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孔得婷
出生年:1986年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山东省曲阜市
学校:甘肃政法学院
学位:硕士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通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西路6号
邮政编码:730070
电话号码:[1**********]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浅谈犯罪心理测试中的心理访谈技术
孔得婷 甘肃政法学院 公安分院,甘肃 兰州1
摘要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依据人心理活动及其与生理活动之间关系,通过言语刺激使被测人的生理指标发生变化,同时运用相关仪器将这种变化记录下来,从而判断被测人与案件的关系。主要包括六大阶段,其中心理访谈贯穿其中,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成功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使心理访谈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了解心理访谈的心理学依据,了解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中不同阶段谈话的要求、步骤、内容、目的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心理访谈;测前谈话;测中谈话;测后谈话
心理测试一词源于英文Polygraph。“Polygraph”,本意是“多道生理心理描记器”或“多道心理生物记录仪”,简译为“心理测试仪”,是心理测试技术实施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心理测试技术在犯罪案件侦查审理中的应用,专业测试人员对案件进行动态分析后编制相应题目,依题目向被测人进行提问,对被测人形成心理刺激,唤醒被测人与案件相关的心理痕迹,同时用心理测试仪记录其情绪、思维、意志等生理反应,据此分析判断被测人与案件的关系,帮助侦查人员甄别犯罪嫌疑人、知情人和无辜者。
心理访谈技术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使用中有着重要作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使用过程可分为六大阶段,分别是犯罪心理动态分析阶段、认知综合测试法编题阶段、测前访谈阶段、实测操作与同步观察评图阶段、测后综合评判分析阶段、测后谈话与讯问阶段。其中有两阶段明显涉及心理访谈技术,一是在仪器测试之前所进行的测前访谈,这将会为测试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二是测后谈话与讯问阶段,合理利用该阶段心理访谈技术的可顺利突破作案人的心理防线,有助于案件的顺利侦破。另外,在实测操作与同步观察评图阶段也暗含心理访谈技术,在这个阶段使用心理访谈技术可适当调整被测人心理及生理状态,有利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顺利进行。根据心理访谈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中所处的不同阶段,可以分为测前谈话、测中谈话、测后谈话。
一、心理访谈的心理学依据
心理访谈是在一系列心理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心理访谈使被测人的心理状态以及生理指标达到测试的要求,以实现测试的目的。以下列举几种在谈话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心理学现象。
共情,也称为移情,主测人从被测人的内心出发,设身处地的体验被测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在与被测人交流过程中,通过言语进入被测人的精神世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理解被测人的内心世界,引导被测人同主测人员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使被测人对案件实现更加正确客观的认识。主测人员切忌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侦查员,站在被测人的对立面,应当充分理解并分担被测人的心理负荷,让被测人对自己产生一定程度的信任感。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晕轮效应是指对人的某一品质或物品的某一特性有不良印象,会使人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产生较低的评价。在进行心理测前访谈时,主测人员不能对被测人员产生不良影响,应友善和蔼地做他的聆听者,给被测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避免被测人对主测人产生主观的不良印象而影响测试。 1作者简介:孔得婷(1986-),女,山东曲阜人,甘肃政法学院在读研究生,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专业方向。
