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骊得珠,切中肯綮
作文辅导
0223 16:31 ::
探骊得珠,切中肯綮
——谈应试文的最佳切题角度
本次月考作文阅卷过程中突出的感受是,写作比拼的是机智。同样写
“热”,大多数叙写在炎热天气下发生的事,或写奥运热、救灾热、中国热,或写亲情让自己心头一热,而当少部分将“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写的作文呈现时,即使技巧或语言尚显稚嫩,但此类作文已明显较之前面的“大路货”高出一个档次。因此,角度决定分数!一个精巧的构思,往往能掩盖语言的粗劣、形式的粗糙。
那怎样才能选准应试文的最佳切题角度呢?
首先要吃准、吃透题意。应试文写作,稳中求新,审准题意是前提。
2003年的高考爆出一条新闻:南京金陵中学费滢滢的作文仅得25分。如果是默默无闻者也就罢了,偏偏她获得过“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的头奖,出版过散文集《经常走神的女孩》,父亲又是位文学评论家,于是事情就变大了。读了费滢滢写的考场作文,有人认为她“跃上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是一篇优秀的作文”;而有人则认为“所议论的角度并不符合作文题目的要求”,“违背了„竞赛规则‟”。费文的标题是《人情与季节》,共有四段:端午、元宵、重阳和冬至。为了便于说明问题,这里抄录其中“重阳”一段:看过一个挺感人的故事,一个母亲病了,女儿到医院探望她,在路上想起今天是重阳,于是买了糕,糕也有登高之意,是避免灾病,是吉利的象征。后来母亲病好了,那碟糕也就一直放在那儿,没舍得吃。其实这是件小事,但里面的感情却令人动容,这样的感情也使节日的意义更加突出,让我们知道,节日的形式其实是浓厚感情积累的结果,人们的真心祈愿,是节日的全部内容。
这段文字所揭示的是节日与情感的关系:节日是情感的载体,而情感又使节日变得更美好。这与高考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显然对不上号:首先,文中没有涉及“对事物的认知”的内容;其次,虽讲到了“感情”,也不含“亲疏”之意。这段文字的要旨可概括为:美好的亲情增添了节日的意义。而文章的其他三段讲的也是“人因为感情的淡漠而忽视了节日”,这样就远离了规定的话题,由于存在着这一致命的失误,阅卷老师判其低分并非苛严。
其次,要揣测命题意图,由表及里,探究深层义。
不少作文题往往富有隐喻义、象征义,在构思阶段不能浅尝辄止,停留表层语义,而应穷究深义,具体手段有:虚题实作,实题虚作,大题小作。比如《你听,多美》,大部分学生选择的写作对象是鸟鸣声、音乐声、师长的谆谆教诲等,而有学生避“实”就“虚”,选择艺术作品中的某些图景所幻化的听觉感受,如“清泉石上流”、“月落乌啼”、“夜半钟声”等。就此构思,显
然较之一般“写实”类作文要高出一筹。再如以“窗”为话题,可以化大为小:写透过博客之窗,感受沸腾社会与精彩人生;还可以化实为虚,如下文:
窗外人生
王呈伟
窗子里的人喜欢往窗外看,看外面的景物随四时而变化,看春天花开,看冬日雪落,看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看雨飘落,路上的行人在夏雨中匆匆走过……
人确实需要向外看的勇气,不能囿于一室之中,泯灭突破藩篱的渴望。人在屋里憋闷得久了,倦了,懈怠了,视角就凝固了:这不是体力上的疲惫,而是心智上的衰竭。这时就需要窗子里的人走到窗前,适时放飞一下郁闷的心情,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思想就不会霉掉,人只有在天地间才会多些悟的灵感和做的创意,从容澹定之中,情感才能归于平和,真知方可还原朴素。生活在高楼大厦中被钢筋水泥日益挤压的人群不应只是伏案工作这一种姿势,人的生命也不应只有勤奋这一种底色,人的视野更不该只有室内这一种视角!什么时候能表现出那临窗极目的舒昂,这不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
唐人的窗外别有一番天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门窗俱开的气势也只有唐人做得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凭高远望,极目江河湖泊,才能看懂化外之境,天地间凝结的浩然之气尽被唐人望收眼底,一览无余。这不仅仅是一个视角的诗化,一种眼光的睿智,更是一种胸襟的开放,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缩影。那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价值观,传承为史书中的一脉奇香,引领后来人书写自己的人生。唐人的诗性内含风骨,高蹈得让那些只会追逐利益的后人满面含羞。
