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 姓名 ( )
六上背诵材料
为 学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揠(y à)苗助长
原文: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守株待兔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译文: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野兔是不可能等到了,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今天想要用先王的政策,治理现在的百姓,就是和守株待兔一样啊!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 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把它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寸。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脚的尺寸。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打烊了,最终没买到鞋,悻悻而归。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塞翁失马
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论语》
1、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中,没有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却有舍生忘死维护正义的人。”
2、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有眼前的忧愁。”
3、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4、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
5、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有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有益处;与走邪门歪道的人交朋友、与谗媚奉迎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有害处。”
6、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逸游、乐宴乐,损矣。”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爱好有三种,有害的爱好有三种。爱好礼乐、爱好称赞别人的优点,爱好广结善友,有益处;爱好放荡、爱好闲逛、爱好大吃大喝,有害处。”
7、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逸游、乐宴乐,损矣。”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爱好有三种,有害的爱好有三种。爱好礼乐、爱好称赞别人的优点,爱好广结善友,有益处;爱好放荡、爱好闲逛、爱好大吃大喝,有害处。”
8、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人;学习后才知道的,是二等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是三等人;遇到困难也不学习的,这就是下等人了。”
9、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只是习俗使人有了差别。”
10、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 巧:好。令:善于。色:脸色。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大学》
1、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译文】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3、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译文】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4、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译文】 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 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 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
《中庸》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白话解: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圣人的教化,就是遵循本性,来修正过与不及的差别现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于正道,这称之为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够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
2、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白话解:说话时要顾虑到能不能做到,做事时也要顾虑到与自己所说的话,是不是一致,君子何不努力笃行实践,做到言行合一呢?
3、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白话解:孔子说:“射箭的方法,很像君子做人的道理,射不中靶心,就要反过来要求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好,功夫够不够。”
4、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白话解: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好比走远路,一定要从近处开始,好比登高处,一定要从低处开始。
六下背诵材料
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 武陵人靠捕鱼谋生。(有一天) 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 远近。忽然遇到(一片) 桃花林,(桃树) 夹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 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桃) 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 就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 好像有光似的。(渔人) 就离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 开阔敞亮了。(这里) 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 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那里面的人) 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 从哪里来,(渔人) 详尽地回答了他。(那人) 就邀请(渔人) 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 说祖先(为了) 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他们) 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人(为他们) 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
(渔人) 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 ,(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 ,再也没找到路。
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访求(桃花源) 的人了。
岳阳楼记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滕子京)就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原有的建筑规模,把唐代有才能的人和现代人的诗词歌赋镌刻在岳阳楼上,(并)嘱托我用文章来记述(重建岳阳楼)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胜景,在洞庭湖一带。(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际。一天中或早或晚阴晴多变化,景象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既然如此,那么,(从这里)向北面直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贬谪流迁的人,大多都聚集在这里,看到自然景物所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细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号着,浑浊的浪头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行走,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咆哮,猿猴悲啼。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的情感,满眼萧条的景象,感慨万千,十分悲伤。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上下湖光天色(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沙滩上的水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时而上浮,时而下潜;岸上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茂盛青翠。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登上这座楼,就产生心情畅快,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都忘了,端着酒杯迎着风,高兴到了极点。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和以上两种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怎样呢?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廷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前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论语》
1.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译文】柳下惠当司法部长,三次被罢免。有人问:“你不可以离开吗?”他说:“坚
持正直辅佐别人,到哪里不是要屡次被罢免?如果用歪门邪道辅佐别人,何必要离开自己的国家?”
