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 与家长相互配合, 尤其在“组织与实施”这一部分中, 还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多年的幼教工作经验更使我清楚地认识到:要提高幼儿的素质, 光靠幼儿园是谁也难以实现的, 唯有重视家长工作, 努力做好家长工作, 帮助家长转变观念, 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 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来, 使他们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 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 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 家长工作在幼儿教育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做好家长工作, 帮助家长转变观念, 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
由于年龄、学历层次及所处环境的不同, 家长们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所持的态度、观念往往也各不相同。在对待“家长如何对待孩子提出买昂贵玩具的要求”的问题时, 发现有的家长就认为, 孩子是家庭的唯一希望, 只要是孩子喜欢的就应该买, 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舍弃, 惟独不能让孩子受委屈; 有的家长认为, 孩子的这种要求是无理的, 应该制止, 实在不行就打; 还有的家长则认为, 买不买应有家长说了算, 不能由孩子来决定„„等等。观念各不相同, 行为、方法也就自然不相同, 有的家长主张采取粗暴的打骂, 有的家长则主张以哄骗为主。此时, 转变家长不正确的观念与行为, 开展家长工作刻不容缓。当然, 家长的这种观念, 不是一时形成的, 因此, 在开展家长工作的时候, 作为教师不能寄希望于一次、二次家长指导活动就收到实效, 而应该把家长工作纳入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中。为此, 我们利用早晚接送孩子的时间与个别家长进行沟通, 利用幼儿园的宣传橱窗, 家长园地的“观念与思潮”栏目等向家长介绍最新的教育观念, 向家长发放宣传材料, 同时还组织家长听专家的讲座, 看有关的录像, 举办“家长座谈会”、“育儿经验交流会”、“家长辨析会”等多种形式的指导活动, 多渠道地开展家长工作, 让家长通过对照自己与他人的教育方式来自觉地更新自己不正确的观念与方法。事实证明, 通过一系列的指导活动, 家长们都认识到, 如果一味地满足孩子, 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则有害而无益, 一些原本主张打骂的家长, 现在已能采取说理的方法与孩子交谈, 有的家长则变得越来越民主了, 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而不再是一口拒绝了。由此可见, 重视家长工作, 并努力做好家长工作, 对于转变家长的观念至关重要。家长观念转变了, 落实到行为上, 也会相应的有所改变, 观念、行为转变了, 家长的家教水平也就自然慢慢提高了。
其二, 做好家长工作, 有利于家园同步, 形成家园合力。
早在20世纪90年代, 我国已提出“家园共育”这种观念。“家园共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 即幼儿园与家庭, 教师与家长的相互配合, 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家长观念一旦转变了, 家长就会正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要达到“共育”, 仅仅转变家长的观念是不够的, 还应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了解教师的工作。因此, 我们在改变家长观念的同时, 把家长请进幼儿园, 开放“家长半日活动”, 举办“家委会成员联谊会”, 让家长直接参与孩子的活动, 观摩教师的教育工作。同时, 还充分利用定期更换的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内容, 近期开展的活动, 让家长了解幼儿园, 了解教师和孩子, 明确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因为, 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 家长才有可能来配合幼儿园的一切工作。例如:在“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时, 仅靠幼儿在园学习一些礼貌用语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有家长的配合。为此, 我们首先转变家长的观念, 让家长明确从小培养孩子文明礼貌习惯的重要性, 明确幼儿园开展活动的目标及手段, 然后注意在家对孩子进行引导, 并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从而达到家园目标一致, 促使孩子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试想, 如果仅凭教师的说教, 家长不管不问, 甚至看到不文明的行为也不及时加以纠正, 或者家园意见不统一, 那么, 孩子怎能养成好的习惯? 由此可见, 重视家长工作, 努力做好家长工作, 有利于家长的主动配合, 从而达到家园同步, 形成家园一致的教育合力。
其三, 做好家长工作, 有利于家庭资源的充分利用, 从而更好地为课程建设服务。
随着教育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如今每个幼儿园都在努力地探索适合自
