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山区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的需求分析

摘要 介绍了湟中县鲁沙尔镇的概况,对当地农民进行调查走访,对该地区油菜生产、油菜科技服务、农民接受科技知识培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了农业科技知识培训需求和启示,以期促进高寒山区农民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农民;农业科技知识培训;需求分析;高寒山区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331-02

春油菜是高寒山区农民的主栽作物,也是该区农民种植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本着因地制宜和实际、适用、实效的原则,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科技知识培训,加强农业科技的普及率和入户率,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使农民掌握和获取当地主导产业的丰产栽培技术[1-4],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增产增收,而且关系到春油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为了深入了解高寒山区春油菜生产发展现状,掌握农民在主导产业发展过程中对生产种植、科技服务和培训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农业科技培训方案,笔者对参加青海省农牧厅举办的首期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的33名鲁沙尔镇白土庄村的农民学员,从油菜种植品种、播种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技术等重点生产环节的技术选择和应用状况进行了需求调研和分析。

1 基本概况

鲁沙尔镇白土庄村地处高海拔寒冷地区(俗称脑山地区),海拔2 700~3 200 m,绝对无霜期110 d左右,年降雨量500 mm左右、土壤类型为黑钙土。全村共208户,808人,劳动力527人。耕地面积128.4 hm2,人均近0.16 hm2,人均纯收入2 313元。农机拥有量235台(部),其中拖拉机171台、联合收获机2台、旱作沟播种机22台,免耕播种机1台、马铃薯种植机6台,马铃薯挖掘机1台,综合机械化程度43%。2011年种植油菜66.67 hm2、马铃薯33.33 hm2、小麦20 hm2,其他8.4 hm2。近3年油菜、马铃薯、小麦的平均产量分别为3 690、33 255、3 420 kg/hm2。在农业生产中油菜种植是该村主导产业,播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51.9%,主导产业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72.7%,占年总收入的27%。其他非农产业主要以外出打工的第三产业为主,全村年劳务输出384人,2011年村总收入186.9万元中,第三产业约占69%。该村是县农技部门的杂交春油菜种植推广示范点,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县农机部门的旱作沟播、保护性耕作示范村,2009年成立了湟中县第1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接受访谈的农民共33人。从身份看,村干部2人,群众31人;从性别上看,30名男性,3名女性;从年龄结构看,40岁以下3人,41~50岁12人,51~60岁16人,61岁以上2人;从家庭劳力结构和收入结构中看,这些人均为来自不同收入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从种植结构看,有30户农民从事油菜种植,占受访农户的91%,符合该村主导产业特点,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 油菜生产现状分析

2.1 现状

在油菜种植品种的选择上,受访户都选用了由农技部门推广的抗寒、生育期短、高产的优良杂交春油菜青杂4号等当地主推品种。种植方式上,大部分农户应用农机部门推广的旱作沟播技术,但也有部分农户由于农机具数量少,跟不上春播的需求,依然采用人工撒播,致使作物田间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后期倒伏严重、产量不高。病、虫危害是影响油菜生长和产量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尤其在农药使用上,由于农民难以判别农药的真假,加之科技知识欠缺和思想上的不重视,未深入了解农药的特性和使用方法,用药技术缺陷很大,油菜病、虫危害严重,导致油菜大幅度减产。在肥料使用上,农户尚不清楚土壤的肥力,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不多,大都依靠自己的种植经验进行施肥。人工收获费工费力、产量损失严重,目前运用的小麦收获机不适于进行油菜收获,油菜机械化收

获技术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农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小商小贩到家门口收购。

2.2 存在的问题

调研分析发现,该村在油菜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户之间油菜产量高低明显,收入差异大。据农户反映,2011年全村平均油菜产量在1 500~3 150 kg/hm2,最高的单产达4 275 kg/hm2;二是对油菜生产规范化种植技术掌握不精,粗放管理;三是油菜收获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力度不够;四是对油菜产业发展趋向不了解,对自己生产的油菜品质认识不清,缺乏品牌意识。

3 油菜产业科技服务满意度评价分析

接受访谈的农民对发展油菜生产中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农资供应、油菜机械化种植技术应用的满意度最高,对农技人员服务程度较满意,对油菜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信息、合作社带动等方面满意度低。

农民反映最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油菜的病虫害防治需要科技人员适时进行田间技术指导;二是增加油菜机械化种植、收获机械的数量;三是在农技、农资服务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四是培养农产品经纪人,拓宽油菜籽销售渠道,提高油菜销售价格。 4 农民接受科技知识培训状况分析

