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有其局限性,比如缺少探究、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不适应目前我国的评价体系等等。但也有很多的可取之处。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它有益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提高交流。结合我们的实际取长避短,将其内化为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关键词:微课 慕课 翻转课堂 技能 观念 近几年,“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已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来势凶猛,引起了国内许多中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比如,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就成立了慕课中心,并组织了高中、初中、小学慕课联盟。有专家就说:“慕课将反转基础教育课堂”,其势头大有颠覆传统课堂之势。冷静下来想想,笔者认为,就这些课堂改革形式,其实质还是围绕学习主体和学习方式的探索,就目前的发展形式结合我国教育环境等情况来看,只能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不是主流。大可不必盲目效仿,照搬照抄。 一、对教育现状的冷静分析 任何一种课堂形式,都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慕课”“微课”的实质还是接受性学习,只是做了概念上的翻转,与传统的实体课堂相比,只是翻转了老师的上课时间和地点,几乎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入课堂学习。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提倡探究式学习。而“慕课”“微课”实质显然有悖我们的教育理念。那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人追捧呢?笔者认为,我们在学习人家先进理念的时候,犯了一个“拿来主义”的错误。 课堂“翻转”,都要从学习环境、教学模式、教师素养、学生层次、考核评价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实施归纳,理性思考,才能逐步推广实施。翻转课堂在领军人物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的推动下,在美国中小学逐渐获得认可,发展迅速。然而,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在美国同样存在问题和挑战。他们在实施过程中总结出翻转课堂的几点局限: 1.学习环境未必支持“翻转课堂”。在美国,翻转课堂最大的争议之处在于:不是每位学生都有观课课程的必要技术。在我国就不言而喻了。 2.“翻转课堂”未必超越传统课堂。雪莱・赖特认为,翻转课堂并不是现有教育的救星,因为“晚上看授课视频,白天做课堂作业”形式只是传统课堂的重新安排。乔纳森・伯尔曼认为,翻转课堂允许课堂上的个性化指导,但它的目的并不是为每位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方式。 3.教师未必胜任“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技术和设备的革新,也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观念,接受课堂的翻转和身份的改变。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要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理念,由主导变为引导,通过引导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谈论和完成作业、项目的情况进一步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程度的信息素养,教师不仅要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还要学会录制、编辑视频,并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学生参考学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持续的观察,对学习进程进行评估。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产生的问题进行反馈,甚至要忍受教室内有一定程度的混乱的情况。 4.学生未必适应“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建立在传统的以年龄分组的教学模式基础之上,就是教师讲授,学生汲取。这种方式对一部分学生适用,但是还有很多学生则需要采用建构主义的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5.考核评价未必匹配“翻转课堂”。利萨・尼尔森(Lisa Nielsen)还指出,翻转课堂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回避不了的。另外,学生每天能够集中精力完成作业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每门课的课后任务都是翻转课堂任务,对于学生来说,课业负担过重,势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在应试教育占主流的现状下,我国翻转课堂的推广和实施会有更大的困难和阻力。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倪闽景先生说:“从现在的慕课现状来看,有人认为可以实现基础教育的课堂翻转,大量的知识可以放在课外通过网络来自主学习,但是我认为这种做法是有悖教育伦理的――在课程标准高度统一和考试模式极其单一的情况下,让学生大量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势必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华东师大的钟启泉教授也认为:“某些慕课还不如说是应试教育课堂搬家,应试教育精致化、普及化。” 二、对“慕课”“微课”的大胆定位 经过冷静的分析和思考,笔者认为:与其说“慕课”“微课”是一种课堂教学形式,还不如将其认为是一种教学技能。我们要做的就是翻新我们的教学技能,将“慕课”“微课”这种先进的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形式补充到我们的传统课堂中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就技术层面讲,“慕课”“微课”一定会成为未来教学形式的一部分,因为这种形式的教学有利于教师之间的借鉴学习;有利于对学困生的转化;有利于家长对孩子的辅导;有利于学生的复习;有利于学生自学等优势。我们要积极主动的研究,因地制宜,取长避短。既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将其认为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能,必定会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积极的作用。 三、对“慕课”“微课”的内化为教学技能 仔细想来,“慕课”“微课”教学形式无非就是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那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多做“为什么”的“慕课”和“微课”,少做“是什么”的“慕课”和“微课”。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独立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翻转课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互联网技术与先学后教教育理念的完美结合上。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翻转课堂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课前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 1.利用“微课”“慕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同样的道理,微课应该多做“为什么”的“慕课”和“微课”,少做“是什么”的“慕课”和“微课”。内容应回避简单的套用和化用,要针对学科特点,静心取舍,挑选适合7-12分钟时间内呈现又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的设置和视频制作上要达到一定水准,至少要达到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因此,凡是有志于此的教师和学校,一定要有一个相对专业的视频团队。 2.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切忌导学案与 “微课”“慕课”内容的重叠。在导学案里,教师可以提供大量的相关资料和链接,以便学生自己去接触多方位的解读,并在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中明确观点和体会。教师把传统的备课过程交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就会大大提高。由于翻转课堂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环节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学案也应该区别于传统模式。由于学生的首次学习过程以自学为主,因此,教师编写的导学案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尤为重要。 总之,一切新生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实践证明“微课”和“慕课”要撼动传统教学模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有“微课”和“慕课”参与的课堂肯定是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模式。我们无需将“微课”和“慕课”常试,但绝对可以尝试。 参考文献: [1]王秋月.“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中小学教育,2014,(11). [2]郭鹏飞.国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理性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3). [3]张�D.“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的价值、限度与共生[J].全球教育展望,2013,(7). (宋贤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四中学 730000)
