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毕业论文
题 目: 针灸治疗痤疮近年临床方法概论
姓 名: 韩伟
指导老师: 王争
学 号: [1**********]
专 业: 针灸推拿学
年 级: 08级
实习单位:武汉市普爱医院
完成日期: 2013年05月01日
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
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
本学位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
论文题目:针灸治疗痤疮近年临床方法概论
实习单位:武汉市骨科医院
作者签名:韩伟
指导老师:王争
2013年05月01日
目 录
文 题 ………………………………………………………………………………1 摘 要 ………………………………………………………………………………1 关 键 词 ………………………………………………………………………………1 Abstract ………………………………………………………………………………1 正 文 ………………………………………………………………………………2
前言 ………………………………………………………………………………2 本论 ……………………………………………………………………………2-3 结语 ……………………………………………………………………………3-4 参考文献 …………………………………………………………………………4 综 述………………………………………………………………………………5-11
概述 ………………………………………………………………………………5 本文 …………………………………………………………………………5--10 结语 ………………………………………………………………………………10 参考文献…………………………………………………………………………11 致 谢 ………………………………………………………………………………12
针灸治疗痤疮近年临床方法概论
作者 韩伟 指导老师 王争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针灸推拿专业2008级 [1**********])
【摘要】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15~30 岁的青壮年男女,皮损部位多位于面部,其次是胸背部,多对称发生。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身影响。属于中医“肺风粉刺”的范畴。病位多在肺、脾、胃、心、肝,多从热、火、痰、湿、瘀进行辨治。临床常分为肺经郁热、心肝火旺、肠胃湿热、热毒夹瘀和痰瘀互结5 种证型[1]。本病的治疗方法有针刺、放血、埋线、拔罐等。
【关键词】 痤疮 青壮年 针灸 综合疗法 [Abstract] acne is a chronic inflammation of hair follicles and sebaceous glands, good hair at 15~30 year old young men and women, the skin lesions located in the face, followed by chest and back, multi-symmetrical occurred. Often bring serious effect to the patient body. Chinese medicine belonging to the "lungs wind acne" category. The disease in the lung, spleen, stomach, heart, liver, multiple differentiation from fire, heat, phlegm, dampness, blood stasis. Clinical often divided into lung heat, fire of heart and liver, gastrointestinal damp-heat, heat-toxin stasis and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type [1] 5. A lot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cupuncture, bloodletting cupping etc., have.
[keyword] acne young acupuncture therapy
正 文
前 言
皮肤是人体最外层器官,为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接受外界的各种剌激,并通过神经的传导和调节,使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外部的皮肤与内在的脏腑、气血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痤疮,中医又称“粉刺”,认为多由风热之邪客于肺经,阻滞经络导致气血郁滞,阻于颜面肌肤而发,日久则热毒阻滞经络,生痰生瘀,痰热瘀结而致囊肿、结节。痤疮好发于两颊、 前额及下颏,以其病位辨证,多与手足阳明和手足少阳经脉关系密切。针灸治疗痤疮疗效显著,现将收集针灸治疗痤疮35例临床疗效显著病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35例病人均为2012年7月一2013年 3月本院针灸科诊治病人,其中男14例,女21例,年龄 14〜33岁, 平均年龄22. 5岁,发病时间6个月〜12年,平均 病程4-5年。
1.2临床分型
痤疮分结节型、化脓型、混合型三型,本组结节型15例,临床表现为丘疹,以结节为主,颜面肤色潮红, 皮疹红热疼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数;化脓型11例临床表现以面部丘疹多见,也可见于背部,丘疹以脓包为主,周围红赤,自觉患部疼痛,脓包破溃或吸收后,溃面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凹陷性小瘢痕、舌红、苔黄、脉数;混合型9例, 临床表现丘疹以结节和脓疱疹合并出现,即先有丘疹结节, 后出现化脓、舌红、苔黄、脉弦数。
1.3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取体针、腹针及刺络放血相结合方法治疗, 隔2d 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期间休息 5d,连续3个疗程。方法:(1) 体针疗法,取穴:主穴选阿是穴 (痤疮局部)、曲池、足三里、太冲、丰隆、合谷。结节型配肝 俞、血海、隔俞; 化