4.1 农民接受科技知识培训渠道

农民受训渠道有以下几种:一是集中培训。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每年在村里举办1~2次1~2 d的农业科技培训班;农机技术部门3~5年在冬季举办1次10~15 d的农机技术员培训班;农资部门为推销农资产品每年举办1~2次0.5 d的培训。二是田间地头培训。农机部门每年在春播、秋收季节在村里的田间地头分别举办1次1~2 d的培训;农技部门在田间管理期间,到田间地头举办1~2次1~2 d的病虫害防治培训。三是农民自己到农资供应销售点咨询农资知识。四是外出观摩学习。有关涉农部门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其他科技先进县或乡镇进行观摩学习。

4.2 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结果分析,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工作相对滞后,是造成高海拔地区高寒山区油菜产业发展的“短板”。一是农民接受同项培训内容的培训次数少。据调查反映,村民1年内平均接受同项次培训内容的培训次数最多3次。二是培训对象选择不准。科技培训工作一般在冬季的农闲时间进行,主要目的是让更多的农民接受新技术、新知识,参加培训的绝大多数学员是外出打工回家的青年农民,但随着开春以后青年农民陆续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开始转移,真正参加春油菜生产特别是进行田间管理工作的主要劳动力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造成科技培训与种植生产的脱节。三是培训与需求结合不紧密。据农户反映,县、乡技术部门组织的集中科技培训主要是以书本上的理论技术为主,与具体生产操作比较脱节。普遍反映学时懂了,用时忘了,真正应用到实际的不多。四是对需要和接收的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获取的渠道不畅,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农资销售网络或商贩处获得,信息可靠性、时效性无保证。

5 农业科技知识培训需求与启示

5.1 以农民田间学校为载体大力培养新型农民

按照“一村一品一校”的农业科技办学模式,围绕以下5个方面在村级建设农民田间技术学校。一是提高学员科技意识。讲授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农业高效安全种植技术。二是提升学员主动意识。学会与相关部门、机构的联系技巧,学会主动搜寻科技技术信息。三是畅通技术服务和信息发布渠道,方便科技服务部门对农民及时进行技术服务、指导和答疑解惑,方便农民及时了解市场供需信息。四是培养农村专业技术能手和乡土专家,依靠身边的能手和专家进行带动,给农民传经送宝贵经验。五是以点带面,以面辐射,带动和促进全村乃至整个地区油菜产业的发展。六是各有关涉农部门间相互协调和配合,积极推进春油菜这一当地主导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5.2 集成农业优势资源,大力推广先进技术

一是发挥农业部门的人力科技资源优势,组织农机、农艺、植保、土肥等专家和专业技术骨干进村入户,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技术需求对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二是发挥好农业科技相关政策性扶持和奖励,使更多农户享受农业科技惠农政策,如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项目等;三是通过科技入户项目培育科技示范户,提高其技术传播和示范能力。种子、农资部门增加和扩大优良新品种、新农药的供应网点和供应范围,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和高效、广谱、安全的病虫害防治新农药、新技术;农机部门增加油菜机械化播种、收获机具的保有量和按时到位及其技术应用;农技推广部门组织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综合节水、植保、田间管理等配套技术,以提高高寒山区油菜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摘要 介绍了湟中县鲁沙尔镇的概况,对当地农民进行调查走访,对该地区油菜生产、油菜科技服务、农民接受科技知识培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了农业科技知识培训需求和启示,以期促进高寒山区农民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农民;农业科技知识培训;需求分析;高寒山区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331-02

春油菜是高寒山区农民的主栽作物,也是该区农民种植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本着因地制宜和实际、适用、实效的原则,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科技知识培训,加强农业科技的普及率和入户率,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使农民掌握和获取当地主导产业的丰产栽培技术[1-4],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增产增收,而且关系到春油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为了深入了解高寒山区春油菜生产发展现状,掌握农民在主导产业发展过程中对生产种植、科技服务和培训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农业科技培训方案,笔者对参加青海省农牧厅举办的首期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的33名鲁沙尔镇白土庄村的农民学员,从油菜种植品种、播种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技术等重点生产环节的技术选择和应用状况进行了需求调研和分析。

