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口语》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填
1. 要控制声音、驾驭 必须首先学会控制 。
2.日常生活中一般呼吸方式表现为 、 、 。
3. 在口语表达中,一般都用 ,很少用 。
4. 共鸣是指发生体之间的 。人体的 主要有 、 、 等。
5. 在口语表达中,最为理想的共鸣方式是“ , ” 的方式。
6. 吐字归音是指把一个音节的发音过程分为 、 、 三个阶段。朗读能否再现作品 ,其关键在于吐字归音。 7. 必须使用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规范的 就是以 、为标准音,以 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 著作为语法规范。
8.朗读者必须具有一定的 ,才可能把对作品的 行之于声。要把握好一个朗读作品,首先必须学会 ,主要从 、 、 、 几方面入手。
9.基调是指作品的 ,即作品总的 和 。
10.朗读的技巧主要表现在 、 、 、 、节奏几方面。
11.节奏是由朗读时思想感情的 状态产生的, 快慢交替可以显示出作品的节奏感,体现出作品的感情基调。有感情的朗读首先要求朗读者对作品必须 。
12.诗的意境,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出来的 、 、 的艺术境界。
13.寓言是一种隐含明显讽喻意义的 ,“寓”是 的意思,“寓意” 就是指 中包含的 。
14.朗读童话时,语气要尽可能接近 ,做到 。童话故事中有两种不同语言,一种是 ,另一种是 。
15. 是散文重要特点,较常见的散文有 、 、和 。
16. 是小说的中心任务,通过人物的 、 和 ,细致入微地刻画出典型人物的 。
17.小说的故事情节,基本上是用 的方法来展示的;小说的朗读中最自由、最生动的是 。
18. 是指交际的 和 。
19.说话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 阶段和 阶段。
20.语言和 的关系很密切,他们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是 外壳, 是语言的内核。
21.复述分为三类: 、 和 。
22.描述是用 语言,把自己所见到的 等具体事物的特征和形象,细致具体地说给别人听的一种 方式。
23.解说是对 和 作准确的说明或解释。
24.评述就是对 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演讲,是在公众场合下就某个问题或事件发表见解、阐明事理的一种 。演讲稿的结构,一般分为3个部分: 、 和 。
25.交谈时,语言的表达不做刻意的 ,语意是靠临时组织的 表达的。
26.辩论最根本的特征是双方对立观点的 ;辩论还具有 的严密性、 原则的 和程序的 等特点。
27.引申归谬法是一种 的技巧;二难辩驳法是 在辩论中的运用。
28.幼儿教师要做到语言儿童化首先要具有一颗纯真的“ ”,关键之处是幼儿教师的语言要富有 。
29.比拟是把 来写,把 来写,拟人是 的手法。
30. 是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可分为 和 两种。
31. 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相邻的两个句子 、上递下接的一种修辞手法。
32.幼儿教师的教学口语是经过转化的 和经过优化的 的结合,同时也是规范化和 相结合的一种比较独特的教学用语。
33.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的需要而精心设计的一段开端语称作 。
34.教师为了激发孩子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也为了解孩子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及 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用语称作 。
35.讲授用语要求 ,语言简洁,切忌 ,不该说的话一个字也不要多说。
36.过渡语往往和 连在一起使用,在教学过程中起着 的作用。
37.沟通包括 和 两种方式。
38.表扬语是一种对孩子思想和行为给予肯定的 ,恰当的使用表扬语,能够提高幼儿 的能力。
39.态势语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用来 、表达感情、 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包括 、 、 等,又称“ ”。
40.处理问题时,教师要了解事情发生的 ,通过 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出 的结论。
41.积极的 是教师与 之间和谐交流的基础,教师的 直接影响到交流的效果。
答案:
1、语言 气息 2、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 胸腹联合式
3、真声发音 假声发音 4、共振现象 共鸣器官 胸腔 口腔 鼻腔
5、口腔为主 三腔共鸣 6、出字 立字 归音 内容和情感
7、朗读 普通话 普通话 北京语音 北方话 白话文
8、语言表现力 理解与感受 分析作品 字音字义 内容与形式 结构与主题 重点与背景
9、基本情调 感情色彩 分量 10、停连 重音 语气 语调
11、运动状态 语速 12、可感可信 情景交融 神形兼备
13、简短故事 寄托 故事 道理 14、口语化 自然而流畅 叙述语言 人物对话
15、形散神聚 叙事散文 状物散文 抒情散文
16、塑造人物形象 言行举止 音容笑貌 心理活动 典型性格
17、叙述 人物对话 18、言语场合 现实环境 语言环境
19、构思 转换 表达 20、思维 思维 思维
21、简要复述 详细复述 创造性复述 22、生动形象 人、事、物 口语表达
23、抽象事理 具体事物 24、客观事物 口语形式 开场白 主体 结束语
25、修饰 语句 26、辩驳 逻辑 确定性 交叉性
