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学论文

证券投资学学年论文

学 院 经济学院

专 业 经济学

年 级 2013级

姓 名

论文题目 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分析

指导教师 职称 讲师

成 绩

2015年 12月 12日

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分析

【摘要】我国证券市场在过去十年的长足发展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证券市场对国民经济成长的贡献率和国民经济的证券化率迅速提高。进入新的世纪后,我国证券市场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重大的发展机遇,这是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新的课题和新的契机。

【关键词】证券市场 对外开放 现状 未来发展

第一章 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背景和历程

第一节 开放的国际背景

1.1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在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发展之后,在 90 年代形成高潮,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经济呈现出几个新特征:

1、各国再生产过程对国外的依赖越来越深,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日益扩大。目前,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大约 1/3 直接参与国际交换;如果考虑国际交换对各国再生产过程的间接影响。各国经济对国外的依赖程度将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 1/3 的水平。在生产国际化基础上,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也在进一步扩大,一国国内经济政策的制定越来越离不开国际因素的制约。

2、跨国资本流动规模急剧扩张。贸易自由化和生产国际化推动了金融资源的全球配置,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流动。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1980 年世界范围内的外汇交易平均约为 800 亿美元,与同期的世界贸易额之比大约为 10:1,到 1995 年为 12600 亿美元,与贸易额之比上升到约 70:1,到了 2001 年则为上升到 12100 亿美元;其中,证券交易额迅速上升。据相关统计,1975 年到 1998 年,西方国家各类证券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交易总额相对于 GDP 的比重,美国由 4%上升到 230%,德国由 5%上升到 334%,意大利由1%上升到 640%,日本由 2%上升到 91%;

3、跨国公司蓬勃发展。据统计,到 2002 年底全球跨国公司达到 6.5万家,加上其附属企业,产值已占世界 GDP 的 1/3 以上,跨国公司内部和相互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 60%以上,直接投资占世界直接投资总额的 90%以上。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扩大全球市场的主要动力。 融全球化发展迅速。欧元启动后成功运行,全球资本流动速度加快,私人资本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体,跨国银行业务综合化和网络化,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创新,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浮动的改革在越来越多的国家进行,金融自由化取得了明显进展。随着影响资本自由流动的障碍一个又一个地被消除,一个全球性的金融市场已经形成。金融全球化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尤其是金融市场电脑化、网络化把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连接起来,使各国、各地区的金融市场融为一体。

1.3 证券市场国际化

伴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证券市场也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势。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国际融资证券化的特征明显,市场之间关联性大为加强。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所有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都已对外开放;在发达国家的推动下,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开放本国证券市场。

一、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现状

回顾和分析中国证券市场开放历程和现状格局,可以概括出以下特征:

1、 以单向开放为主。证券资本流入管制的放松优先和超前于证券资本流出的放松。中国证券市场开放一直以来是以引进国际资本为主线的.境外证券发行融资、设立 B 股市场、QFII 制度,以及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等,这一系列举措都是围绕引进外资为中心.与此同时,居民境外证券投资和外企在中国境内融资都被严格地限制。

2、开放风险被严格控制。中国证券市场开放实践并不是在国内金融自由化政策的推动下进行的,汇率在严格的管制之下弹性很小,利率自由化改革刚刚起步,开放风险始终处于被严格控制之下。一方面,B 股市场规模很小,资本流动对中国的汇率稳定几乎不构成影响。另一方面,QFII 的资金规模也相对很小,对于 A 股市场的风险影响尚不显著。

3、渐进式的开放。从设立 B 股市场到实施 QFII 制度,以及证券服务业的逐步放松限制来看,不管在开放速度还是在模式上,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具有明显的渐进式特征。

二、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1、证券市场开放是全球化的压力和挑战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证券市场国际化作为全球化的产物,符合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海外许多新兴国家(地区)通过开放证券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促进了本国(地区)经济增长,具有较好的示范效应。全球化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在新的国际背景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结合日益紧密,中国证券市场需要发展,就不能自我封闭,走向开放是一个必然选择。