1 基本概况

鲁沙尔镇白土庄村地处高海拔寒冷地区(俗称脑山地区),海拔2 700~3 200 m,绝对无霜期110 d左右,年降雨量500 mm左右、土壤类型为黑钙土。全村共208户,808人,劳动力527人。耕地面积128.4 hm2,人均近0.16 hm2,人均纯收入2 313元。农机拥有量235台(部),其中拖拉机171台、联合收获机2台、旱作沟播种机22台,免耕播种机1台、马铃薯种植机6台,马铃薯挖掘机1台,综合机械化程度43%。2011年种植油菜66.67 hm2、马铃薯33.33 hm2、小麦20 hm2,其他8.4 hm2。近3年油菜、马铃薯、小麦的平均产量分别为3 690、33 255、3 420 kg/hm2。在农业生产中油菜种植是该村主导产业,播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51.9%,主导产业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72.7%,占年总收入的27%。其他非农产业主要以外出打工的第三产业为主,全村年劳务输出384人,2011年村总收入186.9万元中,第三产业约占69%。该村是县农技部门的杂交春油菜种植推广示范点,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县农机部门的旱作沟播、保护性耕作示范村,2009年成立了湟中县第1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接受访谈的农民共33人。从身份看,村干部2人,群众31人;从性别上看,30名男性,3名女性;从年龄结构看,40岁以下3人,41~50岁12人,51~60岁16人,61岁以上2人;从家庭劳力结构和收入结构中看,这些人均为来自不同收入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从种植结构看,有30户农民从事油菜种植,占受访农户的91%,符合该村主导产业特点,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 油菜生产现状分析

2.1 现状

在油菜种植品种的选择上,受访户都选用了由农技部门推广的抗寒、生育期短、高产的优良杂交春油菜青杂4号等当地主推品种。种植方式上,大部分农户应用农机部门推广的旱作沟播技术,但也有部分农户由于农机具数量少,跟不上春播的需求,依然采用人工撒播,致使作物田间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后期倒伏严重、产量不高。病、虫危害是影响油菜生长和产量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尤其在农药使用上,由于农民难以判别农药的真假,加之科技知识欠缺和思想上的不重视,未深入了解农药的特性和使用方法,用药技术缺陷很大,油菜病、虫危害严重,导致油菜大幅度减产。在肥料使用上,农户尚不清楚土壤的肥力,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不多,大都依靠自己的种植经验进行施肥。人工收获费工费力、产量损失严重,目前运用的小麦收获机不适于进行油菜收获,油菜机械化收

获技术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农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小商小贩到家门口收购。

2.2 存在的问题

调研分析发现,该村在油菜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户之间油菜产量高低明显,收入差异大。据农户反映,2011年全村平均油菜产量在1 500~3 150 kg/hm2,最高的单产达4 275 kg/hm2;二是对油菜生产规范化种植技术掌握不精,粗放管理;三是油菜收获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力度不够;四是对油菜产业发展趋向不了解,对自己生产的油菜品质认识不清,缺乏品牌意识。

3 油菜产业科技服务满意度评价分析

接受访谈的农民对发展油菜生产中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农资供应、油菜机械化种植技术应用的满意度最高,对农技人员服务程度较满意,对油菜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信息、合作社带动等方面满意度低。

农民反映最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油菜的病虫害防治需要科技人员适时进行田间技术指导;二是增加油菜机械化种植、收获机械的数量;三是在农技、农资服务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四是培养农产品经纪人,拓宽油菜籽销售渠道,提高油菜销售价格。 4 农民接受科技知识培训状况分析

4.1 农民接受科技知识培训渠道

农民受训渠道有以下几种:一是集中培训。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每年在村里举办1~2次1~2 d的农业科技培训班;农机技术部门3~5年在冬季举办1次10~15 d的农机技术员培训班;农资部门为推销农资产品每年举办1~2次0.5 d的培训。二是田间地头培训。农机部门每年在春播、秋收季节在村里的田间地头分别举办1次1~2 d的培训;农技部门在田间管理期间,到田间地头举办1~2次1~2 d的病虫害防治培训。三是农民自己到农资供应销售点咨询农资知识。四是外出观摩学习。有关涉农部门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其他科技先进县或乡镇进行观摩学习。

4.2 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结果分析,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工作相对滞后,是造成高海拔地区高寒山区油菜产业发展的“短板”。一是农民接受同项培训内容的培训次数少。据调查反映,村民1年内平均接受同项次培训内容的培训次数最多3次。二是培训对象选择不准。科技培训工作一般在冬季的农闲时间进行,主要目的是让更多的农民接受新技术、新知识,参加培训的绝大多数学员是外出打工回家的青年农民,但随着开春以后青年农民陆续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开始转移,真正参加春油菜生产特别是进行田间管理工作的主要劳动力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造成科技培训与种植生产的脱节。三是培训与需求结合不紧密。据农户反映,县、乡技术部门组织的集中科技培训主要是以书本上的理论技术为主,与具体生产操作比较脱节。普遍反映学时懂了,用时忘了,真正应用到实际的不多。四是对需要和接收的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获取的渠道不畅,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农资销售网络或商贩处获得,信息可靠性、时效性无保证。