摘 要:“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有其局限性,比如缺少探究、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不适应目前我国的评价体系等等。但也有很多的可取之处。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它有益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提高交流。结合我们的实际取长避短,将其内化为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关键词:微课 慕课 翻转课堂 技能 观念 近几年,“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已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来势凶猛,引起了国内许多中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比如,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就成立了慕课中心,并组织了高中、初中、小学慕课联盟。有专家就说:“慕课将反转基础教育课堂”,其势头大有颠覆传统课堂之势。冷静下来想想,笔者认为,就这些课堂改革形式,其实质还是围绕学习主体和学习方式的探索,就目前的发展形式结合我国教育环境等情况来看,只能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不是主流。大可不必盲目效仿,照搬照抄。 一、对教育现状的冷静分析 任何一种课堂形式,都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慕课”“微课”的实质还是接受性学习,只是做了概念上的翻转,与传统的实体课堂相比,只是翻转了老师的上课时间和地点,几乎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入课堂学习。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提倡探究式学习。而“慕课”“微课”实质显然有悖我们的教育理念。那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人追捧呢?笔者认为,我们在学习人家先进理念的时候,犯了一个“拿来主义”的错误。 课堂“翻转”,都要从学习环境、教学模式、教师素养、学生层次、考核评价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实施归纳,理性思考,才能逐步推广实施。翻转课堂在领军人物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的推动下,在美国中小学逐渐获得认可,发展迅速。然而,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在美国同样存在问题和挑战。他们在实施过程中总结出翻转课堂的几点局限: 1.学习环境未必支持“翻转课堂”。在美国,翻转课堂最大的争议之处在于:不是每位学生都有观课课程的必要技术。在我国就不言而喻了。 2.“翻转课堂”未必超越传统课堂。雪莱・赖特认为,翻转课堂并不是现有教育的救星,因为“晚上看授课视频,白天做课堂作业”形式只是传统课堂的重新安排。乔纳森・伯尔曼认为,翻转课堂允许课堂上的个性化指导,但它的目的并不是为每位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方式。 3.教师未必胜任“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技术和设备的革新,也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观念,接受课堂的翻转和身份的改变。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要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理念,由主导变为引导,通过引导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谈论和完成作业、项目的情况进一步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程度的信息素养,教师不仅要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还要学会录制、编辑视频,并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学生参考学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持续的观察,对学习进程进行评估。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产生的问题进行反馈,甚至要忍受教室内有一定程度的混乱的情况。 4.学生未必适应“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建立在传统的以年龄分组的教学模式基础之上,就是教师讲授,学生汲取。这种方式对一部分学生适用,但是还有很多学生则需要采用建构主义的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5.考核评价未必匹配“翻转课堂”。利萨・尼尔森(Lisa Nielsen)还指出,翻转课堂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回避不了的。另外,学生每天能够集中精力完成作业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每门课的课后任务都是翻转课堂任务,对于学生来说,课业负担过重,势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在应试教育占主流的现状下,我国翻转课堂的推广和实施会有更大的困难和阻力。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倪闽景先生说:“从现在的慕课现状来看,有人认为可以实现基础教育的课堂翻转,大量的知识可以放在课外通过网络来自主学习,但是我认为这种做法是有悖教育伦理的――在课程标准高度统一和考试模式极其单一的情况下,让学生大量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势必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华东师大的钟启泉教授也认为:“某些慕课还不如说是应试教育课堂搬家,应试教育精致化、普及化。” 二、对“慕课”“微课”的大胆定位 经过冷静的分析和思考,笔者认为:与其说“慕课”“微课”是一种课堂教学形式,还不如将其认为是一种教学技能。我们要做的就是翻新我们的教学技能,将“慕课”“微课”这种先进的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形式补充到我们的传统课堂中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就技术层面讲,“慕课”“微课”一定会成为未来教学形式的一部分,因为这种形式的教学有利于教师之间的借鉴学习;有利于对学困生的转化;有利于家长对孩子的辅导;有利于学生的复习;有利于学生自学等优势。我们要积极主动的研究,因地制宜,取长避短。既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将其认为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能,必定会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积极的作用。 三、对“慕课”“微课”的内化为教学技能 仔细想来,“慕课”“微课”教学形式无非就是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那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多做“为什么”的“慕课”和“微课”,少做“是什么”的“慕课”和“微课”。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独立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翻转课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互联网技术与先学后教教育理念的完美结合上。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翻转课堂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课前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 1.利用“微课”“慕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同样的道理,微课应该多做“为什么”的“慕课”和“微课”,少做“是什么”的“慕课”和“微课”。内容应回避简单的套用和化用,要针对学科特点,静心取舍,挑选适合7-12分钟时间内呈现又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的设置和视频制作上要达到一定水准,至少要达到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因此,凡是有志于此的教师和学校,一定要有一个相对专业的视频团队。 2.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切忌导学案与 “微课”“慕课”内容的重叠。在导学案里,教师可以提供大量的相关资料和链接,以便学生自己去接触多方位的解读,并在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中明确观点和体会。教师把传统的备课过程交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就会大大提高。由于翻转课堂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环节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学案也应该区别于传统模式。由于学生的首次学习过程以自学为主,因此,教师编写的导学案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尤为重要。 总之,一切新生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实践证明“微课”和“慕课”要撼动传统教学模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有“微课”和“慕课”参与的课堂肯定是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模式。我们无需将“微课”和“慕课”常试,但绝对可以尝试。 参考文献: [1]王秋月.“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中小学教育,2014,(11). [2]郭鹏飞.国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理性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3). [3]张�D.“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的价值、限度与共生[J].全球教育展望,2013,(7). (宋贤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四中学 730000)