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修缮
1. 问题的形成及意义 中华民族是有着博大久远古老文明的优良民族,而这种文明持续了5000 年而不曾中断。中华文明古国在这片热土上,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的艺坛巨匠,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和物质遗产,构成了独特而灿烂的中华文明景观。它们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迄今为止,我国已有29处文物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大遗产国。还有100多个项目被列入遗产预备清单中,居全世界首位,已经成为遗产大国。在我国,古建筑的现状令人担忧,我国5000年的建筑精髓文化岌岌可危,特别是在古建筑的保护面,通过对古建筑的现状进行研究得出我国的古建筑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古建筑是历史文明的见证。过去,在中国的大地上,大量的“无知行为”,毁掉了无数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历史辉煌!实在是令人感到痛心。这已成为历史的遗憾,是无法用“检讨”、“悔过”而挽回得了的文明损失。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我们要面对未来,要在21世纪的城市建设及其管理中保护历史、维护文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辉煌,塑造新时代城市空间的形体文明。
“保护古代文明”本身就是一种可敬的文明行为。梁思成先生说“建筑之规模,形态,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
貌”。我国的古建筑,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的空间文明。这种文明只用文字是难以描述她完整、生动的形态的。保护古有建筑,就是保护古代文化;尊重历史文明,就是尊重人类自己。只有使原有古建筑及其环境的本身无破损地展示在人们面前,才能更确切的体现古建筑的文化艺术价值,体现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建筑辉煌。如广州市的中山纪念堂、陈家寺等古建筑,倘若在地面上已经消失,用任何现代化的手段,也难以展示她那造型英姿多彩、文化内涵丰富、体形高大辉煌的三维空间形象。因此,我们要提倡保护古建筑。
2. 国内外研究的发展动态
中国古建筑以均衡对称的方式形成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具有天人合一的特征,西方古建筑以立体感官、单一布局为特征,具有神化性和宗教性,二者不同的特点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古建筑,包括其他文物,在修补之后是否把新修补的部分按照原样做旧,现在世界各国专家们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和两种不同的办法。一种办法是将修补的部分完全按照原来的颜色、质感、纹饰等做旧,达到“乱真”的效果。另一种意见是新修补的部分要与原来的有所区别,明确表示出它是新修补的,不要与原来的相混淆(具有可识别性)。五十多年来的许多维修工程中,基本上是采取按原状做旧的办法。凡是新补配的斗拱、梁枋都按对称的和相邻的部分做旧,使之协调。石刻和壁画的修补部分也是按原状做旧的,如云冈石窟第二十窟的露天大佛和龙门奉先寺阿难头像的修补部分,在做旧之后,很难分别出来了。永乐宫壁画在搬迁复原时,也将切割的缝隙予以描绘复原,
看不出切割的痕迹。这是一种好的做法,不然的话,如像永乐宫的壁画,在复原时仍保持着满壁切割的痕迹,那就太不雅观了。
还必须强调一下,我国维修古建筑还有许多宝贵的传统技术与工艺。如像打牮拨正、偷梁换柱、拼镶补缺、墩接暗榫、剔砖等等,都必须很好地继承,有的还需要大力研究和发掘,绝不应该让它们失传。 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查,本人觉得,要对古建筑进行保护,要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 古建筑的保养必须注意如下凡点。
(1)清理环境是比较容易做到而又很重要的工作。古建筑内部及其附近环境,由于过去疏于管理,以致积土堆积,杂草丛生,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妨碍甚大,并且容易引起群众不重视和破坏,因此清理环境是保养古建筑的首要工作。
(2)注意防火。中国的古建筑多为木结构,容易引起火灾,过去古建筑的损坏大都因火所致,如乾清宫永乐年间建成,正德九年 (公元1514年)毁于火灾,16午后重建,万历二十四年 (公元1596年)又被焚毁,万历二十五年 (公元1597年)重建,后又遇火灾。最近的例子还有南岳上封寺、沈阳大清门等,所以应特别注意灯火或电线等,加强防火措施。
(3)禁止损毁。过去由于部分群众对古建筑缺乏认识,致使有盗取物品、破坏古建筑及随意涂抹题字等事情发生,使古建筑受到很大的损失,应注意对群众加强教育。
2 古建筑的保养修缮工程,首先应以保存原状为原则。宫殿、寺庙、桥梁、塔、幢等古建筑的修缮工程必须保持原来的形制,不能任意加以改动。其他,如雕刻、壁画、塑像等也绝对不能损坏,必须保持原貌。
3 古建筑的修缮工程应以保固为主。其装饰、雕刻、彩画等的修缮,因与古建筑安全的关系较小,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国家文物局教育处《国际文化遗址管理参考资料》,1992
2.王玉伟《浅析古建筑保护措施的合理性》,2006
3.曹昌智《晋祠的历史价值与文化特色》,2003.10
4.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佛罗伦萨宪章》,1981.5.21
5.国际建筑协会《雅典宪章》,1933.8