脓型配肺俞、内庭; 混合型配三阴交、支沟、 肝俞。每次主配穴(阿是穴除外) 各选择2次,常规针刺,留 针30min 。阿是穴采用15mmX0. 18mm毫针在痤疮旁边刺 入
1. 5〜3_,留针30min 。(2) 腹针疗法, 取穴:中脘、下脘、 气海、关元(引气归元); 滑肉门、外陵(腹四关),6穴常规消毒后, 采用25_X18_毫针,引气归元4穴中刺。腹四关4 穴浅刺,留针30min, 并以TDP 灯照腹部。(3) 刺络放血法, 取穴:大椎、合谷、曲池、肺俞、脾俞、胃俞、肝俞、大肠俞、少冲 (心经)、足窍阴(肝经)。每次选择2〜3穴,于针刺结朿后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再用闪火法拔罐留罐lOrnin 。心肝火盛者, 在心经或肝经的井穴点刺放血,挤出3滴血即可。感染 明显患者,适当服用抗生素。
1.4疗效
判断标准按照寻常痤疮疗效判定标准【1】,进行疗效判定。痤疮部位皮损消退率>95%,或仅留少许色素沉 着斑,或粒性大小隐性瘢痕,无新发皮损出现为治愈; 痤疮部 位皮损消退率>70%,症状明显好转,无新发皮损出现为有 效; 痤疮部位皮损消退率
2结果
经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 临床治愈21例,随诊3个月无 复发,治愈率60%;显效11例,无效3例,临床总有效率 91.4%,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
结 语
痤疮多发于青春期男女及中年妇女,以女性多见,究其原因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多与内分泌失调导致皮脂腺分 泌过多、毛囊角化过度,淤积于皮肤所致毛囊内微生物及细菌感染引起皮肤损害,另外跟遗传和环境因素也有一定关系【2】。祖国医学认为热、毒、湿、郁为痤疮主要病机,该病责之于火,肺胃湿热似火, 或心中郁火, 或情绪不舒, 肝郁化火,火性上炎发为痤疮。从报道文献来看,很多研究者进行了随机对照分组。本组针灸治疗35例,采用体针、腹针及刺络放血相结合,注重调脏腑气
血,清泄郁火,主要起到平衡阴阳、调和脏 腑、疏通经络的作用,通过对机体激素水平的调节抑制皮脂腺的过度分泌,改善血液循环而实现对炎症性痤疮治疗,针灸还具有抗炎作用【3】。体针、腹针、刺络放血相合, 既调节脏腑气血功能,又促使热清毒解、疮消肿化、气机畅 达、血气调和,以达到治疗痤疮目的【5】。治疗期间,嘱咐病人忌食腥腻、辛辣、煎炒之品,禁止饮酒, 少饮可乐、茶、咖啡等,讲究个人卫生,注意皮肤清洁, 避免日晒。另外,调解情绪,保持心情愉快,保持大便通畅, 有助于本病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CM 〕. 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2.
2. 刘国香. 针灸治疗寻常型痤疮〔J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
183-184.
3. 王秀刚. 针灸治疗痤疮疗效观察CJ 〕. 亚太传统医药,2011, 7 (5): 41-42.
4. 安军艳, 金力. 针灸治疗痤疮的现状CJ 〕. 中国美容医学,2010, 19(12):1903-1905.
5. 黄朝暾. 针灸治疗痤疮60例CD. 福建中医药,2007,38(1):24.
3(15):
综 述
概 述
痤疮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的针灸治疗方法很多,针刺、放血、拔罐、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割治、激光、刮痧等都有应用,且多用综合方法治疗,针刺结合中药、刺络拔罐放血、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及耳穴等,但灸法应用较少。针灸疗法安全无不良反应,且简便易行。近年公开发表在各种医学期刊上的有关针灸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文献近百余篇。检索主题词为针灸各种疗法治疗痤疮,如针刺治疗痤疮、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穴位注射治疗痤疮、埋线拔罐治疗痤疮等, 临床疗效虽然不一,但总的说来效果不错, 查阅计灸治疗痤疮的相关文献,发现临床上应用针灸治疗痤疮的方法很多,都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综述如下。
正 文
1 针刺疗法
1.1 毫针疗法
毛亮等【1】对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针刺法治疗,针刺背部夹脊穴及压痛点、足三里、大椎、合谷,连续刺5 d 停止,1 周为1 个疗程; 对照组43例口服美满霉素。1 周后统计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 %,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总有效率为93.3 %。
1. 2 围刺
李芳莉【3】围刺结合耳贴治疗寻常痤疮,采用 直径0.28mm 、长20mm 的美容针在局部行多针围 刺,针刺美容针以将病灶包围,针与针间距保持 0.5cm左右。耳贴取穴为内分泌、皮质下、肾上 腺、面颊;配穴:肺、胃、肠、子宫;主穴均取, 配穴随证选取1~2个。用此法治疗后治疗组有效 率为94_5%,对照组为78.2%,治疗组疗效明显 优于对照组(P
1.3 三棱针疗法
左莹等[3]将269 例门诊患者辨证分为肺经风热、脾胃湿热、痰湿凝结、肝郁气结、
瘀血阻滞、热毒聚结、冲任不调7 型,分别进行刺血治疗,首先在大椎穴或肩胛间区肺俞、心俞、膈俞处寻找痤疮点1~2 个(如果没有就分次选大椎、肺俞、心俞、膈俞),用大三棱针挑刺出血,然后拔火罐,并于耳背静脉处用三棱针刺血,每周2 次,10 次为1 个疗程,观察1~3 个疗程。总有效率为68.7 %。
1.4 火针疗法
陈纯涛【4】等于膀胱经上施以火针,选用肺俞以宣通肺气、清泻上焦郁热,膈俞以清泄血热,脾俞以健运化湿、促进皮损修复。同时面部皮损予火针治疗,可以疏畅浅表之经络气血,使积热外泄,软坚散结,促进局部皮肤新陈代谢。治疗总奋效率为
90. 68%。
2灸法
2. 1单纯灸法
罗敏然【5】用纯艾条温和灸关元、足三里 (单)、三阴交(单)、合谷(单)等穴,舌苔厚腻加灸丰隆局部痤疮用艾条悬灸。治疗痤疮35 例,治愈20例,占57.1%;好转9例,占 25.7%;未愈6例,占17.1%;总有效率82.9%.
