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1

五斗江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2013 年下半年)

年级 科目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九 语文 主备教师 备课教师 课 题 质疑栏

《孟子》两章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难点: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一、知识链接: 1、孟子(公元前 372~公元前 289) ,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游 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 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 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 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 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 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2、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 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 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 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 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 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二、预习检测: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试读课文,注意把握字音,停顿及重音。 给下列句子标名停顿: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 利。 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再读课文,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展开课堂竞赛: 第一板块:文言知识(其中第1题每个1分,其他题目每个2分) 1、请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说出它的意思。

自 主 预 习

2、请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说出它的古义和今义的区别。

3、请找出文中一词多义的词语。

4、请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的词语。

5、请翻译这些句子。

合 作 探 究

第二板块:思想内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为了论证中心论点,文章选用了哪些事例?

2、有人认为,文章到此,中心论点已被两个事例充分证明, “故曰”后的话是 多余的。你的理解如何?

自 主 测 评

1、这两篇文章都出

自于_________________。作者孟子,名__________,是 战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家。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 继_______ 以后_______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 ____________ , 有________之称。 2、 《孟子》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叙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 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主张和平, 反对战争。 3、在本文中,作者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证明这 个观点,作者采用了____________论证的论证方式。

拓展 延伸

对于“人和” “得道” ,你是怎么认为的,请结合现实实际谈谈你 的看法。

学习 畅谈收获: 小结

学习 反思

五斗江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2013 年下半年)

年级 科目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九 语文 主备教师 备课教师 课 题 质疑栏

《孟子》两章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难点: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一、知识链接: 1、孟子(公元前 372~公元前 289) ,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游 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 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 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 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 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 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2、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 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 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 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 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 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二、预习检测: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试读课文,注意把握字音,停顿及重音。 给下列句子标名停顿: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 利。 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再读课文,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展开课堂竞赛: 第一板块:文言知识(其中第1题每个1分,其他题目每个2分) 1、请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说出它的意思。

自 主 预 习

2、请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说出它的古义和今义的区别。

3、请找出文中一词多义的词语。

4、请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的词语。

5、请翻译这些句子。

合 作 探 究

第二板块:思想内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为了论证中心论点,文章选用了哪些事例?

2、有人认为,文章到此,中心论点已被两个事例充分证明, “故曰”后的话是 多余的。你的理解如何?

自 主 测 评

1、这两篇文章都出

自于_________________。作者孟子,名__________,是 战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家。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 继_______ 以后_______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 ____________ , 有________之称。 2、 《孟子》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叙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 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主张和平, 反对战争。 3、在本文中,作者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证明这 个观点,作者采用了____________论证的论证方式。

拓展 延伸

对于“人和” “得道” ,你是怎么认为的,请结合现实实际谈谈你 的看法。

学习 畅谈收获: 小结

学习 反思


相关文章

  • 康有为对孟子思想的阐发和现代转换
  • 2012. 10No. 10,2012 学术探索 Academic Exploration 2012年10月Oct.,2012 康有为对孟子思想的阐发和现代转换 魏义霞 (黑龙江大学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 ...查看


  • 孟子的"仁政"思想
  • 孟子的"仁政"思想 一.孟子的生平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柯,战国末期邹国人.由于有关孟子的故事中,大多只见其母,不见其父,所以多数人认为孟子早年丧父.他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百家 ...查看


  • [孟子]中的成语与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
  • 摘 要 <孟子>中的成语,具有鲜明的社会价值取向,其价值观不仅在历史上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核心,今天仍然能够成为我们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源泉. 关键词 <孟子> 成语 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分类号 H13 ...查看


  • 宋儒孟子观述论
  • 在 中国 儒家的圣殿里,孟子踞于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席位上,但如此显赫的地位并非一开始就有,而是被逐渐抬高起来的.<史记>以孟.荀合传,<汉书·艺文志>把<孟子>置于诸子略:由此可见, ...查看


  • 浅析孟子的"性善论"
  • 浅析孟子的"性善论" 摘要:孟子论证人性善的目的是为其仁政学说服务的.其仁政思想的核心是"君爱民,民拥君".而这个目标实现的前提是人性是善的,因为有了"善",才有了"爱& ...查看


  • 孟子性善论的多维解读_赵法生
  • 孟子性善论的多维解读 赵法生 摘要 关于孟子的人性论, 港台儒学界近期有性善与向善之争.本文认为, 在孟子的人性论中, 性善与向善其实并不矛盾, 向善乃性善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更为广泛的视角看, 孟子的人性论应包括性善.向善.为善与致善四个环 ...查看


  • 读[孟子]有感
  • 读<孟子>有感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 国.齐国.宋国.滕国.鲁 ...查看


  • 国学系列公开课第一课
  • 国学系列公开课第一课 孟子公开课在孟子故里邹城开讲 2013-04-27 11:27:01 来源:光明网 光明日报 2013年4月28日第2版 4月27日,2013孟子故里(邹城)中华母亲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的孟子公开课在邹城隆重开讲,此次孟 ...查看


  • 孔孟思想之比较(异同点)
  • 孔孟思想的比较与继承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建立了以"仁"为中心,"仁""义""礼"三者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一个道德学说整体.孟子继 ...查看


  • [孟子](九年级教案设计)
  • 一.导入新课 孔子和孟子都身处乱世,但都没有仅仅追求个人的幸福.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必须并且只能在社会生活中完成他自身的价值,这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以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值得我们永远去学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专题--天下国家,<孟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