关人员在领导组织下精诚合作,顺利地完成了资料的收集、数据的采集。班主任老师先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填写纸质心理档案的个人信息等项目,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教育,并进行及时填写,及时回收档案。其间,班主任老师要直接面对家长答疑解惑,并检查档案内容填写的是否完全、准确、真实。保存到心理咨询档案专用文件夹里。
心理教师完善档案的过程绝对不仅仅是数据的填充,而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等。目前,我校在心理档案中将学生分为一般关注对象、密切关注对象和及时干预对象。
值得指出的是,学校领导在建设心理档案工作之初就明确指出:由于学生处于发展变化中,学校应定期更新学生心理发展与咨询档案的有关内容。
二、 档案查询
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学生只有权利接受测评与查看自己的测评结果而无权利查看他人的信息。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负责人,经过心理老师的同意,可以查看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班主任自己进行的特定调查的结果,但是无权查看其它班级及具体到某一位学生的心理档案系统。
心理老师的查询主要围绕个别学生的主动干预及心理咨询资料收集等目的,既可以调出特定类型学生的档案,也可通过独一无二的
编号迅速找到前来咨询同学的个人信息及测验结果。心理教师对心理档案数据的分析,对发现心理问题学生采取帮助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心理档案好比给每个学生建立了一个心理资料袋,心理状态如何、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发展变化,我们都能够快速查到。这样一来,哪些同学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要重点开展个体心理辅导;甚至哪些班级的学习问题反映得很突出,需要调整教学策略和风格都有了一个科学的依据,有利于及时、有效干预。
针对心理档案建设,我们在这方面的尝试还在初始阶段,今后将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