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影23号] 明如居士:什么是佛

对于一个学佛的人,了解到底什么是佛是一件很关键的事。如果不知道佛是什么,根本就无法学佛,也永远无法成佛。这就如同一个人想到普陀山去,却不知道普陀山在什么方向一样。显然,除非这个人先弄清楚普陀山在什么方向,否则永远无法到达普陀山。同样,一个人要想学佛乃至成佛,则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佛。

佛是梵语“佛陀”的简称,而梵语“佛陀”的意思是“觉悟者”。由于众生根基的差别,需要从“外义、内义、密义、极密义”这四种层次来逐渐深入地理解什么是佛。

外义的佛是指两千五百年多年前降生于印度的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虽然投生为王子,并可继承王位,但由于深切体会到生老病死的痛苦、人生的无常,于是依然抛弃王宫优越的生活,发心出家修道。经历种种苦行后,大约在三十五岁时,他在菩提树下睹明星悟道。之后,弘法四十余年,以无比的悲智愿行,为众生三转法轮,开示了无上解脱大道。

内义的佛是指一颗彻底觉悟了的心。佛经上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都有一颗心,这颗心的本性就是佛。我们能看、能听、能嗅、能尝、能触、能思等,全是因为我们有一颗能知能觉的心,而心的能知能觉全是因为心的本性是灵明不灭的佛性。我们现在的心,虽然它的本性是佛,但是由于存在五毒等污垢,使得心的本性不能显现出来。当我们通过修行,将自己心上面存在的污垢去除,心的本性就会显现出来,此时的心就是一颗觉悟的心,这颗觉悟的心就是真正的佛。

古德说:“佛即心兮心即佛”,六祖大师也说:“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所以,要想理解内义的佛,或者寻找真正的佛,就必须向自己的心去寻找,不要向外去寻找。这是一个方向性问题。如果我们离开自己的心向外去找佛,就如同缘木求鱼,或者南辕北辙,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这是如今很多学佛人不能步入学佛正途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理解的佛,只是停留于外义的层次上,根本不知道自己和众生当下正在活动着的心——其本性是真正的佛。

如果将凡夫的心和佛陀的心相比,则存在以下两个差异:

第一个差异是世俗现象上的差异。凡夫心生起的时候,是自私自利的、是充满贪嗔等烦恼的、是会危害他人的;而佛心生起的时候,是完全利他的、慈悲的、安详的,不会对任何众生造成任何伤害的,只会利益众生。

第二个差异是胜义空性上的差异。凡夫心是无明痴暗的,在起用的时候,具有种种执著,不能同时安住于空性光明的实相之中,而佛的心在起用的时候,身心、世界都处在大空性、大光明中。

所以,所谓学佛,就是要消除自心和佛心的这两种差别。当我们一方面用慈悲代替自心的贪嗔,另一方面用空性和光明代替自心的无明痴暗,则我们的心就会渐渐成佛。所以,整个佛法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在“悲智双运”这四个字中。所谓“悲”,就是用慈悲心来代替原来的贪嗔心,并使得慈悲心逐渐增上圆满;所谓“智”,就是“智慧”,也就是用佛性中本有的空性和光明来驱散自心的无明痴暗,并使空性和光明逐渐增上圆满;所谓“双运”,就是“不二”,也即慈悲心生起的时候,慈悲心本身就是空性光明的。当我们始终以“悲智双运”的原则来修炼自心时,我们就走在了成佛的正途上,并且终有一天,我们会如愿以偿。

密义的佛是心的本性中的光明以及光明中所显现的庄严报身,极密义的佛是心的本性中极其寂灭的法身。密义的报身是登地以上菩萨的所见境界,极密义的法身是佛的所见境。由于密义和极密义的佛主要是密宗所宣说的内容,所以这里就不详细解释。总之,密义和极密义的佛是对“心的本性”的进一步的诠释,所以只有亲自证悟了“心的本性”之后,才能有真正的了解。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理解内义的佛,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理解了内义的佛,才能真正理解外义的佛,知道外境上的释迦牟尼佛是一颗去除了一切心灵污垢、并且慈悲和空性都已经圆满的心,并对佛陀所具备的功德及其所宣说的佛法真正生起信心;只有理解了内义的佛,才有可能着手修正自心,证悟心的本性,从而进一步真正理解密义和极密义的佛。

有些学佛人,对纸质的佛像、或者泥塑木雕的佛像极其恭敬,可是刚礼拜完佛像之后,就对面前的某个人大发雷霆,丝毫没有任何的恭敬心,这是全然不知道“佛即是心”的道理所导致的颠倒见解。事实上,我们礼拜佛像,并不是因为做了佛像的泥土和木头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因为我们目前的福德和智慧资粮不具足的缘故,不能看到释迦牟尼佛,也不能够看到佛的报身和法身,所以需要通过纸质、泥质和木质的佛像来帮助我们忆念真实的佛,需要通过对佛像的恭敬来表达对真正的佛的恭敬和向往。这就如同通过将一个人的照片放在面前,来帮助自己忆念、恭敬、向往一个人一样。理解了内义的佛是心之后,我们自然就会恭敬一切众生。因为在一切众生的体内都有一颗能知能觉的心,这颗心的本性就是真正的佛。佛经云:“众生欢喜,诸佛欢喜”,“恭敬供养众生等于恭敬供养诸佛”。

佛即心兮心即佛!去除自心之上的五毒污垢,是自觉;帮助其他众生去除心灵上的五毒污垢,是觉他。让我们不断努力,学会行持自觉觉他的菩萨行!