宋人的天地似乎是小了些,‚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天空从方塘中赏鉴;‚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情感交流也要隔着墙。已然没有了穿行天地间的大气,仅剩下移花接木的才气,收回可极八表的目光,定格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偷闲。从此,大宋庭院的天空悬挂上一颗颗多感的心,从‚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与自信,演变成‚倚门回首‛的秀气与精致,目光不再远行,直把雕塑雕成了饰物,放在手中把玩,舒缓自己难以排解的感时伤情。即便宋人有将山水缩龙成寸的智慧,可这窗外庭院的视角也是狭隘多了。
清人是背着一肩负担看窗外的,平添了许多无奈,把凭窗的浩叹写进小说,借形象的虚拟隐晦地传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冷眼旁观。蒲松龄的聊斋算是打开了一个与普通人对话的轩窗,让山野之人进来,让渔夫樵子进来,让他们身上的清新之气驱散狭小空间封闭了太久的腐气,晦气,浊气……可这种胸襟只体现在落第举子的身上是有清一代学子的悲哀。曹雪芹来得率性,径直走到外面,从广阔的天地反观自己的书斋,悟通了人世间的百态人生,‚世事洞明皆学问‛——他饿着肚子依然能行走在大天大地里,用历经风雨饱润沧桑的笔触写出了惊世骇俗的文字,这是行走在天地间高傲的灵魂,是真正的读书人最后的尊严。在这本可窥一个王朝背影的大书中,让人看到了从兴盛到末路的历史,他开的是封建社会的天窗,容尽了世间的沧海桑田、风花雪月。
凭着这一扇扇历史中的大窗,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史册的书香中向我们走来,用生命奏出金石般的声响扣开我们日益禁闭的心扉。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埋头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窗下囚
徒,要从窗内的局促中走出来,任目游万仞,让思想远行。 (转自《读者》2007年第14期)
第三,构思阶段要反复斟酌,尽力发散,快速聚焦。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发展等级”,其中包含了以下四点:①深刻;②丰富;③有文采;④有创新。《考试说明》对于“有创新”的具体要求是:“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
征。”这就是说,从立意到表达,都要力求创新,写出个性。作文的立意要在正确的基础上,追求新颖、高远、深刻。古人云:“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元·陈铎曾《文说》)第一次、第二次想到的立意都不可用,要花一番的功夫,力避老生常谈,人云亦云,这样刻意求新,求深,才能
使文章引人入胜。
在构思阶段要舍得花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构思过程可以“先放后收”:运用“头脑风暴法”,在白纸上快速写下自己看到题目后所想到的某词、某句、某人、某事、某景;而后进行筛选,排除大众化的材料,避熟就生,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个性角度,从而进入到文章的具体谋篇阶段。
第四,要用思想写作。作文中仅有“情”,未免失之浅显,唯有“情”“理”结合,才能赢得青睐。记住:用思想写出的文字是美丽的!
魂兮归来
2005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没有核的果实无法在自然界生存,没有米粒的稻穗总是扬着无知的头颅。那么失却了魂魄的人呢?
在这个传媒众声喧哗的年代,在这个文化、伪文化鱼目混珠的年代,我们是否已被繁花迷了眼,丢了心?
康德有云:常有二理,在手心焉;敬而畏之,与日更新;上则为星辰,下则为德性。但是在今天,当我们只会坐在草地上,四十五度仰望空中生长的朵朵浮云时(郭敬明),谁还能理解昔日哲人心中的敬畏之情?当‚简单‛的《老鼠爱大米》唱红大江南北时,谁还会重拾‚青青子矜(衿),悠悠我心‛那般泛黄的感动?
当下的文化生活常流于简单、幼稚。无可否认,青春文学确实能带来梦幻般的感动,通俗歌曲也不失为茶余饭后的消遣,但倘若这一切成为文化的主流,当一个人沉浸于其中难以自拔时,很难想象他能直面现实,让心智与身体共同成长。
当下文化生活的另一股暗流便是平庸、浮躁的喧嚣。每天,大量的娱乐新闻让人们津津有味地咀嚼名星的绯闻琐事,各类‚速读名著‛‚小故事里的大智慧‛常驻畅销书列。以至于有人不无忧心地说,当绿蒂主动投怀送抱时,维特还有什么烦恼?
一个人可以忍受物质生活的贫困,却不能不追求精神生活的高贵。类似的文化快餐除了提供暂时的声色之娱,还有什么能留驻心田,在心湖里回荡几许波纹的呢?
个体的精神文化缺失令人遗憾,但当其成为整体性的精神信仰缺席便是可悲甚至是可怕的情形了。
中国旧有的三纲五常已被破除,新生的文化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我们,是否也成为了迷惘的一代?