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应”。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它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积极作用表现为:对于具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某类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时,不用探索信息,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结论。消极作用表现为:通过被给与的有限材料,容易做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使人在认知过程中忽视个体差异,造成知觉上的错误,妨碍其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主测人员不能依据被测人原有社会角色或行为给予社会的印象,以及前期调查所提供的资料,来判定被测人与案件的关系或被测人的品质品格,应当首先将被测人定位为无辜的普通公民。同时也要试图消除被测人对警察、检察官、法官的刻板印象,缓解被测人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以便获得被测人的正确配合与其进行深入的交流。
首因效应,是人在第一次交往时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它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留下了深刻印象,并通过这种“第一印象”对以后的认知产生了影响。与比之后得到的信息相比,第一印象对事物印象所产生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故主测人员在第一次与被测人见面时,应坚决避免给被测人留下随便、不专业的感觉,更不要让被测人对测试或主测人产生反感,主测人员的言谈举止、衣服着装,一定要得体大方。同时在测试之前充分了解被测人员的基本情况,会更有利于谈话的顺利进行。
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即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应该知道自己心中所想。主测人员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被测人,不能主观判定被测人,自己没想到的问题,被测人未必没想到。更加不要因为自己的主观认知,就用强刺激词汇来刺激对方,这样会使被测人产生强烈的反感,使测试事倍功半。
暗示是人们通过交往中的语言、手势、表情、行动或某种符号,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发出一定的信息,使他人接受自己所示意的观点、意见从而作出对应的活动。在一般情况下,暗示者是主动的、自觉的,受暗示者是被动的、相对接受的。所以主测人员在测前谈话时,要用良好、含蓄、友好的暗示,使被测试人情绪稳定,特别是被试者为女性、被试者在疲劳时。另外主测人员在测试时不要与他人交头接耳或做些额外动作,防止对被试人产生不良暗示。
自我防御机制是心理学的名词之一。它是指个体在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恢复心理平衡的一种适应性倾向。被测人会使用这种自我防御机制缓解自身的焦虑和紧张,主测人在谈话中可利用这种心理现象,使被测人达到心理的平衡和稳定,从而达到测试要求。
二、测前谈话和测中谈话
测中谈话是测前谈话的一个延续,在所有的测试中,测前谈话是必须进行的,但测中谈话一般视情况而定,根据不同的案件以及被测人情况,测中谈话可酌情进行,如被测人生理、心理状况均稳定时,测中谈话可省略。测前谈话和测中谈话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有相同的目的、相似的步骤等。
(一)测前谈话和测中谈话的目的
1、在短时间内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通过谈话营造良好的气氛,消除被测人的焦虑、紧张和恐惧心理,避免对峙、激烈争执等情况出现,被测人心理状态平和稳定才有利于测试的顺利进行,有效的心理访谈是测试成功的一半。
2、消除无辜者的紧张情绪。在测试过程中,有多种情况会引起被测人的紧张恐惧。如胆小怕事的人因害怕被错定;受各种不良传闻的影响,被测人害怕自己受到虐待;因为极少
与司法机关打交道,不了解司法机关的工作程序和手段,缺乏必要的信息输入而感到紧张和害怕。故主测人要对测试进行必要的说明,对被测人的情绪进行适当的安抚,缓解其紧张恐惧,使其心理状态、生理指标平稳。另外有些被测人害怕自己以前与本案无关的违法行为被查出来,所以测前谈话必须将与本案无关的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分离出去以确保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和客观性。
3、了解被测人的心理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更有利于主测人引导被测人心理状态平稳自然。了解心理背景,如被测人已经被拘留的情况下,要给予特殊抚慰;了解每个被测人的社会背景,增加共同语言,有利于主测人和被测人之间的沟通;了解每个人的文化背景,有助于主测人了解被测人的智力能力,判断其反应时,以调节测试过程中的读题速度。
4、让每个被测人都重视测试。主测人要向被测人表明测试的重要性,将被测人的有意注意调动起来。通过心理访谈使每一个被测人都能认真对待测试,积极配合,从而达到理想的测试效果。
5、帮助被测人简单认知案件。在谈话中简单介绍案件,这对于无辜者来说没什么反映,因为心理没有真实的特殊痕迹。但对于作案人来说,帮助被测人简单认知案件其实就是在帮助他重新经历一次作案过程,重现了作案时产生的心理痕迹。
6、确认被测人的身心状态。影响测试结果准确性的身心条件主要有:被测者的体能状况(营养状况、睡眠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被测者是否有精神疾病;被测者的智力水平;被测者测前的服药情况(抑制神经类药物);被测人是否有酒瘾、烟瘾、毒瘾。
(二)测前谈话和测中谈话的一般步骤
告知被测人被调查的原因;简单谈及案情;明确所问的案件;简单讲述测试的科学性;缓解被测人的压力;了解被测人的身心状态;说明测试对被测人的要求。测前谈话基本按照该步骤进行,测中谈话则根据被测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侧重和删减。
