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中共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海洋强国”的概念。我国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大国,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是发展之要、民生之需,也是中国海洋权益维护和拓展的题中之意。

所谓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以“和平发展、和谐共赢、强而不霸”为指导,打破“国强必霸”模式,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形成以“海洋强国”为轴心,开发、利用、保护和管控海洋为轴的发展战略。

首先,认知海洋。

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规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认识海洋,一是要强化海洋科学研究,如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加大对海洋及海洋经济研究的拨款,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领域的支持力度,成立专项课题小组,研究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发、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海洋产业节能减排、海洋环境保护等。二是要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可以成立海洋特色学校,提高师资水平,加大财政补助,鼓励学生和引导学生学习。三是要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拍摄与海洋有关的纪录片,普及海洋知识;举办海洋文化节,宣传海洋;继续举办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鼓励学生了解海洋。

另外还需要政策扶持,加强海洋经济宏观指导,主要包括强化海洋经济规划指导,加强海洋经济监测评估,健全海洋经济统计制度,推进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海洋经济核算工作,完善海洋经济核算体系,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

其次,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

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海洋,一是要强化规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二是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三是要提升海洋调查评价能力。

现如今我国共有三个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学。其中北部海洋经济圈由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基础雄厚,海洋科研教育优势突出,是我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

东部海洋经济圈由江苏、上海、浙江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港口航运体系完善,海洋经济外向型程度高,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南部海洋经济圈由福建、珠江口及其两翼、北部湾、海南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也是我国保护开发南海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基地。

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的特色,坚持陆海统筹,以陆带海,以海带陆,海路相互促进,多层次多样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以首都圈为核心,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同时大力发展三个内地极化核心经济带,即:以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

昌九地区为依托的长江中上游经济带;以中原地区、关中地区以及国家能源基地为依托的黄河中游经济带。

促进海岛开发与保护,统筹考虑海岛的区位条件、发展潜力和生态环境容量,重点开发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和广东横琴岛;改造提升海洋传统产业,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油气业和海洋盐业和盐化工;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和海水利用业;积极发展海洋服务业,主要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文化产业、涉海金融服务和海洋公共服务业;提高海洋产业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海洋产业核心技术,加快推进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科技型涉海企业发展,培养海洋产业创新型人才。

再次,打造生态海洋。

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要自觉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海洋,一是要坚持“五个用海”的总体要求,积极推动海洋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规划用海、坚持集约用海、坚持生态用海、坚持科技用海、坚持依法用海;二是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推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主要包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海洋产业节能减排和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

坚持海陆统筹、河海兼顾,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合作机制。继续推进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升装备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海洋污染防控力度,编制实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和主要入海河流河海统筹规划,大力实施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加强污染源治理和监督性监测。建立海洋工程灾害风险评估机制,对于在建和已建项目,要定期开展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建立健全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制度。

发展海洋生态旅游。需要三个发展战略:一是柔性的海权观念——旅游海权论。为了维护和开拓国家旅游海权,中国海洋旅游要冲出近海走向远洋、冲出海滨走向腹地、冲出狭义走向超越,打开战略空间,布局功能产品,通过发展海洋旅游,综合促进国家海洋资源开发,有效推动国民海洋意识培育,促使中国人更多地出海,促使中国更多地获得掌控海洋、主导海洋的发言权和发力权,以此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开拓民族生存空间。二是柔性的建设方案——海洋旅游规划设计。海洋旅游规划设计的核心是柔性建设,强调硬件软件均衡、调整创新为先、挖掘生长为魂。硬件建设的重点是柔性地调整沿海旅游城市、创新海洋旅游项目;软件建设的重点是挖掘地方海洋文化、生长现代海洋文化。三是柔性的市场指标——休闲度假为主。长久以来,中国各地通行以接待游客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为主的刚性旅游市场指标,这是由陆地旅游以大众观光、规模经济为主体的现实决定的。为了引导中国海洋旅游的正确发展,有必要引入以接待游客人天数、游客人均消费、游客人均停留天数、酒店平均入住率、游客满意度为主的柔性旅游市场指标,以此评价各地海洋旅游发展业绩,确保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海洋旅游发展。

最后,实现综合管控海洋,达到和谐海洋的标准。

综合管控海洋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除了要有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海上防卫力量外,还应形成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中央与地方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协调的管控格局。管控海洋,一是要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二是要强化海洋综合管理,三是要提高海洋维权执法能力。虽然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十分艰巨,但仍致力于使海洋成为沿海国家的合作之海、友谊之海。实现和谐海洋,一是要秉持合作共赢的海洋外交方针,二是要深化拓展双边与地区海洋领域合作,三是要全面参与国际海洋事务。

政府要为实现综合管控海洋提供保障措施:加强海洋经济管理的统筹协调,创新陆海统筹综合管理模式,统筹推进集监管立体化、执法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反应快速化于一体的现代海洋管理体系建设;优化海洋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一是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二是

