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国贸理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国际资本移动
2.商品交易所
3.外汇倾销
4.国际商品协定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9分)
1.专门贸易体系是指以( )作为统计界限。
A.关境 B.国境 C.货物进出口 D.服务进出口
2.对外贸易对( )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它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劳动力、资本和市场。
A.资本主义发展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
C.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D.资本原始积累
3.人力资本说用对人力投资的差异来解释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符合( )的学说。
A.赫克歇尔-俄林原理 B.里昂惕夫之谜
C.比较成本学说 D.劳动熟练说
4.单项因素贸易条件是在( )基础上,考虑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A.收入贸易条件 B.净贸易条件
C.出口量 D.出口额
5.与自由贸易区相比,关税同盟不存在( )的问题。
A.关税 B.贸易偏转 C.利润倒流 D.货物自由流动
6.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现象作出阐释的是较有影响的( )理论。
A.大市场 B.关税同盟
C.综合发展战略 D.协议性国际分工
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资本输出国是英国和( )
A.德国 B.美国 C.意大利 D.日本
8.在国际技术贸易中,技术接受方一般采用( )方式进行技术贸易标的物的作价原则。
A.成本加利润 B.合同 C.契约 D.利润分成
9.公司内部贸易的产品主要是( )
A.中间产品 B.有待于加工和组装的中间产品
C.待售的最终产品 D.高技术产品
10.英国学者巴克莱和卡森提出( )理论。
A.内部化 B.国际生产折衷
C.产品生命周期 D.垄断优势
11.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 )
A.保持贸易顺差 B.保护幼稚工业
C.保护成熟的垄断工业 D.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
12.进口附加税是一种( )
A.特定的临时性措施 B.普遍采用的措施
C.经常性的措施 D.非关税措施
13.进口许可证中的公开一般许可证( )
A.对进口国别或地区没有限制 B.对进口国别或地区有限制
C.指定了进口国别或地区 D.又称为非自动进口许可证
14.进口国在总配额内按国别和地区分配一定的配额,超过该配额便不准进口,这是( )
A.全球配额 B.关税配额
C.国别配额 D.“自动”出口配额
15.出口补贴作为一种鼓励出口的措施就是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 )优惠待遇。
A.在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 B.仅在现金补贴上的
C.仅在财政上 D.仅在退还进口税上的
16.复汇率制是利用汇率的差别达到( )的目的。
A.促进某些商品的出口 B.鼓励某些商品的进口
C.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数量 D.增加产品品种
17.出口加工区与自由贸易区有所不同。自由贸易区( )
A.以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取得工业方面的收益为主
B.以发展转口贸易、取得商业收益为主
C.由海关设置或批准注册
D.不享受关税优惠
18.国民待遇条款一般不适用于( )
A.外国产品所应交纳的国内税捐
B.船舶在港口的待遇
C.商标注册、著作权保护
D.沿海航行权
19.关贸总协定的第八次多边贸易谈判称为( )
A.狄龙回合 B.东京回合
C.乌拉圭回合 D.西雅图回合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9分)
1.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A.萌芽阶段 B.形成阶段 C.发展阶段
D.深化阶段 E.飞速发展阶段
2.常用的几种报刊物价指数是( )
A.纽约道琼斯商品价格指数 B.路透社英国商品价格指数
C.伦敦《金融时报》商品价格指数 D.香港恒生商品价格指数
E.深圳商品价格指数
3.服务贸易依世贸组织的定义,指( )
A.过境交付 B.境内消费 C.境外消费
D.商业性存在 E.自然人流动
4.跨国公司的基本特征是( )
A.规模庞大 B.实力雄厚 C.实行全球战略
D.公司内部实行一体化 E.经营多样化
5.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 )
A.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B.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
C.转向更系统化的贸易管理制度 D.受到保护的程度不断提高
E.组成货币集团,瓜分世界市场
6.关税的税收主体是( ) A.外国进口商 B.外国出口商 C.本国进口商 D.本国出口商 E.进出口货物 7.从海关通关程序上和对进口价格的实施角度,非关税壁垒有( ) A.专断的海关估价制 B.繁琐的通关手续 C.征收国内税 D.进口最低限价 E.进出口国家垄断 8.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 A.经历了由迅速发展转向缓慢、停滞和回升的过程 B.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低 C.商品结构向高级化、多样化发展 D.贸易集团化趋势加强 E.企业兼并收购成为争夺国外市场的重要手段 9.进口替代贸易型式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有( ) A.阻碍出口的发展,导致国际收支恶化 B.忽视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 C.进口设备过于便宜,容易造成浪费 D.国际收支的顺差过多 E.经济对外依赖性较大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简述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关系的基础和纽带。 2.简述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3.简述影响国际服务贸易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4.简述出口管理的目的。 5.简述普惠制方案中的原产地规则。 6.与关税壁垒比较,非关税壁垒具有哪些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战后地区经济一体化加强的主要原因。 2.试述世界贸易组织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复习题2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是指资本从一国或地区跨越国界向别的国家或地区移动、转移并进行商品生产和金融等服务业方面的投资活动。