(三)测前心理访谈要点
相对于测中谈话,测前谈话具有更重要的地位,也更加复杂,合理有效的测前谈话会使测中谈话更加简单,故测前谈话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拉近心理距离,达到相互认同。
测试前通过资料介绍了解或在谈话过程中判断被测人的气质类型。对于粘液质的人,主测人谈话时要安静、稳重、谨慎一些,有条理地跟被测人讲清楚;对于多血质的人要放慢说话节奏,不能把话题的范围放的太大,防止他注意力的转移;对于胆汁质的人,因其情感体验深刻而稳定,易受感动,心境变化快,易对其使用激将法;对于抑郁质的人来说,其本身不善交际,感受性较高,所以主测人员最好跟他采取谈心的方式,和风细雨地进行谈话。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被测人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拉近双方心理距离,达到相互认同以有助于测试过程的开展。
2、法律上给被测人清晰说明,避免其紧张、对立情绪。
主测人员首先用法律语言讲清楚此次测试是合法的,是配合侦查部门对案件进行再调查。前期的侦查,可能引起了无辜者的反感,主测人要进行相应的安抚,在测前访谈时消除无辜者的对立情绪,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测试来还其清白。
3、事先准备访谈提纲,方便处理被测人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使测试顺利进行。
4、测试标准指导语。测试标准指导语的要点:今天做这个事情是什么原因,这个测试叫什么,其简单原理是什么;用通俗简洁的语言要求被试者如何配合,应该怎么做,来使无辜者放松下来;需要被测人同意,履行正常的心理测试办案手续。
三、测后谈话
测后谈话与测前谈话和测后谈话有很大的不同,是在测试得出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为了辅助后期侦查人员的审讯所进行的谈话,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审讯,要遵循被测人的心理变化,针对不同类型涉案人(无辜者和案件相关人员)要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进行不同内容、目的的谈话。
首先,针对无辜者的谈话要充分表现出对他的尊重。测试人员要对他们在测试中的配合表示感谢,一定程度上安抚无辜者,让其安心。无辜者配合测试工作是对测试人员的支持和帮助,若他们拒绝配合测试,那么测试是无法得出客观完整的结论,所以测试人员要对无辜者表示感谢。
其次,在与经测试鉴定为与案件相关的被测人谈话时,要采用更多的谈话技巧,充分了解被测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在审讯心理学中,案件相关人员被确认之后,心理变化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对抗相持阶段,被测人被认定为涉案嫌疑人之后,并不会立即供述,即使在讯问人员与其谈话之后还是申明自己与案件无关。第二是动摇反复、试探摸底阶段。被测人仍然抱有侥幸心理,对讯问人员进行试探,希望讯问人员并没有掌握足够的证据。第三是局部供述阶段,该阶段被测人会进行自我思想斗争,被测人开始交代部分案件相关问题的同时,又会出现供述反复的情况。第四是彻底供述阶段,该阶段嫌疑人的真诚度相对较高,将案件过程基本供述清楚。对认定人员的谈话要除了遵循以上四个阶段之外,还要对其进行动机抚慰和感情升华。动机抚慰是指尽量将作案人的作案动机合理化,从作案人的角度分析案件发生的必然性,适当转移作案人的责任,减少作案人的心理压力;感情升华是指一定程度上提高作案人的情感,将其所做事件崇高化、大众化以缓解作案人的心理压力。测后谈话中兼顾这两点有助于促使作案人进行完整有效的供述。
四、心理访谈过程中主测人的注意事项
从主测人的角度分析,谈话过程中主测人应注意的事项,总结如下:
(一)主测人员要了解把握自己的情绪状态,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整个测试过程。
(二)主测人员在没有大量实战经历时,要事先制作一些心理访谈的提纲,使用与被测人同等水平的语言,保证被测人可以听懂。
(三)主测人员要在心理访谈进程中掌握谈话的主动权。谈话过程中,主测人员一定要控制住谈话节奏,对所谈话题收放自如,让谈话始终按照主测人的意愿进行,同时要及时察觉被测人的心理波动,并进行正确的干预,使被测人心理状态稳定平和。
(四)主测人员要镇静且友善,避免发生摩擦和产生敌对情绪。如果所有的测试过程(包括审讯在内),办案人员都能心平气和、镇静友善、在非敌对状态下进行,所获得的供述才是最真实的。
(五)不论案件已发生了多长时间,主测人员都要了解案情的客观真实情况,这样谈话才能更加自如的进行,并有利于测试中其他阶段的实施。
(六)主测人员要随时注意观察被测人的面部表情、言语表情、体态表情,并且及时做好记录。面部表情主要看被测人眼睛的三角区、口腔鼻子的三角区以及颧骨侧面部分的脸色。言语表情是指通过言语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来表达情绪情感,有的被测人语调低沉、缓慢、高低差别不大表示悲哀情绪;有的被测人语调高昂、快速、高低差别较大表示喜悦情绪。体态表情是谈话期间被测人肢体的特殊或规律性动作,如问到敏感问题时的坐立不安、手指扣动、腿部抖动等等。所有这些外部表情的变化,测试人员都要在不引起被测人注意的情况下及时记录下来。
(七)被测人之间是有差异的,主测人要注意对不同气质类型、不同阶层的被测人采取相应的沟通技巧和影响方式。对不同阶层的作案人,主测人员要站在他们角度,对其行为活
动予以理解,并表示出该行为可能合情、合理但不合法的态度,从而在心灵上进行抚慰,用平和的言语与对方进行内心的交流,以拉近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
参考文献:
[1]武伯欣.中国心理测试技术——实践与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305~307.
