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二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传说

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3、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lei)、耜(si),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二、耕作方式的演进和生产工具的革新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 → 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耕作方式的演变:

原始阶段 →→ 夏、商周 →→ 春秋战国 刀耕火种 耒耜、少量青铜 铁犁牛耕 (石器锄耕)

↓ ↓ 唐 ←← 东汉 ←← 西汉

曲辕犁 一牛挽犁 二牛抬杠

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商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②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③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3、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

①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四、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蜀地“天府之国”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五、古代不利农业发展的因素

1、“泰半之赋”:赋税沉重

2、“沉重的力役”:徭役繁重

3、“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

六、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小农经济作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兴衰荣辱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为此,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3、历代王朝后期封建剥削的加重、灾荒疾疫的发生等,都对小农经济具有毁灭性的冲击。

4、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和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重要原因之一。

5、精耕细作。

6、铁犁牛耕。

7、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七、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1、形成时间:春秋战国

2、原因: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3、特点:分散性: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

稳定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

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交往合作。

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

会心理状态。

4、地位: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5、作用和影响:①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②是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③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与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和近代中国

落后原因之一。

【内容标准】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产生的与发展

(1)产生: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2)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逐步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到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

二、田庄手工业

1、田庄:自然经济的基本单位

2、特点:依附于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工官”制度

1、概念:从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

2、特点:

①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

②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皇家工场专门负责制造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除皇帝特别赏赐外,平民不得使用。

③不计成本和奢侈性:其经营对民间市场没有影响,对朝廷财政是一大支出。 ④技术工艺的高超性:“工官”的制作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⑤各种行业的封闭性: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⑥劳动者缺少积极性: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称为“匠户”,其职业由子孙世代继承,不得脱籍改业,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也受到严重束缚。

3、评价:

(1)利:制作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2)弊:①加重了政府的财政支出,②使新的生产技术难以推广,③匠户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四、纺织业

1、新石器时代:原始纺织业出现(最初:麻和葛)

2、商代: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功”成为“国有六职”之一

3、汉代:技术高超,通过丝绸之路行销到欧洲,中国被称为“丝国”

4、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规模(规模大,分工细)

5、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

6、明代: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机户、机工)

五、冶铸业

1、冶铜业:青铜铸造及代表作(商周时期水平高: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

2、冶铁业:

①现在已知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春秋晚期的遗物。

②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在许多地区有大量出土。 ③汉代:铁业官营制度,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革命性变化(水排的发明)。

六、陶瓷业

1、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

2、从商朝到东汉:由陶向瓷过渡

3、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①越窑的青瓷(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

②邢窑的白瓷(有“南青北白”之说)

4、宋代:瓷窑遍布各地,全国有几大名窑

①河北:定窑 ②河南:钧窑 ③江西:景德镇 窑 ④浙江:龙泉窑 ⑤陕西:耀州窑

5、清代: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

七、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起源较早,历史悠久。

2、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3、技术水平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世界。

4、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5、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6、古代手工业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7、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内容标准】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二、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

1、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

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3、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

4、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不同数量规模的商业大都市。

5、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地下。

6、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7、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8、出现了区域性商帮。

9、发展艰难而曲折。

【内容标准】1、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2、原因

①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②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3、表现

①重农: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

②专卖制度,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

③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④ 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⑤ 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分析: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主张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

限制工商业发展,保护了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

(2)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均输平准)、

物价管理,对工商业者加重征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时期:明太祖强调“厚本抑末”,清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封

建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致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后果

(1)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

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 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2)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尤其是明清时期):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然经济;

③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二、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1、含义:

①海禁政策: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②.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

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闭关政策更主要是对

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2、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两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经济基础。

3、原因:①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

危及明朝的统治。

②清初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为了割断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

③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4、后果:虽然在一定时期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隔断了中西方正常的贸易往来,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隔绝中国与世界科技文化的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三、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1、时间: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代中后期,清朝有了缓慢发展。

2、概况:①机户:早期的资本家(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靠工人生

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

②机房:早期的手工工场

③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

3、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原因:

①国内市场狭小,无自由劳动力 。

②缺乏资本积累,重重关卡,征收重税。

③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④总之,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四、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特征

1、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

2、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严密。

3、实行禁奢侈的政策。

4、实行区域经济管理政策。

必修二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传说

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3、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lei)、耜(si),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二、耕作方式的演进和生产工具的革新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 → 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耕作方式的演变:

原始阶段 →→ 夏、商周 →→ 春秋战国 刀耕火种 耒耜、少量青铜 铁犁牛耕 (石器锄耕)

↓ ↓ 唐 ←← 东汉 ←← 西汉

曲辕犁 一牛挽犁 二牛抬杠

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商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②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③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3、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

①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四、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蜀地“天府之国”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五、古代不利农业发展的因素

1、“泰半之赋”:赋税沉重

2、“沉重的力役”:徭役繁重

3、“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

六、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小农经济作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兴衰荣辱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为此,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3、历代王朝后期封建剥削的加重、灾荒疾疫的发生等,都对小农经济具有毁灭性的冲击。

4、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和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重要原因之一。

5、精耕细作。

6、铁犁牛耕。

7、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七、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1、形成时间:春秋战国

2、原因: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3、特点:分散性: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

稳定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

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交往合作。

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

会心理状态。

4、地位: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5、作用和影响:①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②是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③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与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和近代中国

