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邓春海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 辽宁朝阳122000)
摘要:食用菌在生长发育中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害,防治病虫害对食用菌栽培十分重要,不及时治疗,轻则造成减产,重则栽培失败,所以防治工作不忽视。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和治理,把化学防治作为辅助手段,使生产的食用菌产品达到国家无公害质量标准。 关键词:食用菌 常见 病虫害 防治
食用菌的病虫害包括杂菌害、虫害、病害三大类。一旦发生病虫害,要认真分析,确定病因,及时采取措施防治,防止扩大传播,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一、 杂菌危害
(一) 杂菌种类
生长在食用菌培养料上的杂菌种类很多,主要有木霉、链孢霉、毛霉等。
1. 木霉:木霉又称为绿霉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残体、土壤和空气中,其侵入培养基内在适宜的条件下就萌发繁殖为害。木霉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它本身能分泌毒素,抑制食用菌菌丝生长。木霉在4~42℃范围内都能生长,孢子萌发喜高温高湿环境,侵害食用菌培养基时,初期为白色棉絮状,后期变为绿色。菌种如果被木霉危害,必须报废,即使轻度染病的菌种也应弃之不用。
2. 链孢霉:生长被期呈绒毛状,白色或灰色,生长后期呈红色工黄色。大量分生孢子堆集成团时,外观与猴头菌子实体相似,链孢霉主要以分生孢子传播为害,是高温季节发生的最重要杂菌。
3. 毛霉:又叫黑霉、长毛霉,菌丝初期白色,后灰白色至黑色,该菌在土壤、粪便、禾草及空气中到处存在。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通风不良的条件下发生率高,生长速度明显高于食用菌菌丝,毛霉菌丝体每日可延伸3cm 左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基质中使用了霉变的原料,接种环境毛霉孢子较多,在闷湿环境中进行菌丝培养等等。
(二) 杂菌防治
1. 培养料必须先经堆制发酵,利用多种高温放线菌产生的生物热量杀死害虫及虫卵减少污染源。
2. 快速装袋灭菌,配制后的培养料偏酸性,适于各种微生物生长与繁殖,所以应尽量在5h 内装完袋,灭菌时要求在4-6h 使温度上升到100℃。
3. 培养室降温、通风,可以减少污染,提高搁成品率。如要防止木霉的污染,可把接种后的菌袋生在16℃下培养,这时食用菌菌丝可以生长,而木霉的孢子难以萌发,菌丝生长缓慢(木霉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待食用菌菌丝体在培养料表面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再逐步提高温度,最后在25℃下培养到菌丝体长满全袋。如一开始就在25℃下培养,有利霉菌丝的生长,则污染率就高。
4. 局部污染的菌袋,可注射20%甲醛溶液或5%石碳酸,以控制污染点的扩散。
二、 常见虫害的防治
1. 螨类
螨类也称作菌虱,螨类非常微小,肉眼看不到。螨类发生后繁殖很快,以蚕食食用菌菌丝为主,被蚕食过的菌丝不生长、菌丝变的分散、暗淡、退化,直接影响出菇。如果菌袋 内发现大量螨虫,可用20%杀螨醇5000倍液浸泡5-8h 即可灭杀。
2. 线虫
危害食用菌的线虫主要是小杆线虫,粉红色,似蚯蚓,体长1mm 左右,主要从培养料和水源侵入,繁殖速度极快。线虫蛀食食用菌子实体,并带细菌,造成烂菇,致使小菇蕾萎缩和死亡。
防治方法:培养基灭菌要彻底,水源要干净,喷水不宜过湿,常通风,发生线虫时,用5%石灰水或1%食盐水喷洒几次,同时往地面上撒石灰粉消毒。
3. 跳虫
跳虫是在高潮高湿季节极易发生的病虫害,幼虫白色,成虫灰蓝色,弹跳如蚤,繁殖极快,常发生于25℃以上高温和85%以上湿度环境下,聚集在接种穴周围或聚焦在菌酚和菌褶交界处为害菌丝,不易清除,致使菇蕾和菇体枯萎死亡。
防治措施:降低棚温,减少湿度(菌棒筒内含水量40%左右为宜);地面放80%敌敌畏1000倍液掺入数滴蜂蜜诱杀;50%辛硫磷释成500倍液喷雾毒杀;0.1%鱼藤精或200倍液除虫菊脂溶液喷杀(敌杀死也可);地面墙面撒石灰粉;棚内杂草枝条部分喷药除杀。