魂兮,归来。
所幸的是,人文精神并未完全流失。当年轻志愿者马骅在梅里雪山间失去生命时,便将诗人的理想主义带到了那里,成为了插在精神雪峰上的标杆。当昆曲在大学校园引起轰动时,不由让人相信,传统文化经典对于麦当劳下长大的年轻人们仍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
一个人仅仅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拥有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 对于青少年而言,精神之魂也许并不在远处,而在被重重伪文化掩盖的内心深处。
【评点】“魂兮归来”,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唤,深切的呼唤!以自己洞察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批判泛滥的“商品文化”对人们的冲击和侵蚀,对青少年一代的影响和危害。这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层次。文章的层次分明,逻辑。首先,提出疑惑:在这“商品文化”市场中,我们“是否已被繁花迷了眼,丢了心”?接着,阐述在“商品文化”市场里,人们失去的是优秀传统的思想和文化;次之,阐明这种“商品文化”的影响和危害:阻碍心智健康成长,甚至是扭曲和葬送优秀的传统的思想和文化;而后,指出商品文化虽然泛滥,但优秀传统文化的希望仍然存在:“所幸的是,人文精神并未完全流失。”
视野。文章的视野开阔,谈古论今,侃侃而谈。时而康德,郭敬明,时而《老鼠爱大米》,《少年维特之烦恼》;时而绯闻琐事,畅销书报;时而梅里雪山的马骅,大学校园的昆曲。这些材料,不是一堆泥沙的堆积,而是与观点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最后,要树立“三真”意识(真实生活、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与时代接轨。
2001年上海的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就“文化遗产”这一话题,谈谈对其的了解、认识与思考。有两篇优秀作文的开头如下: ‚举世瞩目的APEC国际贸易部长会议在江南古镇周庄召开,龙永图是这样解释选址的原因的:我们要让世
界知道,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中,仍很好地保留了民族的传统文化。‛ ‚当汽车行驶在乡间小道上时,作家冯骥才再也没有了写作的冲动。往日青砖黑瓦的农舍冒出了西洋式的尖顶和闪着异光的马赛克,炊烟袅袅、小桥流水成了埋藏在心底的梦。冯先生开始四处奔走,大声呼吁:救救我们的文化遗产。‛
读了这样的开头,令人感到新鲜,有一种想读下去的欲望。这两段文字,一是来自报纸的新闻报道,一是来自报纸的文艺副刊。这两位考生无疑是经常阅读报纸的,他们关注时事、熟悉作家近况。读报,实在是一个对写作很有帮助的好习惯。郁达夫说:“在我们日常生活里,若把读报这一件事除去,那么,我想不管是生活过得如何美满,谁也总会感觉到一种大大的缺憾,如少吃一顿饭,或饭后少抽一支烟一样。”如果一名高中生也养成了读报的习惯,而且是到了每天必不可少的地步,他就多了一条连通时代与社会生活的渠道,他的思想就会被不断地激活,从而变得丰富和成熟起来。
写作,从根本上来说,是表述自己的思想与见解,而报纸正是时代的思想库。梁启超说过:“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有位高考作文获得满分的学生说,由于受父亲的影响,他每天都要浏览两份综合性大报,两三年下来,就能
和父亲平等地探讨一些问题了,因为从报纸中汲取了许多养料,摆脱了思想的幼稚和贫乏。应该承认,至今仍在学校占主要地位的应试教育的弊病之一,就是将学生牢牢地束缚在课本知识和题目里面,以致使其无暇培养诸如读报之类的兴趣和习惯。现在的话题作文,要求学生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大事有所了解,对一些热门话题有所思考,这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导向。要写好诸如关于“文化遗产”这样的话题作文,就需要平时关注报纸,有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有些考生连“文化遗产”的概念都很陌生,又怎能写好这篇作文呢?读报,就是使自己接受社会先进思想洗礼的过程,就是使自己融合到时代潮流中去的过程,就是使自己成为一名社会人、现代人的过程。
从报纸中吸收别人的思想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这虽然只是一个“复述”或“转述”的过程,但对中学生来说已是难能可贵的了。比如开头引用的两段文字,主要也是在转述龙永图和冯骥才两人的思想,但是这本身就是一种吸收和运用。这样一来,就使文章有了一种理性色彩与时代亮色。高中生还处在学习成长阶段,其思想尚处于吸收认同阶段,他们的独立思考与理性精神总是以吸纳和运用科学的理念与先进的思想为基础的。
比在写作时转述和运用别人的观点见解更高一个层次的是对报纸的综合利用。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一书就是阅读了巴黎公社时期的大量报纸经分析综合而写成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这本巨著所采用的素材,大多来自报纸。他正是通过对报纸上的资料进行严密精细的分析,才科学地推断出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的。现在许多中学都开设了研究性课程,在对一些专题进行研究的时候,这种从报纸上收集有关材料并对它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就很有用了。