中国古建筑的修缮
1. 问题的形成及意义 中华民族是有着博大久远古老文明的优良民族,而这种文明持续了5000 年而不曾中断。中华文明古国在这片热土上,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的艺坛巨匠,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和物质遗产,构成了独特而灿烂的中华文明景观。它们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迄今为止,我国已有29处文物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大遗产国。还有100多个项目被列入遗产预备清单中,居全世界首位,已经成为遗产大国。在我国,古建筑的现状令人担忧,我国5000年的建筑精髓文化岌岌可危,特别是在古建筑的保护面,通过对古建筑的现状进行研究得出我国的古建筑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古建筑是历史文明的见证。过去,在中国的大地上,大量的“无知行为”,毁掉了无数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历史辉煌!实在是令人感到痛心。这已成为历史的遗憾,是无法用“检讨”、“悔过”而挽回得了的文明损失。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我们要面对未来,要在21世纪的城市建设及其管理中保护历史、维护文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辉煌,塑造新时代城市空间的形体文明。
“保护古代文明”本身就是一种可敬的文明行为。梁思成先生说“建筑之规模,形态,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
貌”。我国的古建筑,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的空间文明。这种文明只用文字是难以描述她完整、生动的形态的。保护古有建筑,就是保护古代文化;尊重历史文明,就是尊重人类自己。只有使原有古建筑及其环境的本身无破损地展示在人们面前,才能更确切的体现古建筑的文化艺术价值,体现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建筑辉煌。如广州市的中山纪念堂、陈家寺等古建筑,倘若在地面上已经消失,用任何现代化的手段,也难以展示她那造型英姿多彩、文化内涵丰富、体形高大辉煌的三维空间形象。因此,我们要提倡保护古建筑。
2. 国内外研究的发展动态
中国古建筑以均衡对称的方式形成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具有天人合一的特征,西方古建筑以立体感官、单一布局为特征,具有神化性和宗教性,二者不同的特点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古建筑,包括其他文物,在修补之后是否把新修补的部分按照原样做旧,现在世界各国专家们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和两种不同的办法。一种办法是将修补的部分完全按照原来的颜色、质感、纹饰等做旧,达到“乱真”的效果。另一种意见是新修补的部分要与原来的有所区别,明确表示出它是新修补的,不要与原来的相混淆(具有可识别性)。五十多年来的许多维修工程中,基本上是采取按原状做旧的办法。凡是新补配的斗拱、梁枋都按对称的和相邻的部分做旧,使之协调。石刻和壁画的修补部分也是按原状做旧的,如云冈石窟第二十窟的露天大佛和龙门奉先寺阿难头像的修补部分,在做旧之后,很难分别出来了。永乐宫壁画在搬迁复原时,也将切割的缝隙予以描绘复原,
看不出切割的痕迹。这是一种好的做法,不然的话,如像永乐宫的壁画,在复原时仍保持着满壁切割的痕迹,那就太不雅观了。
还必须强调一下,我国维修古建筑还有许多宝贵的传统技术与工艺。如像打牮拨正、偷梁换柱、拼镶补缺、墩接暗榫、剔砖等等,都必须很好地继承,有的还需要大力研究和发掘,绝不应该让它们失传。 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查,本人觉得,要对古建筑进行保护,要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 古建筑的保养必须注意如下凡点。
(1)清理环境是比较容易做到而又很重要的工作。古建筑内部及其附近环境,由于过去疏于管理,以致积土堆积,杂草丛生,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妨碍甚大,并且容易引起群众不重视和破坏,因此清理环境是保养古建筑的首要工作。
(2)注意防火。中国的古建筑多为木结构,容易引起火灾,过去古建筑的损坏大都因火所致,如乾清宫永乐年间建成,正德九年 (公元1514年)毁于火灾,16午后重建,万历二十四年 (公元1596年)又被焚毁,万历二十五年 (公元1597年)重建,后又遇火灾。最近的例子还有南岳上封寺、沈阳大清门等,所以应特别注意灯火或电线等,加强防火措施。
(3)禁止损毁。过去由于部分群众对古建筑缺乏认识,致使有盗取物品、破坏古建筑及随意涂抹题字等事情发生,使古建筑受到很大的损失,应注意对群众加强教育。
2 古建筑的保养修缮工程,首先应以保存原状为原则。宫殿、寺庙、桥梁、塔、幢等古建筑的修缮工程必须保持原来的形制,不能任意加以改动。其他,如雕刻、壁画、塑像等也绝对不能损坏,必须保持原貌。
3 古建筑的修缮工程应以保固为主。其装饰、雕刻、彩画等的修缮,因与古建筑安全的关系较小,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国家文物局教育处《国际文化遗址管理参考资料》,1992
2.王玉伟《浅析古建筑保护措施的合理性》,2006
3.曹昌智《晋祠的历史价值与文化特色》,2003.10
4.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佛罗伦萨宪章》,1981.5.21
5.国际建筑协会《雅典宪章》,19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