三、 常见病害的防治
1. 病毒性病害
常出现菌丝退化,生长不佳,逐渐腐烂。子实体感染后腐烂引起畸形菇的发生。病毒感染发生后,可用50%可湿性粉剂和代森锌粉剂500倍液喷洒菇场,阻止病情的扩大传染。 2. 褐腐病
褐腐病在气温20℃时发病明显增多,多发生在含水较多的菌袋上,气温降低后发病减轻,其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水或者接触病菇和工具传播。受害食用菌子实休停止生长,菌盖、菌柄的组织和菌褶变褐色,最后腐烂发臭。为减少此病的发生,应搞好菇场卫生和消毒,接触过病菇的手和工具要严格仔细消毒,及时清除发生病变的菇体,用链霉素1:5喷洒菌袋,杀灭潜藏在菌袋上的病菌,防止第二茬菇生长时复发。
3. 萎烂菇
常在菇蕾期出现萎烂现象,主要因菇棚湿度过大,杂菌侵入千百万烂菇,有的属病毒性为害使菌丝退化,造成子实体腐烂,二氧化碳含量过高等。
防治方法;调节温度,不受高温侵害;控制湿度,菇棚相对湿度保持90%左右,菌棒含水量60%左右;经常中检查,除菇根,局部涂石灰水或新洁尔灭。
4. 畸形菇的防治
在袋栽食用菌过程中,常有畸形菇的发生,这一现象的发生与食用菌品种、菌种质量、营养成分、环境条件和生产工艺等密切相关。
1) 大脚菇
菌盖肥厚,菌柄粗而短,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温品种制棒较迟,出菇时遇低温影响而形成。 防治措施:主要是选用的品种要符合对温度的要求,合理安排生产季节。
2) 空心菇
菌柄空心柔软,菌盖小,出菇密而成丛,原因菌筒水分流失严重,空气湿度小,气温偏高而导致幼菇脱水空心。
防治措施:是做好及时补水处理,保证充足的水分。
参考文献:
[1]张维瑞,张绍升,罗佳.食用菌病虫害这个数与防治原色图谱[M].北京:金质出版社,2009.
[2]江佳佳,李朝品.我国食用菌螨类及其防治方法[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5,3(4:250-252).
[3]冯国民.食用菌螨虫高效防治重在适时[J ].食用菌,2010(4):445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邓春海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 辽宁朝阳122000)
摘要:食用菌在生长发育中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害,防治病虫害对食用菌栽培十分重要,不及时治疗,轻则造成减产,重则栽培失败,所以防治工作不忽视。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和治理,把化学防治作为辅助手段,使生产的食用菌产品达到国家无公害质量标准。 关键词:食用菌 常见 病虫害 防治
食用菌的病虫害包括杂菌害、虫害、病害三大类。一旦发生病虫害,要认真分析,确定病因,及时采取措施防治,防止扩大传播,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一、 杂菌危害
(一) 杂菌种类
生长在食用菌培养料上的杂菌种类很多,主要有木霉、链孢霉、毛霉等。
1. 木霉:木霉又称为绿霉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残体、土壤和空气中,其侵入培养基内在适宜的条件下就萌发繁殖为害。木霉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它本身能分泌毒素,抑制食用菌菌丝生长。木霉在4~42℃范围内都能生长,孢子萌发喜高温高湿环境,侵害食用菌培养基时,初期为白色棉絮状,后期变为绿色。菌种如果被木霉危害,必须报废,即使轻度染病的菌种也应弃之不用。
2. 链孢霉:生长被期呈绒毛状,白色或灰色,生长后期呈红色工黄色。大量分生孢子堆集成团时,外观与猴头菌子实体相似,链孢霉主要以分生孢子传播为害,是高温季节发生的最重要杂菌。
3. 毛霉:又叫黑霉、长毛霉,菌丝初期白色,后灰白色至黑色,该菌在土壤、粪便、禾草及空气中到处存在。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通风不良的条件下发生率高,生长速度明显高于食用菌菌丝,毛霉菌丝体每日可延伸3cm 左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基质中使用了霉变的原料,接种环境毛霉孢子较多,在闷湿环境中进行菌丝培养等等。
