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建筑平面设计
【教学目的】
本章以大量性民用建筑为主,论述了建筑平面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学生应熟知单个房间的设计方法和房间的组合方式,掌握交通联系空间的作用和设计方法。理解影响平面设计的的多种因素,着重于了解建筑平面设计的规律性问题。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
1. 分析单个房间的功能对平面设计的影响,掌握其平面设计要点。
2. 熟悉交通联系空间的不同形态,掌握其布置原则。
3. 掌握建筑平面组合中的功能分区、流线分析方法。
4. 了解不同的建筑平面组合方式,理解其适用范围
以上内容对于搞好一般民用建筑方案设计是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学习时不能满足于死记硬背,着重总结其规律性,学习那些行之有效的处理手法,以便在建筑实践中灵活运用,并通过经常的观察与思考,不断地练习和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
【学习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使用房间和辅助房间的功能对设计的要求、平面及空间组合设计。本章难点是建筑平面组合中的功能分区、流线分析方法;不同建筑功能空间的平面及空间组合设计。
【重要知识点】
功能分区、流线分析、平面及空间组合设计。
平面图是建筑物各层的水平剖视图,由于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和建筑空间组合关系通常集中反映在在平面使用上,因此建筑设计往往最先从平面设计着手。建筑平面图也同时反映了围合建筑空间的垂直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所以应该紧密联系剖面和立面设计不断调整、修改平面,即建筑平面设计始终要从三维空间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按照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分类,可以分为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两种。
使用空间是指满足主要使用功能和辅助使用功能的那部分空间。例如住宅中的起居室、卧室等主要功能空间和卫生间、厨房等辅助功能空间;工业厂房中的生产车间等主要功能空间和仓库、更衣室、办公室等辅助功能空间,都是建筑物中的使用空间。
交通联系空间是指连通建筑使用空间的部分,例如建筑内的门厅、过厅、走道、楼梯、电梯等等,都属于建筑物中的交通联系空间。
2.1功能房间平面设计
建筑物内部的使用空间,是建筑功能的基本单元,从不同使用功能房间入手进行设计是建筑平面设计的基本方法。
功能房间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1)房间的面积、形状要满足使用功能和合理布置家具、设备的要求;
(2)房间的对外联系方便,主要考虑门的大小和位置要满足防火疏散要求;
(3)适当的室内环境,比如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
(4)良好的建筑空间形式,细部设计要考虑人们的审美心理要求;
(5)结构体系和构件布置合理,有利相互间的空间组合。
2.1.1面积和形状
2.1.1.1房间面积的确定
房间面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功能活动特点、容纳人数的多少、家具设备占用空间等因素,例如同属住宅内部空间,起居室面积大、卧室面积相对较小,就是由于其功能和人数不同;剧院、电影院的观众厅,除了人多、座椅多外,还要考虑人流迅速疏散的要求,所需的面积就大;又如在体操、健身房设计时,考虑人的跑、跳活动,也要求有较大的面积。
在使用中,房间内部面积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家具或设备所占面积;
(2)人们使用活动占用的面积 (包括使用家具及设备时,近旁所需的面积) ;例如教室中学生就座、离座时桌椅近旁的最小通行宽度,教师讲课时黑板前的活动面积等;
(3)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
(a)教室 (b)卧室
图2-1 教室及卧室中室内使用面积分析示意
图2-1(a)、(b)分别是学校中一个教室和住宅中一间卧室室内使用面积分析示意。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房间内的使用面积都是以上三部分组成的。因此为了安排好房间面积除了需要掌握室内家具、设备的尺寸外,还需要了解室内活动和交通面积的大小,这些面积都和人体活动尺度有关。图2-2为教室、卧室以及商店营业厅中,人们使用各种家具时,家具近旁必要的尺寸举例。
某些建筑物中,房间的使用人数难以准确估计,家具、设备也经常变化,房间使用面积并不象上例中教室平面的面积分配那样可以经过计算得出。例如商店营业厅中顾客的活动面积,剧院、电影院休息厅中观众活动的面积等。对于类似建筑,通常是通过调查,结合使用要求和经济条件,确定合理的人均使用面积指标作为设计参考。例如宾馆中每个服务员可管理多少客房面积,剧院休息厅、观众厅中每个座位需要多少休息面积等。
(a) 卧室 (b) 教室 (c) 营业厅
图2-1-2 使用活动需要的家具近旁尺寸
在实际工作中,国家通过设计规范等文件对住宅、学校、商店、医院、剧院等各类建筑规定了一系列面积定额指标,是设计中确定房间使用面积的依据。下表2-1是《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中的房间面积定额指标(m 2)。
人计算。 根据房间面积定额,经过对家具布置、人们的活动和通行情况的分析,就可以进一步确定房间合理的平面形状和尺寸。人们通常用“面宽”和“进深”来描述房间甚至整个建筑的尺寸,对处于主要通行方向的一面,其平面尺寸被称为面宽,组成面宽的结构如墙、柱的距离则称为开间,另外一个方向的平面尺寸标志了房间可使用的深度,称为进深。很明显,不同的开间、进深尺寸的组合会形成完全不同的房间形状。
2.1.1.2平面形状
对于相同面积的房间,可能有很多种平面形状和尺寸组合,如以矩形平面的中小学50座普通教室为例,就有多种可能的长宽比组合 (图2-3) 。而最终采用哪种形状,是在考虑教学方式、家具布置、采光通风、音响等要求后综合决定的。当然,技术经济条件以及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图2-3 不同矩形平面的50座教室
中小学普通教室的使用特点是以听课为主,首先要保证学生上课时视、听质量,这样的要求如座位排列不能太远太偏、教师讲课时黑板前要有必要的活动余地等。在总结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中明确规定了离黑板最远座位不大于8.5m ;边座和黑板面远端夹角控制在不小于30o ;以及第一排座位离黑板的最小距离为2m 等技术指标。在此基础上考虑桌椅的尺寸和排列方式,结合人体活动尺度,确定排距和通道的宽度,得出的平面形状可以满足视、听活动和通行等方面的要求。图2-4、图2-5是教室平面形状的视线要求和几种可能的教室平面形状。
此外,教室室内还要有均匀、足够的天然采光。由于进入室内的光线亮度随深度衰减,因此当平面组合中房间只能一侧开窗采光时,纵长的矩形平面较好,如果房间两侧都能开窗采光,则可做成进深较大的方形、六角形平面。
图2-1-4 教室的视线要求 图2-1-5 符合视线要求的几种可能的教室平面 结构体系的布置对房间形状有极大影响。一般中小型民用建筑,常采用墙体承重的梁板结构,而钢筋混凝土梁的经济跨度以6~7m为合理,这样就决定了教室的进深尺寸。
综合上述因素并考虑到房间平面组合的整体性,普通教室的平面形状,通常以采用沿外墙长向布置的矩形平面较多 (图2-6(a)),而其他平面形式只有在允许双侧或顶部采光以及采用其他结构布置方式时才可行,如图图2-6(b)为一双侧采光方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a )沿外墙长向布置矩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b) 双侧采光方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图2-6 不同矩形平面的教室
在大量性民用建筑如住宅、宿舍、学校、办公楼等建筑类型中,房间大多采用矩形平面,这是由于家具和设备多为矩形,与矩形平面房间相配,不会出现难以利用的死角,而且房间的平面尺寸易于调整,结构体系布置简单整齐,易于施工,因而是采用最多的平面形式。
在建筑中有些房间功能特别,要求使用面积很大,又不需要同类的多个房间进行组合,这时其平面以至整个体型就有可能采用非矩形平面的形状。图2-7所示是不同形状的音乐教室实例。至于室内人数多,有视听和疏散要求的剧院观众厅、体育馆比赛大厅等大空间建筑,由于覆盖和围护房间的技术要求也较复杂,其形状就更加多变了(图2-1-8) 。
图2-7 不同形状的音乐教室平面 图2-8 大空间建筑多变的形状
2.1.2门、窗布置
门窗是房间与外界交流的途径,其大小和数量、位置和开启方式对房间的使用效果有很大影响,同时窗的形式和组合方式还影响建筑立面的美观。但是在平面设计中,门窗只能反映出宽度和位置等,其高度则需要在剖面中确定,而窗和外门的组合形式只能在立面中反映。因此门窗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平、立、剖面的相互关系,反复推敲。下面先从门窗的布置和单个房间平面设计的关系进行分析。
2.1.2.1门的宽度、数量和开启方式
房间门的最小宽度决定于通过人流的多少和房间内家具的搬运要求。例如住宅中卧室、起居室等生活用房间,门的宽度常用900mm 左右,这样的宽度可使艺人侧身一人正面通过或一个携带东西的人通过,也能搬进床、柜等尺寸较大的家具(图2-9(a )) 。而厕所、浴室的门宽度只需稍大于一个人通过宽度(约550-600mm )即可,一般取650~800mm,阳台的门也是800mm 即可,宽度较小的门扇开启时可以少占室内使用面积,这对平面紧凑的住宅建筑,尤其显得重要。
(a ) 住宅 (b )医院病房 (c )营业厅
图2-9 不同房间的开门
房间的开门数量除了满足使用要求外,还必须要满足消防疏散要求。一般说来,消防要求每个房间要开至少两扇门。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开一个门:
房间位于2个安全出口之间,且建筑面积不大于120m 2,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m ; 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外,房间位于走道尽端,且房间内任一点到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15m 、疏散门净宽度不小于1.4m ;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 m2的房间。
室内面积大、活动人数较多的房间,应该相应增加门的宽度或门的数量,一些人流大量集中的公共活动房间,如会场、观众厅等,考虑疏散要求,疏散门的总宽度应按指标650—1000mm/100人计算确定,并应设置双扇的外开门。
门的开启方式,主要根据房间内部的使用特点来考虑,当门宽大于1000mm 时,为了开启方便和少占使用面积,通常采用双扇门,双扇门宽可为1200—1800mm 左右。例如医院病房,常采用1200mm 的不等宽双扇门(图2-9(b )) ,平时出入可只开较宽的单扇门,当有病人的手推车通过或担架出入时,可以两扇门同时开启。又如商店的营业厅,人流连续频繁,门扇常采用双扇弹簧门,使用比较方便 (图2-9(c )) 。
值得注意的是,民用建筑的疏散门应当向疏散方向开启,只有房间内不超过60人且每个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时,开启方向不限。
2.1.2.2门在平面中的位置