鲁迅先生在读报用报方面堪称高手。他在通览报纸的时候,总是以轻蔑的目光洞察那些假话、鬼话,以锐利的目光审视社会的动向,他的杂文多取材于报纸。我们所处的已不是鲁迅的时代,现在的报纸已完全不同于当年,但怀疑的目光、批判的精神是不能丢的,在读报的时候,我们仍须用看书的头脑进行独立的思考。有位同学在报上读到一位著名作家的话“眼下的中国人进入了全民大旅游时期,家家户户似乎都在策划着旅游”,马上就感到这是夸大其词、言过其实——在深山的老家,全村有多半人没去过县城;外婆家在大都市的闹市区,那里大部分人主要还是在“策划”孩子升学、成人再就业和贷款买房的事。于是他写道:“粉饰生活并不能带来美,虚假本身就是一种丑”,“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虽是件小事,但表现出来的思维的批判性和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方法却是难能可贵的。除了读报,上网、看电视、阅读书刊也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热
高三(4)班 郭伊昂
世界市一团永恒的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火的意义,就在于热。热市焦点,是中心。热市世界的主题,热似乎总是显示出一片歌舞升平。
冷落了好久的中国足球又热了,这次,是因为武汉光谷的退赛。矛盾中心,则是高高在上的中国足协。不公,不正,这就是对中国足协的评价。终于,冷寂打破了,武汉爆出一份火来,足协热了,大厦将倾了。但这热起到了多少进步促进作用了吗?没有,只博大家一声笑罢了。如此之热,草草收场,却到底告诉了我们热的本质。
原来,热,不过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戏谑罢了。透过表面,我们不忍看清本质。
热是用来遮掩矛盾的,它表面上是矛盾的爆发,实际却是将矛盾藏得更深的手段。
热,看起来是美国经济快速增长,房价走高,地产业一片兴旺。背后,却是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的种子在高温中萌发成长。
热,看起来是美国大选的声势大振,两党激情对弈。背后,却是美国经济动荡,转移民众视线的把戏。
热,看起来是奥运前众媒体对刘翔的吹捧,人民对刘翔托付的期望。背后,却是无形压力,压得刘翔无心恋战,退出比赛。
热的背后总有矛盾,就像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就像陀螺飞滚下地和背后肥鞭的扬起。热,来源于炒作而非事物本身的生命力。
不久前炒得火热的作家余秋雨,被遗忘后由算得了什么呢?真正能被铭记的,是用情感而非炒作著述的作家,用著作而非演讲留名的经济学家,用道德而非功利采访的记者,到最后,时间将淡去一切。
当疯狂归于平静,当热情归于冷静,清醒的人们,公正的历史自会做出它自己的选择。而我们此刻能做的,只是远离热源,从高出看清热的中心到底是什么模样。
相信,真正的火,并不热。
若写记叙文,应叙写 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请看今年广东的一篇优秀作文:
不要轻易说“不”
母亲离开他们时,正是他们家中最困难的时候。那时,父亲的生意合作伙伴卷走了父亲的资金,只留下一间空空的店铺和一些贷款债单给父亲,而他们居住的房子也因抵押给银行而面临失去的危险。搬家那天,看着高档的钢琴,他痛下决心,想叫父亲来卖掉它用以抵债。父亲听罢,摇摇头,安抚他说:‚你不要担心这些,学好钢琴,才是最重要的,这些债务,我有能力解决。‛他暗地里偷偷流泪,报纸上电视里整天有报道卷款逃逸事件,却没有听说有追还的可能。
但是,为了安慰父亲,他仍努力地练琴,即使学业繁重,他也没有偷懒过。因为他意识到,他一定要好好努力。父亲为了这个家,竟拉着三轮车,在菜市场卖水果。他知道父亲这般能屈尊,从坐拥闹市区店铺的老板到每天早起晚归,还得躲避城管追逮的小商贩,为的不过是不让这个家垮下。他想起母亲离开前对父亲的那一声声冷笑,‚你都四十几的人了,还能有什么重来的机会?‛母亲叫喊着,而父亲,望着这个离去的女人,脸上露出坚毅的表情,和后来安抚他时的表情一样坚定。他知道,父亲口里没说,但心中已坦明他不会轻言放弃。
伴随着父亲的早出晚归,他升入了高三学年。功课优秀,钢琴弹得不错的他决意报考著名的音乐学院,他告诉父亲他的想法,父亲连声称:‚好‛。但一想起高昂的报考费用以及培训费用,他与父亲同时面露难色,他几欲开口说放弃,却看见父亲面带微笑地说:‚我们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吃了这么多苦,现在这点困难算什么,不要轻易放弃,知道么?‛他点点头,看着父亲为高昂资金忙得头发花白,他更加卖力地练琴,为的就是不让父亲的努力白费。 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祝福。
临近期末的一次体育测试,正在打球的他被百米冲刺的考生撞倒,左臂当场骨折,青少年中的男生骨折,似乎都司空见惯,但他不可能啊!距离他的考试已不到三个月了,左手骨折意味着什么他都明白。他含着泪水在医院说道:‚爸,对不起。‛父亲看见他如此懦弱,一反平常的慈父形象,且用力地抓住他的肩膀:‚不许说这个,还有三个月,就还有机会。不到最后一刻,不许轻易说放弃,不许说‘不’。‛他垂下脑袋含着泪花,用力地点下头。
三个月后,考试那天,经过一番物理治疗,凭着之前练下的功底,他用娴熟的右手以及刚愈的左手,弹奏了一曲《命运交响曲》技压全场,震惊评委。 所有人都看见那个年轻的考生一边弹奏一边默默流泪,却不知道泪水背后的真正含义,但是,场外的一位中年男子知道,他的孩子正在用这首名曲,告诉他,他往后的人生,不会再轻易说‚不‛了。
练习:以“也是一种智慧”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准最佳切题角度。
探骊得珠,切中肯綮
作文辅导
0223 16:31 ::
探骊得珠,切中肯綮
——谈应试文的最佳切题角度
本次月考作文阅卷过程中突出的感受是,写作比拼的是机智。同样写
“热”,大多数叙写在炎热天气下发生的事,或写奥运热、救灾热、中国热,或写亲情让自己心头一热,而当少部分将“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写的作文呈现时,即使技巧或语言尚显稚嫩,但此类作文已明显较之前面的“大路货”高出一个档次。因此,角度决定分数!一个精巧的构思,往往能掩盖语言的粗劣、形式的粗糙。
那怎样才能选准应试文的最佳切题角度呢?