[2]刘猜.犯罪心理测试对象状态分析[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3]王秋峰.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中的测前谈话技术[J].科教文汇,2008(中旬刊).
Psychological interview technology of criminal psychological test
Kong de ting
(Gansu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nstitute,Lanzhou Gansu China 730070)
Abstract: Criminal psychological test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rough speech stimulation. Physiological indexes were measured at the same time changes, related to the use of the instrument will this change is recorded, so as tojudge the relationship were measured with the case. Mainly includes six stages,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interview through it, 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criminal psychological test technology, to make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iew to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psychological basi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iew,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criminal psychological test technology in conversation, steps, contents, requirements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Key words: The testing technology of criminal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interview Conversation before test In the measurement of conversation after the conversation
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孔得婷
出生年:1986年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山东省曲阜市
学校:甘肃政法学院
学位:硕士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通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西路6号
邮政编码:730070
电话号码:[1**********]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浅谈犯罪心理测试中的心理访谈技术
孔得婷 甘肃政法学院 公安分院,甘肃 兰州1
摘要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依据人心理活动及其与生理活动之间关系,通过言语刺激使被测人的生理指标发生变化,同时运用相关仪器将这种变化记录下来,从而判断被测人与案件的关系。主要包括六大阶段,其中心理访谈贯穿其中,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成功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使心理访谈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了解心理访谈的心理学依据,了解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中不同阶段谈话的要求、步骤、内容、目的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心理访谈;测前谈话;测中谈话;测后谈话
心理测试一词源于英文Polygraph。“Polygraph”,本意是“多道生理心理描记器”或“多道心理生物记录仪”,简译为“心理测试仪”,是心理测试技术实施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心理测试技术在犯罪案件侦查审理中的应用,专业测试人员对案件进行动态分析后编制相应题目,依题目向被测人进行提问,对被测人形成心理刺激,唤醒被测人与案件相关的心理痕迹,同时用心理测试仪记录其情绪、思维、意志等生理反应,据此分析判断被测人与案件的关系,帮助侦查人员甄别犯罪嫌疑人、知情人和无辜者。
心理访谈技术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使用中有着重要作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使用过程可分为六大阶段,分别是犯罪心理动态分析阶段、认知综合测试法编题阶段、测前访谈阶段、实测操作与同步观察评图阶段、测后综合评判分析阶段、测后谈话与讯问阶段。其中有两阶段明显涉及心理访谈技术,一是在仪器测试之前所进行的测前访谈,这将会为测试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二是测后谈话与讯问阶段,合理利用该阶段心理访谈技术的可顺利突破作案人的心理防线,有助于案件的顺利侦破。另外,在实测操作与同步观察评图阶段也暗含心理访谈技术,在这个阶段使用心理访谈技术可适当调整被测人心理及生理状态,有利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顺利进行。根据心理访谈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中所处的不同阶段,可以分为测前谈话、测中谈话、测后谈话。