2. 2复合灸法
田阳春【6]采用姜灸挑治法治疗寻常型痤疮 138例,取穴以肩背部阳性反应点为主。反应点为粟粒大小淡红色或暗红色皮疹,或为数小片与正常皮肤比对颜色较深的区域,如无反应点,则取 风门,肺俞、心俞、身柱、灵台、至阳等腧穴进 行挑治治疗。挑治后,在上面盖一片鲜姜片,覆 盖无菌敷料,胶布固定,4 ~5天后可摘掉。治疗 138例患者,疫愈96例,占69. 57%;有效32例, 占23. 19% ;无效10例,占7. 25%,总有效率为 92. 75%.
3罐法
罐法在针灸治疗痤疮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丽英【7】走罐配合耳穴贴压治
疗痤疮40例, 走罐:取背部膀胱经上自风门穴开始,下至关元 俞为止。用闪火法将罐吸附于一侧风门穴处,从 上而下拉至关元俞处,反复多次至皮肤潮红。在大椎、肺俞、脾俞各留罐30min ,再按同样的方法 在另一侧走罐。结果:痊愈26 例,占65%;有效10例,占25%;无效4例,占 10%,总有效率90%。此外,罐法多与各种针法配合治疗,起辅助作用。如沈中秋【8】等三棱针点刺背俞穴加拔真空罐治疗面部痤疮218例,费碧玉等【9】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痤疮100例、曹伟民【10】钩针配合火罐治疗痤疮396例疗效观察等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 穴位注射疗法
杨巧菊[11]将68 例患者按初次就诊次序编号,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组。治疗组36 例采取自体血穴位注射,穴取曲池、足三里。3 d 治疗1 次,4 次为1 个疗程。对照组32 例口服利君沙,外用2 %酮康唑霜。治疗组愈显率为91.67 %,对照组为81.25 %,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4 穴位埋线
张理梅等[12]将100 例痤疮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肺经风热型,主穴为肺俞、曲池、大椎、尺泽,配穴为天枢、支沟、大肠俞、血海;肠胃湿热型,主穴为曲池、足三里、大肠俞、上巨虚,配穴为中脘、天枢、大横、梁丘、阴陵泉;血瘀痰结型,主穴为丰隆、阳陵泉、曲池,配穴为膈俞、血海、陶道;冲任失调型,主穴为肾俞、三阴交、血海、关元,配穴为丰隆、足三里、肝俞、心俞。根据辨证取5~7 个穴位,将医用羊肠线植入穴位。每2 周埋线1 次,3 次为1 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4 %。 5 刮痧疗法
蒋晓霞[13]将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56例刮痧治疗取项背部督脉、膀胱经共5 线,督脉从哑门刮至腰俞以下,两侧膀胱经则分别从天柱至大肠俞以下,从附分至胞盲。并于净面后,以自制的清热去痘面膜外敷。对照组21 例纯用中药局部外敷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4 %,对照组为76.1 %,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6 综合疗法
6. 1 针刺配合中药
徐晶萍等[14]将120 例患者随机分为3 组,对照1 组30 例用中药治疗(组方:桑
白皮、生地黄、丹参各15 g ,枇杷叶、连翘各12 g ,黄芩、虎杖、金银花各10 g ,黄
连、甘草各5 g ),并辨证加减,1 剂/d,分2 次口服。对照2 组28 例予以针刺治疗,
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皮损集中处为中心向心围刺,体穴取合谷、三阴交,
均隔日治疗1 次。治疗组62 例中药内服联合针刺治疗, 方法同上。3 组均以15 d
为1 个疗程, 共治疗2 个疗程。有效率治疗组为87.1 %,对照1 组为66.7 %,对照2
组为60.7 %,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2 个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6. 2 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拔罐
刘长征等[15]选取52例聚合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各26 例。针刺
组在痤疮局部围刺,并于合谷、血海、丰隆、三阴交穴常规针刺,治疗1 次/d,同时,
结合大椎、肺俞穴刺络拔罐,每周治疗2 次;西药组选用异维A 酸胶丸口服。2 组疗
程均为4 周。治疗结束后观察2 组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白介素-6
(IL-6)含量。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8.5 %, 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4.6 %,2组临
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组治疗后血清IL-6 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
针刺组较西药组降低更明显。
6. 3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
龚顺波等[16]将40 例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给予面部皮损局部散刺及耳穴贴
压治疗,常规取穴配合辨证配穴,均治疗6 次为1 个疗程。对照组予以甘草锌胶囊口
服,15 d 为1 个疗程。连续2 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 %,对照组为70 %。2
组免疫球蛋白A (IgA )、免疫球蛋白M (IgM )值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
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 (IgG )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6. 4 针刺配合艾灸
张蕾[17]将痤疮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82 例、针刺结合艾灸组78 例。针刺组取合
谷、三阴交、太冲、曲池、太阳、颧髎为主穴并随证加穴,平补平泻治疗;针刺结合