《教师口语》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填
1. 要控制声音、驾驭 必须首先学会控制 。
2.日常生活中一般呼吸方式表现为 、 、 。
3. 在口语表达中,一般都用 ,很少用 。
4. 共鸣是指发生体之间的 。人体的 主要有 、 、 等。
5. 在口语表达中,最为理想的共鸣方式是“ , ” 的方式。
6. 吐字归音是指把一个音节的发音过程分为 、 、 三个阶段。朗读能否再现作品 ,其关键在于吐字归音。 7. 必须使用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规范的 就是以 、为标准音,以 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 著作为语法规范。
8.朗读者必须具有一定的 ,才可能把对作品的 行之于声。要把握好一个朗读作品,首先必须学会 ,主要从 、 、 、 几方面入手。
9.基调是指作品的 ,即作品总的 和 。
10.朗读的技巧主要表现在 、 、 、 、节奏几方面。
11.节奏是由朗读时思想感情的 状态产生的, 快慢交替可以显示出作品的节奏感,体现出作品的感情基调。有感情的朗读首先要求朗读者对作品必须 。
12.诗的意境,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出来的 、 、 的艺术境界。
13.寓言是一种隐含明显讽喻意义的 ,“寓”是 的意思,“寓意” 就是指 中包含的 。
14.朗读童话时,语气要尽可能接近 ,做到 。童话故事中有两种不同语言,一种是 ,另一种是 。
15. 是散文重要特点,较常见的散文有 、 、和 。
16. 是小说的中心任务,通过人物的 、 和 ,细致入微地刻画出典型人物的 。
17.小说的故事情节,基本上是用 的方法来展示的;小说的朗读中最自由、最生动的是 。
18. 是指交际的 和 。
19.说话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 阶段和 阶段。
20.语言和 的关系很密切,他们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是 外壳, 是语言的内核。
21.复述分为三类: 、 和 。
22.描述是用 语言,把自己所见到的 等具体事物的特征和形象,细致具体地说给别人听的一种 方式。
23.解说是对 和 作准确的说明或解释。
24.评述就是对 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演讲,是在公众场合下就某个问题或事件发表见解、阐明事理的一种 。演讲稿的结构,一般分为3个部分: 、 和 。
25.交谈时,语言的表达不做刻意的 ,语意是靠临时组织的 表达的。
26.辩论最根本的特征是双方对立观点的 ;辩论还具有 的严密性、 原则的 和程序的 等特点。
27.引申归谬法是一种 的技巧;二难辩驳法是 在辩论中的运用。
28.幼儿教师要做到语言儿童化首先要具有一颗纯真的“ ”,关键之处是幼儿教师的语言要富有 。
29.比拟是把 来写,把 来写,拟人是 的手法。
30. 是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可分为 和 两种。
31. 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相邻的两个句子 、上递下接的一种修辞手法。
32.幼儿教师的教学口语是经过转化的 和经过优化的 的结合,同时也是规范化和 相结合的一种比较独特的教学用语。
33.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的需要而精心设计的一段开端语称作 。
34.教师为了激发孩子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也为了解孩子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及 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用语称作 。
35.讲授用语要求 ,语言简洁,切忌 ,不该说的话一个字也不要多说。
36.过渡语往往和 连在一起使用,在教学过程中起着 的作用。
37.沟通包括 和 两种方式。
38.表扬语是一种对孩子思想和行为给予肯定的 ,恰当的使用表扬语,能够提高幼儿 的能力。
39.态势语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用来 、表达感情、 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包括 、 、 等,又称“ ”。
40.处理问题时,教师要了解事情发生的 ,通过 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出 的结论。
41.积极的 是教师与 之间和谐交流的基础,教师的 直接影响到交流的效果。
答案:
1、语言 气息 2、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 胸腹联合式
3、真声发音 假声发音 4、共振现象 共鸣器官 胸腔 口腔 鼻腔
5、口腔为主 三腔共鸣 6、出字 立字 归音 内容和情感
7、朗读 普通话 普通话 北京语音 北方话 白话文
8、语言表现力 理解与感受 分析作品 字音字义 内容与形式 结构与主题 重点与背景
9、基本情调 感情色彩 分量 10、停连 重音 语气 语调
11、运动状态 语速 12、可感可信 情景交融 神形兼备
13、简短故事 寄托 故事 道理 14、口语化 自然而流畅 叙述语言 人物对话
15、形散神聚 叙事散文 状物散文 抒情散文
16、塑造人物形象 言行举止 音容笑貌 心理活动 典型性格
17、叙述 人物对话 18、言语场合 现实环境 语言环境
19、构思 转换 表达 20、思维 思维 思维
21、简要复述 详细复述 创造性复述 22、生动形象 人、事、物 口语表达
23、抽象事理 具体事物 24、客观事物 口语形式 开场白 主体 结束语
25、修饰 语句 26、辩驳 逻辑 确定性 交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