一、心理访谈的心理学依据
心理访谈是在一系列心理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心理访谈使被测人的心理状态以及生理指标达到测试的要求,以实现测试的目的。以下列举几种在谈话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心理学现象。
共情,也称为移情,主测人从被测人的内心出发,设身处地的体验被测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在与被测人交流过程中,通过言语进入被测人的精神世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理解被测人的内心世界,引导被测人同主测人员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使被测人对案件实现更加正确客观的认识。主测人员切忌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侦查员,站在被测人的对立面,应当充分理解并分担被测人的心理负荷,让被测人对自己产生一定程度的信任感。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晕轮效应是指对人的某一品质或物品的某一特性有不良印象,会使人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产生较低的评价。在进行心理测前访谈时,主测人员不能对被测人员产生不良影响,应友善和蔼地做他的聆听者,给被测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避免被测人对主测人产生主观的不良印象而影响测试。 1作者简介:孔得婷(1986-),女,山东曲阜人,甘肃政法学院在读研究生,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专业方向。
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应”。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它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积极作用表现为:对于具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某类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时,不用探索信息,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结论。消极作用表现为:通过被给与的有限材料,容易做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使人在认知过程中忽视个体差异,造成知觉上的错误,妨碍其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主测人员不能依据被测人原有社会角色或行为给予社会的印象,以及前期调查所提供的资料,来判定被测人与案件的关系或被测人的品质品格,应当首先将被测人定位为无辜的普通公民。同时也要试图消除被测人对警察、检察官、法官的刻板印象,缓解被测人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以便获得被测人的正确配合与其进行深入的交流。
首因效应,是人在第一次交往时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它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留下了深刻印象,并通过这种“第一印象”对以后的认知产生了影响。与比之后得到的信息相比,第一印象对事物印象所产生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故主测人员在第一次与被测人见面时,应坚决避免给被测人留下随便、不专业的感觉,更不要让被测人对测试或主测人产生反感,主测人员的言谈举止、衣服着装,一定要得体大方。同时在测试之前充分了解被测人员的基本情况,会更有利于谈话的顺利进行。
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即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应该知道自己心中所想。主测人员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被测人,不能主观判定被测人,自己没想到的问题,被测人未必没想到。更加不要因为自己的主观认知,就用强刺激词汇来刺激对方,这样会使被测人产生强烈的反感,使测试事倍功半。
暗示是人们通过交往中的语言、手势、表情、行动或某种符号,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发出一定的信息,使他人接受自己所示意的观点、意见从而作出对应的活动。在一般情况下,暗示者是主动的、自觉的,受暗示者是被动的、相对接受的。所以主测人员在测前谈话时,要用良好、含蓄、友好的暗示,使被测试人情绪稳定,特别是被试者为女性、被试者在疲劳时。另外主测人员在测试时不要与他人交头接耳或做些额外动作,防止对被试人产生不良暗示。
自我防御机制是心理学的名词之一。它是指个体在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恢复心理平衡的一种适应性倾向。被测人会使用这种自我防御机制缓解自身的焦虑和紧张,主测人在谈话中可利用这种心理现象,使被测人达到心理的平衡和稳定,从而达到测试要求。
