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 家乡巨变
---赣州博物馆观后感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后,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深刻了解家乡的历史和变化,我去参观了赣州市博物馆.
【关键词】:赣州 改革 巨变 博物馆
【参考文献】:高等教育出版社
【正文】:
赣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县至今,已经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古时曾名虔州,又称虎人城。历史上赣州曾是沟通赣、湘、粤、闽的南方重镇,素称“闽粤咽喉”,历来与广东及东南亚有着紧密的贸易往来。当年借着赣江黄金水道和岭南古驿道之便,这里“商贾云集,货物如雨”,留下了“南方丝绸之路”的美名。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仿佛看到一队队马帮驮着景瓷、香茗、竹木等名产,过赣州、越梅岭、源源不断运往广州以至南洋。根据《山海经》记载,远古时期就有“赣巨人”活动,夏商周三代,赣南地处扬州域,春秋隶属吴越,战国隶属楚,秦隶九江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赣县,有了行政建制,唐代开通梅岭驿道后,这里成为“五岭之要冲”、“粤闽之咽喉”。到宋代,国都南迁,经新疆出境的丝绸之路受阻,中原货物运往外国改由水路,通过大运河,进入长江,然后过鄱阳湖,溯赣江而上,进章江到达大余,经过梅关西驿道,再在南雄江上船,经北江、珠江出海,往南洋,转欧亚各地,因此赣州就有了“水上丝绸之路”之称。一时期出现了“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的空前繁荣景象,当时赣州城被列为全国三十大名城行列,成为南方经济、文化的一个重镇。随着赣州的兴旺,一些历史名人也纷至沓来,唐朝宰相张九龄在大余梅龄开关辟道,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赣州留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苏东坡两次作八境台诗,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作《牡丹亭记》;还有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理学家王阳明等都在赣南留下了许多政功墨迹。孙中山先生先祖唐东平侯孙亻利曾生活在宁都,其陵墓已重新修复。
赣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东门到西门的宋代古城墙,沿江而筑,蜿蜒三千六百多米,历尽宋、元、明、清、民国多代,垛墙、炮城、马面、城门保存依旧,宋城的雄姿依旧,古韵犹存,被专家们誉为宋城博物馆。赣州市名胜古迹甚多:堪称江西石窟艺术宝库的通天岩建于唐末,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石窟寺,198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耸立在章贡两江合流处的胜景八境台始建于北宋,现为三层,飞檐斗拱,画梁朱柱,雄伟挺拔,巍然壮观。位于贺兰山上的郁孤台是最引人景仰的去处,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绝唱:“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一曲《菩萨蛮》使赣州名闻遐迩。还有巍峨的慈云塔,形若游龙的古浮桥,规模宏大的七里镇古瓷窑,全省首屈一指的文庙,苏阳长谈的夜话亭,客家风情浓郁的民居建筑群,一处处古迹,一座座名胜,犹如群星,把赣州装点得绚丽璀璨。 赣州又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文天祥在这里高举抗元的义旗,谱写了气冲霄汉的“正气歌”;杨廷麟在这里率兵抗清,兵败不屈,以身殉节;陈赞贤以这里运筹帷幄,领导工运,写下了光辉篇章;毛泽东在楼梯岭召开分兵会议,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陈毅在此与国民党谈判,初步形成了赣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赣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赣州开始的。因此,市内保存的革命史迹众多,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达203处。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誉为将军县。
近年来,中央共30多个部委到瑞金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股寻根问祖的热潮正在兴起。1939年至1945年初,蒋经国先生也曾来到赣南,任国民党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他在赣州建的虎岗“中华儿童新村”和花园塘官邸等旧址,至今保存完好。赣州还是客家人主要集散地和聚居地之一。现有客家人700多万,占总人数的90%以上。赣南是接受自北南迁移民最早最多的地区,
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在漫长的岁月中,赣南客家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创造了灿烂的客家文化,神奇的客家围屋、古朴的客家民居、美妙的客家山歌、浓郁的客家风情„„无不显现出迷人的魅力!
青山环抱,绿水环绕,赣州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赣汁的源头。市内绿树成荫,碧湖成群。六大公园分布其中,景色各异,有的波光浮翠,流水淙淙;有的奇葩荟萃,繁花似锦;有的曲径通幽,园林点缀。赣州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空运、水运、铁路、公路相结合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黄金机场航班可达广州、厦门、内昌等地;赣州港是江西六大港口之一,沿赣江上下航行,可与区内、省内及长江沿线的省市相通,有明显的水运优势。贯通我国南北九个省市的京九铁路,把北京、香港与赣州连成一体,赣州成为了全国铁路网上的一点,与各大城市相通。以赣州市为中心的公路主干线幅射四方:北行,经昌赣二级公路可至南昌;南行,有多条干道通广东,经大余可至韶关,赣粤西线二级公路可达广东、深圳,沿赣县公路,经梅州可抵达汕头;东行,沿赣闽柏油公路,经瑞金,可达福建长汀、龙岩、厦门、泉州;西行,经崇义,遂川、井冈山、莲花,可抵湖南郴州、衡阳。
此次博物馆之旅,让我深刻了解到了赣州的历史文化,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 家乡巨变
---赣州博物馆观后感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后,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深刻了解家乡的历史和变化,我去参观了赣州市博物馆.