艾灸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对痤疮皮损部位进行雀啄灸治疗。2 组均隔日治疗1 次,
5 次为1个疗程,3 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针刺结合艾灸组为97.4 % ,
针刺组为87.8% ,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6. 5 刺络放血为主的综合疗法
陈建华等[18]以梅花针叩刺大椎、肺俞、膈俞穴及痤疮局部,至微出血为度。1 次
/d,10d 为1 个疗程。配合穴位注射,选择肺俞、足三里、曲池,注射液为甲氰咪呱
注射液300 mg 加2 %的利多卡因1.5 mL 的混合液,取以上穴位其中2 个,每穴注入
0.5 mL 注射液,隔日1 次,5 d 为1 个疗程。有效率为93 %。
6. 6 穴位注射为主的综合疗法
陈宁刚[19]将患者随机分2 组。治疗组95 例予中药五味消毒饮加减,1 剂/d,分
上、下午各煎服1 次。同时予克林霉素液(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粉针0.1 g 予2 %利多
卡因针4 mL 溶解成液)于曲池、肺俞穴注射,每周注射1 次。对照组92 例口服强力
霉素。2 组均每晚睡前外用0.1 %维A 酸霜1 次。1 个疗程(1 个月)后观察疗效,
治疗组痊愈率为52.6 %,对照组痊愈率为29.3 %, 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6.7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疗法
马素慧等[20]将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3 组。综合组126 例体针取曲池、足三里、
三阴交、血海;耳针取神门、内分泌;三棱针点刺拔罐取大椎、肺俞、膈俞,每次1~2
穴,三棱针在穴位上点刺后真空拔罐出血;用高频电针对准丘疹、脓疱、囊肿、硬结
的顶部刺入,用粉刺挤压器挤出脂质栓和脓血。以上疗法均每3~5日1次,同时口服自
制解毒祛痘胶囊。2 个月为1 个疗程。西药组114 例口服四环素片、甲硝唑片,共服
2 个月。针灸组120 例针刺及刺血拔罐法同综合组。总有效率综合组为96.03 %,西
药组为78.94 %,针刺组为80.83 %。总有效率综合组分别与西药组及针灸组比较均有
统计学意义,西药组与针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结 语
痤疮的心理调护也至关重要,目前国外学者多认为痤疮不仅是皮肤病,更是一种
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的疾病,如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因为痤疮多发生于青
少年,所以对处于恋爱、学习与工作压力较大阶段或刚刚步入社会适应阶段的年轻人
来说,痤疮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针灸临床医生应加强对循证医学及科研设计的学
习,以提高研究质量。
参考文献
1. 毛亮,张明波. 针刺治疗痤疮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
(7):120-121.
2. 李芳莉. 围针结合耳贴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00,16
(11): 25.
3. 左莹,郭义,陈泽林,等. 三棱针法治疗疾病谱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06,
22(11):1-2.
4. 陈纯涛,黄蜀, 郑蓉, 等. 火针治疗痤疱1148例[J].中医外治杂志, 2006,]
5(1): 38-39.
5. 罗敏然•温灸疗法治疗痤疮35例[J].河北中医, 2002 , 24 ( 8) : 602.
6. 田阳春,薛程远. 姜灸挑刺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138 例[J].北京中医药大学
1996,19 (3): 30 -31
7. 李丽英•走罐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痤疮40例[J].中 医外治杂志,2005,14 (2):
47.
8. 沈中秋,宋梦玉•三棱针点刺背腧穴加拔真空罐治疗 面部痤疮218例[J].按
摩与导引,1998, 5: 39.
9. 费碧玉,黄劲柏•梅花针叩剌加拔罐治疗痤疮100例 [J].福建中医学院学
1999,9 (4): 26.
10. 曹伟民. 锋钩针配合治疗痤疮396例临床观察[J]. 中国针灸,1995,5: 13.
11. 杨巧菊. 自体血穴位注射治疗痤疮36 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8,16(7):
11.
12.张理梅,王秀坤,柏亚萍,等. 穴位埋线中医辨证治疗痤疮100 例[J].中
国美容医学,2007,16(1):114-115.
13. 蒋晓霞. 刮痧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痤疮[J].天津中医药,2005,22(1):67.
14. 徐晶萍,刘长征. 中药内服联合针刺治疗寻常痤疮62 例疗效观察[J].中国
皮肤性病杂志,2009,23(1):55-56.
15. 刘长征,雷波,郑剑锋. 围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聚合性痤疮的随机对照研究
[J].针刺研究,2008,33(6):406-408
16. 龚顺波,黄碧玉,游吓香,等. 散刺结合耳穴贴压对寻常性痤疮患者免疫球
蛋白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8,49(5):434-436
17. 张蕾. 针刺结合艾灸治疗痤疮160 例[J].北京中医,2006,25(8):497-498
18. 陈建华,杜敬华. 梅花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痤疮30 例[J].中外健康
文摘,2008,5(3):9-10
19 陈宁刚. 中西医结合治疗丘疹脓疱型痤疮95 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17(2):107-109
20. 马素慧,吕文英,曹国富. 综合针灸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J].辽宁
中医杂志,2006,33(3):360.