2、证券市场开放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需要

证券市场的开放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提高效率。实证研究发现外资的进入在短期内可能会使证券市场的整体投资收益大幅波动,但在长期内趋于稳定。采用 ARCH 和 GARCH计量方法对证券市场收益波动性的研究证明,证券市场开放后收益的波动性相对减小。证券市场开放所带来的这些效应,将有帮于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整体效率;随着境外证券投资者的进入,也会对我国的会计准则、信息披露和证券监管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有利于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功能。 其次是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在有外资参与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依据世界经济发展的变化,选择证券投资的种类、地区及数量,实现其收益的最大化。对于国内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投资品种而言,国际市场竞争促使其适时地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管理水平,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跟上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步伐,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

3、证券市场开放是在新形势下吸引外资的需要

从现实情况看,外资进入我国证券市场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外国投资者通过参股、并购的方式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二是引进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QFII)购买现有流通证券。中国还不是一个资本非常富裕的国家,在经济建设、证券市场扩容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引进外资。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才能达到我们筹集外资的目的。 另外,证券市场开放也是我国履行加入 WTO

的承诺。

三、中国证券市场开放的条件综合分析

通过考察各国证券市场开放实践时看出,各国在证券市场开放时的条件存在着很大差异,对于开放时序、速度、模式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开放既有成功范例,也有失败的教训。那么,国内经济、证券市场发展到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比较稳妥的推荐证券市场全面开放呢?学术界和一些国际组织对此进行过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观点。1995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总结不少国家实现资本项目下本币自由兑换和开放资本市场案例之后提出:实现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前,需要满足五个条件:

(1)财政赤字得到控制

(2)能够维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3)汇率和利率形成机制实现市场化

(4)改革国内金融体系,证券市场达到一定规模

(5)建立了金融体系的官方安全网络,实习了法规和制度的逐步国际化。

从以上五个条件可以看出,证券市场开放是否具备条件,除了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外,关键在于开放必须与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相协调。

四、证券市场开放对企业融资结构调整有积极的作用

第一,推动外资企业进一步融入中国市场

开放证券市场后,外资企业将通过资产重组、参股甚至控股上市公司的方式来华投资,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外资企业在国内上市表明外资企业的发展已融入中国经济的大熔炉。外资企业国内上市首先是融资方式的变化,这种融资方式的变化将使外资企业股权结构发生质的改变。按照外经贸部的通知要求,申请上市的外商投资股份公司应为按规定和程序设立或改制的企业。这就决定了一些外资企业在上市之前其股本结构就要发生变化,上市之后其股本结构将进一步改变。其中国内投资者股份将在其股权结构中呈上升趋势。

第二,为国内企业引进外资创造新的条件

我国证券市场开放遵循渐进的原则,比较重视其融资的职能,采取逐步由向融资者开放到向投资者开放的次序,上市公司投资范围拓展和投资渠道改善将带来更多的融资便利。国内的上市公司吸引外资也获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持,证券市场的开放能够带动B股市场的活跃,直接提高了企业筹集外资的能力;A股上市公司也能够通过增资扩股同外资企业开展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和行业内的领先者,增强自身的核心能力,另外,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在境外实现上市。

第三,利用外资的重点向鼓励并购型投资转变国际上

一般将FDI一分为二:新投资和并购型投资,据联合国2000年的投资报告分析,目前全球有近一半的FDI是采取M&A型的,而部分发展中国家几乎整个外来投资都是购并型投资。过去我国吸引外资的优势主要在于廉价的劳动力、自然资源和政府的优惠政策,在这种情况下,“绿地投资”方式成为外资的主要选择,但这些原有的优势因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已不断弱化。近几年,我国在通过跨国并购吸引外资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尝试,跨国并购逐渐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中国的外资战略已经到了某个转折点,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企业购并尚属于偶发事件,跨国企业购并更是罕见现象,而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大规模的企业购并已经变得常见了。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股权投资渠道,今后外商投资应该更多地考虑运用资本经营的方式,将股权投资作为利用外资的重点,通过购并加快投资的速度,不必兴建厂房、添置设备等都

