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背景:
本人任教在大连市郊区的一所学校,农民工子女占全校人数的三分之二,
孩子基础差,家长没有时间也不善于与孩子交流。孩子每每写母爱、父爱的
文章总是很空洞。其实孩子身边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所以
能细致而真挚地描写出父爱、母爱是当务之急。
〈〈让我看着你——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一、教材分析
我之所以选择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点来考虑的:
第一 新大纲的阶段教学目标中要求“本着建立阅读写作教学的目标系统,课
堂上能完成对文章的阅读感知及拓读写作训练”,而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很
多初二学生来说这是有很大难度的任务。而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学生没有做到大
纲要求的“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的要求,为凑够字数只能频繁使用“还有一
次……”之类的字眼,一次作文要凑好几件事。而要做到内容具体,首先要强调
细节描写。
第二 新大纲的阶段教学目标中提到,要“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
式”。而“描写”作为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显然是不可忽视的。
缺乏细节描写的记叙文,总是凑不够数的、枯燥乏味的;能有意识运用细节描
写的学生,则可能写出妙趣横生的文章。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
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而有创意的表达事物的特征,
首推描写中的细节描写。
因此我选择了通过阅读来总结细节描写的方法从而练习写作
二、 教学方法
对于教师的作用,“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学生平等
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点拨
是重要的,但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这堂课我采
用的教学方法为: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会领会其中的深刻而丰
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运用多形式朗读课文,单个同学读、齐读来领
悟人物情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竞赛法: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积极性。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文章的优劣,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
又能及时反馈学生现学现用的情况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概括课文的中心。能够分析文章
中人物细节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朗读法、讨论法总结出细节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实际,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来描写并感受身边的父爱、
母爱。
教学重点:能够分析文章中人物细节描写的作用并总结出细节 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细节描写的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朗读法、讨论法、竞赛法。
(一)导入新课
导语:我们这学期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他对父亲背影的细致描写
可谓是惟妙惟肖。如果说父爱是大地,那么母爱就如同天空,今天就让我们一
同走进王焕伟的《让我看着你》,一同去感受他是如何细致地刻画出那坚强而
豁达的母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问题“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也就是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
(身患绝症的母亲,在得知一女孩需要眼角膜时,/不能忍受残缺的母亲不
想让儿子为难决定捐献自己的眼角膜,/救治无望的男孩的母亲受到感动捐献了
儿子的眼角膜,让爱延续下去。/表现了母亲豁达、坚强、善良以及对我的深深
的爱。)
教师问;哪位同学愿意来给我们大家朗读一下这篇感人的文章?
选两名同学读,第六段齐读。
现在请你按照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来完成问题。
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表达的情感
(三)、品读
理解关键句含义和表达效果;理解表达特点及作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主旨。
过渡(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豁达、坚强、善良的母爱表现出
来的)
我们来完成他与背影的片段的比较阅读。)
找一名同学读题
(相同点:都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
不同点;第(1)段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的表现了母亲对我的
爱和理解。
第(2)段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准确的写出了父亲过
铁道买橘子的艰难,表达了父亲对我的爱。)
教师:下面请你把答题点快速写到练习本上。两分钟后,哪位同学能回答这
个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 教师给学生打分。
(四)、拓读课文
过渡:以上两段文字之所以让你感动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写法上都运用了
细节描写的方法。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些怎样才能写好细节描写呢?
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
1、
2、
3、
4、
5、
6、
7、
8、 肖像细节描写 服饰细节描写 语言细节描写 行动细节描写 心理活动细节描写 环境细节描写 修辞方法 多种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的注意事项:
1、 细致观察事物
2、 选用典型细节
3、 服从中心需要
4、 要体现真实
5、 语言要精炼
过渡:在掌握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后,现在许多同学一定跃跃欲试了
那么我们在这个细节描写的指导下,完成下面问题:
(五)写父母的爱。
我们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中感受到了沉默的父爱,从王焕伟母亲的神态语
言中感受到了豁达、坚强、善良的母爱。生活中你的父母哪个片段最让你感动,
请描写下来,(200字左右)
学生拿练习本写,老师巡视
教师:谁愿意把父母对自己的爱拿出来与大家共享!