首先要吃准、吃透题意。应试文写作,稳中求新,审准题意是前提。
2003年的高考爆出一条新闻:南京金陵中学费滢滢的作文仅得25分。如果是默默无闻者也就罢了,偏偏她获得过“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的头奖,出版过散文集《经常走神的女孩》,父亲又是位文学评论家,于是事情就变大了。读了费滢滢写的考场作文,有人认为她“跃上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是一篇优秀的作文”;而有人则认为“所议论的角度并不符合作文题目的要求”,“违背了„竞赛规则‟”。费文的标题是《人情与季节》,共有四段:端午、元宵、重阳和冬至。为了便于说明问题,这里抄录其中“重阳”一段:看过一个挺感人的故事,一个母亲病了,女儿到医院探望她,在路上想起今天是重阳,于是买了糕,糕也有登高之意,是避免灾病,是吉利的象征。后来母亲病好了,那碟糕也就一直放在那儿,没舍得吃。其实这是件小事,但里面的感情却令人动容,这样的感情也使节日的意义更加突出,让我们知道,节日的形式其实是浓厚感情积累的结果,人们的真心祈愿,是节日的全部内容。
这段文字所揭示的是节日与情感的关系:节日是情感的载体,而情感又使节日变得更美好。这与高考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显然对不上号:首先,文中没有涉及“对事物的认知”的内容;其次,虽讲到了“感情”,也不含“亲疏”之意。这段文字的要旨可概括为:美好的亲情增添了节日的意义。而文章的其他三段讲的也是“人因为感情的淡漠而忽视了节日”,这样就远离了规定的话题,由于存在着这一致命的失误,阅卷老师判其低分并非苛严。
其次,要揣测命题意图,由表及里,探究深层义。
不少作文题往往富有隐喻义、象征义,在构思阶段不能浅尝辄止,停留表层语义,而应穷究深义,具体手段有:虚题实作,实题虚作,大题小作。比如《你听,多美》,大部分学生选择的写作对象是鸟鸣声、音乐声、师长的谆谆教诲等,而有学生避“实”就“虚”,选择艺术作品中的某些图景所幻化的听觉感受,如“清泉石上流”、“月落乌啼”、“夜半钟声”等。就此构思,显
然较之一般“写实”类作文要高出一筹。再如以“窗”为话题,可以化大为小:写透过博客之窗,感受沸腾社会与精彩人生;还可以化实为虚,如下文:
窗外人生
王呈伟
窗子里的人喜欢往窗外看,看外面的景物随四时而变化,看春天花开,看冬日雪落,看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看雨飘落,路上的行人在夏雨中匆匆走过……
人确实需要向外看的勇气,不能囿于一室之中,泯灭突破藩篱的渴望。人在屋里憋闷得久了,倦了,懈怠了,视角就凝固了:这不是体力上的疲惫,而是心智上的衰竭。这时就需要窗子里的人走到窗前,适时放飞一下郁闷的心情,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思想就不会霉掉,人只有在天地间才会多些悟的灵感和做的创意,从容澹定之中,情感才能归于平和,真知方可还原朴素。生活在高楼大厦中被钢筋水泥日益挤压的人群不应只是伏案工作这一种姿势,人的生命也不应只有勤奋这一种底色,人的视野更不该只有室内这一种视角!什么时候能表现出那临窗极目的舒昂,这不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
唐人的窗外别有一番天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门窗俱开的气势也只有唐人做得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凭高远望,极目江河湖泊,才能看懂化外之境,天地间凝结的浩然之气尽被唐人望收眼底,一览无余。这不仅仅是一个视角的诗化,一种眼光的睿智,更是一种胸襟的开放,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缩影。那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价值观,传承为史书中的一脉奇香,引领后来人书写自己的人生。唐人的诗性内含风骨,高蹈得让那些只会追逐利益的后人满面含羞。
宋人的天地似乎是小了些,‚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天空从方塘中赏鉴;‚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情感交流也要隔着墙。已然没有了穿行天地间的大气,仅剩下移花接木的才气,收回可极八表的目光,定格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偷闲。从此,大宋庭院的天空悬挂上一颗颗多感的心,从‚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与自信,演变成‚倚门回首‛的秀气与精致,目光不再远行,直把雕塑雕成了饰物,放在手中把玩,舒缓自己难以排解的感时伤情。即便宋人有将山水缩龙成寸的智慧,可这窗外庭院的视角也是狭隘多了。