一切自己从头做起,。股权投资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控制权,这种控制权具体体现在要求对公司的决策有一定的影响力上。这点从我国资本市场发生的并购交易中就可以看得出来,绝大部分并购行为都属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应成为我国下阶段利用外资的重点,我们应从政策法规角度多予引导。近来国内发生了不少外资企业增资的现象,同样也属于股权投资的范围。

五、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立法取向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对外的相关法律已经比较完备。以《证券法》《公司法》为核心的法律监管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涉及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宏观管理、B 股市场、境外上市、合格机构投资者等都有了相关规定。另外还有与外国监管机构签订的谅解备忘录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的不断推进,更多新的监管制度的构建,相应的法律更新势在必行。 总结我国关于证券市场监管方面的法律规范,进一步分析我国法律监管架构的缺失。

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纷纷放弃“金融抑制”战略,对证券经营、证券投资、证券发行交易、证券市场结构等方面放松了法律管制和行政干预,从而推动了各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增强了各国证券业的国际竞争力。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受危机直接冲击的日韩和东南亚各国不仅没有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管制,反而更大限度地对证券市场放松了法律管制。因此,当前我国应顺应国际证券市场自由化、国际化的潮流,适当放松对证券市场的法律管制,逐步从金融抑制走向金融深化,以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稳健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去。

1.放松外汇管制,积极促进资本项目的开放。各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放松甚至取消外汇管制,提高本币的自由兑换程度。我国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实行严格的管制。而资本项目自由化是今后国际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我国应在完善资本项目管理和监控的同时,通过放松外汇法律管制,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项目的自由化。

2.放宽外国投资者投资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律限制,逐步实现A、B股市场的并轨。我国严格实行A、B股分离制度,但从长远和国际惯例来看,A、B股的长期分割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因此,我们应通过放宽法律限制,逐步实现A、B股的统一。

3.放宽对银行、证券公司业务经营的法律限制,逐步实现银行业与证券业的融合。目前我国实行的是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业管理。而世界处于证券业与银行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重要时期,原来严格实行分业经营管理的美日两国也分别在1997年和1998年通过立法或颁布行政命令实行了银证合业经营。我国证券市场必须适应历史潮流,逐步实现银证合一。

世界经济已经跨越了国际化时代,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时代经济的特征在于经济运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整合和一体化,各国利用外资的政策法规日益趋同。调整经营策略,抓住开放证券市场所带来的机遇,抵御住开放带来的压力和风险,这是中国市场上的投资银行都需要认真面对的。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吴晓求.证券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基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海南出版社.

证券投资学学年论文

学 院 经济学院

专 业 经济学

年 级 2013级

姓 名

论文题目 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分析

指导教师 职称 讲师

成 绩

2015年 12月 12日

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分析

【摘要】我国证券市场在过去十年的长足发展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证券市场对国民经济成长的贡献率和国民经济的证券化率迅速提高。进入新的世纪后,我国证券市场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重大的发展机遇,这是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新的课题和新的契机。

【关键词】证券市场 对外开放 现状 未来发展

第一章 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背景和历程

第一节 开放的国际背景

1.1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在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发展之后,在 90 年代形成高潮,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经济呈现出几个新特征:

1、各国再生产过程对国外的依赖越来越深,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日益扩大。目前,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大约 1/3 直接参与国际交换;如果考虑国际交换对各国再生产过程的间接影响。各国经济对国外的依赖程度将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 1/3 的水平。在生产国际化基础上,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也在进一步扩大,一国国内经济政策的制定越来越离不开国际因素的制约。

2、跨国资本流动规模急剧扩张。贸易自由化和生产国际化推动了金融资源的全球配置,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流动。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1980 年世界范围内的外汇交易平均约为 800 亿美元,与同期的世界贸易额之比大约为 10:1,到 1995 年为 12600 亿美元,与贸易额之比上升到约 70:1,到了 2001 年则为上升到 12100 亿美元;其中,证券交易额迅速上升。据相关统计,1975 年到 1998 年,西方国家各类证券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交易总额相对于 GDP 的比重,美国由 4%上升到 230%,德国由 5%上升到 334%,意大利由1%上升到 640%,日本由 2%上升到 91%;