要求在别人读的时候,其他同学准备评价。读的同学和评价的同学个人、小组
都加30分。
教师点拨。
(六)教师出示范文
由于去年的一次意外父亲小腿粉碎性骨折,春节回家,家里的灯坏了,父亲腿不方便就一直没换。我逞能去拧着灯泡,脚却一滑,“喀”一声摔了下来。当时,我痛的怎么也站不起来了。父亲见我摔在地上,焦急地大吼着:“走,上医院!”他小心翼翼地将我背了起来,一颠一跛,一浅一深急促地走了出去。
我摇晃着躺在父亲如山般的宽厚的背上,这是我记忆以来第一次离父亲这么的近。第一次这样仔细的看父亲的侧脸,枯瘦、萎黄,上面布满了深深浅浅的如同树皮粗糙的皱纹,还有艰苦岁月留下的那鬓角的白发。耳边第一次听到他坚韧的呼吸,我甚至还能清楚的听见他那条瘸腿有节奏的在地上拖动的声音。父亲没有说话,但他的汗却源源不断地从背上沁出来无声无息淌入我心。我心里阵阵酸疼忍不住流出泪来,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世上有种爱,叫做无言。这便是沉默得如同山川般坚韧的父爱,
(七)小结: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是宏篇巨著的一个单词,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是万仞高山上一个石子,小小细节,魅力无穷。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让我们用我们的笔把我们至直的父爱、母爱刻画出来吧!
(八)板书:
肖像细节描写
服饰细节描写
语言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方法
行动细节描写
心理细节描写
环境细节描写
修辞方法
写作手法
教学反思
一、教学亮点
第一是选题精准。课题根据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材的知识点确定主题,体现针对性和科学性。
第二是知识体系相对完整。教学环节有梯度,教学手段合理。
第三是对现场片断作文及时评点。这种做法既让学生从身边人中找到学习的榜样,又能及时反馈学生现学现用的情况。就这节课而言,教师的评点能让学生明白细节描写对整篇作文的影响,加深了对学生对细节描写的理解,又调动了学生临场作文的积极性。学生临场作文也让教师刮目相看,为学生运用细节描写如此之恰当而称奇。
第四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新大纲要求:“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我的一个指导原则就是,能交给学生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去做。在这次习作活动中,学生写作、讨论、评点、修改的时间占了整个学时的一半以上。另外,新大纲还要求:“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 在教学设计中,我也力求做到这一点。
二、教学不足
第一在学生总结细节描写方法时,过于急躁把方法告诉学生,而不是敢于舍得把时间放手给学生。
第二在学生读文章和评文章时,应该当场就把有问题的文章改过来。
第三课堂容量过大,如果分成两课时,就更好。
总之,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任重而道远。
附:《让我看着你》 原文
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 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教案背景:
本人任教在大连市郊区的一所学校,农民工子女占全校人数的三分之二,
孩子基础差,家长没有时间也不善于与孩子交流。孩子每每写母爱、父爱的
文章总是很空洞。其实孩子身边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所以
能细致而真挚地描写出父爱、母爱是当务之急。
〈〈让我看着你——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一、教材分析
我之所以选择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点来考虑的:
第一 新大纲的阶段教学目标中要求“本着建立阅读写作教学的目标系统,课
堂上能完成对文章的阅读感知及拓读写作训练”,而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很
多初二学生来说这是有很大难度的任务。而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学生没有做到大
纲要求的“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的要求,为凑够字数只能频繁使用“还有一
次……”之类的字眼,一次作文要凑好几件事。而要做到内容具体,首先要强调
细节描写。
第二 新大纲的阶段教学目标中提到,要“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
式”。而“描写”作为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显然是不可忽视的。
缺乏细节描写的记叙文,总是凑不够数的、枯燥乏味的;能有意识运用细节描
写的学生,则可能写出妙趣横生的文章。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
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而有创意的表达事物的特征,
首推描写中的细节描写。
因此我选择了通过阅读来总结细节描写的方法从而练习写作
二、 教学方法
对于教师的作用,“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学生平等
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点拨
是重要的,但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这堂课我采
用的教学方法为: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会领会其中的深刻而丰
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运用多形式朗读课文,单个同学读、齐读来领
悟人物情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竞赛法: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积极性。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文章的优劣,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
又能及时反馈学生现学现用的情况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概括课文的中心。能够分析文章
中人物细节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朗读法、讨论法总结出细节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实际,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来描写并感受身边的父爱、
母爱。
教学重点:能够分析文章中人物细节描写的作用并总结出细节 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细节描写的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朗读法、讨论法、竞赛法。
(一)导入新课
导语:我们这学期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他对父亲背影的细致描写
可谓是惟妙惟肖。如果说父爱是大地,那么母爱就如同天空,今天就让我们一
同走进王焕伟的《让我看着你》,一同去感受他是如何细致地刻画出那坚强而
豁达的母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问题“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也就是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
(身患绝症的母亲,在得知一女孩需要眼角膜时,/不能忍受残缺的母亲不
想让儿子为难决定捐献自己的眼角膜,/救治无望的男孩的母亲受到感动捐献了
儿子的眼角膜,让爱延续下去。/表现了母亲豁达、坚强、善良以及对我的深深
的爱。)
教师问;哪位同学愿意来给我们大家朗读一下这篇感人的文章?