致 谢
此时此刻,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争年; ’多次询问论
文进程,并及时的给予意见和指导,让我得以发现许多问题并做出修正,还要感谢班
长江润,室长邴世龙,室友陶萌郑州等给予的宝贵意见和信息,感谢所有关心、支持、
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老师表示
衷心地感谢!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毕业论文
题 目: 针灸治疗痤疮近年临床方法概论
姓 名: 韩伟
指导老师: 王争
学 号: [1**********]
专 业: 针灸推拿学
年 级: 08级
实习单位:武汉市普爱医院
完成日期: 2013年05月01日
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
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
本学位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
论文题目:针灸治疗痤疮近年临床方法概论
实习单位:武汉市骨科医院
作者签名:韩伟
指导老师:王争
2013年05月01日
目 录
文 题 ………………………………………………………………………………1 摘 要 ………………………………………………………………………………1 关 键 词 ………………………………………………………………………………1 Abstract ………………………………………………………………………………1 正 文 ………………………………………………………………………………2
前言 ………………………………………………………………………………2 本论 ……………………………………………………………………………2-3 结语 ……………………………………………………………………………3-4 参考文献 …………………………………………………………………………4 综 述………………………………………………………………………………5-11
概述 ………………………………………………………………………………5 本文 …………………………………………………………………………5--10 结语 ………………………………………………………………………………10 参考文献…………………………………………………………………………11 致 谢 ………………………………………………………………………………12
针灸治疗痤疮近年临床方法概论
作者 韩伟 指导老师 王争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针灸推拿专业2008级 [1**********])
【摘要】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15~30 岁的青壮年男女,皮损部位多位于面部,其次是胸背部,多对称发生。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身影响。属于中医“肺风粉刺”的范畴。病位多在肺、脾、胃、心、肝,多从热、火、痰、湿、瘀进行辨治。临床常分为肺经郁热、心肝火旺、肠胃湿热、热毒夹瘀和痰瘀互结5 种证型[1]。本病的治疗方法有针刺、放血、埋线、拔罐等。
【关键词】 痤疮 青壮年 针灸 综合疗法 [Abstract] acne is a chronic inflammation of hair follicles and sebaceous glands, good hair at 15~30 year old young men and women, the skin lesions located in the face, followed by chest and back, multi-symmetrical occurred. Often bring serious effect to the patient body. Chinese medicine belonging to the "lungs wind acne" category. The disease in the lung, spleen, stomach, heart, liver, multiple differentiation from fire, heat, phlegm, dampness, blood stasis. Clinical often divided into lung heat, fire of heart and liver, gastrointestinal damp-heat, heat-toxin stasis and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type [1] 5. A lot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cupuncture, bloodletting cupping etc., have.
[keyword] acne young acupuncture therapy
正 文
前 言
皮肤是人体最外层器官,为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接受外界的各种剌激,并通过神经的传导和调节,使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外部的皮肤与内在的脏腑、气血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痤疮,中医又称“粉刺”,认为多由风热之邪客于肺经,阻滞经络导致气血郁滞,阻于颜面肌肤而发,日久则热毒阻滞经络,生痰生瘀,痰热瘀结而致囊肿、结节。痤疮好发于两颊、 前额及下颏,以其病位辨证,多与手足阳明和手足少阳经脉关系密切。针灸治疗痤疮疗效显著,现将收集针灸治疗痤疮35例临床疗效显著病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35例病人均为2012年7月一2013年 3月本院针灸科诊治病人,其中男14例,女21例,年龄 14〜33岁, 平均年龄22. 5岁,发病时间6个月〜12年,平均 病程4-5年。
1.2临床分型
痤疮分结节型、化脓型、混合型三型,本组结节型15例,临床表现为丘疹,以结节为主,颜面肤色潮红, 皮疹红热疼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数;化脓型11例临床表现以面部丘疹多见,也可见于背部,丘疹以脓包为主,周围红赤,自觉患部疼痛,脓包破溃或吸收后,溃面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凹陷性小瘢痕、舌红、苔黄、脉数;混合型9例, 临床表现丘疹以结节和脓疱疹合并出现,即先有丘疹结节, 后出现化脓、舌红、苔黄、脉弦数。