(二) 杂菌防治
1. 培养料必须先经堆制发酵,利用多种高温放线菌产生的生物热量杀死害虫及虫卵减少污染源。
2. 快速装袋灭菌,配制后的培养料偏酸性,适于各种微生物生长与繁殖,所以应尽量在5h 内装完袋,灭菌时要求在4-6h 使温度上升到100℃。
3. 培养室降温、通风,可以减少污染,提高搁成品率。如要防止木霉的污染,可把接种后的菌袋生在16℃下培养,这时食用菌菌丝可以生长,而木霉的孢子难以萌发,菌丝生长缓慢(木霉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待食用菌菌丝体在培养料表面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再逐步提高温度,最后在25℃下培养到菌丝体长满全袋。如一开始就在25℃下培养,有利霉菌丝的生长,则污染率就高。
4. 局部污染的菌袋,可注射20%甲醛溶液或5%石碳酸,以控制污染点的扩散。
二、 常见虫害的防治
1. 螨类
螨类也称作菌虱,螨类非常微小,肉眼看不到。螨类发生后繁殖很快,以蚕食食用菌菌丝为主,被蚕食过的菌丝不生长、菌丝变的分散、暗淡、退化,直接影响出菇。如果菌袋 内发现大量螨虫,可用20%杀螨醇5000倍液浸泡5-8h 即可灭杀。
2. 线虫
危害食用菌的线虫主要是小杆线虫,粉红色,似蚯蚓,体长1mm 左右,主要从培养料和水源侵入,繁殖速度极快。线虫蛀食食用菌子实体,并带细菌,造成烂菇,致使小菇蕾萎缩和死亡。
防治方法:培养基灭菌要彻底,水源要干净,喷水不宜过湿,常通风,发生线虫时,用5%石灰水或1%食盐水喷洒几次,同时往地面上撒石灰粉消毒。
3. 跳虫
跳虫是在高潮高湿季节极易发生的病虫害,幼虫白色,成虫灰蓝色,弹跳如蚤,繁殖极快,常发生于25℃以上高温和85%以上湿度环境下,聚集在接种穴周围或聚焦在菌酚和菌褶交界处为害菌丝,不易清除,致使菇蕾和菇体枯萎死亡。
防治措施:降低棚温,减少湿度(菌棒筒内含水量40%左右为宜);地面放80%敌敌畏1000倍液掺入数滴蜂蜜诱杀;50%辛硫磷释成500倍液喷雾毒杀;0.1%鱼藤精或200倍液除虫菊脂溶液喷杀(敌杀死也可);地面墙面撒石灰粉;棚内杂草枝条部分喷药除杀。
三、 常见病害的防治
1. 病毒性病害
常出现菌丝退化,生长不佳,逐渐腐烂。子实体感染后腐烂引起畸形菇的发生。病毒感染发生后,可用50%可湿性粉剂和代森锌粉剂500倍液喷洒菇场,阻止病情的扩大传染。 2. 褐腐病
褐腐病在气温20℃时发病明显增多,多发生在含水较多的菌袋上,气温降低后发病减轻,其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水或者接触病菇和工具传播。受害食用菌子实休停止生长,菌盖、菌柄的组织和菌褶变褐色,最后腐烂发臭。为减少此病的发生,应搞好菇场卫生和消毒,接触过病菇的手和工具要严格仔细消毒,及时清除发生病变的菇体,用链霉素1:5喷洒菌袋,杀灭潜藏在菌袋上的病菌,防止第二茬菇生长时复发。
3. 萎烂菇
常在菇蕾期出现萎烂现象,主要因菇棚湿度过大,杂菌侵入千百万烂菇,有的属病毒性为害使菌丝退化,造成子实体腐烂,二氧化碳含量过高等。
防治方法;调节温度,不受高温侵害;控制湿度,菇棚相对湿度保持90%左右,菌棒含水量60%左右;经常中检查,除菇根,局部涂石灰水或新洁尔灭。
4. 畸形菇的防治
在袋栽食用菌过程中,常有畸形菇的发生,这一现象的发生与食用菌品种、菌种质量、营养成分、环境条件和生产工艺等密切相关。
1) 大脚菇
菌盖肥厚,菌柄粗而短,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温品种制棒较迟,出菇时遇低温影响而形成。 防治措施:主要是选用的品种要符合对温度的要求,合理安排生产季节。
2) 空心菇
菌柄空心柔软,菌盖小,出菇密而成丛,原因菌筒水分流失严重,空气湿度小,气温偏高而导致幼菇脱水空心。
防治措施:是做好及时补水处理,保证充足的水分。
参考文献:
[1]张维瑞,张绍升,罗佳.食用菌病虫害这个数与防治原色图谱[M].北京:金质出版社,2009.
[2]江佳佳,李朝品.我国食用菌螨类及其防治方法[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5,3(4:250-252).
[3]冯国民.食用菌螨虫高效防治重在适时[J ].食用菌,2010(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