【飘影23号】制作:图文来自网络

对于一个学佛的人,了解到底什么是佛是一件很关键的事。如果不知道佛是什么,根本就无法学佛,也永远无法成佛。这就如同一个人想到普陀山去,却不知道普陀山在什么方向一样。显然,除非这个人先弄清楚普陀山在什么方向,否则永远无法到达普陀山。同样,一个人要想学佛乃至成佛,则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佛。

佛是梵语“佛陀”的简称,而梵语“佛陀”的意思是“觉悟者”。由于众生根基的差别,需要从“外义、内义、密义、极密义”这四种层次来逐渐深入地理解什么是佛。

外义的佛是指两千五百年多年前降生于印度的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虽然投生为王子,并可继承王位,但由于深切体会到生老病死的痛苦、人生的无常,于是依然抛弃王宫优越的生活,发心出家修道。经历种种苦行后,大约在三十五岁时,他在菩提树下睹明星悟道。之后,弘法四十余年,以无比的悲智愿行,为众生三转法轮,开示了无上解脱大道。

内义的佛是指一颗彻底觉悟了的心。佛经上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都有一颗心,这颗心的本性就是佛。我们能看、能听、能嗅、能尝、能触、能思等,全是因为我们有一颗能知能觉的心,而心的能知能觉全是因为心的本性是灵明不灭的佛性。我们现在的心,虽然它的本性是佛,但是由于存在五毒等污垢,使得心的本性不能显现出来。当我们通过修行,将自己心上面存在的污垢去除,心的本性就会显现出来,此时的心就是一颗觉悟的心,这颗觉悟的心就是真正的佛。

古德说:“佛即心兮心即佛”,六祖大师也说:“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所以,要想理解内义的佛,或者寻找真正的佛,就必须向自己的心去寻找,不要向外去寻找。这是一个方向性问题。如果我们离开自己的心向外去找佛,就如同缘木求鱼,或者南辕北辙,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这是如今很多学佛人不能步入学佛正途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理解的佛,只是停留于外义的层次上,根本不知道自己和众生当下正在活动着的心——其本性是真正的佛。

如果将凡夫的心和佛陀的心相比,则存在以下两个差异:

第一个差异是世俗现象上的差异。凡夫心生起的时候,是自私自利的、是充满贪嗔等烦恼的、是会危害他人的;而佛心生起的时候,是完全利他的、慈悲的、安详的,不会对任何众生造成任何伤害的,只会利益众生。

第二个差异是胜义空性上的差异。凡夫心是无明痴暗的,在起用的时候,具有种种执著,不能同时安住于空性光明的实相之中,而佛的心在起用的时候,身心、世界都处在大空性、大光明中。

所以,所谓学佛,就是要消除自心和佛心的这两种差别。当我们一方面用慈悲代替自心的贪嗔,另一方面用空性和光明代替自心的无明痴暗,则我们的心就会渐渐成佛。所以,整个佛法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在“悲智双运”这四个字中。所谓“悲”,就是用慈悲心来代替原来的贪嗔心,并使得慈悲心逐渐增上圆满;所谓“智”,就是“智慧”,也就是用佛性中本有的空性和光明来驱散自心的无明痴暗,并使空性和光明逐渐增上圆满;所谓“双运”,就是“不二”,也即慈悲心生起的时候,慈悲心本身就是空性光明的。当我们始终以“悲智双运”的原则来修炼自心时,我们就走在了成佛的正途上,并且终有一天,我们会如愿以偿。

密义的佛是心的本性中的光明以及光明中所显现的庄严报身,极密义的佛是心的本性中极其寂灭的法身。密义的报身是登地以上菩萨的所见境界,极密义的法身是佛的所见境。由于密义和极密义的佛主要是密宗所宣说的内容,所以这里就不详细解释。总之,密义和极密义的佛是对“心的本性”的进一步的诠释,所以只有亲自证悟了“心的本性”之后,才能有真正的了解。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理解内义的佛,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理解了内义的佛,才能真正理解外义的佛,知道外境上的释迦牟尼佛是一颗去除了一切心灵污垢、并且慈悲和空性都已经圆满的心,并对佛陀所具备的功德及其所宣说的佛法真正生起信心;只有理解了内义的佛,才有可能着手修正自心,证悟心的本性,从而进一步真正理解密义和极密义的佛。