加强海洋产业标准化建设;完善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海洋产业发展。尽快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

我个人认为发展海洋,一是改变发展观念:要改变以往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秉承生态发展的理念,打造蓝色海洋。抛弃纯金钱利益的追求,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软硬结合,柔刚相济,以海洋科技发展为支撑,追求生态海洋,促进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的发展。因地制宜,结合各地特色,避免同质发展和恶性竞争,以海洋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二是人才的贮备:培养专业的海洋人才,为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基础。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三是严格执行海洋发展各种战略: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各项考核指标。除了理论基础上的完备外,还要实践上的坚持和灵活应变,提高执行的能力,避免相关法律法规形同虚设。四是完善修复制度,一旦发现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要有相应的应变措施,能够迅速的修复。发展海洋不能一蹴而就,坚持可持续发展,着力打造中国特色,坚持海陆,海河结合的方针。吸收各方的发展经验,多层次,多方位,多样化,全面发展海洋。将海洋经济纳入国民经济的考核指标,以海洋强市,海洋强省,最终实现海洋强国。

10级金融学 [1**********]7 宋文娟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中共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海洋强国”的概念。我国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大国,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是发展之要、民生之需,也是中国海洋权益维护和拓展的题中之意。

所谓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以“和平发展、和谐共赢、强而不霸”为指导,打破“国强必霸”模式,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形成以“海洋强国”为轴心,开发、利用、保护和管控海洋为轴的发展战略。

首先,认知海洋。

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规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认识海洋,一是要强化海洋科学研究,如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加大对海洋及海洋经济研究的拨款,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领域的支持力度,成立专项课题小组,研究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发、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海洋产业节能减排、海洋环境保护等。二是要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可以成立海洋特色学校,提高师资水平,加大财政补助,鼓励学生和引导学生学习。三是要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拍摄与海洋有关的纪录片,普及海洋知识;举办海洋文化节,宣传海洋;继续举办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鼓励学生了解海洋。

另外还需要政策扶持,加强海洋经济宏观指导,主要包括强化海洋经济规划指导,加强海洋经济监测评估,健全海洋经济统计制度,推进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海洋经济核算工作,完善海洋经济核算体系,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

其次,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

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海洋,一是要强化规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二是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三是要提升海洋调查评价能力。

现如今我国共有三个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学。其中北部海洋经济圈由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基础雄厚,海洋科研教育优势突出,是我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

东部海洋经济圈由江苏、上海、浙江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港口航运体系完善,海洋经济外向型程度高,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南部海洋经济圈由福建、珠江口及其两翼、北部湾、海南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也是我国保护开发南海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基地。

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的特色,坚持陆海统筹,以陆带海,以海带陆,海路相互促进,多层次多样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以首都圈为核心,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同时大力发展三个内地极化核心经济带,即:以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

昌九地区为依托的长江中上游经济带;以中原地区、关中地区以及国家能源基地为依托的黄河中游经济带。

促进海岛开发与保护,统筹考虑海岛的区位条件、发展潜力和生态环境容量,重点开发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和广东横琴岛;改造提升海洋传统产业,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油气业和海洋盐业和盐化工;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和海水利用业;积极发展海洋服务业,主要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文化产业、涉海金融服务和海洋公共服务业;提高海洋产业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海洋产业核心技术,加快推进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科技型涉海企业发展,培养海洋产业创新型人才。

再次,打造生态海洋。

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要自觉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海洋,一是要坚持“五个用海”的总体要求,积极推动海洋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规划用海、坚持集约用海、坚持生态用海、坚持科技用海、坚持依法用海;二是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推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主要包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海洋产业节能减排和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

坚持海陆统筹、河海兼顾,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合作机制。继续推进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升装备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海洋污染防控力度,编制实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和主要入海河流河海统筹规划,大力实施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加强污染源治理和监督性监测。建立海洋工程灾害风险评估机制,对于在建和已建项目,要定期开展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建立健全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制度。

发展海洋生态旅游。需要三个发展战略:一是柔性的海权观念——旅游海权论。为了维护和开拓国家旅游海权,中国海洋旅游要冲出近海走向远洋、冲出海滨走向腹地、冲出狭义走向超越,打开战略空间,布局功能产品,通过发展海洋旅游,综合促进国家海洋资源开发,有效推动国民海洋意识培育,促使中国人更多地出海,促使中国更多地获得掌控海洋、主导海洋的发言权和发力权,以此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开拓民族生存空间。二是柔性的建设方案——海洋旅游规划设计。海洋旅游规划设计的核心是柔性建设,强调硬件软件均衡、调整创新为先、挖掘生长为魂。硬件建设的重点是柔性地调整沿海旅游城市、创新海洋旅游项目;软件建设的重点是挖掘地方海洋文化、生长现代海洋文化。三是柔性的市场指标——休闲度假为主。长久以来,中国各地通行以接待游客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为主的刚性旅游市场指标,这是由陆地旅游以大众观光、规模经济为主体的现实决定的。为了引导中国海洋旅游的正确发展,有必要引入以接待游客人天数、游客人均消费、游客人均停留天数、酒店平均入住率、游客满意度为主的柔性旅游市场指标,以此评价各地海洋旅游发展业绩,确保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海洋旅游发展。