己幼儿园实际的, 即所谓的园本课程, 而实践告诉我们,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 教育资源的利用至关重要, 其中就包括家庭资源的利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 与家长相互配合, 尤其在“组织与实施”这一部分中, 还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多年的幼教工作经验更使我清楚地认识到:要提高幼儿的素质, 光靠幼儿园是谁也难以实现的, 唯有重视家长工作, 努力做好家长工作, 帮助家长转变观念, 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 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来, 使他们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 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 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 家长工作在幼儿教育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做好家长工作, 帮助家长转变观念, 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
由于年龄、学历层次及所处环境的不同, 家长们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所持的态度、观念往往也各不相同。在对待“家长如何对待孩子提出买昂贵玩具的要求”的问题时, 发现有的家长就认为, 孩子是家庭的唯一希望, 只要是孩子喜欢的就应该买, 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舍弃, 惟独不能让孩子受委屈; 有的家长认为, 孩子的这种要求是无理的, 应该制止, 实在不行就打; 还有的家长则认为, 买不买应有家长说了算, 不能由孩子来决定„„等等。观念各不相同, 行为、方法也就自然不相同, 有的家长主张采取粗暴的打骂, 有的家长则主张以哄骗为主。此时, 转变家长不正确的观念与行为, 开展家长工作刻不容缓。当然, 家长的这种观念, 不是一时形成的, 因此, 在开展家长工作的时候, 作为教师不能寄希望于一次、二次家长指导活动就收到实效, 而应该把家长工作纳入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中。为此, 我们利用早晚接送孩子的时间与个别家长进行沟通, 利用幼儿园的宣传橱窗, 家长园地的“观念与思潮”栏目等向家长介绍最新的教育观念, 向家长发放宣传材料, 同时还组织家长听专家的讲座, 看有关的录像, 举办“家长座谈会”、“育儿经验交流会”、“家长辨析会”等多种形式的指导活动, 多渠道地开展家长工作, 让家长通过对照自己与他人的教育方式来自觉地更新自己不正确的观念与方法。事实证明, 通过一系列的指导活动, 家长们都认识到, 如果一味地满足孩子, 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则有害而无益, 一些原本主张打骂的家长, 现在已能采取说理的方法与孩子交谈, 有的家长则变得越来越民主了, 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而不再是一口拒绝了。由此可见, 重视家长工作, 并努力做好家长工作, 对于转变家长的观念至关重要。家长观念转变了, 落实到行为上, 也会相应的有所改变, 观念、行为转变了, 家长的家教水平也就自然慢慢提高了。
其二, 做好家长工作, 有利于家园同步, 形成家园合力。
早在20世纪90年代, 我国已提出“家园共育”这种观念。“家园共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 即幼儿园与家庭, 教师与家长的相互配合, 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家长观念一旦转变了, 家长就会正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要达到“共育”, 仅仅转变家长的观念是不够的, 还应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了解教师的工作。因此, 我们在改变家长观念的同时, 把家长请进幼儿园, 开放“家长半日活动”, 举办“家委会成员联谊会”, 让家长直接参与孩子的活动, 观摩教师的教育工作。同时, 还充分利用定期更换的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内容, 近期开展的活动, 让家长了解幼儿园, 了解教师和孩子, 明确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因为, 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 家长才有可能来配合幼儿园的一切工作。例如:在“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时, 仅靠幼儿在园学习一些礼貌用语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有家长的配合。为此, 我们首先转变家长的观念, 让家长明确从小培养孩子文明礼貌习惯的重要性, 明确幼儿园开展活动的目标及手段, 然后注意在家对孩子进行引导, 并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从而达到家园目标一致, 促使孩子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试想, 如果仅凭教师的说教, 家长不管不问, 甚至看到不文明的行为也不及时加以纠正, 或者家园意见不统一, 那么, 孩子怎能养成好的习惯? 由此可见, 重视家长工作, 努力做好家长工作, 有利于家长的主动配合, 从而达到家园同步, 形成家园一致的教育合力。
其三, 做好家长工作, 有利于家庭资源的充分利用, 从而更好地为课程建设服务。
随着教育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如今每个幼儿园都在努力地探索适合自
己幼儿园实际的, 即所谓的园本课程, 而实践告诉我们,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 教育资源的利用至关重要, 其中就包括家庭资源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