门在平面中的位置如何选择,要根据房间面积大小的不同,考虑的不同的因素。
在面积紧凑的住宅、宿舍中,门的位置主要从室内交通路线简捷、充分利用室内面积、家具布置方便以及组织室内穿堂风等方面考虑。尤其是小房间,当室内有多个门窗时,位置应适当靠近,以保留较大的完整墙面,尽量缩短交通路线,保留集中的活动面积,并留出完整的墙面以便于靠墙布置家具。图2-10是几种房间开门位置示意。
(a )
(b)
(c ) (d ) (e) (f)
图2-10 几种房间的不同开门位置
图2-1-10 (a)是集体宿舍中床铺安排和门的位置关系,可见如果门的位置不当会直接影响到床铺的数量;(b )门的位置适当集中,留出较大的堆段和较完整的面积,有利于布置家具;(c) 门的布置比较恰当,交通分隔的几个区域对家具布置有利;(d )两个门靠一边布置,居室面积完整,有利于布置家具:(e )两个门对角布置,居室被交通穿破,不利于布置家具;(f )门的布置比较分散,交通面积多,居室被交通分割零碎,不利于布置家具。
对于面积大、容纳人数多的房间,门的位置主要考虑交通便捷和疏散迅速、安全。例如剧院观众厅门的位置,通常较均匀地分设,使观众能尽快到达室外(图2-11) 。
图2-11 均匀分散的开门位置
有时相邻房间由于功能需要相互贯通,会出现几个门集中在一起的情况,这时要注意协调几个门的开启方向,防止门扇相互碰撞和妨碍人们通行 (图2-12 )。
(a ) (b ) (c) (d)
图2-12 协调几个门的开启方向
从消防角度考虑,房间开门的位置要尽可能缩短通往走道或楼梯口的距离。一个房间有2个疏散门时,除了保证相邻2个门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小于5m 外,也应尽量均匀布置。而一些特殊用房如消防控制、空调机房、配电房等的门最好直接通向室外。
2.1.2.3窗的大小和位置
建筑室内的天然采光一般均由窗提供,窗的大小和位置直接影响到室内照度强弱,因此主要根据室内采光、通风要求来决定。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中规定,采用采光系数作为建筑天然采光的评价指标进行采光计算,房间内的照度应达到规定标准(表2-2)。但由于该项计算较为复杂,所以在建筑方案设计时通常以窗口透光部分的面积和房间地面面积的比(即采光面积比或窗地比) 初步估算确定窗口面积的大小。表2-2列出了不同采光等级的窗地面积比参考经验值。需要注意的是采光侧窗口离地面高度在0.80m 以下的部分不计入有效采光面积;侧窗采光口上部若有宽度超过1m 以上的外廊、阳台等外挑遮挡物,其有效采光面积只能按70%计算。
窗的位置会影响到房间内的采光是否分布均匀、有无暗角和眩光部位。如果房间的进深较大,同样面积的矩形窗户竖向设置,可使房间进深方向的照度比较均匀。比如中小学教室的开窗位置,在一侧采光条件下,窗户应位于左侧,使光线照亮学生右手;从照度均匀考虑,窗间墙的宽度一般不宜过大。同时,窗户和挂黑板墙面之间的距离要适当,这段距离太小会使黑板上产生眩光,距离太大又会形成暗角(图2-13) 。
图2-13 教室的窗间墙对光线分布的影响 图2-14 对应的窗户组织穿堂风
通风要求方面,窗的位置对室内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很大。室内自然通风通常利用房间两侧相对应的窗户或门窗之间组织穿堂风,两侧门窗正对布置时,室内气流通畅,否则通风效果差(图2-14),同时也要尽可能使气流穿过使用活动空间。采用内廊式布局的教室常在
靠走廊一侧开设高窗,以改善教室内通风条件。在南方地区,有时为了取得良好的通风效果,在满足室内照度基础上开窗面积还可再加大。
2.1.3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
民用建筑中都有一些辅助房间如厕所、盥洗室、厨房、贮藏、阳台等,其平面设计依据功能的不同重点也不同,有些平面设计还同时涉及到空间利用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2.1.3.1厕所、盥洗室的平面设计
对于厕所、盥洗室等房间,通常根据相关规范中所给出的每个设备服务人数和使用人数的多少,先确定所需设备的个数 (见表2-3) 。根据计算所得的设备数量和建筑物的使用特点、房间分布情况,在建筑平面组合中确定这些辅助房间的面积、平面形式和尺寸。
对于一般的厕所、浴室隔间,其尺寸相对固定,仅设大便器的卫生间面积,外开门时不小于1.10m 2,内开门时不小于1.30m 2,设置浴盆、脸盆、坐便器的卫生间面积应不小于3 m2。图2-15、图2-16给出了单个厕所、浴室隔间所需要的最小平面尺寸以及卫生设备在组合使用时所需的最小间距。以这样的尺寸为参照,结合通道等尺寸可以决定卫生间的平面大小。
图2-15 单个厕所、浴室隔间所需要的最小平面尺寸
在平面布置上,卫生间一般都放在比较隐蔽的部位,可间接采光,无条件间接采光时可处理成暗厕,但应处理好排气通风。一般是在卫生间门扇下部留百页进风,墙内设拔气道或设通风井排风。
图2-16 卫生设备组合时所需的最小间距
2.1.3.2厨房的平面设计
厨房是住宅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房间,应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为此,应将厨房紧靠外墙、便于进出的地方。为防止油烟、废气、灰尘进入卧室、起居室,厨房布置应避免通过卧室、起居室来组织自然通风。其室内面积一般很紧凑,平面设计应满足人在洗涤、案板、炉灶三大件间活动的要求,要尽量利用厨房的有效空间布置足够的贮藏设施,如壁柜、吊柜等,还可充分利用案台、灶台下部的空间贮藏物品(图2-17)。
厨房内设备布置要应符合操作流程并保证必要的操作空间,为便用方便、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创造条件,单排布置时净宽不小于1.5m ,双排布置时不小于1.8m 。常见的布置形式有单排、双排、「形、U 形、半岛形、岛形几种,见图2-18。
图2-17 厨房的操作空间和空间利用
(1)单排布置:适用于宽度只能单排布置设备的狭长平面或在另一侧布置餐桌的厨房。由于各件设备都要各自留出自己的操作面积,面积利用不够充分。
(2)双排并列布置:将设备分列两侧,操作时造成转身往复走动,从而增加体力的消耗。适用于设阳台门的厨房及相对有两道门的厨房。条件允许时可以分别在两侧均设洗池以减少往复跑动。
(3)曲尺型及U 型布置:设备成直角布置,操作省力方便。但设备布置会形成一些死角,面积利用不够充分。曲尺型布置可保留一完整墙面布置餐桌,而U 型布置一般仅适用于人口较多的家庭及设备较多的厨房。这两种布置适用于平面接近于方形的厨房。
设备的布置还要注意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炎热地区宜将炉灶靠窗布置,以利排除烟气,而寒冷地区又要避免洗池靠窗布置,以免冻结。
图2-18 常见的厨房平面布置形式
2.1.3.3阳台的平面设计
楼层住户通过阳台与大自然相联系,阳台按其使用性质可以分为生活阳台和服务阳台。生活阳台供居住部分使用,其主要功能是接受阳光、晾晒衣服、眺望和乘凉。服务阳台供辅助部分使用,其主要功能是作为辅助用房的辅助设施,如存放物品、点燃炉子等。
阳台按其构造形式分为挑阳台、凹阳台、半挑半凹阳台、转角阳台等几种,视功能和构图要求而定。阳台的尺度主要是其深度,生活阳台一般要求净宽不小于1.lm ,方便人们眺望或放下座椅休息,如考虑要放躺椅或折叠床,则要加大到净宽1.2m 。如考虑夏日在阳台进餐,则净宽要1.5m 。
应该指出,辅助用房使用上的特殊要求,会给其平面设计带来许多不同一般的要求。例如公共建筑厕所的设计除了满足设备安装和人的使用要求外,还需要考虑避免视线通视,保证私密性等,这是需要在设计时予以充分注意的。为满足这一要求,公共建筑中的厕所应设置前室,前室既可以阻断视线,也能改善厕所门前区域的卫生条件。在宿舍等需要设置盥洗室的公共厕所中,常将前室做成套间,节省了交通面积,也有利于管道布置。
2.2交通联系空间平面设计
建筑物内部的交通联系空间可以分为:
水平交通联系的走廊、过道等;
垂直交通联系的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等;
交通联系枢纽的门厅、过厅等。
在一些常见的建筑类型如宿舍、教学楼、医院或办公楼中,交通联系空间约占建筑面积的1/4左右。因此交通联系空间设计合理与否不仅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功能,也会间接影响到房屋造价、建筑占地、空间形态等方面。交通联系空间的平面设计,需要根据建筑使用特点和疏散要求确定楼、电梯的平面布局,然后在楼、电梯间布置走廊、过道等水平交通,并在其合适位置布置门厅、过厅等交通枢纽。
对交通联系空间平面的设计要求主要是:
(1)交通路线简捷明确,方便各使用空间之间的联系;
(2)具有合适平面尺寸和形状,平时使用交通通畅,紧急疏散时迅速安全;
(3)满足一定的采光通风要求;
(4)力求节省交通面积,同时考虑空间处理等造型问题。
以下分述各种交通联系空间的平面设计:
2.2.1走廊(走道)
走道是建筑物中最常见的水平交通联系空间,其宽度取决于人流通畅和安全疏散要求。通常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约550—600mm 。因此考虑两人并列行走或迎面交叉,走道最小净宽度不得小于1100mm 。在通行人数少的住宅中,走道宽度根据两人相对通过和搬运家具的需要决定;通行人数较多的公共建筑,按各类建筑的使用特点、建筑平面组合要求、通过人流的多少确定走道宽度,一些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规范对于走道宽度下限做了要求。 例如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教学楼走道的净宽度,两侧均有使用房间的内廊不应小于2100mm ,外廊不应小于1800mm :行政及教师办公用房不应小于1500mm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走道长度≤40m 时,单面布房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300mm ,双面布房的走道不应小于1500mm 等。除了满足这些要求外,还应对走道进行防火疏散核算,根据不同建筑情况走道净宽度指标为0.65-1.0(m)/100 人,高层建筑内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 计算。一些重要的社会建筑如政府机关建筑、图书馆、医院、影剧院、疗养院、养老院等,走道设计还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表2-4为考虑乘轮椅者通行的走道最小宽度。
走道长度要根据消防安全疏散要求而定,因为走道的长度直接影响火灾时紧急疏散所需要的时间、而这个时间限度又是与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有关的。这里的长度是指到达安全疏散出口如疏散楼梯间或直接对外的出口门的距离。另外,走道的平面布置形式不同如两端有出口的走道和只有一端有出口的所谓“袋形”的走道,也会影响走道长度。因此设计人员应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走道的布置方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来决定其走道的长度。表2-5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关于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距离的规定。
减少5.00m ;如房间位于袋形走道或尽端时,应按表减少2.00m 。
2.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出口,当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 处。
在实际使用中,根据不同建筑类型的使用特点,走道除了交通联系外还兼有其他使用功能,以提高建筑面积的利用率。例如住宅建筑中餐室兼做过道、中小学的外廊兼供学生进行