【关键词】:赣州 改革 巨变 博物馆
【参考文献】:高等教育出版社
【正文】:
赣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县至今,已经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古时曾名虔州,又称虎人城。历史上赣州曾是沟通赣、湘、粤、闽的南方重镇,素称“闽粤咽喉”,历来与广东及东南亚有着紧密的贸易往来。当年借着赣江黄金水道和岭南古驿道之便,这里“商贾云集,货物如雨”,留下了“南方丝绸之路”的美名。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仿佛看到一队队马帮驮着景瓷、香茗、竹木等名产,过赣州、越梅岭、源源不断运往广州以至南洋。根据《山海经》记载,远古时期就有“赣巨人”活动,夏商周三代,赣南地处扬州域,春秋隶属吴越,战国隶属楚,秦隶九江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赣县,有了行政建制,唐代开通梅岭驿道后,这里成为“五岭之要冲”、“粤闽之咽喉”。到宋代,国都南迁,经新疆出境的丝绸之路受阻,中原货物运往外国改由水路,通过大运河,进入长江,然后过鄱阳湖,溯赣江而上,进章江到达大余,经过梅关西驿道,再在南雄江上船,经北江、珠江出海,往南洋,转欧亚各地,因此赣州就有了“水上丝绸之路”之称。一时期出现了“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的空前繁荣景象,当时赣州城被列为全国三十大名城行列,成为南方经济、文化的一个重镇。随着赣州的兴旺,一些历史名人也纷至沓来,唐朝宰相张九龄在大余梅龄开关辟道,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赣州留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苏东坡两次作八境台诗,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作《牡丹亭记》;还有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理学家王阳明等都在赣南留下了许多政功墨迹。孙中山先生先祖唐东平侯孙亻利曾生活在宁都,其陵墓已重新修复。
赣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东门到西门的宋代古城墙,沿江而筑,蜿蜒三千六百多米,历尽宋、元、明、清、民国多代,垛墙、炮城、马面、城门保存依旧,宋城的雄姿依旧,古韵犹存,被专家们誉为宋城博物馆。赣州市名胜古迹甚多:堪称江西石窟艺术宝库的通天岩建于唐末,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石窟寺,198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耸立在章贡两江合流处的胜景八境台始建于北宋,现为三层,飞檐斗拱,画梁朱柱,雄伟挺拔,巍然壮观。位于贺兰山上的郁孤台是最引人景仰的去处,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绝唱:“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一曲《菩萨蛮》使赣州名闻遐迩。还有巍峨的慈云塔,形若游龙的古浮桥,规模宏大的七里镇古瓷窑,全省首屈一指的文庙,苏阳长谈的夜话亭,客家风情浓郁的民居建筑群,一处处古迹,一座座名胜,犹如群星,把赣州装点得绚丽璀璨。 赣州又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文天祥在这里高举抗元的义旗,谱写了气冲霄汉的“正气歌”;杨廷麟在这里率兵抗清,兵败不屈,以身殉节;陈赞贤以这里运筹帷幄,领导工运,写下了光辉篇章;毛泽东在楼梯岭召开分兵会议,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陈毅在此与国民党谈判,初步形成了赣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赣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赣州开始的。因此,市内保存的革命史迹众多,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达203处。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誉为将军县。
近年来,中央共30多个部委到瑞金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股寻根问祖的热潮正在兴起。1939年至1945年初,蒋经国先生也曾来到赣南,任国民党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他在赣州建的虎岗“中华儿童新村”和花园塘官邸等旧址,至今保存完好。赣州还是客家人主要集散地和聚居地之一。现有客家人700多万,占总人数的90%以上。赣南是接受自北南迁移民最早最多的地区,
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在漫长的岁月中,赣南客家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创造了灿烂的客家文化,神奇的客家围屋、古朴的客家民居、美妙的客家山歌、浓郁的客家风情„„无不显现出迷人的魅力!
青山环抱,绿水环绕,赣州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赣汁的源头。市内绿树成荫,碧湖成群。六大公园分布其中,景色各异,有的波光浮翠,流水淙淙;有的奇葩荟萃,繁花似锦;有的曲径通幽,园林点缀。赣州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空运、水运、铁路、公路相结合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黄金机场航班可达广州、厦门、内昌等地;赣州港是江西六大港口之一,沿赣江上下航行,可与区内、省内及长江沿线的省市相通,有明显的水运优势。贯通我国南北九个省市的京九铁路,把北京、香港与赣州连成一体,赣州成为了全国铁路网上的一点,与各大城市相通。以赣州市为中心的公路主干线幅射四方:北行,经昌赣二级公路可至南昌;南行,有多条干道通广东,经大余可至韶关,赣粤西线二级公路可达广东、深圳,沿赣县公路,经梅州可抵达汕头;东行,沿赣闽柏油公路,经瑞金,可达福建长汀、龙岩、厦门、泉州;西行,经崇义,遂川、井冈山、莲花,可抵湖南郴州、衡阳。
此次博物馆之旅,让我深刻了解到了赣州的历史文化,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