2.子夏曰:“日知其所无,月毋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文】 子夏说:“每天都学到些新东西,每月都不忘所学会的东西,就算好学了。”
3.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懂得客观规律,就不能做君子;不懂得道德规范,就无法建功立业;不懂得分辨言论,就不能了解人。”
《大学》
1、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译文】 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
2.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
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译文】 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
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
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3.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译文】如果心态不端正、不安定,精力不集中,那么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东西吃到嘴巴里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中庸》
1.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白话解:君子对上不怨恨天,对下不归罪他人,所以君子安心的处在平易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来,小人却是冒险去妄求非份的利益。
2.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白话解: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千次。如果真能照这样子去做,虽然再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
3.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白话解:君子只求内省时没有过失,无愧于心。君子之所以让人佩服,觉得赶不上,正是在这种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班级( ) 姓名 ( )
六上背诵材料
为 学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揠(y à)苗助长
原文: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守株待兔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译文: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野兔是不可能等到了,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今天想要用先王的政策,治理现在的百姓,就是和守株待兔一样啊!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 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把它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寸。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脚的尺寸。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打烊了,最终没买到鞋,悻悻而归。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塞翁失马
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论语》
1、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中,没有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却有舍生忘死维护正义的人。”
2、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有眼前的忧愁。”
3、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4、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
5、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有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有益处;与走邪门歪道的人交朋友、与谗媚奉迎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有害处。”
6、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逸游、乐宴乐,损矣。”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爱好有三种,有害的爱好有三种。爱好礼乐、爱好称赞别人的优点,爱好广结善友,有益处;爱好放荡、爱好闲逛、爱好大吃大喝,有害处。”
7、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逸游、乐宴乐,损矣。”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爱好有三种,有害的爱好有三种。爱好礼乐、爱好称赞别人的优点,爱好广结善友,有益处;爱好放荡、爱好闲逛、爱好大吃大喝,有害处。”
8、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人;学习后才知道的,是二等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是三等人;遇到困难也不学习的,这就是下等人了。”
9、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只是习俗使人有了差别。”
10、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 巧:好。令:善于。色:脸色。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大学》
1、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译文】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3、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译文】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4、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译文】 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 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 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
《中庸》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白话解: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圣人的教化,就是遵循本性,来修正过与不及的差别现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于正道,这称之为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够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
2、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白话解:说话时要顾虑到能不能做到,做事时也要顾虑到与自己所说的话,是不是一致,君子何不努力笃行实践,做到言行合一呢?
3、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白话解:孔子说:“射箭的方法,很像君子做人的道理,射不中靶心,就要反过来要求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好,功夫够不够。”
4、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白话解: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好比走远路,一定要从近处开始,好比登高处,一定要从低处开始。
六下背诵材料
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 武陵人靠捕鱼谋生。(有一天) 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 远近。忽然遇到(一片) 桃花林,(桃树) 夹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 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桃) 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 就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 好像有光似的。(渔人) 就离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 开阔敞亮了。(这里) 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 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那里面的人) 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 从哪里来,(渔人) 详尽地回答了他。(那人) 就邀请(渔人) 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 说祖先(为了) 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他们) 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人(为他们) 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
(渔人) 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 ,(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 ,再也没找到路。
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访求(桃花源) 的人了。
岳阳楼记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滕子京)就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原有的建筑规模,把唐代有才能的人和现代人的诗词歌赋镌刻在岳阳楼上,(并)嘱托我用文章来记述(重建岳阳楼)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胜景,在洞庭湖一带。(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际。一天中或早或晚阴晴多变化,景象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既然如此,那么,(从这里)向北面直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贬谪流迁的人,大多都聚集在这里,看到自然景物所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细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号着,浑浊的浪头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行走,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咆哮,猿猴悲啼。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的情感,满眼萧条的景象,感慨万千,十分悲伤。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上下湖光天色(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沙滩上的水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时而上浮,时而下潜;岸上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茂盛青翠。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登上这座楼,就产生心情畅快,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都忘了,端着酒杯迎着风,高兴到了极点。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和以上两种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怎样呢?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廷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前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论语》
1.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译文】柳下惠当司法部长,三次被罢免。有人问:“你不可以离开吗?”他说:“坚
持正直辅佐别人,到哪里不是要屡次被罢免?如果用歪门邪道辅佐别人,何必要离开自己的国家?”
2.子夏曰:“日知其所无,月毋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文】 子夏说:“每天都学到些新东西,每月都不忘所学会的东西,就算好学了。”
3.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懂得客观规律,就不能做君子;不懂得道德规范,就无法建功立业;不懂得分辨言论,就不能了解人。”
《大学》
1、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译文】 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
2.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
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译文】 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
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
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3.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译文】如果心态不端正、不安定,精力不集中,那么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东西吃到嘴巴里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中庸》
1.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白话解:君子对上不怨恨天,对下不归罪他人,所以君子安心的处在平易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来,小人却是冒险去妄求非份的利益。
2.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白话解: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千次。如果真能照这样子去做,虽然再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
3.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白话解:君子只求内省时没有过失,无愧于心。君子之所以让人佩服,觉得赶不上,正是在这种别人看不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