课间活动等,这时走道宽度和面积应该相应增加。图2-19是医院的门诊走道空间兼候诊功能,诊室墙上开设了磨砂玻璃高窗以改善过道的采光通风条件。
图2-19 兼候诊功能的门诊走道空间
走道的平面形状,特别是其走定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内部的交通组织,从而也决定了建筑物的平面形状,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将在讨论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的章节中陈述。
应当注意,有时候走道会有高差变化,用坡道方式解决是有利于通行安全的。如必须设置台阶时,应设于明显及有天然采光处,踏步不应少于三级,并不得采用扇形踏步。
2.2.2楼梯和坡道
楼梯是多层建筑的垂直交通枢纽,是楼层人流疏散必经的通路。楼、电梯在建筑平面中的数量和位置,是交通联系空间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它关系到建筑物中人流交通的组织是否通畅安全,建筑面积的利用是否经济合理。因此它们的数量、平面分布是首先应该关注的问题。
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电梯停止运行,楼梯成为逃生和救援的惟一通道。因此楼、电梯的数量和分布主要是依据消防疏散要求,综合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楼层人数和消防分区等因素确定。在防火规范中对于楼梯间的设置及其构造要求都有十分具体明确的规定,设计时应该严格执行,例如上文中表2-5所规定的封闭楼梯间到房门之间的距离就是这样的设计依据之一。
楼梯设计的程序主要是根据使用要求和人流通行情况确定梯段和休息平台的宽度;选择适当的楼梯形式;根据安全疏散要求确定楼梯数量、楼梯间的平面位置。
对于楼梯梯段宽度,在防火规范中的规定是疏散楼梯以每股人流为0.55m 计,并不应小于两股人流即最小宽度1.10m 。而作为平时交通的楼梯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商场、剧场、体育馆等) 主要楼梯应考虑多股人流通行,使垂直交通不造成拥挤和阻塞现象。此外,人流宽度按0.55m 计算是最小值,实际上,因此每股人流宽度取0.55m+(0~0.15)m 为好,其中0~0.15m 为多人流时的人体行进摆幅和相互间空隙,单人行走楼梯梯段宽度还需要适当加大,不同人流时的楼梯宽度见图2-20。一些辅助楼梯如住宅的户内楼梯,考虑到同时有人上下时能有侧身避让的余地,梯段的宽度也不应小于900mm 。楼梯平台的宽度,还要考虑搬运家具的方便,平台的宽度不应小于梯段的宽度。楼梯间各部分的尺寸,在采用预制构件的装配式建筑中要满足建筑模数制的要求,例如单元式住宅楼梯间的开间常采用2400或2700mm 。
楼梯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所在平面位置,使用人数多少和空间处理的要求,也应有所区别。对于人流来往频繁的公共建筑物如旅馆、会场、剧院等,通常把主要楼梯和门厅、休息厅等结合起来,根据室内空间组合的要求,采用形式美观多样的楼梯(图2-21) 。如会场门厅庄重的直跑大平台楼梯,剧院门厅中开敞的不对称楼梯,以及旅馆门厅中比较轻快的圆弧形楼梯等。而在次要出入口处设置供疏散及服务用的次要楼梯,常采用面积紧凑,结构简单的
两跑楼梯,这也是一般民用建筑中最常采用的楼梯形式。当建筑物的层高较高,或利用楼梯间顶部天窗采光时,常采用三跑楼梯。
图2-20 不同人流时的楼梯宽度 图2-21 形式美观的旅馆门厅楼梯
楼梯数量按照建筑防火规范的要求,应根据楼层人数多少和安全疏散要求计算确定。一般地,公共建筑都要设置2个及以上的楼梯,并尽可能均匀、分散地布置。
楼梯位置,在满足建筑使用要求基础上可以灵活设计。由于楼梯间并非人们长期停留的空间,因此一般布置在房屋朝向、景观较差的一面。一般情况下楼梯应靠近各层平面人流或货流的主要出入口布置,使其到各使用空间的距离均等,这样交通较为方便快捷。
某些公共建筑尤其是交通类建筑,为安全快速地疏散人流,也采取坡道作为垂直交通联系,因为坡道上下比较省力,通行人流的能力几乎和平地相当(人群密集时,楼梯由上往下人流通行速度为每分钟10米,坡道人流通行速度接近于平地的每分钟16米) 。医院为了病人上下和手推车通行的方便可采用坡道;为儿童上下的建筑物,也可采用坡道。但是坡道的最大缺点是所占面积通常达到楼梯的4倍,所以除非特殊的功能如多层停车场外,一般在室内很少采用。
2.2.3电梯、自动扶梯
当建筑层数较多(如高层旅馆、办公楼等) 或虽然层数不高但功能要求特殊(如医院、疗养院等) 时,除楼梯外尚需设置电梯以解决垂直交通。因电梯本身不需要天然采光,所以电梯间的位置可以比较灵活,其位置宜布置在各层平面人流或货流集中、明显易找的枢纽部位,如图2-22所示,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洲际旅馆的电梯位于平面中心,这样电梯到达各使用空间的距离均等,交通方便快捷。有的电梯可露明装设,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多形成装饰性强的景观电梯。
图2-22 旅馆电梯位于平面中心 图2-23 自动扶梯的设计数据
在8层左右建筑的垂直交通中,电梯与楼梯几乎起着同等作用。考虑到安全疏散的需要,应将电梯和楼梯靠近布置或安排在同一空间内,以便相互配合解决垂直交通,电梯是平时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楼梯作为辅助性质的安全疏散,供电梯发生故障时使用。
在超过8层的高层公共建筑中,电梯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的高层公共建筑和12层及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的台数不应少于2台。如电梯数量多,需要成组地排列于电梯厅内,一般每组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宜超过4台。
设计中需要注意,每层电梯出入口前需设置一定的交通面积,作为停留等候的候梯厅空间,以免拥挤和阻塞。候梯厅深度一般不少于轿箱的最大深度,并不得小于1.50m 。在电梯的顶部应设置机房,底部应设置缓冲坑。
一些人流频繁而连续的大型公共建筑如百货大楼、展览馆、游乐场、火车站、地铁站、航空港等建筑物中,常选择具备连续快速疏散大量人流的自动扶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根据需要,自动扶梯在建筑中可以单独布置成上行的或下行的,也可以布置成上下行并列的。装设连续升降的自动扶梯时,应充分考虑两部自动扶梯之间的衔接问题,要防止因衔接距离过大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所以,为了空间紧凑使用方便,常把自动扶梯交叉重叠布置。
为了保证人们使用自动扶梯过程中的方便与安全,一般自动扶梯的坡度较为平缓,通常为30o 左右,上下端各3m 范围内不得作其他用途(图2-23)。单股人流使用的自动扶梯,多采用800mm 的宽度,每小时运送人数约为5000一6000人左右。
由于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电梯、自动扶梯都会停止运行,所以他们都是不能作为安全疏散出口的,不能代替楼梯的疏散。
2.2.4门厅、过厅、出入口
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过渡等,建筑一般都需要设置门厅、过厅等空间形式。门厅是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处起内外过渡、集散人流作用的交通枢纽。过厅一般位于体型较复杂建筑物的转折处或建筑内部走道和楼梯的连结处,起到对人流缓冲和过渡的作用。有时为了改善过道的采光、通风条件,也可以在过道的中部设置过厅。
由于门厅和过厅主要起集散人流作用,因此导向性明确、避免交通路线的交叉干扰,是对门厅、过厅设计的基本要求(图2-24) 。应使门厅或过厅中的各过道口和楼梯口、电梯厅醒目,并易于辨别这些过道或楼梯的主次,行进中又较少受到干扰,门厅和过厅的交通集散作用才能发挥。在紧急疏散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安全。
图2-24 导向性明确的门厅空间
门厅和过厅交通联系的导向,往往通过走廊口大小,墙面的透空和装饰处理、以及楼梯踏步引导等设计手法来达到。图2-25(a )所示的旅馆门厅,旅客一进门就能够发现楼梯和总台的位置,办理手续后又很容易到达电梯厅,人流在其中往返上下很少干扰,交通路线较为明确。
门厅中还应组织好各个方向的交通路线,尽可能减少来往人流的交叉和干扰。图2-25(b)所示门诊楼门厅中,分别在挂号、药房和接待、小卖处留有必要的活动余地,使这些活动部分和厅内的交通路线减少干扰。
(a ) 旅馆门厅 (b )门诊楼门厅
图2-25 门厅空间交通组织
门厅的面积大小,主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规模确定,在不同的建筑设计规范中都有一些面积定额可以参考,例如电影院的门厅面积,按级别不同每一观众不小于0.1-0.5m 2计算,一些兼有其他功能的门厅面积,还应根据实际使用要求相应地增加。安全疏散宽度也是门厅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门厅对外出入口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650mm/100人计算确定,一般不宜不小于通向该门厅的过道、楼梯宽度的总和。外门的开启方式应向外开启或采用弹簧门扇。
对于许多公共建筑的内部空间组织而言,门厅和过厅的空间体形、体量,往往是建筑设计中的活跃元素,成为建筑造型的重要手段。例如许多大型商厦的门厅被处理为具有整个建筑高度的中庭,上面覆盖采光天窗,四周环绕多层购物空间.使得视觉通透,光线充足,形成良好的内部环境(图2-26) 。
图2-26 商业建筑门厅空间处理 图2-27 建筑物出入口的重点处理
建筑物的出入口处,为了给人们进出室内外时有一个过渡的地方,通常在出入口前设置雨篷、门廊或门斗等,以防止风雨或寒气的侵袭。雨篷、门廊、门斗的设置,也是突出建筑物的出入口,进行建筑重点装饰和细部处理的设计内容(图2-27)。
适当设置室内过道,可减少房间的穿套,起到避免干扰、缓冲、隔声等作用。如果对类似交通空间,适当扩大并对门窗位置精心安排,使之有可能放下桌椅等供人休息的家具,则这一空间由单纯交通空间,变成为交通、休息兼顾的多用过厅,可以充分利用面积,这对于住宅等建筑很有好处。设计时应注意交通路线应简捷便利,留出足够空间以便布置必要的家具,应按不同地区特点考虑防风、防寒、隔热、遮阳等条件。
2.3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建筑空间是一个有机整体,建筑平面组合实际上是其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虽然是在平面上做设计,但结果必然会影响到室内外空间和建筑体量关系,所以应着眼于立体空间组合来考虑平面组合设计。
2.3.1 建筑空间的功能分区
建筑空间的使用功能都是各不相同的,而对于环境的要求也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与空间的重要性紧密联系,重要的空间居于主要地位,辅助空间则居于次要地位。在空间组合时,反映在位置、朝向、采光及交通联系的便利性上,应有主次分明、内外有别。合理的空间组织应是把主要使用空间布置在条件优越的部位,而次要使用空间布置在其他部位,使建筑空间分布依据其功能重要性各得其所,各尽其责。这就是功能分区的主要任务。
当建筑物中房间多,使用功能比较复杂时,就要按照房间使用性质以及联系的紧密程度进行分区。借助于概要性表达功能关系的功能分析气泡图、框图 (图2-28) ,能够比较形象地表示建筑物的各个功能分区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或分隔要求以及房间的使用顺序。
图2-28 学校的功能关系气泡图、框图
2.3.1.1功能分区的内与外