二、测前谈话和测中谈话
测中谈话是测前谈话的一个延续,在所有的测试中,测前谈话是必须进行的,但测中谈话一般视情况而定,根据不同的案件以及被测人情况,测中谈话可酌情进行,如被测人生理、心理状况均稳定时,测中谈话可省略。测前谈话和测中谈话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有相同的目的、相似的步骤等。
(一)测前谈话和测中谈话的目的
1、在短时间内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通过谈话营造良好的气氛,消除被测人的焦虑、紧张和恐惧心理,避免对峙、激烈争执等情况出现,被测人心理状态平和稳定才有利于测试的顺利进行,有效的心理访谈是测试成功的一半。
2、消除无辜者的紧张情绪。在测试过程中,有多种情况会引起被测人的紧张恐惧。如胆小怕事的人因害怕被错定;受各种不良传闻的影响,被测人害怕自己受到虐待;因为极少
与司法机关打交道,不了解司法机关的工作程序和手段,缺乏必要的信息输入而感到紧张和害怕。故主测人要对测试进行必要的说明,对被测人的情绪进行适当的安抚,缓解其紧张恐惧,使其心理状态、生理指标平稳。另外有些被测人害怕自己以前与本案无关的违法行为被查出来,所以测前谈话必须将与本案无关的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分离出去以确保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和客观性。
3、了解被测人的心理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更有利于主测人引导被测人心理状态平稳自然。了解心理背景,如被测人已经被拘留的情况下,要给予特殊抚慰;了解每个被测人的社会背景,增加共同语言,有利于主测人和被测人之间的沟通;了解每个人的文化背景,有助于主测人了解被测人的智力能力,判断其反应时,以调节测试过程中的读题速度。
4、让每个被测人都重视测试。主测人要向被测人表明测试的重要性,将被测人的有意注意调动起来。通过心理访谈使每一个被测人都能认真对待测试,积极配合,从而达到理想的测试效果。
5、帮助被测人简单认知案件。在谈话中简单介绍案件,这对于无辜者来说没什么反映,因为心理没有真实的特殊痕迹。但对于作案人来说,帮助被测人简单认知案件其实就是在帮助他重新经历一次作案过程,重现了作案时产生的心理痕迹。
6、确认被测人的身心状态。影响测试结果准确性的身心条件主要有:被测者的体能状况(营养状况、睡眠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被测者是否有精神疾病;被测者的智力水平;被测者测前的服药情况(抑制神经类药物);被测人是否有酒瘾、烟瘾、毒瘾。
(二)测前谈话和测中谈话的一般步骤
告知被测人被调查的原因;简单谈及案情;明确所问的案件;简单讲述测试的科学性;缓解被测人的压力;了解被测人的身心状态;说明测试对被测人的要求。测前谈话基本按照该步骤进行,测中谈话则根据被测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侧重和删减。
(三)测前心理访谈要点
相对于测中谈话,测前谈话具有更重要的地位,也更加复杂,合理有效的测前谈话会使测中谈话更加简单,故测前谈话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拉近心理距离,达到相互认同。
测试前通过资料介绍了解或在谈话过程中判断被测人的气质类型。对于粘液质的人,主测人谈话时要安静、稳重、谨慎一些,有条理地跟被测人讲清楚;对于多血质的人要放慢说话节奏,不能把话题的范围放的太大,防止他注意力的转移;对于胆汁质的人,因其情感体验深刻而稳定,易受感动,心境变化快,易对其使用激将法;对于抑郁质的人来说,其本身不善交际,感受性较高,所以主测人员最好跟他采取谈心的方式,和风细雨地进行谈话。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被测人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拉近双方心理距离,达到相互认同以有助于测试过程的开展。
2、法律上给被测人清晰说明,避免其紧张、对立情绪。
主测人员首先用法律语言讲清楚此次测试是合法的,是配合侦查部门对案件进行再调查。前期的侦查,可能引起了无辜者的反感,主测人要进行相应的安抚,在测前访谈时消除无辜者的对立情绪,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测试来还其清白。
3、事先准备访谈提纲,方便处理被测人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使测试顺利进行。
4、测试标准指导语。测试标准指导语的要点:今天做这个事情是什么原因,这个测试叫什么,其简单原理是什么;用通俗简洁的语言要求被试者如何配合,应该怎么做,来使无辜者放松下来;需要被测人同意,履行正常的心理测试办案手续。
三、测后谈话
测后谈话与测前谈话和测后谈话有很大的不同,是在测试得出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为了辅助后期侦查人员的审讯所进行的谈话,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审讯,要遵循被测人的心理变化,针对不同类型涉案人(无辜者和案件相关人员)要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进行不同内容、目的的谈话。
首先,针对无辜者的谈话要充分表现出对他的尊重。测试人员要对他们在测试中的配合表示感谢,一定程度上安抚无辜者,让其安心。无辜者配合测试工作是对测试人员的支持和帮助,若他们拒绝配合测试,那么测试是无法得出客观完整的结论,所以测试人员要对无辜者表示感谢。