1.3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取体针、腹针及刺络放血相结合方法治疗, 隔2d 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期间休息 5d,连续3个疗程。方法:(1) 体针疗法,取穴:主穴选阿是穴 (痤疮局部)、曲池、足三里、太冲、丰隆、合谷。结节型配肝 俞、血海、隔俞; 化
脓型配肺俞、内庭; 混合型配三阴交、支沟、 肝俞。每次主配穴(阿是穴除外) 各选择2次,常规针刺,留 针30min 。阿是穴采用15mmX0. 18mm毫针在痤疮旁边刺 入
1. 5〜3_,留针30min 。(2) 腹针疗法, 取穴:中脘、下脘、 气海、关元(引气归元); 滑肉门、外陵(腹四关),6穴常规消毒后, 采用25_X18_毫针,引气归元4穴中刺。腹四关4 穴浅刺,留针30min, 并以TDP 灯照腹部。(3) 刺络放血法, 取穴:大椎、合谷、曲池、肺俞、脾俞、胃俞、肝俞、大肠俞、少冲 (心经)、足窍阴(肝经)。每次选择2〜3穴,于针刺结朿后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再用闪火法拔罐留罐lOrnin 。心肝火盛者, 在心经或肝经的井穴点刺放血,挤出3滴血即可。感染 明显患者,适当服用抗生素。
1.4疗效
判断标准按照寻常痤疮疗效判定标准【1】,进行疗效判定。痤疮部位皮损消退率>95%,或仅留少许色素沉 着斑,或粒性大小隐性瘢痕,无新发皮损出现为治愈; 痤疮部 位皮损消退率>70%,症状明显好转,无新发皮损出现为有 效; 痤疮部位皮损消退率
2结果
经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 临床治愈21例,随诊3个月无 复发,治愈率60%;显效11例,无效3例,临床总有效率 91.4%,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
结 语
痤疮多发于青春期男女及中年妇女,以女性多见,究其原因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多与内分泌失调导致皮脂腺分 泌过多、毛囊角化过度,淤积于皮肤所致毛囊内微生物及细菌感染引起皮肤损害,另外跟遗传和环境因素也有一定关系【2】。祖国医学认为热、毒、湿、郁为痤疮主要病机,该病责之于火,肺胃湿热似火, 或心中郁火, 或情绪不舒, 肝郁化火,火性上炎发为痤疮。从报道文献来看,很多研究者进行了随机对照分组。本组针灸治疗35例,采用体针、腹针及刺络放血相结合,注重调脏腑气
血,清泄郁火,主要起到平衡阴阳、调和脏 腑、疏通经络的作用,通过对机体激素水平的调节抑制皮脂腺的过度分泌,改善血液循环而实现对炎症性痤疮治疗,针灸还具有抗炎作用【3】。体针、腹针、刺络放血相合, 既调节脏腑气血功能,又促使热清毒解、疮消肿化、气机畅 达、血气调和,以达到治疗痤疮目的【5】。治疗期间,嘱咐病人忌食腥腻、辛辣、煎炒之品,禁止饮酒, 少饮可乐、茶、咖啡等,讲究个人卫生,注意皮肤清洁, 避免日晒。另外,调解情绪,保持心情愉快,保持大便通畅, 有助于本病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CM 〕. 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2.
2. 刘国香. 针灸治疗寻常型痤疮〔J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
183-184.
3. 王秀刚. 针灸治疗痤疮疗效观察CJ 〕. 亚太传统医药,2011, 7 (5): 41-42.
4. 安军艳, 金力. 针灸治疗痤疮的现状CJ 〕. 中国美容医学,2010, 19(12):1903-1905.
5. 黄朝暾. 针灸治疗痤疮60例CD. 福建中医药,2007,38(1):24.
3(15):
综 述
概 述
痤疮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的针灸治疗方法很多,针刺、放血、拔罐、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割治、激光、刮痧等都有应用,且多用综合方法治疗,针刺结合中药、刺络拔罐放血、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及耳穴等,但灸法应用较少。针灸疗法安全无不良反应,且简便易行。近年公开发表在各种医学期刊上的有关针灸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文献近百余篇。检索主题词为针灸各种疗法治疗痤疮,如针刺治疗痤疮、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穴位注射治疗痤疮、埋线拔罐治疗痤疮等, 临床疗效虽然不一,但总的说来效果不错, 查阅计灸治疗痤疮的相关文献,发现临床上应用针灸治疗痤疮的方法很多,都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综述如下。
正 文
1 针刺疗法
1.1 毫针疗法
毛亮等【1】对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针刺法治疗,针刺背部夹脊穴及压痛点、足三里、大椎、合谷,连续刺5 d 停止,1 周为1 个疗程; 对照组43例口服美满霉素。1 周后统计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 %,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总有效率为93.3 %。
1. 2 围刺
李芳莉【3】围刺结合耳贴治疗寻常痤疮,采用 直径0.28mm 、长20mm 的美容针在局部行多针围 刺,针刺美容针以将病灶包围,针与针间距保持 0.5cm左右。耳贴取穴为内分泌、皮质下、肾上 腺、面颊;配穴:肺、胃、肠、子宫;主穴均取, 配穴随证选取1~2个。用此法治疗后治疗组有效 率为94_5%,对照组为78.2%,治疗组疗效明显 优于对照组(P
1.3 三棱针疗法
左莹等[3]将269 例门诊患者辨证分为肺经风热、脾胃湿热、痰湿凝结、肝郁气结、
瘀血阻滞、热毒聚结、冲任不调7 型,分别进行刺血治疗,首先在大椎穴或肩胛间区肺俞、心俞、膈俞处寻找痤疮点1~2 个(如果没有就分次选大椎、肺俞、心俞、膈俞),用大三棱针挑刺出血,然后拔火罐,并于耳背静脉处用三棱针刺血,每周2 次,10 次为1 个疗程,观察1~3 个疗程。总有效率为68.7 %。
1.4 火针疗法
陈纯涛【4】等于膀胱经上施以火针,选用肺俞以宣通肺气、清泻上焦郁热,膈俞以清泄血热,脾俞以健运化湿、促进皮损修复。同时面部皮损予火针治疗,可以疏畅浅表之经络气血,使积热外泄,软坚散结,促进局部皮肤新陈代谢。治疗总奋效率为
90. 68%。
2灸法
2. 1单纯灸法
罗敏然【5】用纯艾条温和灸关元、足三里 (单)、三阴交(单)、合谷(单)等穴,舌苔厚腻加灸丰隆局部痤疮用艾条悬灸。治疗痤疮35 例,治愈20例,占57.1%;好转9例,占 25.7%;未愈6例,占17.1%;总有效率82.9%.