建筑物中各类房间或各个使用部分,有的对外来人流联系比较密切、频繁,例如商店的营业厅,门诊楼的挂号、取药和餐馆的餐厅、外卖等房间,这些使用功能决定了其空间的外向特征,需要布置在靠近顾客人流来往的地方或出入口处。有的功能则是内部活动或内部工作之间的联系,例如商店的行政办公、生活用房、门诊楼的药库、制剂室等以及餐馆建筑中的厕所、厨房、仓库等,其空间具有内向性,这些房间就不适合布置在人流来往的地方,而应考虑内部使用时互相之间联系的方便性 (图2-29) 。
图2-29 餐馆的功能关系框图和平面布置
在建筑平面组合中,首先应分清各个房间使用性质上的内外关系,并据此决定各个房间在平面中的具体位置关系。
2.3.1.2功能分区的联系和分隔
建筑物的功能分区,首先把使用性质相同或联系紧密的房间组合在一起,以便平面组合时能从几个功能分区之间大的关系来考虑,同时还需要具体分析各个房间或各区之间的联系、分隔要求。以确定平面组合中,各个房间的合适位置。例如中小学校教学楼(图2-1-30)的房间无非是教室、实验室、教师办公室和卫生间等,分为教学区、办公区和辅助用房等几大部分。在教学区中进一步划分为普通教室、特殊功能的教室和实验室几类。其中特殊功能的教室如产生较大噪声的音体教室、有采光方向要求的美术教室、容纳多班级同时上课的阶梯教室,或是需要特殊设备的多媒体教室、电脑房等等,与普通教室的使用方式有所区别。这样,就有必要根据诸如减少声音干扰、利用朝向、集中使用设备及管线等等原则,再进一步分类。例如音乐教室和体操房等有较大声响的教室集中在教学楼的端部或顶层,以避免影响其他的教室;美术教室则应该集中,布置在北向有良好天然采光条件的场所,避免眩光;出于便于管理及清洁方面的原因,电脑机房、多媒体教室等教学用房和教师办公用房靠近设置等„„教学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既要避免干扰,又要考虑两个部分的联系方便,所以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的平面位置应适当靠近一些。
图2-30 两个教学楼的功能分区实例
又如医院建筑中,通常可以分为门诊、住院、辅助医疗和生活服务用房等几部分 (图2-31(a )) ,其中门诊和住院两个部分,都和包括化验、理疗、放射、药房等的辅助医疗部
分关系密切,需要联系方便,但是门诊是对外的空间,住院部分需要安静,因此它们之间又需要有较好的分隔,图2-1-31(b )是考虑了功能分区和联系、分隔要求的某医院平面。
(a )医院门诊楼的功能关系 (b )医院门诊楼的平面布置
图2-31 医院门诊楼的功能关系和平面布置
由此可见,建筑平面组合需要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各个房间的相互关系,使空间的联系或分离与功能紧密结合起来。
2.3.1.3功能分区的交通流线
建筑物中不同使用性质的房间,在使用过程中通常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如医院门诊的流程通常是挂号、候诊、诊疗、记帐或收费到取药;火车站的出发流程是问讯、买票、托运、候车、检票、进入站台上车,到达流程是由站台经过检票出站、取行李等(图2-32) 。这样的使用流程是建筑平面组合的基础,空间安排与流程不吻合将造成使用不便。
图2-32 火车站的使用流程顺序
建筑使用功能的流程是通过房间位置的安排以及交通路线的组织来实现的,这就是流线组织,其基本原则是有功能联系的房间处于同一流线,无功能联系的房间不能在同一流线上。通常联系主要出入口和主要房间的是主要交通路线,人流较少的部分 (如工作人员内部使用、辅助供应等) 可用次要交通联系,门厅或过厅作为交通路线连结的枢纽。
有些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没有严格的顺序要求,流线组织的主要任务就是安排好室内的人流通行路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往返交叉或相互干扰。
2.3.2建筑平面组合方式
建筑物的平面组合,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得出结果。其中,建筑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得出的结果是平面组合的主要根据,通过功能分析初步形成的平面组合方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2.3.2.1走廊式组合
要在中部设置过厅、开敞式楼梯或在两侧墙上开设高窗以改善采光、通风条件。
走廊一侧布置房间的为外廊式,房间的朝向、采光和通风都较内廊式好,但是房屋的进深浅、占地较多,交通面积大,造价增加。敞开设置的外廊,较适合于气候温暖和炎热的地区,加窗封闭的外廊,适合寒冷地区,造价较高,一般以用于疗养院、医院等医疗建筑为主。的作用宅,由于从外廊到居室内,通常还有厨房、前厅等过渡部分,为保证起居室、卧室有较好的朝向和日照条件,常采用北向外廊布置(图2-35) 。南向外廊的房屋,外廊和房间出入口处的使用条件较好,室内的日照条件稍差。
2.3.2.2套间式组合
房间之间直接穿通的组合方式。套间式的特点是房间之间的联系最为简捷,把房屋的交通联系面积和房间的使用面积结合起来,通常是在房间的使用顺序和连续性较强,使用房间不需要单独分隔的情况下形成的组合方式,如展览馆、车站、博物馆等建筑类型中主要采用
套间式组合(图2-36) 。对于活动人数少,使用面积要求紧凑、联系简捷的住宅,在厨房、起居室、卧室之间也常采用套间布置。
图2-35 北向外廊的高层住宅 图2-36 套间式组合的纪念馆
2.3.2.3大厅式组合
在人流大量而集中、使用活动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中,常采用大厅式空间组合方式。一般是以一个面积较大、活动人数较多、有一定的视、听等使用特点的大厅为主,辅以其他的辅助房间。例如剧院、会场、体育馆等建筑类型的平面组合(图2-37) 。大厅式组合中,交通组织问题比较突出,应使人流路线通畅、通行安全、导向明确。由于该类建筑中,大厅面积大、空间高,在空间组织时处于核心地位,所以合理选择大厅的围护覆盖材料和结构体系对于建筑形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图2-37 大厅式空间组合的体育馆、剧院建筑
以上三种是建筑平面组合的基本方式。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以一种方式为主,局部采用其他组合方式的布置,也即是综合式的组合布局。随着房屋使用功能的发展和变化,平面组合的方式也会有一定的变化。例如对于小学校教学楼,国外也有按照大厅式组织方式布
局的(图2-38(a )),而现代办公楼建筑,为了适应房间灵活布局、交通联系方便的需要,常采用大面积灵活隔断的平面布局(图2-38(b )),一些医院的病房部分,由于医疗设备的发展相适应室内空调布置等的需要,也有采用单元式或双走廊的平面组合方式(图2-39) ,这些组合方式对节约用地也较有利。
(a )日本横滨市立本町小学 (b )上海电信大厦
图2-38 大厅式空间组合的学校、办公建筑
图2-39 双走廊平面组合的上海第六人民医院
2.3.3结构体系与建筑平面组合方式
建筑承重结构体系布置方式对平面组合方式影响很大,应根据不同结构布置方式的特点对房间面积大小、开间进深以及组合方式进行相应调整。
2.3.3.1混合结构
对于走廊式和套间式平面组合的建筑,一般房间面积较小,建筑物为多层 (五、六层以下) 或低层,为节约造价,通常采用石、砖等墙体承重、钢筋混凝土梁板等水平构件构成的混合结构系统。
墙体承重的混合结构系统,对建筑平面的要求主要有:
(1)房间的开间或进深基本统一,并符合钢筋混凝土板的经济跨度 (非预应力板。通常为4m 左右) ,上、下层承重墙的墙体对齐重合;
(2)承重墙的布置要均匀、闭合,以保证结构布置的刚性要求,较长的独立墙体,应设置墙墩以加强稳定性;
(3)承重墙上的门窗洞口的开启应符合墙体承重的受力要求 (地震区还应符合抗震要求) ;
(4)个别面积较大的房间,应设置在房屋的顶层,或单独的附属体中,以便结构上另行处理。
图2-40 混合结构系统
混合结构适用于一些房间面积较小的宿舍、门诊所、和住宅建筑,当楼面采用梁板结构时可以用于一些开间进深都较大的教学楼的教室部分(图2-40)。
2.3.3.2框架结构
走廊式和套间式的平面组合若用于房间面积大、高度高或层数较多的建筑如实验楼、大型商店、多层或高层旅馆等时,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的框架结构(图2-41) 。框架结构的特点是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围护的作用,不承重。房间布置比较灵活,门窗开置的大小、形状都较自由,但用钢量大,造价高。
框架结构系统对建筑平面组合的要求主要有:
(1)建筑体型齐整、平面组合应尽量符合柱网尺寸的规格、模数以及梁的经济跨度的要求。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通常的柱网尺寸为6—8m ;
(2)为保证框架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建筑端部和一定间隔距离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墙;
(3)楼梯间和电梯间在平面上应均匀布置,选择有利于加强框架结构整体刚度的位置。
图2-41 框架结构系统
2.3.3.3空间结构
大厅式平面组合中,对面积和体量都很大的厅室,它的屋顶覆盖和围护问题是大厅式平面组合结构布置的关键。例如剧院的观众厅、体育馆的比赛大厅等。
当大厅的跨度较小、平面为矩形时,可以采用柱 (或墙墩) 和屋架组成的排架结构系统 (常用钢木屋架的跨度为12—18m ,非预应力或预应力的钢筋混凝土屋架可为12—36m) 。
当大厅的跨度较大、平面形状为矩形或其它形状时,可采用各种形式的空间结构,由于空间结构更好地发挥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因此常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并使建筑物的形象具有一定的表现力。空间结构系统有各种形状的折板结构、壳体结构、网架壳体结构以及悬索结构等 (图2-42) 。
(a )薄壳结构
(b )悬索结构
(c )折板结构
图2-42 各种形式的空间结构系统
图2-43为一悬索结构的华盛顿杜勒斯国际航空港,候机厅宽45m, 长180m ,高12m ,大厅屋面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悬挂板,每隔3m 有一对直径为25mm 的钢索悬挂在前后两排柱上。图2-44为沙里宁设计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礼堂,能容纳1200人。屋顶由l/8球面薄壳构成,平面形状为曲边三角形。在薄壳的三个边缘设有向上卷起的边粱,将壳面荷载传至三个支座,并由在地下的拉杆拉住,以平衡壳体的水平推力。屋面用钢板覆盖,三个曲面外墙为玻璃幕墙,造型轻盈活泼。
上述各种结构布置方式的选用,都需要考虑到结构构件对建筑物使用上和造型上的空间效果,如梁板的高度、厚度和排列方式,空间结构所占的体积和形象对房间或整幢房屋在使用和造型方面的影响,以及当地的施工技术条件等。
图2-43 悬索结构的航空港
图2-44 球面薄壳结构的学院礼堂
复习思考题
1、平面设计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2、民用建筑平面由哪些房间组成? 各部份房间的主要作用和要求有哪些?
3、确定房间的面积应考虑哪些因素? 试举例说明。
4、影响房间形状的因素有哪些? 为什么矩形平面被广泛采用?
5、什么叫开间、进深?
6、如何确定房间的门窗数量、面积,尺寸、开启方向及具体位置?
7、辅助房间设计有些什么要求?
8、交通联系部份包括哪些内容? 如何确定楼梯的数量、宽度和选择楼梯的形式?
9、如何确定走道的宽度和长度? 试说明走道的类型、特点及适用范围。
10、说明门厅的作用及设计要求,如何确定门厅的大小及形式?
11、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运用功能分析法进行平面组合?
