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星佚史]看周作人早期翻译与林纾的离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红星佚史》看周作人早期翻译与林纾的离合

作者:周旻

来源:《汉语言文学研究》2015年第02期

摘 ;要:本文以1906年由周作人主导、鲁迅参与完成的翻译小说《红星佚史》为对象,通过处理此文本在时间节点上的特殊性,以展现周作人这一时期文学活动的面貌。周作人之所以翻译《红星佚史》,一方面受到晚清林纾译哈葛德的风潮与出版机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掺杂着他自身的阅读趣味。论文从此入手,通过细致地还原翻译过程中的每一步,清晰地呈现周作人的早期翻译与林纾的离合。这种与私人阅读和文学品味相关的翻译取向,同时也折射出“新生甲编”中周作人早期文学观念的影子。

关键词:周作人翻译; 《红星佚史》; 林纾; 哈葛德; 安特路朗

1920年,周作人在《〈点滴〉序》中回忆自己从事“翻译胜业”的历史:

我从前翻译小说,很受林琴南先生的影响:一九○六年往东京以后,听章太炎先生的讲论,又发生多少变化,一九○九年出版的《域外小说集》,正是那一时期的结果。一九一七年在《新青年》上做文章,才用口语体……{1}

1917年前的这条以古文译西方小说的路子,被周作人自己称为“复古的第一支路”{2}。他在这条路上最重要的两位老师,一位是开启他与鲁迅晚清文学革命思路的章太炎,其在翻译层面给予周氏兄弟“趋古”的提示造就了《域外小说集》“词质朴讷”③的面貌; 而另一位则是林纾。与新文化运动中的同人钱玄同以“桐城谬种”贬斥林纾不同,在周作人的很多叙述中,林译小说一直承担着“吾师”的角色。1901年8月,周作人到南京进入水师学堂,与哥哥鲁迅一起读书{4}。此时,他的书单中出现了新式书报和译作的身影。据他自己的说法,他对当时翻译界的三派——“严几道的《天演论》,林琴南的《茶花女》,梁任公的《十五小豪杰》”,皆有所涉猎{5}。在梁启超、严复的译作之外,兄弟二人关于西洋小说的阅读绝大部分来自林纾的翻译。1906年周作人赴日以后,只要林纾小说印出一部,他和鲁迅就会特地跑去神田的中国书林购买,阅完后还要小心地“改装硬纸板书面”,用“青灰洋布”重装书脊⑥,珍重程度可见一斑。大约到1910年前后,以《黑太子南征录》为标志,林译小说开始逐渐退出了对周作人的“垄断”。日后回忆起这近十年的时光,周作人以“这一方面引我到西洋文学里去,一方面又使我渐渐觉到文言的趣味”{7}的说法,肯定了林译对于他早年文学实践的重要影响。1924年,林纾去世后,周作人在《语丝》第三期上发表题为《林琴南与罗振玉》的文章,说到一辈古人与五四新青年复杂的关系,曾言:“老实说,我们几乎都因了林译才知道外国有小说,引起一点对于外国文学的兴味,我个人曾经还模仿过他的译文。”{1}而1906年底开始翻译、1907年出版的《红星佚史》,正是在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产生的一部近乎模仿林译的作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红星佚史》看周作人早期翻译与林纾的离合

作者:周旻

来源:《汉语言文学研究》2015年第02期

摘 ;要:本文以1906年由周作人主导、鲁迅参与完成的翻译小说《红星佚史》为对象,通过处理此文本在时间节点上的特殊性,以展现周作人这一时期文学活动的面貌。周作人之所以翻译《红星佚史》,一方面受到晚清林纾译哈葛德的风潮与出版机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掺杂着他自身的阅读趣味。论文从此入手,通过细致地还原翻译过程中的每一步,清晰地呈现周作人的早期翻译与林纾的离合。这种与私人阅读和文学品味相关的翻译取向,同时也折射出“新生甲编”中周作人早期文学观念的影子。

关键词:周作人翻译; 《红星佚史》; 林纾; 哈葛德; 安特路朗

1920年,周作人在《〈点滴〉序》中回忆自己从事“翻译胜业”的历史:

我从前翻译小说,很受林琴南先生的影响:一九○六年往东京以后,听章太炎先生的讲论,又发生多少变化,一九○九年出版的《域外小说集》,正是那一时期的结果。一九一七年在《新青年》上做文章,才用口语体……{1}