2. 2复合灸法
田阳春【6]采用姜灸挑治法治疗寻常型痤疮 138例,取穴以肩背部阳性反应点为主。反应点为粟粒大小淡红色或暗红色皮疹,或为数小片与正常皮肤比对颜色较深的区域,如无反应点,则取 风门,肺俞、心俞、身柱、灵台、至阳等腧穴进 行挑治治疗。挑治后,在上面盖一片鲜姜片,覆 盖无菌敷料,胶布固定,4 ~5天后可摘掉。治疗 138例患者,疫愈96例,占69. 57%;有效32例, 占23. 19% ;无效10例,占7. 25%,总有效率为 92. 75%.
3罐法
罐法在针灸治疗痤疮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丽英【7】走罐配合耳穴贴压治
疗痤疮40例, 走罐:取背部膀胱经上自风门穴开始,下至关元 俞为止。用闪火法将罐吸附于一侧风门穴处,从 上而下拉至关元俞处,反复多次至皮肤潮红。在大椎、肺俞、脾俞各留罐30min ,再按同样的方法 在另一侧走罐。结果:痊愈26 例,占65%;有效10例,占25%;无效4例,占 10%,总有效率90%。此外,罐法多与各种针法配合治疗,起辅助作用。如沈中秋【8】等三棱针点刺背俞穴加拔真空罐治疗面部痤疮218例,费碧玉等【9】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痤疮100例、曹伟民【10】钩针配合火罐治疗痤疮396例疗效观察等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 穴位注射疗法
杨巧菊[11]将68 例患者按初次就诊次序编号,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组。治疗组36 例采取自体血穴位注射,穴取曲池、足三里。3 d 治疗1 次,4 次为1 个疗程。对照组32 例口服利君沙,外用2 %酮康唑霜。治疗组愈显率为91.67 %,对照组为81.25 %,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4 穴位埋线
张理梅等[12]将100 例痤疮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肺经风热型,主穴为肺俞、曲池、大椎、尺泽,配穴为天枢、支沟、大肠俞、血海;肠胃湿热型,主穴为曲池、足三里、大肠俞、上巨虚,配穴为中脘、天枢、大横、梁丘、阴陵泉;血瘀痰结型,主穴为丰隆、阳陵泉、曲池,配穴为膈俞、血海、陶道;冲任失调型,主穴为肾俞、三阴交、血海、关元,配穴为丰隆、足三里、肝俞、心俞。根据辨证取5~7 个穴位,将医用羊肠线植入穴位。每2 周埋线1 次,3 次为1 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4 %。 5 刮痧疗法
蒋晓霞[13]将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56例刮痧治疗取项背部督脉、膀胱经共5 线,督脉从哑门刮至腰俞以下,两侧膀胱经则分别从天柱至大肠俞以下,从附分至胞盲。并于净面后,以自制的清热去痘面膜外敷。对照组21 例纯用中药局部外敷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4 %,对照组为76.1 %,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6 综合疗法
6. 1 针刺配合中药
徐晶萍等[14]将120 例患者随机分为3 组,对照1 组30 例用中药治疗(组方:桑
白皮、生地黄、丹参各15 g ,枇杷叶、连翘各12 g ,黄芩、虎杖、金银花各10 g ,黄
连、甘草各5 g ),并辨证加减,1 剂/d,分2 次口服。对照2 组28 例予以针刺治疗,
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皮损集中处为中心向心围刺,体穴取合谷、三阴交,
均隔日治疗1 次。治疗组62 例中药内服联合针刺治疗, 方法同上。3 组均以15 d
为1 个疗程, 共治疗2 个疗程。有效率治疗组为87.1 %,对照1 组为66.7 %,对照2
组为60.7 %,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2 个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6. 2 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拔罐
刘长征等[15]选取52例聚合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各26 例。针刺
组在痤疮局部围刺,并于合谷、血海、丰隆、三阴交穴常规针刺,治疗1 次/d,同时,
结合大椎、肺俞穴刺络拔罐,每周治疗2 次;西药组选用异维A 酸胶丸口服。2 组疗
程均为4 周。治疗结束后观察2 组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白介素-6
(IL-6)含量。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8.5 %, 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4.6 %,2组临
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组治疗后血清IL-6 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
针刺组较西药组降低更明显。
6. 3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
龚顺波等[16]将40 例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给予面部皮损局部散刺及耳穴贴
压治疗,常规取穴配合辨证配穴,均治疗6 次为1 个疗程。对照组予以甘草锌胶囊口
服,15 d 为1 个疗程。连续2 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 %,对照组为70 %。2
组免疫球蛋白A (IgA )、免疫球蛋白M (IgM )值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
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 (IgG )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6. 4 针刺配合艾灸
张蕾[17]将痤疮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82 例、针刺结合艾灸组78 例。针刺组取合
谷、三阴交、太冲、曲池、太阳、颧髎为主穴并随证加穴,平补平泻治疗;针刺结合
艾灸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对痤疮皮损部位进行雀啄灸治疗。2 组均隔日治疗1 次,
5 次为1个疗程,3 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针刺结合艾灸组为97.4 % ,