12、各种不同建筑平面组合形式的特点?适用范围是什么? 并以图例说明。
第2章 建筑平面设计
【教学目的】
本章以大量性民用建筑为主,论述了建筑平面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学生应熟知单个房间的设计方法和房间的组合方式,掌握交通联系空间的作用和设计方法。理解影响平面设计的的多种因素,着重于了解建筑平面设计的规律性问题。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
1. 分析单个房间的功能对平面设计的影响,掌握其平面设计要点。
2. 熟悉交通联系空间的不同形态,掌握其布置原则。
3. 掌握建筑平面组合中的功能分区、流线分析方法。
4. 了解不同的建筑平面组合方式,理解其适用范围
以上内容对于搞好一般民用建筑方案设计是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学习时不能满足于死记硬背,着重总结其规律性,学习那些行之有效的处理手法,以便在建筑实践中灵活运用,并通过经常的观察与思考,不断地练习和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
【学习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使用房间和辅助房间的功能对设计的要求、平面及空间组合设计。本章难点是建筑平面组合中的功能分区、流线分析方法;不同建筑功能空间的平面及空间组合设计。
【重要知识点】
功能分区、流线分析、平面及空间组合设计。
平面图是建筑物各层的水平剖视图,由于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和建筑空间组合关系通常集中反映在在平面使用上,因此建筑设计往往最先从平面设计着手。建筑平面图也同时反映了围合建筑空间的垂直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所以应该紧密联系剖面和立面设计不断调整、修改平面,即建筑平面设计始终要从三维空间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按照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分类,可以分为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两种。
使用空间是指满足主要使用功能和辅助使用功能的那部分空间。例如住宅中的起居室、卧室等主要功能空间和卫生间、厨房等辅助功能空间;工业厂房中的生产车间等主要功能空间和仓库、更衣室、办公室等辅助功能空间,都是建筑物中的使用空间。
交通联系空间是指连通建筑使用空间的部分,例如建筑内的门厅、过厅、走道、楼梯、电梯等等,都属于建筑物中的交通联系空间。
2.1功能房间平面设计
建筑物内部的使用空间,是建筑功能的基本单元,从不同使用功能房间入手进行设计是建筑平面设计的基本方法。
功能房间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1)房间的面积、形状要满足使用功能和合理布置家具、设备的要求;
(2)房间的对外联系方便,主要考虑门的大小和位置要满足防火疏散要求;
(3)适当的室内环境,比如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
(4)良好的建筑空间形式,细部设计要考虑人们的审美心理要求;
(5)结构体系和构件布置合理,有利相互间的空间组合。
2.1.1面积和形状
2.1.1.1房间面积的确定
房间面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功能活动特点、容纳人数的多少、家具设备占用空间等因素,例如同属住宅内部空间,起居室面积大、卧室面积相对较小,就是由于其功能和人数不同;剧院、电影院的观众厅,除了人多、座椅多外,还要考虑人流迅速疏散的要求,所需的面积就大;又如在体操、健身房设计时,考虑人的跑、跳活动,也要求有较大的面积。
在使用中,房间内部面积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家具或设备所占面积;
(2)人们使用活动占用的面积 (包括使用家具及设备时,近旁所需的面积) ;例如教室中学生就座、离座时桌椅近旁的最小通行宽度,教师讲课时黑板前的活动面积等;
(3)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
(a)教室 (b)卧室
图2-1 教室及卧室中室内使用面积分析示意
图2-1(a)、(b)分别是学校中一个教室和住宅中一间卧室室内使用面积分析示意。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房间内的使用面积都是以上三部分组成的。因此为了安排好房间面积除了需要掌握室内家具、设备的尺寸外,还需要了解室内活动和交通面积的大小,这些面积都和人体活动尺度有关。图2-2为教室、卧室以及商店营业厅中,人们使用各种家具时,家具近旁必要的尺寸举例。
某些建筑物中,房间的使用人数难以准确估计,家具、设备也经常变化,房间使用面积并不象上例中教室平面的面积分配那样可以经过计算得出。例如商店营业厅中顾客的活动面积,剧院、电影院休息厅中观众活动的面积等。对于类似建筑,通常是通过调查,结合使用要求和经济条件,确定合理的人均使用面积指标作为设计参考。例如宾馆中每个服务员可管理多少客房面积,剧院休息厅、观众厅中每个座位需要多少休息面积等。
(a) 卧室 (b) 教室 (c) 营业厅
图2-1-2 使用活动需要的家具近旁尺寸
在实际工作中,国家通过设计规范等文件对住宅、学校、商店、医院、剧院等各类建筑规定了一系列面积定额指标,是设计中确定房间使用面积的依据。下表2-1是《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中的房间面积定额指标(m 2)。
人计算。 根据房间面积定额,经过对家具布置、人们的活动和通行情况的分析,就可以进一步确定房间合理的平面形状和尺寸。人们通常用“面宽”和“进深”来描述房间甚至整个建筑的尺寸,对处于主要通行方向的一面,其平面尺寸被称为面宽,组成面宽的结构如墙、柱的距离则称为开间,另外一个方向的平面尺寸标志了房间可使用的深度,称为进深。很明显,不同的开间、进深尺寸的组合会形成完全不同的房间形状。
2.1.1.2平面形状
对于相同面积的房间,可能有很多种平面形状和尺寸组合,如以矩形平面的中小学50座普通教室为例,就有多种可能的长宽比组合 (图2-3) 。而最终采用哪种形状,是在考虑教学方式、家具布置、采光通风、音响等要求后综合决定的。当然,技术经济条件以及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图2-3 不同矩形平面的50座教室
中小学普通教室的使用特点是以听课为主,首先要保证学生上课时视、听质量,这样的要求如座位排列不能太远太偏、教师讲课时黑板前要有必要的活动余地等。在总结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中明确规定了离黑板最远座位不大于8.5m ;边座和黑板面远端夹角控制在不小于30o ;以及第一排座位离黑板的最小距离为2m 等技术指标。在此基础上考虑桌椅的尺寸和排列方式,结合人体活动尺度,确定排距和通道的宽度,得出的平面形状可以满足视、听活动和通行等方面的要求。图2-4、图2-5是教室平面形状的视线要求和几种可能的教室平面形状。
此外,教室室内还要有均匀、足够的天然采光。由于进入室内的光线亮度随深度衰减,因此当平面组合中房间只能一侧开窗采光时,纵长的矩形平面较好,如果房间两侧都能开窗采光,则可做成进深较大的方形、六角形平面。
图2-1-4 教室的视线要求 图2-1-5 符合视线要求的几种可能的教室平面 结构体系的布置对房间形状有极大影响。一般中小型民用建筑,常采用墙体承重的梁板结构,而钢筋混凝土梁的经济跨度以6~7m为合理,这样就决定了教室的进深尺寸。
综合上述因素并考虑到房间平面组合的整体性,普通教室的平面形状,通常以采用沿外墙长向布置的矩形平面较多 (图2-6(a)),而其他平面形式只有在允许双侧或顶部采光以及采用其他结构布置方式时才可行,如图图2-6(b)为一双侧采光方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a )沿外墙长向布置矩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b) 双侧采光方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图2-6 不同矩形平面的教室
在大量性民用建筑如住宅、宿舍、学校、办公楼等建筑类型中,房间大多采用矩形平面,这是由于家具和设备多为矩形,与矩形平面房间相配,不会出现难以利用的死角,而且房间的平面尺寸易于调整,结构体系布置简单整齐,易于施工,因而是采用最多的平面形式。
在建筑中有些房间功能特别,要求使用面积很大,又不需要同类的多个房间进行组合,这时其平面以至整个体型就有可能采用非矩形平面的形状。图2-7所示是不同形状的音乐教室实例。至于室内人数多,有视听和疏散要求的剧院观众厅、体育馆比赛大厅等大空间建筑,由于覆盖和围护房间的技术要求也较复杂,其形状就更加多变了(图2-1-8) 。
图2-7 不同形状的音乐教室平面 图2-8 大空间建筑多变的形状
2.1.2门、窗布置
门窗是房间与外界交流的途径,其大小和数量、位置和开启方式对房间的使用效果有很大影响,同时窗的形式和组合方式还影响建筑立面的美观。但是在平面设计中,门窗只能反映出宽度和位置等,其高度则需要在剖面中确定,而窗和外门的组合形式只能在立面中反映。因此门窗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平、立、剖面的相互关系,反复推敲。下面先从门窗的布置和单个房间平面设计的关系进行分析。
2.1.2.1门的宽度、数量和开启方式
房间门的最小宽度决定于通过人流的多少和房间内家具的搬运要求。例如住宅中卧室、起居室等生活用房间,门的宽度常用900mm 左右,这样的宽度可使艺人侧身一人正面通过或一个携带东西的人通过,也能搬进床、柜等尺寸较大的家具(图2-9(a )) 。而厕所、浴室的门宽度只需稍大于一个人通过宽度(约550-600mm )即可,一般取650~800mm,阳台的门也是800mm 即可,宽度较小的门扇开启时可以少占室内使用面积,这对平面紧凑的住宅建筑,尤其显得重要。
(a ) 住宅 (b )医院病房 (c )营业厅
图2-9 不同房间的开门
房间的开门数量除了满足使用要求外,还必须要满足消防疏散要求。一般说来,消防要求每个房间要开至少两扇门。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开一个门:
房间位于2个安全出口之间,且建筑面积不大于120m 2,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m ; 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外,房间位于走道尽端,且房间内任一点到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15m 、疏散门净宽度不小于1.4m ;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 m2的房间。
室内面积大、活动人数较多的房间,应该相应增加门的宽度或门的数量,一些人流大量集中的公共活动房间,如会场、观众厅等,考虑疏散要求,疏散门的总宽度应按指标650—1000mm/100人计算确定,并应设置双扇的外开门。
门的开启方式,主要根据房间内部的使用特点来考虑,当门宽大于1000mm 时,为了开启方便和少占使用面积,通常采用双扇门,双扇门宽可为1200—1800mm 左右。例如医院病房,常采用1200mm 的不等宽双扇门(图2-9(b )) ,平时出入可只开较宽的单扇门,当有病人的手推车通过或担架出入时,可以两扇门同时开启。又如商店的营业厅,人流连续频繁,门扇常采用双扇弹簧门,使用比较方便 (图2-9(c )) 。
值得注意的是,民用建筑的疏散门应当向疏散方向开启,只有房间内不超过60人且每个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时,开启方向不限。
2.1.2.2门在平面中的位置
门在平面中的位置如何选择,要根据房间面积大小的不同,考虑的不同的因素。