有些学佛人,对纸质的佛像、或者泥塑木雕的佛像极其恭敬,可是刚礼拜完佛像之后,就对面前的某个人大发雷霆,丝毫没有任何的恭敬心,这是全然不知道“佛即是心”的道理所导致的颠倒见解。事实上,我们礼拜佛像,并不是因为做了佛像的泥土和木头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因为我们目前的福德和智慧资粮不具足的缘故,不能看到释迦牟尼佛,也不能够看到佛的报身和法身,所以需要通过纸质、泥质和木质的佛像来帮助我们忆念真实的佛,需要通过对佛像的恭敬来表达对真正的佛的恭敬和向往。这就如同通过将一个人的照片放在面前,来帮助自己忆念、恭敬、向往一个人一样。理解了内义的佛是心之后,我们自然就会恭敬一切众生。因为在一切众生的体内都有一颗能知能觉的心,这颗心的本性就是真正的佛。佛经云:“众生欢喜,诸佛欢喜”,“恭敬供养众生等于恭敬供养诸佛”。

佛即心兮心即佛!去除自心之上的五毒污垢,是自觉;帮助其他众生去除心灵上的五毒污垢,是觉他。让我们不断努力,学会行持自觉觉他的菩萨行!

【飘影23号】制作:图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洗发水广告策划
  • 洗发水广告策划 1 企业背景 1.1 公司概况 广东飘影实业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新近崛起的一家致力于个人日常护理产品生产的颇具实力且极具增长潜力的大型日化企业.公司始建于1995年,目前已拥有一个占地100亩,厂房面积60000平方米,配套设 ...查看


  • 3.15禁用护肤品
  • 3.15禁用护肤品名单 国家质检总局最新发布的禁用化妆品名单--看看有没有你用的护肤品-- 一.含有激素的护肤品品牌列表: SKII .欧莱雅美白系列 .玉兰油抗皱系列. 欧泊莱. 婵真. 雅芳. 强生(可伶可俐清痘系列) .自然堂. 枚林 ...查看


  • 宝洁洗发水调查问卷
  • 宝 洁 洗 发 水 调 查 问 卷 宝洁公司洗发水市场调查问卷 您好! 为了解消费者对宝洁产品的了解情况我们正在张开一项关于宝洁公司洗发水的市场调查,此次问卷调查也为在以后洗发水产品上能更大程度上的满足消费者您的需要,期间可能会耽误你几分钟 ...查看


  • 我会记住我们的爱,然后忘记,你的模样
  • 1.开着伤感的歌.看着伤感的文字.明知道不开心却依然继续- 2.我的心里住着一个人.等了一年,还要继续等下去 3.你是魔鬼中的天使 所以送我心碎的方式 4.曾经拼了命地爱,如今却连你的样子都变得模糊 5.长大了,变成熟了,也懂了为什么以前那 ...查看


  • 窗外下着雨
  • 窗外下着雨 窗外,朦胧的世界,雨的天堂. 六月的雨水好像母亲缝缝补补的针线,编织着丝丝缕缕的愁绪,那是母亲爱 孩子的心痕,那是思念穿越时空的飘影. 赶路的人把归家的心情撑在伞外,任雨痛快淋漓,洗去昨日的尘埃,还心灵 一片明净. 滴答,滴答, ...查看


  • 洗发水消费者调查问卷.
  • 消费者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您好!我是 洗发水公司调查组的员工,本人想了解广大市民对洗发水的品牌认知.品牌忠诚度.消费心理以及购买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信息,特此进行问卷调查,希望你能在百忙中抽出点点时间,根据你对洗发水的认知以帮我完成此次问卷, ...查看


  • 拜年朋友最贴心的短信
  • 本站祝福语频道为大家整理的< 拜年朋友最贴心的短信>,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相关内容请参考以下链接: 春节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除夕祝福语 羊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有时我忙;有时我忘;有时我累;有时我懒;但 ...查看


  • 佛弟子:学佛网关于"佛弟子"的资料
  • 佛弟子专题资料更新  点击查看本专题9月8日归档资料 分享到:2 法师开示 净空法师:闹到法庭,你们不是佛弟子--好事不如无事 法师开示 佛弟子无论出家.在家,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的贡献 居士文章 中国第二位"裸捐"佛 ...查看


  • 感恩:学佛网关于"感恩"的资料
  • 感恩专题 分享到: 1 素食护生 12年素食心路历程 庆幸 感恩 建议 居士文章 抗癌故事:我的20年抗癌体会 居士文章 "三·八"节写给妈妈的歌 居士文章 让我们学会感恩吧 居士文章 对父母的感恩和忏悔 居士文章 当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