针刺组为87.8% ,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6. 5 刺络放血为主的综合疗法
陈建华等[18]以梅花针叩刺大椎、肺俞、膈俞穴及痤疮局部,至微出血为度。1 次
/d,10d 为1 个疗程。配合穴位注射,选择肺俞、足三里、曲池,注射液为甲氰咪呱
注射液300 mg 加2 %的利多卡因1.5 mL 的混合液,取以上穴位其中2 个,每穴注入
0.5 mL 注射液,隔日1 次,5 d 为1 个疗程。有效率为93 %。
6. 6 穴位注射为主的综合疗法
陈宁刚[19]将患者随机分2 组。治疗组95 例予中药五味消毒饮加减,1 剂/d,分
上、下午各煎服1 次。同时予克林霉素液(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粉针0.1 g 予2 %利多
卡因针4 mL 溶解成液)于曲池、肺俞穴注射,每周注射1 次。对照组92 例口服强力
霉素。2 组均每晚睡前外用0.1 %维A 酸霜1 次。1 个疗程(1 个月)后观察疗效,
治疗组痊愈率为52.6 %,对照组痊愈率为29.3 %, 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6.7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疗法
马素慧等[20]将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3 组。综合组126 例体针取曲池、足三里、
三阴交、血海;耳针取神门、内分泌;三棱针点刺拔罐取大椎、肺俞、膈俞,每次1~2
穴,三棱针在穴位上点刺后真空拔罐出血;用高频电针对准丘疹、脓疱、囊肿、硬结
的顶部刺入,用粉刺挤压器挤出脂质栓和脓血。以上疗法均每3~5日1次,同时口服自
制解毒祛痘胶囊。2 个月为1 个疗程。西药组114 例口服四环素片、甲硝唑片,共服
2 个月。针灸组120 例针刺及刺血拔罐法同综合组。总有效率综合组为96.03 %,西
药组为78.94 %,针刺组为80.83 %。总有效率综合组分别与西药组及针灸组比较均有
统计学意义,西药组与针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结 语
痤疮的心理调护也至关重要,目前国外学者多认为痤疮不仅是皮肤病,更是一种
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的疾病,如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因为痤疮多发生于青
少年,所以对处于恋爱、学习与工作压力较大阶段或刚刚步入社会适应阶段的年轻人
来说,痤疮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针灸临床医生应加强对循证医学及科研设计的学
习,以提高研究质量。
参考文献
1. 毛亮,张明波. 针刺治疗痤疮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
(7):120-121.
2. 李芳莉. 围针结合耳贴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00,16
(11): 25.
3. 左莹,郭义,陈泽林,等. 三棱针法治疗疾病谱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06,
22(11):1-2.
4. 陈纯涛,黄蜀, 郑蓉, 等. 火针治疗痤疱1148例[J].中医外治杂志, 2006,]
5(1): 38-39.
5. 罗敏然•温灸疗法治疗痤疮35例[J].河北中医, 2002 , 24 ( 8) : 602.
6. 田阳春,薛程远. 姜灸挑刺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138 例[J].北京中医药大学
1996,19 (3): 30 -31
7. 李丽英•走罐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痤疮40例[J].中 医外治杂志,2005,14 (2):
47.
8. 沈中秋,宋梦玉•三棱针点刺背腧穴加拔真空罐治疗 面部痤疮218例[J].按
摩与导引,1998, 5: 39.
9. 费碧玉,黄劲柏•梅花针叩剌加拔罐治疗痤疮100例 [J].福建中医学院学
1999,9 (4): 26.
10. 曹伟民. 锋钩针配合治疗痤疮396例临床观察[J]. 中国针灸,1995,5: 13.
11. 杨巧菊. 自体血穴位注射治疗痤疮36 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8,16(7):
11.
12.张理梅,王秀坤,柏亚萍,等. 穴位埋线中医辨证治疗痤疮100 例[J].中
国美容医学,2007,16(1):114-115.
13. 蒋晓霞. 刮痧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痤疮[J].天津中医药,2005,22(1):67.
14. 徐晶萍,刘长征. 中药内服联合针刺治疗寻常痤疮62 例疗效观察[J].中国
皮肤性病杂志,2009,23(1):55-56.
15. 刘长征,雷波,郑剑锋. 围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聚合性痤疮的随机对照研究
[J].针刺研究,2008,33(6):406-408
16. 龚顺波,黄碧玉,游吓香,等. 散刺结合耳穴贴压对寻常性痤疮患者免疫球
蛋白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8,49(5):434-436
17. 张蕾. 针刺结合艾灸治疗痤疮160 例[J].北京中医,2006,25(8):497-498
18. 陈建华,杜敬华. 梅花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痤疮30 例[J].中外健康
文摘,2008,5(3):9-10
19 陈宁刚. 中西医结合治疗丘疹脓疱型痤疮95 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17(2):107-109
20. 马素慧,吕文英,曹国富. 综合针灸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J].辽宁
中医杂志,2006,33(3):360.
致 谢
此时此刻,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争年; ’多次询问论
文进程,并及时的给予意见和指导,让我得以发现许多问题并做出修正,还要感谢班
长江润,室长邴世龙,室友陶萌郑州等给予的宝贵意见和信息,感谢所有关心、支持、
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老师表示
衷心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