5 农业科技知识培训需求与启示

5.1 以农民田间学校为载体大力培养新型农民

按照“一村一品一校”的农业科技办学模式,围绕以下5个方面在村级建设农民田间技术学校。一是提高学员科技意识。讲授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农业高效安全种植技术。二是提升学员主动意识。学会与相关部门、机构的联系技巧,学会主动搜寻科技技术信息。三是畅通技术服务和信息发布渠道,方便科技服务部门对农民及时进行技术服务、指导和答疑解惑,方便农民及时了解市场供需信息。四是培养农村专业技术能手和乡土专家,依靠身边的能手和专家进行带动,给农民传经送宝贵经验。五是以点带面,以面辐射,带动和促进全村乃至整个地区油菜产业的发展。六是各有关涉农部门间相互协调和配合,积极推进春油菜这一当地主导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5.2 集成农业优势资源,大力推广先进技术

一是发挥农业部门的人力科技资源优势,组织农机、农艺、植保、土肥等专家和专业技术骨干进村入户,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技术需求对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二是发挥好农业科技相关政策性扶持和奖励,使更多农户享受农业科技惠农政策,如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项目等;三是通过科技入户项目培育科技示范户,提高其技术传播和示范能力。种子、农资部门增加和扩大优良新品种、新农药的供应网点和供应范围,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和高效、广谱、安全的病虫害防治新农药、新技术;农机部门增加油菜机械化播种、收获机具的保有量和按时到位及其技术应用;农技推广部门组织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综合节水、植保、田间管理等配套技术,以提高高寒山区油菜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相关文章

  • 我国玉米种植区域的划分以及种植制度
  • 2013-02-21 来源:世界种业网 作者: 核心提示:玉米种植区域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自然资源的特点.社会经济因素和生产技术的变迁有密切关系.我国玉米带纵跨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态区,分布在低地平原.丘陵和高原山区等不同自然条件下 ...查看


  • 河北北部山区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探讨
  •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河北省北部山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河北北部山区农村发展的新思路应是跳出"三农"来发展"三农",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实行"统筹谋划,分而治之"的发展思 ...查看


  • 云南马铃薯种植区域以及产业发展分析
  • 云南马铃薯种植区域以及产业发展分析 ? 云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24.7万公顷,鲜薯产量350万t ,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6.8%和5.1%.由于海拔高度差异巨大和生态垂直变化的立体农业特点,在全省马铃薯可以多季栽培,周年生 ...查看


  • 大石山区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困难和对策
  • 大石山区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困难和对策 自治县扶贫办 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在大石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难度和压力依然很大,仍然存在一些较大的困难和 ...查看


  • 肉驴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 肉驴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摘要:养驴业作为传统畜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已经逐渐转变为产肉.产皮为主.在我国肉驴作为一种经济动物,不仅品种优良,且容易饲养,其产品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肉驴养殖业作为农民致富增收的好项目,前途 ...查看


  • XX镇扶贫十二五规划
  • XX县XX乡 "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XX乡"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编制委员会 编委会主任:蒲 星(XX乡人民政府镇长) 编委会副主任:张怀林(XX乡人民政府科技副镇长) 编委会成员:刘 刚(流渡村村 ...查看


  • 教育发展乡镇领导工作感言
  • 精选范文:教育发展乡镇领导工作感言(共2篇) 党以教为先,政以教为本:教育事业的兴 衰反映着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与文明程度,联合的发展和繁荣,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 育工作是我们工作的基础,牵连着党和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联合乡党委政府坚持党 ...查看


  • 八年级地理上下册全部知识点
  • 八年级地理上下册全部知识点 一.位置优越 [半球位置]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 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 二.国土辽阔 [辽阔的陆地领土] [领土四至] [广袤的海洋国土] (口诀) 三.34个省级行政区 [三级行政区划] 为了 ...查看


  • 阿坝州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调研
  • 阿坝州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调研 阿坝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幅员面积8.42万平方公里,辖13个县(市).219个乡(镇).1354个行政村,总人口92万,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全国羌族主要聚居区,也是国家.省扶贫开发的主战场, 整州13县(市)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