在面积紧凑的住宅、宿舍中,门的位置主要从室内交通路线简捷、充分利用室内面积、家具布置方便以及组织室内穿堂风等方面考虑。尤其是小房间,当室内有多个门窗时,位置应适当靠近,以保留较大的完整墙面,尽量缩短交通路线,保留集中的活动面积,并留出完整的墙面以便于靠墙布置家具。图2-10是几种房间开门位置示意。
(a )
(b)
(c ) (d ) (e) (f)
图2-10 几种房间的不同开门位置
图2-1-10 (a)是集体宿舍中床铺安排和门的位置关系,可见如果门的位置不当会直接影响到床铺的数量;(b )门的位置适当集中,留出较大的堆段和较完整的面积,有利于布置家具;(c) 门的布置比较恰当,交通分隔的几个区域对家具布置有利;(d )两个门靠一边布置,居室面积完整,有利于布置家具:(e )两个门对角布置,居室被交通穿破,不利于布置家具;(f )门的布置比较分散,交通面积多,居室被交通分割零碎,不利于布置家具。
对于面积大、容纳人数多的房间,门的位置主要考虑交通便捷和疏散迅速、安全。例如剧院观众厅门的位置,通常较均匀地分设,使观众能尽快到达室外(图2-11) 。
图2-11 均匀分散的开门位置
有时相邻房间由于功能需要相互贯通,会出现几个门集中在一起的情况,这时要注意协调几个门的开启方向,防止门扇相互碰撞和妨碍人们通行 (图2-12 )。
(a ) (b ) (c) (d)
图2-12 协调几个门的开启方向
从消防角度考虑,房间开门的位置要尽可能缩短通往走道或楼梯口的距离。一个房间有2个疏散门时,除了保证相邻2个门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小于5m 外,也应尽量均匀布置。而一些特殊用房如消防控制、空调机房、配电房等的门最好直接通向室外。
2.1.2.3窗的大小和位置
建筑室内的天然采光一般均由窗提供,窗的大小和位置直接影响到室内照度强弱,因此主要根据室内采光、通风要求来决定。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中规定,采用采光系数作为建筑天然采光的评价指标进行采光计算,房间内的照度应达到规定标准(表2-2)。但由于该项计算较为复杂,所以在建筑方案设计时通常以窗口透光部分的面积和房间地面面积的比(即采光面积比或窗地比) 初步估算确定窗口面积的大小。表2-2列出了不同采光等级的窗地面积比参考经验值。需要注意的是采光侧窗口离地面高度在0.80m 以下的部分不计入有效采光面积;侧窗采光口上部若有宽度超过1m 以上的外廊、阳台等外挑遮挡物,其有效采光面积只能按70%计算。
窗的位置会影响到房间内的采光是否分布均匀、有无暗角和眩光部位。如果房间的进深较大,同样面积的矩形窗户竖向设置,可使房间进深方向的照度比较均匀。比如中小学教室的开窗位置,在一侧采光条件下,窗户应位于左侧,使光线照亮学生右手;从照度均匀考虑,窗间墙的宽度一般不宜过大。同时,窗户和挂黑板墙面之间的距离要适当,这段距离太小会使黑板上产生眩光,距离太大又会形成暗角(图2-13) 。
图2-13 教室的窗间墙对光线分布的影响 图2-14 对应的窗户组织穿堂风
通风要求方面,窗的位置对室内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很大。室内自然通风通常利用房间两侧相对应的窗户或门窗之间组织穿堂风,两侧门窗正对布置时,室内气流通畅,否则通风效果差(图2-14),同时也要尽可能使气流穿过使用活动空间。采用内廊式布局的教室常在
靠走廊一侧开设高窗,以改善教室内通风条件。在南方地区,有时为了取得良好的通风效果,在满足室内照度基础上开窗面积还可再加大。
2.1.3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
民用建筑中都有一些辅助房间如厕所、盥洗室、厨房、贮藏、阳台等,其平面设计依据功能的不同重点也不同,有些平面设计还同时涉及到空间利用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2.1.3.1厕所、盥洗室的平面设计
对于厕所、盥洗室等房间,通常根据相关规范中所给出的每个设备服务人数和使用人数的多少,先确定所需设备的个数 (见表2-3) 。根据计算所得的设备数量和建筑物的使用特点、房间分布情况,在建筑平面组合中确定这些辅助房间的面积、平面形式和尺寸。
对于一般的厕所、浴室隔间,其尺寸相对固定,仅设大便器的卫生间面积,外开门时不小于1.10m 2,内开门时不小于1.30m 2,设置浴盆、脸盆、坐便器的卫生间面积应不小于3 m2。图2-15、图2-16给出了单个厕所、浴室隔间所需要的最小平面尺寸以及卫生设备在组合使用时所需的最小间距。以这样的尺寸为参照,结合通道等尺寸可以决定卫生间的平面大小。
图2-15 单个厕所、浴室隔间所需要的最小平面尺寸
在平面布置上,卫生间一般都放在比较隐蔽的部位,可间接采光,无条件间接采光时可处理成暗厕,但应处理好排气通风。一般是在卫生间门扇下部留百页进风,墙内设拔气道或设通风井排风。
图2-16 卫生设备组合时所需的最小间距
2.1.3.2厨房的平面设计
厨房是住宅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房间,应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为此,应将厨房紧靠外墙、便于进出的地方。为防止油烟、废气、灰尘进入卧室、起居室,厨房布置应避免通过卧室、起居室来组织自然通风。其室内面积一般很紧凑,平面设计应满足人在洗涤、案板、炉灶三大件间活动的要求,要尽量利用厨房的有效空间布置足够的贮藏设施,如壁柜、吊柜等,还可充分利用案台、灶台下部的空间贮藏物品(图2-17)。
厨房内设备布置要应符合操作流程并保证必要的操作空间,为便用方便、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创造条件,单排布置时净宽不小于1.5m ,双排布置时不小于1.8m 。常见的布置形式有单排、双排、「形、U 形、半岛形、岛形几种,见图2-18。
图2-17 厨房的操作空间和空间利用
(1)单排布置:适用于宽度只能单排布置设备的狭长平面或在另一侧布置餐桌的厨房。由于各件设备都要各自留出自己的操作面积,面积利用不够充分。
(2)双排并列布置:将设备分列两侧,操作时造成转身往复走动,从而增加体力的消耗。适用于设阳台门的厨房及相对有两道门的厨房。条件允许时可以分别在两侧均设洗池以减少往复跑动。
(3)曲尺型及U 型布置:设备成直角布置,操作省力方便。但设备布置会形成一些死角,面积利用不够充分。曲尺型布置可保留一完整墙面布置餐桌,而U 型布置一般仅适用于人口较多的家庭及设备较多的厨房。这两种布置适用于平面接近于方形的厨房。
设备的布置还要注意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炎热地区宜将炉灶靠窗布置,以利排除烟气,而寒冷地区又要避免洗池靠窗布置,以免冻结。
图2-18 常见的厨房平面布置形式
2.1.3.3阳台的平面设计
楼层住户通过阳台与大自然相联系,阳台按其使用性质可以分为生活阳台和服务阳台。生活阳台供居住部分使用,其主要功能是接受阳光、晾晒衣服、眺望和乘凉。服务阳台供辅助部分使用,其主要功能是作为辅助用房的辅助设施,如存放物品、点燃炉子等。
阳台按其构造形式分为挑阳台、凹阳台、半挑半凹阳台、转角阳台等几种,视功能和构图要求而定。阳台的尺度主要是其深度,生活阳台一般要求净宽不小于1.lm ,方便人们眺望或放下座椅休息,如考虑要放躺椅或折叠床,则要加大到净宽1.2m 。如考虑夏日在阳台进餐,则净宽要1.5m 。
应该指出,辅助用房使用上的特殊要求,会给其平面设计带来许多不同一般的要求。例如公共建筑厕所的设计除了满足设备安装和人的使用要求外,还需要考虑避免视线通视,保证私密性等,这是需要在设计时予以充分注意的。为满足这一要求,公共建筑中的厕所应设置前室,前室既可以阻断视线,也能改善厕所门前区域的卫生条件。在宿舍等需要设置盥洗室的公共厕所中,常将前室做成套间,节省了交通面积,也有利于管道布置。
2.2交通联系空间平面设计
建筑物内部的交通联系空间可以分为:
水平交通联系的走廊、过道等;
垂直交通联系的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等;
交通联系枢纽的门厅、过厅等。
在一些常见的建筑类型如宿舍、教学楼、医院或办公楼中,交通联系空间约占建筑面积的1/4左右。因此交通联系空间设计合理与否不仅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功能,也会间接影响到房屋造价、建筑占地、空间形态等方面。交通联系空间的平面设计,需要根据建筑使用特点和疏散要求确定楼、电梯的平面布局,然后在楼、电梯间布置走廊、过道等水平交通,并在其合适位置布置门厅、过厅等交通枢纽。
对交通联系空间平面的设计要求主要是:
(1)交通路线简捷明确,方便各使用空间之间的联系;
(2)具有合适平面尺寸和形状,平时使用交通通畅,紧急疏散时迅速安全;
(3)满足一定的采光通风要求;
(4)力求节省交通面积,同时考虑空间处理等造型问题。
以下分述各种交通联系空间的平面设计:
2.2.1走廊(走道)
走道是建筑物中最常见的水平交通联系空间,其宽度取决于人流通畅和安全疏散要求。通常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约550—600mm 。因此考虑两人并列行走或迎面交叉,走道最小净宽度不得小于1100mm 。在通行人数少的住宅中,走道宽度根据两人相对通过和搬运家具的需要决定;通行人数较多的公共建筑,按各类建筑的使用特点、建筑平面组合要求、通过人流的多少确定走道宽度,一些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规范对于走道宽度下限做了要求。 例如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教学楼走道的净宽度,两侧均有使用房间的内廊不应小于2100mm ,外廊不应小于1800mm :行政及教师办公用房不应小于1500mm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走道长度≤40m 时,单面布房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300mm ,双面布房的走道不应小于1500mm 等。除了满足这些要求外,还应对走道进行防火疏散核算,根据不同建筑情况走道净宽度指标为0.65-1.0(m)/100 人,高层建筑内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 计算。一些重要的社会建筑如政府机关建筑、图书馆、医院、影剧院、疗养院、养老院等,走道设计还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表2-4为考虑乘轮椅者通行的走道最小宽度。
走道长度要根据消防安全疏散要求而定,因为走道的长度直接影响火灾时紧急疏散所需要的时间、而这个时间限度又是与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有关的。这里的长度是指到达安全疏散出口如疏散楼梯间或直接对外的出口门的距离。另外,走道的平面布置形式不同如两端有出口的走道和只有一端有出口的所谓“袋形”的走道,也会影响走道长度。因此设计人员应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走道的布置方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来决定其走道的长度。表2-5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关于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距离的规定。
减少5.00m ;如房间位于袋形走道或尽端时,应按表减少2.00m 。
2.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出口,当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 处。
在实际使用中,根据不同建筑类型的使用特点,走道除了交通联系外还兼有其他使用功能,以提高建筑面积的利用率。例如住宅建筑中餐室兼做过道、中小学的外廊兼供学生进行
课间活动等,这时走道宽度和面积应该相应增加。图2-19是医院的门诊走道空间兼候诊功能,诊室墙上开设了磨砂玻璃高窗以改善过道的采光通风条件。