2.是一种典型的具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
3.是指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扩大出口的措施。
4.是指某项商品的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为了稳定该项商品价格和保证供销而结的政府间多边协定。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9分)
1.A 2.D 3.A 4.B 5.B 6.C 7.B 8.D 9.C 10.A11.B 12.A 13.A 14.C 15.A 16.A 17.B 18.D 19.C
三、多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9分)
1.ABCD 2.ABC 3.ACDE 4.ABCDE 5.ABCD 6.CD 7.ABCD 8.ACDE 9.ABC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1)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
(2)对外贸易是国际经济“传递”的重要渠道;
(3)对外贸易是各国进行政治斗争、维护经贸权益的重要手段。
2.各国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3.(1)社会生产力;(2)自然条件;(3)各国参加国际服务竞争的比较优势;(4)跨国公司;(5)社会需求结构变化;(6)各国政府政策。
4.(1)建立正常的对外贸易秩序;
(2)履行国际义务;
(3)确保国内市场有正常的供求关系;
(4)取缔或禁止某些商品出口;
(5)保护国际惯例得以遵守。
5.(1)原产地标准分两大类:完全原产的产品和非完全原产的产品。
(2)直接运输规则,受惠产品必须从该受惠国直接运到进口给惠国。
(3)原产地证书,即必须提交普惠制原产地证书格式A或其他证明文件。
6. (1)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2)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能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3)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歧视性。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美国与原苏联在欧洲的对峙迫使西欧联合;
(2)发展中国家维护民族经济权益与发展的需要;
(3)发达国家维护自身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的需要;
(4)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5)经济一体化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需要;
(6)加强集团对外谈判力量的需要。
2.(1)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促进贸易自由化,加速世界贸易增长;
(2)促进国际服务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加速发展;
(3)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的全球化将进一步发展;
(4)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贸易竞争将更激烈;
(5)跨国公司的经营范围将继续扩大。
12年国贸理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国际资本移动
2.商品交易所
3.外汇倾销
4.国际商品协定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9分)
1.专门贸易体系是指以( )作为统计界限。
A.关境 B.国境 C.货物进出口 D.服务进出口
2.对外贸易对( )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它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劳动力、资本和市场。
A.资本主义发展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
C.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D.资本原始积累
3.人力资本说用对人力投资的差异来解释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符合( )的学说。
A.赫克歇尔-俄林原理 B.里昂惕夫之谜
C.比较成本学说 D.劳动熟练说
4.单项因素贸易条件是在( )基础上,考虑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A.收入贸易条件 B.净贸易条件
C.出口量 D.出口额
5.与自由贸易区相比,关税同盟不存在( )的问题。
A.关税 B.贸易偏转 C.利润倒流 D.货物自由流动
6.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现象作出阐释的是较有影响的( )理论。
A.大市场 B.关税同盟
C.综合发展战略 D.协议性国际分工
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资本输出国是英国和( )
A.德国 B.美国 C.意大利 D.日本
8.在国际技术贸易中,技术接受方一般采用( )方式进行技术贸易标的物的作价原则。
A.成本加利润 B.合同 C.契约 D.利润分成
9.公司内部贸易的产品主要是( )
A.中间产品 B.有待于加工和组装的中间产品
C.待售的最终产品 D.高技术产品
10.英国学者巴克莱和卡森提出( )理论。
A.内部化 B.国际生产折衷
C.产品生命周期 D.垄断优势
11.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 )
A.保持贸易顺差 B.保护幼稚工业
C.保护成熟的垄断工业 D.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
12.进口附加税是一种( )
A.特定的临时性措施 B.普遍采用的措施
C.经常性的措施 D.非关税措施
13.进口许可证中的公开一般许可证( )
A.对进口国别或地区没有限制 B.对进口国别或地区有限制
C.指定了进口国别或地区 D.又称为非自动进口许可证
14.进口国在总配额内按国别和地区分配一定的配额,超过该配额便不准进口,这是( )
A.全球配额 B.关税配额
C.国别配额 D.“自动”出口配额
15.出口补贴作为一种鼓励出口的措施就是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 )优惠待遇。
A.在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 B.仅在现金补贴上的
C.仅在财政上 D.仅在退还进口税上的
16.复汇率制是利用汇率的差别达到( )的目的。
A.促进某些商品的出口 B.鼓励某些商品的进口
C.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数量 D.增加产品品种
17.出口加工区与自由贸易区有所不同。自由贸易区( )
A.以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取得工业方面的收益为主
