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盛 | 纸的发明与西传--中国对世界科学的贡献

▲吴国盛

作者 吴国盛 (本号主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责编 许小编 刘小编

导读

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这些在中世纪最为耀眼夺目的科技成就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之后,对欧洲的近代科学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整个世界近代文明和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马克思曾写道:“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而纸的发明,更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  ◆  ◆  ◆

要明白纸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何等的意义,只要回顾一下在没有纸的年代,文化的积累和传播有多困难就行了。各个古老的文明都有与其自然条件相适应的书写材料。古代埃及人用的是天然生长的植物纸草,但它容易发脆断裂,用它书写的作品不容易长期保存。希腊人用羊皮作书写材料,但羊皮太贵,产量有限,不能广泛的使用。巴比伦人把文字刻在泥板上,但泥板笨重,不宜记录大量知识。印度用白桦树皮或多罗树的树叶做写字材料。多罗树又叫贝多树,用这种叶子写成的佛经叫贝叶经,这些材料与纸草一样不便保存。

▲1568年的一幅木刻画“德国羊皮纸工匠”,画面显示羊皮纸制造曾是欧洲城市街头一种比较普遍的行业。

在纸出现之前的中国,先是把字刻在龟甲和动物的骨头上,那时候的文字因而也称为甲骨文。后来把文字铸在青铜器上,该文字因而被称为“金文”或“钟鼎文”。再以后比较流行的是将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刻有文字的竹片或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册,是为竹简。比起甲骨和青铜器,竹木简更方便而且能写上许多文字,但依然笨重。据说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此信两个身强力壮的人都很难搬动,因为它整整用了三千根竹简。汉武帝花了两个多月才读完。与竹简同时使用的还有丝帛,但帛与羊皮一样太昂贵,一般人用不起。所有这些纸发明之前人类所使用的书写材料,不是笨重不便就是昂贵不能普及。它对人类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所造成的困难是不难想象的。

▲1962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蔡伦纪念邮票。

我国人民自古养蚕种桑,用蚕的茧丝制造华贵漂亮的丝绸。正是在处理茧丝的过程中,纸作为一种副产品被发明出来。为了充分利用材料,工匠们一般用好的茧子抽丝,而差的茧子用漂絮法做成丝绵。方法是,先将茧用水煮沸,然后放在浸放在水中的篾席上反复捶打、漂洗,一旦蚕衣被捣碎、散开成丝絮即取下来。但这里,篾席上往往还残留着一层薄薄的絮片。古人发现,絮片晒干后可以写字,便推广开来。这种絮纸是纸的原始形态。

▲《天工开物》原版插图“斩竹漂塘”和“煮楻足火”。

絮纸只是丝织品的副产品,其原料仍然不太丰富。秦汉时期,人们又发现了制作麻料衣服的副产品即植物纤维纸。它原料丰富、便宜,很快就流行起来了。1957年,中国考古学家在陕西灞桥的一座古墓中发现了一批纸的残片。经验定,其原料是大麻纤维,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40至前87年间。这批残片就是举世闻名的灞桥纸,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纸张。

▲《天工开物》原版插图“荡料入帘”和“覆帘压纸”。

东汉时代的蔡伦在改进造纸技术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蔡伦是一位太监,专门负责监制皇宫用的器物。据说他勤于钻研,经常与皇宫工场中的造纸工匠一起讨论造纸技术的改进,最后终于提出了用树皮、麻头、破布和鱼网作原料造纸的新技术。这一技术不仅使原料来源更为广泛,而且纸的质量也大大提高了。公元105年,蔡伦正式将这种纸献给朝廷,从此在全国推广,人称“蔡侯纸”。

▲《天工开物》原版插图“透火焙干”。

蔡伦之后,造纸技术不断改进,造纸业也成为一个大的行业而在全国繁荣起来。唐朝已经出现了多种名贵的纸张,如北方的桑皮纸、四川的蜀纸、安徽的宣纸以及江南的竹纸等。到了宋代,纸的品类和用途更多,材料来源更广。明代宋应星在其名著《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载了造纸的一般工序和相关技术。

