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小气候及其产生的效应.重点考点

阅读原文

小气候是因下垫面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气候。在一个地区的每一块地方(如农田、温室、仓库、车间、庭院等)都要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因下垫面性质不同、热状况各异,又有人的活动等,就会形成小范围特有的气候状况。小气候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人类的工作环境、家庭的生活情趣等。为避免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加以改善。

小气候与大范围气候相比较,有五大特点。

1.范围小

沿铅直方向大概在100米以内,主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因此,常规气象网站的观测不能反映小气候差异。研究小气候必须专门设置测点,要求密度大,观测次数多,仪器精度高等。

2.差别大

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气象要素的差异都很大。例如,在靠近地面的贴地层内,温度在铅直方向递减率往往比上层大2~3个量级。

3.变化快

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例如,M.N.戈尔兹曼曾在5厘米高度上,25分钟内测得温度最大变幅为7.1℃。

4.日变化剧烈

越接近下垫面,温度、湿度、风速的日变化越大。例如,夏日地表温度日变化可达40℃,而2米高处只有10℃。

5.小气候规律较稳定

只要形成小气候的下垫面物理性质不变,它的小气候差异也就不变。因此,可从短期考察了解某种小气候特点。

由于小气候影响的范围正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研究小气候具有很大实用意义。我们还可以利用小气候知识为人类服务,其中农田小气候、森林小气候为小气候的典型类型。

一、农田小气候产生的效应

农田小气候从成因上划分可分为复合农林业小气候和秸秆覆盖小气候。

1.复合农林业小气候效应

复合农林业小气候可分为农林间作小气候和农田防护林小气候。

⑴农林间作小气候效应:在防风、降温和增加湿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可有效应对高温及干热风危害。

⑵农田防护林小气候效应:在湿润地区,防护林可使农田温度升高;可明显降低风速,起到防风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夏秋季节和白天防护林具有降温作用,在春秋季节和夜间防护林可使农田升温;防护林农田内的土壤湿度要高于开阔农田。

2.秸秆覆盖小气候效应

低温条件下,地面覆盖秸秆后,会使导热率变小,辐射能量反射率增大,从而使近地面的空气温度变化较小,减少了气温急剧变化而对作物造成的生理伤害;覆盖秸秆可明显抑制田间水分蒸发,明显提高近地面土壤的水分含量。

二、森林小气候产生的效应

1.湿润区森林小气候的效应

湿润区的森林,面积较大,蒸腾作用旺盛,使空中大量水汽遇冷凝结降水。导致林内气温、土温散失迟缓,大大降低土壤水水分蒸发。树冠、树枝、树叶使降水着地迟缓,减少径流减弱穿透树冠的降水对林地土壤的冲击力,使降水能够充分渗入土壤,有利于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2.城市森林小气候的效应

可以增加空气的相对湿度;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可以明显消减太阳紫外线的强度;降低局部的气温,减少闷热天数,提高人们的舒适度。

3.绿洲小气候产生的效应

绿洲内部的气温低于绿洲外部,并且绿洲的覆盖率越高降温越明显;绿洲内部的温度变化幅度要低于林外,湿度均高于林外,所以绿洲在维持生物最少需水量起到一定作用;绿洲可降低水分的蒸发,增加降水的有效性;绿洲还可以降低风速,缓解风沙流动。

阅读原文

小气候是因下垫面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气候。在一个地区的每一块地方(如农田、温室、仓库、车间、庭院等)都要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因下垫面性质不同、热状况各异,又有人的活动等,就会形成小范围特有的气候状况。小气候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人类的工作环境、家庭的生活情趣等。为避免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加以改善。

小气候与大范围气候相比较,有五大特点。

1.范围小

沿铅直方向大概在100米以内,主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因此,常规气象网站的观测不能反映小气候差异。研究小气候必须专门设置测点,要求密度大,观测次数多,仪器精度高等。

2.差别大

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气象要素的差异都很大。例如,在靠近地面的贴地层内,温度在铅直方向递减率往往比上层大2~3个量级。

3.变化快

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例如,M.N.戈尔兹曼曾在5厘米高度上,25分钟内测得温度最大变幅为7.1℃。