清人是背着一肩负担看窗外的,平添了许多无奈,把凭窗的浩叹写进小说,借形象的虚拟隐晦地传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冷眼旁观。蒲松龄的聊斋算是打开了一个与普通人对话的轩窗,让山野之人进来,让渔夫樵子进来,让他们身上的清新之气驱散狭小空间封闭了太久的腐气,晦气,浊气……可这种胸襟只体现在落第举子的身上是有清一代学子的悲哀。曹雪芹来得率性,径直走到外面,从广阔的天地反观自己的书斋,悟通了人世间的百态人生,‚世事洞明皆学问‛——他饿着肚子依然能行走在大天大地里,用历经风雨饱润沧桑的笔触写出了惊世骇俗的文字,这是行走在天地间高傲的灵魂,是真正的读书人最后的尊严。在这本可窥一个王朝背影的大书中,让人看到了从兴盛到末路的历史,他开的是封建社会的天窗,容尽了世间的沧海桑田、风花雪月。
凭着这一扇扇历史中的大窗,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史册的书香中向我们走来,用生命奏出金石般的声响扣开我们日益禁闭的心扉。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埋头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窗下囚
徒,要从窗内的局促中走出来,任目游万仞,让思想远行。 (转自《读者》2007年第14期)
第三,构思阶段要反复斟酌,尽力发散,快速聚焦。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发展等级”,其中包含了以下四点:①深刻;②丰富;③有文采;④有创新。《考试说明》对于“有创新”的具体要求是:“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
征。”这就是说,从立意到表达,都要力求创新,写出个性。作文的立意要在正确的基础上,追求新颖、高远、深刻。古人云:“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元·陈铎曾《文说》)第一次、第二次想到的立意都不可用,要花一番的功夫,力避老生常谈,人云亦云,这样刻意求新,求深,才能
使文章引人入胜。
在构思阶段要舍得花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构思过程可以“先放后收”:运用“头脑风暴法”,在白纸上快速写下自己看到题目后所想到的某词、某句、某人、某事、某景;而后进行筛选,排除大众化的材料,避熟就生,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个性角度,从而进入到文章的具体谋篇阶段。
第四,要用思想写作。作文中仅有“情”,未免失之浅显,唯有“情”“理”结合,才能赢得青睐。记住:用思想写出的文字是美丽的!
魂兮归来
2005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没有核的果实无法在自然界生存,没有米粒的稻穗总是扬着无知的头颅。那么失却了魂魄的人呢?
在这个传媒众声喧哗的年代,在这个文化、伪文化鱼目混珠的年代,我们是否已被繁花迷了眼,丢了心?
康德有云:常有二理,在手心焉;敬而畏之,与日更新;上则为星辰,下则为德性。但是在今天,当我们只会坐在草地上,四十五度仰望空中生长的朵朵浮云时(郭敬明),谁还能理解昔日哲人心中的敬畏之情?当‚简单‛的《老鼠爱大米》唱红大江南北时,谁还会重拾‚青青子矜(衿),悠悠我心‛那般泛黄的感动?
当下的文化生活常流于简单、幼稚。无可否认,青春文学确实能带来梦幻般的感动,通俗歌曲也不失为茶余饭后的消遣,但倘若这一切成为文化的主流,当一个人沉浸于其中难以自拔时,很难想象他能直面现实,让心智与身体共同成长。
当下文化生活的另一股暗流便是平庸、浮躁的喧嚣。每天,大量的娱乐新闻让人们津津有味地咀嚼名星的绯闻琐事,各类‚速读名著‛‚小故事里的大智慧‛常驻畅销书列。以至于有人不无忧心地说,当绿蒂主动投怀送抱时,维特还有什么烦恼?
一个人可以忍受物质生活的贫困,却不能不追求精神生活的高贵。类似的文化快餐除了提供暂时的声色之娱,还有什么能留驻心田,在心湖里回荡几许波纹的呢?
个体的精神文化缺失令人遗憾,但当其成为整体性的精神信仰缺席便是可悲甚至是可怕的情形了。
中国旧有的三纲五常已被破除,新生的文化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我们,是否也成为了迷惘的一代?