最后,实现综合管控海洋,达到和谐海洋的标准。

综合管控海洋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除了要有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海上防卫力量外,还应形成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中央与地方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协调的管控格局。管控海洋,一是要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二是要强化海洋综合管理,三是要提高海洋维权执法能力。虽然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十分艰巨,但仍致力于使海洋成为沿海国家的合作之海、友谊之海。实现和谐海洋,一是要秉持合作共赢的海洋外交方针,二是要深化拓展双边与地区海洋领域合作,三是要全面参与国际海洋事务。

政府要为实现综合管控海洋提供保障措施:加强海洋经济管理的统筹协调,创新陆海统筹综合管理模式,统筹推进集监管立体化、执法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反应快速化于一体的现代海洋管理体系建设;优化海洋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一是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二是

加强海洋产业标准化建设;完善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海洋产业发展。尽快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

我个人认为发展海洋,一是改变发展观念:要改变以往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秉承生态发展的理念,打造蓝色海洋。抛弃纯金钱利益的追求,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软硬结合,柔刚相济,以海洋科技发展为支撑,追求生态海洋,促进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的发展。因地制宜,结合各地特色,避免同质发展和恶性竞争,以海洋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二是人才的贮备:培养专业的海洋人才,为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基础。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三是严格执行海洋发展各种战略: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各项考核指标。除了理论基础上的完备外,还要实践上的坚持和灵活应变,提高执行的能力,避免相关法律法规形同虚设。四是完善修复制度,一旦发现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要有相应的应变措施,能够迅速的修复。发展海洋不能一蹴而就,坚持可持续发展,着力打造中国特色,坚持海陆,海河结合的方针。吸收各方的发展经验,多层次,多方位,多样化,全面发展海洋。将海洋经济纳入国民经济的考核指标,以海洋强市,海洋强省,最终实现海洋强国。

10级金融学 [1**********]7 宋文娟


相关文章

  • 重构中国人的世界想象
  • 只有常识才能为他人所共享 高超群:最近在书市看到由你主编.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主办的三期<大观>丛刊,从编辑理念上看,我觉得似乎是当年<大国>丛刊的继续.不过讨论更为深刻,内容更为饱满.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你们似乎是 ...查看


  • 国际海洋形势论文: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的中国海洋安全战略
  • 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的中国海洋安全战略 --一种框架性的研究 作者:刘中民 [内容提要] 当今国际海洋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突出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时显 ...查看


  • [构筑蓝色中国梦]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重视海洋事业发展纪事
  • 本文属"海洋知圈"整理创作,转发注明出处.敬请留言,多多指教. 1949年10月1日,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海洋发展也从那一刻起,迈向全新的纪元.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特 ...查看


  • 军事理论调查报告1 -完整版
  • 武汉理工大学 军事理论调查报告(论文) 关于"大学生的海洋意识"调查报告 --大学生海洋意识应如何提升 2015 年 1月 摘要 人类历史发展已经证明:一个国家.民族对海洋 开发利用的程度,对海洋权益争取和维护的力度,直 ...查看


  • 关于中国海权发展战略思想分歧若干认识
  • 第16卷第1期VOL.16 NO.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2005年1月Jan. 2005 关于中国海权发展战略思想分歧若干认识* 刘中 ...查看


  • 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科大学生整理)
  • 中国海权问题 海权,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到今天仍未被充分理论消化.而在实践上又迫切需要理论回答的问题. 海权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同国家在不同的经验基础上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一个共同点还是可以确认,这就是"海权"是一个涉及海洋的 ...查看


  • 六年级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青岛出版社
  • 六年级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一单元 1. 海洋中的绿洲--珊瑚礁 学习目标: 1. 认识珊瑚与珊瑚礁,及珊瑚礁的形成: 2. 知道珊瑚礁是海洋最宝贵的自然生态系统,并意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通过了解珊瑚礁中生存的生物及其特点,感受到 ...查看


  • 增强公民海洋意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 增强公民海洋意识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发布人: 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2-02-08 | 作者:张一平 文章来源: 海南省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处 点击次数:17908 编者按:海南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秘书长.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一平教授 ...查看


  • 海洋与国防论文 1
  • 海洋与国防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缔造民族的荣辱兴衰.中国是世界最早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关于海洋的重要性马克思曾说过,"不能想象一个伟大的民族能够与海洋相隔绝".当前,随着陆地资源的减少和海洋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