图2-19 兼候诊功能的门诊走道空间
走道的平面形状,特别是其走定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内部的交通组织,从而也决定了建筑物的平面形状,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将在讨论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的章节中陈述。
应当注意,有时候走道会有高差变化,用坡道方式解决是有利于通行安全的。如必须设置台阶时,应设于明显及有天然采光处,踏步不应少于三级,并不得采用扇形踏步。
2.2.2楼梯和坡道
楼梯是多层建筑的垂直交通枢纽,是楼层人流疏散必经的通路。楼、电梯在建筑平面中的数量和位置,是交通联系空间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它关系到建筑物中人流交通的组织是否通畅安全,建筑面积的利用是否经济合理。因此它们的数量、平面分布是首先应该关注的问题。
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电梯停止运行,楼梯成为逃生和救援的惟一通道。因此楼、电梯的数量和分布主要是依据消防疏散要求,综合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楼层人数和消防分区等因素确定。在防火规范中对于楼梯间的设置及其构造要求都有十分具体明确的规定,设计时应该严格执行,例如上文中表2-5所规定的封闭楼梯间到房门之间的距离就是这样的设计依据之一。
楼梯设计的程序主要是根据使用要求和人流通行情况确定梯段和休息平台的宽度;选择适当的楼梯形式;根据安全疏散要求确定楼梯数量、楼梯间的平面位置。
对于楼梯梯段宽度,在防火规范中的规定是疏散楼梯以每股人流为0.55m 计,并不应小于两股人流即最小宽度1.10m 。而作为平时交通的楼梯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商场、剧场、体育馆等) 主要楼梯应考虑多股人流通行,使垂直交通不造成拥挤和阻塞现象。此外,人流宽度按0.55m 计算是最小值,实际上,因此每股人流宽度取0.55m+(0~0.15)m 为好,其中0~0.15m 为多人流时的人体行进摆幅和相互间空隙,单人行走楼梯梯段宽度还需要适当加大,不同人流时的楼梯宽度见图2-20。一些辅助楼梯如住宅的户内楼梯,考虑到同时有人上下时能有侧身避让的余地,梯段的宽度也不应小于900mm 。楼梯平台的宽度,还要考虑搬运家具的方便,平台的宽度不应小于梯段的宽度。楼梯间各部分的尺寸,在采用预制构件的装配式建筑中要满足建筑模数制的要求,例如单元式住宅楼梯间的开间常采用2400或2700mm 。
楼梯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所在平面位置,使用人数多少和空间处理的要求,也应有所区别。对于人流来往频繁的公共建筑物如旅馆、会场、剧院等,通常把主要楼梯和门厅、休息厅等结合起来,根据室内空间组合的要求,采用形式美观多样的楼梯(图2-21) 。如会场门厅庄重的直跑大平台楼梯,剧院门厅中开敞的不对称楼梯,以及旅馆门厅中比较轻快的圆弧形楼梯等。而在次要出入口处设置供疏散及服务用的次要楼梯,常采用面积紧凑,结构简单的
两跑楼梯,这也是一般民用建筑中最常采用的楼梯形式。当建筑物的层高较高,或利用楼梯间顶部天窗采光时,常采用三跑楼梯。
图2-20 不同人流时的楼梯宽度 图2-21 形式美观的旅馆门厅楼梯
楼梯数量按照建筑防火规范的要求,应根据楼层人数多少和安全疏散要求计算确定。一般地,公共建筑都要设置2个及以上的楼梯,并尽可能均匀、分散地布置。
楼梯位置,在满足建筑使用要求基础上可以灵活设计。由于楼梯间并非人们长期停留的空间,因此一般布置在房屋朝向、景观较差的一面。一般情况下楼梯应靠近各层平面人流或货流的主要出入口布置,使其到各使用空间的距离均等,这样交通较为方便快捷。
某些公共建筑尤其是交通类建筑,为安全快速地疏散人流,也采取坡道作为垂直交通联系,因为坡道上下比较省力,通行人流的能力几乎和平地相当(人群密集时,楼梯由上往下人流通行速度为每分钟10米,坡道人流通行速度接近于平地的每分钟16米) 。医院为了病人上下和手推车通行的方便可采用坡道;为儿童上下的建筑物,也可采用坡道。但是坡道的最大缺点是所占面积通常达到楼梯的4倍,所以除非特殊的功能如多层停车场外,一般在室内很少采用。
2.2.3电梯、自动扶梯
当建筑层数较多(如高层旅馆、办公楼等) 或虽然层数不高但功能要求特殊(如医院、疗养院等) 时,除楼梯外尚需设置电梯以解决垂直交通。因电梯本身不需要天然采光,所以电梯间的位置可以比较灵活,其位置宜布置在各层平面人流或货流集中、明显易找的枢纽部位,如图2-22所示,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洲际旅馆的电梯位于平面中心,这样电梯到达各使用空间的距离均等,交通方便快捷。有的电梯可露明装设,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多形成装饰性强的景观电梯。
图2-22 旅馆电梯位于平面中心 图2-23 自动扶梯的设计数据
在8层左右建筑的垂直交通中,电梯与楼梯几乎起着同等作用。考虑到安全疏散的需要,应将电梯和楼梯靠近布置或安排在同一空间内,以便相互配合解决垂直交通,电梯是平时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楼梯作为辅助性质的安全疏散,供电梯发生故障时使用。
在超过8层的高层公共建筑中,电梯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的高层公共建筑和12层及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的台数不应少于2台。如电梯数量多,需要成组地排列于电梯厅内,一般每组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宜超过4台。
设计中需要注意,每层电梯出入口前需设置一定的交通面积,作为停留等候的候梯厅空间,以免拥挤和阻塞。候梯厅深度一般不少于轿箱的最大深度,并不得小于1.50m 。在电梯的顶部应设置机房,底部应设置缓冲坑。
一些人流频繁而连续的大型公共建筑如百货大楼、展览馆、游乐场、火车站、地铁站、航空港等建筑物中,常选择具备连续快速疏散大量人流的自动扶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根据需要,自动扶梯在建筑中可以单独布置成上行的或下行的,也可以布置成上下行并列的。装设连续升降的自动扶梯时,应充分考虑两部自动扶梯之间的衔接问题,要防止因衔接距离过大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所以,为了空间紧凑使用方便,常把自动扶梯交叉重叠布置。
为了保证人们使用自动扶梯过程中的方便与安全,一般自动扶梯的坡度较为平缓,通常为30o 左右,上下端各3m 范围内不得作其他用途(图2-23)。单股人流使用的自动扶梯,多采用800mm 的宽度,每小时运送人数约为5000一6000人左右。
由于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电梯、自动扶梯都会停止运行,所以他们都是不能作为安全疏散出口的,不能代替楼梯的疏散。
2.2.4门厅、过厅、出入口
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过渡等,建筑一般都需要设置门厅、过厅等空间形式。门厅是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处起内外过渡、集散人流作用的交通枢纽。过厅一般位于体型较复杂建筑物的转折处或建筑内部走道和楼梯的连结处,起到对人流缓冲和过渡的作用。有时为了改善过道的采光、通风条件,也可以在过道的中部设置过厅。
由于门厅和过厅主要起集散人流作用,因此导向性明确、避免交通路线的交叉干扰,是对门厅、过厅设计的基本要求(图2-24) 。应使门厅或过厅中的各过道口和楼梯口、电梯厅醒目,并易于辨别这些过道或楼梯的主次,行进中又较少受到干扰,门厅和过厅的交通集散作用才能发挥。在紧急疏散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安全。
图2-24 导向性明确的门厅空间
门厅和过厅交通联系的导向,往往通过走廊口大小,墙面的透空和装饰处理、以及楼梯踏步引导等设计手法来达到。图2-25(a )所示的旅馆门厅,旅客一进门就能够发现楼梯和总台的位置,办理手续后又很容易到达电梯厅,人流在其中往返上下很少干扰,交通路线较为明确。
门厅中还应组织好各个方向的交通路线,尽可能减少来往人流的交叉和干扰。图2-25(b)所示门诊楼门厅中,分别在挂号、药房和接待、小卖处留有必要的活动余地,使这些活动部分和厅内的交通路线减少干扰。
(a ) 旅馆门厅 (b )门诊楼门厅
图2-25 门厅空间交通组织
门厅的面积大小,主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规模确定,在不同的建筑设计规范中都有一些面积定额可以参考,例如电影院的门厅面积,按级别不同每一观众不小于0.1-0.5m 2计算,一些兼有其他功能的门厅面积,还应根据实际使用要求相应地增加。安全疏散宽度也是门厅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门厅对外出入口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650mm/100人计算确定,一般不宜不小于通向该门厅的过道、楼梯宽度的总和。外门的开启方式应向外开启或采用弹簧门扇。
对于许多公共建筑的内部空间组织而言,门厅和过厅的空间体形、体量,往往是建筑设计中的活跃元素,成为建筑造型的重要手段。例如许多大型商厦的门厅被处理为具有整个建筑高度的中庭,上面覆盖采光天窗,四周环绕多层购物空间.使得视觉通透,光线充足,形成良好的内部环境(图2-26) 。
图2-26 商业建筑门厅空间处理 图2-27 建筑物出入口的重点处理
建筑物的出入口处,为了给人们进出室内外时有一个过渡的地方,通常在出入口前设置雨篷、门廊或门斗等,以防止风雨或寒气的侵袭。雨篷、门廊、门斗的设置,也是突出建筑物的出入口,进行建筑重点装饰和细部处理的设计内容(图2-27)。
适当设置室内过道,可减少房间的穿套,起到避免干扰、缓冲、隔声等作用。如果对类似交通空间,适当扩大并对门窗位置精心安排,使之有可能放下桌椅等供人休息的家具,则这一空间由单纯交通空间,变成为交通、休息兼顾的多用过厅,可以充分利用面积,这对于住宅等建筑很有好处。设计时应注意交通路线应简捷便利,留出足够空间以便布置必要的家具,应按不同地区特点考虑防风、防寒、隔热、遮阳等条件。
2.3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建筑空间是一个有机整体,建筑平面组合实际上是其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虽然是在平面上做设计,但结果必然会影响到室内外空间和建筑体量关系,所以应着眼于立体空间组合来考虑平面组合设计。
2.3.1 建筑空间的功能分区
建筑空间的使用功能都是各不相同的,而对于环境的要求也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与空间的重要性紧密联系,重要的空间居于主要地位,辅助空间则居于次要地位。在空间组合时,反映在位置、朝向、采光及交通联系的便利性上,应有主次分明、内外有别。合理的空间组织应是把主要使用空间布置在条件优越的部位,而次要使用空间布置在其他部位,使建筑空间分布依据其功能重要性各得其所,各尽其责。这就是功能分区的主要任务。
当建筑物中房间多,使用功能比较复杂时,就要按照房间使用性质以及联系的紧密程度进行分区。借助于概要性表达功能关系的功能分析气泡图、框图 (图2-28) ,能够比较形象地表示建筑物的各个功能分区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或分隔要求以及房间的使用顺序。
图2-28 学校的功能关系气泡图、框图
2.3.1.1功能分区的内与外