1917年前的这条以古文译西方小说的路子,被周作人自己称为“复古的第一支路”{2}。他在这条路上最重要的两位老师,一位是开启他与鲁迅晚清文学革命思路的章太炎,其在翻译层面给予周氏兄弟“趋古”的提示造就了《域外小说集》“词质朴讷”③的面貌; 而另一位则是林纾。与新文化运动中的同人钱玄同以“桐城谬种”贬斥林纾不同,在周作人的很多叙述中,林译小说一直承担着“吾师”的角色。1901年8月,周作人到南京进入水师学堂,与哥哥鲁迅一起读书{4}。此时,他的书单中出现了新式书报和译作的身影。据他自己的说法,他对当时翻译界的三派——“严几道的《天演论》,林琴南的《茶花女》,梁任公的《十五小豪杰》”,皆有所涉猎{5}。在梁启超、严复的译作之外,兄弟二人关于西洋小说的阅读绝大部分来自林纾的翻译。1906年周作人赴日以后,只要林纾小说印出一部,他和鲁迅就会特地跑去神田的中国书林购买,阅完后还要小心地“改装硬纸板书面”,用“青灰洋布”重装书脊⑥,珍重程度可见一斑。大约到1910年前后,以《黑太子南征录》为标志,林译小说开始逐渐退出了对周作人的“垄断”。日后回忆起这近十年的时光,周作人以“这一方面引我到西洋文学里去,一方面又使我渐渐觉到文言的趣味”{7}的说法,肯定了林译对于他早年文学实践的重要影响。1924年,林纾去世后,周作人在《语丝》第三期上发表题为《林琴南与罗振玉》的文章,说到一辈古人与五四新青年复杂的关系,曾言:“老实说,我们几乎都因了林译才知道外国有小说,引起一点对于外国文学的兴味,我个人曾经还模仿过他的译文。”{1}而1906年底开始翻译、1907年出版的《红星佚史》,正是在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产生的一部近乎模仿林译的作品。


相关文章

  • 张爱玲和她的小说
  • 浮世的悲欢 苍凉与华美 --品读张爱玲和她的<金锁记><倾城之恋> 摘要: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中的一朵奇葩,她如流星一样划过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夜空,又在转瞬间销声匿迹,空留下曾万人空巷的<倾城之恋>,留下& ...查看


  • 鲁迅翻译理论的发展及评价
  • 鲁迅翻译理论的发展及评价 卢寿荣1张淼2 (1.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上海200433:2.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摘要:鲁迅早期的翻译活动以崇尚意译,到后期为了启迪民智,唤醒民众才改以直译为主,但他同时也注意区分不同对 ...查看


  • 新青年_与现代白话文运动
  • 2004年第2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22004(总第162期) JOURNALOFXIAMENUNIVERSITY(Arts&SocialSciences) GeneralNo.162 <新青年>与现 ...查看


  •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第一个十年
  • 中国近现代文学三十年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1) 19世纪末的三次革命 "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文界革命 (2) 白话文运动的开始和翻译小说大盛 裘廷梁(晚清)等 ...查看


  •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史前期 1.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孕育于民间口头创作.民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生活故事.童话.笑话.寓言) 神话是最原始的人民口头创作形式,人类幼年时期的精神产物,大胆的幻想.离奇的情节.<盘古开天辟地& ...查看


  •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的
  • <中国现代文学史>前言 一.<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简介 •(一)课程的性质.内容.教学目的和任务 •课程的性质:<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教育部规定的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是高等院 ...查看


  • 汉语标点符号发展史述略
  • 话文学刊2010年第12期 汉语标点符号发展史述略 0刘炜1 侯民吉2徐兴胜1 (1.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张家界427000:2.吉首大学国交与公外学院,湖南 吉首416000) [摘要]ix-/t-标点符号发展史可概括为在术语方面从 ...查看


  • 浅谈五四文学革命
  • 浅谈五四文学革命 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国家形势越来越乱,促进了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对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思考,并开始寻找救国的新出路.他们敏锐的意识到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国民的思想还停留在封建文化之上,与革命党人的思想形成了较大的差距,从而 ...查看


  • 克林姆林宫红星的故事
  • 不知道大家是否和编者一样,只知道克林姆林宫钟楼上有红星,并不知道克林姆林宫中有多少顶上装有红星的塔楼以及这些红星的来历和故事.正好从俄罗斯网站上看到了一个帖子"克林姆林宫红星的历史",特此翻译并介绍给各位读者.除了原帖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