3、跨国公司蓬勃发展。据统计,到 2002 年底全球跨国公司达到 6.5万家,加上其附属企业,产值已占世界 GDP 的 1/3 以上,跨国公司内部和相互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 60%以上,直接投资占世界直接投资总额的 90%以上。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扩大全球市场的主要动力。 融全球化发展迅速。欧元启动后成功运行,全球资本流动速度加快,私人资本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体,跨国银行业务综合化和网络化,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创新,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浮动的改革在越来越多的国家进行,金融自由化取得了明显进展。随着影响资本自由流动的障碍一个又一个地被消除,一个全球性的金融市场已经形成。金融全球化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尤其是金融市场电脑化、网络化把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连接起来,使各国、各地区的金融市场融为一体。

1.3 证券市场国际化

伴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证券市场也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势。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国际融资证券化的特征明显,市场之间关联性大为加强。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所有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都已对外开放;在发达国家的推动下,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开放本国证券市场。

一、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现状

回顾和分析中国证券市场开放历程和现状格局,可以概括出以下特征:

1、 以单向开放为主。证券资本流入管制的放松优先和超前于证券资本流出的放松。中国证券市场开放一直以来是以引进国际资本为主线的.境外证券发行融资、设立 B 股市场、QFII 制度,以及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等,这一系列举措都是围绕引进外资为中心.与此同时,居民境外证券投资和外企在中国境内融资都被严格地限制。

2、开放风险被严格控制。中国证券市场开放实践并不是在国内金融自由化政策的推动下进行的,汇率在严格的管制之下弹性很小,利率自由化改革刚刚起步,开放风险始终处于被严格控制之下。一方面,B 股市场规模很小,资本流动对中国的汇率稳定几乎不构成影响。另一方面,QFII 的资金规模也相对很小,对于 A 股市场的风险影响尚不显著。

3、渐进式的开放。从设立 B 股市场到实施 QFII 制度,以及证券服务业的逐步放松限制来看,不管在开放速度还是在模式上,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具有明显的渐进式特征。

二、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1、证券市场开放是全球化的压力和挑战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证券市场国际化作为全球化的产物,符合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海外许多新兴国家(地区)通过开放证券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促进了本国(地区)经济增长,具有较好的示范效应。全球化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在新的国际背景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结合日益紧密,中国证券市场需要发展,就不能自我封闭,走向开放是一个必然选择。

2、证券市场开放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需要

证券市场的开放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提高效率。实证研究发现外资的进入在短期内可能会使证券市场的整体投资收益大幅波动,但在长期内趋于稳定。采用 ARCH 和 GARCH计量方法对证券市场收益波动性的研究证明,证券市场开放后收益的波动性相对减小。证券市场开放所带来的这些效应,将有帮于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整体效率;随着境外证券投资者的进入,也会对我国的会计准则、信息披露和证券监管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有利于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功能。 其次是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在有外资参与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依据世界经济发展的变化,选择证券投资的种类、地区及数量,实现其收益的最大化。对于国内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投资品种而言,国际市场竞争促使其适时地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管理水平,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跟上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步伐,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

3、证券市场开放是在新形势下吸引外资的需要

从现实情况看,外资进入我国证券市场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外国投资者通过参股、并购的方式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二是引进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QFII)购买现有流通证券。中国还不是一个资本非常富裕的国家,在经济建设、证券市场扩容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引进外资。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才能达到我们筹集外资的目的。 另外,证券市场开放也是我国履行加入 WTO

的承诺。

三、中国证券市场开放的条件综合分析

通过考察各国证券市场开放实践时看出,各国在证券市场开放时的条件存在着很大差异,对于开放时序、速度、模式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开放既有成功范例,也有失败的教训。那么,国内经济、证券市场发展到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比较稳妥的推荐证券市场全面开放呢?学术界和一些国际组织对此进行过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观点。1995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总结不少国家实现资本项目下本币自由兑换和开放资本市场案例之后提出:实现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前,需要满足五个条件:

(1)财政赤字得到控制

(2)能够维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3)汇率和利率形成机制实现市场化

(4)改革国内金融体系,证券市场达到一定规模

(5)建立了金融体系的官方安全网络,实习了法规和制度的逐步国际化。

从以上五个条件可以看出,证券市场开放是否具备条件,除了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外,关键在于开放必须与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相协调。

四、证券市场开放对企业融资结构调整有积极的作用

第一,推动外资企业进一步融入中国市场

开放证券市场后,外资企业将通过资产重组、参股甚至控股上市公司的方式来华投资,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外资企业在国内上市表明外资企业的发展已融入中国经济的大熔炉。外资企业国内上市首先是融资方式的变化,这种融资方式的变化将使外资企业股权结构发生质的改变。按照外经贸部的通知要求,申请上市的外商投资股份公司应为按规定和程序设立或改制的企业。这就决定了一些外资企业在上市之前其股本结构就要发生变化,上市之后其股本结构将进一步改变。其中国内投资者股份将在其股权结构中呈上升趋势。

第二,为国内企业引进外资创造新的条件

我国证券市场开放遵循渐进的原则,比较重视其融资的职能,采取逐步由向融资者开放到向投资者开放的次序,上市公司投资范围拓展和投资渠道改善将带来更多的融资便利。国内的上市公司吸引外资也获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持,证券市场的开放能够带动B股市场的活跃,直接提高了企业筹集外资的能力;A股上市公司也能够通过增资扩股同外资企业开展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和行业内的领先者,增强自身的核心能力,另外,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在境外实现上市。

第三,利用外资的重点向鼓励并购型投资转变国际上

一般将FDI一分为二:新投资和并购型投资,据联合国2000年的投资报告分析,目前全球有近一半的FDI是采取M&A型的,而部分发展中国家几乎整个外来投资都是购并型投资。过去我国吸引外资的优势主要在于廉价的劳动力、自然资源和政府的优惠政策,在这种情况下,“绿地投资”方式成为外资的主要选择,但这些原有的优势因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已不断弱化。近几年,我国在通过跨国并购吸引外资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尝试,跨国并购逐渐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中国的外资战略已经到了某个转折点,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企业购并尚属于偶发事件,跨国企业购并更是罕见现象,而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大规模的企业购并已经变得常见了。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股权投资渠道,今后外商投资应该更多地考虑运用资本经营的方式,将股权投资作为利用外资的重点,通过购并加快投资的速度,不必兴建厂房、添置设备等都

一切自己从头做起,。股权投资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控制权,这种控制权具体体现在要求对公司的决策有一定的影响力上。这点从我国资本市场发生的并购交易中就可以看得出来,绝大部分并购行为都属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应成为我国下阶段利用外资的重点,我们应从政策法规角度多予引导。近来国内发生了不少外资企业增资的现象,同样也属于股权投资的范围。

五、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立法取向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对外的相关法律已经比较完备。以《证券法》《公司法》为核心的法律监管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涉及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宏观管理、B 股市场、境外上市、合格机构投资者等都有了相关规定。另外还有与外国监管机构签订的谅解备忘录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的不断推进,更多新的监管制度的构建,相应的法律更新势在必行。 总结我国关于证券市场监管方面的法律规范,进一步分析我国法律监管架构的缺失。

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纷纷放弃“金融抑制”战略,对证券经营、证券投资、证券发行交易、证券市场结构等方面放松了法律管制和行政干预,从而推动了各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增强了各国证券业的国际竞争力。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受危机直接冲击的日韩和东南亚各国不仅没有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管制,反而更大限度地对证券市场放松了法律管制。因此,当前我国应顺应国际证券市场自由化、国际化的潮流,适当放松对证券市场的法律管制,逐步从金融抑制走向金融深化,以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稳健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去。