建筑物中各类房间或各个使用部分,有的对外来人流联系比较密切、频繁,例如商店的营业厅,门诊楼的挂号、取药和餐馆的餐厅、外卖等房间,这些使用功能决定了其空间的外向特征,需要布置在靠近顾客人流来往的地方或出入口处。有的功能则是内部活动或内部工作之间的联系,例如商店的行政办公、生活用房、门诊楼的药库、制剂室等以及餐馆建筑中的厕所、厨房、仓库等,其空间具有内向性,这些房间就不适合布置在人流来往的地方,而应考虑内部使用时互相之间联系的方便性 (图2-29) 。
图2-29 餐馆的功能关系框图和平面布置
在建筑平面组合中,首先应分清各个房间使用性质上的内外关系,并据此决定各个房间在平面中的具体位置关系。
2.3.1.2功能分区的联系和分隔
建筑物的功能分区,首先把使用性质相同或联系紧密的房间组合在一起,以便平面组合时能从几个功能分区之间大的关系来考虑,同时还需要具体分析各个房间或各区之间的联系、分隔要求。以确定平面组合中,各个房间的合适位置。例如中小学校教学楼(图2-1-30)的房间无非是教室、实验室、教师办公室和卫生间等,分为教学区、办公区和辅助用房等几大部分。在教学区中进一步划分为普通教室、特殊功能的教室和实验室几类。其中特殊功能的教室如产生较大噪声的音体教室、有采光方向要求的美术教室、容纳多班级同时上课的阶梯教室,或是需要特殊设备的多媒体教室、电脑房等等,与普通教室的使用方式有所区别。这样,就有必要根据诸如减少声音干扰、利用朝向、集中使用设备及管线等等原则,再进一步分类。例如音乐教室和体操房等有较大声响的教室集中在教学楼的端部或顶层,以避免影响其他的教室;美术教室则应该集中,布置在北向有良好天然采光条件的场所,避免眩光;出于便于管理及清洁方面的原因,电脑机房、多媒体教室等教学用房和教师办公用房靠近设置等„„教学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既要避免干扰,又要考虑两个部分的联系方便,所以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的平面位置应适当靠近一些。
图2-30 两个教学楼的功能分区实例
又如医院建筑中,通常可以分为门诊、住院、辅助医疗和生活服务用房等几部分 (图2-31(a )) ,其中门诊和住院两个部分,都和包括化验、理疗、放射、药房等的辅助医疗部
分关系密切,需要联系方便,但是门诊是对外的空间,住院部分需要安静,因此它们之间又需要有较好的分隔,图2-1-31(b )是考虑了功能分区和联系、分隔要求的某医院平面。
(a )医院门诊楼的功能关系 (b )医院门诊楼的平面布置
图2-31 医院门诊楼的功能关系和平面布置
由此可见,建筑平面组合需要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各个房间的相互关系,使空间的联系或分离与功能紧密结合起来。
2.3.1.3功能分区的交通流线
建筑物中不同使用性质的房间,在使用过程中通常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如医院门诊的流程通常是挂号、候诊、诊疗、记帐或收费到取药;火车站的出发流程是问讯、买票、托运、候车、检票、进入站台上车,到达流程是由站台经过检票出站、取行李等(图2-32) 。这样的使用流程是建筑平面组合的基础,空间安排与流程不吻合将造成使用不便。
图2-32 火车站的使用流程顺序
建筑使用功能的流程是通过房间位置的安排以及交通路线的组织来实现的,这就是流线组织,其基本原则是有功能联系的房间处于同一流线,无功能联系的房间不能在同一流线上。通常联系主要出入口和主要房间的是主要交通路线,人流较少的部分 (如工作人员内部使用、辅助供应等) 可用次要交通联系,门厅或过厅作为交通路线连结的枢纽。
有些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没有严格的顺序要求,流线组织的主要任务就是安排好室内的人流通行路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往返交叉或相互干扰。
2.3.2建筑平面组合方式
建筑物的平面组合,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得出结果。其中,建筑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得出的结果是平面组合的主要根据,通过功能分析初步形成的平面组合方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2.3.2.1走廊式组合
要在中部设置过厅、开敞式楼梯或在两侧墙上开设高窗以改善采光、通风条件。
走廊一侧布置房间的为外廊式,房间的朝向、采光和通风都较内廊式好,但是房屋的进深浅、占地较多,交通面积大,造价增加。敞开设置的外廊,较适合于气候温暖和炎热的地区,加窗封闭的外廊,适合寒冷地区,造价较高,一般以用于疗养院、医院等医疗建筑为主。的作用宅,由于从外廊到居室内,通常还有厨房、前厅等过渡部分,为保证起居室、卧室有较好的朝向和日照条件,常采用北向外廊布置(图2-35) 。南向外廊的房屋,外廊和房间出入口处的使用条件较好,室内的日照条件稍差。
2.3.2.2套间式组合
房间之间直接穿通的组合方式。套间式的特点是房间之间的联系最为简捷,把房屋的交通联系面积和房间的使用面积结合起来,通常是在房间的使用顺序和连续性较强,使用房间不需要单独分隔的情况下形成的组合方式,如展览馆、车站、博物馆等建筑类型中主要采用
套间式组合(图2-36) 。对于活动人数少,使用面积要求紧凑、联系简捷的住宅,在厨房、起居室、卧室之间也常采用套间布置。
图2-35 北向外廊的高层住宅 图2-36 套间式组合的纪念馆
2.3.2.3大厅式组合
在人流大量而集中、使用活动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中,常采用大厅式空间组合方式。一般是以一个面积较大、活动人数较多、有一定的视、听等使用特点的大厅为主,辅以其他的辅助房间。例如剧院、会场、体育馆等建筑类型的平面组合(图2-37) 。大厅式组合中,交通组织问题比较突出,应使人流路线通畅、通行安全、导向明确。由于该类建筑中,大厅面积大、空间高,在空间组织时处于核心地位,所以合理选择大厅的围护覆盖材料和结构体系对于建筑形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图2-37 大厅式空间组合的体育馆、剧院建筑
以上三种是建筑平面组合的基本方式。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以一种方式为主,局部采用其他组合方式的布置,也即是综合式的组合布局。随着房屋使用功能的发展和变化,平面组合的方式也会有一定的变化。例如对于小学校教学楼,国外也有按照大厅式组织方式布
局的(图2-38(a )),而现代办公楼建筑,为了适应房间灵活布局、交通联系方便的需要,常采用大面积灵活隔断的平面布局(图2-38(b )),一些医院的病房部分,由于医疗设备的发展相适应室内空调布置等的需要,也有采用单元式或双走廊的平面组合方式(图2-39) ,这些组合方式对节约用地也较有利。
(a )日本横滨市立本町小学 (b )上海电信大厦
图2-38 大厅式空间组合的学校、办公建筑
图2-39 双走廊平面组合的上海第六人民医院
2.3.3结构体系与建筑平面组合方式
建筑承重结构体系布置方式对平面组合方式影响很大,应根据不同结构布置方式的特点对房间面积大小、开间进深以及组合方式进行相应调整。
2.3.3.1混合结构
对于走廊式和套间式平面组合的建筑,一般房间面积较小,建筑物为多层 (五、六层以下) 或低层,为节约造价,通常采用石、砖等墙体承重、钢筋混凝土梁板等水平构件构成的混合结构系统。
墙体承重的混合结构系统,对建筑平面的要求主要有:
(1)房间的开间或进深基本统一,并符合钢筋混凝土板的经济跨度 (非预应力板。通常为4m 左右) ,上、下层承重墙的墙体对齐重合;
(2)承重墙的布置要均匀、闭合,以保证结构布置的刚性要求,较长的独立墙体,应设置墙墩以加强稳定性;
(3)承重墙上的门窗洞口的开启应符合墙体承重的受力要求 (地震区还应符合抗震要求) ;
(4)个别面积较大的房间,应设置在房屋的顶层,或单独的附属体中,以便结构上另行处理。
图2-40 混合结构系统
混合结构适用于一些房间面积较小的宿舍、门诊所、和住宅建筑,当楼面采用梁板结构时可以用于一些开间进深都较大的教学楼的教室部分(图2-40)。
2.3.3.2框架结构
走廊式和套间式的平面组合若用于房间面积大、高度高或层数较多的建筑如实验楼、大型商店、多层或高层旅馆等时,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的框架结构(图2-41) 。框架结构的特点是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围护的作用,不承重。房间布置比较灵活,门窗开置的大小、形状都较自由,但用钢量大,造价高。
框架结构系统对建筑平面组合的要求主要有:
(1)建筑体型齐整、平面组合应尽量符合柱网尺寸的规格、模数以及梁的经济跨度的要求。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通常的柱网尺寸为6—8m ;
(2)为保证框架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建筑端部和一定间隔距离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墙;
(3)楼梯间和电梯间在平面上应均匀布置,选择有利于加强框架结构整体刚度的位置。
图2-41 框架结构系统
2.3.3.3空间结构
大厅式平面组合中,对面积和体量都很大的厅室,它的屋顶覆盖和围护问题是大厅式平面组合结构布置的关键。例如剧院的观众厅、体育馆的比赛大厅等。
当大厅的跨度较小、平面为矩形时,可以采用柱 (或墙墩) 和屋架组成的排架结构系统 (常用钢木屋架的跨度为12—18m ,非预应力或预应力的钢筋混凝土屋架可为12—36m) 。
当大厅的跨度较大、平面形状为矩形或其它形状时,可采用各种形式的空间结构,由于空间结构更好地发挥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因此常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并使建筑物的形象具有一定的表现力。空间结构系统有各种形状的折板结构、壳体结构、网架壳体结构以及悬索结构等 (图2-42) 。
(a )薄壳结构
(b )悬索结构
(c )折板结构
图2-42 各种形式的空间结构系统
图2-43为一悬索结构的华盛顿杜勒斯国际航空港,候机厅宽45m, 长180m ,高12m ,大厅屋面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悬挂板,每隔3m 有一对直径为25mm 的钢索悬挂在前后两排柱上。图2-44为沙里宁设计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礼堂,能容纳1200人。屋顶由l/8球面薄壳构成,平面形状为曲边三角形。在薄壳的三个边缘设有向上卷起的边粱,将壳面荷载传至三个支座,并由在地下的拉杆拉住,以平衡壳体的水平推力。屋面用钢板覆盖,三个曲面外墙为玻璃幕墙,造型轻盈活泼。
上述各种结构布置方式的选用,都需要考虑到结构构件对建筑物使用上和造型上的空间效果,如梁板的高度、厚度和排列方式,空间结构所占的体积和形象对房间或整幢房屋在使用和造型方面的影响,以及当地的施工技术条件等。
图2-43 悬索结构的航空港
图2-44 球面薄壳结构的学院礼堂
复习思考题
1、平面设计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2、民用建筑平面由哪些房间组成? 各部份房间的主要作用和要求有哪些?
3、确定房间的面积应考虑哪些因素? 试举例说明。
4、影响房间形状的因素有哪些? 为什么矩形平面被广泛采用?
5、什么叫开间、进深?
6、如何确定房间的门窗数量、面积,尺寸、开启方向及具体位置?
7、辅助房间设计有些什么要求?
8、交通联系部份包括哪些内容? 如何确定楼梯的数量、宽度和选择楼梯的形式?
9、如何确定走道的宽度和长度? 试说明走道的类型、特点及适用范围。
10、说明门厅的作用及设计要求,如何确定门厅的大小及形式?
11、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运用功能分析法进行平面组合?
12、各种不同建筑平面组合形式的特点?适用范围是什么? 并以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