▲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里的造纸场景,吴国盛摄。

我国纸张和造纸技术的西传几乎与纸的发明同时。这种方便而价廉的书写材料其好处显而易见,所以在“蔡侯纸”发明不久就流传到西域。唐初(七世纪中叶),当阿拉伯帝国的势力扩张到与我国西部接壤时,纸也就传到了阿拉伯。公元751年,大唐帝国与阿拉伯(我国史称大食)帝国在怛罗斯城(今吉尔吉斯境内)开战,结果由大将高仙芝指挥的中国军队大败,大批士兵被俘。这批俘虏中恰好有许多造纸工匠。11世纪的阿拉伯著名作家塔阿里拜(Thálibi)根据前人的著述写道:“造纸术从中国传到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境内),是由于被俘的中国士兵。……俘虏中间,有些能造纸的人,由是设厂造纸,驰名远近。造纸业发达后,纸遂为撒马尔罕对外贸易的一种重要出口品。”中国的造纸术就这样进入了阿拉伯境内。八世纪末,巴格达开始建立造纸厂。随后造纸业在大马士革盛行,欧洲一直由此进口纸张。再后来,造纸术也传到了欧洲各国。西班牙和法国于12世纪,意大利和德国于13世纪相继建立纸厂,16世纪造纸厂遍及整个欧洲。

【本文原载于《科学的历程》;版本信息:第一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三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8月。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取授权,并注明出处。】

▲吴国盛

作者 吴国盛 (本号主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责编 许小编 刘小编

导读

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这些在中世纪最为耀眼夺目的科技成就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之后,对欧洲的近代科学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整个世界近代文明和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马克思曾写道:“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而纸的发明,更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  ◆  ◆  ◆

要明白纸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何等的意义,只要回顾一下在没有纸的年代,文化的积累和传播有多困难就行了。各个古老的文明都有与其自然条件相适应的书写材料。古代埃及人用的是天然生长的植物纸草,但它容易发脆断裂,用它书写的作品不容易长期保存。希腊人用羊皮作书写材料,但羊皮太贵,产量有限,不能广泛的使用。巴比伦人把文字刻在泥板上,但泥板笨重,不宜记录大量知识。印度用白桦树皮或多罗树的树叶做写字材料。多罗树又叫贝多树,用这种叶子写成的佛经叫贝叶经,这些材料与纸草一样不便保存。

▲1568年的一幅木刻画“德国羊皮纸工匠”,画面显示羊皮纸制造曾是欧洲城市街头一种比较普遍的行业。

在纸出现之前的中国,先是把字刻在龟甲和动物的骨头上,那时候的文字因而也称为甲骨文。后来把文字铸在青铜器上,该文字因而被称为“金文”或“钟鼎文”。再以后比较流行的是将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刻有文字的竹片或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册,是为竹简。比起甲骨和青铜器,竹木简更方便而且能写上许多文字,但依然笨重。据说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此信两个身强力壮的人都很难搬动,因为它整整用了三千根竹简。汉武帝花了两个多月才读完。与竹简同时使用的还有丝帛,但帛与羊皮一样太昂贵,一般人用不起。所有这些纸发明之前人类所使用的书写材料,不是笨重不便就是昂贵不能普及。它对人类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所造成的困难是不难想象的。

▲1962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蔡伦纪念邮票。

我国人民自古养蚕种桑,用蚕的茧丝制造华贵漂亮的丝绸。正是在处理茧丝的过程中,纸作为一种副产品被发明出来。为了充分利用材料,工匠们一般用好的茧子抽丝,而差的茧子用漂絮法做成丝绵。方法是,先将茧用水煮沸,然后放在浸放在水中的篾席上反复捶打、漂洗,一旦蚕衣被捣碎、散开成丝絮即取下来。但这里,篾席上往往还残留着一层薄薄的絮片。古人发现,絮片晒干后可以写字,便推广开来。这种絮纸是纸的原始形态。

▲《天工开物》原版插图“斩竹漂塘”和“煮楻足火”。

絮纸只是丝织品的副产品,其原料仍然不太丰富。秦汉时期,人们又发现了制作麻料衣服的副产品即植物纤维纸。它原料丰富、便宜,很快就流行起来了。1957年,中国考古学家在陕西灞桥的一座古墓中发现了一批纸的残片。经验定,其原料是大麻纤维,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40至前87年间。这批残片就是举世闻名的灞桥纸,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纸张。

▲《天工开物》原版插图“荡料入帘”和“覆帘压纸”。

东汉时代的蔡伦在改进造纸技术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蔡伦是一位太监,专门负责监制皇宫用的器物。据说他勤于钻研,经常与皇宫工场中的造纸工匠一起讨论造纸技术的改进,最后终于提出了用树皮、麻头、破布和鱼网作原料造纸的新技术。这一技术不仅使原料来源更为广泛,而且纸的质量也大大提高了。公元105年,蔡伦正式将这种纸献给朝廷,从此在全国推广,人称“蔡侯纸”。