1.放松外汇管制,积极促进资本项目的开放。各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放松甚至取消外汇管制,提高本币的自由兑换程度。我国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实行严格的管制。而资本项目自由化是今后国际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我国应在完善资本项目管理和监控的同时,通过放松外汇法律管制,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项目的自由化。

2.放宽外国投资者投资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律限制,逐步实现A、B股市场的并轨。我国严格实行A、B股分离制度,但从长远和国际惯例来看,A、B股的长期分割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因此,我们应通过放宽法律限制,逐步实现A、B股的统一。

3.放宽对银行、证券公司业务经营的法律限制,逐步实现银行业与证券业的融合。目前我国实行的是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业管理。而世界处于证券业与银行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重要时期,原来严格实行分业经营管理的美日两国也分别在1997年和1998年通过立法或颁布行政命令实行了银证合业经营。我国证券市场必须适应历史潮流,逐步实现银证合一。

世界经济已经跨越了国际化时代,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时代经济的特征在于经济运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整合和一体化,各国利用外资的政策法规日益趋同。调整经营策略,抓住开放证券市场所带来的机遇,抵御住开放带来的压力和风险,这是中国市场上的投资银行都需要认真面对的。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吴晓求.证券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基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海南出版社.


相关文章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分析
  • 回回羽鲰目羽勰园圃圃鲰因园囤鼹蠹国词 张如庆 内容提要对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研究,国内的实证分析大多集中在对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探讨上,而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讨论较少.本文 综合运用了协整理论.误差修 ...查看


  •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赵雪燕 [摘要]: 对外直接投资是区分于对外间接投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规模化的发展越来越重要的一种对外投资形式.它以控制国外企业所有权为目的,主要采取独资.合资.合作以及收购或兼并国外企业等形式进行直接 ...查看


  • 2009级商学院学年论文参考题目
  • 商学院2009级学年论文参考题目 一. 金融方面: 宣文俊老师论文题目 1.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 2. 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 3.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问题与对策 4. 论人民币汇率的制定机制 5.国际货币体系发展趋势 6.论银行体 ...查看


  • 土木工程--论文 2
  • 论文 浅谈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控制 申请人: 罗 莎 学科(专业):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高 琼 2015年2月 网络教育学院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任 务 书 专业班级 1303 层次 本科 姓名 罗 莎 学号 [********** ...查看


  •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流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 流动性是实现金融资产收益的前提,国内外的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对于市场的流动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市场流动性理论,选用修正的Amivest流动性指标,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多种投资者情绪指标对2007年至2008年上证50指数流动性的影响.结果 ...查看


  • 中等收入家庭理财规划毕业论文
  • 毕 业 论 文 题目:中等收入家庭理财规划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 ...查看


  • 资产评估论文证券投资论文:资产证券化研究
  • 资产评估论文证券投资论文: 资产证券化研究 摘 要:资产证券化直接的影响是资金供给方式的转变,商业银行或财务公司等传统贷款人的角色将被资本市场替代.商业银行参与资产证券化的运作可以改善资产负债管理,提高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水平.商业银行应积 ...查看


  • 中国对外经贸发展对就业的影响
  • 2003,'3总弟273期 商业研究CoMMERCIAL REsEARcH 文章编号:]oo卜148x(2003)J3一ool]一04 中国对外经贸发展对就业的影响 李 钊,王舒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改 ...查看


  • 资产证券化论文关于资产证劵的论文:浅议如何开展符合我国实际的资产证劵化
  • 资产证券化论文关于资产证劵的论文: 浅议如何开展符合我国实际的资产证劵化 [摘 要]资产证劵化做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和日渐成熟的融资工具, 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在我国, 资产证劵化更多用于安全隔离作用, 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资产证劵化 ...查看


  • 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_金融资产发展的含义
  • ・34・<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 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金融 资产发展的含义 袁志刚冯俊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对我国银行储蓄高企的原因进行探讨,认为单纯从消费角度解释 与消化居民银行储蓄是不适当的,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