4.日变化剧烈

越接近下垫面,温度、湿度、风速的日变化越大。例如,夏日地表温度日变化可达40℃,而2米高处只有10℃。

5.小气候规律较稳定

只要形成小气候的下垫面物理性质不变,它的小气候差异也就不变。因此,可从短期考察了解某种小气候特点。

由于小气候影响的范围正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研究小气候具有很大实用意义。我们还可以利用小气候知识为人类服务,其中农田小气候、森林小气候为小气候的典型类型。

一、农田小气候产生的效应

农田小气候从成因上划分可分为复合农林业小气候和秸秆覆盖小气候。

1.复合农林业小气候效应

复合农林业小气候可分为农林间作小气候和农田防护林小气候。

⑴农林间作小气候效应:在防风、降温和增加湿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可有效应对高温及干热风危害。

⑵农田防护林小气候效应:在湿润地区,防护林可使农田温度升高;可明显降低风速,起到防风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夏秋季节和白天防护林具有降温作用,在春秋季节和夜间防护林可使农田升温;防护林农田内的土壤湿度要高于开阔农田。

2.秸秆覆盖小气候效应

低温条件下,地面覆盖秸秆后,会使导热率变小,辐射能量反射率增大,从而使近地面的空气温度变化较小,减少了气温急剧变化而对作物造成的生理伤害;覆盖秸秆可明显抑制田间水分蒸发,明显提高近地面土壤的水分含量。

二、森林小气候产生的效应

1.湿润区森林小气候的效应

湿润区的森林,面积较大,蒸腾作用旺盛,使空中大量水汽遇冷凝结降水。导致林内气温、土温散失迟缓,大大降低土壤水水分蒸发。树冠、树枝、树叶使降水着地迟缓,减少径流减弱穿透树冠的降水对林地土壤的冲击力,使降水能够充分渗入土壤,有利于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2.城市森林小气候的效应

可以增加空气的相对湿度;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可以明显消减太阳紫外线的强度;降低局部的气温,减少闷热天数,提高人们的舒适度。

3.绿洲小气候产生的效应

绿洲内部的气温低于绿洲外部,并且绿洲的覆盖率越高降温越明显;绿洲内部的温度变化幅度要低于林外,湿度均高于林外,所以绿洲在维持生物最少需水量起到一定作用;绿洲可降低水分的蒸发,增加降水的有效性;绿洲还可以降低风速,缓解风沙流动。


相关文章

  • 2015年海南单科地理高考真题[解析]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地  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 ...查看


  •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2016备考的建议
  •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Ⅱ卷)分析 及2016年高考备考建议 甘肃省秦安县第一中学 (贠世世 贾彦伟 孙淑萍)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Ⅱ卷)分析 及2016年高考备考的建议 贠世世 贾彦伟 孙淑萍 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Ⅱ卷文综 ...查看


  • 2015年高考四川文综地理部分
  • 2015年高考四川文综地理部分 2013年4月5日, 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 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 图1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 据材料回答1-2题 . 图1 1. 此次航行中, 最能 ...查看


  • 高考地理必背考点
  • 高考地理必背考点 1. 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 密,温差越大 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查看


  • 2015年高考内容分析
  • 安徽省高考慢慢"靠近"全国卷 今年<高考说明>发放,各科都大幅增加全国卷题例,但考点和题型变化不 大 本报讯 今年高考怎么考? 有哪些变化? 随着昨日安徽省2015年<考试说明>的陆续发放,这个疑 ...查看


  • 2015年地理高考分类汇编中国地理
  • 37.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26分) 材料一 图1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结构图.岸线资源包括港口和工业生产等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一级岸线优于二级,二级优于三级. 245.6km 112.5km ...查看


  • 安徽省2015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 安徽省2015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今年高考怎么考?有哪些变化?随着昨日安徽省2015年<考试说明>的陆续发放,这个疑问也找到了答案. 和去年相比,今年高考不论是考点还是题型都以"平稳过渡"为准则,只有一些 ...查看


  •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十 农业
  • 专题十   农业 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典例体验 [例1] (2010·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面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 (2 ...查看


  •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69:农业区位因素
  • 微专题69:农业区位因素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3年考情统计 题型示例 考点分析 命题趋势 3年16考,分值128分 2015课标Ⅱ,1-3,12分 2015浙江,7.8,8分 2015北京,40⑵,20分 2015海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