其次,在与经测试鉴定为与案件相关的被测人谈话时,要采用更多的谈话技巧,充分了解被测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在审讯心理学中,案件相关人员被确认之后,心理变化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对抗相持阶段,被测人被认定为涉案嫌疑人之后,并不会立即供述,即使在讯问人员与其谈话之后还是申明自己与案件无关。第二是动摇反复、试探摸底阶段。被测人仍然抱有侥幸心理,对讯问人员进行试探,希望讯问人员并没有掌握足够的证据。第三是局部供述阶段,该阶段被测人会进行自我思想斗争,被测人开始交代部分案件相关问题的同时,又会出现供述反复的情况。第四是彻底供述阶段,该阶段嫌疑人的真诚度相对较高,将案件过程基本供述清楚。对认定人员的谈话要除了遵循以上四个阶段之外,还要对其进行动机抚慰和感情升华。动机抚慰是指尽量将作案人的作案动机合理化,从作案人的角度分析案件发生的必然性,适当转移作案人的责任,减少作案人的心理压力;感情升华是指一定程度上提高作案人的情感,将其所做事件崇高化、大众化以缓解作案人的心理压力。测后谈话中兼顾这两点有助于促使作案人进行完整有效的供述。
四、心理访谈过程中主测人的注意事项
从主测人的角度分析,谈话过程中主测人应注意的事项,总结如下:
(一)主测人员要了解把握自己的情绪状态,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整个测试过程。
(二)主测人员在没有大量实战经历时,要事先制作一些心理访谈的提纲,使用与被测人同等水平的语言,保证被测人可以听懂。
(三)主测人员要在心理访谈进程中掌握谈话的主动权。谈话过程中,主测人员一定要控制住谈话节奏,对所谈话题收放自如,让谈话始终按照主测人的意愿进行,同时要及时察觉被测人的心理波动,并进行正确的干预,使被测人心理状态稳定平和。
(四)主测人员要镇静且友善,避免发生摩擦和产生敌对情绪。如果所有的测试过程(包括审讯在内),办案人员都能心平气和、镇静友善、在非敌对状态下进行,所获得的供述才是最真实的。
(五)不论案件已发生了多长时间,主测人员都要了解案情的客观真实情况,这样谈话才能更加自如的进行,并有利于测试中其他阶段的实施。
(六)主测人员要随时注意观察被测人的面部表情、言语表情、体态表情,并且及时做好记录。面部表情主要看被测人眼睛的三角区、口腔鼻子的三角区以及颧骨侧面部分的脸色。言语表情是指通过言语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来表达情绪情感,有的被测人语调低沉、缓慢、高低差别不大表示悲哀情绪;有的被测人语调高昂、快速、高低差别较大表示喜悦情绪。体态表情是谈话期间被测人肢体的特殊或规律性动作,如问到敏感问题时的坐立不安、手指扣动、腿部抖动等等。所有这些外部表情的变化,测试人员都要在不引起被测人注意的情况下及时记录下来。
(七)被测人之间是有差异的,主测人要注意对不同气质类型、不同阶层的被测人采取相应的沟通技巧和影响方式。对不同阶层的作案人,主测人员要站在他们角度,对其行为活
动予以理解,并表示出该行为可能合情、合理但不合法的态度,从而在心灵上进行抚慰,用平和的言语与对方进行内心的交流,以拉近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
参考文献:
[1]武伯欣.中国心理测试技术——实践与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305~307.
[2]刘猜.犯罪心理测试对象状态分析[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3]王秋峰.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中的测前谈话技术[J].科教文汇,2008(中旬刊).
Psychological interview technology of criminal psychological test
Kong de ting
(Gansu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nstitute,Lanzhou Gansu China 730070)
Abstract: Criminal psychological test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rough speech stimulation. Physiological indexes were measured at the same time changes, related to the use of the instrument will this change is recorded, so as tojudge the relationship were measured with the case. Mainly includes six stages,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interview through it, 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criminal psychological test technology, to make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iew to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psychological basi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iew,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criminal psychological test technology in conversation, steps, contents, requirements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Key words: The testing technology of criminal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interview Conversation before test In the measurement of conversation after the conver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