魂兮,归来。
所幸的是,人文精神并未完全流失。当年轻志愿者马骅在梅里雪山间失去生命时,便将诗人的理想主义带到了那里,成为了插在精神雪峰上的标杆。当昆曲在大学校园引起轰动时,不由让人相信,传统文化经典对于麦当劳下长大的年轻人们仍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
一个人仅仅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拥有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 对于青少年而言,精神之魂也许并不在远处,而在被重重伪文化掩盖的内心深处。
【评点】“魂兮归来”,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唤,深切的呼唤!以自己洞察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批判泛滥的“商品文化”对人们的冲击和侵蚀,对青少年一代的影响和危害。这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层次。文章的层次分明,逻辑。首先,提出疑惑:在这“商品文化”市场中,我们“是否已被繁花迷了眼,丢了心”?接着,阐述在“商品文化”市场里,人们失去的是优秀传统的思想和文化;次之,阐明这种“商品文化”的影响和危害:阻碍心智健康成长,甚至是扭曲和葬送优秀的传统的思想和文化;而后,指出商品文化虽然泛滥,但优秀传统文化的希望仍然存在:“所幸的是,人文精神并未完全流失。”
视野。文章的视野开阔,谈古论今,侃侃而谈。时而康德,郭敬明,时而《老鼠爱大米》,《少年维特之烦恼》;时而绯闻琐事,畅销书报;时而梅里雪山的马骅,大学校园的昆曲。这些材料,不是一堆泥沙的堆积,而是与观点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最后,要树立“三真”意识(真实生活、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与时代接轨。
2001年上海的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就“文化遗产”这一话题,谈谈对其的了解、认识与思考。有两篇优秀作文的开头如下: ‚举世瞩目的APEC国际贸易部长会议在江南古镇周庄召开,龙永图是这样解释选址的原因的:我们要让世
界知道,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中,仍很好地保留了民族的传统文化。‛ ‚当汽车行驶在乡间小道上时,作家冯骥才再也没有了写作的冲动。往日青砖黑瓦的农舍冒出了西洋式的尖顶和闪着异光的马赛克,炊烟袅袅、小桥流水成了埋藏在心底的梦。冯先生开始四处奔走,大声呼吁:救救我们的文化遗产。‛
读了这样的开头,令人感到新鲜,有一种想读下去的欲望。这两段文字,一是来自报纸的新闻报道,一是来自报纸的文艺副刊。这两位考生无疑是经常阅读报纸的,他们关注时事、熟悉作家近况。读报,实在是一个对写作很有帮助的好习惯。郁达夫说:“在我们日常生活里,若把读报这一件事除去,那么,我想不管是生活过得如何美满,谁也总会感觉到一种大大的缺憾,如少吃一顿饭,或饭后少抽一支烟一样。”如果一名高中生也养成了读报的习惯,而且是到了每天必不可少的地步,他就多了一条连通时代与社会生活的渠道,他的思想就会被不断地激活,从而变得丰富和成熟起来。
写作,从根本上来说,是表述自己的思想与见解,而报纸正是时代的思想库。梁启超说过:“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有位高考作文获得满分的学生说,由于受父亲的影响,他每天都要浏览两份综合性大报,两三年下来,就能
和父亲平等地探讨一些问题了,因为从报纸中汲取了许多养料,摆脱了思想的幼稚和贫乏。应该承认,至今仍在学校占主要地位的应试教育的弊病之一,就是将学生牢牢地束缚在课本知识和题目里面,以致使其无暇培养诸如读报之类的兴趣和习惯。现在的话题作文,要求学生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大事有所了解,对一些热门话题有所思考,这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导向。要写好诸如关于“文化遗产”这样的话题作文,就需要平时关注报纸,有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有些考生连“文化遗产”的概念都很陌生,又怎能写好这篇作文呢?读报,就是使自己接受社会先进思想洗礼的过程,就是使自己融合到时代潮流中去的过程,就是使自己成为一名社会人、现代人的过程。
从报纸中吸收别人的思想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这虽然只是一个“复述”或“转述”的过程,但对中学生来说已是难能可贵的了。比如开头引用的两段文字,主要也是在转述龙永图和冯骥才两人的思想,但是这本身就是一种吸收和运用。这样一来,就使文章有了一种理性色彩与时代亮色。高中生还处在学习成长阶段,其思想尚处于吸收认同阶段,他们的独立思考与理性精神总是以吸纳和运用科学的理念与先进的思想为基础的。
比在写作时转述和运用别人的观点见解更高一个层次的是对报纸的综合利用。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一书就是阅读了巴黎公社时期的大量报纸经分析综合而写成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这本巨著所采用的素材,大多来自报纸。他正是通过对报纸上的资料进行严密精细的分析,才科学地推断出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的。现在许多中学都开设了研究性课程,在对一些专题进行研究的时候,这种从报纸上收集有关材料并对它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就很有用了。