落后原因之一。

【内容标准】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产生的与发展

(1)产生: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2)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逐步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到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

二、田庄手工业

1、田庄:自然经济的基本单位

2、特点:依附于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工官”制度

1、概念:从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

2、特点:

①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

②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皇家工场专门负责制造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除皇帝特别赏赐外,平民不得使用。

③不计成本和奢侈性:其经营对民间市场没有影响,对朝廷财政是一大支出。 ④技术工艺的高超性:“工官”的制作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⑤各种行业的封闭性: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⑥劳动者缺少积极性: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称为“匠户”,其职业由子孙世代继承,不得脱籍改业,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也受到严重束缚。

3、评价:

(1)利:制作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2)弊:①加重了政府的财政支出,②使新的生产技术难以推广,③匠户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四、纺织业

1、新石器时代:原始纺织业出现(最初:麻和葛)

2、商代: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功”成为“国有六职”之一

3、汉代:技术高超,通过丝绸之路行销到欧洲,中国被称为“丝国”

4、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规模(规模大,分工细)

5、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

6、明代: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机户、机工)

五、冶铸业

1、冶铜业:青铜铸造及代表作(商周时期水平高: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

2、冶铁业:

①现在已知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春秋晚期的遗物。

②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在许多地区有大量出土。 ③汉代:铁业官营制度,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革命性变化(水排的发明)。

六、陶瓷业

1、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

2、从商朝到东汉:由陶向瓷过渡

3、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①越窑的青瓷(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

②邢窑的白瓷(有“南青北白”之说)

4、宋代:瓷窑遍布各地,全国有几大名窑

①河北:定窑 ②河南:钧窑 ③江西:景德镇 窑 ④浙江:龙泉窑 ⑤陕西:耀州窑

5、清代: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

七、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起源较早,历史悠久。

2、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3、技术水平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世界。

4、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5、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6、古代手工业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7、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内容标准】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二、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

1、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

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3、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

4、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不同数量规模的商业大都市。

5、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地下。

6、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7、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8、出现了区域性商帮。

9、发展艰难而曲折。

【内容标准】1、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2、原因

①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②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3、表现

①重农: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

②专卖制度,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

③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④ 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⑤ 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分析: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主张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

限制工商业发展,保护了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

(2)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均输平准)、

物价管理,对工商业者加重征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时期:明太祖强调“厚本抑末”,清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封

建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致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后果

(1)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

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 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2)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尤其是明清时期):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然经济;

③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二、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1、含义:

①海禁政策: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②.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

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闭关政策更主要是对

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2、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两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经济基础。

3、原因:①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

危及明朝的统治。

②清初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为了割断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

③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4、后果:虽然在一定时期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隔断了中西方正常的贸易往来,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隔绝中国与世界科技文化的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三、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1、时间: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代中后期,清朝有了缓慢发展。

2、概况:①机户:早期的资本家(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靠工人生

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

②机房:早期的手工工场

③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

3、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原因:

①国内市场狭小,无自由劳动力 。

②缺乏资本积累,重重关卡,征收重税。

③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④总之,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四、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特征

1、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

2、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严密。

3、实行禁奢侈的政策。

4、实行区域经济管理政策。


相关文章

  • 最全最容易记的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资料
  •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 一.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1.中国古代主要建筑体系(四种) 2.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主要形式(四种,特点+简图) 3.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优缺点 4.庭院的作用及其多元功能 5.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主要特点(四项) 6 ...查看


  •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例题与探究人民版必修2讲义
  •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 古代中国的手 工业经济例题与探究 人民版必修2 典题精讲 例1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皇家工场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官府统一经营管理 B. 主要生产军用品等 C. 产品不得卖给平民 ...查看


  • 试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
  • 第45卷 第4期2005年7月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Vo.l45 No.4Ju.l2005 试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 王东涛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河南 ...查看


  • 中国建筑史考试试卷题库
  • 汇总一次给大家:唐乾陵的布局特色是什么? 简述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简述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唐长安城和明清北京是重点 举个例子:论述为何中国古代如此长期.广泛地采用木架建筑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 作图题:举例--.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平面和立面 ...查看


  • 城市规划考研整理
  • 目录 建设史理论辨析(P1~21)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阿尔伯蒂--<论建筑>.阿尔伯蒂--<理想城市>.田园城市.盖迪斯--综合规划思想.芒福德.马塔--带形城市.戈涅--工业城市.柯布西耶.广亩 ...查看


  • 古代房屋的详细构造和布局
  • 导言: 毫无疑问,中国古代建筑在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中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他 们外观精美,框架清晰,结构巧妙,装饰美观,内涵丰富,无论历史价值.科研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非常高,尤其是它复杂的结构,更是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的丰富.梁思成对中 ...查看


  •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意蕴
  •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意蕴 文/戴孝军 张金平 中国古代建筑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时又显得碍手碍脚.过于拥挤,便于群体风格和美学意蕴,这种建筑风格和美学意蕴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结构.屋顶造型.色组合的出现.群体组 ...查看


  • 高一历史必修2教材(第一至第四单元)
  • 高一历史必修2教材(第一至第四单元)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本单元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内容标准要求从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概括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并从古代 ...查看


  •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答案2
  • 一. 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用瓦历史可以追索到西周 P24 2.著名的小雁塔.应县木塔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塔: 密檐塔 P40 楼阁式塔P176 3.倒座和抄手游廊常见于北京四合院 P99 4.号称中国著名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