▲《天工开物》原版插图“透火焙干”。

蔡伦之后,造纸技术不断改进,造纸业也成为一个大的行业而在全国繁荣起来。唐朝已经出现了多种名贵的纸张,如北方的桑皮纸、四川的蜀纸、安徽的宣纸以及江南的竹纸等。到了宋代,纸的品类和用途更多,材料来源更广。明代宋应星在其名著《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载了造纸的一般工序和相关技术。

▲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里的造纸场景,吴国盛摄。

我国纸张和造纸技术的西传几乎与纸的发明同时。这种方便而价廉的书写材料其好处显而易见,所以在“蔡侯纸”发明不久就流传到西域。唐初(七世纪中叶),当阿拉伯帝国的势力扩张到与我国西部接壤时,纸也就传到了阿拉伯。公元751年,大唐帝国与阿拉伯(我国史称大食)帝国在怛罗斯城(今吉尔吉斯境内)开战,结果由大将高仙芝指挥的中国军队大败,大批士兵被俘。这批俘虏中恰好有许多造纸工匠。11世纪的阿拉伯著名作家塔阿里拜(Thálibi)根据前人的著述写道:“造纸术从中国传到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境内),是由于被俘的中国士兵。……俘虏中间,有些能造纸的人,由是设厂造纸,驰名远近。造纸业发达后,纸遂为撒马尔罕对外贸易的一种重要出口品。”中国的造纸术就这样进入了阿拉伯境内。八世纪末,巴格达开始建立造纸厂。随后造纸业在大马士革盛行,欧洲一直由此进口纸张。再后来,造纸术也传到了欧洲各国。西班牙和法国于12世纪,意大利和德国于13世纪相继建立纸厂,16世纪造纸厂遍及整个欧洲。

【本文原载于《科学的历程》;版本信息:第一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三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8月。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取授权,并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吴国盛 | 指南针与航海技术--中国对世界科学的贡献
  • ▲吴国盛 作者 吴国盛 (本号主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责编 许小编 刘小编 导读 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这些在中世纪最为耀眼夺目的科技成就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之后,对欧洲的近代科学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中国的四 ...查看


  • 议论文挫折
  • 学位,并自学了针炙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 勇把挫折当动力(凡尔纳的 16 次投稿) 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一 ...查看


  • 7年级上历史
  •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 1.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是生活在约170万年的元谋人,他们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北京人具今约70万年~~20万年.发现于今北京房山 ...查看


  • 我整理的关于挫折的作文素材
  • 关于挫折的作文素材 [思路提示] 挫折在人生路上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应该一遇到挫折就气馁. 挫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经受挫折之后一蹶不振. 对待挫折应该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这样才能由失败走向成功. 即使身处顺境之中,也要居安思危,随时准备 ...查看


  •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1]
  •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原始社会: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 大汶口中晚期原始居民 黄帝尧舜禹(距今约170万年至约公元前2070年) 1.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包括: (1)元谋人:云南省元 ...查看


  • 七年级期末复习
  • 七年级期末复习(人物篇)(朝代篇特点)(战争篇)(事件篇)(精神启示篇)(过关篇)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1.目前所知我国境内生存年代最早的远古人类是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石器工具:知道用火.2.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远古人类是北京人,生活 ...查看


  •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总结
  • 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 第一学习主题: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距今约170 2.距今约70万年-20 北京西南的周口店,他们的体质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突出,嘴巴前伸,牙齿粗大,与现代人有明显的差别.个子略比现代人稍矮, ...查看


  • 五年级百科知识竞赛及答案
  • 五年级百科知识竞赛(一) 一.填空题(25分) 1.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可爱的吉祥福娃,他们的名字叫( 贝贝 ).( 晶晶 ).( 欢欢 ).( 迎迎 ).( 妮妮 ). 2.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第( 29 )届夏季奥运会 ...查看


  • 科学技术与哲学
  • 1 你认为科学是西方对世界的独特贡献吗?为什么? 人对某问题的见解之所以谓"观点",皆因其取决于持该观点之人看世界的立足点.科学是否西方对世界独特贡献"的判断必然与理解科学的特征有关. 而对于"科学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