鲁迅先生在读报用报方面堪称高手。他在通览报纸的时候,总是以轻蔑的目光洞察那些假话、鬼话,以锐利的目光审视社会的动向,他的杂文多取材于报纸。我们所处的已不是鲁迅的时代,现在的报纸已完全不同于当年,但怀疑的目光、批判的精神是不能丢的,在读报的时候,我们仍须用看书的头脑进行独立的思考。有位同学在报上读到一位著名作家的话“眼下的中国人进入了全民大旅游时期,家家户户似乎都在策划着旅游”,马上就感到这是夸大其词、言过其实——在深山的老家,全村有多半人没去过县城;外婆家在大都市的闹市区,那里大部分人主要还是在“策划”孩子升学、成人再就业和贷款买房的事。于是他写道:“粉饰生活并不能带来美,虚假本身就是一种丑”,“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虽是件小事,但表现出来的思维的批判性和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方法却是难能可贵的。除了读报,上网、看电视、阅读书刊也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热
高三(4)班 郭伊昂
世界市一团永恒的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火的意义,就在于热。热市焦点,是中心。热市世界的主题,热似乎总是显示出一片歌舞升平。
冷落了好久的中国足球又热了,这次,是因为武汉光谷的退赛。矛盾中心,则是高高在上的中国足协。不公,不正,这就是对中国足协的评价。终于,冷寂打破了,武汉爆出一份火来,足协热了,大厦将倾了。但这热起到了多少进步促进作用了吗?没有,只博大家一声笑罢了。如此之热,草草收场,却到底告诉了我们热的本质。
原来,热,不过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戏谑罢了。透过表面,我们不忍看清本质。
热是用来遮掩矛盾的,它表面上是矛盾的爆发,实际却是将矛盾藏得更深的手段。
热,看起来是美国经济快速增长,房价走高,地产业一片兴旺。背后,却是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的种子在高温中萌发成长。
热,看起来是美国大选的声势大振,两党激情对弈。背后,却是美国经济动荡,转移民众视线的把戏。
热,看起来是奥运前众媒体对刘翔的吹捧,人民对刘翔托付的期望。背后,却是无形压力,压得刘翔无心恋战,退出比赛。
热的背后总有矛盾,就像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就像陀螺飞滚下地和背后肥鞭的扬起。热,来源于炒作而非事物本身的生命力。
不久前炒得火热的作家余秋雨,被遗忘后由算得了什么呢?真正能被铭记的,是用情感而非炒作著述的作家,用著作而非演讲留名的经济学家,用道德而非功利采访的记者,到最后,时间将淡去一切。
当疯狂归于平静,当热情归于冷静,清醒的人们,公正的历史自会做出它自己的选择。而我们此刻能做的,只是远离热源,从高出看清热的中心到底是什么模样。
相信,真正的火,并不热。
若写记叙文,应叙写 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请看今年广东的一篇优秀作文:
不要轻易说“不”
母亲离开他们时,正是他们家中最困难的时候。那时,父亲的生意合作伙伴卷走了父亲的资金,只留下一间空空的店铺和一些贷款债单给父亲,而他们居住的房子也因抵押给银行而面临失去的危险。搬家那天,看着高档的钢琴,他痛下决心,想叫父亲来卖掉它用以抵债。父亲听罢,摇摇头,安抚他说:‚你不要担心这些,学好钢琴,才是最重要的,这些债务,我有能力解决。‛他暗地里偷偷流泪,报纸上电视里整天有报道卷款逃逸事件,却没有听说有追还的可能。
但是,为了安慰父亲,他仍努力地练琴,即使学业繁重,他也没有偷懒过。因为他意识到,他一定要好好努力。父亲为了这个家,竟拉着三轮车,在菜市场卖水果。他知道父亲这般能屈尊,从坐拥闹市区店铺的老板到每天早起晚归,还得躲避城管追逮的小商贩,为的不过是不让这个家垮下。他想起母亲离开前对父亲的那一声声冷笑,‚你都四十几的人了,还能有什么重来的机会?‛母亲叫喊着,而父亲,望着这个离去的女人,脸上露出坚毅的表情,和后来安抚他时的表情一样坚定。他知道,父亲口里没说,但心中已坦明他不会轻言放弃。
伴随着父亲的早出晚归,他升入了高三学年。功课优秀,钢琴弹得不错的他决意报考著名的音乐学院,他告诉父亲他的想法,父亲连声称:‚好‛。但一想起高昂的报考费用以及培训费用,他与父亲同时面露难色,他几欲开口说放弃,却看见父亲面带微笑地说:‚我们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吃了这么多苦,现在这点困难算什么,不要轻易放弃,知道么?‛他点点头,看着父亲为高昂资金忙得头发花白,他更加卖力地练琴,为的就是不让父亲的努力白费。 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祝福。
临近期末的一次体育测试,正在打球的他被百米冲刺的考生撞倒,左臂当场骨折,青少年中的男生骨折,似乎都司空见惯,但他不可能啊!距离他的考试已不到三个月了,左手骨折意味着什么他都明白。他含着泪水在医院说道:‚爸,对不起。‛父亲看见他如此懦弱,一反平常的慈父形象,且用力地抓住他的肩膀:‚不许说这个,还有三个月,就还有机会。不到最后一刻,不许轻易说放弃,不许说‘不’。‛他垂下脑袋含着泪花,用力地点下头。
三个月后,考试那天,经过一番物理治疗,凭着之前练下的功底,他用娴熟的右手以及刚愈的左手,弹奏了一曲《命运交响曲》技压全场,震惊评委。 所有人都看见那个年轻的考生一边弹奏一边默默流泪,却不知道泪水背后的真正含义,但是,场外的一位中年男子知道,他的孩子正在用这首名曲,告诉他,他往后的人生,不会再轻易说‚不‛了。
练习:以“也是一种智慧”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准最佳切题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