选两名同学读,第六段齐读。
现在请你按照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来完成问题。
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表达的情感
(三)、品读
理解关键句含义和表达效果;理解表达特点及作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主旨。
过渡(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豁达、坚强、善良的母爱表现出
来的)
我们来完成他与背影的片段的比较阅读。)
找一名同学读题
(相同点:都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
不同点;第(1)段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的表现了母亲对我的
爱和理解。
第(2)段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准确的写出了父亲过
铁道买橘子的艰难,表达了父亲对我的爱。)
教师:下面请你把答题点快速写到练习本上。两分钟后,哪位同学能回答这
个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 教师给学生打分。
(四)、拓读课文
过渡:以上两段文字之所以让你感动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写法上都运用了
细节描写的方法。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些怎样才能写好细节描写呢?
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
1、
2、
3、
4、
5、
6、
7、
8、 肖像细节描写 服饰细节描写 语言细节描写 行动细节描写 心理活动细节描写 环境细节描写 修辞方法 多种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的注意事项:
1、 细致观察事物
2、 选用典型细节
3、 服从中心需要
4、 要体现真实
5、 语言要精炼
过渡:在掌握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后,现在许多同学一定跃跃欲试了
那么我们在这个细节描写的指导下,完成下面问题:
(五)写父母的爱。
我们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中感受到了沉默的父爱,从王焕伟母亲的神态语
言中感受到了豁达、坚强、善良的母爱。生活中你的父母哪个片段最让你感动,
请描写下来,(200字左右)
学生拿练习本写,老师巡视
教师:谁愿意把父母对自己的爱拿出来与大家共享!
要求在别人读的时候,其他同学准备评价。读的同学和评价的同学个人、小组
都加30分。
教师点拨。
(六)教师出示范文
由于去年的一次意外父亲小腿粉碎性骨折,春节回家,家里的灯坏了,父亲腿不方便就一直没换。我逞能去拧着灯泡,脚却一滑,“喀”一声摔了下来。当时,我痛的怎么也站不起来了。父亲见我摔在地上,焦急地大吼着:“走,上医院!”他小心翼翼地将我背了起来,一颠一跛,一浅一深急促地走了出去。
我摇晃着躺在父亲如山般的宽厚的背上,这是我记忆以来第一次离父亲这么的近。第一次这样仔细的看父亲的侧脸,枯瘦、萎黄,上面布满了深深浅浅的如同树皮粗糙的皱纹,还有艰苦岁月留下的那鬓角的白发。耳边第一次听到他坚韧的呼吸,我甚至还能清楚的听见他那条瘸腿有节奏的在地上拖动的声音。父亲没有说话,但他的汗却源源不断地从背上沁出来无声无息淌入我心。我心里阵阵酸疼忍不住流出泪来,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世上有种爱,叫做无言。这便是沉默得如同山川般坚韧的父爱,
(七)小结: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是宏篇巨著的一个单词,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是万仞高山上一个石子,小小细节,魅力无穷。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让我们用我们的笔把我们至直的父爱、母爱刻画出来吧!
(八)板书:
肖像细节描写
服饰细节描写
语言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方法
行动细节描写
心理细节描写
环境细节描写
修辞方法
写作手法
教学反思
一、教学亮点
第一是选题精准。课题根据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材的知识点确定主题,体现针对性和科学性。
第二是知识体系相对完整。教学环节有梯度,教学手段合理。
第三是对现场片断作文及时评点。这种做法既让学生从身边人中找到学习的榜样,又能及时反馈学生现学现用的情况。就这节课而言,教师的评点能让学生明白细节描写对整篇作文的影响,加深了对学生对细节描写的理解,又调动了学生临场作文的积极性。学生临场作文也让教师刮目相看,为学生运用细节描写如此之恰当而称奇。
第四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新大纲要求:“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我的一个指导原则就是,能交给学生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去做。在这次习作活动中,学生写作、讨论、评点、修改的时间占了整个学时的一半以上。另外,新大纲还要求:“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 在教学设计中,我也力求做到这一点。
二、教学不足
第一在学生总结细节描写方法时,过于急躁把方法告诉学生,而不是敢于舍得把时间放手给学生。
第二在学生读文章和评文章时,应该当场就把有问题的文章改过来。
第三课堂容量过大,如果分成两课时,就更好。
总之,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任重而道远。
附:《让我看着你》 原文
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 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