B.以发展转口贸易、取得商业收益为主
C.由海关设置或批准注册
D.不享受关税优惠
18.国民待遇条款一般不适用于( )
A.外国产品所应交纳的国内税捐
B.船舶在港口的待遇
C.商标注册、著作权保护
D.沿海航行权
19.关贸总协定的第八次多边贸易谈判称为( )
A.狄龙回合 B.东京回合
C.乌拉圭回合 D.西雅图回合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9分)
1.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A.萌芽阶段 B.形成阶段 C.发展阶段
D.深化阶段 E.飞速发展阶段
2.常用的几种报刊物价指数是( )
A.纽约道琼斯商品价格指数 B.路透社英国商品价格指数
C.伦敦《金融时报》商品价格指数 D.香港恒生商品价格指数
E.深圳商品价格指数
3.服务贸易依世贸组织的定义,指( )
A.过境交付 B.境内消费 C.境外消费
D.商业性存在 E.自然人流动
4.跨国公司的基本特征是( )
A.规模庞大 B.实力雄厚 C.实行全球战略
D.公司内部实行一体化 E.经营多样化
5.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 )
A.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B.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
C.转向更系统化的贸易管理制度 D.受到保护的程度不断提高
E.组成货币集团,瓜分世界市场
6.关税的税收主体是( ) A.外国进口商 B.外国出口商 C.本国进口商 D.本国出口商 E.进出口货物 7.从海关通关程序上和对进口价格的实施角度,非关税壁垒有( ) A.专断的海关估价制 B.繁琐的通关手续 C.征收国内税 D.进口最低限价 E.进出口国家垄断 8.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 A.经历了由迅速发展转向缓慢、停滞和回升的过程 B.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低 C.商品结构向高级化、多样化发展 D.贸易集团化趋势加强 E.企业兼并收购成为争夺国外市场的重要手段 9.进口替代贸易型式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有( ) A.阻碍出口的发展,导致国际收支恶化 B.忽视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 C.进口设备过于便宜,容易造成浪费 D.国际收支的顺差过多 E.经济对外依赖性较大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简述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关系的基础和纽带。 2.简述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3.简述影响国际服务贸易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4.简述出口管理的目的。 5.简述普惠制方案中的原产地规则。 6.与关税壁垒比较,非关税壁垒具有哪些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战后地区经济一体化加强的主要原因。 2.试述世界贸易组织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复习题2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是指资本从一国或地区跨越国界向别的国家或地区移动、转移并进行商品生产和金融等服务业方面的投资活动。
2.是一种典型的具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
3.是指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扩大出口的措施。
4.是指某项商品的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为了稳定该项商品价格和保证供销而结的政府间多边协定。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9分)
1.A 2.D 3.A 4.B 5.B 6.C 7.B 8.D 9.C 10.A11.B 12.A 13.A 14.C 15.A 16.A 17.B 18.D 19.C
三、多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9分)
1.ABCD 2.ABC 3.ACDE 4.ABCDE 5.ABCD 6.CD 7.ABCD 8.ACDE 9.ABC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1)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
(2)对外贸易是国际经济“传递”的重要渠道;
(3)对外贸易是各国进行政治斗争、维护经贸权益的重要手段。
2.各国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3.(1)社会生产力;(2)自然条件;(3)各国参加国际服务竞争的比较优势;(4)跨国公司;(5)社会需求结构变化;(6)各国政府政策。
4.(1)建立正常的对外贸易秩序;
(2)履行国际义务;
(3)确保国内市场有正常的供求关系;
(4)取缔或禁止某些商品出口;
(5)保护国际惯例得以遵守。
5.(1)原产地标准分两大类:完全原产的产品和非完全原产的产品。
(2)直接运输规则,受惠产品必须从该受惠国直接运到进口给惠国。
(3)原产地证书,即必须提交普惠制原产地证书格式A或其他证明文件。
6. (1)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2)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能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3)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歧视性。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美国与原苏联在欧洲的对峙迫使西欧联合;
(2)发展中国家维护民族经济权益与发展的需要;
(3)发达国家维护自身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的需要;
(4)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5)经济一体化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需要;
(6)加强集团对外谈判力量的需要。
2.(1)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促进贸易自由化,加速世界贸易增长;
(2)促进国际服务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加速发展;
(3)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的全球化将进一步发展;
(4)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贸易竞争将更激烈;
(5)跨国公司的经营范围将继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